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理想年代-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情,嘴硬道:“为了中华民族之崛起,为了中国革命能早日成功,为了中国人民少受苦难。日后总会有人明白,我今日的良苦用心。将来的历史,总会给我一个公正的评价。”

无聊的在旁边听李想和曾高说了半天废话的宋缺突然插嘴说道:“大帅,你说历史会给我什么评价?”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宋大将军。”这首六言诗,李想几乎是脱口而出,唯我宋大将军,差点念顺口,念出太祖原创,唯我彭大将军。李想暗抹一把冷汗,还好没有念出原创。抄袭的事情不能再干,露出马脚都不知道该做如何解释。

“好诗!大帅吟得一首好诗,必须拿去人民日报发表。”曾高却忍不住大赞,曾高这样的书香门邸出身,平时也喜欢做作骚人墨客。李想平时总会作出一些精彩的断章,却也只是一两句而已,今天总算是显出了真本事。

此次宋缺率骑兵追击张锡元,一路金戈铁马踏血猛杀,还真杀出了横刀立马的威风。全诗看来,简直便是为他量身定做。宋缺骑在马上,得意的一个劲的哈哈大笑。

第六十七章 归去(五)

即在李想他们于山丘顶闲聊的空隙,林铁长和刘经已经整队妥当,向着各自的目的地陆续出发。李想自高处俯瞰,两路大军移动,无数的人头拥挤而又有序,如两条密密麻麻的蚂蚁组成的长线。队伍当中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夕阳之下最是显得耀眼。

原来革命军的铁血十八星旗,李想嫌它的设计实在太难看,又加上他的汉口革命军要武昌革命军有所区别,进汉口之后他就把旗帜撤换。当时有同志献出非常有中国特色的大旗,其图案为阴阳鱼太极八卦,实在像极了高丽泡菜棒子的国旗。李想无语,让这些职业军人搞设计,比让文盲写字还困难。李想最后拿出这面五星红旗,这些职业军人一个个点头叫好,他们就喜欢这血红的颜色。

安陆县现留有一步兵营镇守,而宋缺代领的两营骑兵看守着俘虏。

曾高问道:“大帅要怎么处置这些俘虏?”

一听曾高提起俘虏,宋缺就忍不住大骂。“大帅不许虐待打骂,还给吃给穿。这那里是俘虏,分明是大爷。这样养着,供着,还不如放了。”

李想摆弄手上的鞭子,摇头道:“他们是战争罪犯,绝不能放。我会给他们一个赎罪的机会,进行劳动改造。表现好的,可以补充进革命军。表现不好的,就继续劳动改造,直到把他们的思想改造为合格为止。”

劳动改造?曾高心想,这与古代的犯人服劳役有区别吗?曾高心里突然间释然,新时代,就要换新名词。劳动改造就不再是虐待犯人,绝对符合国际人道主义的理念。让犯人劳动,不是为了虐待犯人,是为了在劳动中改造犯人,使犯人改过自新。曾高摇摇头,感叹一声为何李想总会有如此多新奇古怪的想法。

曾高一直在想如何处置这些犯人,只是李想不许虐待犯人,以致于禁锢了他的思路。现在李想说要对他们劳动改造,这样一来处置的办法就多了去了。“汉口先后两次大招兵,现在却是缺少劳动力。但是把他们补充进革命军,还是有些不妥。”

“没什么不妥,只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即可。当兵的人,大多是贫苦出生,还怕他们不站到我们这一边?”冯小戥在这方面也算是得过李想的真传,给小兵灌输信仰,冯小戥实在是拿手得不得了。把思想工作交给他,李想也是放心的不得了。“何况这些俘虏都是老兵,放在军队,不用训练,就能上战场。不用他们,实在太浪费资源。”

石头都能被李想榨出二两油来,何况这近五千壮丁。不把他们的剩余价值榨干,他就不是李想。

宋缺笑道:“我就说嘛,不能他们让白吃白喝的在营里带着。”

“宋缺,你负责压送俘虏回汉口。我会拍电报给冯小戥,让他接手。”李想吩咐道,看宋缺一脸的不情愿,李想又说道,“快去快回,仗有你打的。”

“是。”宋缺才勉强的答应,拍马冲下缓坡,直往骑兵营奔去。

“我们先前孝感,我决定还是作战指挥部设在孝感的好。”李想提到孝感的时候,脑海里首先想到的不是在那里修养的汤约宛,竟然是……李想摇摇头,不能胡思乱想啦。

平整的官道上,李想与曾高率着一队警卫骑兵急奔。夕阳已经落到地平线上,通红的一轮圆盘发出暖暖的并不刺眼的光芒,战马和骑士奔驰的剪影从地平线上划过红色轮盘,一路卷起飞扬的尘土,向南归去。

彰德垣上村的夕阳余晖,耀映着遮天闭日的锦旗。随从如云景从,而排场宏大之极,敲锣打鼓的声势更是喧天。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此次拜访袁世凯,奉的是满清朝庭宣统皇帝之皇命。派场之奢华讲究,不能有丝毫的怠慢,都快赶上钦差大臣的规格啦。

徐世昌和袁世凯是从小穿一个开裆裤长大的铁哥们,这铁得快要成基的关系,是路人皆知。袁世凯在垣上村养疴期间,徐世昌为了避嫌,是一次还没有来过。徐世昌自己都不敢相信,他会以朝庭特派员的身份拜访袁世凯的一天。他感叹一声,“世事变幻无常,莫过于此啊。”

徐世昌奉旨拜访袁世凯,原因清廷起用袁世凯的诏旨,传到垣上村,殊不知袁世凯得诏之后,又改变了主意。摄政王载沣和隆裕太后这边愿意了,袁世凯那边没又不愿意。

徐世昌心想,该拿捏的时候,一定要捏足了谱儿。今及武昌乱起,即欲起用老袁,这种退即坠渊,进即加膝,无论如何长厚的人也未免愤愤不平,何况他这位机变绝伦,号称彰德活曹操的袁老哥。摄政王载沣和隆裕太后,也未免太天真,也把袁世凯想得太脑残。

袁世凯接到诏书,即上折推说道:“……臣旧患足疾,迄今尚未大愈。去冬又牵及左臂,时作剧痛……近自交秋骤寒,又发痰喘作烧旧症,盖以头眩心悸,思虑恍惚……一俟稍可支持,即当力疾就道。”(见《袁世凯奏折》)

载沣从前以“足疾”开袁世凯回籍“养疴”,今天,袁世凯腿脚的老毛病非但没有好,反而更添新毛病。腿脚上的病去年就蔓延到了胳膊,今年不只是咳嗽发烧,还高血压高脂肪高胆固醇,病根更是蔓延到了脑子。智商明显的在下降,已经到了不能思考的地步。连地上一只猴,树上漆只猴,一共几只猴都不知道。

袁世凯真比被赵本山忽悠的范伟惨?其实啥事没有,腿脚利索,精气神旺着呢。八个姨太太都不够他一夜折腾,五个河南大馒头不够他一顿好吃。

当然,袁世凯在奏折里大肆忽悠的同时,也给清廷和自己留个退步――一俟稍可支持,即当力疾就道。

袁世凯给足了两方讨价还价的余地,而且他现在就还价――湖广总督,官太小,爷不干。

袁世凯一天不干,湖北的局势就在载沣等的眼皮底下一天天烂下去。急电雪片半的飞进紫禁城,被朝庭寄于厚望的湘军夏占魁在三道桥全军覆没,河南袁世凯的老乡张锡元在孝感失去联络,后从匪党的《人民日报》得知已经全军覆没。汉口匪党头子李想更是在《人民日报》发出狂言,学足了当年长毛的架势,决意发动北伐东征。整个朝野震动,满清朝庭的统治阶级已经受不起这样的惊吓。无论匪党头子李想说得是真是假,有长毛的前车之鉴在,他们都宁愿相信是真有其事。

但是段祺瑞的第二军按兵不动,没有丝毫要进入湖北的意思。而荫昌的第一军还堵在信阳,这么多天过去,出了冯国璋移架武胜关之外,其余个营没有前进一步。而冯国璋还是接到袁世凯的电令,也算是给荫昌一个面子。真实原因是袁世凯眼看李想统一湖北,虽然看不起一身长毛拳民气的李想,但还是要给自己留一个入主湖北的桥头堡,这样省事不少。比如现在占据武胜关,他袁世凯什么时候想打李想了,想打革命军了,就什么时候打就是了。

冯国璋到了武胜关之后,再也不前进一步,眼看着湖北全部落入革命军手里。太后老佛爷急了,摄政王爷急了,内阁急了,连连发电急催,袁世凯却是再也鸟都不鸟,他仍旧他的“抱膝长吟”。

清廷无奈,最后只好打起感情牌,派出袁世凯的老哥们徐世昌来彰德劝说他。只是徐世昌这个老狐狸,会真心替清廷劝说袁世凯?

袁世凯满脸红光,亲自走出村口来迎接多年未见的老哥们,袁世凯心里清楚,清廷这回是真的急了。

这是连与袁世凯关系甚好的荫昌也没有的殊荣,当初摄政王得权,袁世凯得保人头,荫昌出过大力,为此袁府上下视他为“恩上”。荫昌上次来垣上村时,也没有得袁世凯亲自出门来迎。

两人一见面,亲热得就像基友,手挽着手走进了养寿园。

袁世凯在养寿园里摆起盛大的接风洗尘宴,两人你来我往,嘴上只是“老哥”叫的异常亲热,也不管谁大谁小,都叫对方老哥。整个席间宴饮欢畅,都未谈及一语国事。

夜色降临,宴席散去。养寿园一栋精致的小楼在朦胧的夜色中坠仙境,在阁楼西窗中烛光摇影,是袁世凯和徐世昌两个老哥俩正促膝长谈。

袁世凯胖胖的脸上摆着一幅极其严肃的表情。“就现在武汉的战事,我提出的条件一点也不过分,我量他们不能不接受!”‘w…r…w…h…u。c…o…m‘

徐世昌右手慢条斯理的理着项下的花白胡须:“你说要保证粮饷和委以剿抚全权,我认为,还不如直接要求取代荫昌钦差大臣一职。即使你狮子大开口,他摄政王也只有捏着鼻子认。局势如此,已经由不得他们了。”

徐世昌非但没有帮着满清朝庭好好规劝袁世凯出山,更是把摄政王他们的老底抖了出来,还挤尽脑汁帮着袁世凯出条件。

袁世凯受到徐世昌的鼓励,一咬牙,把开出的条件再提高了一个档次。

如此,袁世凯摆出了六大条件:

一.明年即开国会;

二.组织责任内阁;

三.宽容参与各省起义的党人;

四.解除党禁;

五.需委以指挥全国水陆军及军队编制的全权;

六.须有十分充足的军饷。

上述六条,哪条不答应,袁世凯绝不出山。

这六个条件真正显示出袁世凯和徐世昌两人权术之厉害,老奸之巨滑。窃国大盗的权谋之术,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这不仅使得袁世凯人前人后、敌方我方做足好人,也彻底把满清皇族架空。

大清帝国的宣统皇帝溥仪的父亲大人,摄政王爷载沣会答应吗?当然绝对不会答应!暂时的绝对不会答应!

第六十八章 归去(六)

大街上面挤满了学生,都清一色的剪了辫子,有光头的,有寸头的。每个学生手中举着或红,或黄,或白的小旗帜。在队伍的前头还打着巨大横幅,上书“推翻满清政府,打到帝国主义”。

最显眼的就是冲在最前方,此次学生游行队伍的领头人。他头上绑着鲜艳的红色丝带,左脸写着“革”,右脸写着“命”。他脸上的朱砂字迹在阳光下红的妖艳,犹如用锋利的刀尖在脸上刻划出来的血字。他双手举起一面大旗,迎风招展,“铁血中华”四个字红艳艳的鲜血淋淋,在风中张牙舞爪。

“推翻满清政府!”领头的学生张口大吼,他额头处的青筋因为沸腾的热血而爆凸而起。

“推翻满清政府!”他身后,山呼海啸的响应。

“打倒帝国主义!”

“打倒帝国主义!”热血沸腾的学生游行队伍滚滚向前。

这是一个民族的独立宣言,是再也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反抗的决心。这样的呐喊,足以惊醒沉睡的中国吗?

如今的汉口,从龙王庙到四官殿,再到歆生街,汉口最繁华的几条商业街道都是学生的游行示威。

汉口李想带领的革命军与清军打得轰轰烈烈,捷报频传,通过《人民日报》的大肆宣传,更是激发心中怀有理想的进步青年学生向往革命之心;掀起了一股投笔从戎,以命酬志,以身殉国的铁血革命情怀。一直正面对抗清军的汉口,似乎已经成了这些热血青年心中的革命圣地。使他们认为,要从军,就要从汉口革命军。

就近武昌的学生都跑到了汉口来闹革命,冯小戥对这些热血学生来者不拒,他在得知上海,天津等地学生的热烈反应之后,更是令天下会当地分会组织行动,用新华财团的商轮把这些进步学生暗中接来汉口,这才使得现在汉口满大街的学生。冯小戥正忙着给学生登名造策,编排入伍事宜。一时闲置的学生,就全部加入全城游行的行列。

全城的游行使得洋人租界的洋大人们终日徨徨不安,“推翻满清政府,打倒帝国主义。”的呐喊声,即使在英租界宝顺路的英国领事馆,总领事葛福坐在办公室里也能够听得清清楚楚。

窗外的呐喊声使葛福焦躁不安,几日一来都没有好好睡过一觉,更是多日没去东洋租界找艺妓消遣了。伏在案上葛福右手握着一只精致的派克钢笔,细细的笔尖点在雪白的信笺上,迟迟没有动笔,洇出好大的一块墨迹。

葛福双眼布满血丝,神思不属,双眼的焦距不知飘向了何方。他面对汉口如今纷乱的局势,准备起草一份电文,向北京东郊民巷的英国驻中国总领事朱尔典解说现汉口纷乱的局势,却是半天也理不出一点头绪,始终不知该如何下笔。

汉口革命军每一日都会有新的战报,整个湖北在短短的几日之内就被他们光复。满清之腐败无能可见一般,葛福是不再对满清朝庭抱有任何的希望了。民族情绪高涨的汉口民众,已经把矛头指向了帝国主义,对准了各租界。虽然汉口革命军还没有实际行动表示,但是其领导人李想已经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声明,要打倒帝国主义侵华势力。虽说在“帝国主义”后面加了“侵华势力”四个字的后缀,但是谁都看得出,矛头所指,就是他们汉口租界的洋大人。

按日本驻汉口总领事松村贞雄的提议,汉口港外的各外国军舰组成了庞大的六国联军,日本驻华第三舰队司令川岛令次郎任联军总指挥。日本小挫子想以强大的外国舰队联军威摄汉口军民,但是看现在效果,只是适得其反,反而更是激起了汉口民众更大的反帝情绪,使得现在汉口的局势更加的复杂化了。

当初联军成立之时,松村贞雄这个小挫子信誓旦旦的向葛福保证,只要李想害怕就够了,他绝对不敢挑起国战。葛福如今真是后悔莫及,他怎么就会相信松村贞雄这个小挫子的鬼话。只看李想高调的在龟山曾设炮台,以及与清军的疯狂战斗过程,葛福有一百个理由相信,李想一直存着对租界动武的念头。而松村贞雄这个小挫子的目的,葛福基本上也摸清楚了,他就是想要汉口华洋矛盾升级,给日本侵华创造借口而已,汉口越乱,松村贞雄这个小挫子的机会就越大。

可是战争和革命却严重损害了大英帝国在华利益,大英帝国需要的中国是一个腐败无能听话的政府,一个和平稳定安全的环境。葛福想到此,提笔急书:中国革命风潮已经势不可挡,满清无能已经不能再扶。为大英帝国在华之即得利益考虑,湖北之战争必须尽快停止,以防止中国民族主义进一步之扩散。其中关键之人物在于汉口革命军领导人李想,一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我看其行事之大胆,有武力收复汉口租界之趋势,整个湖北之战争亦由其一人挑起。况,日本亦在此推波助澜,有浑水摸鱼之阴谋。现汉口租界情势危机,如袁世凯能威逼湖北,以分李想之主战兵力之注意,汉口租界当转危为安。其后要调停南北战争,寻找大英帝国在华新代言人,亦可徐徐图之。

葛福写完,又再审核一遍。才交给助理约翰,让其即刻发给北京东郊民巷朱尔典。

就在东郊民巷的一间传统的四合院里,秋日的阳光异常温柔,朱尔典躺在廊院前的安乐椅上,晒着暖洋洋的太阳光读报纸。

安乐椅轻轻的摇晃,朱尔典上唇修剪得非常漂亮的两撇胡须翘也跟着轻轻晃动。他看的报纸是从天津急递过来的《人民日报》,湖北的局势,他一直在密切的关注。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在回廊响起,朱尔典在朝鲜时就做他助理的朝鲜人李圣耀,走到朱尔典身后轻声说道:“先生,汉口总领事葛福先生急电,请您过目。”

李圣耀恭敬的递上密封电文的信函,朱尔典慢条斯理的整理好《人民日报》,放在安乐椅左手边的茶几上,又再优雅的整理一番雪白的衬衫袖口,才接过李圣耀递上的信函。朱尔典的每一个动作都透着大英帝国高贵的贵族风范,要是伦敦的那些贵妇人看到,肯定会疯狂的迷恋上他。朱尔典已经在遥远的东方生活几十年,却依然维持着他大英帝国的贵族气质不变,有时候连他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

朱尔典用茶几上准备裁剪报纸的小裁纸刀把信封裁开,摊开电文反复研读,神情慢慢变得凝重。汉口的局势,才几日功夫,竟然会变得如此严重。李想其人并不可怕,朱尔典相信,只要他的老友袁世凯出山,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北洋军突入湖北,李想必死无葬身之地。朱尔典可怕问题的严重在于,长江流域各省是革命党人活动频繁之地,李想最近的一连番成功,无疑给了革命党人最大的鼓励。李想只要在湖北多嚣张一刻,中国革命瘟疫大爆发的时间便会推进一刻。中国革命的大爆发,才是朱尔典忧虑所在。另外就是葛福所说的汉口危在旦夕,认真研读刚刚创刊不久的《人民日报》的朱尔典,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李想是狂热的民族主义者,李想拥有绝对的胆量干出不异于与整个西方世界宣战的蠢事来。

如果李想真的以武力收复汉口,朱尔典也有绝对的把握,这个哑巴亏,西方世界只有捏着鼻子认了。同盟国与协约国正忙着筹备欧战,谁都是无力东顾。至少朱尔典知道大英帝国是不会像鸦片战争一样,再派兵远东作战。如果是印度出事,还有可能,中国是绝对不可能了。如今的大英帝国,已经不是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大英帝国了。远东中国的利益,实在不足以让议会同意,在欧战即将爆发的时候,对中国发起第三次鸦片战争。

何况经过洋务运动的中国军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特别是现汉口革命军,更是一支以民族主义为信仰的极端分子组成的现代化军队,其战斗力与破坏力不是满清朝庭的八旗绿营可比。在英军已经不再具备装备优势的今天,朱尔典实在不相信英军还能轻易的打败汉口革命军。

朱尔典也赞同葛福,中国的战争对大英帝国在华利益极其不利。李想这样的民族分子,绝对不能够纵容。是该请老友,袁世凯出山的时候了。

脸色不善的朱尔典已经顾不上什么大英帝国的贵族气质,绕着四合院的回廊急匆匆的跑去了侧门,四合院的侧门直通大英帝国驻北京领事馆。

其实东郊民巷的各国领事都密切注视着湖北的局势,如今湖北革命一片大好,却也使得各国领事忧心忡忡。自然,像日本又是别有用心。

此次,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发出照会。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的美国代表约什·摩根、法国代表马赛克,还有美国驻华公使嘉乐恒,以及各洋大人的驻京公使团,皆是应约前来,共商湖北事宜。

朱尔典先把葛福的密电给诸位洋大人传阅,汉口的基本情况他们都是了解的,匆匆看一眼密电,便团团围住,激烈的争论起来。

朱尔典赤果果的说道:“袁世凯也是我们的老交到,只要他能够当权,我们的利益绝对可以保住。我们甚至可以全力支持他上位为要求,向他索取更多的利益。反而是革命党人,绝对不能支持。就像现在汉口的李想,一个极度危险分子。”

诸位洋大人纷纷表示同意,已经熟悉透了的狗,自然更好使唤。在朱尔典的撮合下,洋大人们达成一致共识,要求袁世凯出山主持中国大局。并即刻派出专员人入紫禁城,向大清朝庭传达明确而又清晰的旨意――袁世凯乃挽救中国政局之第一人。

大清帝国的宣统皇帝溥仪的父亲大人,见了洋大人就腿软想下跪的摄政王爷载沣会答应吗?当然绝对不会答应!非常难得的,载沣硬起了一回。事关大清江山,也不得不硬起一回。他暂时的绝对不会答应!

第六十九章 归去(七)

从咨议局红楼到原总督府,这条武昌最繁华的大街亦显出些许萧条冷清。如今身为首义之地的武昌,相比革命风潮热涨的汉口,却显得冷清许多。

来福茶馆的招牌幡伸出街角,在风中飘荡的清冷,茶馆里稀稀拉拉的坐了几个客人。在靠窗的角落里,坐了两个身穿戎装的革命军人。起义那晚,与李想一起冲锋陷阵的熊秉坤,还有蔡济民,两位首义功臣,此刻显得无比落寞的缩索在茶馆的角落里。

“当初就该和李西屏一样,随李大帅渡江去汉口。虽说革命理念不同,可是战场杀敌,也比窝在这里痛快。”熊秉坤满肚子的牢骚,他还算是留了口德。如今咨议局召开的军事会议,他已经没有资格列席其间。

自从居正借孙中山先生的名义,要求革命党人通过《军政府暂行条例》之后,革命党人和立宪派人士一番讨价还价,黎元洪即正式上位。原文学会和共进会又互生矛盾,互相排斥,结果就是原起义党人接连落权。蒋翊武和詹大悲等湖北革命领导人,现在咨议局毫无说话的权力。

“刚则易折,汉口革命军走的是太过激进的道路,等袁世凯反扑过来,会是什么结果?我更看到武昌这边的局势,李想他们根本就走错了革命的道路。”蔡济民把玩着手中的细瓷青花茶杯,悠悠说道。他也对武昌咨议局不满,在军政府说话也是越来越没有份量,此次军事会议,他干脆就不参加了。但是,这不关革命信仰的问题,只是党人内部的矛盾。他最后说道:“我是中国革命的信徒。武昌城里的学生几乎都跑去了汉口,他们以为只有汉口革命军政府才能就中国吗?”

熊秉坤摇摇头,“凡是有为青年,谁不希望自己的青春,可以和革命,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汉口那边与清军越是打得轰轰烈烈,越是显得武昌暮气沉沉。在年轻人的眼里,只有轰轰烈烈才是革命。”

正如此刻熊秉坤所说,汉口处处弥漫着革命的硝烟,凡是一个有为青年,受其氛围,莫不为之疯狂。

熊秉坤所说,蔡济民也了解,咨议局的当家人也都了解。为此,武昌咨议局军政府准备导演一场祭天誓师大典,以鼓舞士气,聚拢民心,更示武昌革命军政府为湖北革命之唯一正统,甚至是中国革命之正统。

蔡济民掏出怀表,翻开时钟一看,道:“咨议局的军事会议也快要结束了,祭天誓师大典就要开始了,我走吧。”

熊秉坤虽然有些闹情绪,还是跟着蔡济民出了茶馆。出了茶馆门口,可见右手方向层层楼宇之外突出一峰,叠翠的青峰顶现出阁楼一角,便是大名顶顶的黄鹤楼。他们顺着街道走往蛇山黄鹤楼的方向,祭天誓师大典就在蛇山脚下,军政府咨议局红楼前的阅马场举行。

咨议局红楼会议室里,由黎元洪主持革命党人的军事会议。黎元洪胖胖的脸上红光满面,再也看不得被革命军士兵强行压到咨议局上任时的衰样。他此刻正在发表任职后的首次激情演说,“今日革命军起义,是推翻清朝、恢复汉土、废除专制、建立共和的开始。承党人及军、学界多数同志推戴兄弟为都督,我无德无学,何能担此大任。但众意难辞,自应受命。”

说到“自应受命”,黎元洪也今天才正式下定革命的决心,以前最多只能算是被动合作。湖北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使许多保守派人士的心思都活络起来,也包括他。想当初李想带领六千革命军过江,才十几天的功夫,加上各地改编,扩招,部队至少也膨胀了十倍不止。而武昌革命军,依旧还是那几千人而已。黎元洪心想,配合着自己天降的福缘,要是还比不过李想,那还不如此前湖北都督一职,直接让位给李想得了。

黎元洪瞬间豪情万仗的继续说道:“我等身为军人,从此须抱破釜沉舟的精神,扫除一切顾虑,坚决去干。我鄂军出差驻防各部队,闻义帜飘扬江汉,必立时响应,前来归附,长江下游及云贵等省军队中之军官,多为鄂军出身,北洋军中,由吴禄贞统领带去的军官不在少数。

东三省的上中级军官由湖北军界调升去的亦有五十余人,下级军官自不待言。这些人平素即有革命志向,也一定能响应革命。因此,革命事业成功,绝无疑问。”

黎元洪趾高气昂,俨然以革命党人的首领自居,不,他已经是革命党人首领。从上海归来的居正,还有刘公,蒋翊武和詹大悲等湖北革命领袖都恭敬的聆听他的演讲。汤化龙,黄中垲等立宪士绅派人士,以及军中吴兆麟等军官,也都是对他表现的毕恭毕敬。

红楼的军事会议就在黎元洪的演讲当中结束,所有人起身,黎元洪等军人戴上大檐帽。虽然黎元洪的身材有点胖得走形,但是为他量身定做的蓝色将军礼服,却衬托出他一身的贵气。

“散会!”黎元洪平常的一句话,也能显出不怒自危。

黎元洪威势已成,他自己心里也不免感慨。当初张景良事件发生之后,他连个上茅房都有小兵看守。

所有人都去了红楼前的阅马场,黎元洪却要先上一趟茅房。大凡人无比兴奋或者紧张的时候,肾上腺激素便会疯狂飙升,使人产生尿意,严重的甚至失禁。此刻黎元洪就是无比的兴奋,尿意自然而然的就来了。

黎元洪掀开抽水马桶的盖子,掏出小鸟,便感觉到一泄千里的畅快。即使在无比畅快的瞬间,黎元洪还是不自觉的回头一望……

一个革命军战士正板着一张脸看着黎元洪,年轻战士的脸上闪过一丝厌恶。“怎么不尿?说尿急的是你,进了厕所,你又尿不出。你是不是还想着跟张景良反水,想要背叛革命。拿着上厕所做借口,实行尿盾?”

“同志,你一个大爷们这样盯着我,我怎么尿得出来。”黎元洪苦着一张脸说道,他用力憋了半天,也才憋出两滴尿液。黎元洪有尿却尿不出来,这才叫难受。黎元洪心想,革命党人要是再这样盯下去,他便秘的毛病,算是坐实了。

黎元洪回头仔细一看,身后什么也没有,只有紧闭的厕所门。黎元洪松出一口长气,感觉着前门水闸开放的畅快。马桶里的一串水响,犹如水仙姑娘的歌声般美妙。前几日尿尿都有革命军士兵跟着,名曰“贴身保护”。使得他上厕所都有心里阴影,从没有向今天这样畅快过。

红楼阅马场已筑高坛,坛前设燎火,具太牢无酒之仪。高坛之上摆华夏始祖轩辕皇帝牌位,香案供玄酒。祭坛周遭插满祭旗迎风招展,大旗上书“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八个大字。阅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