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理想年代-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袁克定回道:“他一面与华比银行经理德福斯谈判一千万英镑借款,一面又通过美国财团代表司戴德与四国银行团秘密商谈,以前清币制借款为基础,续付款项。他考虑到一千万英镑不能满足中国方面的财政善后的需要,于是遂有成立善后大借款的拟议。当前急需七百万两银子,主要是供给南京政府遣散军队及偿还债务之用。以英国为主的四国银行团为了支持北京政府稳定局势,同意在阳历3月份内向南京政府方面提供七百万两作为军事善后之用。”
袁世凯对唐绍仪办事能力还是很满意的,说道:“着即电请南京政府财政总长陈锦涛向上海汇丰、汇理、花旗、德华四行提款。也不能逼迫南京太甚了。还有,不要忘记通知日、俄。”
袁克定点点头,忽然想起来什么似的说道:“听说孙中山到了武汉,如果南京和武汉合流以对抗北京?”
“绝对不允许!”袁世凯几乎是咬着牙说道:“我已遣唐在礼、范源濂、张大昕和王揖唐持亲笔函急至武汉,恭邀孙中山来北京访问。”
袁克定愕然看了父亲一眼:孙中山是大炮又不是傻子,他会单刀赴会,赴鸿门宴?
第四百八十章 借款
李想送孙中山等人走出书房,向李西屏和曾高微笑道:“你们不会就是来问我看了你们的报告没有吧。有什么事,快点说。”
曾高从容说道:“黄兴因为南京大裁军而焦头烂额,正式提出了辞去南京留守职务,这在同盟会内部的态度各不相同。稳健派认为黄兴辞职可以使‘前此詈同盟会之专横者,疑军府之拥军自卫者,恶军人之争权黩货者,至此亦为之冰释。’激进派则批评黄辞职是功成身退的思想作怪,他们说:‘留守其留,此非畏难苟安之时也。’、‘若必辞职,是所谓暮气已深,易于谋始,难与图成者。’陈其美、范光启、谭人凤等对黄兴要求辞职、完全放弃军权的危险性,亦有所察觉,并试图挽回。”
李西屏接着继续说道:“陈其美亲由上海赶到南京,劝黄留任,并加紧活动,力求控制江苏。在他的主持下,苏州革命党人柳承烈等组织‘洗程会’,准备策动先锋营发难,推倒立宪派的江苏都督程德全。”
李想吧嗒吧嗒抽着雪茄听完,又弹了一下烟灰,才说道:“陈其美是个做大事的人,而且是个有点担当的,没有陈其美的不择手段,上海不可能是同盟会的地盘。当然,除了陶成章的事处理的不够完美是个例外……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江苏省会苏州和近邻的上海,两个都督府并存,立宪派人支持下的程德全力图恢复清朝旧制,将上海置于江苏都督的管辖下。但由于上海所处的特殊地位,和它在光复进程中的贡献,陈其美的沪军都督地位一时难以动摇。陈其美也是早就憋着气,要灭倒了程德全。双方早已开始了明争暗斗,看来是颇为激烈啊。”
“是的。社会部得到的情报说,苏州的同盟会准备发难赶走程德全后,举陈其美为江苏都督。”李西屏说道:“陈其美与苏州的同盟会组织素有联系。在苏州同盟会以柳成烈为主脑,有骨干分子蒯际唐、删佐同、程宏、徐国华、吴康寿、朱葆诚等,都是策划酝酿苏州起义和响应革命的活跃人物。联军攻克南京时,朱葆诚、吴康寿、程宏等人都参加了沪军洪承点部队。攻克南京后,朱葆诚被提任为沪军先锋队第2联队队长,吴康寿为朱葆诚部第1营营长,程宏也是该部军官。1911年底,朱葆诚部调回苏州,扩编为‘先锋团’。这个先锋团,名义上属江苏军政府,实际上却是沪军都督陈其美系统的武力。陈其美为便利蒯际唐、蒯佐同在苏州活动,特委任蒯际唐为沪军都督府特派联络员,蒯佐同则由上海‘共和协进会’委派组织苏州分会。陈其美用柳成烈、蒯际唐、蒯佐同和朱葆诚掌握的先锋团,联合驻苏州的原新军45、46标,准备在条件成熟时,发动兵变,把程德全赶下台。”
“在本来是个好计划,可惜了。”李想叹息一声。
李西屏盯着李想道:“为何可惜?”
李想冷笑道:“这个计划我在这里都知道了,袁世凯在北京难道不知道?袁世凯知道了,也就等于程德全知道。”
“袁世凯的密探也有可能不知道。”李西屏心里一沉,他有自己也知道这种可能微乎其微,但脸上却不肯带出,因道:“还是去派人提醒一下陈其美,事机泄密,不可能再有成功的可能,也不能再有不必要的牺牲。”
李想一边听一边“嗯”着。
曾高轻咳一声清了清嗓子,说道:“提醒陈其美是因该的。关键还是南京大裁军,袁世凯裁完南京,就该轮到南方各省了。”
“是啊。”李西屏道:“这时候还是挺一下黄兴的好。”
“黄兴这人,扶不起。和孙中山一样,太理想。”李想道。
“扶不起也要扶,袁世凯收拾了黄兴就会腾出手来收拾我们。”李西屏道。
李想笑道:“不就是个裁军吗?你们整编的计划书我虽然没有看,但我想,肯定要裁一些。”
军队整编对鄂州来讲是一个急需面对地现实问题,虽然李想号称有近三十万的武装人员,五个省的地盘,但手上有枪的连三分之一占不到。至于,他们的战斗力更是参差不齐,李想需要的是一支精干武装力量,更富有战斗力的队伍。他需要更加纯洁,更加忠诚的部队,且服从于他个人的意志。即便袁世凯不下达整编的命令,李想也会自己整编。李西屏和曾高写的计划书已经送到他的办公桌上。
李想又道:“咱们不止裁军,还要主动去迎合袁世凯大权独揽的政治野心,向他提出军民分治的问题。”
武昌本身就是将军务、民政,划为二途,与各省大都督总理一省军政的做法不同流。
“为什么不等中央的军费下来再裁军呢?”曾高说道,“唐绍仪可是答应了财政拨款一百五十万的遣散费,听说他和四国银行团的谈判已经有了眉目,就是条件有点苛刻。”
“这就作为裁军的附加条件发给北京,”李想立刻用嘉许的目光表扬了一下曾高的机灵。“送来的财,不要白不要。”
……
北京。四国饭店。
唐绍仪与熊熙龄向着四国银行团代表们鞠躬道歉,并陈说:“借用比款,并无抵押,于四国毫无所损。第因需款孔亟,未及关照,则不免冒昧……”
唐绍仪之前因为四国银行团借款条件太苛刻,就转向华比银行商量借款二百万镑。比利时是小国,并无多大财力,但贪图利息,就向俄国银行及四国银行团之外的英法银行联合,借出此款,议定七九折付,利息五厘,以京张铁路的利润作为抵押。四国银行团一查就知道底细,四国公使立刻向袁世凯发照会,说唐总理违背了袁总统向四国银行团许诺的借款优先权,要求讨个说法。袁总统被列强环逼,唐总理只有来道歉了。
英、德、法三使先不理会,经美使反复劝说,他们才算不计前嫌,唯提出要求三事:(一)另订日期,公开向四国银行团道歉。(二)财政预算案,须送各国备阅。(三)日俄不能加入借款团,中国亦不得向日、俄秘密借款。
唐总理被迫一一答应。各国公使又要求退还比国借款,唐总理同样答应了。
唐总理道:“目下中国财政困难,请银行团于六星期内,先付三千五百万两,以后每月付一千万两,至十月止,共付七千五百万两,俟大借款成立扣还。”
“过去只说借一千五百万两,现在却要这么多,必须俟商诸各本国银行团董事会议再行定夺。”银行团并声言:“你们应将每期借款之用途,及担保物盐、茶二税之收入,与改良后增收之实数,详细编列预算表交阅,方能提议付款。同时,银行团派员监督财政,监督用途,并监督遣散军队。”
四国银行团的这些苛刻条件早已喧传开了的,外国报纸,亦一再揭载,唐绍仪为此才转借的比款,只是现在,唐绍仪已经没有选择权。
银行团又问道:“这笔款到底拿来干什么?”
唐总理不假思索的道:“南京二百三十万,武昌一百五十万,上海五十万,余为北京之用。”
“南京等处用于何事?”
唐总理理所当然的道:“自然是为了遣散军队。”
“已遣散多少军队?需款多少?以后每月能省饷多少?”
银行团一连串的问题,唐总理居回答不上来。
洋人与财政出入,非常审慎,且习惯制定准确的预算,今见唐总理未能详述,而于预算又胸无成竹,深为吃惊。
“中国用款,习为冒滥,如此漫无限制,连怎么用都不清楚,这就不好办了。除非这些钱的用途由我们来监督,否则免谈。”
唐总理并不答应,这时候该同来的熊希龄出马。财政总长熊希龄,他是湖南凤凰人,被称为熊凤凰,很有才名。与洋人再三辩论、磋商,最终形成折中方案:双方各派核计员,每次需要用钱时,先由财政部拟份清单,交核计员查核,查对无误后才能向银行支取。这样,银行团答应先付三百万两。
……
南京,留守府。
欢迎蒋作宾的宴会散去,就剩下黄兴和蒋作宾在休息室。
蒋作宾一脸沉痛的说道:“我来时听说唐绍仪和熊希龄正在同国外银行团交涉《垫款章程》,以此得到一笔垫款,但这种乞求贷款的条件严酷……谁都知道,外人之耽耽虎视,欲假经济干涉,以行其政治干涉的目的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黄兴脸都气的扭曲了,四处拍发反对借款公开电:“蒋次长来宁,闻悉十七日银行团与熊总长所订垫款已经签字之合同,及监视开支暂时垫款章程,不胜骇异……此种章程匪独监督财政,并直接监督军队。军队为国防之命脉,今竟允外人干涉至此,无异束手待毙。二十年来海内各志士赴汤蹈火,粉身碎骨,所辛苦缔造之民国,竟一旦断送于区区四百万之垫款,吾辈一息尚存,心犹未死,誓不承认。熊希龄身负重任,竟敢违法专断,先行签约,悍然不顾,此而可忍,孰不可忍!闻章程已提交参议院核议,祈痛加驳斥,责令毁约……即本留守直辖各军队欠饷已久,危迫万状,均不甘受此亡国灭种之借款,为饮鸩止渴之图……此举关系存亡,即乞贵处速电抗拒,责令毁约,无任企祷。”
黄兴再电中央及各省:“……现在借款一事愈出愈奇,名为磋商,实甘愚弄,财政、军政均受监督,国权丧尽,生命随之,故睹此次垫款合同及监视开支章程而不痛心疾首者,非人也。……”
第四百八十一章 国民捐
武昌,红楼。
李想的身子斜靠在沙发上,没有焦距的双眼看着天花板。坐他右手边的黎元洪挺着肚子,一副耐心听孙中山先生演说的样子。
孙中山上身微微前倾:“……北京与四国银行签署了垫款合同及监视开支暂时垫款章程。该章程规定,在财政部附近设立核计处,由银行和中国政府各任用一名核计员、签押向银行提款、拨款的一切支票,而且规定:关于各省发给军饱及遣散军队费用,须由该地方军政府备三联领饷清单,由中央政府委派高等军官及该地方海关税司会同签押,并须予该军官、税司以调查应需之便利。……这就给了列强以监督中国财政,甚至监督中国军队的特权!”
黎元洪毫不迟疑的顺着孙中山口吻说道:“若果监督,则应拒之。”
李想目光悠悠地望着天花板,良久才叹道:“中国历来用款习为冒滥,不止洋人看不惯,我也看不惯。监督是为了杜绝贪污,是好事……”看到孙中山脸色变了,李想赶紧转口风道,“但是,也不能让洋人监督!”
“当然不能让洋人监督!”孙中山颜色霁和,点头微笑起身离开沙发道,“倘四国利用中国现今财政困难而阻中国之进步,则国人必将发愤自助,设法在国中募集公债,以济目前之急。”
又要搞募捐!李想忍不住偷偷的撇嘴。
“我与克强兄主张在国内筹集资金,通过提倡国民捐、发行不兑换纸币来解决财政问题。由克强兄出面提出的国民捐方案,规定财产在五百元以上累进征收,工薪在十元以上者,捐纳十分之一,以三个月为限。”孙中山兴奋的说道:“发动民众,既可以聚集财富,又可以发扬爱国情怀,一举两得。”
黎元洪不禁追问:“先生相信中国民间之多财?”
孙中山微笑道:“中国窖藏资财甚多,如列强乘我之危,必将刺激国民,奋然应政府之求。”
“搞募捐,难啊!”李想二郎腿翘起:“中国财政做好预算,财务政事公开、透明,全国民众做监督,洋人自然就没有话说,也没有理由提监督了!”
黎元洪怔了一下,愕然问道:“政务公开,财务公开?”
孙中山莞尔道:“这不谛是一场政治革命!比起搞国民捐,只怕更加的困难!”
“这个监督的方法很难吗?”李想眉头不易觉察地轻挑一下:“当初左宗棠在湖南用过,胡林翼在湖北用过。无非就是政务公开,财务公开,这有什么难的。既然公开,就能生廉,既然廉洁,就能生出能力出来。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左、胡二公当初用这个招数,湖北湖南两个中等省份,特别是湖北还屡备兵灾,竟然就集中起了巨大的财力物力,一举荡平了太平天国!民国要崛起,要刷新,就是没有四国银行团提出的监督案,也要反贪反腐!不然,再多的国民捐,不过是肥了贪官污吏!
前清的粤汉、川汉铁路,开头说是商办,人人都必须入股,没钱的农民用租谷抵股。过得几年,闻经营不善,说改国有就改国有,你说搓火不搓火?关键是,不管商办还是官办,钱一收上去,怎么使用,你就管不着啦。国是要爱的,尤其现在是民的国,不再是朝廷的国了,但捐款不能只捐个‘国民’的名义吧?都是多年被捐款的血泪教训啊。国民捐面临的问题,不只是国民‘借不借’给国家,更重要的是‘怎么借、怎么用’——你们说,是不是!”
孙中山一时竟寻不出理由堵李想的话,思量半晌方笑道:“这是深谋远虑,可也解不了近渴。当前还是先搞国民捐吧。”
李想看孙中山这么执着,忍痛说道:“我认捐十万!”
“我没有李帅的财大气粗,捐个一万吧。”黎元洪一脸悲壮的说道。
……
在孙中山主持下,同盟会由南京留守黄兴出面,通电全国,提出劝募国民捐的主张,以挽救“借债亡国”的危局。他在电文中愤激地指出:“二十年来,忠义奋发之士,所以奔走呼号于海内外,糜顶捐躯,不稍稍退却者,徒以救国故,徒以保种故,徒以脱奴籍而求自由故。乃一旦幸告成功,因借债以陷入危境,致使艰难缔造之民国沦为埃及,此则兴血涌心涛所不忍孤注一掷者也。”
……
黄兴召开留守府特别会议,邀集各师、旅、团长、巡警局长、宪兵司令参加,他在会上大声疾呼:“……现在3000万之外款,熊总长已擅自签约,不独失财政权,且失军政权,盖因度支竭蹶,而北方之对于国民捐皆不以为然,故熊总长非借不可。据我之意,发行不换券任何多数之款均可立得。即以国民捐为不换券之基本金,并于各省设立银行,非此不能济急。我之请取消留守,欲以诚意感动北京政府,庶国民捐与不换券皆可实行。”
黄兴还说:“留守机关有碍统一,决定即日取消。推荐程德全来南京,接收管辖各军。”
黄兴再致熊希龄电:“现在大局危迫,间不容发,吾辈均以国家为前提,于个人关系绝不稍存意气,而于国家生死关头,尤当审慎,岂得因一事办理骤难得手,遽萌退志。此次借款,公固然费苦心,但条件损失主权甚巨,又岂公所愿意?……倘因借款失败,国人反对,即绝对不谋及善后办法,仅欲以辞职卸责,千载而下,其谓公何?兴与公本系友好,责公劝公固皆为国,亦即所以为公,惟熟思而审处之。不胜盼祷。”
……
北京,铁狮子胡同,大总统府。
袁世凯啜一口茶,道:“少川,秉三,你们的辞呈,我是不会批的。”
“承大总统关爱。可是我实在无力胜任……大总统,您听听黄兴都怎么大义凛然的骂我……”熊希龄身子一欠,抄起一张电报念道:“垫款章程不但要监督中国财政,还要监督我国军队,是可忍、孰不可忍?军队乃是国防之命脉,岂能容许外国人干涉到这种地步?熊财长难道忘记保路运动是怎么发生的吗?难道不知道埃及借债亡国的教训了吗?这二十年来,无数中华志士赴汤蹈火,不惜一死,方换得民国的今天,难道为了区区三百万的垫款就要将民国葬送?我们这些人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绝不会承认这亡国的借款条件,请熊财长务必取缔借款……”
这张电报下角清清楚楚的写着“黄兴”及南京诸多民军将领的大名。
熊希龄被气得是脊梁后得几乎要冒出火来——我这么辛辛苦苦的去和洋人们周旋,好不容易借得三百万银子,图的啥?不就是为了给你黄兴解燃眉之急吗?这下好,你倒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难道你忘了当初在电报里又是如何急吼吼催款的吗?
一怒之下,熊希龄便将黄兴催款的电报公之于众,并将南京民军因为缺饷而可能哗变的危险及其自己的委曲求全添油加醋的叙述了一番。不仅如此,熊希龄还在电报中讽刺黄兴缺乏政治经验,不懂经济,说要是黄兴在位的话,非得将民国葬送不可。
革命元勋黄兴与新任财长熊希龄的电报战,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各地的都督、议员、报纸等等,纷纷各抒己见,有指责熊希龄软弱外交的、有大骂财长卖国的,也有批评黄兴不顾大局的,不一而足。
在舆论声浪的喧嚣中,临时参议院也来干涉,一些议员要求唐绍仪及其阁员前往参议院说明情况。在会议上,年轻气盛的议员们对唐绍仪群起责问,他们不但追问比利时银行借款的用途,还指责唐总理失信于国民、见嫌于邻国,甚至有人大骂唐绍仪是“亡国总理”。唐绍仪哪里见过这般架势,竟至于在会场疲于应付,到后来干脆就失去反应,在那里呆若木鸡,一言不发。而熊希龄得知垫款一事已经泡汤之后,干脆就赌气不去部里上班,政务陷于停顿。
唐绍仪无端受了参议院的这番逼迫之后,也是气得无处发泄,伙同熊希龄就向袁总统提请辞职。袁世凯虽然对唐绍仪和熊希龄不满,但他也不想让首任内阁这么快就垮台,只好温言挽留,劝唐绍仪和熊希龄稍安勿躁,姑且忍耐一二。
袁世凯似笑非笑,淡淡说道:“垫款无着,只得令各省自行设法,到时候他们就知道为难了……南京就是因为没有钱,黄兴坚决要求解职,但蒋作宾和程德全都反对黄兴立即解职。几经协商,最后决定由蒋作宾出面要求我拨款。告急电报我已经接到好几波,不说现在没钱,就是有钱我也不拨款。黄兴、蒋作宾为了争取到拨款,以缓和因缺饷所出现的军队严重不稳,便商请程德全到南京来接收留守府机关。我明天就发布命令准允黄兴辞职,所有南京留守机关,候程德全到宁接收后,准即取消。对黄兴所提出的发行不兑换券以救目前之急的主张,我表示即日照办。但是,南方富庶可以倡办,北方贫瘠,不能不借外债。即由黄兴筹办国民捐,为留守府所辖军队的粮饷。黄兴自己提出推行国民捐的主张,我看他到时候怎么下得了台?”
说着,袁世凯脸上已没了笑容,搭着眼皮只啜茶不语。
唐绍仪和熊希龄满腹心思原也是如何应付借款的事,没想到袁世凯这么简单,垂头思量了一下,目前干啥都需要钱,真要拒绝四国银行的要求,南方自己是没办法解决问题的。
袁世凯站起身来,踱着步子,良久,才徐徐说道:“等地方反对的声音渐渐平息,你们再去与银行团磋商。”
第四百八十二章 十罪电
宋大小姐风情万种的走进来,正听到李想说道:
“……如今的国民捐捐得官员绅商谈捐色变……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养兵数十万,又要准备北伐,偏偏政府囊空如洗,于是各种募捐运动风起云涌,出门转一天,保准能碰上几十起劝捐的,逼捐勒索的消息时有所闻。不少人听见‘捐’字都害怕。现在孙、黄二位先生提出的这个国民捐,至少有三个特点:(1)全国统一进行;(2)一般人捐款只限一圆,穷者不捐;(3)富者累进,捐款与产业挂钩……”
作为下台的大总统孙中山和下台的南京留守黄兴,已无大的号召力,又有袁世凯暗中破坏,应者甚少,军饷无法维持,弄得非常被动。
李想在说这话的时候,眼睛穿过门框看着客厅里的孙中山。
唐在礼、范源濂、张大昕和王揖唐持袁世凯亲笔函至武汉,恭邀孙中山赴北京访问。孙中山正在客厅和他们扯淡。
宋大小姐在李想对面沙发坐下,说道:“我的李帅,你想借外国人的钱,不过几千万,便要把铁路关税等作抵,还要被他们监督财政。若借我们四万万同胞的债,只须每人拿出一块钱,便有四万万了。又不要一些抵物的。若说贫苦的一文也拿不出,却有拿得出几千几万的富翁来相抵,就有几个守钱虏不肯拿出来,可以对他说,你每年买的洋货,至少数十元,这都是丢给外国,没有还你的日子,你就不该借些与国家吗?且又不是丢吊的,隔几年就加利还你,岂不是乐得做的好事?”
宋大小姐说得振振有词。
“此言差矣。”坐在窗户边的黎元洪微微一笑,道:“试观现时全国殷富巨室,大都以躲在外国租界为护身符,以外国银行为库藏,内地所余不过日用零星之现货,与土地房屋等之不动产而已。若以强迫之力,夺其生活之资,恐中下社会人民势必相率迁入租界,全国骚然,大祸立至矣。”
“未必一定要巨商富绅认捐。没了张屠户,就吃带毛猪?全国民众四万万,还是平民占多数。”宋大小姐负气道。“只要一人一块钱,就可以解决当前局势。”
李想幽幽盯着宋大小姐道:“你这样的大小姐根本不知道平民生活的艰辛,你这里讲什么一人捐一块钱,可我在回来时看到长江沿岸那些城镇人市上头插草标卖儿鬻女的有多少!这还是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禁止人口买卖之后的事情。去年冬天,武汉三镇收了几十具饿殍尸体,这还是我们振济得时,不然不知道要饿死多少?真可叹哪!”
李想瞥了一眼宋大小姐,接着道,“我还看见一父一女,那孩子饿得面色青白,头上插着草标,见我走近,以为是买主,又惊又怕,浑身抖着扑到老人怀里,嘶哑着声儿哭‘爹呀,别卖我,我会织草席、会烧饭,我讨饭、当童养媳都……行……你呀……你不心疼我啦!’一边哭一边抓打老人……汤家大小姐当即拿了二十块钱给了他们,眼睛看都不敢看他们……”
听到此处,几人无不动容。
“你说的那本《我的奋斗》,打铁趁热,赶快让先生过过目,拿去出版罢!”宋大小姐转移话题道:“此书一出,李帅又要震动一次天下人了!”
“他很忙,”李想皱眉道:“一天到晚,不是开会就是写文章。要不就拉着我商量国家大事,我正愁没有机会……”
“你给我罢,”宋大小姐伸出手去:“我先替你看一遍,或许里面有不大妥当的地方,别让这个老头子生气。无论如何,要他写一篇序是没有问题的,我还有点面子。”
……
北京。铁狮子胡同,大总统府。
“陈其美用柳成烈、蒯际唐、蒯佐同和朱葆诚掌握的先锋团,联合驻苏州的原新军45、46标,准备在条件成熟时,发动兵变,把程德全赶下台。黄兴提出辞留守并荐程德全接收留守府,江苏就将完全被程德全控制。陈其美便决定发难倒程。柳成烈等组织了‘洗程会’来领导这一行动。策划在6月1日由先锋团首先发难赶走程德全,举陈其美为江苏都督,陈不在苏州时,由柳成烈代理江苏都督。”袁克定说道:“但是,由于事机不密,被程德全所挫败。蒯际唐、蒯佐同、程宏、吴康寿4人被捕杀,先锋团被包围缴械,柳成烈逃走,朱葆诚被判永远监禁。”
袁世凯皱着眉头一直在沉吟。
袁克定也不知道老爷子在想什么,因继续说道:“程德全在苏州处理了‘洗程会’事件后,准备去南京接收留守府军政事宜。这时,谭人凤、范光启等,和同盟会南京支部幻想让父亲改委黄兴代替程德全为江苏都督,这倒像是让败下阵来的将军重新上阵。”
袁世凯一声冷笑,说道:“他们想的到美。”
袁克定说道:“谭人凤发来电报说:近且许黄留守请愿取消,而以10余师两月未发饷之兵,畀之老病龙钟之程都督,敢信其能维持现状乎?东南动摇,北面随之,民国前途,何堪设想!乞收回成命,或改委留守为江苏都督,则危局尚能支持。革命党断无拥兵自卫之心,如以谗慝之言存疑,窃恐贻误天下也……范光启和同盟会南京支部也分别致电袁世凯,要求改任黄兴为江苏都督,言词激烈!”
“笑话!黄兴自己请辞的,又没有谁逼他。”袁世凯大笑道,“你去回电,就这样说:此次取消留守,本因黄君再三电请,无计可留。参以实行统一大义相责,故不忍强迫以累其盛德。至程都督接收军队,即系黄君再三力保,且称于南方军队决不受其影响。来电谓政府猜忌英雄,利用老朽,实未知兹事真像。南北统一,方消化意见之不暇,岂宜轻动恶感,为谗拘者所中伤。务望竭力维持,以维大局。”
“李疯子发来电报,响应裁军!”袁克定说道:“就是后面附加了条件,请款一百五十万。”
“太不象话!”袁世凯听到请款,就目中喷火,“当我是财神爷么?不给!各省军队就属他最多,我看他一个湖北省能养的起多久!”
袁克定缩了一下脖子,道:“李疯子还提出了军民分治的问题。他列举湖北革命时期暂时出现的一些混乱现象,认为军人柄政,流弊丛生,主张将军务、民政,划为二途。”
袁世凯一下子变得安静,良久,突然扑哧一笑:“不管李疯子是什么心思,这都是好事,是剥夺同盟会党人权利的好机会。”
袁世凯对李疯子这一主张十分赞赏,力图马上付诸实施。
……
江西南昌。都督府。
李烈钧拍案而起,率先起来反对。他四处拍电,大谈孙中山的建国方略,说什么革命方法本来就分军政、约法、宪政三个时期,革命后的形势要求以“兵权保秩序,以图改革之进行”,因此都督一官,“目前决不能骤废”,“应统揽一省之治权”。
接着,陪同孙中山在武汉参观的广东都督胡汉民率先通电响应,表示:“非国基大定,宗社党无从煽发,不宜行军民分治。”他在详论中央集权、地方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