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好男人宠妻手册[快穿]-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容易放个暑假,一大清早的,李言就被父亲叫到了书房里,耳提面命地教育了一番。本来还在睡梦中没怎么醒,一听这约谈内容,李言顿时清醒了:原来是口传相亲秘诀啊!
李蒙堂板着一张脸,用镇纸敲了敲桌子,道:“你也老大不小了,我跟你妈给你张罗了一个媳妇儿。是个镇上好人家的姑娘,姓章。”
李言耳朵动了动,脱口而出道:“弓长张还是立早章?”
“立早章吧。”李蒙堂不假思索,接着猛地用镇纸敲了敲,“我让你好好听!你问的都是什么问题?”
李言灰溜溜地低下头,寻思道:我这不是得弄弄清楚,媳妇到底是不是章琬华么?万一弄错了,功课也不用做了。
李蒙堂当然不晓得内里的名堂,只瞟了一眼自己刚刚在纸上打下的草稿,沉吟道:“后天见着章家人,你知道要怎么说吗?”
“你好,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放屁!”李蒙堂一镇纸敲得李言手心火辣辣地疼。“你一个晚辈,见了长辈哪儿能这么说?”
李言捂着手心,怯生生地道:“爸,如今洋学堂里新见面的朋友都这么说。”
“你也敢和未来舅舅、岳母称兄道弟?”李蒙堂都快指到李言鼻子尖上了,“要作揖,跟我做跟我说,要说‘小生李言,字慎之,这厢有礼了。’,记住没?”
“小生李言,字慎之,这厢有礼……记住了。”
“今日得见,三生有幸,望再会!再念一遍这句!”
“今日得见,三生有幸,望再会!记住了!”李言老老实实地背道。
李蒙堂颇为满意地点了点头,放下了手中的镇纸。李言惊讶地问道:“还有呢?”
“没了啊!说多了你记不住,反而不好。”
李言哭笑不得,“爸,那我合着明天也不能一言不发吧?人家还不把我当了傻子?”
李蒙堂不以为意,“明天哪轮得到你讲话?记住,人家是城里人,那位章舅舅又是教书先生。凡是读书人,都免不得清高劲儿,看不起我们这种地主乡绅的。不过啊,你也不必担心,我和你妈已经给你准备了丰厚的聘礼,后天我会让账房揣着银票、地契、田契去。保管让章家人瞎了眼!”
说着,李蒙堂得意地喝了一口茶,李言望着自家老爸那副土豪模样,欲言又止。
“那……那人家要是主动跟我搭话呢?”
李蒙堂一愣,还真没想到这茬儿。毕竟在他印象中,这种相亲一般都是双方长辈出面的,而且多是女眷,现在这个年代变了,民国民风开放,可乡下还一样封建。自己也接受不了,或者说根本没见过什么叫新式相亲。更不要说青年男女自由恋爱了,在他看来简直是伤风败俗的事。
儿子这么问自己,李蒙堂想了想,道:“他们要是夸你,你就说‘惭愧惭愧’;要是对你不满,你就点头说,‘受教受教’。”
李蒙堂对自己一下午的辅导,十分满意。只要李言不多开口,别人就看不出这是个地主家的傻儿子,倒像是公馆里的小少爷。
再说董氏这一边,特地跟媒人请教了一番,说如今城里都流行穿西式服装,白西服、白衬衫黑西服之类的,梳着油光粉面的小分头,脖子里系蝴蝶结。听说那章家姑娘因为长相不错,她父亲也急着嫁闺女发笔财,城里也有小伙子说亲呢。可不能把自家儿子比下去!
不就白西装嘛!董氏扯了一匹布,向村里手艺最好的孙裁缝家走去。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你别哽咽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6章 地主家的傻儿子(9)
相亲那天; 董氏特地翻了老黄历,选了几个好的时辰准备从家出发。
“儿啊; 这是妈特地给你做的新西装; 外头留洋回来的少爷们都这么穿。咱虽是乡绅; 可也不能落后于城里人不是?”董氏兴冲冲地将西装展开; 放到李言面前,李言差点没忍住笑出声来,“妈,您这是从哪儿定制的西装?是不是被人骗了?”
董氏不明所以; 看了一眼西装,“这不挺好的吗?妈找孙裁缝亲自做的。孙裁缝的手艺你还不知道?镇上的大户人家年下都会亲自来请他去做衣裳; 连县长家大小姐都请过他。”
李言笑道:“妈,不是这样式; 这样式是西式服装没错; 是这料子。”
董氏忙道:“这可是妈挑选了半天的上好杭绸!你摸摸这料子,别看厚实,可穿在身上凉啊!”
“就是啊; 你也说了是杭绸; 那是做直缀做大褂的,哪有做西装的啊!”李言哭笑不得。母子俩正说着,李蒙堂清了清嗓子; 背着手走了进来。一进门看见四喜正在用抹了油的梳子给李言梳大背头,董氏手里还拎着一件看起来不伦不类的衣服,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这给我住手!成何体统!”
董氏知道李蒙堂是个老古板; 这些新式的东西是万万接受不得的,要是搁在平时,她这个一味只知道顺从的妇道人家,一定大气不敢喘。可今天不一样,事关儿子终身大事,怎么能含糊?“老爷,人家城里都兴这样,咱们是在乡下,见得少。”
“什么城里乡下!你今天要是敢让他穿着这个去见章家人,我就把他衣服袖子给撕了!”
袖子:我招谁惹谁了?
雅萍见老父亲又上来了牛脾气,眼看着父亲母亲就要发生争执,而相亲就在这会儿了,不能耽误好时辰,忙走上前来打圆场道:“爸,妈也不是故意让阿言穿成这样。也的确是去城里打听了一圈,城里这样很常见的。以前家轩也有几件这样的西装。”家轩便是她短命的丈夫。
李蒙堂刚想对女儿也发火,一想到女儿年纪轻轻就守寡,在夫家也不受待见,只能带着女儿回到娘家来住,往后还有漫漫余生要一个人度过,很是清苦。女儿的婚事就是自己定下来的,没有事先打听清楚那户人家的儿子是个平日里身子就不中用的。雅萍也是被自己间接毁了一生。
不由也就不忍心骂了。他又望了望儿子,呆呆的一张脸,稚气未脱,本来瞧上去就傻傻的,要真像雅萍说的那样,穿着土气,相亲没相成反而被章家的人笑话了,那孩子回来心里还不烦闷上一阵子?
于是便也叹了口气,“罢了,我也岁数大了,不懂现在新年代时兴些什么,衣着上的事随你们女人摆弄去吧。”
雅萍和董氏这才松了口气。
李言却道:“爸,姐,这西服我不穿了。这样吧,我今天就穿学校的校服,中山装,那总没错吧?”中山装是改良的西装,看起来板正严肃一丝不苟,又属于半西派的服装。果然李言换上了中山装,又把刚刚四喜梳得油光锃亮的大背头重新打散,弄得跟往常一样,戴上眼镜,斯斯文文的,一点都不显土气。
李蒙堂平时很少见儿子穿校服,这是头一次见,顿时眼前一亮。又见儿子这次非但没有和自己争执,还在董氏和他之间调和让步,心里大感欣慰,“我儿真是长大了!好,去吧,好好给我们李家相个媳妇回来!”
李言像是被李蒙堂赋予了重任,跟着董氏、李管家,套上马车进了城里。
相见的地方是在章家舅舅家。
一个古朴的四合院子,看起来有些年头了,正门口的匾额上写着:程府两个字。李言便知章琬华的母亲一族是姓程了。看样子昔日也是个大户人家,只不过现在民国了,不少旧清朝的贵族也就没落了。
迎接他们的是程进,也就是章琬华的舅舅。那人是个瘦高个,见他们下马车,十分有礼地拱手作揖,做了个请的手势。就有一个半大少年过来把马牵走去喂草了。那少年长得白白净净,穿得衣服虽然半新不旧,但也不是下人打扮。看那光景,应当是程进的儿子了。
连牵马都要自家人来做,看来这程府里是一个下人也没有,果真是清贫。若真论起来,连李家都不如的。
李言记着来之前父亲叮嘱自己的话,也对着程进鞠躬作揖,十分恭敬。“小生李言,字慎之,这厢有礼了。”程进本来见李言从马车上下来,是自己先跳下来,接着搀扶出的母亲,于是印象就好上了一分;又待李言站稳,却是对着他作揖行礼,印象又加了一分;再等李言抬头,打量了一下发现是一张干净俊秀的脸,虽是乡下地主家的,听说家底子还挺殷实,却并没有打扮得珠光宝气,而是穿着城里学生都穿的中山装,印象又增加了好几分。
听媒人说,这小伙子是个在城里学堂读书的,这样来看,倒不是媒人瞎说了。程进别的没什么特殊,就是喜欢读书人。大抵是还对自己家书香门第有着特别的情怀吧,也希望家中无论男女,以后的伴侣都能是读书人。
有了这层好印象,程进便对李言一行客气多了。寒暄着迎他们进院子,一边介绍着这院子的来历。
相见却不是正儿八经地在堂屋,而是在一处西屋,章琬华也到了,挨着母亲坐着,低着头,躲在程氏身后。章太太程氏也是个温婉端庄的美人,活脱脱一个中年版的章琬华,穿着改良版的旗袍,并没有像城里女人那般开衩开得很高,而是中规中矩的长袖旗袍,头发也梳着旧女子的那种发型,插着一根碧玉簪子。
董氏也是旧式女子打扮,一大清早经由女儿的指点,才将平时戴惯了的抹额拿了下来,改用一根簪子别住。一开始她嫌太素了,像家里死了人的,百般不愿意。经过雅萍的一番劝说,说这样才好看,董氏才别别扭扭地顶着这样发式出门了。还非要把手腕上的金镯子换成玉镯子,脖子里的金项链换成玳瑁珠子。到程府一见章太太,这才稍稍明白过来:敢情儿城里人不是越有钱就都把金银珠宝堆在身上啊!
那章太太原本听了媒人的描述,还有些担忧对方家是乡绅,家底殷实,会不会是那种土气地将什么金银都顶在头上,脖子里挂大金链子之类。今见到董氏,不由稍稍松了口气,对方和自己打扮差不多,圆脸弯月眉,看起来慈眉善目是个好脾气的。如果这样的话,华儿以后嫁过去还能少受点罪。
互相寒暄了一阵,章太太便不开口了,由自己哥哥程进主问。程进笑眯眯地对李言夸赞道:“不曾想令侄长得一表人才、温文儒雅,有一身的书卷气啊。”
啥气?董氏听了一头雾水,她从小在乡下受的是旧式教育,三从四德、只知道绣花织布算算账管家什么的,这些文绉绉的台面话是惯不会说的,更听不懂。
李言谨记着父亲的话,不好意思地点头,“惭愧惭愧!”
程进心头一喜:这小伙子挺谦虚啊!
“哪里哪里,这年月到处都是新派的学生,要么不伦不类将洋人的做派学了,老祖宗的东西却丢了;要么就是不学无术,坐吃山空。”就跟他那姐夫似的,“令尊能有你这样的儿子,也是福气啊!”
“惭愧惭愧!”
程进笑道:“你呀,是有点太谦虚了!”
“受教受教!”
李言话不多,文绉绉的几句适时地说出口,程进和章太太兄妹不由相视一笑,对这个女婿很满意。
说了几句之后,大人们就心领神会了。董氏先嚷嚷了一句,“这屋里够热的。”
“是啊。”章太太也回头对哥哥说。
程进故作羞赧,“陋室让您见笑了,要不我们移步堂屋?”去堂屋就可以打开天窗说亮话聊聊聘礼嫁妆之类的了。
一行人起身,李言确是紧随母亲身后,并没有趁机偷看章琬华,目不斜视的很是君子。这一点又受到了程进心中的赞许。
到了院子里后,程进就转身对两个小辈道:“大人说话,小孩子就别进去了。我这院子里有葡萄藤,不会晒着。你们就坐着吃吃葡萄吧。”说着,几个大人便径直向堂屋走去,给两个小孩子留下交流的空间。
章琬华的母亲也进去了,院子里只留下章琬华一个大丫鬟,跟在后面站着,李言就单独一个人。
这个年纪的女孩子抽条比男生早,章琬华已然是大姑娘了,穿着裁剪合身的女学生装,梳着两条麻花辫。待母亲和舅舅进屋后,抬起的脸上却流露出一丝清高与委屈。
她是不想这么早嫁人的。学堂里的女学生大多都没有嫁人,就算要结婚,也是自由恋爱。早就已经民国了,她不明白家中的父母为什么还这么不开化。还有爸爸,成天把自己是举人挂在嘴边,什么活儿也不干。不为家里做一点贡献也就罢了,还学旧式家主纳姨太太,总统早就不许纳妾了!他还偏要养!要不是妈妈拦着,她真想去法庭告父亲是重婚罪!
她恨旧式的家庭,也恨自己是女子。上个月,父亲为了给自己换荣华富贵,差点就要把她嫁给一个县里死了老婆的副县长。她想跑,可一想到如果自己跑了之后,如妈妈这样清高了一辈子的人,恐怕就要被父亲和家里那些姨太太鄙夷的目光给羞辱死。她不想做那样任性自私的女子。
这次的相亲是舅舅和妈妈安排的,虽然不愿意,但她还是来了。躲在母亲身后看过李言一眼,第一印象是这个地主家的少爷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好看一些,没有黝黑的皮肤,肥硕的身体,反而长得白白净净,像个大学生。
刚对他有了一点好感,却在听他开口和舅舅对话后,心里又失望了下去。他开口闭口那些“受教,惭愧”完全是旧式家庭教育出来的。她痛恨旧家庭,更不愿一辈子再嫁给这样的人。
“听说你是念女子学校的,平时喜欢看芭蕾还是戏剧?”李言的一句话将章琬华的思绪拉回来,不由愣住了。
“我……”章琬华惊讶地望着李言,咬了咬嘴唇,“喜欢华尔兹。”
“跳过?”
“在高年级的毕业舞会上见别人跳过。”
李言笑笑,“那我不会,即便我学了,也没有姑娘愿意跟我跳。”
“为什么?”章琬华好奇地追问道。
“因为我脚大,怕踩掉姑娘的鞋,被人揍。”
李言的风趣幽默很快让章琬华放松下来。聊了一会儿,她发现这个人不像他想象中那么无趣。
第57章 地主家的傻儿子(10)
桌上摆了一盘葡萄; 一碟瓜子,一碟花生; 还有一碟点心。吃葡萄会弄脏手; 吃点心会弄脏脸; 嗑瓜子会光顾着吃腾不出来讲话了; 二人心照不宣,全都将手伸向了花生。这样一来,反倒弄得章琬华不好意思起来。
李言乐呵呵地剥开一粒花生,将花生仁放到盘子里; 章琬华便也没有推辞,慢慢地拿起那花生吃了起来。
“你们家几口人啊?”本来二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一会儿看看云,一会儿聊聊猫狗; 章琬华想起母亲的嘱托; 漫不经心地插了这么一句嘴。
李言顿时一激灵,脑海中闪过一些念头:这些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相亲必答送命题?在现代的时候,他是个技术宅男; 没时间没圈子找对象; 也考虑过相亲的。听身边相过亲的同事讲述,有一些相亲中女方提出的问题,看似稀松平常; 其实一定要好好答呢,弄不好就会中止这次“考核”。
李言挠挠头,想了想道:“我家啊; 人丁简单着呢。我爸妈拢共就我和我姐两个孩子,我爸和我妈感情很好,自打我记事以来从来没红过脸;我爸也没有姨太太,早年有过家里给安排的通房成婚后就打发出去了;爸对我和我姐一视同仁,不会因为她是女孩子就缺吃少穿的。我们一家可好了,其乐融融的!”
给连珠炮似的念了一长串,李言停下来暗地里伸了伸舌头。刚才自己分别从父母感情、对爱情专一度、重男轻女等几个方面对问题进行了回答,应该没有错吧。
本来只是打算随便问一句,章琬华倒是没想到李言能一股脑答这么多。看来是个实在人。对于李言的回答,章琬华又是满意又是羡慕。尤其是父母关系和睦、父亲不纳妾这一点。自己的父亲本事不大,妾倒是纳了好几个,生了一窝庶出弟妹给她。这么一大家子人都要靠母亲的嫁妆过活,偏偏父亲还爱摆家长架子,对母亲呼来喝去,每回看着母亲对着家里的开支伤脑筋唉声叹气,她就很心疼。
两个孩子在院子里一边吃点花生米,一边有说有笑,看上去很投缘。不一会儿,屋里的大人们也商量差不多了,程进和章太太送董氏出来。
董氏原本还担心自己儿子呆头呆脑的,不会说话,讨不了姑娘家欢心,别再把章家姑娘给惹哭了。没想到两个孩子玩得还挺好。那章家姑娘虽端庄大方,但也不是那种深锁闺阁见谁都低头躲避的小姐模样。不由心中惊异,果然城里人家养出来的闺女就是不一样,一点不像乡下丫头上不得台面。想到这里,董氏心中就更满意了。
刚刚在堂屋,和程进还有章家太太聊得也都差不多了。果然如媒人所言,这二人都是通情达理的,尤其是程进,似乎对李言颇为满意。聘礼也没有如她所预期的那样狮子大开口,就是一份寻常城里人嫁闺女规格的聘礼罢了。
若是对儿媳妇满意,便是多给点,解解章家眼前的困难也是可以的。
董氏走过去,拉起了章琬华的手,“瞧这姑娘,长得多俊哪!”
听了这一句话,章琬华反倒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去了。这一低头不要紧,董氏正好顺着章琬华的目光看向了地面,这一看,就看到了一双天足。
我的青天!董氏倒吸了一口气,咋还有姑娘家长这么大的脚?刚刚在屋里看章太太,脚也没有这样大呀?
董氏皱了皱眉,原本想脱口而出的话,看着程进和章太太的笑容满面,到底没有说出口。可对董氏来说,确实如鲠在喉。
好容易勉强笑着撑到了马车上,待马车一走远,驶出了这条街,董氏立马抚摸着心口,对李言道:“天爷!这章家小姐怎么长了那样大一双脚呦!模样挺不错的,这章太太就那么不盯心?”
在董氏看来,小脚才是一个女人的俏根子。没有一双三寸金莲,长得哪怕跟天仙似的,那都是白搭。
李言嗔怪道:“妈,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提裹小脚的事情呢?这孙文都说了,废除女子裹小脚,妇女都得放脚。这裹小脚有什么好看的?还能正常生活吗?”
“呸!”董氏轻轻啐了一口,“你懂什么?这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规矩。再说了,不裹脚那是没钱人家才干的事情,要女人下地干活的。像咱们这种乡绅人家,才不需要少奶奶下地干活。这章家再怎么家道中落,也不应该不遵循这条啊。”
“妈,裹小脚那是自古以来的事情吗?那是南唐盛行,宋朝流传开来的陋习。之前的朝代也都没有啊!您看过咱爸书房里的古画吧,那《唐代仕女图》里头的仕女还搂着雪白的大胸脯子呢,现在女子怎么不露?”
“呸呸呸!”董氏红着脸又连啐了三口,“你说你小小年纪也不害臊!那唐朝是蛮夷血统的人当了皇帝,才有如此风气。后来……”
“后来大清朝了,满蒙女子也不裹脚,就汉人女子裹脚。改朝换代了,就没那个前朝风气了。别的我也跟您说不着,反正现在是民国了,那些大清朝以前的观念,您都收起来吧。还有啊,别再给我琢磨纳妾通房什么的了。在民国,纳妾是重婚,是要上法庭坐牢子的。”
董氏眨巴眨巴眼,“纳妾不也是天经地义的事?”
李言哭笑不得,也有些心酸。像母亲这般家底殷实人家的姑娘,因为一辈子待在乡下,很少进城。即使有,也没有机会知道天下事。这都民国好几年了,母亲仿佛还活在古人的云里雾里。
想到这,李言掀开马车帘子,对管家老李道:“祥叔,麻烦您先别着急把马车赶回去,沿着这条街往前走走吧,前头是我的学校,到那门口停下来。”
祥叔以为李言要去学校有事,天反正也还早着,便也同意了。马车拉着走了一圈,到了学校门口停下。
李言却不着急下车,而是掀开马车窗户的帘子,对母亲道:“妈,您过来看看。”
街上有一些时髦的女郎,穿着露胳膊大腿的旗袍,高跟鞋、红嘴唇大波浪的发型,风情万种。董氏一见,就气得破口大骂:“都是下三滥上不得台面的女子,伤风败俗啊!”
李言也不同她理论,又对学校门口努努嘴,“看,如今女孩子也可以跟男孩子上同一所学校了。你看她们的发型和脚。”董氏将信将疑地看去,只见过来的三五成群的女孩子一个个剪着三面齐耳的短发,露出光洁的后脖子,裙子到膝盖下一点点,露出雪白的脚踝,脚上穿着洋袜洋皮鞋,一双双天足,个个谈笑风生,俨然和村里完全是两个世界。
董氏想想章太太梳着传统的发式,章琬华也梳着两条麻花辫,不由感慨,“果真是世道变了。也罢,老眼光跟不上的是我自己。天足就天足吧,反正在想乡下,天足的闺女也多得是。好在这个城里媳妇还不算太新,要是跟外头走路那些露胳膊大腿的一样,儿啊,妈承受不起,你爸要是见了,恐怕能气得把那衣裳给撕喽。”
旗袍:我招谁惹谁了?
李言笑道:“不会,爸顶多会叫我拿件外套给她披上。”
母子俩一路聊着天有说有笑回了茂源村。
马车刚在家门口停下,就看到院子里,李蒙堂背着手焦急地走来走去。
“爸,我回来了。”
李蒙堂一见儿子,首先把目光对上了董氏,“怎么样?傻小子没出错吧?那章家姑娘呢?是不是跟相片上差不多?是个好人品的不?人家瞧上咱家没?”
董氏乐呵呵的,“你倒是让我一样一样说呀!再说了,坐了一天马车,也让我歇口气儿。”还是雅萍贴心,赶紧给董氏端来了水。
“你放心,章家姑娘人品相貌都不差的,来的是她母亲和舅舅,看起来也是通情达理的人,都是念过书的,就是和乡里的不一样。这回雅萍给建议的人家不错,比在咱茂源找要强多了!”
听了妻子的话,李蒙堂放下一半心来,忽然又想起了什么似的,问道:“那彩礼?”
董氏竖起了两根手指头。
“二百现大洋?”
董氏点点头。
“哦,那也算不上狮子大开口。你不是说,这章家父亲坐吃山空,家里好几个庶出子女,都等着用钱吗?”
董氏笑笑,“这就是我满意的第二个地方啦。那位章太太是个讲理的,不是卖女儿的。都知道吃人嘴短、拿人手短的道理,她也怕女儿受委屈哩。这二百大洋对我们乡下来说,娶个媳妇这彩礼是太贵了。可对于城里人来说,也就是个正常的聘礼,何况章家就这么一个嫡女!咱家有那么多田,还有牛,家里还有下人伺候,嫁过来又不要她干活。就她那个家底子,能在城里找到合适的人家不?”
李蒙堂若有所思,觉得董氏说的有道理,便也点点头。
李言心里松了一口气,得,这一世和章琬华的婚事基本就算定下了。
想是这么想的,可章家那边就没那么简单了。
得知妻子已经带女儿相过亲,还要将婚事定下来的章举人,气得将茶碗砸了个粉碎。吓得一旁捶腿的小妾一激灵,连忙躲开了。
程氏却面不改色,端坐着。这一回,自己是打定了主意咬死不松口。
作者有话要说: 新文 悠闲人生[综]求收藏
第58章 地主家的傻儿子(11)
“你……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丈夫?伤风败俗!伤风败俗啊!女子出嫁从夫; 亏你也是书香门第出来的,简直丢祖宗的脸!上回副县长要娶华儿做填房,给五百大洋你都不同意!现在区区两百大洋; 你就把华儿嫁了?”
程氏冷冷地看着丈夫,“五百大洋?嫁过去给一个快五十岁的老头子做填房?儿子都快跟华儿一样大了,我对不起祖宗?你这个做儿子的、抽大烟赌钱时; 有没有想过将来到了底下如何面对爹娘?”
章举人恼羞成怒,直接甩了程氏一巴掌。
程氏却丝毫没有惧色。听到动静的章琬华急急提着裙子跑过来,一进门; 便见到了这些年常见的一幕。
她先是心疼地扶起母亲,程氏的表情已经木然。章举人却丝毫不知悔改; 反而习以为常了。想到下午相亲时; 李言对自己说的话,人家的父母是和和睦睦的; 家里也不纳妾。一户乡绅都能如此; 自己这个当过举人的父亲; 祖上还出过太傅,竟然落得如此田地。这就是家风不正。
章琬华对母亲道:“妈,咱不用怕。现在是民国了,不是大清。连淑妃都可以跟溥仪离婚,你也可以。既然这个家容不下我们; 我们就搬出去。明天就去登报申明,跟这个家一刀两断,断绝关系。走之前; 顺便再把你陪嫁过来的嫁妆清点清点,全部带走。这么多年,谁拿了用了的,还回来再说。不给的话,可由不得她们,得是法院说了算。”
章举人八辈子也没想到自己的女儿会对自己说这个话。
谁知令他更没想到的是,程氏这回也没逆来顺受,反而认同了女儿的观点,“好,妈听你的。就按你说的办。”
要离婚,而且还等于是被休;还要把这些年妻子的嫁妆还回去。还要闹到法庭上,那岂不是斯文扫地?章举人恼羞成怒,就要找棍子打人。
章琬华却把头一昂,“你打吧!别怪我没提醒你,现在是民国,不是清朝,父母打死子女不犯法,现在人人都是有人权的。你别不信,这些我在学校里都学过!你打死了我不要紧,我舅舅,我即将定亲的李家都不会善罢甘休。现在的记者,巴不得有我这种封建家长残害子女的新闻报道,他们会争着来给你照相采访,把你被戴上手铐的照片做成报纸发到全国各地。爸,你不是想光宗耀祖吗?到时候你看看,全天下的人都能看到你的脸,是种什么样的荣耀!”
章举人气得发抖,一双眼睛像毒蛇淬毒液紧盯着母女俩。半晌,他眯起眼睛,笑道:“好哇,原来是找了好婆家,就要一脚把为父给蹬开了。然后你好带着你妈走是吗?你也不想想,自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结婚时没有我这个当父亲的出面,你能嫁得成么?”
章琬华淡淡笑笑,“这您不用操心。妈给我找的这位夫婿,也是在洋学堂里念过书的,接受的是新式教育。现在早就提倡自由恋爱,婚姻自由了。不需要父母之命,去报纸上登报声明,一样具有法律效力。我是妈唯一的女儿,妈自然是要把她的嫁妆传给我。不知道李家看到礼单上的嫁妆,会怎么想章家?”
章举人生平最好面子,一听到女儿要去报社曝光他,丢脸还要丢到全国各地去。本来还想拿婚事来威胁女儿,可章琬华却毫不客气地撕下了他最后一层遮羞布。
“混账东西!我是你爸!”
“爸,民国之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