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娇妻如云-第2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就是段誉?”沈傲看着这五短身材,面色有些黝黑的藩王,心中生出失望,随即撇撇嘴,道:“潞州、述州从此以后仍归你们大理国,只是……”沈傲淡淡道:“本王听说,这大理国不是国王做主?”
段誉听了,连忙拜倒在地,道:“事无巨细,都由高氏做主。”
沈傲皱起眉,道:“高氏来了吗?”
一个身材魁梧的藩臣犹豫了一下,不得不硬着头皮站出来,道:“下臣高进,见过殿下。”
沈傲看都不看他一眼,淡淡地道:“国事,还是由国王掌握的好,否则要国王做什么?高进,你认为呢?”
高进踟蹰着不说话,沈傲的意思再明确了,言外之意,是叫他交出权来;交了,他高家沦落是早晚的事,可是不交……
沈傲眼眸如刀,扫过高进,道:“怎么?本王的话也不回?”
高进硬着头皮,道:“下臣……”
沈傲恶狠狠地打断他:“你也知道你是下臣,不守臣道,人人得而诛之,这句话你可听说过?”
“听……听说过……”高进期期艾艾地道。
沈傲冷笑道:“既然听说过,从此之后,大理国自然是国王亲政,你放心便是,只要交出权来,本王保你们高家无事,可若是不交权,李公蕴的下场,你没有看到吗?”
高进连忙拜倒:“下臣明白了,归国之后,立即还政,绝不敢耽误。”他起先还有犹豫,可是沈傲那一句保高家无事,让他总算松了口气,既然平西王发话,不归政是不可能的,李氏一族就是下场,可是真要归政,谁能保证段式不会进行报复?现在平西王做了保,至少高氏还有回旋的余地。
沈傲淡淡笑起来,道:“这就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就是礼,有了礼,大家各安天命,国柞才能长久,邦国才能安定。”
第782章 死国而已
藩王们的心情,就如过山车一样,先是大惊失色,等看到了殷红的血,更是骇的瑟瑟发抖。对努努王子的从轻发落,总算让他们定下神来,不过那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又让他们心中一紧,心里告诫,要与这努努引以为戒。
等到沈傲宣布退还越国侵占的国土,不少藩国心里生出感激,毕竟这些土地都是越人占去的,大宋便是不说,谁又敢去问?再后来,平西王责令高氏还政大理段氏的时候,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对藩王们来说,权柄是涉及到身家性命的问题,权臣的出现不可避免,为了保证王权不至旁落,各国宗室使用过许多种办法,只不过……任何办法都杜绝不了这个可能。
而现在,平西王一句话,不啻是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国中出现了乱臣,原来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向大宋求助,由大宋来处置。乱臣可以欺负宗室,难道敢和天朝上邦对抗吗?大宋拥有三支水师,其中南洋水师的力量就足以将南洋最强大的国家一拳砸个粉身碎骨,与这庞然大物对抗,实在和螳螂挡车没有任何分别。
赵佶则是懒洋洋的坐在椅上,不禁打起了哈欠,这出戏,从努努王子跪地求饶之后,就没有了多少兴致。一旁的杨戬见他有些乏了,便低声道:“陛下是不是累了,要不要去歇一歇?”
赵佶低声道:“用丹的时辰到了吧。”
杨戬会意,用丹的事赵佶已经严令不许知会沈傲,所以才这般小心说出来,杨戬轻轻点头:“是,差不多是时候了。”
赵佶便起身,由杨戬搀着,威严的道:“沈爱卿。”
沈傲朝赵佶行礼,躬身道:“臣在。”
赵佶道:“这里的事就托付给你了,朕要歇一歇。”说罢,快步领着杨戬退出去。
沈傲连忙道:“恭送陛下。”其余的藩王们也纷纷道:“恭送大宋皇帝陛下。”
赵佶一走,沈傲的脸色又缓和下来,坐在椅上,慢吞吞的四顾一眼,道:“本王今日叫你们来,便是要告诉你们一个道理,就是各安天命,既是藩王,就该守藩王的规矩,什么东西能碰,什么东西不能碰,心里要有个底。”说罢,他朝吴文彩使了个眼色。
吴文彩会意,站起来,道:“平西王体恤诸位殿下,特意纂写了通商法令,明日便要宣告天下,往后藩王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得按着法令中的条款中来。”
藩王们听了,这个时候也不敢说什么,谁敢说个不字,纷纷道:“自然,自然。”
沈傲也有些乏了,退了出去,让吴文彩与这些藩王宣明法令。他浑身的血迹已经干了,使衣衫皱巴巴的,不得不在这衙门换了件常服,才备了马打道回府。
沈傲一直阴郁着脸,似乎变成了习惯使然,到了知府衙门的住地,赵紫蘅迎面出来,咬着唇看着他,道:“你身上怎么有血腥气。”
沈傲无奈何又去洗了个澡,陪着赵紫蘅到厅中去坐,赵紫蘅道:“你的脸色和平时又不同了?”
沈傲一头雾水:“什么脸色?”
赵紫蘅咬了咬唇:“凶巴巴的,像是谁都不能忤逆你一样,所有人都该听你的号令。”
沈傲哂然一笑,道:“这是职业病,习惯了就好。”
……
一艘快船,飞速的驶入了海湾,当引水员将船引到了一处栈桥,船上下来一名官员,劈头就道:“陛下在哪里,有急报!”
往常的急报,都是由驿卒来送,而今日,却是一名兵部的官员,这官员问明了行宫所在,叫人牵来一匹马,飞快赶往海政衙门,刚要进入行宫,便被外头的殿前卫拦住,他虎着脸,正色道:“八百里加急,不容耽误,劳烦禀告一声,下官要立即面圣。”
这样的状况,殿前卫极少见到,虽说他们主要负责皇帝的安全,时不时也会有急报送来,可是如此急躁的却是少之又少。
过了片刻功夫,里头有人请这官员进去,一炷香之后,一名内侍飞快出来,在这行宫之外大叫一声:“备马,陛下有旨意,平西王立即入见,不容耽误!”
沈傲刚刚用过了午饭,心情平复下来,便听到旨意来了,叫他立即入宫,满腹狐疑的道:“出了什么事,这般心急火燎的。”
他不敢耽误,立即叫人备马,飞快到了行宫,等到了赵佶所在的寝殿,快步进去的时候,便看到一名兵部官员跪在殿下,赵佶则是脸色阴晴不定的喝茶。
“消息传到三省,杨大人不敢耽误,又觉得事情紧急,因此特命微臣前来传报,便是太后也说了,此事事关我大宋社稷安危,不可造次,请陛下速速回京,安抚人心。”
这兵部官员喋喋不休的继续道:“汴京那边,也已经乱作了一团,谣言四起,更有不少富户举家南奔……”
沈傲听了,皱了皱眉,打断这兵部官员,朝赵佶行了个礼,道:“陛下,微臣来了。”
赵佶苦涩一笑,打起精神,道:“来,坐下说话。”
沈傲坐下。
赵佶便道:“女真人来了。”
女真人……沈傲颇觉得意外,虽然女真人对辽国的攻势甚急,可谓势如破竹,沈傲却认为契丹人无论如何也能再坚持一段时间,谁知道,该来的终于来了。
赵佶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沈傲才明白了个大概,原来女真发兵二十万,一鼓作气拿下契丹中京大定府,一路南下,已经进抵辽国现在的都城祈津府,辽国的中京道完全沦陷,南京道也只剩下半壁,还有一个西京道虽然完好,却并不是战略缓冲,局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整个辽国已经陷入了彻底的混乱,大量的败军越过边境向大宋方向逃亡,女真人已经清理掉所有的障碍,只要拿下辽国国都,那曾经显赫一时的契丹大辽将彻底的灭亡。
更为重要的是,对辽国人来说,皇都是他们最后一重屏障,可是对大宋,岂不是也是如此?一旦女真人彻底灭亡辽国,整个大宋的腹地顷刻之间就可以成为女真骑兵的跑马场,从辽国的边境到汴京,没有任何的屏障,只要女真人愿意,三天之内就可以抵达汴京。
这对大宋来说是完全不可以接受的,没有关隘,没有急湍的河流,强大的女真骑兵,完全不必有任何顾忌。
沈傲皱起眉来,事情比他想象中要严重的多,援救契丹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天知道女真人什么时候破城,眼下当务之急,是大宋立即组织起防守。只不过要防守,又谈何容易,从辽国故地到汴京之间一马平川,在广阔的原野上,大宋拿什么去抵御数十万的铁骑?就算是有办法,现在也来不及了。
更令人担心的事,契丹一旦被消灭,大宋也将掀起轩然大波,在这种情况之下,军中的士气,还有那永远止不住的谣言该怎么平息?
赵佶脸色变得惨白,朝沈傲看过去,道:“沈傲,你来说,怎么办?”
沈傲沉吟一下,道:“倾国一战!”
赵佶显得有些左右摇摆,突然道:“若是放弃辽人,向女真人求和可以吗?”
这一句话完全暴露出了赵佶的性格,他确实是那种没有担当的人,一旦出现了变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逃避,只是他不知道,逃避只会让麻烦变得更加麻烦。
沈傲深吸了口气,他知道,这时候若是不能坚定赵佶的信心,局势将无法挽回,他沉默了一下,厉声道:“陛下,大宋已经退无可退,女真人欲壑难填,辽国覆亡,下一个就是大宋无疑,绝无侥幸之理,若是求和,势必要割地、纳贡,以我大宋膏腴供奉女真,使其战马更加彪悍,刀剑更加锋利,等到那时候,大宋的宗庙还能够保全吗?天下人都可以求和,唯独陛下不可以求和,天下人都可以做安乐公、东昏侯,唯独陛下永远都是陛下,我大宋有百万可战之士,粮草充裕,兵器堆积如山,陛下还有什么可以畏惧的?”
沈傲站了起来,道:“请陛下下旨,与女真人一决死战,不死不休!”
赵佶脸色阴晴不定,道:“若是败了呢?”
沈傲掷地有声的道:“胜了,则国柞延续,四海升平。若是败了……”沈傲的眼眸中闪过决然:“不过是微臣陪陛下一道死国而已。”
“死国而已……”沈傲这句话,终于燃起了赵佶的勇气,赵佶咬咬唇:“那就死战!”
沈傲郑重的朝赵佶行了个礼:“臣遵旨!”
赵佶下定了决心,反倒镇定下来,忍不住朝沈傲深望一眼,道:“女真人若是铁骑数十万,直取汴京,该当如何?”
沈傲毫不犹豫的道:“所以陛下应该立即还驾汴京,加固防务,勒令各路军马抽调精悍敢死之士屯驻于京师,以逸待劳。”
赵佶听到还驾京师,又变得犹豫起来,道:“朕在这里下旨意也好……咳咳……”
沈傲心里不禁苦笑,赵佶是个好人,却绝对不是好皇帝,若是用沈傲的标准,这家伙实在是个十足的酒囊饭袋。只不过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沈傲也不再纠结还驾的问题,汴京确实是凶险万分的地方,赵佶想留在泉州,谁能劝得住?
第783章 战争不可避免
厅堂中的气氛阴沉得可怕,赵佶或许是因为方才表现出怯弱的缘故,脸色略带几分尴尬。
沈傲则是将所有的事全部抛到了脑后,一心一意想着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实办法只有一个,除了决战之外,没有其他的选择,只是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让沈傲一时间难以消化。
其实摆在赵佶和沈傲面前的,还是一个问题——怎么办?
决战是必须的,可是具体的细节还要探讨。赵佶沉默了良久,才道:“朕意已决,暂时就在泉州歇养,杨戬,你下旨意,让太子监国吧,太子虽然不中用,可是朕不在汴京,若是汴京出了事,总得有个人能够坐镇。”
杨戬应了一声,沈傲却是愕然地抬起眸来,太子监国,这和历史上女真人南下,赵佶禅位是一个道理,果然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咬着唇:“陛下,不可,太子监国,若是不给予军政大权,一旦有事,难免就放不开手脚。可要是放权……”
沈傲最担心的就是这个,一旦放权,好不容易打倒的赵桓,岂不是一下子又变得炙手可热?
不过沈傲话说到一半,又沉默了下去,这个时候已经不是纠结放权的问题了,眼下强敌压境,风雨欲来,难道还要内讧?既然皇帝打定主意不回汴京,太子不出来,还有谁能挑起这个重担?所以沈傲只能选择沉默。
赵佶沉声道:“太子虽有些心机,可要说他敢作出什么悖逆之事,只怕还没有这个胆子。放权就放权吧,杨戬,记着,圣旨里说明白,是监国,暂领政务,节制京师兵马,可以便宜行事。”
沈傲默然。赵佶的心思他自然明白,汴京他是宁死也不会回去的,这样的皇帝对天下人或许是悲哀,可是沈傲无论如何还是要站在他这一边,便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在所不惜,无它,只是这圣眷实在无以为报而已。既然皇帝不回京,女真人随时南下,放权是必然的事,太子监国,总掌军政,这就意味着,大宋朝的权利已经交接了一半,虽然只是一半,却也算非同小可了。
赵佶的目光落在沈傲的身上,道:“朕知道,你对太子不满,是吗?”
沈傲摇摇头道:“臣不敢?”
赵佶吁了口气,叹息道:“你不必藏着心事,朕知道的,眼下都是权宜之计,其他的事,以后再说吧。”
沈傲颌首点头:“若是女真人攻汴京,就请陛下坐镇泉州,微臣率天下水师,与女真人一决死战。”
赵佶道:“好,很好。”他像是一下子衰老了许多,整个人显得无精打采。
沈傲见赵佶不快,心里反而生出好胜之心,想:他娘的,在西夏时老子尚且不怕女真人,如今在泉州,怎么反而怕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就是!
这样一想,沈傲又没心没肺地变得情绪开朗起来,露出诚挚的笑容,朝赵佶道:“陛下,过几日就是万国展览会,陛下既然要在泉州常驻,这盛会当然不能错过。”
赵佶原本想摇头拒绝,可是随即一想,若是此时拒绝,不知道的,还当他是畏惧女真,心有如焚,虽然他心里确实生出了畏惧之心,可是越是如此,越不愿意让人看穿,满口答应道:“好极,朕一定要好好看看。”
沈傲心里已经知道,赵佶这家伙是指望不上的,他是一个很好的朋友,很好的知己,却绝不是一个雄主,甚至一些言行令沈傲都觉得发指。皇帝靠不住,唯有靠自己了。赵佶草拟了奏疏,已经飞马急报汴京,沈傲几乎已经可以想象,这份旨意送到汴京之后,会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
一切……只能靠自己!
沈傲心里划出这么一个念头,随即,南洋水师的军官召集起来,一个个肃然地坐在沈傲的下侧,所有人都没有说话,连呼吸都像是静止的,只有一双双眼睛,接触到沈傲目光的时候,表现出了毅然。
沈傲平平淡淡地道:“劳师远征大越,让大家受苦了。”
军官们仍然坐着不动,沈傲在与官员说话的时候,或许还会用讨论的口气,可是在他们面前,是绝对不会让他们有发言的机会,他们唯一的选择只有遵命二字。
沈傲继续道:“可是现在,汴京传来急报,辽国破国在即,女真人磨刀霍霍,随时可能入侵大宋。”沈傲长身而起,负着手道:“在座的诸位哪些是武备学堂里出来的,站出来给本王瞧瞧。”
顷刻之间,半数多的军官肃然起立,那些仍旧坐在位上的军官脸上露出羞愧之色,这年头,文凭还是很好用的。
沈傲扫视了一眼,道:“曾经的誓言,你们都还记得吗?”
校尉军官们一齐道:“以吾之血,定国安邦,以吾之躯,护国安民,克己复礼,永葆大宋!”
沈傲脸色平静,颌首道:“今日,就是你们实现诺言的时候,本王要你们实现诺言,敢不敢?”
“有何不敢?”
沈傲满意地点头,道:“很好!”
“从今日起,水师加紧操练,不得有误还有,随时做好战斗准备,本王说的是随时,不管是任何时候,本王命令下达,十二个时辰之内,水师的舰船就要开动,全体官兵就必须士气如虹,明白了吗?”
“明白!”
沈傲微微一笑,道:“你们真是太单纯了,和本王一样单纯,若是有朝一日,本王能和你们死在一起,也算不枉此生。”
沈傲心里暗暗想,原本是想死在美女的肚皮上的,不知道这个愿望还能不能实现,实在不成,就只能和这些丘八一起陈尸了。
沈傲的命令下达出去之后,整个军港立即沸腾起来,操练开始日以继夜,步兵反复的坐在沙船上,操演抢滩登岸,炮兵朝外海不断的试射,舵手、船工、掌帆、掌轮亦是不敢懈怠,不断地演练。
有了上一次与越人作战的经验,许多操练经过改进之后,变得更加实用,军官们这时也不敢惫懒,一日只能睡三个时辰,接着便是督促晨操,教习演练各种战法,到了夜间,还要巡查各处营房水寨,检查舰船。
海政衙门的军令也下达出去,东洋水师、北洋水师奉命北上蓬莱港,在那里,大量的物资不断地囤积,巨额的订单落在泉州、苏杭的工坊里,御寒的军衣、皮带、随军携带的水壶、范阳暖帽、还有大量的箭矢、火药、备用的帆布、铁锚、这巨大的订单,让商户们一时喧嚣了一阵,真正叫苦的,也只有沈傲一人而已。因为国库没钱,或者说国库虽然有钱,但是很明显,监国的太子根本不可能拨付给沈傲的水师来用,汴京要巩固防务,要调集军马,所糜费的钱粮也是天文数字。最后的结果就是沈傲不得不从自己的私囊中掏出钱来。
也好在沈傲家大业大,几千万贯并非是拿不出手,更何况他一向有自己的生意经,这笔生意风险很大,可是若是做得好了,说不准可以通过贩卖点人口,抢掠点东西补贴一下,反正沈傲是不肯吃亏的。
泉州上下,也感受到了这种紧张的气氛,好在这里不比一马平川的汴京,倒是没有人担心会出现女真人,再加上对水师的战力信心十足,照样还是歌舞升平,大家的心思,还是落在了即将开幕的万国展览会上。
沈傲显然没有这个心思,他现在正在迎接各种各样的客人,这些客人多是商人居多,自从不少商户从水师订单中分了一杯羹,一些没得到好处的商人早已急不可耐,走马灯似地拜访起这位素来哪根筋经常不太对的亲王来。
“这样的弩能射多远?”沈傲在知府衙门的空地上,手上把玩着一柄精美的弓弩。
边上站着一个商人,商人肥头大耳,堆满笑容,讨好之意很明显。站在商人身后的,则是一个老匠人,这匠人明显不太爱与人打交道,所以一直闷着声不说话。听到平西王发问,商人立即朝匠人使了个眼色,道:“刘兄,你来说。”
匠人道:“殿下,这弩是小人制出来的,比眼下市面上的弩射程更远一些。”他傻乎乎的要去接沈傲手中的弩,沈傲觉得这家伙性子有点乖张,最终还是将弩交给他手里,老匠人拿到了弩,手脚立即变得灵活起来,指着弩身里的一处机簧道:“这弩最大的好处就是加了这么一处机括,弹射时更方便,射程可以到两百丈,殿下看,这里还加了一根曲木,用以固定箭矢的,如此一来,更便于调校……”
沈傲认真地听了这匠人的话,叫来一个校尉,道:“你拿这弩来试试看。”
校尉二话不说,接过匠人手中的弩,直接上了箭矢,朝远处的院墙方向按了机括射过去。随即眯着眼看了看成效,才讪讪道:“便利了许多,眼下军中的手弩大致能发两箭,而这把弩应当能发三箭了。就是用的有些手生,射不准。”
沈傲颌首点头,道:“把这弩送到水师去,让大家都试一试。”
说罢才转过头来,对这商人道:“你这弩还成,等消息吧,若是水师那边用得顺手,本王先要五千副。”
商人大是惊喜,千恩万谢地带着工匠走了。
这样的商人当真不少,其实泉州这边的局面已经打开,各种新奇的事物早就被人接受,譬如纺织机,因为人力成本的提高,早就不知被工匠们改进了多少次。所以在各大作坊,都有一些专门改进机械的老匠人,好适应顾客的需求。现在水师大量要列装新式武器,几乎所有人都在绞尽脑汁,想从沈傲的钱袋子里抠出点钱来。
当然,沈傲的钱也不是这么好容易拿的,说穿了,你得拿出货来;因此各种改进之后的手弩、火炮、箭矢甚至是皮甲、头盔都冒了出来,其中有一个制造皮甲的商人,因为改进了皮甲,让现在军中的皮甲变得更加舒适和耐磨,立即得到了一笔巨大的订单,自此之后,这样的狂热变得越发不可收拾,商人们要赚钱,为了赚钱,可以践踏世间的一切律法,可是反过来说,只要引导得当,他们就可以创造世上无数的新鲜事物。
在沈傲的订单诱惑之下,商人们不断地给工匠鼓劲,四处悬赏,但凡有办法的,都给予重金赏格,而工匠们也有了琢磨的动力,在见证了许多匠人一夜暴富的神话之后,这泉州上下数十上百万的匠人,几乎人人都在琢磨,每天都有无数新奇的想法诞生,虽然这些想法大多都荒诞得很,最后的结果往往不能施行,也有很多虽然施行,制造出了实物,却又发现了其他的弊病。可是大浪淘沙之下,也涌现出来了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构思。
第784章 未有之变局
永和四年六月初六,这一日泉州人起得很早,天刚拂晓,街道就已经拥堵上了。
在万国展览厅那边,人群熙熙攘攘,无数的客商在缴纳了一定数目的银两之后,开始进去;所谓的展览厅,又分为几个区域,有专门展示佛像艺术品,有兜售纺织机的,有铁艺的,还有图书画册的,甚至还有商船、马车之类的聚集区。
不过这些东西,当然不是零售,主要是供给客商订购,先看了样货,若是觉得满意,便可以定制,缴纳了定金即可。
沈傲与赵佶混杂在人群中,赵紫蘅因为是女眷,有诸多的不便,只好安置在一处展馆里让她呆着。
赵佶的心情显得不是很好,沈傲偷偷瞧他,知道他还在忧心女真的事,反倒自己最是没心没肺,虽然确实是忧虑了一阵,不过后来反而满不在乎了,女真人来了打回去就是,想这么多有什么用?
这就是沈傲的处世哲学,所以从进入展馆,沈傲的心情反而最是轻松,各家工坊的展厅都去看一看,这些工坊为了接到生意,几乎使出了浑身的解数,沈傲到了一处制铁的展厅,这里多是些冶铁、或是制造铁器的商家聚集,此时,正看到有一处商家新配置出了精钢,正大肆宣传他们的钢材如何如何好,沈傲饶有兴趣地看,赵佶却拉住他,沉着脸道:“走。”
沈傲无奈,随赵佶到了一处茶座里歇息,赵佶沉着脸,道:“朕打算将太后、晋王人等迎到泉州来,安宁她们也一道来泉州吧。”
沈傲不由地皱了皱眉,这个决定非要引起天下的恐慌不可,皇帝走了,太后也走了,京中的顶级贵族只怕都要动身,在这种情况之下,留一个太子监国,岂不是说汴京已经不能保全了?
赵佶吁了口气,道:“朕也是未雨绸缪,这件事就这样决定。”
沈傲只好道:“陛下放宽心,女真人并没有什么可怕的。”
沈傲知道这样的劝慰其实一点用处都没有,却还是忍不住劝说几句。
这万国展览会,收到的效果不错,几乎会聚了全天下的商贾,一天的订单就超过了六千万贯,如此庞大的交易额让所有的商家都松了口气,不过沈傲最后却是草草随赵佶在中途退出去,他心里知道,真正的暴风骤雨,随着这盛会即将来临了。
……
门下省,三十名书吏危襟正坐,伏在案牍上无声的阅览各地送来的奏疏。两旁的耳室,再没有人去喝茶了,自从京察以来,书令史就裁了近一半,大多的罪名都是玩忽职守,在这种状况之下,谁还敢去喝茶?再加上人手有些紧张,便是站起来伸个懒腰,都怕被人撞见,偷偷去密报。
坐在上首的位置,自然是门下令杨真,杨真反倒显得精神奕奕,京察有了成效,已经在各地铺开,眼下一切也步入了正轨,一些不服从的部堂大佬被生生打压下去,整个三省六部,完全掌握在杨真的体系之内,虽然这个体系还不稳固,可是命令的传达却是出奇的有效。对杨真来说,这就足够了。
一名录事飞快跨进槛来,直接到了杨真边上,神色紧张的耳语几句。杨真愕然抬头,道:“在哪里?”
录事立即抽出一份中旨,交给杨真,杨真展开一看,脸色立即变得苍白,不禁道:“眼下这个局面,陛下居然还要滞留泉州?历朝历代,哪里有这样的事?”
杨真又自觉失言,便不再说下去,只是这份圣旨实在非同小可,让他这处变不惊的脸色也变得有点儿慌张了。汴京的状况他不是不知道,虽说现在还在压着捂着,各部堂还算井然,可是坊间早就喧哗了,契丹人破国在即,瞧这样子,女真人是随时要大军压境的,杨真原以为赵佶接到急报,会火速赶回京师从容布置,只要大宋这边不乱,女真人就无机可趁,大不了发旨意让天下军马勤王,大宋固然受损颇大,总不至于到于事无补的地步。
可是这份旨意却是说陛下在泉州留恋忘返,暂时不愿回京,决口没有提女真人的事,此外又说只怕要多耽误一些时日,因此敕命太子监国,署理京畿军政事。
杨真这时候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若说生气,又气什么?怒其不争吗?他扪心自问,这心里只有无奈,一种透心凉的无奈。他当然明白,旨意若是昭告出去,那些流言,必然在别人眼里变得真实。都说位卑不敢忘忧国,都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可是陛下都跑了,这军心民心会成什么样子,也只有天知道。
杨真阖目深思了一下,朝这录事问:“除了你之外,还有谁看过这旨意?”
录事躬身道:“暂时只有下官看过,下官也是刚刚从承旨司那边过来,觉得这事儿干系实在太大,因此立即送到大人这边,请大人拿主意。”
杨真松了口气,随即又苦笑:“事到如今,老夫能拿什么主意?陛下现在在泉州,谁能奈何?眼下当务之急,一是稳住京畿,其二就是请太子监国,这件事你暂时不要说出去,老夫这就去宫中一趟,觐见太后,请太后娘娘做主吧。”
杨真收拾了一下,拿了旨意,飞快出了门下,坐了轿子入宫。
坐在轿子里,杨真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烦躁,原以为事情步入了正轨,如今出了这么大的事,只怕一切都要成镜花水月了。
轿子落在宫外,叫人禀报,足足等了一个时辰,里头才叫杨真进去。
太后年纪大了,在这景泰宫里刚刚与人打了几局叶子牌,心情正好,冷不防却是杨真觐见,一时也是摸不透杨真的来意,他一个门下令,来和自己有什么说的?莫不是出了什么事?
太后想了想,立即就变得警觉起来,叫人收拾了牌,遣散众人,才设了帷幔,坐在帐后,等待杨真觐见。
杨真进了景泰殿,立即行了礼,道:“臣见过太后娘娘,娘娘千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