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娇妻如云-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故庆模趴诘募父鲂N就ψ诺墩镜帽手保成弦丫岢闪吮词且欢欢挥幸凰劬Γ绲端频木璧乜聪蚬穆啡恕�
这里是最紧要的所在,干系着全城的生计,所以卫戍比之钦差行辕还要森严。时不时还会有一队队校尉按着挎在腰间的刀柄走过,每隔一刻钟,各队的校尉要敲一下铜锣,以示平安。
而到了正午的时候,就会有一辆车队过来,带头的是押司宋程,宋程是个老吏,一家三代都在公门中讨饭吃,年轻的时候还中过秀才,不过几次科举都名落孙山,也就心灰意冷,在这太原仍旧操起了祖业。好在衙门里总算还有几分人情,他又是个读书人,因此才让他顶替了父亲的位置,在这任上,宋程已经足足做了十几年,谈不上大富大贵,却也算是薄有身家。
车队停到了官仓的门口,宋程拿了腰牌出来给校尉们验了验,校尉们看过了腰牌,朝他点点头,示意他进去。
宋程朝身后驾车的小吏打了声招呼,赶着车进了官仓,临进去的时候,宋程不禁看了这些校尉一眼,心里忍不住想,这些人都是木头人吗?怎么站了一天也不累?
胡思乱想了一会,就到了一处仓库,这里已经有个老吏等着他们了,朝他们努努嘴道:“今日怎么来得早了一些时候?”
宋程苦笑道:“也不知是什么缘故,城里突然出了许多谣言,说是官仓已经没米了,眼下已经人心惶惶,所以及早来把米搬出去,好让大家看到,把谣言平息下去。”
这老吏世故地笑了笑,道:“八成是米商们放出来的消息,宋押司想想看,只有让人知道官仓没了米,大家才肯去米铺买米不是?只是不知会有多少人上当。”
宋程却是绷着脸摇头道:“我看未必,他们骗得了一次,难道能骗第二次?城里的人听到了谣言,多半要看粥米会不会放出去,若是当真没有了粥米,才肯去米铺买米,他们放出这谣言来,并没有什么好处。”
老吏颌首,惊奇道:“这就怪了,既然如此,是谁放出来的消息?放这消息又有什么意思?”
宋程呵呵一笑道:“殿下在知府衙门正在想这个事呢,我们只是做跑腿活的,哪里想得了这么远,米都准备好了吗?”
老吏道:“五百斗都已经装上了麻袋,你叫人装上车就去。”
宋程点头,叫随来的小吏去搬米,他的脚却不肯挪动,低声道:“老朱,你和我说句实话,这官仓里的米到底还能吃几天?”
这老吏苦笑道:“一天要放出一千斗去,至多也不过六七天光景就没了,如今已经施了四天,再多三两日,官仓就要空了,再不想想别的办法,到时候天知道会出什么事。”接着,他压低声音继续道:“米铺那边的米都卖到十贯了,怕是早就收到了消息,这是要拆平西王的台呢。”
说起平西王,宋程不禁肃然起敬,本心上来说,他也是读书人,圣贤书他也读过,里面的道理他也懂。这平西王放灾民入城,施放粥米,不管从哪里看,都是一个好人,那些坐地起价的奸商,怎么看都是丧尽天良。可是他也知道,官仓里没了米,平西王就是有再大的本事,也无可奈何,到时候会发生什么,也只有天知道了。
宋程皱起眉,冷冷道:“这些奸商,早晚有报应的。”接着道:“平西王文治武功,在泉州、西夏、京畿北路都不曾吃过亏,在这太原,想必也早有了妙策,一定不会让那些奸商得逞。”他虽是这样说,心里却是一点把握都没有,吁了口气,摇了摇头道:“不说这个,庸人自扰做什么?还是留着精气施粥去吧。”
第682章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等宋程带着差役将米送到了施放粥米的棚子这边,流民们巴巴地看到了米,霎时欢声雷动。
这一大清早就有人传出消息,说是官仓里已经没有了米,许多人半信半疑,一日两碗稀粥虽然不顶饿,却能保证饿不死,若是连粥都没了,这可怎么活下去?因此许多人焦灼地等待,要看看这谣言是否真实。如今见到官差运了米来,才知道那谣言是假的,自然是欢欣鼓舞。
宋程听到这欢呼声也不禁笑起来,可是想到官仓中的米也坚持不了多少时候,又不禁暗暗皱眉,吩咐差役将米袋搬下来,开封、下锅,自己则抱着手在一边若有所思。
领粥的队伍排得老长,一直用了两个时辰,粥米才放了干净,正在这时候,宋程看到一支队伍正往这边赶过来,都是全副武装的校尉,拥簇着平西王,很是威风凛凛。
宋程觑见,连忙小跑着去看,见那平西王穿着蟒袍,披着绒毛披风,戴着一顶翅帽,很是鲜明出众。他像是急着赶路,身边的几百校尉都是快马而行,可是到了这里,恰巧被灾民堵住。
灾民们见了平西王,纷纷拥簇过来,都道:“平西王公侯万代。”
沈傲微微一笑,不得不驻马,心里在想,难怪他们是灾民,连拍马屁都不会,本王已经是亲王,长子也都是藩王,称孤道寡绰绰有余,这些人却说公侯万代,岂不是说沈家要被削掉王爵吗?
心里虽是腹诽,看到那人头攒动,万千人欢呼的场景,沈傲还是决定原谅他们。
此时,有人在人群中高呼:“平西王哪里去?”
沈傲坐在马上朗声道:“去接粮!”
“接粮……”
许多人一头雾水,粮食不是应当在官仓吗?怎么接粮接到这里来了?往这边是去太原西门,莫非西门有粮食。
正说着,宋程已经带着两个差役过来给沈傲问好,沈傲坐在马上,道:“宋押司,难为了你,这粥都放下去了吧?”
宋程想不到沈傲还记得他的名字,受宠若惊地道:“都放了,一粒米都没有留下,殿下要去西门接粮吗?”
沈傲呵呵一笑道:“这是自然,你可莫忘了,太原离西夏并不远!”说罢打了马,带着长长的队伍迤逦而去。
宋程回味着沈傲的话,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突然眼眸一亮,不禁道:“是了,一个月前就听说西夏要运粮食来救灾,只是从西夏到太原沿途多山,如今天气又骤变起来,原以为西夏的粮食不到开春也不会运来,谁知道来得这么早。
看来这燃眉之急,居然这么轻易就化解了。
宋程喜笑颜开地叫差役们收了摊子,忍不住对差役们道:“太原当真有救了,西夏来了粮,只要能熬到开春,十几万人就能活下去。”
差役们便来问,宋程也不避讳,这些差役都是消息灵通之人,过了一会儿功夫,西夏的粮食运来的消息便传遍了全城,之前听了谣言有些动摇的人,先是看到了粥米按时发放,又听说西夏运了粮来,一时间也是欢欣鼓舞,嬉笑开颜。
西门这边,已经戒严了,数百个校尉将人群隔开,沈傲带着一队人在城外的长亭处等候,这长亭里有几只矮墩子,上头的雪水被人抹干,沈傲一屁股坐上去,眺望着远方的地平线。
西夏的粮食自然没有运来,毕竟要运粮并不是勾勾手指头这样简单,要先筹措,查验,过称,之后再装车、开路,西夏和太原之间不通官道,隔着许多山路,如今北地又是大雪漫漫,莫说是一两个月,若是这天气再这样恶劣下去,便是一年也未必能运来。
不过在昨天夜里,沈傲就叫了亲信的校尉乔装出城,这计划自然是他早已谋划好的,就等人上钩了。
沈傲好整以暇地坐在这矮墩子上,看到远处的山峦上千层的白雪,林木枝头上凝结的冰凌,心里不由感叹:“好一幅江山如画,只是可惜……”可惜之后就没有了,他这时候觉得自己像是一名画匠,手里提着笔,以太原为纸,以这山峦、林木、城郭为底色,他的每一笔,画出来的江山是人间地狱,还是四海升平,都在他的转念之间,在他的笔锋之下。就像下棋一样,每个人都是棋子,万物是棋盘,而棋手决定着棋子们的命运。
沈傲最讨厌做操盘手,可是冥冥之中,仿佛有一只手在推着他到这风口浪尖,他不站出来,这里就是人间地狱,他漠不关心,这里将是饿殍无数,赤地千里。
“他娘的,人格又升华了。”沈傲不禁莞尔一笑。
看了看日头,这时候地平线上果然出现了一支车队,沈傲如释重负,站起来,道:“带着车队入城。”
车队从城外进去,那一辆辆大车,车轴碾过很深的痕迹,头上是油布抱着的袋子,堆积的像小山一样,连绵数百辆大车,像是看不到尽头。
众人见了,更是欢声雷动,许多人远远地尾随着粮车拍手,校尉们小心翼翼地拱卫着车队,倒是没有出什么岔子。
之后车队到了官仓,卸了米袋,许多人才轰然散去。
西夏的粮食运到太原的消息传得也快,更有人煞有其事地说这一次粮食共运来十万斗,若是省着点吃用,吃上两个月总是不成问题,太原城算是有救了。
也有人将消息送到了一处别馆,只和门口的门房知会一声,便匆匆进去,郑克事先也听了消息,顿时脸色铁青,趿着鞋,披着一件衣衫便急匆匆地出来,二人恰好在门楼这边相遇,郑克劈头盖脸的就问:“城中有什么消息?”
来报信的人道:“西夏的粮食运来了,数百辆大车,上头堆积得像山一样,只怕有十几万斗之多。”
郑克的脸色霎时冷了下来,道:“看清楚了?”
“看清楚了,一点差错也没有。是平西王亲自去押的车,数百个校尉把守着,直接送到了官仓去。”
郑克冷冷地道:“知道了,你下去吧。”随即又对人道:“拿着老夫的名刺,去请文都督。”
郑克径直到了偏厅里喝茶,满腹的心事。若是真的运来了粮,这可真要糟糕了,十几万斗,说多当真不多,可是真要省着点用,熬过这寒冬最冷的时候应当不是问题,等到河道上的冰一解冻,那么无数的官船就会运来粮食,到了那时候,郑家非但偷鸡不成蚀把米,而且此前对付沈傲的计划也要全盘落空。
“真是奇怪,太原是两个月前地崩,西夏那边得到消息,筹措粮食,再运到太原来,岂能两个月就能送到?就是从汴京到太原,也未必能这么快才是。”郑克呆呆地坐在椅上,阖目沉思。
毕竟汴京往太原和西夏往太原不同,汴京和太原之间有水路、有官道,水路却不说,如今河水结了冻,肯定是不畅通的,可是官道毕竟还在。可是西夏与太原没有官道相连,要翻过丛山峻岭跨河过来,就算这雪天不会拖慢行程,也不该来得这么早。
“莫非……”他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光泽,整个人突然激动起来:“是这样,一定是这样,哼哼,瞒天过海,真当老夫是蠢物吗?”
郑克冷冷一笑,随即抓起几上的茶盏慢吞吞地喝起来。
正在这时候,文仙芝来了,他步伐仓促,还未等人通报,便大剌剌地进来,劈头便道:“国公,城里最新的消息你知不知道?”
郑克不紧不慢地放下茶盏,淡淡笑道:“文都督且先坐下说话。”
文仙芝冷笑道:“火都烧到眉毛了,还坐下说什么?国公爷,你到底还有没有主意?城里有了粮,我们就是被人捏了七寸的蛇,那沈傲是钦差,又是亲王,到时候空下手来,要收拾你我还不容易吗?”他森然道:“来的时候我已经想过了,事情到了这个份上,自然不能束手就擒,实在不行,我叫上人,今天夜里去官仓放一把火,把粮食都烧了,没了粮食,那姓沈的就是没牙的老虎,先机自然还握在我们手里。”
郑克淡淡笑道:“烧粮?你可知道,那官仓里有多少校尉把守?”
文仙芝冷笑道:“让边军扮作抢粮的灾民,他的人手再多,也是在明处,半夜起事,突然一涌上去,难道他们还是铜墙铁壁吗?”
郑克摇头道:“去的人多了,就会走漏风声,身为都督去烧官仓,这消息要是传到了宫里,你就是有一百个脑袋也不够赎罪的。去的人少,那里有数百校尉镇守,牵一发而动全身,能不能全身而退都是未知之数,这个法子不好……不好……”
文仙芝叹了口气,一屁股坐下,道:“动手是死,坐以待毙也是死,倒不如动手的好。”
郑克微微笑道:“文相公当真以为西夏的粮食运来了吗?”
“怎么?那运粮的车不是这么多人睁眼看到了吗?”
郑克呵呵笑道:“运粮的车确实是看到了,可是里头装的是什么东西又有谁知道?就算他装的是沙子,也没人知道。”
文仙芝一点就透,先是一喜,随即又皱眉道:“只怕未必,若是沙子,他费这么大工夫做什么?”
郑克淡淡道:“或许是引蛇出洞,文相公想想看,若是官仓里的粮食已经施放完了,平西王会怎么做?”
文仙芝皱起眉:“巧妇无米,便是平西王有天大的能耐,也无计可施。若真的没了米……”
“嫁祸于人!”郑克打断他,当机立断地道:“此人狡猾如狐,满肚子都是阴谋诡计。他这么做,就是要做出一个假象,要我们以为官仓里的米已经堆积如山,要让我们自乱阵脚,露出破绽。”他继续徐徐道:“若是真如文相公方才所说,今夜就叫人去烧粮,到时候那姓沈的若是在官仓附近埋伏一支军马,等我们把粮烧了,再杀出来,结果会如何?”
文仙芝不禁道:“结果自然是人赃并获,全太原的人都会知道太原城的官仓是我们烧的,那子虚乌有的西夏赈灾粮食也是我们举手化为灰烬的。”
“对!”郑克眼眸中闪过一丝冷冽:“他好毒的心机,不管官仓里有没有粮食,只要我们动了手,你我就是天大的罪人,天下之大,再没有我们的容身之地,那沈傲若是再带着兵杀了你我,以查抄钦犯身家的借口去郑记米铺抄没粮食,他这粮食不但有了,你我二人也要死无葬身之地。”
文仙芝不由倒吸了口凉气,他不是沉不住气的人,刚才也是因为沈傲手里突然有了‘粮食’,才令他失了方寸。可是这时候想起来,若是沈傲当真有粮,他就是心中不愿意也非硬着头皮铤而走险不可了。一旦做出这样的事,沈傲埋伏人马截获他的部众,到时候严刑拷问,搜集到了罪证,就等于是授人与柄,这身家性命明日就要全部葬送。
“难怪了,本督还说这粮食到底从哪里来的,原来这是要引蛇出洞,置之死地而后生。”文仙芝阖着眼,脸上浮出一丝后怕,若不是郑克提醒,真不知最后会变成什么后果。
第683章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这时候,文仙芝也冷静下来,好整以暇地喝了口茶,慢悠悠地道:“这么说,我们现在什么都不必做,姓沈的自然也就无能为力了?”
郑克淡淡笑道:“谁说什么都不做?沈傲故布疑阵,正说明官仓里的粮已经空了,就等我们先跳出来,再一举借机将这祸水引到我们这边。”他沉默了一下,继续道:“既然没粮了,也该是我们动手的时候了,明日清早这个时候,让灾民围了钦差行辕,姓沈的死期也就到了。”
文仙芝不禁道:“为什么要急于这时动手?拖他几天难道不行?”
郑克呵呵一笑,道:“其实我们从前的计划虽好,可是有一样却让老夫有点儿放心不下。”他放下茶盏抱起手炉,继续道:“沈傲带来的一千五百名校尉个个都是骁勇善战的精锐,要让流民杀他,其实并不容易,若是校尉们反击,这些乌合之众只怕一下子就要散了。”
文仙芝所有所思地点头,道:“这倒是,沈傲圣眷正隆,又是驸马都尉,西夏摄政王,只要他还活着,谁也治不住他,到时候倒霉的还是我们。未免夜长梦多,沈傲绝是非死不可的,不过这些校尉,国公打算如何对付?”
郑克淡淡笑道:“不用我们对付,让沈傲对付好了。”
文仙芝满是不解地道:“请国公示下。”
郑克道:“你想想看,沈傲预料我们今夜或许会去烧官仓,这个时候,这一千多校尉会如何布置?”
文仙芝沉吟了一下道:“当然是埋伏在官仓之中,只要我们的人出现,再螳螂捕蝉,截击我们?”
郑克笑道:“这就是了,那我们就闹出一点动静来,闹得他们风声鹤唳,让他们一夜都不能睡个好觉,人困马乏之下,第二日突然有灾民出来发难,那些校尉便是铁打的,也没有精力了。”
文仙芝眼眸一亮,道:“原来国公爷早有了主意,这主意好,先疲了那校尉,再出其不意,姓沈的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我们不会去烧官仓,反而是直取他的行辕。”
郑克正色道:“煽动流民的事仍旧是拜托文相公,文相公,这件事越周密越好。”
文仙芝前几日病得一塌糊涂,如今已经大好,这件事干系着自己的身家性命,当然不能怠慢,打起精神道:“自然是万无一失,郑国公放心便是。”
说罢,文仙芝告辞出去,急匆匆地坐着暖轿子走了。
郑克叫了人来,吩咐道:“明日清早,太原的一切铺面都不必开张,让他们把粮仓都锁紧了,去请些军卒来帮忙看守着,若是有人敢闯货栈,格杀勿论!”
郑克从厅中出来,暖冬的阳光刺得他的老眼有些昏花,他眯着眼睛,步伐稳健,负手朝迎面过来的一个主事道:“从现在开始,老夫不见外客,谁都不见。”他顿了顿,又补上一句:“就是文相公来了,也挡驾回去。”
“是。”
……
天色已经渐渐黯淡,这时候,灾民们已经钻入了小巷,街道上一个人都没有,落针可闻,不知什么时候,天空又飘起了鹅毛大雪,飘絮在朔风的吹拂下,横扫着天地。
这样的冷天,自然没人随意在街上走动,官仓这边,却是传来重重的哗哗声,一队队的校尉,仍然来回巡守,在朔风之下,一张张稚嫩又沧桑的脸凝结成了冰霜,厚重的蓑衣加上皮甲,足有二十多斤重,身上的积雪也来不及擦拭,可是却没有人去拍打身上的积雪,一队又一队的来回交错。
这风吹起来就像狼嚎一样,格外的森然恐怖。
官仓里一片黑暗,幽深的重重院落,仿佛藏匿着无数的甲士,只要一有动静,黑暗中的甲士就会毫不犹豫地冲杀出来。
而正在这个时候,凌乱的脚步声传出来,校尉们立即警惕,一队校尉已经顺着声响的方向过去,过了一会儿,他们才回来,值守的一个营官走出来,低声和巡守的队官说话,他们的声音很低,隐匿在呜呜的风声之中。
“是什么人?”
“是边军,也是巡逻的,可是看他们的样子,总是有意无意的向官仓这边打量。”
“知道了,去吧。”营官面无表情地颌首点头,随即隐入幽深的官仓。
这样的事已经出现了不止五次,甚至到了三更的时候,响动也传出来,黑压压的边军突然出现,又像潮水一般地退去,搅得人甚是不安。
这消息,当然是连夜送去了知府衙门,谁知送消息的队官却被门口的一名校尉挡了驾,这个人笔直地站着,挺着胸膛道:“殿下说了,小心卫戍,其他的事不必去问他,若是官仓有动静,也不必理会,按时轮替卫戍就是!”
来人只好回去,接着,沈傲的屋子里的窗子被推开,露出一张恬然的英俊面孔,这个人负着手,迎着朔风伫立在窗台之后,幽幽地看着窗外的雪景。他的目光幽邃,眼中露出一丝若有所无的嘲讽。
冷风灌进来,身子已经有些冷了,沈傲才关上窗,就地坐在火炭盆边上,感受着炭火的温暖,继续捡起小几子上的一本书随手翻看,这样的天气,当然睡不着,沈傲又是夜猫子,不到三更是决不闭眼的。
不知不觉间,昏昏睡过去,手里的书歪到了一边,炭火烧得仍然通红,不知什么时候,天色渐渐地亮了,不远处的灯架上,蜡烛已经烧了个干净,散发出一股古怪的香烛气味。
沈傲晕乎乎地张开眼,一下子精神起来,他是看书睡着的,所以连衣服都来不及脱下,光棍的生活,一向都是如此,现在倒是省了穿衣的烦恼,沈傲居然喜滋滋的,觉得又省了一件麻烦。
“来人,来人!”沈傲大叫一声。
一个校尉立即进来,道:“殿下有什么吩咐?”
沈傲道:“去,泡茶,上点心,待本王漱了口,就要吃早饭了。”
这校尉一向照料沈傲的生活起居,这时候看了看天色,又看了看精神奕奕的沈傲,不禁道:“殿下一向起得没这么早,而且也一向不喜欢吃早点的。”
沈傲呵呵一笑,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道:“今天有很多事要做,当然要先养足精神,去吧。”
沈傲在屋子里收捡了下随手丢弃的垃圾,丢入炭盆里,随即好整以暇地去漱了口,整个人看上去更精神几分,待那茶点端了过来,正好童虎过来,道:“殿下,昨天夜里不知是怎么回事,边军突然上街夜巡,别的地方不去,偏偏去官仓那边转悠,哼,平时没见到他们的人,如今西夏的粮食运来,他们倒是来了精神。”
童虎显得有点憔悴,显然半夜里觉得不安,一夜没有睡好。
沈傲招呼他坐下喝茶吃糕点,翘着腿笑呵呵地道:“人家也是好意,说不定是担心有人烧官仓,所以特意给咱们卫戍也不一定。”
童虎撇了撇嘴道:“烧官仓和造反无异,谁敢来烧?就算他们有这好心,也该早下一个条子,说明一下原委,通通气也好,哪有这样安排的?”他塞了一块蜜饯糕到嘴里,一边咀嚼,一边含糊不清地继续道:“好在没有出什么事,今日拂晓的时候,边军就撤了。”
沈傲嗯了一声,道:“城里现在有什么消息?”
童虎是直接从官仓那边赶过来的,哪里知道其他的消息?摇头道:“应当还是老样子,偌大的太原城,有这么多边军镇守,还能出什么事?”
沈傲呵呵笑道:“这也未必。”
童虎抬起头道:“殿下是不是有事瞒着我?”
沈傲正色道:“童虎听令。”
童虎一口将咀嚼的稀烂的糕点吐出来,放下手中的茶盏,肃然站起来,道:“卑下在。”
沈傲看到童虎吐出来的残渣,一时鸡皮疙瘩都落了一层,心里不禁想,你还有没有公德心?接着沉声道:“召集校尉,不管当值不当值的,全部在衙门的后宅集结。”
童虎行行了个礼,立即去了。
沈傲站起来,整个人抖擞精神,喝了一口茶润润喉咙,对外头的卫兵道:“拿本王的战甲来!”
只是一炷香的功夫,甲衣就挂在了身上,按着尚方宝剑,踏着积雪从厢房中出来,一直往后院过去,在这里,拱卫着钦差行辕的八百名校尉已经熙熙攘攘地列队完毕,儒刀虽然还在鞘中,却有一种如锥入囊的肃杀之气。
沈傲只说了一句话:“守卫各处院墙,不许杀人,但是,一只苍蝇都不许放出来,待会儿若是有许多人来,弓箭手做好准备,但凡看到哪些人嘶声竭力鼓动的,知会本王一声。”
校尉们一头雾水,却是轰然应诺:“遵命!”
童贯走到沈傲跟前,沉着眉道:“殿下,是不是要出事了?”
沈傲朝他点头道:“差不多是时候了。”
第684章 箭在弦上
大清早,数百个人出现在街道上,乍眼一看,他们衣衫褴褛,脸上也冻得有点儿青紫,明显是一群流民,人数大致在数百人上下,这些人疯狂地传出一个消息,令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消息开始疯传,很多人当然不信,可是三人成虎,最后大家却不得不信了。
官仓里根本没有粮,西夏的粮食运过来,已经让人吞没了。粮食在哪里?
当然不会是平西王爷,平西王是西夏监国,这粮本就是西夏送来的,再加上王爷爱民如子,放灾民入城,又施舍粥米,真如菩萨一样,贪墨也绝不会是平西王。
说出这个消息的人,每每提及到平西王,脸上都带着无比的尊敬。如此一来,听者也都不禁感同身受,一起道:“不错,平西王爱民如子,真如拨云见日的青天大老爷。”
传消息的人便继续道:“可是平西王毕竟没有火眼金睛,不是顺风耳,想必这些粮是他左右之人贪墨,王爷毕竟不能详查细务,许多事还得让下头的人办,这些人欺蒙王爷,又不将咱们的死活当一回事,为了一己私利,将粮食全部亏空走了。”
听到的人都不禁义愤起来:“王爷菩萨心肠,竟被小人蒙蔽了。”
“非但被小人蒙蔽,而且没了粮食,我们都要饿死。”
“这……”
施粥的时候也差不多到了,差役们到了粥棚这边,已经熬好了粥,前面几个灾民冲过去,突然扬着碗大叫:“这粥为什么越来越稀薄,和清水一样。”
后面的人看不到前头的场景,都是引颈去看,可是隐隐约约哪里看得清?但是人家既然这么说,想必这粥当真是被人换成了清水了。
粥棚边的宋押司感觉事情有点不对劲,走过去对打头的人道:“瞎了眼吗?哪里和从前不同?平西王的规矩,为了不饿着大家,粥里要立筷子,来人,拿根筷子来!”
那闹事的‘灾民’喋喋冷笑:“你们这些欺上瞒下的恶吏,还想狡辩这粥我不吃了。”说罢,狠狠将碗摔在地上,粥水溢入雪地之中。
“好大的胆,来人!”宋押司这时勃然大怒,若是他当真私扣了米倒也罢了,如今好不容易廉洁奉公一把,居然还被刁民冤枉,就像一个做惯了贼的惯匪一样,好不容易扶个老人家过马路,还被人污作是调戏良家妇女,往日只有押司冤枉别人,今日竟是被人黑吃黑,宋押司的怒气可想而知。
身后的差役纷纷要拔出腰刀,将这闹事的带走。
谁知带头的人大叫:“恶吏杀人了!”
这一声大叫,身后的人只看到许多差役拔刀,又分不清到底出了什么事,排起的长龙顿时乱了起来,这时候,突然许多‘灾民’疯狂地朝粥棚冲过去,有人将粥棚踢翻,更有人大声鼓噪:“就是这些狗腿子蒙上欺下,让咱们没有活路,打死他们!”
数以万计的流民霎时大乱,几十个差役哪里弹压得住?平时巡逻的边军突然也一下子不见了踪影,像是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样。
宋押司毕竟是个老吏,这种场面见得多了,有时候去乡间收粮的时候,说不准一村一姓的人扛着农具追出来,这种事也是常见,可是从前总还能连呼带吓一下,能让人生出忌惮,可是今日他倒是想摆点威风,谁知想说的话立即被人潮声淹没,这时候他应变的本事就表现出来了,脚底抹油,带着几个亲近的差役,一下子就混入人群,把身上的衣衫脱了,逃之夭夭。
其余的差役就没有这样的幸运,立即被打倒在雪地上,接着无数人拳打脚踢,哀声连连。
“打了官差,就是造反!”有人在人群中大喝。
这句话叫所有流民都吓了一跳,有的人并未动手,这时候就已经后怕得想逃走了。
谁知有人道:“想逃,能逃到哪里去?这里是太原,边军随时就来,四散逃开,必死无疑!”
想走的这时候也吓住了,反而觉得人多的地方更安全一些,否则真有官兵来弹压,到时候不分青红皂白,连死都不知道怎么个死法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