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娇妻如云-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定。
再加上一开始金军的马力确实强,可是越到后来,宋军校尉战马的耐性优势便显现出来,在金军的追逐之中,显得游刃有余。
宋军校尉不断闪避,又不断射出竹箭,每一队射完,立即加快马速,另一队趁着这个时机催马斜插过来,取代之前的位置,扭过身,弯弓搭箭,朝后散射。
只一炷香时间,金军这边,已有七八十人中箭倒地,宋军根本不给他们靠近的机会,虽是损失惨重,可是至今为止,却连一个宋军校尉都没有摸到。
这些金人大多性子火爆,已是气得哇哇乱叫,却无可奈何,只能硬着头皮去追,可越是追下去,伤亡就越大,宋军校尉的箭矢,像是源源不断一样,让人丧气。
又是一炷香过去,金军的伤亡已经过了一百五十人上下,追又追不上,射又射不赢,且马力已经到了极限,再追,除了增添死伤,却是徒劳无益。
那金将虽是扑哧扑哧地喘气,身上也中了两箭,却是努力撑着,大叫一声:“不用追了,聚拢起来。”
金军们松了口气,纷纷勒住马,朝金将那边聚集。金军的打算是先歇一歇,再寻找宋军的破绽。
可是他们一收缩,前头的宋军校尉竟是大着胆子也跟着拨马回头,朝这边引弓过来,又是来回奔射,就像是牛皮糖,把金军死死黏住,与他金军保持百步的距离,金军进一步,他们退一步,金军止步,他们又转头杀过来,金军后退,他们便毫不犹豫地追击。
一个个猝不及防的金兵中箭倒下,发出不甘的凄厉大吼,刚刚歇了一口气的金军这时候都是勃然大怒,又勒马朝百步之外飞马打转的宋军校尉冲去。
这些宋军校尉机警无比,一见他们冲过来,又是飞马就走,时不时抽冷子射出几枝箭。
对阵到了这个地步,金军已经烦躁到了极点,队形越来越紊乱,甚至有的金军骑兵干脆舍了大队,径直前去追击,这样的人往往会被七八个校尉从不同方向飞马窜出来,抽出马刀砍下马去。
时间一点点过去,金军的人数已经越来越少,过了半个时辰,只剩下四百多个完好无损的了,就算是这样,也是一个个精疲力竭,人受不了,马也是不断打着响鼻,要靠不断的抽动才愿意动弹几下。
这个时候,李清大呼一声:“集结!”
宋军校尉听了号令,立即从四面八方凝聚于李清的战旗之下,虽然也是疲乏不堪,可是却都是一副精神奕奕的样子,坐下的战马虽然也是乏力得很,耐力却是足够,仍是健步如飞。
马队列好成一字长蛇阵,沉默中带着杀伐,弓箭放回背囊,李清大吼一声:“拔刀!”
没有金铁交鸣的森然,一柄柄木刀抽出来,已经开始跃跃欲试了。
李清打马到了阵前,望着远处气喘吁吁,显得精疲力竭的金军,毫不犹豫地挥着长刀斜指,大吼一声:“杀!”
“杀!”沉默之后的喊杀格外的嘹亮,无数的马匹开始狂奔起来,一排又一排,犹如海浪一般源源不尽,木刀举在半空,组成此起彼伏的刀山,带着无可匹敌的锐气,夹杂着竭斯底里的大吼,如风卷残云,如惊涛骇浪,朝着金军狂奔过去。
失去了马力的金骑,连步卒的战力都不如,眼看到宋军校尉冲杀过来,想要勒马冲过去碰撞,却只有数十骑冲出去,更多的只有喘气的份,不是失去了勇气,而是坐下的战马已经不愿意再动弹了,方才剧烈的运动,已经将最后一丝的力气耗尽。
宋军一浪浪地冲过来,立即将金军冲了个人仰马翻,甚至连还击之力也都失去,一浪过后又是一浪,进入敌阵,木刀便是疯狂砍杀,战马在阵中疯狂奔走,所向披靡。
……
所有的人都沉默了,随着这冲杀,立即爆发出一阵欢呼和叫好。方才还不可一世的金军,顷刻之间便摧枯拉朽的冲为两截,四处都是摔落的金兵,连最后一点勇气也已经丧失,除了哀号和屈辱,所谓的彪悍和勇气已经荡然无存。
宋军校尉冲过敌阵之后,又是拨马回头,继续冲刺,如此反复数次,每一次冲过去,飞奔的战马将金兵撞飞,马蹄将落地的金兵踩成肉泥;欢呼声便更加炙热。
草场里已是一片狼藉,高台上,却是所有人目瞪口呆,一时哑然。
耶律阴德最先反应过来,一下搭住沈傲的手,又惊又喜地道:“不成想大宋竟有一支这般果敢的勇士。”
沈傲晒然一笑,虽是预料到这个结果,可是看到金军可怕的实力之后,心里仍然没有底气,直到此刻胜负已定,才松了口气。这种战术在后世十分有名,将骑兵的机动性发挥到了淋漓尽致。
一百多年后,崛起的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便是用这种骑射之法,吞并金国,横扫中亚,震撼整个世界。
活学活用,从爆发力和力量方面,大宋永远不可能和饮血茹毛的蛮人匹敌,而这种战术,最强调的是机动性和纪律性,倒是可以后天培养,且单从纪律性而言,大宋往往更胜一筹。除非遇到蒙古那种组织性极强的妖孽,绝对可以纵横天下。
更重要的是,这种战术便是金人想要学去,也绝不可能,金人所向披靡,凭的是勇气和强壮的体魄,单从军事组织而言,却只是刚刚开创,绝不可能做到在战场上所有人号令如一的地步。
沈傲微微一笑,随即站起来,开始鼓掌,为下头的李清等人鼓气助威。
而这个时候,西夏贵族们则是表情各异,有的仍然难以置信,有的欢呼了一阵,有的则是阴沉着脸,木然不动。
李乾顺的脸色从惊愕中缓缓抽离出来,淡淡然地看了沈傲一眼,却并没有说什么,只是牵住淼淼的手道:“朕累了,淼儿,陪父皇回宫歇息吧。”
淼淼一双眼镜晶亮亮的闪了闪,看向沈傲时有些促狭,道:“父皇,想不到那个坏东西居然还有几分男人样子,你看他带来的勇士多厉害。”
李乾顺淡漠地道:“他的勇士厉害,和他没有关系,走吧。”
李乾顺的銮驾走得匆忙,甚至连各国王子的招呼都没有打,便仓促回去。
这时的完颜宗杰才从震惊中拉回神来,高声大叫:“南蛮子使诈,若是有胆量,便和我们金国勇士堂堂正正搏杀一场。沈傲,你这狗子,敢不敢和我下去打一场?”
沈傲不屑地看了他一眼,讥讽地道:“只有狗才会胡乱咬人。”
耶律阴德此刻也壮了胆子,大骂道:“金狗一向如此,成日喊打喊杀,本就是饮血茹毛的蛮夷,理他做什么?”
完颜宗杰气得大叫,从腰间抽出自己的弯刀来,好在一旁的西夏武士反应快,立即将他控制住。
闹哄哄了一阵,对阵的最后,竟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西夏国主李乾顺先行走了,并没有宣布得胜卫冕者,可是这么多双眼睛看着,想赖也赖不掉。
沈傲当然明白李乾顺是因为结果大出他的意料,而心中不悦,却又不能发作,是以先行离去。他倒是一点也不着急,下了高台去,向校尉们祝贺,至于其他的事,自然该是西夏去头痛的。
李清脸上涨红,身为骑军教官,这一支骑军校尉是他一手调教出来的,如今有这么大的成效,居然还能完胜金军铁骑,心中不知有多满足,看到沈傲下了高台,呼喝一声催马过来,激动地道:“王爷,卑下幸不辱命。”
沈傲牵住他的马绳,笑呵呵地道:“回去之后,本王给你们记功,你李清是头一份,没有你,就没有骑军校尉。”
李清翻身下马,郑重其事地道:“该是没有王爷,就没有李清的今日。”
沈傲哈哈一笑道:“绕来绕去又绕到了我的身上。你看看那些金狗的脸色,这都是将士们用命的结果。”说罢,话锋一转:“方才对阵的时候,你们身在局中或许还不知道,有几个队差点犯了致命的错误,就比如打着二营三队旗帜的那一队,差一些就抢了后头掩护飞射人的前路,若不是及时纠正,后果就不可预料了。这样的错误还有不少,你和几个教头辛苦一些,回去总结一下。”
李清应下来,向沈傲问:“我们大宋既然胜了,王爷现在是不是西夏国驸马了?”
他这时候已经把自己当做了宋人,语气完全是我大宋和你西夏的口吻。
沈傲含笑道:“西夏国主这回是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不管如何,他既然开了金口,现在是我大宋得胜,就看他敢不敢食言,消息应该很快就会出来。”
李清笑吟吟地道:“那卑下便预祝王爷新婚之喜了。”
沈傲厚着脸皮道:“这番话,我已不知听了多少次了,以后不知道还会不会再听到,但愿不是最后一次。”
第616章 变故
西夏宫城里,一个小太监从暖阁里出来,蹑手蹑脚的颇为慌张地穿过一道回廊,突然身后传来一阵咳嗽声,这小太监唬得脚都麻了,回眸一看,却是个老太监。
小太监松了口气,给那老太监行礼道:“赵公公好。”
叫赵公公的显然在宫中地位超然,咯咯一笑,挺着肚子道:“怎么这般慌慌张张的,不知道的,还当你掖了什么东西要拿出宫去呢。”
这小太监吓了一跳,连忙道:“赵公公明鉴,小的一向是守规矩的,这种事万万不敢做。”
赵公公摆摆手道:“一惊一乍的做什么?杂家又没咬死了你做了不规矩的事。暖阁那边怎么了?陛下为何连晚膳都不用?”
小太监立即道:“还不是为了今日的事,原想让金国皇子赢了,再把公主嫁过去,谁知半路杀了个程咬金出来,让那蓬莱郡王沈傲拔了头筹,陛下骑虎难下,真不知该如何应付了。”
赵公公颌首点头道:“是啊,金口一开,再难更改了。”
小太监压低声音,道:“也不一定。”
赵公公噢了一声,笑嘻嘻地道:“这话怎么说?”
小太监道:“陛下说,嫁公主去金国是国策,是我大夏向金人示好和稳固盟约的举措,断不能更改的。”
赵公公笑道:“这边是国策,那边是金口诺言,陛下到底偏向的是哪一边?”
小太监苦笑道:“小人又不是陛下肚子里的蛔虫,哪里能够知道?”
赵公公呵呵一笑,拍拍他的肩膀:“说的也是,咱们只管伺候着就是,其他的,自然是陛下圣裁,果儿,你在宫里当差也有这么多年了,又是陪在陛下身边伺候的,好生地伺候着,这前程自是不必说。”
小太监受宠若惊地道:“这是哪里话,小人是万万不敢有什么非分之想的。”
赵公公道:“人有了非分之想才好,什么都没有,那不是行尸走肉了?咱们本就是残了身子的人,自己要是都灰心冷意了,就更活得没有滋味了。去吧,伺候了这么久,想必你也累了,去歇一歇。”
说罢,那小太监走了。
等小太监离开,这赵公公的眉宇浓重了起来,忍不住地加快了步子,往宫里的一处偏僻地方而去,金碧辉煌仿佛与这地方无缘,只有十几排不起眼的屋子,每排屋子有十几间房间。
赵公公住的地方却也不小,他走了进去,随即脱下了靴子,立即有个小太监来给他端了洗脚水,恭恭敬敬地道:“干爹不是说去膳房吗?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赵公公脸色凝重,将脚放进盛了温水的铜盆里,慢悠悠地道:“事情有了变化。”
小太监愕然一下,抬眸道:“干爹说的是……”
赵公公淡漠地道:“大夏的国婿,只怕还轮不到那个沈傲。”
小太监道:“那是谁?”
赵公公道:“当然是完颜宗杰。”
小太监便不做声了。
赵公公洗了脚,叫小太监去把水倒了,自己坐上塌去,自顾自地用干巾擦拭着脚心,一边道:“你找机会出宫一趟,去和越王说,叫他老人家早做准备,等到木已成舟,一切都迟了。”
小太监颌首点头道:“知道了,干爹放心便是,这话儿一定递到。”
赵公公看了看窗外,道:“天色不早,宫门应当落钥了,你明日清早就去,出宫的文引杂家给你去开。见了越王,记得代杂家问声好。”
……
暖阁里,李乾顺已经呆坐了不知多少时候,心烦意燥之中,连书也看不下去。他甩了甩袖子站起来,负手在暖阁中来回转动,一下子又抬起眸来,问:“现在是什么时候?”
伫立在阁门这边的内侍道:“陛下,已到了酉时三刻。”
李乾顺眉宇压了下来,道:“去,把礼部尚书杨振找来。”
内侍惊愕抬眸,道:“陛下,宫门已经落钥了,只怕来不及了。”
李乾顺不动声色地道:“朕说,把礼部尚书杨振找来,你没有听清楚吗?”
宫门虽然合上,不许擅开,非但要有圣旨,更要有兵部、侍卫司的文印才许打开,只是如此繁琐的程序,只怕办成了也不知靡费多少时间,不过办法总是会有,宫里可以从门缝递出一张条子,外头的侍卫接了,立即去请杨振过来,再叫个力士站在宫墙上,吊下个竹筐子,把杨振吊上来。
杨振从框中出来,掸掸身上的灰尘,向左右问:“深夜召见,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侍卫和内侍道:“请大人速去。”
杨振也不再说什么,加快脚步,向暖阁那边小跑着过去,气喘吁吁地进了暖阁,纳头便拜:“下臣杨振见过陛下。”
李乾顺快步过来,将杨振扶起,道:“不必多礼,起来说话吧。来人,给杨振赐坐。”
杨振欠身坐下,李乾顺反而没有坐,仍然在暖阁中踱步,突然道:“大宋有八百精锐铁骑,大金有多少?”
杨振深吸了口气道:“下臣得到消息,沈傲确实练了一千的铁骑,今日放出来,果然非同凡响。”他沉吟了一下,继续道:“可是大金像今日这般的铁骑,没有二十万也有十五万之众。”
李乾顺颌首点头道:“这就是了,控弦二十万,又收复了关外各部,以及纳降的各族,拥兵五十万众,都是骁勇善战之士,这也是大金所向披靡、无人可挡的原因。”
杨振默不作声。
李乾顺叹了口气道:“淼儿嫁到金国,这是我大夏的国策,不容更改,谁知竟出了这样的事,杨爱卿,朕该怎么办?”
杨振道:“杨某若是读书人,自然一力奉劝陛下遵守诺言,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更遑论是国君?”他顿了一下,又道:“可是身为陛下肱骨,下臣有一句话不得不说,相比诺言,既是事关到大夏安危,请陛下以大夏社稷为重。”
李乾顺道:“你说的是谋国之言,可是偏偏很多人不明白。”他沉吟了一下:“只是这个时候食言,恐要失信于人。”
杨振笑道:“下臣听说,沈傲在大宋已经有了妻室,我大夏下嫁公主,岂能嫁给一个有妻室的人?陛下何不如用这个理由?”
李乾顺道:“这件事确凿吗?”
杨振道:“沈傲在宋国声名卓著,只要向商人问一下,便一清二楚,他刻意隐瞒了这个细节,已是失礼在先。”
李乾顺眼眸一闪,幽幽道:“既是如此,朕这就下诏令。”
杨振苦笑道:“陛下,这个时候夜已经深了,还是留待明日再做计较吧。”
李乾顺坐下,笑呵呵地道:“朕是太心急了,这样也好,好得很。”他深望杨振一眼,道:“虽是宋国失礼在先,朕也不能薄待了那沈傲,明日备下一份厚礼,给朕送过去。”
杨振道:“陛下太宽厚了。”
李乾顺突然想起一件事来,晒然道:“朕就是太宽厚,不查不知道,一查,才知道这禁宫内外,还真有不少越王的走狗,这些人太放肆了,当朕是死人吗?”
杨振想起昨日几个藩臣和禁宫侍卫首领悉数以刺客的名义裁撤的事,刺客这个理由虽说足以服人,可是杨振却是明白里面的干系。
杨振脸色凝重地道:“陛下,这件事还是不要太声张的好,越王毕竟是陛下胞弟,想必也是一时糊涂,才做下这等蠢事。”
李乾顺冷笑道:“他不是蠢,他是吃了猪油蒙了心,以为在下头做的动作,朕会不知道,以为朕是瞎子、聋子,看不到也听不到。在这宫里头,肯定还有他的心腹,这些人都在巴望着朕死了,他们好迎新主子进来,立个从龙之功。”
杨振的眼角扫了李乾顺一眼,不敢接茬了。
李乾顺道:“朕立国学,便是要他们知礼致知,可是越王却在那里唱反调,说咱们是党项人,党项人怎么能学汉礼?他太糊涂了,等朕将来归了天,这个龙椅,还真不敢交给他,祖宗的社稷和宗庙,迟早要毁在他的手里。”
杨振迟疑一下:“陛下言重了。”
李乾顺摇头道:“朕说的一点也没有错,有些话,你不好说,可是朕明白,这天下的半数官员都害怕越王登基,对不对?”
杨振缄口不言。
李乾顺道:“你们害怕是人之常情,朕还在的时候,他便大肆诋毁国学,可是天下有多少依靠国学晋身的官员?等朕死了,你们岂不是都要被他铲除个干净?他的性子急躁冒进,不是做大事的人,做出这等事不奇怪,可是真要做出来,那就是天下震动了。”李乾顺黑着脸继续道:“朕累了,有些人有些事,想想就让人心寒。”
李乾顺负手伫立,眼眸中突然闪动着泪花,昂着头,道:“若是太子尚在,朕也就没有这个烦恼了。”
太子生前倒是颇为好学,精通汉话、契丹话、党项话和吐蕃话四种语言,又熟读四书五经,在李乾顺精心培养之下,已是储君的不二人选,谁知竟会在骑马时摔死。
杨振也唏嘘了一番,道:“陛下节哀。”
第617章 你不仁我不义
一大清早,西夏宫门大开,先是一队诏令郎轻骑出去,接着又是个小太监出宫,这小太监到门口叫了辆马车,飞快地向越王府邸去了。
越王地位崇高,府邸最是雄伟,其格局,竟是不在宫城之下,足足占了三条街,坐北朝南,朱漆大门鲜艳欲滴,门口是十六个带刀武士,左右两边的石阶下,是两尊作势欲扑的石狮,石狮的一对铜铃大眼,似乎在向前注目,威武至极。
里头是九重的牌坊和门房,一进进过去,最幽深处,则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宫殿建在一丈高的台基上,下头是夯土崩实的殿基,铺上了青花石砖,垫了汉白玉台阶以及雕花护栏。
天空下着细雨,雨丝打在石砖上,顺势进入石砖的缝隙,那高拱的屋檐之下,分别用汉字和党项文字书写了越王台三个字,再往里走,便是开阔的殿堂,三四个人各自落座,都是望着外头的沥沥细雨。
一个声音道:“越王殿下到。”
殿里的人纷纷站起来。
越王李乾正龙行虎步地出来,他的相貌和李乾顺有几分相像,只是下颌更宽大一些,颇显得勇武。
李乾正负着手,只是向他们颌首点头,随即道:“坐下说话。”
三四人坐下,却都是心神不属的样子。
李乾正叹息道:“昨日还是艳阳天,今日就是这个样子,天意难测啊。”
下头几个人,都是党项贵族,脖上戴着银项圈,以示吉祥。他们面面相觑了一下,觉得李乾正的话很有深意,其中一个道:“是不是陛下知道了些什么?”
李乾正目光幽幽,道:“不会,这件事隐秘非常,都是最心腹的人做的。除此之外,秘方也是从乌赤国的商人传来,寻常人哪里能知道?”
有人叹气道:“这就奇了,既是这样,怎么陛下一下子像是换了一个人,先是说有刺客,裁撤了这么多蕃官,连平时最信重的几个宫中侍卫也突然降了罪,况且这几人与殿下都是关系密切,怎么会有这般巧的事?”
李乾正咬着唇道:“不止是这样,就是昨日对阵的时候,那高台上摆的座椅也有蹊跷,礼部会不知道本王会到场?就算是不知道,也应当预先多准备几个位置,为什么偏偏少了本王的位置?弄的本王站也不是,坐又不是,这是皇兄故意给我难堪。”
想到这几日李乾顺的冷淡,所有人都是忐忑不安,在座之人的身家都维系在越王身上,越王倒台,要株连到的人可就不是一个两个了。
李乾正道:“不过神武军和龙穰卫的人,陛下还没有动,这两边都是由本王的得力亲信掌握,陛下应当也知道,既然不动他们,这就是说事情还没有坏到那个地步。所以也不必担心,先看看再说。”
谈话也就到此为止,虽然简短,也算是给大家吃了点定心丸,李乾正说得没有错,神武军和龙穰卫是兴庆府五大军之一,卫戍京城,若真是要动越王,李乾顺不可能没有动作。
正在这个时候,王府里的一个主事快步进来,在李乾正耳畔低声密语几句。
李乾正像是没事人一样,朝这主事道:“有什么话不妨放声说出来,大家都是自己人,有什么可隐瞒的?”说罢站起来,道:“后宅里有些事要处置,大家先回去吧,不必担心,天塌下来,也有个高的顶着。”
蕃官们也站起来,行礼退了出去。
李乾正并没有去后宅,喝了口茶,翘着腿道:“等他们走了,再把人带进来。”
主事颌首点头,过了一炷香,才领了个小太监过来,这小太监纳头便拜,却是和李乾正认得,笑嘻嘻地道:“越王殿下安好?”
李乾正摇摇头道:“说正经的,到底出了什么事?”
小太监便将赵公公的原话说了。
李乾正呆了一下道:“这么说来,我那个皇兄要出尔反尔了;哼为了巴结金国,他是什么事都能做,什么事都敢做,也不怕天下人取笑。”
这小太监不敢接茬,等李乾正的怒气消了,才道:“还有一件事,宫里前几日裁撤了不少殿下的人,干爹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是礼部尚书不知在陛下面前说了些什么,不过干爹也说了,这事儿应当不打紧,或许只是陛下给殿下一个教训也不一定。”
“杨振?”李乾正冷哼一声,站起来道:“一个南蛮子,居然能位列中枢,比我这个宗室近亲还要显赫,这天下还是党项人的吗?”
慢慢地冷静下来,李乾正挥手道:“回去吧,来人,到库房里给他支点银子打赏,往后有什么大消息,才报过来,要谨慎。”
小太监喜滋滋地应了,随着主事出去。
李乾正呆呆地想了想,又叫来个人,吩咐道:“叫个人去鸿胪寺走一趟,沈傲这个人可以用一用。”
……
鸿胪寺这边,昨夜的喜庆气氛还没有过,不管如何,沈傲总算是给大家出了口恶气,不可一世的金军,竟是一下子被打了个落花流水。在各国心目中,不管怎么说,这大宋的地位自然也提升了几分。
沈傲请各国王子吃了顿酒,算是谢了他们的好意,另一方面也算是拉拢一下关系,毕竟他这鸿胪寺卿的位置还在,与公与私,在这个时候也要打下交道。
沈傲既然胜了,在大家心里,迎娶西夏公主就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宋国与大理、吐蕃、契丹要嘛是宗主国,要嘛是盟友,如今再拉了个西夏进来,这反金的联盟瞬时便浩大了不少,这一切,自然和沈傲分不开关系,尤其是那耶律阴德,虽然这番没有娶回西夏公主,总算也是功德圆满,没有让完颜宗杰将西夏公主娶了去,因而少不得多喝了几杯。
这一夜过去,第二日清早,诏令便出来了,沈傲被人叫醒来,喝了一口醒酒茶,听着一个博士的回报,脸上的表情倒是并不觉得意外,只是道:“西夏人出尔反尔,真不怕别人笑话?”
博士道:“要不要拉上大家一起去闹一下?”
沈傲冷笑道:“这样闹有什么用?要闹就闹大的,闹得天翻地覆才行!”接着挥挥手道:“你下去吧,把消息告诉李清和教头们。”
一个人呆坐了一下,昨夜的酒早就醒了,他知道李乾顺不愿意把公主嫁去大宋,可是万万料不到这老狐狸翻脸比翻书还快,居然寻了个已有妻室的借口,而且说得还像是自己上当受骗一样。
不过拒绝也在沈傲的预料之中,李乾顺有后手,不代表沈傲没有。
沈傲撇撇嘴,好整以暇地自言自语道:“好,那咱们就慢慢玩,你不仁我不义。”
这时候有人过来说西夏宫里来了个车队,来送赏赐的。沈傲站起来,随那人出去,路上正撞到气呼呼的李清,李清想必也得到了消息,给了沈傲一个眼神,沈傲只向他点了个头,意思是叫他忍耐。
在李清看来,这一次对阵,是他和他的弟兄们浴血挣来的,李乾顺说反尔便反尔,实在是气不过。见沈傲不想把事情闹大,他压住火气,跟随沈傲一道到了鸿胪寺门口,看见门口果然有夏宫的太监和武士在这里等着,拱卫着一辆车子,为首的太监过来禀见,道:“蓬莱郡王好,杂家奉大夏皇帝诏命,送来赏赐若干,请蓬莱郡王不吝赐教。”
沈傲含笑道:“是赏赐还是陪嫁之物?”
这太监脸色一变,道:“自然是赏赐。”
沈傲冷笑道:“这么说你们西夏是不打算遵守诺言了?”
太监正色道:“蓬莱郡王没有听到诏令吗?诏令里说得明明白白,请蓬莱郡王海涵。”
沈傲身后的李清冷哼道:“若不是陪嫁之物,就把东西拿回去,我们不稀罕!”
沈傲连忙道:“且慢,东西不要白不要,李清,你太冲动了,客套一下可以,怎么能当真把东西挡回去,哪有人和财帛过不去的。”
李清哑然,道:“王……王爷……”
沈傲摆摆手道:“西夏人出尔反尔,本王大受其害,这点赔偿,也是应当的。”说罢围着大车转了一圈,掀开毡布,往里头看了看,不动声色地道:“这么多好东西,只是不知道这满满一大车的话,市值几何?”
那太监哪里分得清这个,可是说少了,面子上也不好看,有损西夏国的威严,自然是往高里报,咳嗽一声道:“西夏皇帝的赏赐之物,自然是不菲,王爷难道真以为我西夏比不得大宋富庶?这车东西,至少……至少也价值白银二十万两。”
沈傲是老江湖,收受的礼物数不胜数,大致瞄一眼就知道绝不会超过十万贯,这太监倒是厉害,一口气把市值翻了一番。
沈傲笑嘻嘻地道:“这么多?西夏国主当真大方得很,不过这么多东西,本王到时候回国时携带不便,不如这样,折现吧,回去告诉你们西夏国主,车子带回去,拿二十万贯钱引来就行,事先说明,本王不收西夏交子。”
第618章 提刀上马
这太监不由地呆了一下。
折现?这算哪门子的事?开口还是二十万两银子,又该怎么回宫里交差?
这太监心里大是懊恼,悔不该放出大话。
沈傲不依不饶地道:“怎么?大夏国物产丰盛,府库丰盈,不会连折现都不肯吧?拿不出也就算了,我大宋什么不多,就是银钱多,贵国国小,这么小的数目对你们来说已是天文数字了,本王也不为难你。”
这太监哪里能做主,只说了句郡王少待,杂家去请旨,便匆匆去了。
暖阁里,李乾顺听了回报,一开始,还以为是那沈傲拒收赏赐,毕竟也是李乾顺出尔反尔,表面上理由足够,心里总是有几分愧疚。这时听说要折现,手上还端着一杯茶盏,刚刚吹了下茶沫,被这惊人的话弄得手打了个哆嗦,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