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娇妻如云-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石英道:“话不能这么说,总有法子的,否则我们这些人来做什么?”

沈傲想了想,突然问:“要想办法也可以,只是今儿一早递上去的那些奏疏到底写的是什么,还得搞清楚,现在那些奏疏扣在陛下那里,不弄清楚,大家什么事都做不成。”

石英笑了笑,道:“这个容易,宫里头还怕传不出消息?你在里头的关系多,要打听出来,还不是玩儿一样?”

沈傲只是干笑,很矜持地道:“这个嘛,哈哈,谈不上什么交情,一点点而已。”

这家伙该矜持的一点都不矜持,唯恐天下不乱,不该矜持的倒是装起来了,众人不由哑然,石英撇撇嘴道:“到了这个份上,亏得你还能气定神闲,不知道的,还当你要升官了。”

沈傲干笑道:“呵呵,说笑,说笑。”

正是这个时候,一个小太监急促促的进来,连禀告都省了,见了沈傲便道:“沈大人,奏疏的事儿成了。”说着抽出一本摹本来,道:“一共抄录了四份,敬公公说,其实这些奏疏没什么区别,和这四份所奏的都是一件事。”

众人一听,心里才知道自个儿算是白忙活了,原来这位沈老弟早就安排好了,自个儿居然也来瞎操心。

沈傲打开摹本的奏疏,只看了几眼,便将奏疏放下,忍不住道:“蔡京果然是老狐狸,这一手漂亮。”

石英道:“里头怎么说?”

沈傲笑道:“都是些无可辩驳的大道理,忠孝仁义罢了。”

石英沉默,过了一会道:“就没有别的?”

“没了。”沈傲双手一滩,将奏疏给石英看。

石英细看了片刻,将奏疏合拢:“不好办,若是有其他的罪名,或许还可以开脱一下,现在只讲这个,我们也只有干瞪眼的份儿了。”

沈傲点头:“这就是蔡京的厉之处害,不急于求成,抓住一点,先落实了太皇太后的懿旨。”

“难,难啊。”石英叹口气:“这么多人连还手之力都没有。”

众人一阵唏嘘,一时无言。

沈傲突然道:“办法不是没有,只是不知道有没有效果。”

石英颌首:“你说。”

沈傲道:“蔡京不愿意扩大打击,怕夜长梦多,我们就把水搅浑了,给他来个夜长梦多。”

“这话怎么说?”

“容易得很,说不得还要劳烦诸位,立即去搜集我的罪证,给我列出十条八条不可赦的大罪来,要求会审,要抄我沈傲的家灭我沈傲的族,言辞越犀利越好,不要有什么忌讳,栽几个谋逆罪也成,怎么润笔,我就不说了,曾大人是御史中丞,这种事他最在行的,有他把关,就再好不过了。”说着,沈傲站了起来,继续道:“这茶水还没有来,哎,实在怠慢,不过今日就说到这儿吧,陛下今早就叫我入宫,现在时辰不早,不能再耽搁了。”

众人面面相觑,还是周正发了话:“那就按着沈傲说的去做,现在只有死马当活马医,总好过在这儿干坐的好,沈傲,你也入宫去吧,陛下那边怎么奏对,你也要小心。”

沈傲点了头,送诸位出去,才匆匆地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衫,今日他没有骑马,而是叫刘胜备了软轿,一路到了正德门,这巍峨的宫城沈傲再熟悉不过,只是不知道几天之后,再来时是什么光景,他虽然表面平静,心里却是翻江倒海,被人逼到这个份上,从前虽然也狼狈过,可是至少还能看出一线曙光,直到这个时候,他才发觉自己的命运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对这句话有了更新的认知,一切,都看皇帝的了。

步入宫里,立即有个小内侍飞快过来,低声道:“沈大人,敬德公公叫我在这儿久侯多时了,他问你,还有什么可效劳的?太后那边也放了话,能帮衬的一定帮衬。”

沈傲拉他到一边,道:“暂时还不必劳烦敬德公公,你回去,替我向他问一声好。不过叫他先做好准备,到时候少不得有不少麻烦他的地方。”

小内侍忍不住多嘴地问:“只是不知要做好什么准备?”

沈傲目光一冷,道:“除掉王黼!”

这小内侍和沈傲也打过交道,平时见他都是笑吟吟的,很是和善,可是这一句话说出,沈傲全身上下散发着一股说不出的冷意,小内侍忍不住打了个哆嗦,身子不由得矮了一截。

只片刻,那冷意消失,似乎从不曾有过,沈傲露出几许萧索,道:“只是叫他先做好准备,眼下还不是当务之急,先求自保再说。”

小内侍点了点头:“明白,明白,杂家这就去传话。”他旋身刚走了几步,身后又传来一个不容置疑的声音:“回来。”

小内侍有点儿胆怯地回过身,躬身道:“大人还有什么吩咐。”

沈傲微微一笑,从袖子里抖出一张百贯钱引来,塞到他的手里,道:“拿去喝茶。”

小内侍接过了,腰躬得更低,笑吟吟地道:“谢大人赏。”

接着,沈傲径直进了文景阁,文景阁里,赵佶的脸色很是凝重,听到沈傲来了,脸色更是不好看,犹豫了一下,明明想和他说几句话,却又有点儿不想见他,生怕这一见,会动摇他的决心。

深深叹了口气,赵佶才是沉重地道:“让他进来,所有人都出去。”

沈傲慢吞吞地进来,躬身行了个礼,笑呵呵地道:“听说太皇太后病了,陛下这几日在榻前伺候着,想必一定累了。”

赵佶颌首:“你坐。”

沈傲坐下,气氛有点儿尴尬,从前无话不说,可是今而两个人像是卯上了,谁也不肯先说话,就这样干坐了一会,终究还是赵佶缴械投降,语气依然沉重地道:“朕想不到一个私巡,竟闹出这么大的事儿来。”

沈傲恬然一笑:“陛下很为难吗?”

赵佶点头:“这一次是朕对你不起,其实私巡是朕的主意,倒是让你背了黑锅。若是朕按着太皇太后的旨意去办,你会怨恨朕吗?”

沈傲认真地想了想,老实地答道:“怨是会怨,可是恨却是恨不起,陛下对微臣的拳拳爱护之心,微臣岂会不知?平时若没有陛下的放纵,微臣也早已死了十次八次了,这一次为陛下背一个黑锅,也算不得什么,大不了我不做官了,就安安生生地做个老百姓,不过事先说好,安宁的事,陛下可是答应了的,陛下可不许嫌贫爱富,见我丢了官,便反悔了。”

赵佶听到沈傲前面的话,心里头还是一暖,更觉得愧对这个家伙,须知功名不易,遵守了太皇太后的旨意,这就意味着沈傲再有学识,也没有了再一展抱负的机会。可是听了后面那些话,不禁哑然,这个家伙果然是姓赖的,到了这个时候还在打自己的小盘算。

赵佶忍不住板着脸道:“朕在和你说正事儿,你不许疯言疯语。”

沈傲立即老实了,道:“是,是,我们说正事,说到哪儿了?”

说到哪儿了只有天知道,他这么一说,赵佶准备好的许多话就说不下去了,只好叹了口气道:“你这性子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不好,好就好在能讨人喜欢,不好就不好在一旦别人对你恨起来,就难以不咬牙切齿,朕和你直说了吧,这一次你是墙倒众人推,单弹劾你的奏疏就有四百之多,你就这么招人嫉恨?”

沈傲立即争辩:“我有的也不全是敌人,朋友也有很多的。”

赵佶摇头:“朋友多为何没有几个愿意出来为你争辩的?”

第430章 游戏开始

赵佶这一句问话,倒是将沈傲问倒了,舔舔嘴,不再争辩。

赵佶叹了口气又道:“你这个人心太粗,只记得看天上和地下,却不懂得瞻前顾后,这一栽跟头,落井下石的就来了。哎……朕现在和你说这些话也没有用,你……”

赵佶目光闪动,眼眸中犹豫了一下,道:“你安生做个百姓,也好!”

沈傲口里应了个是,心里却在想,到了这个份上,想做百姓也不可得了,自己一日不死,蔡京他们就一天不安,有了官职,他们还不敢轻举妄动,一旦成了庶人,就会动真格的了。

赵佶只知道别人落井下石,却不知道人家是要斩草除根的,沈傲从容一笑,他的性子就是这样,别人不惹他,他或许还要去找一找事,如今被人欺上门来,抱怨什么的他没功夫,这本来就是零和游戏,沈傲不想死,就得让敌人去死。

“沈傲,你为什么不说话?”

沈傲道:“天色不早,陛下该去给太皇太后问安了。”

赵佶站起来,笑了笑道:“时候是差不多了,你时常进宫来看看朕,金鱼袋子朕还给你留着。朕的旨意也就这几天送出去,你早些做好准备,不要惶恐,朕尽力为你周旋,看看能不能留个爵位。”

沈傲点点头,心里知道赵佶不过是安慰他,起身道:“那微臣告辞了。”

“去吧。”赵佶故作轻松地朝他笑。

沈傲也笑着道:“陛下多注意身体。”说罢,起身走了,这一走,颇有些老子这一走再不回来的英雄气概。

……

翌日,门下省。

蔡京照旧坐在耳房的太师椅上喝茶,相连的小厅子里,则是数十个书令史各坐在榻前,将各处的奏疏归类,几个值堂的录事、主事各自坐在堂上,等着一些重要的奏疏上来。

全天下各地送来的奏疏,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可是真正紧要的,却不过数十本而已,这些都是要呈入宫中的,至于那些不太紧要的,大多知会太师一声,立即回复了。

当然,回复也不是这么简单,程序还是要走的,为了防止门下省专权,回复的奏疏都要送到中书省去,由中书省审核定夺之后,再抄录存档,送到尚书省去执行。

中书省若是审核不过,就打回去,再向皇帝禀告,由皇帝裁处。至于存档,也是必须的功课,皇帝也不能做睁眼瞎,每到腊月,便要从存档的奏疏中抽出一些来检查,若是发现里头有错漏的,那批注之人可就倒霉了。

这样的分权设置,等于是将决断、监察、执行三个权利彻底分开,从而防止篡权。虽是如此,门下省还是当之无愧的中枢,可谓掌握天下军政。

今日值堂的是录事王让,这位王录事能在门下省谋一个差事,也算是功德圆满,做个几年放到朝里去,一个尚书是稳打稳的,只要蔡太师肯为他说句话,就是进枢密院,入龙图阁也不是什么奢望,因此他办起事来格外的卖力,但凡是和太师有干系的奏疏,也不怕麻烦,一本本拿去耳房的太师过目。

今日的气氛有些不同,书令史们也觉得纳闷,一本本奏疏上来,都是署了名弹劾的,而且弹劾的人和前两日一样,都是沈傲。只是这一次的弹劾,明显更加来意不善,这个细数沈傲十宗罪,乞开堂会审。那个更厉害,直接栽了个谋逆的帽子,反正罪证也好找,捕风捉影嘛,一件事推理一下,想象力丰富一些,还怕捏造不出?实在不行,模棱两可一下也成。

这是怎么了?又是几百本,奏疏一份份送到了王让手里,王让满是雾水,须知弹劾奏疏和别的奏疏不一样,这个不管弹劾的是谁,都需报备入宫送呈御览的,怪就怪在这些奏疏相当的一致,直指沈傲不说,还都是要命的,这里头罗织的罪名,坐实了哪一条都不好过。

“莫非是太师的吩咐?”目标一致,可能性只有一个,那就是在这背后,一定有人捣鬼。王让心里头清楚,那沈傲是蔡太师的仇敌,按理说,是太师的动作倒也并不奇怪,他想了想,决心还是先给太师过目一下,随手捡了一本文采斐然的奏疏,便小步到耳房去。

太师正阖目养神,打了这么久的交道,王让哪里不知道,这位太师看上去好像睡了,其实比任何时候都要精神,说来也奇怪,这个年过古稀的老人,只要一到门下省来值堂,准是精神百倍,不但记忆力好,思维也是极快,天大的难事到了他手里,他也能梳理出个头绪来。

王让小心翼翼地站到一旁,也不说话,勾着腰等蔡京先说。

蔡京张开一线眸子来,低声道:“怎么?有事?是边报还是江南那边花石纲善后的事?”

“太师,是弹劾奏疏。”

“噢。”蔡京并不急于去接,只是问:“弹劾的是谁?”

“沈傲。”

蔡京招招手:“拿来看看。”接过奏疏,随手翻阅了一下,蔡京很是欣赏地道:“我就说嘛,这个沈傲没这么简单。去,把王黼叫来。”

王让行了个礼,立即去了。

等到王黼急匆匆地过来,还未喘口气,蔡京就将奏疏抛到王黼手里:“自己看。”

看完了,王黼抬头道:“太师,他这是苦肉计?”

蔡京捋须颌首:“差不离吧,你怎么看?”

王黼道:“陛下的心意,我也猜不出,沈傲这样做,或许有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意思。”

“不止!”蔡京想了想:“他这是想扭转乾坤,不过陛下的心意,我也略知道那么一点,沈傲再如何得宠,陛下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太皇太后,陛下不敢怠慢啊。”

关于这一点,蔡京深信,不管是赵佶还是沈傲,都已逼到了墙角,想到沈傲这个时候还想来一次苦肉计,太皇太后在一天,这一条懿旨,沈傲也别想翻盘。

“这么说,这姓沈的这次只是垂死挣扎?”

蔡京道:“让他蹦一下吧,无妨。”摆摆手,气定神闲地道:“这些奏疏,我立即叫人送进宫里去。我叫你来,还有一件事。”

王黼欠身坐着,等蔡京说。

蔡京慢吞吞地道:“永不叙用,这个法儿倒是厉害,可是沈傲就是个平民百姓,有陛下和太后给他撑腰,能耐也是不小,咱们既然站了出来,做了这个坏人,就要做到底,否则哪一日太皇太后……,陛下少了顾及,早晚还是要让他翻身的。”

王黼道:“我担心的也是这个,生眷这东西说来也奇怪,许多人苦读了一辈子,也许到死也见不到陛下一面。可是沈傲就算成了平民百姓,三天两头进宫去也阻不住,说话的分量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蔡京微微一笑:“所以说咱们做官,都是做给陛下看的,陛下觉得你好,你才好,陛下若是觉得你不好,你做的再怎样四平八稳,再怎样滴水不漏,又有什么用?这个道理,你只是明白了一半。”

王黼笑呵呵地道:“太师教诲,门下不敢忘。”

蔡京继续道:“你记着我今日和你说的话,斩草除根,至于怎么个斩法,我就不管了,别沾了血在自己手里也就是了。”

说了许多的话,蔡京有些困倦了,摆摆手,自顾自地仰躺着继续养神,王黼悄悄地退了出去,心里却是在想:“哼,杀人?你倒是说得轻巧,死了一个沈傲就是天大的麻烦,却是叫我去做。”他想了想,不由苦笑,这件事他还非做不可,一直以来,太师虽然出了手,可是在外人看来,却又是什么手都没有做,他既然没有上疏弹劾,也没有在陛下面前说个什么,不管这事儿成还是不成,还真是一点把柄都没有,沈傲若是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要找也找不到那老狐狸头上,那杀气八成是冲着自己来的。

这样一想,王黼便觉得斩草除根的必要,不是为了那老狐狸,是为了自己。

……

从苏州到汴京,这一路上来,沿着运河顺水而上,杨戬带着銮驾,足足数千禁军和各种仪仗,还有太监宫娥,另外还得小心伺候着的安宁帝姬,总算是在初十这一日抵达了汴京,进了宫,心里头还得意着呢,那太后跟前的敬德就找来了。

“杨公公,这件事原本早就要知会你了,只是看你在外头,怕你一时心急,所以我就私下里琢磨着这事儿还是等你回来再说。”

杨戬喝了一盏茶,笑容满面地道:“藏着掖着做什么?说吧。”

敬德不敢瞒,将太皇太后的事说了,杨戬听罢,脸色一变,道:“这么说官家已经打定了主意,是要尊太皇太后的懿旨了?”

敬德苦笑道:“中旨都已经拟好了,就是陛下迟迟不忍发,已经拖了一天,陛下那边还在犹豫,可杂家却是知道,这旨意非发不可。”

杨戬道:“太皇太后有懿旨,太后不是也有懿旨吗?为什么一定要尊太皇太后的?”

敬德尴尬地道:“事情有轻重嘛,不是太皇太后病了吗?”

杨戬沉默了一下,才是道:“你是太后跟前的人,你能不能跟太后也说说,让她也‘病’一场?”

敬德尴尬地一笑,道:“就算是病,好歹也有个先来后到,再者说了,慈敬宫里的那位已经病了,太后这边也跟着病,是谁都看得出是怎么回事,太后拉不下这脸面。”

杨戬再也想不出主意了,恶狠狠地道:“杂家才出去几天,就闹出这幺蛾子,哼,又是王黼,这家伙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要和杂家作对了!”

敬德在旁听着,不大敢再说话。

杨戬想了想,对敬德:“你还是回太后那边去劝劝,太后肯出面,那自然是极好,我呢,去找陛下,看看陛下的意思。”

敬德连忙说好,其实这敬德巴结着杨戬,一方面两个人都曾是端王府里出来的,关系一直不错。另一方面,敬德心里也清楚,在太后跟前和在皇帝跟前区别不小,太后身体不好,若是出了事,说不定要发派去守陵,有杨戬在,到时候保他进睿思殿那是不成问题的。睿思殿是发中旨的内监机构,权势不小,当年梁师成就靠这个发的家。

杨戬不再多说,急匆匆地赶去文景阁,叫人禀告一声,里头传来赵佶的声音:“进来。”

杨戬小步进去,朝赵佶行礼道:“老奴见过陛下。”

赵佶的心情很糟糕,不耐烦地摆摆手道:“别说这些虚的,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今早就到了。”

“噢,可惜,你来迟了。”赵佶脸色黯然,垂头丧气地道:“你那个女婿,眼下朕是保不住了。”

杨戬大气不敢出,也不敢奏对。

赵佶抬眸道:“做了皇帝,也没有个安生的时候,倒是你这奴才逍遥自在,这么晚才回来。”

第431章 一线生机

赵佶的牢骚,让杨戬大气都不敢发一下,只是呆呆地站着,心里头纵然着急,想为沈傲说几句话,可是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其实杨戬心里头清楚,现在说什么也没有用,不但他为难,官家也为难,官家不是不想保沈傲,而是无从保起,眼下这局面就是个僵局,一个死结儿,虽然都在干着急,可是谁也解不开,想做点事,却又只能干瞪眼。

赵佶在阁内徘徊了片刻,慢吞吞地坐下,突然道:“其实呢,沈傲做不做官都只是个名目,他不做官,有朕护着,他的日子还不是照过?做了官麻烦,省得朕见着朝廷里对他的弹劾,还不自在,他没人管着,只怕未必比现在差。”

杨戬心知赵佶这是在给自己找下决心的理由,想说什么,却最终将劝告的话吞进肚里,低眉顺眼地说了声是。

赵佶又是叹气道:“常言不是说得好吗?日中则昃,月盈则亏,他太顺风顺水了,也该让他栽一个跟头,你去睿思殿一趟吧,告诉他们,中旨发出去。若是没有太皇太后的袒护,朕哪里会有今日?现在只能让沈傲吃点亏了。”说罢,摆摆袖子,沉脸坐下。

杨戬心里打了个突突,连说话都僵硬了,仍旧回了个是,正要去睿思殿,外头却有小内侍道:“陛下,今日的奏疏来了。”

赵佶心情很差,怒道:“奏疏、奏疏,天天都是鸡毛蒜皮的事,天大的事也先放下,拿去存档。”

小内侍应了一声,却还是忍不住道:“陛下,都是弹劾奏疏,还不少呢,足足三百七十多份。”

“又是弹劾?”赵佶双眉一挑,语气不善地道:“拿来给朕看看,朕倒要看看,他们又要弹劾谁。”

待几箱密封的奏疏呈上去,赵佶随手翻开了看,这一看,当真是吓了一跳,双目艰难地仔细端详,脸色变得越来越苍白,随即不由地冷笑起来,样子恐怖极了。

放下一本奏疏,又看下一本,一本本很有耐心地看下去,竟然没有一点平时的厌烦,每一本都认真细读,有时淡然地说一句:“这一本奏疏文采不错,果然是御史中丞,好,朕这个御史中丞不错。”

赵佶咯咯冷笑着,将奏疏放下,捡起下一本,却又突然将奏疏抛下,对杨戬道:“朕今日才知道,朕的这些臣子,原来都是捉笔的好手。”

杨戬知道赵佶的秉性,也知道这一次赵佶是动了真怒,硬着头皮道:“不知这奏疏里都写着什么?”

“杀沈傲!”

“啊……”杨戬惊得惶然拜倒:“陛下……”

“你起来。”

杨戬微颤颤地站起,面如土色。

赵佶淡漠道:“叫沈傲觐见吧,朕倒是有话和他说了。”

杨戬颌首点头,不敢忤逆,慌不择路地去叫人了。

沈傲是在一个时辰之后到的,虽然早从杨戬那里得到消息,不过他倒也一点也不惊异,他心里清楚,这是他最后一次机会,错过了,就再也不会回来,所以虽然表面从容,心神俱定,还是忍不住为自己捏了一把汗。

“陛下。”

赵佶抬眸,奇怪地看着沈傲,沉默了片刻,道:“沈傲,朕原以为你只是人缘差,想不到竟到了被人恨入骨髓的地步,你自己说说看,你这个官是怎么做的?”

沈傲讪讪然地道:“应当还不至于吧?”

“不至于?哼,人家都要抄你的家灭你的族了,你自己说,你到底得罪了多少人。”

“微臣不太清楚。”

“不清楚?你倒是够糊涂的。”赵佶板着的脸总算有了几分松动,对这么一个家伙,他还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自己得罪了人都不知道,倒是问起他来了,还真是活该这家伙有今日。

“那你打算怎么办?”

沈傲一头雾水:“不知陛下到底指的是什么?”

赵佶抛了一本奏疏给他:“自己看。”

沈傲异常平静地看完奏疏,又小心翼翼地将奏疏放回御案,抿嘴不语。

“说话!”

沈傲慢吞吞地道:“世态炎凉,没什么好说的了。”

“只是世态炎凉,他们就会上这等奏疏?”

沈傲笑了笑道:“只要陛下不抄臣的家,臣怕什么?”

赵佶阴郁地摆摆手道:“你退下吧,朕和你说不通。”

沈傲只好告退,待他一走,赵佶更是阴郁,呆坐了一会,转而看向杨戬,道:“杨戬,朕问你,朕现在该怎么办?”

杨戬见机拜倒:“陛下,老奴只知道,沈傲一旦丢官,必死无疑。”

“这些朕知道。”赵佶叹了口气,又道:“他得罪了这么多人,朕的这些臣子都不简单呢!”

赵佶陷入沉思,唏嘘一阵,突然下定了某种决心,道:“去,拿笔墨来,朕要亲自拟诏。”

……

沈傲一回到家,立即躲在书房里不肯出来了,夫人们看着担心,推蓁蓁进去看看。

蓁蓁小心翼翼地进了书房,里头烛光摇曳,沈傲正拿着许久没有看过的书心不在焉地读着,蓁蓁笑了笑,走到案旁,给沈傲挑了灯,让烛火更亮了一些,口里呢喃道:“你呀,就不懂照顾自己,多点一盏灯,看起书来才不伤眼,怎么?进宫和陛下说了什么?”

沈傲放下书,笑呵呵地道:“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打紧的。”

蓁蓁幽幽地道:“我才不信,你看看你心事重重的样子,平时的得意劲儿到哪去了?”

说着,蓁蓁走着莲步来到沈傲身后,小心地为他松骨捏背,继续道:“其实呢这事儿我也知道一些,你别以为我们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就好欺蒙,我们心里可是跟明镜似的,比如那位女侠……”

“啊……”沈傲顿觉心虚,讪讪笑道:“我和她还是很纯洁的男女关系,夫人千万不要误会。”

“误会?”蓁蓁轻笑道:“我倒是想误会,可你那三寸不烂之舌的舌功都使出来了,再说什么误会,就实在薄情寡义了一些,小心人家半夜摸到你房里去给你捅个窟窿。”

沈傲咬牙道:“一定是吴三儿捅出来的。”

蓁蓁不可置否,只是淡笑,随即问:“旨意就要下来了吧?”

沈傲点头:“是,旨意就要下了。”

蓁蓁安慰道:“既然木已成舟,也没什么好担心的,这官儿不做也罢,当初你没有做官,不是一样逍遥自在?做了官儿反倒多了累赘,三天两头不见人,惦记着这个,想着那个,活着有什么乐趣?”

沈傲抿着嘴:“最大的问题不是木已成舟,而是木还没有成舟。”

蓁蓁讶然道:“怎么?夫君已经想到了办法?”她方才口里虽然说这官不要也罢,却知道让沈傲郁郁不得志,整日呆在家里,对一个才高八斗的男人来说也是一件煎熬的事,这时听到希望,不禁露出几许喜色,整个人都变得焕发了一些。

沈傲道:“办法当然有,只是不知道有没有效。所以要等,估摸着再过一两个时辰,旨意就会出来,只是这旨意到底是什么,就不知道了。”

蓁蓁道:“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夫君也别太焦心了。”

沈傲却是笑起来:“我只相信人定胜天,事在人为,从不信什么命运。”说着一把揽住蓁蓁的细腰,将她置在自己怀里,道:“其实这官儿,对我来说也只是一身皮,只是被那王黼背后捅了一刀子,若是不能反击,这汴京城还有谁会畏我惧我?人要是让人看轻了,这一辈子都不用抬头做人了。所以今次但凡有一线生机,我也要让那王黼吃不了兜着走。”

蓁蓁担忧道:“夫君何必如此,得饶人处且饶人,这王黼又没什么大恶的。”

“他没有大恶?”沈傲晒然笑了起来:“六贼里头他排行第一,你说他恶不恶?”

蓁蓁睁着眼睛,也不知道什么是六贼,只是咯咯一笑,钻入沈傲怀里,贴着他的胸膛听着心跳,呢喃道:“男人的事真是让人看不懂,你争我夺的没个消停。夫君放宽心吧,管它圣旨是什么,都不必太记挂。过几日呢,是陆之章定亲的日子,你是他的表哥,总不能苦着个脸和他去邓府吧?”

沈傲想起陆之章的事,转而道:“想起他,我就更担心了,须知我这一次没事还好,一旦有事,他这婚只怕也结不成了。趋炎附势是人的本性,我在,邓家那些人才乐意将女儿配给陆之章,可是一旦风声不对,他们敢冒着这个风险得罪蔡京、王黼?”

正说着,外头刘胜破门而入,大叫道:“少爷,圣旨来了!”

夫妻俩正耳鬓厮磨,被这没头没脑的家伙看了个光,刘胜一时尴尬,立即退出去,蓁蓁满是羞红地从沈傲腿上站起来,沈傲气了个半死,将刘胜叫进来骂了一通:“要镇定,镇定,不要做什么事都毛毛躁躁,哎,你还是不够沉稳,好好学学你爹。”

刘胜面容古怪地连忙道歉,沈傲撇撇嘴道:“你也不必记在心上,你毕竟还年轻,慢慢学吧。”说着掸了掸身上的灰尘,长身而起,镇定地道:“走,接旨意去。”

第432章 廷议

疾步到了前院,中门已经大开,来的太监沈傲也认识,双方颌首点头致意后,沈傲才是慢吞吞地拜下,高呼道:“臣恭迎圣旨。”

虽然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手心着实捏了一把汗,好在沈傲还有几分不动声色的涵养,才不致当着许多人的面丢份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