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娇妻如云-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佶听了沈傲的话,并没有什么反应,只是笑了笑:“这件事朕再想一想吧。”
没反应?莫非皇帝早就知道有人层层盘剥克扣,也知道有人打着他的名义强取豪夺?沈傲明白了,对于赵佶来说,花石纲是自己的私欲,只要满足了自己,下头人只要肯尽心为他收集奇石,其他的他无暇考虑。
这就是赤裸裸的昏君样板啊!
沈傲心里感叹,眼眸闪过一丝冷然,既然你无动于衷,哥们只能用杀手锏了。
“陛下可曾知道,那些花石纲的差役为了中饱私囊,见了百姓的珍宝便立即去贴了黄纸,向人声称这是陛下要的贡物。结果这些珍玩大多落到了他们的手中。他们得了好处,可是陛下得了什么?陛下是万乘之君,本该受万民的拥戴,结果却因为一些小人的搬弄,结果却要为他们背负千古骂名……”
第389章 蔡京请辞
沈傲还在做监生的时候,花石纲的账目已经在监生之中悄悄流传,学生是最爱闹事的,读书之余激扬几句也是常有的事,更何况国子监的监生都是官眷之后,户部的账目也不知是谁泄出来,反正是闹得沸沸扬扬。
穿越之前,沈傲对花石纲的印象只限于水浒传的故事,当他看了账目,真的下巴都要掉下来了,当时心里就在想,哥们早知如此,还开个屁邃雅山房,现在回想起来的却是,老子糊弄了这么多国际友人,原来捞的钱财还不如一块石头,失败,太失败了!
那账册实在触目惊心,一年的花费就是三千万贯,三千万贯是什么概念?整个大宋,一年的岁入也不过是一亿数千万贯罢了,只这一项,天知道让多少人就此发了家。
沈傲又嫉妒又义愤,嫉妒是必须的,感情在造作局里的一个差役都是身家万贯,见了谁家有好东西,寻了上司打个商量就可以拿着黄纸抢啊,哥们为了捞点钱,糊弄国际友人舌头都受内伤了,原来还不及人家一个零头,一张黄纸。
义愤也是理所当然,沈傲的钱财,总是要上下打点,皇帝有一份,太后有一份,岳父杨公公也不能少了,还有嫔妃、宗王,一个都不能少,打的还是为国争光的旗帜。原来自己忙活了半天,还以为当真为国多少增加了点儿钱钞。可是这跟花石纲的花用比起来,那真是差了了个十万八千里!
皇帝就是这样折腾钱的?
裁掉花石纲,是大势所趋,朝廷的国库已经空了,这还不算,北方的辽国只有天知道能挡金人多久,沈傲可不想做金人屠刀下的断头鬼,不立即筹措些粮饷,还不知道怎么死呢。
其实花石并不值多少钱,所谓的花石要嘛就是从山里采来的石头,要嘛就是强取豪夺出来的,真正的消耗是在运费和贪渎上,造作局、织造局上下,层层克扣下来,还有沿途征用的民夫,其糜耗之大,世所未见,只有劝说赵佶放弃花石纲,才能斩断这些人的财路。
沈傲的一番话道出,赵佶忍不住挑了挑眉,不由陷入沉思,手扶着椅柄,不断抠着柄上的红漆,阖着目,脸色很不愉快。
沈傲那一句话的意思是告诉赵佶,自己被人黑了,那些混账东西中饱私囊倒也罢了,可是吃相太难看,直接四处去抢劫,偏偏打的还是皇帝的名号,结果他们得了好处,皇帝却留下了骂名。
赵佶原本还不觉得什么,只是认为造作局那边只要肯按时供奉,贪渎、扰民都可以不问,可是听了沈傲这句话,不禁勃然大怒,原本还以为这些家伙是为他办事,原来他们顺道儿连他也一道办了。
让皇帝背黑锅,这就不能让赵佶容忍得下了,他冷笑着蹦出一句话:“没这么容易,杨戬,去传中书省制诏,告诉他们,朕要查一查苏杭造作局。”
所谓制诏,其实和后世明朝的票拟差不多,不过大宋的权利一共分为了三部分,分别是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中书负责按照皇帝的意思草拟诏书,之后再将诏书送到门下省核定,最后交给尚书省执行,这三个环节,有效地制衡了相权。
杨戬应了一声,正要去传话,赵佶似是又想起什么:“你回来,还是不必制诏了,直接草拟中旨吧。”
杨戬眼眸一亮,顿时明白了什么,中旨最大的作用就是皇帝直接绕过三省颁布自己的命令,如此重大的事却是发中旨执行,可见陛下已经不再信任三省了。
至于为什么不信任三省,其实只需想一想就明白,蔡京领的是总揽三省事,不信任三省就是不信任蔡京,杨戬与蔡京从前并没有仇隙,只是最近和沈傲搅和在一起,二人又是亲戚,打断了骨头连着筋,不和你蔡京对着干和谁对着干。如今蔡京在无形之中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当然可喜可贺。
不过杨戬却一丁点都没有表现出落井下石的快感,低眉顺眼地应下道:“是。”
沈傲的阴谋得逞,喜笑颜开,他才没杨戬那般的矜持,喜滋滋地道:“陛下,何必要让别人去查办,真叫人去查,最后也是一笔糊涂账,反正陛下要南巡,不如陛下亲自去查,哪个龟儿子贪渎了陛下的钱,又让陛下背了他的骂名,就把他的钱悉数抄回来,陛下做钦差正使,微臣就委屈一下,走个副使吧。”沈傲一听赵佶的话音,立时就兴奋得脸色通红,差点想要大叫:抢他们的钱,让他们无路可抢。
沈傲这一番煽动的话说得合时,赵佶拍住大腿道:“好,抄他个龟儿子,沈傲,这龟儿子又是什么典故?”
沈傲拼命咳嗽:“龟儿子就是龟儿子,哪里会有什么典故。”
二人商议定了,赵佶眼看就要得偿夙愿,很是激动,负着手来回走动,要预先暗暗安排,一会说,护卫不必带太多,有三百人足矣,加上各地的厢军,谁能伤及朕?随即又道:若是真的能成行,就要一道诏书下去,各地不必铺张,朕只是随意走走,若是糜费太多,朕可不依的。
八字还没一撇,他倒是将一桩桩事交代了个清楚,杨戬只能做个应声虫,天知道他情急之下记住了几条。沈傲道:“陛下,前几日忙得很,微臣倒是有一件事差点忘了。”
赵佶笑吟吟地道:“你但说无妨。”
沈傲便将在南京遇到旋阑儿的事说了,满身正气地道:“北地思宋久已,虽献身契丹铁蹄之下,却仍有许多忠贞之仕听从陛下感召与契丹人周旋,陛下是不是派人与他们联络?”
赵佶还没有从兴奋里沉浸下来,脸上还带着红晕,大手一挥:“你是鸿胪寺寺卿,自然是你和他们联络,嗯,他们既是忠贞之士,朕也不能薄待了他们,那个首领叫什么?”
沈傲道:“旋阑儿。”
赵佶想了想:“亲赐个定远将军吧,将来收复了燕云,朕还有重赏。”
定远将军,只是个须知,和沈傲的那个劳什子学士都是糊弄人的,虽然只是正五品,可是赵佶一口气就赐了个将军,也算难得了。换作是从前,契丹人还风光的时候,赵佶别说赐什么将军,就是联络,也怕事泄而破坏了宋辽关系,不过如今风水轮流转,他今日心情又是不错,一句话就给一个辽国汉民封了官,竟连对方是男是女都不问。
沈傲惊讶地道:“陛下,又是我去管?他们可都是武夫,微臣是个文臣,如何降服得了他们?陛下好歹给个旨意什么的,旨意上写奉旨交涉之类的话,让微臣也有个制服他们的手段,不是?”
赵佶没有察觉到自己已经落入沈傲的坑里了,很大方地挥挥手道:“这个好办,朕亲自给你草拟旨意就是。”
沈傲喜滋滋地道:“这就好办了,哎呀,时候不早了,微臣要告退了,陛下,能不能先将旨意起草一下,让微臣带回去。”
赵佶今日痛快极了,叫了杨戬上了文房四宝来,亲书奉旨交涉四个字,问沈傲还要写什么,沈傲啧啧地先称赞了赵佶的字,才是笑嘻嘻地道:“有这四个字就行了,对付那些草莽,字写得太多,反倒为难他们去辨认。”收了御笔亲书的圣旨,正色道:“陛下,微臣能不能将这旨意挂在鸿胪寺的正堂里,壮壮声势。”
赵佶不及多想,念及沈傲方才为他出了主意,颌首点头道:“你自己看着办吧。”
沈傲揣着圣旨,告辞出去。
沈傲一走,赵佶便感觉到有些疲惫,精神一松懈,脸上的红润褪去,对杨戬道:“杨戬,来给朕松松骨吧。”
杨戬应下,拿捏着赵佶的肩,正想说什么,一个内侍在外头通报,道:“陛下,蔡太师觐见。”
赵佶的眼中显得不可捉摸,道:“他来做什么?不是已经称病了吗?”
内侍道:“奴才不知道。”
赵佶挥挥手:“叫他进来。”
老态龙钟的蔡京一步一顿地进入殿中,这一夜,他突然之间又老了几分,脸上刀刻的皱纹生出些许黑斑,银发日渐稀疏,好不容易跨过门槛,已是有些气喘吁吁,又忙不迭地跪下,道:“陛下。”
赵佶道:“太师既然身体有恙,就多歇几日。来,扶太师落座。”
传报的内侍小心翼翼地将蔡京扶起来,搀他坐下,蔡京不敢去看赵佶,只是垂着头,道:“微臣已经老眼昏花,只怕再担不起干系,这一次前来,是来向陛下请辞的。”
蔡京双腿并拢,双手搭在腿上,显得很是拘谨。至于这请辞,实在是他迫不得已选择的下策,他在赌,自己是否当真失去了圣眷,若是陛下不再理会他,他可以安然请辞,全身而退。可要是陛下不答应,那么至少还有一点可以肯定,陛下还是需要他的,有了这个,这总揽三省的元老,就还有回旋的余地。
第390章 一条龙服务
赵佶拿起御案上的砚台,抚在手里把玩,另一边的蔡京大气不敢出,心中惴惴不安,就等着赵佶发落。
赵佶不动声色,蔡京也不敢催,这一对君臣合作了数十年,几起几落,每一次蔡京致仕,过不了两年,赵佶又会将他召回来,他们已经有了一种默契。
只是现在,感觉不同了,赵佶把玩着砚台,那种深沉的样子,闪露出值得玩味的光泽的眼眸,让蔡京感到有些陌生,君威难测,三朝元老,揽三省事,位极人臣……这些林林总总的荣耀和权柄都是赵佶给予的,在从前,蔡京能够摸透赵佶的心思,可是现在,连他自己也不自信起来,总是感觉到手的一切随时就会失去。
赵佶咳嗽一声,才慢吞吞地道:“太师确实老了,朕也不忍心让你日夜操劳……”
蔡京心里猛然地咯噔了一下,顿时脸如死灰,赵佶说得很隐晦,可是真正的意思却是,你不中用了,是该致仕了。
蔡京心下惨然,自己谋划了这么久,终于又有了起复的机会,不成想这最后一次的机会将变成镜中花、水中月,不由心里唏嘘,头重重地埋了下去。
赵佶继续道:“不如这样吧,太师以为卫郡公石英如何?”
石英?蔡京警觉起来,连忙道:“卫郡公品行极好,刚正不阿,老臣极是佩服。”
这一句话应对得极好,也正是蔡京老谋深算的地方,在君前诽谤卫郡公,效果只会适得其反,不如夸奖他几句,只是他特意用了刚正二字,却是隐晦的告诉皇帝,陛下若是启用卫郡公,要将他取而代之,就再没有人为陛下办事了,至于那花石纲和生辰纲,更是想都别想,老臣自然是黯然收场,可是陛下您也不好过。
说到底,蔡京还是太了解赵佶的心思了,赵佶想要的并不是精励图强,要的不过是那不切实际,自吹自擂的丰享豫大罢了。这个世上,也只有蔡京能够不断突破底线去逢迎赵佶,换了旁人,又有谁能如此通晓这个皇帝的心意。
赵佶颌首点头道:“你说的不错,不如这样吧,让他兼个中书令如何?太师揽着三省,确实辛苦,他还年轻,能替太师分担一些。”
中书省的职责更像是三省中的御史台,一方面,门下省草拟的诏书需要中书省来核定,方可颁发。另一方面,尚书省执行旨意时,中书省也有权监督。它既是门下省和尚书省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相权最大的督促者。因此在赵佶即位之前,中书令的职责还在太师之上,只有亲王、公侯才可以担任,便是从前的太宗皇帝赵光义,在即位之前也曾担任过中书令一职。
只是在赵佶继位之后,为了给予蔡京方便,才一口气将权柄全部授予蔡京,敕他为总揽三省事,权倾朝野,那显赫一时的中书省也成了蔡京操纵的玩偶。
石英来做中书令,等于是在蔡京的脚下放下了一块绊脚石,往后颁布任何政令,也不再随心所欲。而是偏偏这块石头,却是赵佶要放的,蔡京非但不能将它一脚踢开,还得老老实实地供奉着。
蔡京心中生出些许苍凉,心中暗暗一凛,想道:“陛下已对我起疑心了。”只这一个念头,让他魂不附体,全身不自禁地颤抖起来,舔了舔干瘪的嘴唇,拱手道:“谢陛下恩典。”
谁也看不出赵佶此刻的喜怒,他微微一笑,笑得有些冰冷,继续道:“至于致仕养老的事,太师就休要再提了,朕还有许多事要你去办,朕离不开你。”
蔡京道:“陛下隆恩,老臣不敢忘。”头垂得更低,脸露感激之色。
赵佶道:“对了,朕决心判王之臣斩立决,太师以为如何?”
蔡京侧坐着,更是警觉起来,这个回答实在过于凶险,若是回答不可,便拂了陛下的心意。可要是欣然点头,自己与王之臣之间的关系,陛下不可能不知道,如此无情,陛下会怎么想?
蔡京慢吞吞地离座,一下子趴伏在地,已是哽咽起来,磕下头道:“陛下,老臣不敢相瞒,这王之臣乃是老臣的门生,这几年来,老臣与他的私交一向极好,只是想不到他竟做了这么多糊涂的事,老臣身为尊者,让他走了邪路,请陛下责罚,至于王之臣……”他吸了吸鼻涕,郑重其事的揩干了眼泪,道:“他既触犯了国法,天理难容,陛下如何处置,老臣不敢多言,只求陛下能留他一具全尸,老臣好为他下葬祭奠。”
赵佶不由动容,连忙将他扶起道:“太师快起来说话,王之臣是王之臣,太师是太师,你们之间有私情,朕早有所闻,就如你的愿,赐个绞立决吧,留个全尸,好成全你们的情谊。”
蔡京微颤颤地道:“老臣实在该死,在这节骨眼上还为王之臣求情。”
赵佶大手一挥,终于露出几分笑容:“你做得对,私情是私情,公义是公义,既不能因私废公,可该尽的情分也不可免。”
蔡京心里抹了一把汗,心里轻快了一些,只觉得今日是从鬼门关里走了一遭,若是方才回答的一个不对,陛下对自己已有了成见,往后多半要不好过了。方才那一句奏对,适可而止,恰到好处,总算是避免了一个陷阱。只是石英任中书令的事,让他心中多了一个疙瘩,可是这个时候,也无暇他顾了。
……
鸿胪寺正堂,沈傲焕然一新地坐在太师椅上,悠哉游哉地扇着扇子,汴京的天气虽冷,衙堂里却是温暖如春,四个炭盆儿分别落在各个角落,炙热燃烧,以至于沈傲不得不摇着扇子为自己带来几分爽意。
他翘着腿,一脸如沐春风的样子,目光落在对面侧坐的一个番商身上。这番商穿着一身的绫罗,肤色略黑,脸上饱经风霜,倒像是个常年跑海的水手,只是他一身镶金戴玉,虽有暴发户之嫌,却让沈傲看得甚是顺眼,他喜欢的就是暴发户。
这位仁兄叫塔布,也是泥婆罗人,一说到泥婆罗,沈傲便相谈甚欢了,搭着塔布的肩,一个劲地说自己与泥婆罗王子是好朋友、好兄弟,两国之间的友谊情比金坚,激情四射,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云云。又说塔布先生不远万里来大宋,他一定要尽尽地主之谊,做个东道主。
塔布受宠若惊,他是跑船的,生意做得不小,从前只知道沈寺卿是吃人不吐骨头的角色,今日一见,却是生出了错觉,这位大人很热情啊,一点架子都没有,看来流言不可信,还是眼见为实的好。
塔布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话连忙道:“怎么能叫大人破费,当然是小人做东道。”
沈傲嘴角一瞥:“你有这个心就好了,谁做东道是一样,你我谁跟谁?我是最喜欢结交商人的了。”
塔布连连点头,道:“是,是,所以这一次来了汴京,见识了大宋的繁茂,小人便一定要来见见大人,与大人交个朋友。”
“你我相隔万里,能在这里因缘际会,这就是缘分。”
“是,是,大人一语中的。小人这一次来拜谒大人,是有些礼物和特产要献给大人的,共是一千贯钱和一些不值钱的泥婆罗特产,请大人笑纳。”
沈傲很为难地晃着脚:“这个嘛……”
塔布以为沈傲不收,连忙道:“大人,这礼物您一定要收下。”
沈傲继续翘着脚:“这个嘛……”
“大人的意思是……”
沈傲叹了口气,指了指置于正堂墙壁上的一块装裱起来的行书,道:“你看看这是什么字?”
塔布虽会些汉话,对汉字却是不懂,惭愧地摇头道:“请大人指教。”
“这四个字叫‘奉旨交涉’,看明白了吗?这是我大宋皇帝亲手书写的圣旨,寻常人是见不着的。”
“啊呀……”塔布打量着墙壁上的黄帛,惊讶地道:“这就是大宋皇帝的圣旨,真是失敬,失敬,只是这奉旨交涉四个字是什么意思?还请大人赐教。”
沈傲很为难地捏着衣襟,就像待嫁的小媳妇儿,竟是露出了几分羞涩:“这个事嘛,说来话长,皇帝陛下呢,是我大宋少有的明君,可是有一样,他最喜爱就是各国的珍奇古玩,因此早就听说诸位番商最是仰慕我大宋的仁德,所以呢,才写下这圣旨,叫本官与你们交涉,若你们有什么宝贝,大可献上,当然,我大宋也不会亏待你们,若是合了陛下的心意,到时候说不定还给你们每人赐一个牌匾,这牌匾可不是寻常人能得到的,那上面写的是国际友人四字,有了这牌匾,诸位在我大宋做生意,岂不是更方便了许多?”
“噢,原来有牌匾送。”塔布的脑子有点乱,听沈傲的口气,这牌匾应该很了不起才是,可是到底有什么用,他还是没有明白过来。不过沈傲既然已经开了口,他连忙道:“我泥婆罗国物产虽然不丰盛,可是珍玩也是有的,哎,只是可惜得很,这一次我并没有带来,等来年小人回国,一定多带些珍宝进献。”
“噢?泥婆罗的珍宝?只是不知这珍宝价值几何?”
塔布犹豫了一下,道:“至少五千贯以上。”
沈傲淡淡然地道:“没带来也不打紧,鸿胪寺早就为你们想好了,暂时没有带来,是可以折现的。”
塔布眼睛瞪大:“连珍宝都可以折现?”
沈傲见他不开窍,理直气壮地道:“当然可以折现,只要是宝贝,就会有价钱,方才可是你自己说的,要进献五千贯珍宝给我们大宋皇帝陛下的,嗯,我先记下来,不许耍赖,和大宋皇帝耍赖,后果很严重的。”
说着寻了一张纸,立即下笔疾书。
塔布真是无语了,心虚地道:“可是我这一来只带来了货物,现在货物还没有售出,这钱,只怕一时筹措不出。”
沈傲摆摆手:“不打紧,不打紧,我们谁跟谁?既然暂时没钱,鸿胪寺还为你制定了一条龙服务——借贷!”
“借贷!”塔布的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噢,自己从沈傲手里借了钱,再将钱送还给沈傲,这……
沈傲笑嘻嘻地对外头的人道:“快,拿借据来,给塔布先生签字画押。”
“塔布先生,我们可要先说好,我大宋一向以信言商,讲的是白纸黑字,你既要向告贷五千贯,有些话我要和你说好。这钱,我先帮你垫着,往后呢是每个月五分利,到时候你要还钱,可要记着连利息一道儿补上。”
“……”塔布这才知道,借了他的钱,送礼给他,居然另外还要给他送利息。
“商馆里的商人都说沈傲是沈扒皮,这一句还真是一点都没有错。”塔布心里想着,背脊都被冷汗湿透了,忍不住擦了擦额上的冷汗。
第391章 打了鸡血的晋王
将人送走后,沈傲郑重其事地将借据塞入怀中,眼看就要开春,春节将近,他也没有多少心思去办其他的事,筹划着许多人得要去走动,平时的礼送往来,觉得这个年不太好过。
所以这几日他奉旨交涉,狠狠地加大了工作量,工作卓有成效,如今这过年的糜费总算出来了。
前几日宫里头传出旨意,卫郡公石英为中书令,这个消息传来,沈傲不由地松了口气。
石英在中书省,蔡京再想为所欲为,已是不可能了,沈傲也不必再怕他,真要闹起来,自己加上石英、杨戬,与蔡京这老贼平分秋色也并不是难事。
有了这个消息,多少能安心过个好年,沈傲身为大盗,知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的道理,有蔡京在旁虎视眈眈,随时等他露出破绽反戈一击,他心里总放心不下。可是现在不同了,蔡京敢动手,沈傲就敢掀桌子,有了鱼死网破的本钱,对方自然会生出忌惮。
眼看就要到年关,沈傲还未轻松几天,又被召进宫去,如今他已轻车熟路,闭着眼睛都知道皇帝在这个时辰会在哪个殿,又在忙些什么。
赶到文景阁的时候,赵佶正在阅览奏疏,沈傲默然地坐到一边,不说话。
马上朝廷就要年休,所以赵佶也开始忙碌起来,好不容易抬起头舒展酸麻的手,看到了沈傲,便不由地笑了起来:“来了为何不提醒朕一句。”
沈傲道:“陛下在处理国政,微臣就是再放浪,也不敢打扰的。”
赵佶颌首点头,露出几分欣赏,突然觉得沈傲也不完全是个楞子,至少还分得清轻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胡闹,什么时候不可以胡闹,便搁下朱笔,笑道:“朕有话和你说,朕要巡游,打算带安宁去。”
沈傲愣了一下,脸色呆滞,不作声。
赵佶沉眉道:“你为何不说话?”
沈傲道:“陛下,按道理,安宁应该下嫁给微臣了,咳咳……陛下先别发火嘛,这是你自己颁布的旨意,谁胜出,只要帝姬点了头,便是乘龙快婿,微臣胜也胜出了,帝姬该点的头也点了,我和安宁……”沈傲本想说我和安宁情投意合,激情四射,可是到了嘴边,又觉得太露骨,只好噤声,再不敢说了。
赵佶叹息一声道:“你若是没有妻子,朕倒是真想让你做朕的快婿。天家的颜面要紧,朕什么事都可以答应你和安宁,只是这件事,朕却是不肯的。”
沈傲道:“陛下真的什么事都肯答应微臣?”
赵佶看着他:“你少又想耍什么心机,朕和你说了,安宁也要随朕去散散心,朕现在告诉你这个,是让你老实一些,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
沈傲心里想:“非分之想是什么?陛下,我很纯洁的啊,这种话我一听就脸红。”
正说着,那一边有人过来道:“太后请陛下去景泰殿。”
赵佶站起来,道:“不知又是什么事,沈傲要不要随朕去看看?”
沈傲点了头,二人到了菊花,离着景泰殿很远,便听到有人陶陶大哭,赵佶和沈傲面面相觑,加快脚步进去,大是汗颜,这陶陶大哭之人正是晋王赵宗,赵宗趴在太后的膝下,哭得昏天暗地,欲生欲死,太后的手搭在他的背上,只是不断安慰,可是赵宗的性子却很会来事,太后越是没辙,他哭得越是厉害,大有一副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气概。
沈傲下巴都要掉下来了,不知这位兄台演的又是哪一出!
太后见赵佶进来,便立即擦了眼泪劝慰赵宗:“你皇兄来了,有他在,自会护着你的,你不要再哭了。”
“噢。”赵宗突然抬起头来,吸了吸鼻涕,一下子变得无比正经,若不是那脸上千万道泪痕,谁曾想到方才他还哭得死去活来。
赵佶朝太后行礼道:“母后,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让儿臣过来?”
太后道:“你坐下来,哀家问你,若是你嫡亲兄弟有事,你肯不肯帮他一把?”
赵佶道:“这是自然,朕只有这么个胞弟,他虽然爱胡闹,可朕断不会不管他的。”
太后对这个答案颇为满意,颌首点头道:“这就是了,实话和你说吧,昨夜赵宗做了一个噩梦。”
“噩梦?”赵佶愣了一下,与沈傲对视一眼,沈傲朝他颌首点头,赵佶心下了然,沈傲已经去找过王妃,这一次倒不是赵宗无故生事,而是赵宗奉了王妃的使命来演戏的。
不过赵佶和沈傲都有点儿苦涩,演戏而已,至于这么拼命吗?
“母后,不知晋王做的是什么噩梦。”
太后吁了口气,道:“他梦见了庐山的山神,说是山神告诉他,他只有三年的阳寿。除非真龙天子去庐山祭神,方能为他续命。陛下,他是你的嫡亲兄弟,你们也是一块儿长大的,我这个为娘的也不便说什么,陛下救不救他,自己思量吧。”
赵宗在旁道:“母后,你还有一句话漏了说,天子去祭神还不够,孩儿也要随天子一起去才行的,山神说了,要我也去祷告,念九十九遍的金刚经。”
沈傲顿时无语,原来这赵宗也想趁机出去,按道理,亲王宗室是不许出京的,上一次逃出京去,还差点引来大祸呢!
赵佶又喜又忧,喜的是沈傲的计策已经实现,只是带上赵宗,他心里很是忐忑,有这么个爱胡闹的皇弟跟着,不知要惹来多少是非。
“母后,既是事关皇弟的性命,朕岂能莫不关心……”
沈傲在旁打断道:“陛下三思,若是陛下出巡,只怕会引起朝廷非议。”
太后愠怒道:“这事关晋王性命,就是朝廷非议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沈傲,这件事你不许反对,否则哀家不会饶你。”
沈傲笑呵呵地道:“臣当然不会干涉反对,可是会有人反对啊,到时候让陛下背着一个骂名,就大大不妙了。不过,微臣倒是有一个办法……”
赵佶连忙道:“你说。”
沈傲想了想,道:“不如让太后下一道懿旨,就说要让陛下出京为她去庐山一趟还愿,如此一来,陛下出京,便是遵守孝道,就算有人反对,又能如何?百善孝为先,我大宋以孝治天下,陛下更应该垂范百世是不是?”
赵佶眼眸一亮,想不到沈傲临阵磨枪,一下子又想出如此妙策,一旦太后发出懿旨,自己半推半就,非但可以理直气壮地出京,也绝不会在史书中留下骂名,这个孝字,是绝对无人可以悖逆,比所有道理都大。
太后道:“这个倒是好说,哀家这就发一道懿旨下去。”
沈傲苦笑道:“太后也不必如此心急,总要年关过了再说,大过年的跑到庐山去,那可大大不妙。”
太后想了想,虽是忧心如焚,却只好点头:“沈傲说的也有道理,依我看,沈傲也可以总揽三省事了。”这一句话虽有几分说笑的成分,也是对沈傲的一句奖掖。
沈傲只是讪讪地笑,心里想:“这句话若是让蔡京那老狐狸听了,非气死他不可。”
理清了宫里的糊涂账,沈傲出了宫,过了几日就是年关,今年和往年不同,如今他已经有了家室,算是独门独户,该采买的都要捉紧着去采买,还有亲眷、师生、同窗、同僚之间的往来也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