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回明末辽东-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时由于努尔哈赤病故,后金治丧,无意于广宁的争夺,右屯后金兵焚所而逃,杨太曦不费吹灰之力又拿下右屯。兵锋直指铁原,开岭。同时,附近百姓纷纷依附,(奇*书*网。整*理*提*供)杨太曦乘机扩军为两纵六旅近六万余人。

但接下来,朝廷两封先后而至的命令让他啼笑皆非,前一封是他在大凌河被围时发出的,当时,耀州兵败,自己擅自出兵筑城被围,而魏忠贤一党乘机弹劾孙承宗,

孙承宗愤而请辞,天启帝恩准,命高第为辽东经略,接替孙承宗掌管辽东全局。

其时,贵州安邦彦,陕西高迎祥,张献忠因为瘟疫流行,年年天灾,颗粒无收,兵无粮饷起兵造反,而缅甸和安南也齐齐反叛,大杀当地驻军,

沿海海盗猖獗。而各地剿匪平乱战事均趋于胶着状态,毫无短时间结束的可能,明朝廷财力趋于崩溃边缘。

高第无奈,传令关外各城兵马全部撤回关内,准备调关外之兵先行平定易剿张高之乱。而宁远道佥事袁崇焕拒绝执行命令,反令关外之兵谁撤回山海关,杀无赦。

等杨太曦击破围城之敌,趁势夺回广宁,右屯,并且派兵开拓黑龙江以北的大片土地,兴建瑷珲石城及江东十六屯,以及在鸭绿江以北义安洲附近和毛文龙联手屯兵屯田,并伏击努尔哈赤使其再次受伤,不治而亡。

这些连连胜利的信息彻底鼓舞了本已丧失斗志的明朝廷。天启帝龙心大悦,升袁崇焕为按察使,仍主事宁前。杨太曦为左都督;主管广宁;同时江东;义安洲开镇,均归杨太曦节制。同时命杨太曦速速进京面圣叙职,天启帝要问以辽东之策。

杨太曦临走之前召开了一次会议,命广宁大小事务暂由唐振林主管,陶大勇负责已经开始的辽寝陵开挖工程,并且全权负责与蒙古的开马市之议。

他吩咐唐振林道“我走后你有两个重要任务,一,给我拿下铁原,开岭,如果困难,给我对两卫周边实行人光,田光,屋光的三光政策,最大限度的压缩这两卫的生存空间。

二,注意西边的蒙古,可以开市换马,但要注意军备,要有软硬两手。对其要有警惕之心”。

交待完走后工作安排后,带着陶大勇给的奇珍异宝,杨太曦和从亲卫团选出的50名高手,直奔宁远而去,准备先拜访一下千古名将袁崇焕。

第九章 山海关之路

 杨太曦路途停靠的第一个地方是大凌河城,当他到达大凌河城时,他所有留守大凌河的八千伤兵在负伤的一纵二旅旅长古一力的带领下在城外五里地排着整齐的方阵迎接他们的督军大人,

这支部队经过他一年的带领下已经具备了一种霸气,杨太曦远远的望去,整个方阵整齐安静,各兵种按各自的野战序列排列着,纹丝不乱,就像野外矗立的一群雕像,

整个城外静得只能听见风声,鸟鸣虫吟似乎也在这股杀气中消失了,不见了。

杨太曦看着自己这些残肢断臂,但精神抖擞的官兵,特别看着蒙着一只眼罩的古一力站着最前面迎接他,不由眼框有点湿润了,他几乎动摇了,他有点质疑自己当初不撤回城中的决定了。

不知不觉中来到方阵面前,古一力突然大吼一声:“敬礼!”,整个方阵整整齐齐的向他敬了一个军礼,杨太曦压住心头的复杂情绪,回了一个军礼,

下了马,一把握住古一力的手到:“子敬,辛苦了!”,同时,也朝着古一力身后的伤兵大声到:

“弟兄们,辛苦了,你们是我们大明的骄傲,是你们击溃了敌人野战的神话,看,地上至今还浸透着敌人的血迹,土中还埋葬着敌人过万的尸体。这一切都是你们创造的,是你们用你们失去的手,失去的脚,失去的眼,失去的战友创造出来的,你们后悔吗?”

“不后悔”八千人齐齐吼到,

杨太曦不知道现在他的杨家军已经在后金和明朝的军民中通过与后金的战斗树立了不可磨灭的勇猛印象,

民间已经悄悄流传着:“跟着杨伯雄,天天打胜战”“撼山易,撼杨家军难”的话语。这些流言让每个杨家军的官兵都以是一个杨家兵为荣,那种荣誉感让他们有一种不能掩饰住的自豪。

等杨太曦随部队进入城中,却从古一力那里了解到了一个令他沮丧的信息。因为高第的压力,满桂已经带着一万援兵撤回前屯,大凌河实际上只有他的这八千伤兵驻守了,且满桂走时带走了大量军粮和修城材料,

而且,锦洲的赵率教也被迫焚毁锦州城撤回中前卫城。从锦州至宁远松山,杏山等十数城都被焚毁撤兵。这些消息让杨太曦焦急不已,本来自己创造了一个大好局面,这下全被动了,自己的兵马完全是孤悬关外了,

所幸的自己在广宁抢足了粮饷,要不广宁,右屯就危险了。这一切让他在大凌河只呆了半日就马上启程赶往宁远,他知道他现在的官职只会是人微言轻,而最好的出头鸟就只有袁大胆袁崇焕了,自己只有和他一起抱成团,才有可能改变高第的决定。

心急如焚的杨太曦一路马不停蹄的赶到宁远城中的袁崇焕府上,袁崇焕一听是杨太曦来访,忙到大厅来迎他,

他现在也是心急火撩的,朝中无人,顶头上司高第又一天几次催促他撤回关内,现在听到和他一样抗命不从的杨太曦来访,也起了拉同盟军的意图,

况且杨太曦奉旨进京面圣,有望上达视听。一见面,两个闻名已久的人,一边寒暄一番,一边悄悄打量着对方。

袁崇焕的形象和杨太曦在后世画中看到的样子基本吻合,黑黑瘦瘦,但为人风骨甚佳,眉目中有着一股读书人才独有的书卷之气,三缕长须飘飘,两眼甚亮,给人一种精力充沛的感觉。

袁崇焕打量了杨太曦一番后,突然脸一板到:“杨大人,你可知罪?”杨太曦闻声差一点吓得从椅子上跌下来,不知道有什么要命的把柄被袁崇焕抓到了,忙到:

“下官对朝廷一片丹心,日月可鉴,实在不知何罪。”

“哦,你未经朝廷许可,就擅自让士兵屯田,拿着朝廷的剿奴之饷,却不去打仗,而是作田,有浪饷怠战之嫌,此罪一也;

未经朝廷许可,擅自开市换马,有资敌瞒上之嫌,此罪二也;

违抗经略高大人的命令,拒不撤回山海关,此罪三也;”

听袁崇焕说完;杨太曦知道是袁崇焕故意试他,忙分辩到:

“大人明鉴,屯田之兵,卑职都是半饷酬之,全饷之兵天天苦训,且与后金作战,屯田之兵一样要上战场,所以并无浪饷怠战之嫌;

今蒙察哈尔林丹汗与后金势成水火,且曾有助我萨尔浒,广宁之战之功,纵不算友,至少在后金坐大的今天,还算不上敌人,况彼我各取所需,没有蒙古快马,我大明又怎么建出一只野战堪与后金抗衡的雄师呢?所以也应无资敌瞒上之嫌;

今我收复广宁,右屯,建大凌河城,辽西辽南之民蜂拥而至,踊跃从军,收复大明江山的赤子之心,天地可鉴,我又怎忍心,逆拂民意而弃之。此实无与上官矫命之心。”

“哈哈,杨大人好一张利嘴,不过,我其实只是和杨大人开个玩笑,对杨大人的所做所为,我还是比较欣赏的,只是高大人那一关可不象我这里好过哦,哈哈”

杨太曦暗暗骂了一声“袁大胆你真是吓死人不偿命,谁不知道帝师也曾批你有滥杀之嫌,你的玩笑可一点也不好玩”但口中还是满感激袁崇焕的,知是袁崇焕预先给他背书,让他见高第时有个心理上的准备。

不过心中仍旧不示弱的反驳到:“卑职难过关,恐怕大人比卑职更难过高大人那一关,大人可是反令敢逃回山海关者杀”

闻言袁崇焕脸一沉,到:“杨大人和我都是明白人,高大人此举无疑是让孙大人的一番心血付之东流,刚刚改善的辽西局面一朝之内迅速恶化,可谓误国之深啊。

我已连续上书三道奏折,阐述撤城之害,可如今圣上还没有任何旨意下来,但从招杨大人回京和你我均未被罚反而升官来看,圣上也举棋不定,需要详细了解边关详情才能定夺,又因你新胜后金于城外,故招你回京,

希望杨大人面圣后,能向圣上详呈利害,保住目前刚刚转好的局面。”杨太曦忙连连应诺。

杨太曦本还准备就以后双方在关外互相交换情报及部队配合等事深谈,但袁崇焕着急目前与高第闹僵,而朝廷又没有明确表态的窘境,端茶送客,催他尽快赶到京师面圣,阐明关外的危机处境。

等杨太曦赶到山海关时,只见陡峭的群山中蜿蜒盘旋的长城,在落日余辉中宛于一条金色的巨龙,杨太曦不由感慨万千,

这金色的巨龙就象明朝的一把双刃剑,既是抗击明朝敌人的重关雄城,保住了帝国的江山,但同时又是一个困龙索,困住了一个帝国向外积极扩张的雄心,一个帝国军队向外拓展的步伐|Qī…shū…ωǎng|,消耗了帝国宝贵的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

让帝国的子民就象在无菌环境中成长的婴儿一样丧失了开拓的动力和智慧。这些前辈们不知道最好的长城就是一个国家强大不可战胜的军队和尚武的百姓。

心中起伏的杨太曦低声的对后面的亲卫吩咐到:“跟上,进关后直接去经略府,晚饭等我从经略府出来后再吃。”狠狠的抽了坐骑一鞭,一马当先冲向山海关。

第十章 出人意料的高第

 赶到经略府,递上拜贴后,有一个家丁导引杨太曦到大厅会见辽东经略高第。

进入大厅;老远就看到一个胖老头正端坐在厅上喝茶,听见声响,望向这边。

这是杨太曦第一次看见高第,这个第一印象与他的想像中的高第差别太大了,以至于他当场场楞住了。

“这个老头戴上小红帽,穿上红白的圣诞服,背上一口袋,那就是一活脱脱的圣诞老人”,杨太曦怎么也不能把面前这个一副慈祥长者摸样,笑咪咪的眼睛弯成了一个月牙的老人与传说中的宦党关联起来。

就在脑袋短路之时,高第打量了杨太曦一番后,笑到:“民间传言,跟着杨伯雄,天天打胜战,哈哈,今日一见果然少年英雄,来啊,上茶,伯雄,来,快坐,一路赶来,辛苦了吧?”

“承蒙大人关心,卑职一个带兵打战的莽夫,比这再多的苦都受了,这不算什么”杨太曦一边应声坐下一边笑着摆摆手到。

“伯雄风尘仆仆的样子,还没吃晚饭吧,这样吧,就在老夫这里食宿后,明日再赶往京师吧”高第关心的到。

杨太曦被高第这番关心弄晕了,于是试探的问到:“大人,卑职没有遵命撤回山海关,大人难道一点都不责怪我吗?”

“哈哈,打胜战的将军是不应该受到责难的”

高第仍旧笑得象一只老狐狸:“你是不是以为我一定会怪罪于你?”

“不敢欺瞒大人,我确实是这么想的”杨太曦如实的回答。

“你是不是对我要求你们撤回山海关,并尽撤关外所有城池的戍兵耿耿于怀?”高第笑着问杨太曦。

杨太曦没有做声,默认了高第的问话。“哈哈,没关系,老夫早料到你们会如此想,老夫没有料到的是你居然能奇迹般的夺回了广宁,右屯,让朝廷又起了与后金争夺辽东的希望”

高第看了一下杨太曦到:“但老夫问你,你若和后金野战,兵力相当,你的胜算几何?”

“这个,不敢欺瞒大人,仅五成”杨太曦答到。

“那么,你认为关外我朝其他军队与你率领的军队孰强孰弱?”高第轻轻吹着茶水到。“卑职不敢妄议其他部队,但想来应该差不多吧”杨太曦打了一个马虎眼。

“哈哈”高第冲杨太曦打了一个哈哈,笑得象个逮着兔子的狐狸,令杨太曦感觉得很不舒服。

高第接着到:“你到是高抬别人了,你的部队拥有你设计出的长达四五丈长,能自行行走的的庞然大物麒麟车,

以及能在野外迅速构筑在一起的井阑群,纵观我朝现今关内外诸军,步骑车弩炮配置得当,阵形紧密不乱,能做到这些并拥有这些装备的只有你杨太曦的部队。

连你都只能说和后金打个平手,你说以目前我大明军队能和后金去野战吗?

如果野战不能胜,各城必不敢轻易出援,困守孤城,最终还不是被各个击破,最糟糕的是各城的粮饷被后金抢得,

如其那样,还不如收缩到山海关,不做无谓牺牲,集结重兵与后金在重关之前决战,胜算岂不是更高。”

杨太曦抬头看了看一脸和气望着他的高第,不由哑口无言,一时间找不到反驳的话。

“现在,你虽然占据了广宁和右屯,但铁原,开岭共有七万后金兵力,周围还有亲后金的蒙古科尔沁部在周边游荡。

而辽阳有十三万兵力,一旦后金倾巢而下,大凌河城还是得不到你广宁的支援,最终还是难逃被毁城的命运。

我大明在关外部队本就不多,朝廷财力根本不可能维持庞大的军队长久在野外作战的饷粮消耗,必会不停催促前线将领迅速结束战事,

仓促行事并导致战事出现漏洞,给后金可趁之机而致兵败,一旦这种大型会战失败,大量的粮饷军备又将落入后金之手,

就如耀洲兵败,以数倍后金之兵与贼打遭遇战,居然一战而溃,

如果说萨尔浒是轻敌,铁原,开岭是奸细内作,广宁是叛将投敌,

那么今耀洲还说是中了奸计,你会原谅吗?

败了就是败了,

可说实际结果是不仅没有打击到后金,反而是资助了后金的粮饷军备。

况且将本就稀少的军队分散在诸城据守,而或畏惧与彼野战,或冒失与之野战,溃败重挫,你认为这样做明智吗?”

杨太曦听着听着,虽然想反驳他,但觉得老头子能够不治他和袁崇焕的抗命之罪,这份豁达,还是满叫人欣赏的,

毕竟大家都是为了大明,只是彼此对本身的实力认识都有自己的看法而已,自己不同意他的看法,也没有必要把关系闹僵。

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自己还是赶紧赴京师面圣要紧。想到这,杨太曦起身告辞,

高第也没有继续挽留他,只是叮嘱他,再好好想想与后金野战能否取胜;不可逞一时的血勇。杨太曦连连应诺,辞别高第后,出了经略府连夜赶往京师。

一路上,杨太曦还没有想好怎样去向天启帝禀明辽东之事,本来他还有点理直气壮的,但和高第交谈后,他有些踌躇了,

毕竟后金整体野战能力在大明军队之上,而大明能与后金抗衡的军备火炮,佛郎机,战车等消耗的银资太大,大明如今的财力肯定是不能够维持这样巨大的军备的,也就是类似的提议在朝堂上就算提出来也是白费口舌。

因为没有想好怎样面见天启帝,杨太曦也不急着赶路,一路上顺便熟悉沿途的风土人情和地理俚俗,

同时,派出亲卫团长李成宣回家乡河北一带征集高手从军,他要与后金野战,急需武勇之士,自己则命人记录各地物产,

他准备筹措一个商务部,经营买卖,正好手头上有陶大勇挖来的一批财宝准备用这些起家,赚个钵满盆满的。

可是,现在自己身边经商人才缺乏,好不容易有几个都已经外放当了独挡一面的大员了,

本来准备带陶大勇来的,但开挖陵寝的事又实在离不开他,现在的杨太曦感到了一种财力经营方面人才缺乏的危机,

可是自己周边整天接触的都是一些武夫,让他上哪去找这种人才。怎么后金就从不缺粮饷呢?杨太曦暗自嘟喃道。

“大人,你在念什么啊?”身边的贴身伺卫何大龙好奇的问到。杨太曦笑着对这个还不到二十岁的小子说:“小何啊,你说后金怎么从来都不缺粮饷开支呢?”

“他们缺什么呢,没有就来抢,一群不知耕种和礼仪的强盗。”何大龙不屑的到。“对”杨太曦突然知道怎么跟天启帝说了,他笑着对何大龙说:“小何,别小看强盗啊,有本事你抢他的啊,哈哈”,边笑边骑着马往前赶。

第十一章 卖宝

 一个月后,一路考察民情风物的杨太曦来到了北京,可以说是故地重游,以前经常出国比赛,没少来这里,先找了一家客栈包了一层楼住下休息,将50个随行的亲卫分别安顿在他住的房间周围,准备第二天一大早就去觐见天启帝。

安顿好后,杨太曦对何大龙到:“小何;我们出去看看哪有古董店,你从带来的辽器中选一件北宋青花瓷瓶,咱们先出去探探行情。”

紧接着;杨太曦留下四十二名亲卫护住财宝,自己带了何大龙等八名亲卫上街来找古董店。出外打听到古董店最多的一条街在东门附近,于是一行人一路打听来到北京最热闹的古董街上找了一间外面马车最多,铺面最大最豪华的古董店--“盘古轩”走了进去。

一进去,只见里面一大群衣服华丽,金玉其外的王孙贵族贵妇正在里面挑选古董。杨太曦装模装样在里面挑着一些元代官窑花瓶,

看着杨太曦不停的围着这件花瓶转,这时一个掌柜模样的老头走过来问:

“怎么样?这位公子,看上了这件元代官窑的花瓶吗?”

杨太曦笑到:“好是好,可惜没瞧到北宋的青瓷”

那掌柜忙笑着到:“公子,我这有一件镇店之宝,是北宋的青瓷花瓶,要不要看一看?”

“北宋的青瓷花瓶,好啊”杨太曦朗声到。

这时,听到掌柜的准备把镇店之宝亮出来,好多王孙贵妇忙围拢了过来,其中一个王爷打扮的十五六岁左右的少年笑到:

“陶大掌柜,什么时候你店里又来了北宋的青瓷,好啊,你有好货居然不通知本王,这不是不给本王面子吗?”

陶大掌柜,抬头一看,忙向这个王爷模样的使了个眼色到:“原来是福王千岁,这件古董是刚从扬州收购过来的,连我都没有来得及拆封看,只知道的是北宋的青瓷,现在正好拿出来让王爷及众位老爷夫人鉴赏,哈哈”

说完向边上的伙计示意他把东西拿出来,不一会,伙计从内堂推着一个小车出来,小车的内箱中固定着一个青瓷花瓶。一群人围着转了半天,都赞不绝口。

只有那福王含笑不语。杨太曦盯着这个花瓶仔细的看,一边与自己准备找个买家的那个青瓷进行比较,

马上他发现小车中的花瓶确实圆润晶莹,但过于细腻唯美,

而他的那个却是纹路粗犷,大气,但一样圆润晶莹,美丽,釉色也比较清淡。

他笑了一下,突然大声到:

“你这个是南宋官窑出的青瓷,陶大掌柜你上当了”

闻声福王脸上露出惊讶的神情,然后他笑着看向陶掌柜,看他怎样下台。

陶掌柜有些窘迫,到:“这位公子,你怎么知道这不是北宋的青瓷呢?”“因为我有真的北宋青瓷!”杨太曦大声到。

“啊”陶掌柜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敢情这是一个卖家,肯定手中有青瓷要出手。

听说杨太曦手中有真正的北宋青瓷,好多人都起哄,要杨太曦拿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哦,这样最好,公子不妨把你手中的青瓷拿出来,这里都是行家和买家,公子说不定可以卖个好价钱”陶掌柜笑着怂恿到。

旁边的福王更是用热烈的眼神盯着杨太曦鼓动到:“这位公子怎么称呼,如果手中有真货,不妨卖给本王,本王家中的青瓷就有伴了,好事成双啊,哈哈”

“王爷客气了,鄙人杨太曦”杨太曦笑了笑,向身后的何大龙示意他把青瓷放到柜台上。听到他叫杨太曦,福王和陶掌柜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

何大龙忙轻轻的把包袱中的青瓷放到柜台上。当青瓷一放到台上,众人瞧了个仔细,果然发觉两个花瓶的风格差别很大。

有些不懂却喜欢附庸风雅的王孙贵族忙问福王哪个是真的北宋青瓷,福王笑到:

“当然这位公子的青瓷是真货,不过陶掌柜的这个也不错,是南宋的青瓷,也比较少见。”

接着对着杨太曦笑到:“这个北宋青瓷不知道杨公子准备要价多少?”杨太曦坦然的到:“我也不知道要价多少,这是我在辽东无意中得到的,我进到贵宝店就是想请各位行家估个价”。

陶掌柜伸长鼻子在青瓷口闻了闻,又伸出手指到瓶口里摸了摸,若无其事的看了看手指后到。

“这样吧,我给你估个价,就在我店里拍卖你的这个青瓷,价高者得,不过我抽一成佣金,杨公子,你看可好?”

“这样也好,陶掌柜的估价向来公道”众人纷纷表示同意。陶掌柜又在一次把青瓷放到手中仔细的看了一遍后到:“我估价:白银三十万两”。

“我出五十万两”福王伸出一个手掌第一个报价到。不多久青瓷就炒到了八十万两,是福王报的这个价,整个店中的人见福王志在必得,都停止了叫价。陶掌柜连问了几声,见没有人再报出更高的价,正要拍板这个青瓷花瓶归福王所有,

“一百万”一个声音骄狂的大声到。福王一听这声音,脸上闪过一丝愤怒的神情,但他为人很克制,向声音发过来的地方到:“既然是御使王大人看上了,本王只好割爱了,哈哈”

那个被称为御使的王大人,闻声忙到:“福王别见怪,北宋青瓷至从金人掳北宋二帝北上,焚毁瓷窑,传世保全完好的作品本就不多,本官父王魏公公九千岁早就渴望有一个这样的稀世珍宝,上次向福王索要不果,一直不能释怀,你既已有了一个,何必再来与本官争宝,九千岁最近寿诞将近,正好买下这个青瓷送与九千岁做为寿礼以解几年来不能拥有之憾,哈哈。”

陶掌柜忙笑着插话打圆场到:“好,等王大人将款项付清,这个北宋青瓷就归王大人了,哈哈,福王无须抱憾,我看这位杨太曦杨公子在辽东绝不只淘得了这一件宝贝,应该还有很多其他的宝贝,哈哈,杨公子,是不是啊?”

杨太曦一怔,心想:“这个陶掌柜真是个人精,他是怎么知道的?”也来不及细想,因为这正好符合自己的心思,

笑着到:“陶掌柜,真是厉害,不瞒各位,我确实还有其他的古董要找买家。”众人一听,纷纷鼓动杨太曦快些拿出来。这时,那位御史王大人早派人把一百万两银票送了过来,陶掌柜抽了十万佣金,然后把其他的银票交给杨太曦后到:

“七天后是我们盘古轩开店十年的日子,我店将会举行一个赏宝会,届时将会有三件本店的镇店之宝出来拍卖,杨公子不如把你的古董放到本次赏宝会上一起拍卖,届时我店将会邀请全国各地还有海外的一些爱宝之人参加,杨公子还愁找不到买家吗,哈哈”,

杨太曦一听正合心意,让小何把他早挑好的宝贝清单递与陶掌柜,陶掌柜一看,心中暗到:“果然如此,竟然让人捷足先登了,看来,这位杨公子应该是同道之人啊,其勘金之术还尤在我之上”一边将清单纳入怀中,一边与杨太曦约定参会的日子。

“杨公子应该是刚到京师吧,不知在哪歇息啊?”“我们在北边的富祥客栈歇息”杨太曦回答到:“陶掌柜如果要找我可到天字号客房找我”“带着这么多宝贝住在客房,不太安全吧?”

陶掌柜忙热情的说:“我在城西有一处私宅,因又在城东置了新宅,久已不去,公子要不嫌弃,可暂住我那,等赏宝会后再还我,如果杨公子看得上,我可以便宜点卖与你,只收你白银二十万两,你看可好?”。

“晕,二十万两足够我关外一万多将士一年的军饷开支了,谁说大明财力不支,妈的,这一路上这么多豪宅,也不知耗费了多少人力财力,要是举国官民都少建一处豪宅,少吃一口富贵饭,少架鹰斗狗,支持国家的抗战,这辽事也不会屡平不息。”

心中虽想着,口中却到:“实不相瞒,本人在辽东任军职,此次是回京面圣叙职,随行有从军中砺选出来的数十武勇之士护宝,到也不用担心。”

“莫非你就是辽东大名鼎鼎的杨伯雄?”福王身边一位长相艳丽,比福王稍长,公主模样的少女,大眼闪闪的到,

众人一听眼睛全都跟着一亮,全围了过来,要不是杨太曦身边围着何大龙八个彪形大汉,杨太曦只怕早已就象后世见了粉丝的天皇巨星一样被众人摸得衣服都没有了。一看这架势,杨太曦害怕了,向陶掌柜匆忙一拱手到:“陶掌柜,告辞了”,一边在亲卫们的护送下挤出门,上马只奔客栈而回。

第十二章 福王宴

 刚到客栈吃完晚饭,准备上床休息一下,就见何大龙推门禀告到:“外面吵起来了,福王千岁派了一辆车来接大人去他王爷府上赴宴,而九千岁也派了一辆车接大人去苑春楼赴宴。哈哈,大人您现在可是炙手可热的人物啊”

“妈的,你这小子是找抽是吧?我现在烦着呢”杨太曦笑骂到:“走,出去看看”。

走到外面福王和九千岁派来的人正堵着门吵个不停,见杨太曦出来,都要过来拉他,

何大龙八个人刷的一下将杨太曦护在中间,何大龙大喝到:

“放肆,敢对都督大人无礼”。八个人杀气腾腾的气势把这些没有上过战场的人吓得一楞,手刚伸出又缩了回去。

杨太曦笑着拍了拍围在身边的这些亲卫,示意他们让开,朝两边的人一一拱手施礼到:

“各位,请给本都督一个薄面,不要吵了。既然你们都是来邀我赴宴,而我又没有分身之术,

这样吧,今天福王没有从我手中买到中意的宝贝,被九千岁的干儿子御使王大人买走了,

而我心中有些过意不去,所以我决定先去福王府上赴宴,

但我也不会让九千岁没面子的,听说九千岁寿诞将近,我这有精心准备的礼物劳烦你们替我带给九千岁,权当这次不能赴宴的赔礼和先行祝寿的贺礼”。

说完跟旁边的何大龙低低说了几句,何大龙进去不多时拿了一个精致的银盒;银盒四周每边是八个飞天,人物表情丰满冶艳,手工相当精细,一看就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物,

出来递与杨太曦,杨太曦笑着把银盒递与九千岁派来接他的人。那人见没办法,只能这样了,只能悻悻而去。

去福王府的路上,何大龙好奇的问杨太曦:“大人,你刚才做出选择的权衡依据是什么,你就不怕九千岁一怒之下找茬将我们留在京师回不去啊?”

“哈哈,小何,你说说看这天启帝要是一不小心驾崩了,谁会当皇帝?”杨太曦问何大龙。

“我怎么知道啊,难不成是福王?”何大龙想了想到。“好,没白跟我这么久,孺子可教。”杨太曦笑到。

到福王府时,福王早已站在门口等待了多时,见杨太曦到来,脸上笑得象一只花:“杨都督能来小王宴会,真令小王高兴啊,哈哈,请进”亲自领着杨太曦进入宴会大厅。

一边跟着福王进入大厅,杨太曦一边打量着福王,只见他年轻的脸上还稚气未脱,但气质已经相当沉稳和老练了,有时候做出成人才有的动作,杨太曦都差点忍不住笑出来了。

进入大厅,里面早已等待了很多官员很多王孙贵族小姐。福王一一为杨太曦做了引见。杨太曦一一的笑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