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晏碧云叹道:“你还是历练不深,打你一接手这趟差事起,便已经是麻烦上身了,你是伯父举荐之人,你的差事关系到伯父大人的大事,所以注定会有波澜横生。”
苏锦道:“你是说晏大人拜相之事?”
晏碧云点头道:“相位一空,有多少人觊觎那个位置,圣意属伯父大人,他人如何甘心?所以无论如何,都不会平静,而你所办的粮务之事乃是最直接最有力的一个打击伯父大人的手段,这一点你肯定清楚;所以这就是你为什么一来到扬州便丢了粮食的原因,奴家虽是女流,也能看出来这里边丝丝缕缕的因果联系;你一直没有审问龙真,所以并没有得知他贪生怕死弃粮而逃的真正原因,只可惜让他藏匿起来了,否则若是此人肯开口,定然会牵扯出一大串的人来;其实这些人也并不难猜,谁在幕后指使,几乎是呼之欲出之事。”
苏锦咬牙道:“谁想当宰相,谁便是嫌疑人。”
晏碧云微笑道:“正是如此。”
苏锦猛然想起一个人来,脸上的愤怒忽然渐渐消散,一拉晏碧云的手道:“晏姐姐说的对,我实在不该过于激动,博弈之时不是谁的嗓门大脾气大才会赢,而是谁的脑子灵手段多。若非晏姐姐提点,我几乎忘了手上还有这么一个重要的人存在,可见愤怒迷惑了我的心智,让我差点乱了方寸,不过幸好有贤内助在旁,多谢姐姐了。”
晏碧云虽受不了苏锦这般大起大落,但对于贤内助之称倒也喜不自胜,能为苏锦出些主意,晏碧云自然是很有成就感,只不过苏锦提到的这个人,自己却不知道是谁。
苏锦看出晏碧云美目中流露的疑惑之意,轻笑道:“晏姐姐借香唇一品,我便告诉你此人是谁。”
晏碧云刚要斥责,苏锦已经将她的头颈双手环抱,准确的亲上了她的红唇,晏碧云身子一软,跌坐苏锦怀中。
第450章 防人之心
苏锦所说的那个关键之人,便是在八公山上救下的陈老根。
此人是朱世庸的一颗弃子,本以为被土匪抓住之后,会被土匪所杀而一了百了,但没想到,苏锦居然救了他出来,而且好吃好喝的安顿在扬州城。
这段时间忙于对付冯敬尧,苏锦几乎都要把他给忘了,此人正是证明朱世庸故意泄露运粮机密给土匪的人证;而物证,就是那封信。
那封信苏锦把山寨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连沈耀祖的藏宝密室里也没见到,极有可能已经被撕毁,或者是被沈耀祖随手丢了,即便如此,有了这个陈老根,只要沿着这条线索摸下去,定然会让朱世庸吃不了兜着走。
目前这种情形,王启年和朱世庸显然是勾结好了,由王启年出面揭露苏锦的所作所为,自然是要置苏锦于死地;人无食虎心,虎有害人意;这事也说不上什么仇怨纠结,若说庐州的过节足以让朱世庸为了掩饰曾经将疤脸黑七这样的死刑犯私自释放的罪行,从而要杀了苏锦的话,王启年这么做便是有些莫名其妙了。
不过苏锦很快就明白过来,晏碧云说的对,事情可不是孤立的,自己一干上这个粮务专使,便意味着走进了相位争夺的漩涡;王启年这么做也极有可能是受人指使,总而言之,权力和利益的争夺,会使很多人莫名其妙的成为倾轧之下的牺牲品,自己要是没有觉悟和腾挪的手段,将来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明白此节的苏锦反倒轻松起来,既然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博弈,那也无话可说,抽身事外是不可能的,苏锦也绝不会这么做;展开有效的反击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而且,苏锦手头上的筹码也很得力,若非邱大宝战死,几乎可以毫不费力的将朱世庸搬倒,因为邱大宝便是朱世庸私自调换死囚中的一个,这是活生生的人证。
晏碧云从苏锦的怀中挣扎起身,抹抹被苏锦吸吮的发麻的嘴唇,红着脸啐了一口道:“就知道欺负奴家,人来人往的全是人,也不知道检点。”
苏锦拉着她坐下,将陈老根的事一说,晏碧云恍然大悟,难怪苏锦会忽然这么高兴,手头有这么个人,正好可以击中朱世庸的要害。
“你想好了怎么做了么?奴家担心的是,你根本就不会有资格揭发朱世庸呢,一旦事情交到别人手上,结果可就大大的不同了。”晏碧云不无担心地道。
“将陈老根移交晏大人手上,由他去查好了。”苏锦道。
晏碧云咬着红唇沉思道:“伯父大人虽贵为三司使,不过三司可管不了刑狱之责,官员的稽核伯父大人怕是也无权过问。”
苏锦挠头道:“这倒是个问题,这位御史中丞欧阳修不知道是哪一派的,如果他可靠的话,交给他来办倒是不错。”
晏碧云忽然想起,晏殊的信还没念完,于是赶紧拿起信来,道:“都怪你,净胡闹,伯父大人的信读了一半,而且正好谈及这位欧阳大人,或许伯父大人对此人会有一个评价。”
苏锦忙道:“对对,快念。”
晏碧云展信继续读道:“鉴于此次乃是圣上亲准三堂会审此案,老夫不得不提醒你,圣上是留了情面的;因为三堂会审耗费时日长久,少则一月多则半年方可将结果汇总上报圣上,这也表明圣上对你在扬州的功劳颇为认可,这是在给你时间,将粮务差事办好。”
“粮务之事乃是此时第一要务,办好了这件事便是你有天大的过错也可有回旋余地;老夫这么说不是在壮你的胆子,要你做些出格之事,事实上对于王启年的指控,老夫颇有些相信,依你的脾气,对于朝廷诸般忌讳之处又不甚了了,很有可能这些针对你的指责并非攀诬之言;老夫可以开诚布公的跟你明言,你对老夫怀有戒备之心,这叫老夫很是诧异,你或许以为老夫只是在利用你达到争夺相位之目的,诚然,粮务之事办好,确实对老夫有利,但是你又何尝不会从中得利?况且我大宋人才济济,无论谁去办此差事,或者不能尽其功,但也决不至于办的一塌糊涂,无他,皇上支持,老夫坐镇也。”
晏碧云皱着眉头放下信笺看着苏锦,不置一词。
苏锦明白晏碧云是有些责怪自己,一个人若是心里对某人疏远,即便是你再掩饰,也会让别人觉察出来,这就是直觉;而且苏锦的掩饰功夫还不到家,既不同晏殊交心,又常常不按晏殊的话去做,就拿这次的事情来说,若是苏锦真的把晏殊当自己人,怎么会对他隐瞒细节,行文上也只是说个大概,所以在朝堂上晏殊才会措手不及。
苏锦尴尬一笑,道:“继续念吧,有什么话以后再说不迟,不过我可以向你说明白我的心迹,在这个世界上,我不能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某一个人或者是某一群人身上;我虽涉世不深,但是却知道官场朝堂之上没有永远的朋友这个道理,没经过考验的友情岂能算是真正的友情?譬如李重兄,这就是真交情,我可以把命交给他,但是他绝对不会拿我的性命开玩笑。”
晏碧云叹息一声,轻声道:“你说的我懂,其实伯父大人却有利用你之嫌,但是你不要胡乱猜测他,奴家自小在他身边长大,对伯父大人敬佩有加,他绝不是你想象的那种人。”
苏锦握着她的手道:“你错了,我从没有恶意的揣度他,只是我和晏大人还没有经历生死与共的考验,我只是不能确定而已;你放心,他是你的伯父也就是我的伯父,我不会离他太远。”
晏碧云无话可说,苏锦的小心谨慎也不能说没有错,对比他大胆行事的风格而言,这是一种行为和心理上的极端的反差,其实也不难理解,正是他没有可以依靠和相信的靠山,他才会努力将事情办好,哪怕是用一些非常的手段;苏锦年纪还不大,有些激进也属正常。
晏碧云继续念道:“而之所以选择你来担当此任,一来老夫也和包拯等人一样,认为你是可造之才,前途未可限量,无论是站在公或私的角度上,都是一个最佳人选;况且你和碧云丫头又倾心相恋,老夫最喜碧云,她中意之人老夫岂能不加提携?总之你无论心中怎么想,也必须跟老夫保持一致,粮务之事偏差不得,出了差错圣上必不会饶恕,这事可比什么事儿都重要,砸了此事,以后便再无机会了。”
苏锦暗自点头,深以为然;晏殊这几句话才像是掏心窝子,无论如何,他对晏碧云喜爱是真的,爱屋及乌,对自己也不会太差;更重要的是,粮务之事正如他所言,绝对出不得差错。
“欧阳修此人,老夫对他了解并不深,此人名声似乎不太好,平日行事孤傲,为人亦显鄙薄,为众朝臣所不齿;然而圣上对他颇为看重,朝廷廷议大事,也常常点名问他的意见;不过此人虽名声不堪,但行事上倒是还没太过于出格离谱;此次正是他主动请缨接手你的事情,这才让老夫解了困,否则一旦此案落入两府之手,便棘手了;事后他也曾跟老夫做了一番交流,言语中似乎也是对你颇有维护之意,不过老夫以为未足信也,万事多加小心才是上策,你可尽力配合他查勘,御史台皆戚戚小人,轻易得罪不得。”
苏锦大皱眉头,本想借晏殊对欧阳修的评价来了解此人,晏殊说了这么一大串却等于什么都没说,还是摸不清欧阳修的底细,看来还是要自己去了解他。
晏碧云续念道:“粮务之事进展颇为缓慢,我大宋二十三路除秦风路、永兴军地处西北交战前线无可作为之外,其余二十一路均已实行强制封路,限制粮食流通措施;按照你的建议,各州之间官道已设关卡,皇上特准京畿禁军十万分赴各州行事;自十一月二十朝廷限令日期之后,各州府黑市粮米均销声匿迹,但是市面无粮,缺粮更甚。”
“各州均已下达强制粜粮之令,亦有所成效,但粮食缺口尚有三千万石之巨,奸商闻得消息之后将粮食藏匿的更深,更有州府行事不力,甚至同奸商勾结在一起通风报信,老夫已经奏请皇上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希望能有所作为;目前老夫希望你尽快在淮南路将差事办妥,只要淮南路当先肃清,奸商和勾结之官员定当严惩,以此为鉴,可以震慑他州,事情定有转机。”
“其他州府三司虽也派驻人员办理粮务,但大多不得力,故而你需的率先做出标榜,老夫也好借此作为突破口,大肆宣扬此事;皇上亦有旨意,对淮南路奸商和勾结之官员,要以最重之刑罚惩治之,此乃杀鸡骇猴之法,所以你行事之时,手段不可过于怀柔,宁背酷吏之名,不可姑息犹豫,否则无法震慑他州,粮务之事必不会成功。言尽于此,你可斟酌为之,年关将近,时间颇为紧迫,尚需多加一把力道才是。”
信读完了,苏锦陷入沉思,看来各处都不顺利,晏殊唯一的指望便是自己能赶紧将淮南路的粮务解决,杀一批、关一批、流放一批、这样便能让其他各州府观望之人胆寒,事情便好办多了。
“信烧了吧,上面有些话不能让人知道。”苏锦抬眼淡淡道。
晏碧云嗯了一声,将信封信笺投入火盆之中,火苗窜起,瞬时化为灰烬。
第451章 李县令断案
天长红草湖滩头……
王朝正要向李重禀告来意,只见五六名百姓抬着大箩筐踩着竹筐鞋远远的走来,一边走一边吆喝道:“吃饭了,吃饭了,大伙儿歇歇,今儿个是上好的大白面馒头,刚刚出笼屉,还正热乎着,趁热趁热!”
路过李重身边,一名百姓掀开捂在箩筐上的棉被,一股热气夹杂着香味扑鼻而来。
“李县令,您先拿几个吃着,后面的木桶里有白米粥,待会小的给您端一碗来。”
李重点头道:“先招呼大家吃,我这有客人。”
王朝一闻那白面馒头的香气,肚子里咕噜一声,早晨从兰若寺动身的时候只是就着清水吃了几块干粮,一路飞奔到天长县,这会子肚子早就饿的狠了。
李重一笑道:“王朝兄弟怕是没吃饭吧,要不先吃些馒头垫吧垫吧,你来的突然,我也没准备,晚上再设宴款待,还望不要在意。”
王朝早就等着这句话了,闻言哈哈笑道:“白面馒头挺好的了,我闻着口水都快下来了,既如此就不客气了。”
说罢叉着大手进了箩筐,一把抓出五六个大馒头来,两口便吞掉了一只。
送饭的百姓看着直眨巴眼,李重呵呵一笑,伸手拿了两只馒头,带着王朝在晒干的污泥堆上坐下,边吃边问道:“王朝兄弟来找我有什么要紧事呢?你家公子爷还好吧,听说端了扬州冯老虎的老窝是么?没出什么差错吧。”
王朝大嚼着馒头,含糊不清地道:“还好,公子爷出马,那还能有差错?那帮狗日的居然敢反抗,公子爷使了一招万马奔腾,便将那帮孙子给踩了个稀里哗啦。”
随即简要的将那天的情形跟李重说了一遍。
李重一拍大腿道:“哎,苏兄就是有胆识,能文能武,行事总是叫人惊讶,要是换作我,绝对是做不来的,我对他真是越来越佩服了。”
王朝嘿嘿笑道:“你们两个真是的,公子爷成天说佩服李县令,李县令又成天说佩服公子爷,是不是当了官都是这样互相吹捧?”
李重哈哈大笑道:“惺惺相惜而已。”
王朝道:“事情也不是那么的顺利,虽拿了冯敬尧,但是这老贼嘴巴严的跟针缝住一般,就是不说出粮食囤积的地点,公子爷只好自行打探线索,这不查来查去,线索直奔你这天长县来了;所以我才来寻李县令帮忙;估计公子爷随后也要来。”
李重一惊道:“怎么?居然跟我天长有关么?”
王朝便将一路跟踪搜查的线索跟李重说了一遍,问道:“李县令,据你看,这粮食会不会运到天长来了呢?”
李重放下手中的满头站起身来,在你泥堆上来回走动,踩得晒得半干的软泥上一片杂乱的脚印,忽然停步道:“照你说的情形,怕是这粮食果真来到天长了;不过天长县城城门最近都是封锁的,白天黑夜进城之车马都要搜查,更何况是那么一大批粮食,一百八十万石呢,若是运进了城中我岂会不知?”
王朝搓手道:“那怎么办?”
李重沉吟片刻道:“如果粮食是经天长运往别处,只是城外过境,那便麻烦了;不过我天长东南是丘陵,西面是这红草湖,过境往西往东都已经出了扬州府的管辖,而一出扬州府辖县官道上便已经由朝廷所派禁军设立检查关卡,他们断然过不了关卡;况且据你所言,他们只是用了两三百辆大车来回倒腾,这说明他们根本不会将粮食运的很远;所以几乎可以肯定,粮食就是藏匿在天长。”
王朝道:“但是你又说粮食进城你必会得到禀报,这如何解释?”
李重道:“不进城是对的,想必运粮之人也知道县城监守甚严,所以索性便在城外藏匿,城外诸多乡村小镇,随便找个什么隐秘的村落找个几十间空屋子堆放,反倒更加不易被发现。”
王朝道:“那咱们赶紧派人去查,天长就这么点大,怕是不难找。”
李重哑然失笑道:“你当我手下有成千上百可用之人么?上回去八公山你也看到了,所有的衙役官差搜罗搜罗也不过百十来人,驻扎天长的厢兵不过一百五十人,又不能全部调走,城内治安可是大事;即便是我全部调用,这几百人也搜不了多大地方。”
王朝道:“几百人还不够?”
李重道:“本县虽小,但是城外小镇亦有一十二个,乡村亦有五百多,你说如何搜寻?”
王朝挠头道:“这倒也是,照李县令这么一说,大面积的搜索看来是不行的,不如这样,我即刻回扬州,调个千儿八百的厢兵来帮忙。”
李重摆手道:“那如何使得,扬州正是动乱之时,城中警戒正需要人手,以防有人作乱,此刻调兵实为不智。”
王朝蔫了:“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难道干坐着啃馒头?”王朝一屁股坐在土堆上,口中的馒头也不那么美味了。
李重道:“王朝兄弟莫急,办法还是有的。”
王朝跳起来道:“什么办法?你这人说话总是说半句留半句,不爽快。”
李重翻翻白眼心道:“你自己性子急有什么办法。”
“照你家公子推断,这伙运粮之人压根就不是扬州城中的人,是么?”
“是啊,公子爷说了,既然冯敬尧处心积虑的将北城门口的人给调开,自然是不想让他人知晓,走漏了消息;而且抓到的冯敬尧的手下无论怎么用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所以公子爷断定这伙人是外边雇来的,他们不明白事情的原委,或许冯敬尧出了高价钱雇佣他们来干活而已,自然也就不会乱说话了。”
李重道:“你家公子分析的很有道理,那么这伙人十之八九便是我天长县人,只有他们才能熟悉本县路径,而且不会去扬州城乱说。”
王朝道:“对对,李县令是说,找出这些人来么?”
李重摇头道:“找人怕是不好找,这些人也许就是乡村百姓,难道又要漫无目的的去查访?不成!”
“那……不是等于没说么?”王朝再度郁闷。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咱们不找人,找车!”李重微笑道。
“找车?你是说运粮的大车?”
“正是,运粮的车可不是一般农家用的小太平车就能对付的,况且你说还有牲口拉着,那必然是大车了;乡村里拉水拉粪的车都是些胡乱拼凑的小推车,最好的也就是用牛拉着的平板车,这样的车根本经不起重负,空着车子都能颠散了架子,更别说是负荷粮食这样的重物了。”李重微笑道。
“对啊,定然是车行码头用的那种坚固的大车才行,一次堆个十几包粮食一点问题也没有;李县令真是高明啊,这本事快赶上我家公子爷了。”王朝挑指大赞道。
李重苦笑不已,这王朝总是把自家公子爷抬得比别人更高,即便是赞扬他人,也总是比他家的公子爷差了那么一丁点。
“本县贫瘠,虽然南边毗邻大江,但是码头却只有两个,其他地方多为险滩,不适合开辟为水路码头;码头少,车行便也不多;城中只有四家车行,其他小的车行,根本没有能力提供出两三百辆大车拉货,而运粮之事既然不欲人知晓,运粮之人也只会在这四家中选择一家,绝不会大肆雇佣,所以咱们只需要找这四家车行查探,应该便能找到是何人雇佣过车架运货。”
“哎呀,这可好了,这基本上便是板上钉钉之事了。”王朝大乐;三口两口将手中馒头吃完,拍拍屁股道:“事不宜迟,李县令,咱们赶紧回县城办事吧;最好是公子爷一到,咱们就已经把罪魁祸首抓住,跪在大堂上等着他了;也叫公子爷知道咱们的手段。”
李重呵呵笑道:“看来王朝兄弟立功心切,本县可无需向你家公子爷证明什么。”
王朝道:“你和我家公子不是兄弟之谊么?是兄弟便要急兄弟之所急不是?”
李重点头道:“这倒是句话。”
不过王朝下边的一句话立刻漏了馅:“即便是兄弟要拿自家老婆暖床,那也是眉头不皱一下才是真兄弟。”
李重不敢接口,赶紧放下裤管,穿好筐鞋,跟周围的百姓打声招呼,带着王朝朝大路上走去。
第452章 玩笑开不得
事实并非李重和王朝所想的那般的轻松,天长县的四家车行老板被传唤至县衙之后,李重开口一问,四人均将头摇得像拨浪鼓一般,异口同声地说没有此事。
李重苦口婆心的说了一大段话,王朝附带着横眉瞪眼的将刀子拔出来插进去的折腾,也没能让这四人中的任何一位点头承认。
“县令大人,您这是从哪得来的消息,自入冬以来,码头上根本就没有什么船只到港,您难道不知道那码头的水位划个洗澡盆还凑合,货船根本就靠不上岸了,我们倒是想有这么回事,可是事实上车行里都几个月没大生意了,每天也就是十几辆车出去拉拉散货,二百辆车同时出去的好事,上哪找去?”顺风车行的蒋东家喷着唾沫星子道。
“是啊,哪有这么好的事儿?一辆大车雇佣一天,连伙计带骡马就要六百文,两百辆车这可是一百二十贯,要是有这么一笔生意,我还不乐死么?”圆通车行的宋东家居然开始算起账来了。
汇通车行的孔东家也跟着起哄道:“是啊,李县令若是有这等好事,还请介绍给我等,定会给县令大人好处的……”
李重大皱眉头,难道自己的判断有误?这伙人根本就没雇佣天长的大车么?
李重将王朝拉到一边,仔细询问王朝是怎么得知有那么多大车拉粮的,王朝被他问得心虚,因为他也没有亲见,不过是听王五和李虎两人口述,那二人也没数,黑夜里只是一条车队,数目也是估计的,谁知道会有多少?
这么一来,李重和王朝都开始疑神疑鬼起来,车驾的数目都搞不清楚,便叫人来问,肯定是问不出来。
李重不死心,又再问蒋宋孔陈四大车行的东家,十一月二十八九左右各家都派出去多少车辆;只有蒋东家想了半天道:“生意清淡,最近的生意倒还记得,上月底统共接了六笔生意,月底的时候就二十三号出了两辆车,还是北城李寡妇死了,他儿子雇了一辆大车拉棺材和丧礼,另外一辆车拉奔丧的亲戚,要不是没生意,这等晦气的生意谁接?”
其他三家车行都说上月底压根没生意,想都不用想;接着便是大吐苦水,说什么生意难做,税钱能否减免延缓之类的话,弄得李重烦不胜烦,只得挥手打发了他们去了。
车行东家们去后,李重和王朝大眼瞪小眼坐在县衙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想不出来好办法了。
王朝没办法,总不能在县衙里枯坐,于是便骑着马在街头乱转,看到赶着大车的人就上去问:“喂,上月二十八或者二十九的那天你在何处?”
“你这厮失心疯了么!”
“喂,上月二十九晚上你在扬州城吧?我好似见过你。”
“有病么?上月二十九老子被浑家踢下床跪了一夜的搓衣板,成心恶心爷们是不是?谁他娘的没被浑家整治过?”
问了大半个城,以至于所有人都知道街上有个骑马的二逼到处没头没脑的打听上月二十八二十九的别人都在哪儿?
于是乎有闲人争相来围观,几个地痞闲极无聊,王朝不问他,他却撵上去道:“这位爷,快问我上月二十八二十九的晚上在哪?”
王朝道:“你又不是赶大车,问你作甚?”
痞子们道:“就问一下不行么?必给你回答。”
王朝道:“那你们那晚在干啥呢?”
痞子们道:“回家问问你妹子就知道了。”然后轰然大笑起来。
王朝再老实,也知道这是在拐着弯的占自己便宜了,痞子们张嘴大笑的当口,王朝拳脚相加,将这帮无聊货打得哭爹叫妈,跑的无影无踪。
王朝绝望了,看来是没办法了,想了想,他决定回县衙向李重告辞,趁着天色尚有个把时辰才黑,连夜赶回扬州,这样的事,公子爷不来,自己和李重是搞不定了。
王朝刚刚到了衙门附近,就见着一帮子百姓正纷纷往县衙奔去,忙从马上俯身拉住一人的胳膊问道:“这位兄弟,出什么事了么?”
那人挣脱不开王朝的手臂,急道:“你这人真是,听说衙门来了一大帮子禁军,个个骑着高头大马,一迭声的要找李县令,怕是要寻李县令的晦气,大伙儿都赶着去看呢;作孽啊,李县令多好的人,也要倒霉了!……你快放手,我要去看看。”
王朝懵了,这是咋回事,禁军来寻李县令晦气?这个时候,来的哪门子禁军?个个高头大马?
王朝猛然一拍脑袋,大叫道:“公子爷来了!”赶忙挥鞭打马,在人缝里往前横冲直撞,唬的百姓们躲闪不及,一个个指着他叫骂。
王朝哪管这些,策马飞奔,很快就到了县衙前,只见县衙门口围了一大群百姓,有人还大喊道:“官老爷,李县令是好人啊,你们可不能为难他……”
王朝正自探头探脑,衙门前有人叫道:“王大哥!王大哥!”
王朝循声望去,竟然是赵虎,王朝和赵虎的关系最为融洽,赵虎在京城护着小穗儿他们,没想到居然回来了,赵虎既在,那么一定是公子爷来了。
衙门里,苏锦正直着眼看着衙门口,咋舌道:“兆廷兄,你人气颇旺啊,进城门问路之时,我就随口开了句玩笑说找李县令拿他上京问罪,就这么一会儿居然这么多人来护驾啊。”
李重挠头道:“苏兄,你这玩笑可开大了,这不是坏我名声么?”
苏锦哈哈大笑道:“解铃还须系铃人,看来需要我去解释解释。”说罢跨出衙门口高声道:“乡亲们,本人是李县令的朋友,来寻他有要事相商,可不是来拿他的,只是一句玩笑而已,乡亲们赶紧散了吧。”
“呸!狗嘴吐不出象牙,谁信你的话,包大人在这里没呆几年就被调走,好容易来了个李县令,地地道道的清官,你们又要拿他,真不知朝廷是怎么想的。”
苏锦没办法了,只得求助李重,李重哈哈笑道:“这下没辙了吧,今后这样的玩笑还能开么?”
苏锦道:“你这是清官,若是贪官,百姓们怕是要催着我拿你呢。”
李重顿时无语,只得走上前来拱手道:“诸位乡亲,此人是朝廷派来的粮务专使苏大人,大伙还记得上回我带回来的那二十车粮食么?那便是苏大人送给咱们天长县救急的,他跟我是朋友,刚才确实是玩笑话,诸位赶紧散了吧,我和苏大人还有要事要谈。”
百姓们一个个张大嘴巴,原来这就是传的神乎其神的粮务专使苏大人,怎地这般的乱开玩笑,没有体统,怎看都不像是个稳重之人;但既然李县令发话了,当不会有假,众人议论纷纷的渐渐散去,有人还小声道:“这人年纪这么小,看上去比李县令还小上几岁,怎会是什么专使大人,莫不是李县令也在跟我们开玩笑么?”
“那倒不会,李县令岂会像他这般的没有轻重,胡乱开玩笑,真不知道李县令怎会交上这样的朋友。”
“……”
李重苦笑着看着苏锦,摊手道:“看来你在天长百姓心目中的形象算是毁了。”
苏锦呵呵笑道:“自作孽不可活,毁在自己手里,也算是毁的值了。”
王朝好不容易等百姓散了,这才进了衙门见了苏锦,苏锦简单的问了几句,而此时也到了衙门关门的时间了,李重吩咐衙役们关上县衙大门,带着众人往后堂走,早有衙役不待李重吩咐便去城中订了酒席,众人闲聊一会,天色擦黑之时,苏锦和李重已经在县衙的后堂对着满桌的酒菜小酌起来。
第453章 车行迷雾
喝酒之时,李重略带歉疚的将下午召见四大车行的情形跟苏锦说了一遍,最后道:“苏兄,是不是我的判断出了问题,亦或是那两个猎户的计数有误,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大车,只是城中的聚拢起来的散户车辆呢?”
苏锦微笑道:“不用担心,先喝酒,吃好喝好咱们再去找那几个车行的东家。”
李重诧异道:“苏兄的意思是……?”
苏锦微笑道:“刚才王朝已经把情况全部跟我说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