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9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既然能安排好,那就好,”冯振昌说,“这方面的事,”他看了外面一眼,好像有什么响动?“我们再也不管了。”
“你放心,我和你爸,不但疼我们的孙子孙女,也照样疼他们的妈妈。”梅秋萍也跟着表态。
在外面站了有一会的张彦,轻手轻脚的离开……
第八百八十二章 诸般不完美
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完美的人,冯一平不完美,冯振昌和梅秋萍也不完美,冯一平不是完美的儿子,冯振昌和梅秋萍也不是完美的爸妈。
但爸妈和其它人不同的是,你说服其它人,可能要千万条理由,还不一定能达成目的,说服你爸妈,一条就够:我很累,我很辛苦。
这不一定是必杀技,但这应该是最有力的一条,如果这一条也没有效果,那这就可能会是一份温度很低的很有“特色”的父母和子女的关系。
冯振昌和梅秋萍不是这样。
冯一平有些无可抑制的在爸妈面前说出我压力很大,我有些辛苦之后,他们除了忙不迭的表态,不会再在他们之前很介意的问题上,额外给儿子压力之余,又不由得想起多年之前那个晚上的谈话来。
那应该是在他们到省城卖糖炒板栗之后不久,夫妻俩在谈及儿子为什么会关心这方面的事时,所推断的结论,多半是因为他们做爸妈的这些年没有让家里的条件有所起色,才迫使儿子不得不在小小的年纪,就操心这些事。
自那以后,顺风顺水的发展到现在,从原本的默默无闻,到现在的万人景仰,从一开始的惊喜到现在的习以为常,我们是不是也有些不踏实起来,希望儿子能在方方面,都成全我们的要求,达成我们的如意,却不考虑他是不是辛苦,是不是如意?
这些年,要不是儿子,这个家,这些荣光……
他们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都看出了眼里的愧疚,换做其它爸妈,这会可能会想着道歉,但无论是冯振昌和梅秋萍,对儿子道歉,那真是,道歉是不可能道歉的,这辈子都不会道歉的。
也不是“天下无不是的父母”那些封建思想的残余,只是他们为人就是如此,不是如此封建,而是带着老式的委婉。
梅秋萍说完那句话后,顺口就想来一句,“儿子你饿不饿,我去给你做好吃的。”
从小时候起,如果有错怪了儿子的事,他们的方法就是这样,不会道歉,只是问,“你饿不饿?”
其实也不会要你的答案,问的时候,就开始准备尽家里最大的可能,给孩子做一顿好吃的。
但现在,在这样的地方,梅秋萍真是连做饭的机会都找不到,厨房里,大厨就四五个。
不过,她马上想,既然是准备过年,厨房里一定会备着自己熟悉的那些菜,她还是说出那句话来,“中午我看你吃得不多,饿了吗?我去给你煮碗面?”
冯一平一时也真还没觉察出来这就是爸妈的套路,他只是感觉很亲切。
回想以前,过年回家的时候,老妈也是这样——至少一开始的那几天,还没有嫌弃你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的那几天是这样,恨不得一天让你吃六顿。
“真不饿,”他笑着说,“你们也别多想,我其实挺轻松的,你们看,大部分的工作,都是下面的人在做,我只要动动嘴就行,真的挺轻松的。”
这也是惯有的套路了,在我们不小心说出心里话,觉得这些话,可能会让爸妈担忧之后,又一定会往回找补。
冯振昌和梅秋萍熟悉儿子这样的套路。
儿子第一次在他们面前说,估计也是第一次在其它人面前说,他累了,他辛苦,那就是真累了,真辛苦。
他们又在心里责备自己。
“你过两年就退休,挺好。”冯振昌说。
算起来,儿子从十二岁那年就开始操心,到现在,已接近20年,从高中起后,操心的事,都是一般人很难处理好的大事,这其中的辛苦,想想就不一般。
做到儿子现在的局面,就是他原本继承了万贯家产也不容易,但儿子又哪里继承了什么?
我们这做父母的……
“要是没事,这两年,你也不要太辛苦,我觉着,不管是老马,还是珩珩妈妈,都挺能做事。”
搁以前,儿子退休这事,他们也不是没有意见,可以说,最乐意看见儿子风光的,就是他们俩。
儿子风光,就是他们风光。
冯一平点点头,“我有数。”
他决定35岁退休,除了辛苦,未尝没有其它的原因。
说起来,爸妈非常在意熟人的风评——这实际上是另一种虚荣,他,何尝不是如此?
虽然已经提前对未来做了各种可能的安排和铺垫,但他最是清楚,对14年后的把控,不可能像之前一样万无一失。
选择到时退休,其实也是一种爱惜羽毛的激流勇退。
当然,这并不完全是因为虚荣,他现在有信心迎接各种未知的挑战,并承担可能的不好的后果,但他迟早要退,他也觉得,自己已经从自己能想到的各个方面,都尽到了责任,所以,有权力去开始享受人生——他是真的没有想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也是因为他知道,不是所有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都能把事做得更好,反而可能是更坏。
他相信,自己这么些年的努力,以及现在和接下来这两年的安排,完全可以保证自己创办的公司,接下来的发展,哪怕不会比自己亲手操盘更好,至少也不会更差。
而自己的退休,以及因此而建立的退休机制,反倒有可能成为基业长青的基石之一……
“你有数就好,”冯振昌想了一下,“今天既然话说到这,我和你妈,还有些话想跟你说。”
别看平时,都是梅秋萍一发火,他就偃旗息鼓,但在这样的场合,依然是他为主。
所谓的一家之主,就是体现在这些时候。
“爸,你说。”既然都谈了,那就谈个通透,挺好。
“你现在,这么些孩子。”冯振昌说。
他现在都刻意避开,不说儿子现在有这么些女人。
“虽然现在说这些有些早,但将来,你总要给他们分些东西,这方面,你想好没有?”
梅秋萍也说,“是啊儿子,你看村里加起来没什么东西的人家,分个家也经常闹得兄弟成了仇人,你这要是做不好……”
“哈哈,”冯一平笑着摆手,“爸,妈,这些方面,你们真的不用操心……”
冯振昌他们怎么可能不操心?
“儿子,我们知道,这些姑娘,都是好姑娘,我们也知道,她们现在,都有自己的事做,不会为自己争什么,但是儿子,做娘的,就是不会为自己争,也一定会为自己的儿子争。”梅秋萍一个母亲的身份说。
这事,也是压在他们心里好久的一件事。
这也是他们对儿子有了这几个女人不满的主要原因之一。
“真不用担心,”冯一平非常轻松,“首先,将来他们原则上,不会涉足公司的管理,当然,如果他们有这个意愿,也有这个本事,我也不是不会给他们机会,但对他们的要求,一定会更高。”
“他们的任期,同样要严格遵守规定。”
“我这个位子,压力,会真的很大,我也不希望他们将来很辛苦。”
说实话,冯一平真没指望,自己有孩子将来能比自己更出色。
尤其是在自己同样的年龄,应该不可能。
如果有,他们就是真能在公司里做到高层,那至少也得在四十岁开外,到那个时候,最要紧的就是不能让他们死死的抓着权利不放手。
“至于在财产方面,所有人平等。”
平分?
冯振昌看了梅秋萍一眼,这倒是不能接受,只是,这样的事,说得容易,做起来难。
钱还好说,其它的,就真不好分。
就像是以前村里人家分家,哪怕是价值一样的东西,得到一条牛,还是一群羊,都能引出无数的麻烦来。
“成年后,除了给他们一套房子,每个人,给一亿,或者两亿美元,让他们自己去做。”
“做出点成绩来的,我们可以继续投资,都打了水漂的,以后就从信托基金里领生活费。”
这样?
冯振昌和梅秋萍皱起了眉头。
第八百八十三章 下一代的事
冯一平倒觉得,自己这样的方式挺好。
教育孩子这事,他不太打算学欧美的富豪。
众所周知,尤其是现在的欧美商业富豪,他们至少表面上鼓吹的那种不留太多财富给自己的孩子,不让自己的子女特殊的方式,并没有培养出什么出色的后代来。
何况,实际上,不让自己的子女特殊,他们大多数人也都是嘴上说说而已,就像无论是盖茨的女儿,还是乔布斯的女儿,她们都喜欢马术,那真不是不特殊的子女能负担得起的爱好。
再说,所谓“捐出全部财富”这样的事,也都是宣传的结果,据他所知,就连发起这一运动的巴菲特,在06年宣布把自己的财富全部捐给盖茨基金会时——先不说这样的捐赠,是不是我们理解的意义上的捐赠,就说他同时也有一个前置条件,他首先给他的三个子女,各留下了10亿美元。
10亿美元,相比巴菲特的身家,这当然很少,但相比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这是绝大多数人毕其一生,都难以拥有的财富。
虽说他同时说,这10亿美元,必须用于慈善用途,但是拜托,在美国那样高度注重隐私的社会,难不成真有人会根据这样压根就不具备法律意义的话,去审计这属于个人的10亿美元的用途?
有了这10亿美元,他的子女哪怕是从事再保守的投资,就是说,不成为他们老子公司的客户,而选择财富管理公司最保守的投资计划,一年获得纯利1%的回报,绝不是问题——在美国之外的很多国家,包括我们国家,简单的存在银行吃利息就能做到。
而一年有1000万美元用来花销,在不需要像冯一平这样,又养私人飞机,又养游艇的情况下,绝对能让一家人过上世界顶级的生活——虽然不是最顶级的。
所以,这哪里是捐出全部身家?
这倒是“不留太多财富”给子女,相比他们的财富,每个子女10亿美元嘛,确实“不多”。
可以说,这位因为这样开创性的慈善行为被更多的人记住的股神,他所谓的“捐出全部财富”,并不确实。
说白了,这也是美国媒体需要竖立一个让世人敬仰的有高超品德的超级富豪,以宣扬美国的优越,而打造出的一个在新时代里,又一个美国的代表而已。
因此冯一平觉得,在孩子们成年后,给他们一亿,或者两亿美元——这视当时的行情而定,让他们去折腾,应该很不错。
他认为,无论如何,应该让自己的孩子,在起步方面,要更好一些,让他们一开始的时候,能轻松一些。
他相信,这本也是所有的爸妈,都想要做的事。
一个人的发展,起步很关键,很多原本可以做出一番成就的人,可能就是输在起步阶段。
就比如伊凡她老爸,虽然这些年并不是一帆风顺,但不得不说,他还算有些成就,算是一个有作为的商业富二代。
而他之所以有成就,就是最开始从伊凡她爷爷那里得到了资金和人脉的支持。
相反,巴菲特所谓的“父母给孩子最大的财富,是爱”,这就纯属是腻死人不偿命的鸡汤。
包括很多美国人都知道的他和儿子就职业问题进行探讨时所说的话,“如果你愿意做一个垃圾工,坐在垃圾车后面工作,我和你妈也会一样爱你,只要是你喜欢的事”,同样也只是宣传而已。
如果他儿子真成了一个坐在垃圾车后面——准确的说,应该是挂在垃圾车后面的垃圾工,他怕是会有好多天,都喝不下去最喜欢的樱桃可乐。
同样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美国富豪们的孩子,能非常轻松的进入美国一流的大学。
比如,由数百名华尔街捐款大鳄校友组成的哈佛“大学资源委员会”,他们的子女,都能很轻松的被哈佛录取。
而对巴菲特这样有影响力的富豪来说,他孩子进美国名校,都不用他开口。
不说他们是巴菲特的子女,就说斯坦福哈佛耶鲁等美国名校的毕业生,成为一个垃圾工?
开什么玩笑呢!
所以,冯一平不想过分掩饰,等孩子们成年,就给他们一两亿美元的启动资金让他们去折腾,折腾成了,不错,折腾光了,也没关系,踏踏实实找份工作,再从信托里领取一些补助……
“他们最后一般只能在董事会里任职。”
他持有的各公司的股权,一定不会分散。
他是不可能把自己的公司和财富,平均分给所有的孩子,那简直就是自废武功,自己替那些明的暗的对手们,把他们万分想做但做不成的事给办成。
“我想,到我老了,需要移交的时候,至少能找出可靠的担负这份责任的孩子。”
他毕竟现在才三十出头,而最大的孩子文森特,都已经有十岁,目前最小的冯乐乐也有几个月,有充足的时间,来挑一两个可靠,或者说相对可靠的接班人。
冯振昌又看了梅秋萍一眼,儿子这个办法,他们一时也挑不出对错来。
但不足之处,也不是没有,儿子就没提到,孩子们的妈妈,该分些什么。
只是,虽然他们早就在想这个问题,但儿子这偌大的家业,真让他们来分,他们也没有什么主意。
“你既然都想到了,那就好,这是你的事,这方面,你也会比我们做得要好,”冯振昌说,“我们做父母的,就是提醒你一下,怕你想不到,做,当然还是要你做。”
至于他孩子的那些妈妈……还是不要给他再额外增加压力吧。
只是,还有件事,必须要谈谈。
“我和你妈都晓得,你的这几个孩子,都教育得很好。”冯振昌说。
“他们真的比你小时候都要听话懂事。”梅秋萍补充了一句。
冯振昌瞪了她一眼,这说正事呢。
“但是一平,不管你的孩子,是哪个国家的国籍,既然是你的孩子,是我们的孙子孙女,那他们就应该是中国人。”
梅秋萍又忍不住插嘴,“再修家谱,就会把他们都加进去。”
这个,冯一平有些担心,“最好是不要暴露他们的情况。”
冯振昌大包大揽的说,“别听你妈的,这事你放心,我们晓得轻重,到了能加进去的时候,就保证不会有事。”
他又瞪了梅秋萍一眼,总是打岔,总是打岔,“说回刚才的话。”
“你的这几个孩子,现在主要养在国外的有三个,他们目前看起来还不错,至少我们的大孙子和大孙女,都能说普通话,这一点,我和你妈比较满意。”
“但他们能认几个字,又能写几个字?”
“别说到时候这些孩子在国内,只能算文盲,那就真的,会让人笑话死。”
这说的就是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了。
要说,他们俩吧,幸福是幸福,但遗憾,也是遗憾,儿子的教育,他们当初就插不上手,现在一些孙辈的教育,他们同样又连过问都难。
“爸,妈,这方面,我跟你们想的一样,”冯一平说,“既然是我的孩子,那他们根上就是中国人,国内的教育,当然要跟上。”
“这方面,我是这么计划的,生养在国外的孩子,小的时候,主要以语言教育为主,就是先让他们要会说普通话,等从5年级开始,我们会让他们在接受美国学校教育的同时,还要同步接受国内学校的教育。”
“你看,我们不是已经有自己的学校吗,到时,就通过远程学习,或者,专门请家庭教师。”
冯振昌摸了一下口袋,看来是想抽烟的样子,最后还是拿起茶杯喝了口茶,“这样安排,挺好。”
“虽说孩子们会辛苦点,但小时候辛苦点,值得的。”
冯一平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文森特,从明年开始,就要接受这样的教育,美国的教育方式,很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维能力,而国内的教育,会让他们的基本功很扎实,这也可以说是优势互补。”
“将来在他们大学的时候,最好来国内当交换生,或者等到他们大学毕业以后,考虑到国内来读研究生。”
冯振昌连连点头,“你这样安排好!”
梅秋萍有些不同意见,“我看,好像英国的教育也很不错,国内的很多人家,让孩子到英国去留学,那个什么伊顿公学……”
“呵呵,”冯一平笑了起来,老娘这是真的用了心,连伊顿公学都知道,“那是英国皇室和一些顶级贵族的孩子会入读的学校,也培养出了很多英国的政要。”
“但对文森特他们来说,去不去英国留学,其实无所谓。”
“英国的教育,确实不错,有他们的长处,但如果从大的方向看,不足也很明显,你看,无论是跟美国比,还是我们比,英国的发展,现在明显有些不好,虽然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育方面,多多少少的,也会有些责任。”
如果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贵族,那腐国倒真是一个好选择,但冯一平从来就没有这个打算。
冯振昌又喝了一口茶,理所当然的抨击老伴,“英国有什么好?你啊,总是喜欢听这些有的没的,国内有不少人把孩子送到英国去,那就是英国好?这些事,我们不能跟风。”
梅秋萍觉得,他这就是嫉妒,嫉妒自己准备做得比他充分。
冯一平对此也只能笑笑,爸妈啊,他们就是这样,一辈子都改不了。
“同样,珷珷和乐乐他们这样在国内生养的孩子,将来也要接受美国的教育,大学毕业以后,可以选择到美国深造。”
“我还一直想,要是可以,珷珷他们,将来在国内的军校读两年,也很不错。”
国外富豪对子女们的教育,并不是没有他可以借鉴的方面,欧美精英教育中很值得借鉴的一条,就是军事训练。
接受军事训练,对培养孩子们的纪律、荣誉感、责任感,锻炼他们的勇气等等方面,都大有裨益,因此这也是欧美富豪阶层以前一直坚持的。
当然,现在在美国,这不一定就是就读军校,目前更广泛的,是培养体育特长。
在美国,体育运动不仅是社会上层的普遍强项,也是精英教育的重点,体育运动,已经成为美国预备学校的预校文化的重要特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美国,对体育的重视,也已经从精英教育延伸到大众教育,美国很多著名奖学金的评比中,体育运动,都是评比标准中的重要一环。
比如,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奖学金,有“全球本科生诺贝尔奖”之称,得奖者被称为“罗德学者”的罗德奖学金评比中,体育运动是评比标准中的第二条。
这一点,还可以从其它方面一窥究竟。
我们都知道美国的常春藤联盟,而这个代表着美国精英领袖教育大本营的联盟,它的名称,最早也起源于体育运动,原本指的是美国东北部的哈佛耶鲁等八所大学之间的校际体育联赛,后来成为这八所大学组成的地区联合会的正名。
但国内的大学,目前对体育运动,还没有这么重视,至少没有达到美国这样的高度——对有可能在奥运等赛事上获奖的运动员的培养,那又是另一回事。
因此以后安排国内的孩子在留学归来,或者留学之前读军校,是个不错的选择。
反正他的孩子,起步就会比一般人高,多接受几年教育,也不碍事。
梅秋萍还有些迟疑,读军校,那孩子们免不了要吃苦,冯振昌已经马上表示赞同,“你有这个心,当然很好,让他们读读军校也好。”
冯一平笑着看着爸妈,“现在没事了吧,可以好好准备过年了吧。”
“事啊,还真有点事,”冯振昌叹了口气,“这两年,镇里,下面村里,赌博厉害得很,就小年后到现在,镇里收缴的赌资,就超过了5000万。”
“东正,东正前两天被抓了,他那天带了80万。”
“啊?”冯一平一愣,自己的堂哥也赌,还玩得这么大?
“他不会是把猪场赌垮了吧。”
冯振昌摇头,“这倒不会,我和静萍她爸,前两天到下面各村走了一趟,做了不少工作,但效果,我们也拿不准。”
冯一平也摇头,“我现在可以打电话回去说说,以后有机会,也能跟大家讲讲。”
冯振昌这时说这事,不就希望他这么做吗?
“但是爸,效果,我同样不能保证,有些人,能把苦日子过甜,有些人,就是想把甜日子过苦。”
他看向山下茫茫大海,自己是引导大家富了起来,但看起来,还要做的事,多得很哦。
第八百八十四章 派系
冯一平和爸妈在难得的深入交流的时候,女士们那边,也有了新动向。
金翎从泳池里起来,拿着浴巾擦着头发,经过梅耶尔身边时,不经意的叫了声,“梅耶尔。”
梅耶尔抬头,“嗨。”
“Facebook大概会什么时候上市?”金翎问。
说完问题,她人却朝旁边的屋里走去,就像是随口搭讪了一下。
梅耶尔合上电脑跟了上去,发现金翎已经穿到门前,在前面的小路上等她。
她跟了上去,“想要谈些什么?”
她知道,这样的谈话,迟早得来。
金翎笑了笑,“去你的小楼?”
金翎她们一走,马灵也从泳池里起来,黄静萍抛给她一条毛巾,“接着。”
“谢谢,”马灵就在黄静萍身边坐下,“她们会谈些什么?”
“反正不会是Facebook上市的事。”黄静萍笑。
也许是因为地域的原因,也许是因为两个孩子的关系,她们两个的关系,现在竟然格外的好。
不得不说,女人们的友谊,那真是比爱情还要难懂的玩意儿。
因此严格的说,这边的五位,也形成了几个小团体。
大概,是以地域分,黄静萍和马灵,关系比较亲近,同在国内的金翎和张彦,走动得比较多。
梅耶尔虽然也在硅谷,但她是后来者,还是让所有人意外的后来者,一直没有走进黄静萍和马灵的小圈子,和金翎张彦,自然也不亲近,所以算是一个孤零零的第三方。
当然,这位也不会在意就是。
只是,现在情况好像发生了些变化,当她们聚在一起的时候,张彦总是和冯一平走得更近一些,隐隐的是自己把自己独立于她们之外。
这就让职务相同的金翎和梅耶尔,有了走近的基础。
如果再加上黄静萍和金翎此前关系也一直不错,且同样有较长时间的友谊、马灵和梅耶尔,在工作上有接触,在园区里经常会面……
如果要建群,她们这五个人,真的可能会拉出来六个群。
所谓三个女人一台戏,那真既不是夸张,也不是戏说,女士们啊,不但天生是社交的好手,还特别擅长把关系复杂化。
……
金翎打量着梅耶尔小楼里大厅的布置,不时颔首。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真不会将就的家伙,为了这为期5天的假期,她都把临时拥有使用权的这栋小楼,按自己的喜好进行了布置,比如说这大厅里带着淡紫色的墙纸,一定是按照她的意愿新贴的。
谁都知道,她很喜欢紫色。
为了一个为期5天的假期,自己掏钱对大厅进行重新布置,金翎忽然觉得,自己活得有些糙。
她还承认,梅耶尔不愧是当年“谷歌的门面”。
她知道,这个称号原本的意思,是谷歌的主页以及谷歌标志的设计,都出自梅耶尔的手笔。
大厅所用的淡紫色,不但端庄温和清凉淡雅,还能让人第一时间,就能感受到,温柔、女人。
这真的很好的中和了她身上女强人的形象,因此反过来,应该又会增强了她的魅力吧,金翎心想。
这女人的手腕,想来极高。
幸好,她看起来和自己一样,应该也不是个多事的,不然,那可就有得热闹。
她跟着梅耶尔同样来到屋后山边的平台上,和大厅里一样,这里不但同样放着几个造型……怎么说呢,写意吧,造型写意的水晶工艺品,金翎还看到,她这里的靠枕都与众不同。
不但都是刺绣的,旁边都还绣着金边,这当然也一定是这娘们特意购置的——金翎又一次觉得自己真有些糙。
说起来,她的家世,比梅耶尔还要好,所以,这真就是个人的差距。
“咖啡?”梅耶尔问。
金翎点点头。
梅耶尔很快端过来两杯咖啡,咖啡醇厚芳香,还酸得很完美,正是纯正的蓝山咖啡——这倒不是梅耶尔带的,而是度假区里常备的。
“我主要的兴趣在于工作,”没等金翎开口,这里的主人就开门见山的说,“我认为,你也一样,我们是一类人,对吗?”
金翎笑了起来,和聪明人聊天就是轻松,“是的,我们是一类人。”
既然如此,那么,有些试探的话,就完全没必要说。
梅耶尔之所以一开始就说这个,那是因为,她很清楚金翎的话,在冯一平心中的份量,她也更清楚金翎的能力。
无论是张彦黄静萍还是马灵,她都不担心,但如果金翎要做些什么,那真就可能会造成麻烦。
金翎的看法,也是一样的,另外的三位,比她们俩年轻也单纯,因此,如果梅耶尔和自己不多事,那就能确保未来的日子,会一直比较平稳。
“你觉得,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来应对未来可能的新挑战?”她问道。
所谓的新挑战,实际上指的,就是那些想加入她们这个群体的新成员。
所谓的应对,实际上就是杜绝这样的可能性出现。
“你知道,这关键不在于我们,”梅耶尔淡淡的说,“你也知道,实际上,在重要问题上,我们都改变不了他的决定。”
梅耶尔这也是经验之谈,无论在她们面前,冯一平表现得有多软弱随和,但在他认定的事上,那家伙会比钻石还要强硬,同时比黄金的柔韧性还要好,抗压能力超强。
“你知道我担心什么吗?”金翎说,“因为他那有些迂腐的责任感,我始终担心,有些别有用心的人,会利用这一点。”
她不怀疑,如果有人能设法生米煮成熟饭,那冯一平无论如何,又会主动负责。
“他在有些方面,是有些白痴。”梅耶尔显然也有这样的顾虑。
“但我认为,我们也不用太过担心,对他的自制力,我想我们都有深刻的认识。”
不然,他们的关系,怎么会拖了这么久,才有实质性的突破?
马修,可能也已经有几岁了。
现在她们周围,可能也少不了来自好莱坞的残花败柳烂苹果。
“马灵。”金翎轻轻的说。
“好吧,马灵,那是一个例外,”梅耶尔很不淑女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