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9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何况,连我都知道,你家那位,无论做什么,都有着周密的安排,一定不会有什么问题。”
“所以,完全用不着多想。”
只是,一定就会没问题?
要是和冯一平,依然只是工作上的关系,她这会,也不会多想,但现在,她其实总也忍不住有些担心。
这就像同事迟到了以后,我们一般只会想他们要么是睡过了头,要么是路上遇上堵车,但要是约会时,另一半迟到,暂时又联系不上,我们有时总会忍不住瞎想,天,难道出车祸了?生急病了?……
关系越是亲近,这样的时候,想的就会越多,所以她才这么早跑过来,还特意等着黄静萍。
在这样的时候,女强人也一样,希望抱团求安慰。
黄静萍当然想不到,梅耶尔这安慰的话,其实也是在安慰她自己,只觉得她非常贴心,“谢谢你梅耶尔,走,去我办公室坐坐。”
……
谷歌,佩奇和布林在茶水间相遇,一个拿着一杯咖啡一个端着一瓶水,他们也谈到了这个问题,“你说,冯为什么要同意出席这样的听证会?”布林问,“他完全可以不去。”
国会这样的听证会,听起来虽然很牛的样子,实际上,美国各界的大佬,拒绝出席的也不少。
就说他们俩,到现在就已经拒绝了不止一次,一般就派个高管去意思意思,要么,干脆就缺席。
“我也有些不理解,”佩奇说,“按理,去年他就已经让国会山忙乱了好一阵子,让那些人都知道了他的厉害,今年没有必要再和他们交锋。”
“而他的身份,比我们更敏感,我总担心,他会受到更多的攻击。”
去年的交锋,是在私下,而听证会,可是公开的,在那样的场合,那些坐在台上的议员们,天然就占据优势,一定会把自己的权限发挥到最大。
“他是第一个到国会作证的中国籍企业家吧。”佩奇说。
布林想了一下,“好像是。”
佩奇的手指在咖啡杯上弹着,“第一个?或许,这样也好!”
“我们,可能都免不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去出席那样的听证会,不是吗?”
佩奇不屑的说,“那当然,那些闲得没什么正事干的家伙,怎么可能会放弃这样能彰显他们权力的尝试?”
“但我总觉得,冯这么做,一定有他的考虑,你说,要不要给他打个电话问问?”
第七百八十七章 火药味十足
2月17号,周二。
上午,看着聚集的那大群记者,和陆续抵达的转播车,一扇扇窗户后的各路议员们,都不用喝咖啡,就已经精神百倍。
他们就像好莱坞的明星一样渴望着这两样,而这两样,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这么密集的出现在国会山上。
但在几个月前,在这里,类似的场景,并不少见。
从08年第三季度开始,随着次贷危机的大爆发,一起陷入纷扰和喧嚣的,同样包括这里。
实际上,在次贷危机中,这里出境极高。
在次贷不太明朗的早期,议员们举办听证会,讨论金融体系,存不存在系统性的危机;在次贷已经很明晰的中期,他们又举办听证会,讨论危机是会继续,还是,已经成为过去式?
最忙碌的,还是次贷大爆发标志着的后期,各路议员们,在纷纷和自己以前的那些为次贷添柴加火的行为撇清的同时,迅速化身为正义的使者,捍卫人民利益的代表,把一位位政府高官,企业高管,接连拉过来过堂。
一开始,这样的听证会很受关注,那时,外面也经常是今天这样的景象,在C…SPAN电视台的直播,也有很高的收视率。
可惜没过多久,情况就不知所以的急转直下,虽然他们自己依旧乐此不疲,但前来的记者们却越来越少,转播车更是难觅踪影。
为什么会这样,议员老爷们其实也知道原因,因为,民众对这样的听证会,早就兴致缺缺。
为什么会如此?他们同样也清楚。
因为听证来听证去,民众首先不能听明白次贷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听证会上,美联储说,我们的货币政策是正确的,我们对银行的监管,也是有力的;华尔街说,我们的金融创新,是成功的,包括房地产按揭贷款证券化,在全球范围内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非但如此,那些来参加听证会的代表,还一个接一个的喊冤,无论是美联储,华尔街,还是政府的其它监管机构,比如证券交易委员会等,他们一个个的都觉得把次贷的成因归结到他们头上,那真是天大的冤枉,冤死了简直。
包括被视为彻底引爆了次贷危机的雷曼兄弟,它的负责人富尔德在去年的听证会上,就声泪俱下的喊冤,“我们原本不用倒闭,我们的状况其实很不错,我可以肯定,我到死都不会明白,为什么他们救助了贝尔斯登,就是不救助我们。”
所以看到最后,那些在危机中财产受损,或者因为失去了工作,失去了房子,还欠银行一大笔贷款而彻底破产的那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所以,怨我们咯?
那谁还耐烦看这个?
之后,除了保尔森和他的团队,在推行救市方案时的听证会,受到了些关注,其它的那些听证会,更多的,就只是那些希望博得更多关注的议员们的自嗨,压根就没多少民众会在意。
此时,看着山上聚集的那么多记者和转播车,众院金融委员会的那些成员们,个顶个的精神抖擞,而其它的那些议员,不少人免不了有些酸酸的,巴尼弗兰克那个老家伙,在洗清自己和博关注这方面,还真特么有一套!
但同时,也不是没有包藏祸心的,这冯一平的影响力,还真是不容小觑,所以弗兰克,你这一把要是玩脱了,那乐子,可就大了。
他还偏偏把听证会定在总统日(昨天,也就是二月的第三个周一)之后,好像又别有意味,有些必胜的意味?
被人羡慕着,也被人嫉妒着的正主弗兰克,此时非常的悠然自得,附属办公室里,依然一上班就忙得热火朝天,而他却双脚翘在桌上,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喝着咖啡。
高高翘起的皮鞋,还跟着音乐的节奏在打拍子,当看到鞋上的些许灰尘,主席大人还认真的用纸擦了擦。
那样子,看起来更像是几分钟后,他就将下班享受轻松时光,一点都不像是即将要领导一次很有挑战性的听证会的样子。
或者按照我们的老传统,他这无疑是非常的有大将之风。
上午9点10分,几辆车鱼贯驶来,看着那些像在田径比赛里,听到了发令枪响一样,一路狂奔而来的各路记者,冯一平笑着说了一句,“该我们上场了各位。”
他站在车边,潇洒的朝记者们挥手,但很快,他就不得不眯起眼睛,这闪光灯!
下一刻,他连保持微笑都很吃力,因为他已经被汹涌的人潮淹没。
在安保人员的掩护下突围时,只大概记住了来自天南地北的记者们对自己五花八门的称呼,“风”“芬”“嗡”……甚至还有“红”。
我红倒是很红。
非常标准的“冯”也有,他隐约听到有人喊“冯总。”
朝那个方向看了一眼,发现那应该是央视派驻花生屯的记者,听不清他们其它的话,只是看他们的样子,应该是要表示关心和慰问的意思。
冯一平朝他们点了点头。
实际上,赶来的中文媒体,不止有央视一家,因为冯一平的身份,又因为他是到美国国会作证的国内知名企业家中的第一人,国内对这次听证会,也高度重视,各大门户,也都派来了人,此时已经开通了文字直播。
在已经是晚上十点多的国内,正有不少人在通过他们的直播,关注着大洋彼岸的这场听证会。
此时在白宫,度过了一个小小的假期,好好打了几把高尔夫的小奥黑,吩咐了秘书凯蒂一句,“精彩的时候叫我。”
今天的听证会,计划是3个小时,他没办法全程关注。
……
9点20分,冯一平抵达听证会场。
能容纳大约百多人的会场内,此时已经爆满,见到主角之一进来,一下子就轰动起来,有人在大喊,“冯,我们支持你!”
冯一平一路微笑着走进去,康明斯在他耳边再一次问道,“真不要律师们陪你一起?”
冯一平摇摇头,走向自己的位子。
那是位于观众席前的一张孤零零的桌子,正对面,便是一个高台,台上有三排和会场等长的弧形长桌,那就是议员老爷们的位子,此时已经有一些助理模样的人正在上面忙碌着。
冯一平此时希望上面的那些家伙快点到,因为有好多长枪短炮,正对着他近距离的拍摄,有些就在杵在他鼻子前面——这是要给我的鼻毛来个特写?
25分,议员们陆续入场,冯一平马上看到了巴尼弗兰克,这位头发近乎全白,大概是太忙所以没时间打理,所以现在留着络腮胡的老先生,拿着一个厚厚的文件夹走到前排正中坐下,跟冯一平对视的时候,还不忘微笑着致意。
看起来挺慈祥的一个老先生。
应该说,在次贷危机大爆发以后,巴尼弗兰克的工作,真的卓有成效。
比如,现在已经没人能记得他的外号,“来自房利美的议员”。
之所以有这样的外号,是因为他此前长期阻止“两房”改革,他在2003年曾说,“我不想要货币监理署和储蓄监理署(隶属美国财政部但独立运作的两大金融监管机构)强调的安全与稳健,我想在补贴住房方面,把骰子掷得更远一点儿。”
所以,包括冯一平在内,很多人都清楚,这位现在积极准备清算次贷责任的议员,其实和华尔街的那些人一样,对次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他过去一直为两房代言,并阻挠相关的监管和改革,极大的加大了房地产泡沫,也就是加大了次贷的威力。
但现在,大部分普通民众,绝不会想到这一点。
这是一个很有手腕的政客。
到9点半,所有出席听证会的议员都已就坐,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阵容,众院金融委员会,有60位成员,今天出席的,共有47位。
正在和幕僚长伊曼纽尔开会的小奥黑,在为秘书递来的文件签字时,知道了这个数字,他嘟囔了一句,“这是格外重视啊!”
这样的阵容,当然真的是格外重视,一般的,也就有个十多二十位而已,今天这么多人出席,自然是因为,另一方,是冯一平。
听证会的主持人站起来,“下面我想介绍证人,一平冯先生,嘉盛集团董事长,NEXTDOOR创始人。”
冯一平微笑着向全场致意。
“先生,我们委员会有这样一个惯例,所有证人,都必须宣誓,”主持人对冯一平说,“请你举起右手,随我一起宣誓。”
冯一平站了起来,举起右手,“我宣誓,我所说的,都是事实,全然全部的事实,没有任何隐瞒。”
冯一平刚一坐下,作为主席的巴尼弗兰克就开始发言,“首先欢迎我们的证人冯先生,我们知道,你是自愿参加这次听证,这也彰显了你对这次听证的重视和金融安全的重视,非常感谢你自愿参加我们的听证。”
冯一平微笑着看着此时表现得非常温和的巴尼弗兰克,来吧,别整这些虚的。
巴尼弗兰克很是配合,下一句就问,“冯先生,接受麦道夫的50亿美元投资,你说是为了保全那些受骗者的财产,真就如此吗?你就没有其它的想法,比如,报复企图骗你的麦道夫?”
第七百八十八章 不要脸
听证会现场马上“哄”的一声,那是议论声四起。
康明斯惊讶看着台上的巴尼弗兰克,侧身和律师商量,怎么可以这样?
怎么不让我们先介绍?
在场的记者们,此时也很诧异,这就开始了?
而那些此时通过C…SPAN电视台收看现场直播的美国人,只要不是第一次看听证会的,也都愕然,怎么这样?这也太不体面了吧!
就连台上的那些议员们,此时也都有些不解,这就直接开干?
别看美国是一个无赖透顶的国家,但在这样的场合,还是会比较讲究,按惯例,至少应该给证人5分钟的时间用来介绍,或者陈述。
像冯一平这样特意赶来的外籍人士,还会酌情给更长的时间,巴尼弗兰克这么干,真有些于理不合!
或者说,不要脸。
美国国会的每个委员会,全都按照两党在国会席位的比例来分配,因此在众院金融委员会里,民主党和共和党成员的比例,也接近3:2。
此时,共和党的有些人,差点就要出声反对,你不要脸,我们还要脸的。
在五里坳,这场听证会,也是所有的夜宵摊点,以及很多夫妻夜话的重点最热门话题。
这个时候,连镇里的那些小学生,都明白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美国的听证会,它并不是法庭!
因此,出席听证会,并不意味着在这件事上,他们的冯一平有任何做的不对的地方,他只是尊重美国的立法机关而已。
在这会,那些用上了智能手机的人,看着网上的文字直播,总觉得哪里不对,因为,他们都知道了这样的一套流程,听证会例行的欢迎之后,证人应该要有至少5分钟的发言机会。
他们反复检查了一下时间轴,不是直播出了问题,是冯一平根本没得到那个发言的机会,我去!好些人骂出声来,这特么不是欺负人吗?
冯一平乡亲们的情绪,巴尼弗兰克感受不到,但他不是没有感受到现场的气氛,尤其是台上同行们的反对和鄙薄。
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做法,好像就真的忘了有那么一个惯例一样。
我也是被逼无奈啊兄弟伙,他心说。
他非常清楚冯一平的本事,如果先给至少5分钟,让冯一平自我陈述,那么陈述结束,可能听证会也得结束,因为,已经没有了听证的必要。
他在赌,冯一平一方,主要是冯一平,应该不会太在意这个。
康明斯还在和律师紧张的商量,因为这个问题,不在他们的准备当中。
但这个问题,又非常刁钻,经过前提的宣传和普遍,大家都知道,冯一平接受麦道夫的那50亿美元,是为了保全一些人的财产,但如果他只是为了报复?
那对他的形象,可是大大的不利。
所以,虽然他们早就定好了章程,有些问题,他们可以保持沉默,不予回答——这实际上是可以的。
以前就有出席听证会的人,全程沉默是金,那个气坏了的委员会,援引美国宪法中言论和辩论条款,给那家伙判了个“藐视”罪,并把他送进监狱,但他们很快被美国最高法院哐哐打脸:国会无权作“藐视”的判决。
你一立法机关,不要抢我们的活儿。
因此,回答,或者不回答问题,那是证人的权利,这同时也导致这些听证会,没有法院那么严谨,就比如巴尼弗兰克现在说的这些完全根据臆测而来的话,要是在法庭上,根本用不着烦恼,因为他的提问,马上就会被抗议回去。
但现在,作为听证会主席的巴尼弗兰克,已经这么不要脸的用类似偷袭的方式提出了这个问题,那又真不好不回答。
他们才刚商量出结果,前面冯一平已经快速做了回答,简洁而干脆,“没有!”
这个时候,他才不会看后面征询意见,不然,还不如让律师和自己并排坐着。
因为他感觉,如果在回答提问的过程中,去和律师商量,那总会给旁人一种欲盖弥彰的感觉。
而这样的问题,就像一位女士问你是不是偷了她内衣一样,一定要不假思索的马上予以否定的回答。
你要是扯七扯八的什么我如何成熟如何出众女朋友比你漂亮上千倍的一男的,怎么可能做那样的事……那只会削弱你回答的可信度。
巴尼弗兰克赞了一声,应对得好,他也没指望冯一平在回答这样的问题上犯错误,“真的完全没有吗?”他继续问。
他之所以不要脸面的突袭式的提出这个问题,也是希望借此奠定整场听证会的基调。
他们找了很多专家,包括行为和心理方面的专家,分析过冯一平那么做的动机——当然是从负面的方面,专家们最后的结论是,完全不排除冯一平会是出于那样的动机。
“我想,我们所有人在遭遇类似的事情时,都会对企图骗我们的人,生出报复心理,何况,”他看着冯一平,“是你这么骄傲的人。”
“像你这么骄傲的人,尽管不会上当受骗,但应该会觉得,麦道夫找上你,就是对你智商和能力的侮辱。”
外面的工作车里,马灵有些紧张的看着画面。
冯一平非常果断的摇头,“完全没有。”
这个老家伙,还真有几分本事,还真就猜出了我当初的心理动态。
是的,冯一平当初起意决定反坑麦道夫一把,就是抱着巴尼弗兰克所说的心理,特么的竟然想坑我?
那不给你点颜色看看怎么行?
“对于麦道夫找上我,我是有些负面的情绪,但那主要是厌恶,既然这么积极的准备骗人,为什么不把这些精力和能力,用在能获得真正回报的方面?”
“至于你所说的觉得受到了侮辱,我完全没有体会,我并不像你所说的那样……”他停顿了一下,好像是自己说错话了一样。
“是的,有时候,我是想骄傲一下,但我真找不到骄傲的机会,在硅谷,随便找一个人,都在技术上吊打我,他们写出的代码,对我来说,就是天书。”
“所以每次我觉得可以骄傲一下的时候,马上就会发现,”他摊了摊手,“我没什么好骄傲的,我不过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而已。”
现场响起了笑声,很多电视机前也响起了笑声。
这是善意的笑声。
虽然大家都不会全部相信冯一平的话,但冯一平这样谦虚的说法,还是让人觉得舒服。
“同时,我很早就知道,作为一个商人,我们一定不能意气用事,处理好和其它人的关系,是我们的事业顺利发展的基础,如果动辄和人过不去,那么,很快就会寸步难行。”
“所以实际上,就连一开始的厌恶,都很快就消散了。”
“还有,也因为次贷的原因,当时需要处理的工作,真的很多,我真没有时间生出报复的心思,更别说付出行动。”
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大家都能接受冯一平的这个说法,但如果没有前面的那些话,他这样说自己很忙,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的话,多半还是会引起一些人的反感,知道你牛,知道你时间宝贵……巴拉巴拉的。
冯一平此行主要是来拉好感的,一点都不想招黑。
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大家不但能接受冯一平的说法,同时还会觉得,哦,原来他也不容易——这也是冯一平所期待的反应。
巴尼弗兰克脸色有些不好看,这样的问题,也被你这么糊弄过去,看起来,还赢得了不少好感?
他正准备问下一个问题,他旁边的一个人提问,“为什么麦道夫这样的一个人,会向你投资?”
第七百八十九章 职业搞笑
发问的这位,发际线已经跟耳垂齐平,头发全白且稀疏短浅,显得脸的面积尤其大,黑框眼镜背后,小小的眼睛闪着光。
这是约瑟夫克劳利,纽约州的资深众议员,说起来,也算是民主党内的大佬,据说,是很有可能成为民主党领袖的家伙。
当然,冯一平清楚,这家伙后来应该没什么大成就,因为他知道,那个他挺讨厌的佩洛西老奶奶,在国会山活跃了好多年,14年的时候,还经常能听到,这位,抱歉,后来从来没听到。
这家伙,既然代表纽约,那就很有可能和华尔街有联系,所以,你是代表谁问的这个问题?
“我想,那应该是因为他相信我。”冯一平说。
不然还能因为什么?
“相信你?”纽约州第七选区的众议员约瑟夫克劳利推了一下眼镜,“抱歉,他为什么会相信你?”
“我是说,我们都知道,你在互联网方面,很棒,但你在投资方面,难道也很棒?”
冯一平看着他,从他这个角度看上去,克劳利的鼻头,就像一颗红枣一样。
你特么的跟我玩什么聊斋?
我就不相信,别说你来自纽约,就是你不来自纽约,此时也不可能不知道我在投资方面的本事。
“在投资方面,我还算可以吧,”冯一平说,“因为我眼光还算好,所以我在投资方面的长处,是比较稳妥,在多数情况下,都能保证不会大亏。”
“喔!”电视机前收看的美国民众,都感慨出声来。
不会大亏,这在平常听起来,真的没什么吸引力,但在最近,这特么的太了不起了。
虽然还没有最终数据,但相关专家们对美国因为次贷蒸发的财富,已经有了一个大约一致的口径,至少8万亿美元!
这还是至少,要知道,去年美国GDP才14。22万亿美元。
所以美国上上下下,别说他们这些在投资方面没什么渠道的小老百姓,就是那些老牌的超级富豪,身家也纷纷大幅缩水。
其它人不说,就连被尊称为“股神”的巴菲特,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去年也巨亏115亿美元,这创下了他入行以来亏损最高的记录,因此很多舆论评价,他将晚节不保。
更别说,华尔街的那些原本大名鼎鼎牛哄哄的公司,去年差点全部死掉。
还不止如此,去年,除少数国家,如中国之外的世界上大多数银行和金融公司,哪一家不是亏成狗?
在这样的情况下,能保证不亏,那就是大本事!
而不会大亏这样的结果放在冯一平身上,他们也很能理解。
美国一般的中产阶级,都会有投资的观念,因此他们也清楚,类似冯一平这样的富豪,都会请专门的理财公司来管理自己的资产,但如果理财公司的眼光都没有自己好,那为什么不自己来?
何况,在美国这样商业成熟的国家,谁都知道,没有一个机构,能保证不让你的资产贬值。
而在听证会现场,冯一平则看着克劳利,你要扯出联合基金赚了多少钱是吗?
我倒是要看看,你敢不敢说。
虽然这是一个一些业内人知道的事实,但华尔街的那帮家伙,会乐意让你在这样的场合,把这些消息宣扬出来?
巴尼弗兰克此时也看着这位抢着提问的议员,难道你要把联合基金的事披露出来?
那帮家伙,会不会因此把这样让他们丢面子的帐,算在我头上?
他做好了随时介入的准备。
“能保证不会大亏?”克劳利笑了起来,“我想,这样的承诺,会吸引麦道夫向你投资?”
“所以我很想知道,你究竟做了多少努力,才让麦道夫向你投资,而如你所说,像你这样,时间这么紧张的人,付出这样的努力,只是为了保全一些你并不认识的投资人的资产?”
说着说着,他笑了起来,笑里是满满的不相信,谁会相信有这样的人?
“好像,也没用付出多少努力,”冯一平说,“我只是说,我有一个投资的机会,他愿不愿意加入,然后不久,他就同意加入。”
克劳利的笑声戛然而止,“你让他加入,他很快就同意加入?”
“是啊,”冯一平看着他,十二万分的真诚,“就是这样。”
“那可是50亿美元!”克劳利说。
他看着冯一平的眼光,马上知道,对这样的人来说,50亿美元,不算什么,而对诈骗了至少600亿美元的麦道夫来说,这好像也不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我能问问你,你许诺他的条件吗?”
巴尼弗兰克在心里点了点头,这个问题,才算是问到了点子上。
“条件,也很简单,”冯一平说,“我不会每个月返还固定的回报,但我可以保证,在年底,能保证不低于12%的回报。”
“以及,如果决定加入,也不得过问我的投资策略。”
现场、电视机前,顿时又议论纷纷,因为除了不会每个月返还固定的回报,冯一平给出的条件,俨然就是麦道夫向投资人许诺的翻版。
最有特色的,当然是那句,“不得过问我的投资策略。”
翻看了一下手上的资料,克劳利沉着脸,“也就是,你用比麦道夫向客户承诺的几乎一模一样的条件,就毫不费力的成功的说服他向你投资,而且是50亿美元?”
“是的议员先生,就是这么回事。”冯一平云淡风轻的说。
他态度依然很好,但谁又都看得出来,他神情中的那些不耐烦,总是纠结这样的事,有意思吗?
“我不太明白,因为,这好像没有什么不好理解,”他说,“因为你看,同样的条件,麦道夫都能让那么多投资者向他投资600多亿美元。”
现场响起了抑制不住的笑声,所以,以冯一平的声望,给出同样的条件,吸引来50亿美元的投资,那又算什么?
至少,冯一平的身家和他的公司市值,让他的承诺更有保障。
克劳利想说,我的重点,是你一定花了很多精力,才和麦道夫达成投资协议,而你说你这样做,全是为了别人?
但还没等他追问,第二排就有一个议员问道,“冯,同样的条件,你现在还接受投资吗?”
那是一个很明显的西裔人士,冯一平也认识,加州的众议员乔巴卡,这自然是和他关系不错的议员——连佩洛西老奶奶都被冯一平给狠狠拿捏了一番,加州其它的议员,哪还敢不和他关系不错?
至少,不会傻到在这样的场合和他过不去。
“抱歉,我们其实一直不接受外来投资。”
“哦,我知道,麦道夫的那50亿美元,是一个特例,”乔巴卡说,“不得不说,这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
场内场外的不少人都心有戚戚焉。
要是冯一平的基金,也能对外开放投资,那还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在大家的惋惜声中,冯一平看了克劳利一眼,克劳利看起来面色如常,但他的鼻头,好像越来越大。
巴尼弗兰克皱着眉头,乔巴卡这明显是在帮冯一平,他甚至怀疑,克劳利也是一样,不然为什么看似都抓住了重点,但偏偏没有问到点子上?
你是想就此让他避开这么重要的问题?
你个家伙,潜伏得很深啊!
他马上再一次接过话题,“冯,既然这笔50亿美元的投资,你保证了不低于12%的回报,那么按照协议,这笔投资,现在是不是变成了至少56亿美元?”
这一刻,大家又看出了冯一平眼中的无奈,而那些在看直播的专业人士,则已经笑了出来,你们这确定不是在搞笑?
“议员先生,我们都知道,这样委托理财的合同,不会有保底条款,”冯一平向他普及常识,“何况是回报这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