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9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加上之前有些港人投资国外房地产,现在同样是资不抵债,一时之间,香港真有些和亚洲金融危机时类似,高楼上,又经常有人把自己当风筝给放了……唉!
  说起来,相比内地,作为自由港的香港,民众确实有更多的渠道去投资,但相应的,这样被坑的机会,也就多了一些。
  只是,因为国内股市的大跌,好多内地的投资者,今年也没好到哪里去就是。
  ……
  高盛办公楼下,劳尔德春风满面的和冯一平握手,对面,是一大排摄像机和照相机。
  闪光灯一闪,冯一平笑眯眯的和劳尔德耳语的镜头,被很多记者记录了下来。
  他们一定想不到,面带笑容的冯一平,和劳尔德都说了些什么,而劳尔德的脸色特别红润,也真不是因为高兴。
  那主要是因为,冯一平的握手,很用力。
  而他对劳尔德的话是,“要不要搞这么大啊?”
  劳尔德笑着和记者们挥手,带着冯一平朝里走,“你要是把条件调低一些,向我们先期注资100亿美元,这很多环节就可以省掉。”
  冯一平看了他一眼,你看我是傻瓜吗?“我不想你因为这样的行为,被人说成没有契约精神。”
  “呵呵,这个时候,我其实无所谓的,”劳尔德带着冯一平走进电梯,“你知道吗,我们核算过,不算你要求的50亿美元的看涨期权,就是你购买的这50亿美元的优先股,两三年后我们回购的时候,你的获利,至少也会超过20亿美元。”
  冯一平表现很轻松,“你现在依然有喊停的自由。”
  “你不是算准了我没有喊停的能力吗?”劳尔德忍不住翻白眼——冯一平发现,这家伙现在在接受电视采访时,也经常翻白眼。
  他认真的看着冯一平,“你,真是中国人?”
  “我怎么觉得,你是比我还正宗的犹太人?”
  “你过奖了,我只是这方面的能力高一些而已,”冯一平扫了他一眼,淡淡的说,“我只是,一个天才而已。”
  “但你放心,论唯利是图,我肯定比不上你。”
  “哈哈,”劳尔德大笑,“冯,你真是越来越有趣了。”
  他够着身子,搭着冯一平的肩膀走进自己的办公室,“一个小时后,我们要出席签约仪式。”
  “矿泉水,谢谢,”冯一平对他的金发秘书说了一句,懒洋洋的靠在沙发上,随意拿起一份报纸翻看着,“约翰在这,这些事,都由他出面。”
  他看了劳尔德一眼,“当然,我会出席。”
  既然想赚钱,那当然得付出代价。
  “谢谢,”劳尔德亲热的坐了过来,“你还得接受一次采访。”
  冯一平皱起眉头,劳尔德马上举起手,“我保证你你会喜欢,采访你的,是那位美女。”


第五百九十七章 又要交的学费
  美女没什么稀奇的,但让劳尔德这么说的,冯一平有点兴趣,“哪一位?”
  劳尔德看了他一眼,“得了吧冯,就别说你没看过她的栏目,不知道她在华尔街的名声。”
  冯一平认真的想了一下,“哦,是她啊。”
  劳尔德依然看着他,一副你就装吧的样子。
  “说起来,华尔街吧,什么都好,就是离好莱坞远了点。”冯一平轻轻的摇摇头。
  他这话,堵得劳尔德无话可说,财经界的美女,单论外在条件,如何能和好莱坞的美女明星相比?
  数量,那就更不能比。
  “再说,你以为我是伯南克?”冯一平又补充了一句。
  劳尔德顿时仰头大笑,“冯,我非常期待看到你当面对伯南克说这话时,他脸上的表情。”
  对他这话,冯一平马上嗤之以鼻孔。
  当着伯南克那样一看就很会记仇的人,说他上任以后最尴尬的遭遇?
  是你觉得我很傻,还是,干脆就是你很傻?傻到真期待我会做出那样的事。
  “既然说到这儿,”劳尔德走到办公桌上拿来一份文件递给冯一平,“你很快又会有很多机会。”
  “要说冯,你的运气是真好,简直是要什么来什么。”
  冯一平打开一看,那是一份表格,一份海外银行和机构,持有国内银行股的数量,以及禁售的时间。
  这是可以公开搜集到的资料,但高盛在后面还加了一项,“预计抛售数量。”
  其中,解禁最早的是建行,到下个月27号,接下来,中银海外战略投资者持有的股份,将在年底,12月30号那天解禁。
  而解禁最迟的,是工行,其中一部分会在明年4月28日解禁,剩下的会在下半年的10月20日解禁。
  劳尔德他们预计,建行的海外战略投资者,美银,届时可能会抛售持有的191亿股中大约40亿股。
  “这是我们的预估,以现在的局势,和美银的状况来说,到下个月,他们可能会抛售的数量,也许会远大于40亿股。”
  对于中银海外的战略投资者瑞银,他们预计,很有可能会抛售他们所持有的全部33。8亿股。
  这个推测,冯一平觉得站得住脚,受次贷的影响,瑞银已经披露的损失,高达380亿美元,此时正在全力的抛售资产变现。
  基于同样的理由,他们也认定,苏格兰皇家银行,这个中银最大的海外战略投资者,将会抛售他们持有的全部108亿股……
  冯一平原本是应该高兴,因为他近年来一直希望能购入国内银行的股份,这还真和劳尔德说的一样,是想什么来什么。
  但是,一想到这些“海外战略投资者”,到时这样大规模坚持国内银行股所到来的后果,他就有些高兴不起来,“这是釜底抽薪吗?”
  这么集中的大规模抛售,势必会让他们持有的银行H股的股价大跌,这也势必会影响到我们的国际形象——想想吧,如果我们几大行的股价,齐刷刷的大幅下挫,外界会怎么看?
  那怕是不止有类似章家敦之类的家伙,跳出来说我们将要崩溃,而是会有很多分析人士,都会认为我们会出大问题,到那时,可能就不只是影响形象那么简单。
  而最直接的,是国内的A股股价也必然受到影响。
  在国内股市本就这么“熊”的情况下,国有的银行股股价再次大跌,那无疑是雪上加霜。
  “捞一笔就跑,这是什么狗屁的战略投资者?”
  国有银行的所谓的“战略投资者”,说起来,和我们在其它领域,比如汽车领域的“以市场换技术”的初衷相仿。
  从05年四大行开始启动海外上市进程之后,考虑到严格说起来,我们的银行在国际金融界都是无名之辈,加上很多人对我们固有的计划经济的印象,这无疑会让国际投资者们不太认可。
  为了打消他们的疑虑,实现成功IPO的目的,他们纷纷开始和国际知名的银行展开合作谈判,引入“战略投资者”。
  这么做的一个目的,和劳尔德今天借冯一平购买高盛的股份大做文章,是一个道理,冯一平都看好高盛,那高盛还会有什么问题?
  就拿工行来说,当初工行和高盛合作,也有同样的打算,在面对投资和类似“为什么我们要买你们的银行,而不买花旗和汇丰?”的问题时,他们就好轻松的回答,“你暂时不相信我们,这能理解,但你相不相信高盛?它已经投资我们,为什么?因为它看好我们的发展前景。”
  不然,以工行那样的体量,如何看得上高盛投资的那区区26亿美元?
  当然,既然是战略投资者,自然还有另外的要求,除双方在境外业务上不发生冲突之外,还希望能引入战略投资者所拥有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但如果这些所谓的战略投资者,在解禁期后,迅速抛空所持有的股份,那当初的这些决策,就真的和我们在汽车领域的以市场换技术的想法一样,只落得一个好笑的下场。
  战略投资?转让技术和管理经验?狗屁,他们就是为了圈钱。
  亏我们当初还用那么多优惠的条件让他们投资,真是又喂了一群养不熟的白眼狼。
  劳尔德看出了冯一平的恼火,忙说道,“冯,你知道我们可不是那样,你看,你希望受让我们持有的工行股份,我们不是不同意吗?”
  “我们还一直希望,能延长和工行的合作。”
  冯一平看了他一眼,你说的这话,谁信?
  你们之所以不同意转让,不过是想拿捏我一把而已。
  “冯,我们还必须考虑到,在当前如此恶劣的局势下,他们中的很多,确实也自身难保,变卖这样的资产,也在情理之中。”
  “还有,”他也严肃了一些,“中国经济,目前看起来正处在一个深度调整的阶段,由此带来的不确定性,也是他们会选择抛售的一个原因。”
  “在你们的央行连续降息,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形势恶化的情况下,中国的银行出现呆坏账增加,乃至亏损,也不是不可以预期……”
  冯一平打断了他的话,“不存在亏损的可能,最坏的情况,也只可能是盈利放缓。”
  劳尔德马上说,“对,对,所以,你有兴趣的吧。”
  “只要你有兴趣,我现在就可以代表你和他们接触,你知道,他们中的一些,比如瑞银、苏格兰银行等,现在急需现金。”
  “具体的操作,和你向我提议的一样,先签协议,等解禁期过后,再办理相关的转让手续,在此期间,你的公司,代他们行使包括表决权、收益权、股权转让权等股东权利。”
  “或者,如果你预期届时他们的股价会比现在要低,那么,高盛还能争取以那时股价,而且是一个有折扣的股价,我想,至少是9折,争取8折或者更低的这样的一个价格,作为最终的受让价,如何?”
  要说,劳尔德也是真挺无奈。
  高盛在很多方面,坑过很多朋友和对手,这其中,甚至不乏一些代表一国的机构,但是从和冯一平打交道至今,他们不但没占到什么便宜,感觉还总是被冯一平占便宜。
  他之所以这么积极,也是想从冯一平这里赚点辛苦钱,赚点佣金。
  冯一平看着那张表,“你的设想,我非常赞同,所以,我们就先按照这个方案,先把高盛持有的工行股份受让过来。”
  “至于其它的,”他合上那份文件,“我还需要考虑考虑,征询一些人的意见。”
  “说实话,在CDS合约上的尾款,也该结算了。”
  “你可能不知道,这一次,就有同事建议我,注资的50亿美元中的一部分,就用尾款……”
  劳尔德马上叫起来,“这怎么可以,这完全是两回事!”
  冯一平压了压手,“稍安勿躁,我当然没同意,只是,你应该也觉得,不好再拖了是不是?”
  “你看,我们连滞纳金都只是象征性的收取,考虑到现在拆借的高额利息……”
  “好好好,”劳尔德摆手,“我同意,我同意,总行了吧。”
  “冯,你让我说什么好?果然又是这样,每每到最后,我们站在你的立场,设计的那些对你的利益有益的方案,总会把我们自己装进去。”
  冯一平看着他的样子,不由得笑了起来,“你何必装出这副样子来?我相信,在决定向我提这个建议之前,你们就已经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对不对?”
  “想想看,在现金如此宝贵的时候,用还要至少8个月才能变现的资产,提前置换出一笔现金来,有比这个还要棒的点子吗?”
  “哈哈哈,”劳尔德马上大笑起来,“冯,所以说和你打交道,就是这一点不好,我们所有的目的,你都会一清二楚。”
  “但是,我们是朋友,朋友,就得互相帮助,不是吗?”
  他这话,冯一平真是连标点符号都不带信的,你高盛,有朋友?
  即使有朋友,会帮助朋友?“不是背后一刀吗?”他小声嘀咕了一句。
  “啊,你说什么?”劳尔德够过头来。
  “我说,”冯一平看着他有点斜的眼睛,和光光的脑袋,“你真的不考虑,”他在头上比划了一下,“这方面?”
  “关于这个,我有一个好产品提供给你,纯有机的。”
  国内有一款生发剂,好像和猪尿有很大关系,挺适合眼前的这位。
  “真的吗?谢谢啊!”


第五百九十八章 消息
  当坐在主席台上,在大批媒体的关注下,郑重的在投资协议上签下自己的大名后,约翰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站在他身后的冯一平,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笑。
  约翰心里又是一暖。
  旁边,劳尔德的副手,高盛的联席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加里科恩已经放下笔站了起来,拿着一份协议向他伸出手。
  顿时,台上台下都响起了掌声,闪光灯闪个不停,约翰有些晕乎乎的和科恩交换协议,握手。
  他知道,哪怕是多年后,自己也一定会想起这一幕来,因为从这一刻起,自己算是第一次广泛的被公众认识,之前在华尔街行内流传的“基金之王”这样的称号,也一定会更广为人知。
  尽管自己有些名不副实,是被老板推出来,但约翰知道,无论如何,这一刻,就是自己的巅峰!
  冯一平也用心的鼓掌,能这么顺利,不容易啊!
  这个时机,实在是太好了。
  要是在平时,想入股高盛,哪会这么容易?
  就是高盛同意,华尔街的其它公司,估计也会想办法破坏。
  至少,他们不会安静的看着冯一平和高盛的联合,华尔街的这些公司,有一家算一家,全都见不得别人好。
  贝尔斯登卖身,雷曼倒闭,高盛都出了大力,其它的那些公司,在这其中,肯定也都没闲着。
  这条街上的信条是,如果你身边没人倒下,那么,就是你还不够强。
  这样的无情,这样的极端利己的观念,冯一平不认同,但是有些欣赏,至少,他希望自己对此能有足够的了解——以防有人用这样的手段对付自己。
  因此,他才促成了这次投资。
  此外,之所以投资高盛,而不是其它的金融机构,也是看中了高盛的影响力。
  华尔街的高管,素来就有出任公职的惯例,但在这其中,从高盛走出的高管又最多,最成功。
  美国就不说了,现在不但有高盛的财政部,高盛的白宫这样的说法,就说隔壁的加拿大,执掌加拿大央行的马克卡尼,此前在高盛工作了13年之久。
  在欧洲,意大利央行的负责人,马里奥德拉吉,是高盛的前副总裁。
  而现在世行的行长,留着一撇小胡子的罗伯特佐利克,不但国内民众比较熟悉,因为他在美国贸易代表和主管经济的副国务卿的位置上,和我们打了颇多交道,对我们的观感也正面之外,在去年7月1日担任世行行长之前,他也在高盛工作,担任国际副总裁……
  冯一平非常相信,在以后,依然会有现在为高盛工作的高管,会在美国以及其它国家和国际机构中担任要职,且一般都会是财经版块的高官。
  同样,也会有像佐利克一样的前政府高官,到高盛来担任高管。
  因此,作为高盛的股东和董事会成员,他自然也能利用这些人脉资源。
  在国内不说,到了国外,你到了一定程度,不去经营这样的关系网,那你就是个二傻子。
  更何况,单纯从商业和投资的角度来说,投资高盛,也绝对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他估计过,到最后,至少至少,回报会超过60%。
  在他身旁鼓掌的劳尔德,这时脸上也笑眯眯的,只是,从他借机在冯一平耳边说的那句话可以看出,他的心里,显然没有脸上这么高兴。
  他那句话是,“便宜占尽!”
  冯一平一听,笑容更是灿烂了几分,“都是谈好的,不是吗?”他也在劳尔德耳边说了一句。
  劳尔德现在还有些愤愤不平的原因,和那50亿美元的期权有关。
  高盛目前的股价,是125美元,他们原计划那50亿期权的价格是120美元,但刚才经过一番讨论,或者说,一番争论之后,冯一平成功的把这个价格,再降了5美元,变成115美元一股。
  这就意味着,冯一平拥有了在将来股价合适的时候——涨得比较高的时候,以115美元的价格,购入4350万高盛普通股的权证。
  这个价格,就别说以后了,就是现在,理论上,冯一平要是选择行权,每股也能赚10美元,就说轻松入手4。35亿美元。
  一分钱不出,现在就能套现4。35亿美元——这是一笔一开始就是赚的交易。
  在国内的三大行都将交出大笔学费的时候,对自己能达成这样的交易,冯一平有些高兴,也有些骄傲。
  你们输掉的场子,我帮着扳回来。
  不过,劳尔德的这副样子,也是故意做给冯一平看的,精到连头发都没有了高盛——此前的保尔森没多少头发,现在的劳尔德同样没多少头发,而前面的科恩,这位劳尔德的副手,虽然身材高大壮硕,但依然没多少头发,他们怎么可能会同意一笔不划算的投资?
  不然,他们也不会就这笔投资,安排这么多活动。
  他们固然能得到50亿美元的流动资金,更重要的是,通过冯一平的这笔投资,让广大投资者重拾对高盛的信心——这个工行当年引入他们作为战略投资者,就是希望海外投资者能通过高盛而对他们有信心,可以说是一个道理。
  更何况,联合基金,还将在高盛董事会有一个席位——大家都知道,那个席位其实就属于冯一平,这就代表着冯一平对高盛死心塌地的看好。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项投资的重点,在于高盛的未来,那自然不在于金额,也不在于一时的回报。
  ……
  记者们跟着高盛公关部的负责人走了,冯一平带着约翰他们,并排着和劳尔德朝会议室走,从这会起,他们就算是有证的搭档了。
  一个小伙快步走过来,对劳尔德说道,“股市整体反弹。”
  他有些小心的看了冯一平一眼,“我们的股价,已经上涨了2。6%,还在继续上涨中。”
  冯一平看了约翰一眼,股市整体反弹,当然不是他们签的这份协议,而是因为美国证劵交易委员会,跟在英国后面,宣布了暂时禁止对金融类股票的做空导致的。
  但高盛股价的上涨,当然和刚签的这份协议,有直接的关系。
  劳尔德笑着握住冯一平的手,“冯,你看,很有效,所以,接下来的采访,我们期待你能做得更好。”
  冯一平甩开他的手,“你是董事会主席,当然是你说了算。”
  “呵呵,冯你开玩笑了,我这是拜托你,”劳尔德又拉着冯一平进入自己的办公室,把剩下的人关在门外,“作为自己人,作为朋友,我想,我知道的这个消息,你可能会感兴趣。”
  冯一平眨了眨眼,你竟然会这么好?
  劳尔德压低了声音,“我知道,你们的主权基金,正在和大摩谈入股的事,但是双方目前卡在了价格上。”
  这个情况,冯一平清楚。
  他还知道,中投和大摩的投资,现在还没谈下来,主要原因在中投这边,可能是因为去年年底差点上了个大当,所以中投这一次格外的斤斤计较,投资大摩的条件,相当苛刻。
  “这我也知道。”他看着劳尔德,那你这神神秘秘的,究竟想跟我说什么?
  “但你可能不知道,与此同时,麦晋珩还在悄悄的和其它机构接触。”劳尔德说道。
  冯一平一下子认真起来,竟然还有这样的事?
  大摩同样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而他们现在的股价,算是历史最低的时候,中投如果能在这个时候能成功的投资大摩,那真是一笔非常不错的交易。
  要是被人给撬走,那绝对是挺让人扼腕的事。
  “据我们所知,麦晋珩秘密接触的第三方,是三菱。”
  冯一平一时还搞不清楚劳尔德为什么要告诉自己这些,他总觉得这家伙不会这么好心,但直觉告诉他,至少劳尔德提供的这个消息,应该是真的。
  手机响起来,他一看,哟,真巧,周老师。


第五百九十九章 促成
  “一平,恭喜你!”不出冯一平的预料,周老师一开口说的就是这事。
  他能这么快就得到消息,并不奇怪,但他能在第一时间打来祝贺的电话,就有些不容易。
  算一下时差,这个时候,国内正步入午夜。
  而在这样的时候,他自身的工作,想来也会非常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总是这样留意自己这边的事,实在是不容易。
  “谢谢你周老师,”劳尔德此时给冯一平做了个手势,把办公室留给他,还周到的带上了门,冯一平也没废话,直接就说道,“我刚得知一个比较紧急的消息。”
  首都,周老师一下子严肃起来,“三菱?”
  “抱歉一平,你稍等一下。”他马上把秘书叫进来,咐了几句。
  对大摩的投资,可以说是已经成立了一年多,但因为从去年7月份到现在这特殊的局势,而并没能有什么建树的中投的重要项目。
  先不说投资大摩,对他们拓展业务方面的意义,和冯一平投资高盛不同,我们的主权基金在这样的时候投资大摩,本来就具有政治意义,为此,主管经济的负责人,都和白宫,和保尔森他们有过交流。
  要是到最后,这样双方高层都过问和关注的项目,却被一个迟入场的第三方给抢走,那这事,就真是既丢了面子,又没了里子。
  那影响,就不仅仅是商业上的得失。
  实际上,别说是中投,就是连冯一平投资高盛,也不是没人歪过嘴,什么,“应该跟我们通报”——因为这自然有助于我们在一些场合,在一些问题上,和美方进行的博弈。
  在这样的时候,在这样的项目上,招呼都不打一声便投资,怎么看都是目无大局的行径。
  但为冯一平说话的人也不少,这并不是他个人的投资,是联合基金的投资,而联合基金是一家美国的基金公司。
  即便他有以此为幌子的原因,那联合基金的资金来源,也全是在美国金融市场得来的——联合基金通过CDS合约,获利超过200亿美元的事,当然也瞒不过国内的有关部门。
  所以,他为什么要通报?
  更何况,从去年到现在,冯一平提供的帮助还少吗?……
  在这后面,还有一点大家都明白,但都没有提及的事,对冯一平来说,在海外,尤其是在美国的投资,以他的公司和个人的名义进行,无疑会更顺利。
  与在投资高盛这事上,先和有关部门通气,可能带来的那一点点好处相比,长远来看,他发展得越好,我们的得益就会越大——这已经是一再被证明的事实……
  周老师很快把相关事情交待下去,“一平,谢谢你。”
  “这是我应该做的,周老师,还有一件事。”他把国外银行机构可能会抛售银行股的事,也和周老师介绍了一下。
  他听到了那边的苦笑声,“这个问题,我们其实已经有预计,”周老师说,“我想,你也想到了,这可以说是我们交的另一笔学费。”
  冯一平很想说,交学费,其实无所谓,只要能学到东西就好。
  但现在看起来,这结果就像是家长花了大价钱,请来名师辅导,但孩子却依然没有什么长进,是一样一样的。
  其它的不说,我们的几大银行,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一家得到了美国商业银行的牌照。
  虽然这也会有一些客观原因,比如,在年景好的时候,以及商业之外的一些掣肘,国有中资银行,确实很难收购美国的银行,但无论如何,今年绝对算是一个好机会,只要是想,美国有大把的银行愿意被收购。
  只要选择得当,不难找到可以称之为价值投资,又能顺利获得美国商业银行牌照的对象,遗憾的是,在次贷危机中受影响较小的几大行,并没有什么动作。
  他们好像和普通的投资者一样,也怕了,完全没想着,这样的危机,正是他们的好机会。
  从总体上说,他们目前还是大家恐惧我也害怕,大家贪心我也跟进的初级水平。
  但这样的牢骚,自然不好对周老师发。
  “因为其中的一些对象,此时都急需现金,因此,高盛向我提议,可以用一个相对较低的价格,现在就受让他们手中的一些股份。”冯一平说出了劳尔德的建议。
  “我想请教您,这样的行为,会不会得到批准。”
  像高盛投资工行他们这样的投资中,除了限售期,必然还有其它的附加条款,比如,如要抛售,需要提前多长时间向董事会通报,如果是向私人或者是其它机构转让,则需要得到董事会的审批等。
  “你想受让吗?”周老师的声音里透着高兴,“这是好事啊。”
  “你大概也能猜得到,在他们抛售的时候,我们势必要护盘。”
  这样的操作,作为曾经的老股民,冯一平并不陌生。
  “如果你能提前受让他们手中的股份,这当然没问题。”
  冯一平提前出手,不但能降低到时的影响,还相当于帮助相关部门节省了资金。
  “我想,无论是相关部门还是相关银行,都乐见你采取这样的举措,你啊,”周老师又笑了,“你可能是还意识不到你在我们金融领域的受欢迎程度。”
  “我还真感受不到,我也没接到哪一家给我发来的一个荣誉行长、副行长的聘书,或者是奖状奖章什么的。”冯一平说。
  “哈哈,”周老师笑了起来,“和你聊天就是轻松。”
  还真没几个人会和他开这样的玩笑。
  秘书敲门走进来,刚好看到他开怀大笑的样子,心说,冯一平还真不愧是冯一平,真的很少能有人让领导笑得这么畅快。
  “你要是真想要那些东西,我现在就通知他们做,”周老师说,“还有,股份受让的事,我跟他通气后,尽快给你答复。”
  “谢谢老师。”
  “一平,”周老师又叫了他一声,稍停顿了一会,“你……我知道,不管我怎么说,你都不会为了自己的事向我开口,所以,这方面,你量力而行就好,我们有办法的。”
  “我会的,”冯一平笑,“我也会向你开口的,只是,还没到时候。”
  他当然会量力而行,接下来要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但他也会尽量吃进一部分,能吃进这些大行的股份的机会可不多。
  对此他还有一重考虑,持有它们的股份之后,未来支付宝要做的一些事,相对就会少一些障碍。
  周老师接过秘书手里的文件,“那好,再一次祝贺你。”
  “还有,别仗着年轻,拼命透支身体工作,还是要注意休息。”
  “呵呵,我不是年轻,我是还年少,这些都不是问题,我撑得住。”
  ……
  大摩。
  麦晋珩挂掉纽约联储盖特纳的电话,有些恼火的骂了一句,“就只会添乱!”
  打电话关心有什么用,为什么不表态拿点钱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