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8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不但能保证我拿回我基金的回报,我也觉得,在现阶段,我成为彭博社的股东,比美林这样的股东,更有助于彭博社的发展。”
这是自然,美林接下来,肯定会自顾不暇,哪能和冯一平比。
“我再一次建议你,目前正是回购美林所持有的彭博社股份的好时候,甚至在资金方面,我还能对你提供支持。”他说。
“能说说你那些想法吗?”布隆伯格对这个比较感兴趣。
“在比例确定下来后,我想我非常乐意和你讨论这方面的问题。”冯一平笑道。
那些干货,当然得等一切确定之后再说。
“那好吧。”布隆伯格有些小失望,为什么就不能爽快的先谈谈呢?
“我赞同你的提议,现在确实是我们回购股份的好时候,我们会尽快制定出整体的计划来。”
这意思就是他还需要时间。
“我完全理解。”冯一平说。
那确实需要时间。
美林持有的那30%的股份,他们计划回购多少,确实需要综合考量。
至少,他们也得筹措资金,以及确定合适的回购价格和时机。
而估计只有确定了回购的比例,他们才好确定冯一平能从美林受让多少。
不过,冯一平相信,虽然看起来还是又有些顾虑,但对自己成为彭博社的股东,布隆伯格最后应该会赞成。
因为,他能找到什么坚强的理由来反对?
到哪里去找我这么好的人哦!
而他确实也希望能借此成为彭博社的股东。
虽然从目前来看,彭博社的营收,还低于路透社,但前者的毛利率,却高达30%,而后者才不到20%。
所以,彭博社真是一个赚钱的公司,不然,布隆伯格后来也不会拥有超过400亿美元的身家。
这也是为什么冯一平昨天会向劳尔德提议,可以用他们持有的一些公司的股份来冲抵现金,因为华尔街的这些公司,确实都手握好多优质的资源,随便扒拉一下,没准就扒拉出一块金子来。
恰好侍者这时来上菜,布隆伯格问冯一平,“在纽约还会呆几天。”
“我想尽快去好莱坞一趟,可能下午就走。”
布隆伯格不愧是彭博社的创始人,他想了想,笑道,“和那件事有关?”
冯一平点点头,“是啊。”
这就是吴倩刚才给他看的新闻。
布隆伯格摇头,“好莱坞的那帮家伙啊。”
第四百零二章 问道于盲
洛杉矶国际机场到达区出口处,不少人都暗戳戳的偷瞄站在门口的那个姑娘。
说起来,并没几个人能看清那姑娘长什么样,因为她戴着一副几乎遮掉大半张脸的大号墨镜,但就说那下巴,就可以当作很多人整容的模板。
其实,吸引大家的,主要是她身上洋溢出来的青春的气息。
再搭配上她那条白底碎花的无袖短裙,简直就是青春无敌。
当然,那双铅笔腿,也聚焦了很多人的目光。
只是,看着她不时的朝里面张望,不少小伙子老伙子自然有些失望。
这样的姑娘,摆出这番姿态来,不问可知,她等的一定是她异常记挂的人,而且,一定还不是她的爸妈。
所以,哎,又是一朵漂亮鲜嫩娇怯动人的鲜花,插在那那啥上啊!
姑娘又抬起皓腕看了看手表,嘴巴动了动,好像还嘀咕了句什么,离她近的几位小年轻,马上有些恶狠狠的看着里面,不知道是谁的那谁,你何德何能,让这样的姑娘等你等得这么心焦?
姑娘又朝里面看了一眼,突然,整个人一下子精神起来,兴奋的跳着朝里面挥手,墨镜也被她随手摘了下来,果然是漂亮得晃眼的容貌,此时面上的笑容,更是灿烂得晃眼。
所以,究竟是谁?
在三三两两的推着行李车的旅客之后,有一个团队走了出来。
之所以说那是一个团队,是因为那些人,无论男女大部分都穿着西装,提着的包都还不小,里面应该是塞进了至少一部电脑,一看就是庸庸碌碌但自我感觉良好的不知道那间办公室里的上班族。
至于那几个带着墨镜的壮汉,虽然看起来有些吓人,但多半应该是司机一类的人员吧,切,装什么酷?
穿上黑色西装戴上墨镜,就是黑衣人啊!
所以中间的那位穿得比同行的女孩子还要亮的高个年轻人,马上招致了大家的注意。
也不同于其它人正式沉闷,他穿得很休闲,天蓝色的POLO衫,米色的休闲裤,脚蹬现在挺流行的小白鞋,还背着双肩包,看起来,就像是那一行上班族中的某一位,顺道带出来见见世面的亲属。
而且,他还是一个东方人。
这等的不会是他吧!
但在一些人心痛的眼神中,那个带给他们春天一般气息的姑娘,正欢快的扑向那个年轻人……哦,不忍看,不想看!
但更过分的是,那个不知道怎么就得到了姑娘青睐的家伙,竟然拒绝了姑娘的拥抱——这,还有天理吗?
冯一平用手撑住柯林斯的肩膀,“哎,矜持,矜持!”
“嘻嘻,”柯林斯顺势挽住冯一平的手,“你终于来了,我好开心!”
听她那语气,就好像冯一平这一次来洛杉矶,就是为她而来的一样。
吴倩默默的把摘下来的墨镜又戴起来,真是一个比一个生猛啊!
“最近没事吗?”冯一平问。
“没事啊,”柯林斯伸手去摘冯一平的墨镜,“摘下来,摘下来嘛,让我看一眼,”——吴倩感觉自己手臂上满是鸡皮疙瘩。
美国的小姑娘,都是这么生扑吗?
一直目送着他们朝停车场走的有些人,顿时认出来了那个东方人是谁,原来是冯一平。
这就说得过去了。
果然是真情诚可贵,帅气也很重要,但若为富豪故,这两者皆可抛啊!
看走眼了,没想到,那个气质那么好的姑娘,竟然也是个贪慕富贵的人,啧,真是可惜了她那么好看的皮囊。
“所以你最近就无所事事?”冯一平问硬挤上车来的柯林斯。
为此欧文还得安排人把她的车给开着。
“嘿嘿,我在等着我的下一部作品啊,”柯林斯说,“冯,我真得感谢你。”
“因为经过这次拍摄之后,我发现,我真的喜欢上了表演,我觉得,这可以成为我终身的职业。”
冯一平笑了笑,多稀奇啊!我早就知道你会喜欢这个。
再说,有多少好莱坞的二代,在体会到了其它行业的成功,或者说赚钱的不易后,不会选择走上和父母一样的道路?
“你爸妈呢,他们什么意见?”
“他们当然支持我,”柯林斯看了冯一平一眼,“我都成年了,谁都拦不住我做我想做的事。”
坐在第三排的吴倩,清楚的看到了柯林斯说这话的时候,看着自己老板的眼神。
她干脆闭上了眼睛,还是闭目养神吧我。
“你的下一部作品是什么?”冯一平问。
柯林斯又笑着来抓冯一平的手,被他用手指着坐了回去,“我不是在等你的安排吗?”她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是你带我走上了这条路,让我抛弃了原来的理想和追求,你可不能对我不负责。”
“还有,诺兰一定跟你说过,我有多么出色,对不对?”她整个人转向冯一平,眨巴着大眼睛,一副快夸我,快夸我啊的样子。
“诺兰是这么跟我说过。”冯一平说。
“呵呵,”柯林斯开心的笑了起来,“其实,我也不知道,我会这么适合……”
“但你想想,你是我向他推荐的演员,所以你觉得,他会对我说,你的表现不尽人意吗?”冯一平说。
“啊?”柯林斯先是张口结舌,然后就非常失望,以及,有些惊慌的样子,“我……我……表现得不好吗?”
“那……那……会不会影响到这部电影?”
后排在闭目养神,但一直没睡着的吴倩,听了柯林斯这话,还算有点欣慰,在这个时候,难为你还能想到电影。
看着她的这副样子,冯一平也有点不忍心,“那倒不至于,诺兰是一位非常能启发演员的优秀导演。”
柯林斯点头,“他确实是,他帮助我彻底的进入了角色的内心。”
“所以你的表现,倒不至于拖累电影的表现,只是,相信你也清楚,在主要角色当中,你的能力,是不是最差?”
柯林斯低下了头,嗫嗫嚅嚅道,“是。”
在主要角色当中,无论是男主小李子,还是女主歌迪亚,或者是来自中国的那位陈大叔,表演功力确实比她要深厚得多得多。
“你也不要太难过,诺兰说,你有天赋,欠缺的,只是机会和积累而已。”
“呵呵,我就说,”柯林斯抬起头来,脸上又是灿烂的笑容,“我是这么优秀!”
“啧。”冯一平摇了摇头,被这小丫头片子给骗了,她哪会是那么脆弱的,她多骄傲自信啊。
“看,你就被我骗到了吧,”柯林斯又百折不挠的想抱冯一平的手臂,“我演得好吧!”
“好,很好!”冯一平在她头上揉了一下,“中午请你吃鸡腿。”
“我发型!”柯林斯叫起来。
“对了,我问你一个问题,”冯一平看着她,正色道,“你对中国,是什么印象?”
听到冯一平的问题,后排的吴倩顿时就有些想笑。
果然,柯林斯看着冯一平,“很好啊,非常好,因为有你这么出色的中国人。”
“我很喜欢中国,非常非常喜欢!”
她说话的时候,都想伸手摸冯一平的脸来着。
吴倩心说,你那是喜欢中国呢,还是喜欢眼前的这个中国人?
“好了好了,好好坐好。”冯一平也觉得,自己这算是问错了人。
还能指望从柯林斯这里听到什么样的答案呢?
“冯,你为什么会问这个?”柯林斯问。
冯一平没有回答,前方,洛杉矶的满庭芳到了。
“耶,跟着你,一定能吃到这里最美味的菜品。”柯林斯又蹦又跳的走在冯一平身边。
而费奇他们,已经等在餐厅门口,“冯,”“冯,”他们也一个个的争着和冯一平握手。
“大家好大家好!”冯一平和大家一起沿着开满鲜花的廊道朝前走,又问了那个问题,“你们对中国,都是什么印象?”
第四百零三章 想做点什么
大家都有些不太明白,来自中国的大老板,为什么会在去餐厅的路上,问这个问题。
但这并不是入职面试的时候,这是一个轻松的时刻,老板此时看起来心情也不错的样子,于是很快就七嘴八舌的回答起来,“人很多,”“地方很大。”
嗯,不错,回答这些的,《社会科学研究》里的东西还没忘(美国小学把所有的我们称之为文科学的内容,包括历史、地理、人文、时事还有各类社会常识,都在《社会科学研究》的课程里面学习)。
“什么东西都能吃。”有人说。
吴倩捂住嘴咳了一下,她想说,我这会能笑吗?
冯一平笑了,看来我吃货大国,哦不,美食大国的形象,很深入人心。
估计有些美国人真的以为两条腿的除了人,四条腿的除了桌椅板凳,我们都能吃。
只是,说这话的家伙,自己多半也是个吃货。
接下去一个人的回答,彻底的点燃了大家的热情,“很有钱!”
“是。”有些人附和的同时,还瞄了老板一眼,喏,就说这位,能不有钱吗?
“到美国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大包大包的买奢侈品。”
“是吧,我在第五大道……”“我在日落大道……”
冯一平心说,那是因为,同样的奢侈品,和国内一比,在美国的售价,那就是白菜价啊。
“我听说,去年圣诞购物季,还有人购物太多,以至于要用集装箱运到中国。”——这个,怕是一个很牛的代购。
“来留学的也越来越多,还都开豪车。”
“是,你能想象得到吗,他们在上学时开的车,是我们工作了几年后也不敢买的高档跑车……”——那同样是因为,相比国内,美国的豪车,同样是白菜价,买到也是赚到。
“现在来买房,或者通过投资移民的,也越来越多。”
“我听说,在下面的一些县,有些社区,已经可以称为中国区了……”
这也不假。
那些已经办理移民的高产阶层,会把大奶,哦不,原配呢,一般会放在加拿大,比如温哥华。
而其它的那些奶呢,尤其是有身孕的,会放到洛杉矶。
在洛杉矶出生并长大的爱丽森布里就说,她们家附近,就有很多独身的中国女人住着豪宅……
大家很快抛开了提问的老板,自顾自的就中国人“很有钱”这事,嘀咕起来。
冯一平真的在春风中凌乱,感情这些家伙,都没去过中国,都只是靠在美国接触和看到的一些国人,来对我们下结论。
他还知道,考虑到拿着他的工资的缘故,这些下属,都还是有分寸的,所以,并没有说起那些新闻媒体中经常报道的我们的一些新闻。
比如说,军事方面对他们产生威胁了等吧啦吧啦的,因为那些问题,都有些敏感。
只是,你们还是不够敏感好吗?
难道就没有一个人知道我为什么在这样的时候,问这样的问题?
还是有人知道的,费奇笑着说,“冯,就是从我们的电影,在中国的票房来说,很多人,也会认为,中国人确实很有钱。”
那是,就比如说去年底上映的那部《漫漫寻家路》,中国的票房,最终甚至和美国都不相上下,而之前《钢铁侠》在中国的成绩,也高到出乎大家的预料。
要知道,美国可是世界上电影总票房最高的国家。
“但好莱坞其实并没有多少人,会支持米亚法罗他们,”费奇摇了摇头,“那不过是一个有些自恋,早就被大家忘了,希望不惜一切的借着这个机会,回到聚光灯下的女演员而已。”
他看了眼冯一平,低声说道,“说起来,斯皮尔伯格也是被逼无奈,他也算是受害者。”
对费奇的这个说法,冯一平摇头,“他拍的一些电影,确实还能看。”
他们说的这些、冯一平之所以问柯林斯、以及大家那个问题,其实都和几个月后就会举行的奥运有关,也是和昨天在纽约时,吴倩给他看的新闻有关。
和其它的事一样,对于我们举办的这届奥运,西方杂音很多。
而随着奥运越来越近,尤其圣火已经开始全球传递之后,杂音就更多了起来。
但是大家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要数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在2月份,宣布辞去奥运会开幕式的艺术顾问一事。
费奇口中那位“绝望的,”“想回到聚光灯下的女演员”,米亚法罗,冯一平相信,大多数国人,都不知道她是谁。
这位,现在是个老……算了,还是叫奶奶吧。
这位老奶奶,在美国,也算是有点名气。
她的名气,又和美国的另一位导演,伍迪艾伦有关。
在第二次离婚后,她很快又和伍迪艾伦在一起,并在后来的十多年里,成为后者的“缪斯”——伍迪艾伦对对缪斯的标准,显然和大众很不一样。
在那段时间里,他们共同抚养了十多个孩子,其中包括两人结束的前几段感情里留下来的孩子,有自己和几位前任生的,有和几位前任收养的,以及他们在一起后又生,以及又收养的(顺便说一句,掀起metoo运动的那篇报道的记者,就是这两位的“亲”儿子,罗南法罗)……
而他们关系的终结,也和这些孩子有关。
在92年,米亚法罗发现,老伍迪竟然和他们那位韩国养女,显然超越了正常的伦理关系……这样的狗血情节,其实在那个圈子,并不算什么。
总之,他们撕咬着打了一场官司,然后分手,没有伍迪艾伦捧着,这位米亚法罗奶奶,自然就很难在事业上有什么发展。
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在我们赢得了奥运举办权以后,她就成了好莱坞支持抵制我们奥运会的旗手,积极的想把奥运政治化。
要说,尤其是因为拍摄了《辛德勒名单》,而在国际上获得了极高声誉的斯皮尔伯格,先是公开批评我们的一些政策,然后在今年2月份,彻底的辞去了奥运会艺术顾问一职,确实有受因为米亚法罗的不断发难的影响。
但说实话,对这位国际知名的大导演,冯一平本来就有一些看法。
而他的辞职,确实也给国内的很多人带来了很大的震动,以及愤慨。
冯一平就是如此。
而受米亚法罗以及他们背后的那些势力的影响,好莱坞出面表态抵制我们奥运会的明星,也多了起来。
冯一平听说,他们想在圣火在美国境内传递的时候搞事情。
要是在其它的地方,也就罢了,但圣火在美国境内唯一的一次传递,就是在旧金山。
旧金山,现在怎么也算是他冯一平的主场了。
“不止是好莱坞,在政界,他们的观点也没人支持,”费奇宽慰冯一平,“总统当时不是也表态了吗,他对斯皮尔伯格的行为,不屑一顾。”
米亚法罗他们近期的目标,就是希望发动更多的人来抵制我们的奥运会,尤其是希望那些国家元首,不要出席我们的开幕式。
坦白说,这事上,冯一平倒不担心。
因为次贷啊。
因为次贷的缘故,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那些国家的领导人,只要脑子里面不是浆糊,有谁敢在这个时候不给我们面子?
就拿美国来说,这时候他们要是真敢不顾奥运精神,这样那样的刺毛,那还真就有好多办法叫他们更好看。
所以,小布什当时才会反应那么快。
“只要去过中国的人,都会知道,这次奥运会将一定会非常成功,”费奇笑道,“米亚法罗的投机,注定不会成功。”
他跟着听到老板非常肯定的说,“那是一定的!”
开玩笑,自己现在好歹也算是好莱坞大佬,就是米亚法罗借机又回到了聚光灯下,也一定要让她空欢喜一场。
只是,冯一平觉得,这样好像还不够。
得做点什么。
第四百零四章 好消息
首都,嘉盛传媒。
一大早,各个部门的负责人,都是一到办公室,就都匆匆赶往会议室,那边的灯早就亮着,估计陈总已经等在那里。
因为公司最近,或者说,一直以来,都发展顺遂,近期也并没有什么突发事件,或者说紧急事件,再结合时差以及以前的经验,大家也几乎可以确定,今早的这个紧急临时会议,怕也是和在美国的大老板有关。
果然,因为大家都提前赶到,而在9点之间就召开的临时会议上,嘉盛传媒总经理陈韬,压根没有任何废话,直接告诉大家,“冯总刚发来邮件,希望我们能认真的学习好莱坞在制作主旋律电影方面的经验,并精心筹备一两个项目。”
好莱坞制作的主旋律电影?
这话听起来有些怪,但大家一想,好莱坞制作的主旋律的电影,还真不少。
无论是传记片,还是有关一站、二战、越南战争,以及现在的阿富汗、伊拉克战争的战争片,甚至包括一些运动题材的电影,以及一些科幻片,确实都可以说是美国的主旋律电影。
其中的很多,还让人印象非常深刻,在座的每个人,随便都能数出好几部来。
“他希望,如果可以,最好能是战争方面的项目,具体是展现一场大的战争,还是聚焦于一场宏大战争的局部;是塑造一个群像,还是着重刻画某个个体;是从真实的史实去挖掘,还是在真实历史背景下的虚构;是我们封建朝代的对外战争,还是抗日战争……都可以。”
“虽然这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但事实就是,我们并不缺乏这样的素材。”
这个,确实是。
单从19世纪中叶开始,到建国以前的这上百年间,我们就经历了太多的战争。
历史书上那一句句简单的记载后面,那一个个简化成数字的事件后面,都有着太多沉重的记忆,有着太多的不屈的、可悲可泣的抗争。
从影视制作的角度来说,确实不缺乏这样的素材。
“但在这些方面,我们并没有制作出多少称得上经典的作品来。”
国内关于这方面的作品其实不少,其中也包括一些投入很大的,但它们的总体水准,真的和好莱坞差得很远。
要么太过平铺直叙,一些对历史熟悉的人,别说是剧情的走向,甚至是连接下来的台词都猜得到。
要么,就还是太过于简单,人物形象过于脸谱化。
在这方面,唯一一部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片子,《红高粱》,更多的迎合的是外国人的口味,因为对原剧的大幅度改编,说实话,让国内的观众看起来,还是会有些别扭。
但看看好莱坞,比如斯皮尔伯格的那部《拯救大兵瑞恩》,尽管也存在“八个换一个”是不是合理,会不会真实发生的争议,但整体效果就是抓人,而且会让世界上的很多人把那部电影奉为经典。
06年他担任制片人,老牛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导演的《父辈的旗帜》,虽然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从那样的角度去阐述一个美国人尽人皆知的历史事件,同样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原来的冯一平,面对这些状况,只能发发牢骚,但现在,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在这方面做一些事。
“在这方面,我要做自我检讨,冯总早就交代过我,一年至少拿出一部和抗战有关的题材的作品,但截止到目前,我们在这方面,并没有做出什么成绩。”
“所以这一次,我希望,我们能拿出一两个能让人满意的作品出来。”
“冯总承诺我,只要是好的项目,在投资方面,不设上限。”
“我们可以组建最好的团队,从最好的编剧,到最好的导演,最好的演员,最好的摄影师……”
“但是,如果在这方面没有什么起色,那么,这会影响到我们以后每一年的考核。”陈韬最后说。
还是这句话更有效,他看到,听到这句话以后,至少大家都紧张了不少。
他也想象得到,有一部分人,对冯一平的这个决定,会有些抗拒,毕竟以目前嘉盛传媒的实力,完全可以制作更多的能轻松盈利的项目,何必要在这样比较难出成绩的方面死磕?
“陈总,”宣发团队的负责人问道,“这是和明年的大庆有关吗?”
明年,是我们建国60周年,是大庆,到时必然会有一系列的活动,包括一系列的献礼作品。
“并不只是为了明年的大庆,这是接下来的每一年,我们都要做的事。”陈韬说。
作为一家民营传媒公司,献礼,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有的是国营制片厂去做那样的工作。
“好了,下面我们就来讨论具体的实施计划……”
……
洛杉矶,午餐后,冯一平并没有到漫威办公,他来到了比弗利山上的豪宅里,看似悠闲的带着柯林斯那只尾巴,在花园里闲逛。
但吴倩和所有的助理门,这个下午却异常的忙碌。
他们要联系冯一平属意的那些知名媒体,还要联系一些知名的明星,最主要的,他们要根据冯一平列出的大纲,来写发言稿。
他们都知道老板在这方面的挑剔,以及老板在这方面的造诣,他们因此也清楚,这样的稿子,重写四五次,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果不其然,在下午下班前,冯一平打回了所有人写的稿子,这个晚上,对他所有的助理来说,会是一个不眠不休的晚上。
之后,正在办公室忙碌着的金翎,也接到了他的电话。
“你觉得,我如果组织一批美国的知名作家,到国内转转,会有用吗?”
听了冯一平的话,金翎顿时觉得有些头痛,“我知道,你希望能多做些一些事,你的这个想法,我能理解,你总是觉得,你有责任多做一些事。”
她很清楚,冯一平之所以冒出这个想法,那是因为,有很多人,对国内现在的状况,并不了解。
比如很多美国人,现在对我们的认识,主要还是建立美国媒体不少有意歪曲的新闻的基础上。
让美国的那些知名的作家,到国内来参访,如果有人能依此创作出类似马可波罗游记那样的作品,那无疑很有益处。
而冯一平,目前确实也有这样的实力和影响力,组织起这样的参访团来。
“但和你上次组建的那个企业负责人参访团不同,顺道说一句,你上次组建的那个豪华的企业负责人的参访团,同样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你还记得吧。”
冯一平当然记得,因为那样大的动作,他们事先并没有和有些部门,做太充分的沟通。
所以后来让有些单位在高兴的同时,也有些恼火,他们觉得,要是能做更充分的准备,无疑效果会更好一些。
但金翎又知道,冯一平就是喜欢少和那些部门产生联系。
“但你想想,你这次的想法,和宣传方面有关啊大哥,你觉得,我们好自顾自的就把这事给做了?”
“我知道,”对这一点,冯一平自然清楚,“但办法,也不是不能想。”
“并不是我觉得有责任,这一次,是我真的想做一些事,你就说说,面临目前这样的状况,我们能不恼火吗?”
圣火今天在伦敦的传递,发生了让国内的很多民众愤慨的事,冯一平之前并不清楚圣火在旧金山的传递中发生了什么事,但综合来看,也一定不会平静。
这样情况,他有些不能忍。
“你还是和有关单位先接洽接洽,探探口风,我们也好决定下一步的行止,辛苦了!”为了不让金翎再争辩,他匆匆的挂掉电话,接起费奇的来电,“冯,”费奇听起来有些兴奋,“关于米亚法罗,我想我有一个好消息。”
第四百零五章 筹备宴会
关于米亚法罗的好消息?这个冯一平自然有兴趣,他听着电话里的嘟嘟声——那是准备和他说个清楚的金翎打过来的,“费奇,你果然厉害!是什么好消息?”
“你知道她和伍迪艾伦,当年生了一个儿子吗?”费奇问。
“我知道。”冯一平之前扫了一眼,然后就记下了相关的资料。
米亚法罗和伍迪艾伦,在87年生下了他们的儿子,罗南法罗。
那家伙,也不是个一般人,他11岁的时候,就被纽约以人文和艺术为主的私立大学,巴德学院录取,15年那年拿了两个学位从该大学毕业。
接下来16岁又进入耶鲁法学院,听说今年,才21岁的他,即将成为一名律师。
虽然在美国,名流富豪的子女,进入一流的大学很容易,但是像他们这么出色的,确实也不多见。
只是,冯一平有些不明白,“和他有关?”
他原本还以为,费奇打听到了米亚法罗收受一些组织的资金的线索。
“米亚法罗的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