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8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冯一平冷冷的笑着,一副请继续你的表演的意思。
劳尔德迎着满脸不相信的冯一平,自如的笑了笑,耸耸肩摊摊手坐了下来,“好在现在的结局也不错,不是吗?”
“贝尔斯登那40亿美元的贷款,也被你顺利拿到了手,”他又拿起一瓶啤酒,“你不用谢我。”
冯一平笑了起来,“劳尔德,我就佩服你这一点,我就佩服你这样,眼里只看得到利益的做派。”
“虽然我无论如何,一定都做不到。”
劳尔德也摇头,“我又何尝希望如此?但我又能怎么办呢?”
他一脸无奈的样子,“我不像你,在自己的公司,并没有受到太大冲击的同时,还能借机大赚至少几十亿美元。”
“贝尔斯登这样的公司都说倒就倒,我们怎么能不担心?怎么不会想拼命的筹集更多的资金。”
“这也是我之前想说的,我为什么会背地里这么做,完全是被逼无奈啊冯。”
“所以,你一定能理解吧!”他看着冯一平。
冯一平没有接他的话茬,说起了另一件事,“对目前的局势,保尔森他们希望采取一些强有力的举措。”
“这,你知道吧。”
劳尔德本来想再一次撇清他们和保尔森的关系,但看着冯一平的眼睛,他说,“我们能猜想得到。”
“有了那样的救助计划,所以就和我之前说的一样,高盛,最不用担心接下来会面临生死危机。”冯一平说。
“不,冯……”
冯一平抬起手摆了摆,“好,就算保尔森大公无私,甚至会在接下来的救助中,刻意苛刻的对待高盛,那高盛就会有问题?”
“不是会有问题,是会有很大的问题,”劳尔德说,“所以我才……”
冯一平没听他演完就说,“你知道我们的基金,通过购买CDS,即将获得几倍的收益……”
劳尔德抢着说,“所以我才羡慕你。”
“只是羡慕吗?”冯一平笑,“你们就没采取什么行动?比如,也抢着购买个40亿美元的CDS?”
劳尔德此时,脸上真正的露出些惊讶的神情来。
对他这都成精了的人来说,在辗转得知冯一平他们的基金,一共购买了40亿美元的CDS,坚决看空房贷市场之后不久,他让高盛,也购买了40亿美元的CDS。
所以,他高盛会有事?
“所以劳尔德,我们给你带来的收益,还少吗?”
“还是你真的还打算继续在我面前装穷?”
第三百九十九章 假手于人
有些故作深沉,想让人觉得自己很有故事的姑娘,会说这样一句话,“男人的心啊,就像那洋葱,你咬着牙含着泪,剥完一层又一层,最后才会发现,他们原来就没有心。”
冯一平觉得,那其实真并不算什么,心嘛,不管有没有,不包得紧一点怎么行?
可怕的是,有些人的脸像洋葱一样,你剥完一层,他还有一层。
而且一层还比一层白嫩。
就像眼前的这位秃顶老叔一样。
见冯一平把他们最隐秘的安排都说了出来,在稍稍讶异之后,劳尔德笑着端起啤酒向冯一平示意,“冯,你真厉害,居然连我们的这项安排都知道。”
好像冯一平说出的,不是他们最隐秘的安排,也一点不为刚才一直在冯一平面前,强调自己是多么缺钱,多么被逼无奈而觉得不好意思。
他本应该觉得不好意思的,毕竟冯一平他们基金的40亿美元,是由4个人投入,而高盛的40亿美元,就他一家投入。
见劳尔德这副样子,冯一平能说什么呢?“不,劳尔德,你才是真厉害!”
游艇劈开因为几十年前的无节制的开发,而变得浑浊不堪的河水,快速朝上游驶去。
河旁郁郁葱葱的群山中,罗斯福总统故居、西点军校,以及据说是美国防范等级最高的新新监狱,还有那些被列为美国历史文物的富豪故居,已经一一被抛在身后。
无论是这些建筑本身,还是在过去,以及现在,活动在这些建筑中的人,看起来并没有多少关联的样子,但他们组合在一起,好像恰恰就揭示了纽约这座美国最大的国际化都市的一些实质。
而眼前这个穿着看似平常,其实非常昂贵,牙齿非常好,但头发却没多少的老男人,正是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成功人士的典范。
他们打扮考究,笑容亲切,眼神温和,正是一些人心目中的绅士和新贵族的模样,但实际上,无论他们的眼里还是心里,都只看得到利益,利益,以及利益。
深知这一点的冯一平,自然不会被劳尔德带节奏,“所以,我想你应该承认,正是因为效仿我们的做法,在这个贝尔斯登说倒就倒的时候,高盛能轻松的获得巨额的收益,用以冲抵你们的亏损,以及增加你们的现金持有量。”
他也拿起一瓶啤酒,对劳尔德说,“你不用谢我。”
“冯,”劳尔德脸上又洋溢起和煦的笑容来,“这个,我确实应该对你说一声谢谢。”
他坐到冯一平身旁,拿着酒瓶,和冯一平的啤酒碰了一下,“还真是你们的投资,给了我们信心。”
“我也不需要你的感谢,”冯一平说,“那我想,你们自己的,以及你们收购的所有的给黑石的贷款,以原值的58%和我们结算,应该不是问题吧。”
劳尔德摇头,“冯,你知道,一件事是一件事……”
“对我来说,这就是一件事,”冯一平说,“我接受你用给黑石的贷款,来冲抵现在就可以和我们结算的CDS的收益,还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我要你确保,协助我们,最迟在今年第3季度,把希尔顿收购过来。”
“不然,你们自己给黑石的贷款,以及你用了二十多亿美元收购过来的那些其它银行给黑石的贷款,高盛就留在手上吧,我想,最多三五年之后,他们还是能增值的。”
劳尔德收了笑容,眉头皱了起来,人也离冯一平远了一点,“冯,这就意味着,你条件越来越多,不止是只有58%的比例来和我们结算。”
“你的意思是,万一不能成功收购希尔顿,我们应该付给你的CDS的收益,你只接受现金?”
冯一平点头,“正是如此!”
“你知道,虽然我现金充足,但在这样的时候,有太多更好的机会让我选择,如果最终不能收购希尔顿,我为什么不选择现金,而是那些短期内收不回来,还会贬值的贷款?”
“但是冯,你应该知道,这个时候,让雷曼兄弟,让美林,让大摩的夏晋桁他们,拿出巨额的现金来和你们结算,这非常不现实。”劳尔德说。
他此时真觉得,这事看起来,就真像是提起石头结果砸了自己的脚。
“雷曼和美林那边你不用担心,我们会接受他们用贷款和我们结算,至于大摩,夏晋桁他不是也出手收购了一些贷款吗,那他和高盛,是一样的待遇。”冯一平说道。
他说这些话的时候,脸上还有笑容。
那可真把劳尔德给气得不轻,为什么要这么区别对待?
冯一平笑着看了他一眼,喝了一口此时还挺冰爽的啤酒,我就是歧视了,我就是歧视你们这两家实力更雄厚的,你又能怎么样?
你倒是试试,看看能不能赖掉我们CDS的收益。
“你看,这就并不只是条件,对吧,这就和上一次一样,我又给了你们和大摩一次机会,一次帮助我们完成一桩至少上百亿美元的收购,从而赚取大笔佣金的机会。”冯一平轻松的说。
经过最近的这些事,冯一平对高盛和大摩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想从跟他们差不多的黑石嘴里,抢出来一块肥肉,那一定不轻松。
所以,为什么不让高盛和大摩去帮自己抢呢?
你看看这些家伙,上一次跟黑岩以及富达联手起来,想算计自己,结果被自己一番软硬兼施,他们“主动”选择站到自己这边,毫不犹豫的背叛了黑岩和富达。
但这次抢着收购给黑石的贷款,严格的说,也算是一种背叛。
如果不是因为种种原因,让冯一平现在能够游刃有余,那么,手里掌握了大部分给黑石贷款的高盛和大摩,一定会抓住机会,狠狠的从他这儿赚一笔。
何况,再想想高盛在紧要关头,恰到好处给同行贝尔斯登捅上一刀……
这两家公司,那真可以说,坑起自己的同行来,非常的羚羊挂角浑然天成。
他们俩联手把希尔顿从黑石手里算计过来,一定会比自己亲自去做要轻松。
至少会省事。
而冯一平一向以来的追求,不就是省事吗?
“高盛很乐意接受这样的委托,只是冯,我还是希望,你能重新考虑你的条件。”
“我的条件,不会有任何更改,当然,你们始终有选择权。”
“不过,大家都知道,我的原则,就是和我的合作伙伴一起双赢。”
劳尔德低下头,因为他不想让冯一平看到自己眼里的讥诮。
和你的合作伙伴一起双赢,我怎么一点都感觉不到?
“怎么劳尔德,对这一点,难道你也有不同看法?”
“没有,”劳尔德摆手,他指了一下,“刚才风大。”
“是吗?”冯一平盯了他一会,在劳尔德脸色有些不自然的时候,转开了目光,“所以,在完成我的要求之后,对高盛和大摩,我还能提供一些额外的选择。”
“我洗耳恭听。”劳尔德就喜欢听这个。
“你们自己给黑石的贷款,加上你们收购的那些,依然不足以冲抵我们CDS的收益。”冯一平说。
劳尔德不满的,也是这件事。
冯一平他们在贝尔斯登,购买的CDS合约总额,不过才5。3亿美元。
在雷曼的是4亿,美林应该是6亿。
剩下的近25亿,全压在高盛和大摩身上。
其中对高盛又特别偏爱,竟然高达15亿美元!
保守估计,他们要付给冯一平他们超过80亿美元!
而冯一平又咬死了58%的比例,这样折算后,他们现在手上持有的贷款,怎么可能冲抵完那80多亿美元?
也就是,他们不可避免还是要支付一大笔现金。
“我们可以考虑你们用持有的其它的公司的债券或者股份,来冲抵剩下的部分,这是我又一次替你们考虑。”
“这就是我的条件。”他拿起啤酒,轻松的靠在游艇宽大的座椅上。
接不接受吧!
“这应该是一个很不错的条件。”劳尔德说。
但他此时的表现,却不是如此,他很是犹疑的样子。
“但我怎么觉得,冯,你好像是又看上了我们的哪一项投资,就像是那家已经被你成功收购的中国电商集团一样。”
他说的,自然是阿里。
去年底,他和保尔森有过一次谈话,在那次谈话中,保尔森就提到过,当初把持有的阿里的股份主动转让给冯一平,有可能会是一件让他们非常后悔的事。
在了解了阿里目前的发展以后,劳尔德觉得,保尔森的判断,应该是对的。
所以,冯一平一说这个,他马上就想起了那件事。
“如果我没记错,当初还是高盛主动打电话联系我,问我有没有收购相关股份的意愿,对不对?”
“我是考虑到和高盛的合作关系,才爽快的答应了下来,怎么现在听起来,好像是我占了便宜?”
他当然占了便宜,他占了大便宜。
正因为有了高盛转让的阿里的股份,他才能顺理成章的介入进去。
劳尔德眼里的意思,是肯定的,你就是占了大便宜!
“好吧,我收回这个条件。”冯一平说。
“不,没问题,我们同意。”劳尔德又拿着啤酒和冯一平碰了一下。
现在能让他们不出现金的主意,都是好主意。
第四百章 忧心忡忡
正是午餐高峰期,但曼哈顿的一家高档餐厅里,此时静谧非常,只有靠窗那里的两张桌子旁,零星的坐着几个人。
在餐厅打工的纽约大学大三学生凯瑟琳,再一次从口袋里掏出小镜子检查了一遍自己的妆容,再一次确认非常完美之后,轻轻的推开门,十二分精神的走进餐厅里。
餐厅里现在播放的音乐,完全不同于她熟知的钢琴曲,她都分辨不出究竟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但听起来,感觉还是很优美。
当然,这也许是因为坐在窗旁沉思的那位年轻人的缘故。
看着那位笼罩在温柔阳光中的年轻人,凯瑟琳的心,又跳得快了些。
“打扰了,冯先生,你的茶。”凯瑟琳弯腰把一杯绿茶放在冯一平面前。
该死!
直起腰的时候,她骂了自己一声。
因为她觉察到了,最后的那两个单词,自己说得有些飘。
那是因为,冯一平转头看了她一眼的缘故。
“谢谢。”冯一平朝她点点头。
这时吴倩从旁边那张桌上拿着电脑过来,“一平,你看这个。”她指着打开的一条新闻说。
冯一平却没有看电脑,而是看向一旁。
吴倩一看,那个妆容比自己还要精致的女服务员,正拿着托盘站在那边,一副欲走还留,欲说还休的样子。
她有些奇怪,你想整哪样?
“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冯一平开口问道。
“那个……”一直挺大方的凯瑟琳此时又有些紧张起来,“我们,能合个影吗?”
“没问题,”冯一平笑着把电脑合上,吴倩走过去,接过凯瑟琳的iPhone,“看这边,好,”她按了两下,“好了。”
这项工作,吴倩现在也做得非常熟练,她甚至觉得,自己好像在这方面有点天赋。
凯瑟琳接过手机一看,连连道谢,“谢谢,谢谢!”
这是一张完美到打印出来后,可以挂在床头的照片。
“不客气,”吴倩看着这位以她的眼光来说,姿色也不错的美国姑娘,快步跑回厨房里,门刚关上,那边就隐隐传出一阵“哇”的欢呼。
她笑了笑,老板这魅力,还真是越来越大了。
也是,谁让他在富豪排行榜上的位子,越来越靠前了呢?
上个月福布斯刚刚公布的08年世界富豪排行榜上,因为旗下诸多公司的精彩表现,冯一平以310亿美元的身家,和他的美佳预订的对手,宜家的老板英格瓦尔,并列第7。
根据这一次的榜单,他又一次稳压265亿美元身家,排在第十一位的老李先生,再一次蝉联亚洲首富。
而别说是福布斯排行榜的前10了,就说是前50名里,还有谁能像自己的老板一样,年轻阳光不油腻?
他可是榜单中,唯一一位30岁以下的人士。
还未婚,公众形象还好,所以,怎么可能不受这些姑娘的追捧?
但此时,年轻阳光不油腻,再一次坐稳了亚洲首富位子的冯一平,看着电脑上的新闻,眉头却皱了起来,有些忧心忡忡的样子。
餐厅门口那边传来脚步声,吴倩看了一眼,提醒道,“一平,布隆伯格到了。”
冯一平抬头,身材矮小的布隆伯格,正带着两个人,大步走了进来。
看见桌旁的冯一平,他原本冷峻的脸上露出笑容来,“冯。”
冯一平站了起来,“你好迈克尔,好久不见!”
上个月的纽约之行,因为纽约州时任州长斯皮策应召丑闻的缘故,他们俩后来并没有会面。
“好久不见!”布隆伯格握着冯一平的手坐下来,“华尔街这边的事情,都办好了吗?”
“差不多了。”冯一平说。
他最近和华尔街的这些事,自然瞒不过这个彭博社的创始人,尤其是牵涉到美林的时候。
这时,刚和冯一平合影的凯瑟琳又走了过来,对上布隆伯格,她反倒自如很多,“市长先生。”
布隆伯格指了指冯一平面前的茶,“一样的绿茶。”
“您稍等。”
坐在旁边桌上的吴倩,看到那姑娘,在临走的时候,又看了自己老板一眼。
嗯,又一眼,还回头瞄一眼……
布隆伯格也看了年轻青春又漂亮的凯瑟琳几眼,看着她扭动的腰肢,随口说,“真是一匹好马。”
这话,冯一平就装作没听到。
和一个人熟悉起来以后,你在更了解他的同时,还会不可避免的知道他的一些毛病。
这个外表看起来不苟言笑,作风雷厉风行的亿万富翁兼纽约市长,有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毛病,那就是歧视女性。
当然,很多他这个年纪的美国老年百人,都歧视女性,但他比较高调。
如果那年没有突然发生911事件,他第一次竞选纽约市长的时候,还真不一定会成功,因为很多人会攻击他的这个毛病。
因为911的缘故,纽约人民也就无暇去管这个。
而他之后第二次,乃至破天荒的第三次成功连任,那是因为他在市长任上做出的成绩。
所以,他到现在也没能改了这毛病。
听说,哪怕是在纽约市政厅,当看到来办事的美女时,他有时也会冒出这句话来,“真是一匹好马!”
在美国的政客中,他这样的做派,真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按理别说是在事事的美国,目前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地方,对着一位美女说这样的话,都会被人臭骂一通,或者狠扁一顿,但纽约人居然第二次把他送到了市长的位子上。
不得不说,这正是个天大的例外。
这一点上,后来的某普就有点像他,但布隆伯格身家可丰厚得多。
“冯,你认同华尔街,以及那些专家们的意见吗?”布隆伯格接下来也没有废话,直接问冯一平。
“你觉得,危机真的已经过去?”
“我的意见,我早就表述得很清楚。”冯一平说。
布隆伯格双手撑在桌上,“这么说,你还是坚持你原来的看法,危机并没有过去,或者说,最难的时候,还没有倒来?”
“迈克尔,”冯一平笑着说,“你有没有觉得,美国这边的舆论,目前和中国有些类似?”
“你是指……”布隆伯格想了一下,跟着明白了冯一平说的是什么“哦。”
在贝尔斯登事件渐渐平息下来以后,从华尔街,到美国政界,以及美国学术界,很多人已经迫不及待的站出来大声疾呼,“危机已经过去!”
“房价即将回升!”“经济将很快复苏……”
而在我们国内,这会也是大把的人在说,“牛市仍在继续,股市即将回调,”“我们的目标,是20000点,”“奥运前后,必将大涨……”
布隆伯格点了点头,“还真是。”
两边这波舆论的本质,其实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幕后的那些人,希望能借此把一些民众鼓动起来,希望民众跟着他们的步调走。
只是,布隆伯格还是有些不太确定。
哪怕他的彭博社,掌握着世界上最全面的经济资讯,但有时候,信息太多,也是麻烦。
因为从繁复无比的资料中,找到一些事情发展的脉络,进而正确的推断出接下来的走向,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但我们必须看到,一些相关的数据,确有回升向好的迹象。”他说。
“很多粉饰过后的数据,并没有多少说服力,”冯一平说,“我们可以简单分析一下华尔街公司今年的收入,在国内,华尔街的收入,今年必然大幅下滑,对吧。”
这一点,布隆伯格自然清楚。
华尔街现在,没有什么新生意,原有的一些业务收入,今年肯定是大幅下滑,因为,原来不愁卖的那些证券产品,现在都没人买了嘛。
“我们也知道,亚洲很多国家的资本市场,原来是华尔街传统的海外粮仓,但因为亚洲大多数国家金融市场的动荡,华尔街这一块的收入,也大幅下滑。”
这方面,布隆伯格还是能插上话,“欧洲就更不用说,股市大幅下挫,经济严重下滑,他们都自顾不暇。”
“所以,看起来是啊,”他自己总结出结论来,“华尔街的基本面,依然没有改变。”
他忧心忡忡的看向华尔街的方向。
第四百零一章 彭博社是家好公司
“关于这个问题,我比较看重一个数据,TED利差。”冯一平说。
TED利差,是指欧洲美元三月期利率与美国国债三月期的利率的差值,这是反映国际金融市场的最重要的风险衡量指标。
当TED利差数值往上走,那就意味着市场风险扩大,市场资金趋紧,银行借贷成本提高,也连带提高企业的借贷成本,代表信用状况紧缩。
“我们都知道,平常的情况下,TED利差一般在20…40个基点,可现在是多少?依然接近200个基点。”
“这说明,金融市场依然处在紧缩的状态,谁都不愿意借贷,也就是,流动性依然不乐观,而我们都知道,流动性对很多金融机构的重要性。”
流动性,这是进来很多美国的经济小白都不止一次的听说过的一个词,也是美国的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金融机构,目前最在意的一个方面。
因为流动性的实质,又可以说是信心。
而哪怕是一个金融小白,也能明白,信心,对金融系统有多重要。
直白的说,如果所有的储户,都不相信银行,那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那就会出现挤兑,大家纷纷把自己存在银行的钱给取回来……再牛的银行,那也崩溃了。
“华尔街融资的困境,确实没有改变。”布隆伯格看了冯一平一眼,有些额外的意思。
冯一平看到了他的眼神,笑了笑,“我认为,实际上的情况,可能比我们知道的还要糟糕。”
“怎么说?”虽然冯一平没有提起自己想提的话题,但他的这话,布隆伯格还是很感兴趣。
“尽管从去年7月份到现在,根据美国各家金融机构披露出来的数字,他们总的亏损额,大概在1500亿美元左右,但我认为,实际上,他们的亏损,要比这个还高。”冯一平说。
“其中的一些,肯定会把亏损先藏起来,没有全部放进资产负债表中。”
“这样的做法,你应该能理解吧。”他问道。
“这是华尔街一定能做出来的事,”布隆伯格说,“那些可恶的家伙。”
虽然也出身于华尔街,但布隆伯格对华尔街,一直也没有什么好印象。
当年他从哈佛商学院毕业的时候,按理能进入华尔街一流的高盛或者大摩,但最后,他却只能去实力一般的所罗门。
因为那个时候的高盛和大摩,和那个时候我们国内的有些单位很像。
能不能进,不是看你从那个学校毕业,成绩好不好,能力高不高。
他们主要在乎的是出身和关系,也就是,你老爸是谁,或者你丈人是谁也行……
出身平民家庭的布隆伯格,自然不具备那样的条件。
但即便是所罗门,后来对他也不怎么样。
在所罗门工作了15年后,已经跻身合伙人的布隆伯格,因为所罗门被收购,而被新东家扫地出门。
而那一年,他40岁。
中年失业的彷徨,想一想就能体会得到……
因而他对华尔街的意见,也是想一想就能知道。
“那么冯,你认为,最难的时候,可能会在什么时候到来?”布隆伯格跟着问。
“这还真说不准,有可能是明天,我们又会得知,华尔街的另一家知名公司陷入危机。”
“或者是下个月,或者,是第三季度,”冯一平说,“但这对你我而言,也是一个好机会,不是吗?”
布隆伯格一振,因为冯一平说到了他想谈的话题。
“我听说了你对希尔顿的企图,那会是一个好主意。”布隆伯格说。
“这个目前还不好说,”冯一平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多谈,“但你不觉得,此时是你从美林回购股份的好时机吗?”
“你知道,我们最近在和投行们准备结算我们CDS的收益,我们在美林这边的收入,接近34亿美元。”
“美林的建议,你一定知道吧。”
美林的建议是,除他们给黑石的贷款外,剩下应付给冯一平他们的款项,同样用他们所持有的一些股份或者债券来冲抵。
冯一平一眼就看中了美林持有的彭博社的股份。
那还是在布隆伯格创业之初,美林斥资3000万美元,得到的彭博社30%的股份。
“是的,我知道。”布隆伯格说。
这才是他们今天要讨论的正题。
“如果你接受,我当然希望能从美林那里,受让你公司的股份。”冯一平说。
“我认为,对彭博社而言,引入我这样的股东,也是有益的。”
这时候,不是谦虚的时候。
布隆伯格对此也有认识,“当然,就说对次贷危机的认识,以及对危机进展的把握,包括应对的举措,从目前来看,没有一位专家比你还要出色。”
他看着冯一平,“如果你替我们把关,一定会大幅提高我们在相关热点问题上的权威性,因此一定会有更多的人,选择成为我们的用户。”
“不,迈克尔,”冯一平摇头,在这样的问题上,他不会附和布隆伯格,“你知道,即便你同意我受让一部分你公司的股份,我也没有精力来过问这些事务。”
他留意到,布隆伯格放松了许多。
冯一平心说,我就说嘛!
几乎把公司的股份,全攥在自己手里的布隆伯格,怎么会乐意有人介入他公司的事务?
哪怕是冯一平这样的人,或者说,尤其是冯一平这样的人。
得亏没有顺着他的话说。
“你看,连我并购的那些公司中的大部分,还都是依靠原有的团队。”
不得不说,冯一平并购和投资的那几家公司的成功,真的会在这样的时候,给他加不少分。
作为创始人,谁都不希望自己公司的新股东,有可能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进而,把自己的公司夺走。
这样的事情,也早就不是新闻。
而冯一平别说是投资,就是成功的收购了一些公司,原创始人,依然掌握有很大的自主权。
“不止在硅谷,在美国,很多公司的负责人,都非常羡慕谷歌,因为,他们不但找到了你这样一个优秀的投资人,还得到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战略总监。”布隆伯格又说。
冯一平想,这大概是布隆伯格希望的模式。
“这个,我得承认,在这方面,我好像还总是会有一些想法,包括在彭博社的发展上,我也有一些想法,希望未来能有机会和你探讨。”
这方面,是冯一平最吸引人的软实力,他因此当然有所准备。
“总之迈克尔,就像我投资NAVTEQ一样,就像我投资Skype一样,或者说,像我投资谷歌一样,我会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我向来没有介入具体事务的兴致和精力。”
“你也知道,我非常看重内容市场的发展,而在财经内容方面,彭博社自然是首屈一指的,因此,我希望能从美林那里,受让一些你公司的股份。”
“这不但能保证我拿回我基金的回报,我也觉得,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