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7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嗥渌牧煊颍跃赫允置牵纬闪饲坑辛Φ奶粽健!�
“……在票务领域,同程网正越来越受到欢迎;我们的家具大卖场,美佳,上架了越来越多的家居产品的同时,还在餐饮领域,取得了让很多餐饮业公司眼红的成绩。”
说到这,连金翎也忍不住有些乐了。
美佳全面对标宜家的成就之一,就是不小心在餐饮方面,做出了让人瞩目的成绩。
宜家的瑞典肉丸子热销,美佳已经更新过多次做法的狮子头,也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位于嘉盛商务区的首家美佳大卖场,今年有望完成10个亿的销售,这10个亿中,卖场内的餐厅,今年有望完成1个亿的销售。”
听到这里,美佳负责人熊玉良高兴的朝大家示意。
美佳卖场内的餐厅,不但增强了美佳作为商业形态本身的整体吸引力和人气指数,增加了顾客的滞留时间,还为整个商场的销售,做出了有利的贡献。
如果比较相关的财务数据,甚至可以说,美佳的餐厅,是美佳效益最好的部门。
一个家居大卖场,居然能成为餐饮界的黑马?大家错愕之余,一个个的都忍不住笑。
这实在是太欢乐了一些。
难道我们在买家具的时候,胃口都格外的好?
“嘉盛传媒,除了在我们的优势领域,综艺领域越来越成功,在影视剧领域,也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版权收入方面,嘉盛传媒的综艺版权收入,已经跻身全球前列,在影视剧版权收入,尤其是电子版权收入方面,嘉盛传媒已经成为国内排行第一的公司。”
综艺方面,大家都清楚嘉盛传媒的实力,但在影视剧版权方面,嘉盛传媒也排行国内第一,这就真的让不少人有些诧异。
因为成立时间短的原因,嘉盛传媒制作的影视剧数量有限,要完成这样的目标,按理说不现实。
其实也简单,后一项成就的取得,自然得益于嘉盛之前拿着大把现金,在国内大举收购各家影视公司作品的电子版权。
“陈总。”金翎说到这里,点了一下陈韬。
“各位,接下来,在年底,我们会有一部一定是口碑和话题都爆棚的电视剧推出。”
“是那部《来自星星的你》?”有人问道。
“是,”陈韬大声说,“我们非常有信心,这一定会是一部创造收视率神话的电视剧,所以,尽管我们集团的一贯宗旨,是少做广告,但这样低投入高回报的机会,各位老总,真的可以认真考虑一下。”
这家伙,竟然是拉起生意来了。
不过,如果真如他说的一般,这对在座很多公司的负责人来说,确实也是一个机会。
“陈总,你不会是王婆卖瓜吧。”有人问。
“如有夸张,到时不但瓜给你,连我这个王婆,也交给你处置。”陈韬马上说道。
“这部电视剧,确实有陈总所形容的实力。”金翎适时为陈韬背书。
好些人马上向陈韬发出邀请,“陈总,会后好好聊。”
“没问题。”陈韬脸上笑得开了花。
“我们的神奇工坊,目前已经成为一家涉足了多个行业,而且推出的多个行业的产品,都备受瞩目的明星公司,也是国内在产学研一体化方面,做得最成功的一家公司……”
“我们的第一家工厂,金属制品厂,第三季度,在货架及玻璃钢产品销售方面,已经成功的跻身行业前列。”
“同时,金属制品厂,目前已经成为金属产品加工领域的龙头……”金翎的发言在继续,欢乐也在继续。
第二百零二章 成效斐然
情况通报结束后,就是大家自由交流的时间,这同样很欢乐,那些相熟的家伙聚在一起聊天吹牛——用这儿的话讲,叫做吹腮儿。
他们确实有很多话可以说,因为虽然分属两个集团,但却都有同一个老板,两边的业务和资金往来,比一般的公司和合作伙伴之间要紧密得多。
当然,两边财务部门的交流,要稍微严肃一些,亲兄弟,也得明算账,牵涉到钱款的数字,大家还是要慎重些。
其它人就欢脱多了。
一从会议室出来,熊玉良仗着人高马大,一下子挤到老马身边,“马总,我们的事体介个套(怎么样)?”
老马一愣,周围先静了一会,然后是哄堂大笑。
实在是老熊这东北糙爷们,突然就撮着舌头说起软糯的钱塘方言来,真的很有喜剧效果。
熊玉良叫起来,“笑什么,我说的难道不标准吗,是不是马总?”
老马笑着点点头,“是蛮好的。”
“我们的事体暂时实个套(这样)。”
大家又笑了,因为刚刚还大叫自己说这儿的方言说得标准的熊玉良,这会一脸的迷糊,很明显,他不清楚老马这话是个啥子意思。
“熊总,你不是说得很标准吗,怎么,听不懂了?”
“谁说我听不懂?马总这还不是没说完吗,我等他说下文。”熊玉良马上说。
“熊总,下文我们一会再说,”老马说,“金总,各位,接下来,我们到西湖边的茶楼里,边喝边聊,好不好?”
“不好,我们不喝茶,我们想吃酒咧。”有个家伙叫道。
而且他的这个提议,得到了不少人的附和。
老马看了金翎一眼,金翎点点头,接下来的自由交流,一直都很随意,怎么放松怎么来,边喝酒边聊也挺好。
“好吧,那我们就到湖滨路。”老马叫过秘书,让她马上去联系一家酒吧。
像今天这样的聚会,大家虽然都只是闲聊,但以他们的级别,聊到的事情,都不简单,所以只能是包场。
……
虽说看起来,像是两家公司的联谊,但实际上,大家到一起,主要谈的还都是工作。
去酒吧,坐的是老马这边的人开的自己的车,熊玉良就蹭上了老马这边负责运营的张总的车。
他和老马的“事体”,其实就是通过电商平台,扩大美佳的销售的问题。
毕竟美佳大卖场的建设很慢,到现在,也不过是只在几个一线和准一线城市有实体店而已,而在那些城市之外,还有非常多希望能买到美佳商品的客户。
电商平台,这时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但在网上销售家具,需要细化很多问题,其它的先不说,运抵用户所在地之后,从提货点到用户家里的这一段,该怎么送达,费用该怎么承担?还有验货、组装,以及万一不合适,需要退货,又该怎么操作……问题很多。
简单粗暴的方法不是没有,比如,最后让用户自提,自己组装,想退货的,自己想办法送到托运部……
但是很显然,那样的做法,肯定不会是用户最满意的。
熊玉良希望和老马他们,商量出一个最好的办法来。
同样,老马这边的很多人,这会也找上了嘉盛集团很多部门和公司的负责人,他们希望和有佳便利、嘉盛物流……的合作更紧密无间,希望嘉盛的业务部门,能和他们共享更多的客户。
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他们希望能有更多的商户,到淘宝,到嘉盛商城上开店做生意。
嘉盛的很多客户,就是他们可以发展的对象。
除了探讨相互之间的合作,他们聊的另一个重点,就是互相了解对方的工作。
如果说,在第一次接到参加这样会议邮件的时候,他们还不太明白公司这么做的用意,等到第一次会议结束,他们都明了公司的想法。
这样固定的把大家召集在一起,不仅仅只是为了加强交流,加深了解,促进更多的协作,看起来,公司这好像是在为大家的转岗,或者是为两家集团将来的合并做准备。
天下的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之前把电商部门从嘉盛独立出来,是为了电商能有更好的发展,但当将来到了一定的程度,为了两边都能有更好的发展,把两家再合并在一起,是必然的做法。
简单来说,电商能在销售方面,对嘉盛的很多公司带来较大帮助,但嘉盛的很多公司,同样能给电商带来很多帮助,包括给电商集团带来他们永远都不嫌多的流量。
当双方都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把两家集团,置于同一个管理体系里,把两家的一些业务部门合并,自然更科学。
所以,说不好今天负责有佳便利及嘉盛超市的,未来会被调到电商部门,负责储备网上超市什么的,同样,范海也有可能,被调到电商部门,负责筹备旅游版块……
反过来也一样。
大家为了自己的职业前途,这会互相了解得更多更透,未来就更轻松。
因此,尽管他们很快就抵达了目的地,坐在湖滨路一家临湖酒吧的露天桌位上,但别说是贪杯,大家连欣赏眼前西湖美景的时间都很少。
不是讨论合作,就是互相学习。
还真有不少人拿着本子或者电脑在做笔记。
金翎和老马,聊的就比较轻松,直到高志毅插进来,“马总,对一平邮件里的那个问题,你怎么看?”
金翎说,“先谈谈你的看法。”
“一平的这个问题很大,我目前只思考了一个方面,”高志毅说,“记得前几年,GE的总裁杰克韦尔奇,广泛的被各界当作榜样,那时在书店里,他的书和卡耐基,松下幸之助的书放在一起。”
“但在他卸任后,尤其是最近这几年,GE的发展,却有些越来越吃力的意思。”
“所以我就想,这和韦尔奇当初太注重眼前效益有很大的关系,他在任期间,确实成功的把握住了当下,但他当时处理掉的那些效益不好的公司,可能也就让GE失去了未来。”
金翎和老马都露出满意的神色来。
高志毅的这个角度,选得很好,也很高。
尤其是,他敢于对原来可以说封神了一般的韦尔奇的做法,提出异议,这一点,也很难得。
老马知道高志毅,也是冯一平最早的雇员,在嘉盛的资历,比金翎还早,心说,果然不愧是冯一平,这眼光确实是好。
“你说得很有道理,作为一个企业负责人,太注重于当下,所作出的决定,难免会有些短视,所以这样的公司,可能会兴盛一时,但却很难长久。”老马说。
“这方面,我们很早就有一些讨论,我们认为,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其实都很难长期保持优势。”
“所以我们在做这个的项目的同时,已经在考虑接下来该在哪方面着力。”
“我们希望,始终能这样,一个下,一个上。”老马用手比着。
“举例说,我们最开始的项目,是阿里巴巴,后来是淘宝,但接下来的重点,会是嘉盛商城,商城之后,我们的支付宝又到了可以大发展的时候,支付宝发展到了一定的基础,因为我们的骨干物流网建成,我们的菜鸟网络,又到了大发展的时候……然后再开始轮换。”
“就这样梯队发展,有机作战,形成一个循环。”
“我们把乱想出来的这一套,还定了一个名字,叫做履带战略。”
“一辆战车在行进的时候,总有一些履带,会处于空置的状态,但正是这些空置的履带,和正在工作的履带,组成的完整的整体,保证这战车能持续前行。”
“……所以志毅你说得对,”老马说得激动起来,又撸了下袖子,拿起啤酒瓶吹了一口,“不能太注重眼前的效益,相反,为了未来的发展,一些目前带来亏损的项目,我们不但不能砍掉,反而还要加大投入,要发展更多的类似的项目……”
“现在的有些亏损,是为了将来能给我们创造更多的效益。”高志毅说。
“对,”老马说,“所以杰克韦尔奇的那一套……”
他们俩越说越投机,干脆把金翎都撇到了一边。
金翎四下一看,像他们俩这样,说得越来越投机,越来越有劲的人,不在少数。
于是她对着波光潋滟的西湖,就着风中传来的桂花香气,惬意的喝起自己的鸡尾酒来。
第二百零三章 错过
作为硅谷最早创办的成功企业之一,英特尔的总部,自然位于硅谷最核心的地带,圣克拉拉米申学院大道2200号。
作为对电子科技的发展有巨大影响和贡献的企业,英特尔的总部,从外观看起来,真的相当不起眼。
一圈或高或矮的红杉树后,一片白色的建筑物若隐若现,树下还散漫的停着一些车辆,冯一平相信,很多人一定和自己一样,一定会是在人提醒说,“这就是英特尔。”才会注意到旁边的那块真的很不起眼,上银下蓝,有着英特尔Logo的标示牌。
“你说,为什么我们国内的好多公司,总喜欢在大楼上,或者大楼顶上那样显眼的地方,写上公司的名字,以及一定要弄一个非常高大上,而且同样突出名称的大门?”
在进入英特尔那由两道简单的铁栅栏象征性的形成的大门时,冯一平用普通话问吴倩。
“那是为了免费的广告……不是。”吴倩自己否定了自己信口说出的答案。
要说硅谷的公司,更重视广告。
就说英特尔这样普通人并不会直接接触到他们产品的公司,也在我们的很多电视台投放了广告,很多人都对广告末尾那悦耳的“噔,噔噔噔噔”的音乐声印象深刻。
“我想主要是习惯和风气的不同。”吴倩说出了修正后的答案。
冯一平点了点头,这个答案靠谱。
硅谷的科技巨头们的总部,在外观上,那是一水的低调和严谨。
这时,他们的车已经驶到掩藏在树后的建筑前,这是一片6层高,白色的墙壁上,有着大片蓝色玻璃幕墙的建筑群。
那个著名的Logo雕塑背后那栋楼,就是的英特尔总部大楼。
这栋大楼,以公司创始人之一罗伯特·诺伊斯的名字命名。
这是一个对我们相对比较陌生的名字,我们更熟悉英特尔的另一位创始人,摩尔,当然不是我们在化学教材中看到的那个摩尔,而是戈登摩尔。
就是提出了那个“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的摩尔定律的摩尔。
摩尔先生现在还健在,但早已退休,此时正醉心于慈善工作,他的慈善基金,致力于保护自然资源,因为捐款额度高,他和夫人,在05年,一度取代了比尔盖茨夫妇,成为了“最大慈善家”。
此时,站在楼前的那位穿着蓝色的英特尔制式衬衫,头发已经有些花白的中年人,是英特尔现任的掌舵人保罗奥特里尼。
冯一平不是第一次来英特尔,也不是第一次和奥特里尼见面,但奥特里尼亲自带着人在门口迎接他,这还是第一次。
因为,现在的冯一平,可不是几年前的冯一平。
“你好保罗,”“你好冯,”两个人先握手后拥抱,肩并肩的走进英特尔总部。
“欢迎你的再次造访。”奥特里尼笑着说。
这位今年57岁的世界最大和最成功的芯片公司掌舵者,声音很宏亮。
“谢谢,每一次来这里,我都觉得很荣幸。”冯一平说。
他这话呢,倒也并不是客套,英特尔对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确实巨大。
而且应为公司是老资格的原因,乔布斯创办苹果期间,有时遇到一些问题,会骑上摩托车,赶到这里找人请教。
此时比英特尔还要成功还要牛气的微软,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这里当作是一家乳臭未干的家伙们成立的公司。
乔布斯和比尔盖茨经常会争执,甚至是对骂的事,很多人都知道。
但无论是乔布斯还是苹果,都没有说微软“你们的产品弱爆了”之类的,想在软件领域当微软老师的话。
这里的人就说过。
英特尔总觉得,微软的编译程序总是错误百出,而且其执行速度非常缓慢,英特尔编译的程序总比微软快两三倍。
所以有一次他们很明确的说,“我们发现Excel中的代码有问题,如果你们修改一下,那么整个装置的速度可提高8倍。”
我们可以想象,已经被奉为软件之王的比尔盖茨,听到一个家伙用都不太标准的英语,向他说出这番话时的感受,所以他当时回答,“我们才不在乎这个,我们的重点是为它增加更多的新功能。”
那个英语都说得不太标准的人,是英特尔的第三位雇员,也是摩尔之后英特尔的掌舵者,乔布斯的偶像,匈牙利裔的犹太人,把英特尔带入芯片领域的安迪格罗夫。
对这位硅谷的又一位强人,很多人不会太了解,但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话,“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那就是他的名言,也是他写的一本书的书名。
且不说英特尔自身的成就,能提点乔布斯和教育比尔盖茨,这样的事就很了不得。
国内能和这相提并论的,大概只有雷布斯先后错过投资老马和小马。
“哈哈,”奥特里尼笑着拉着冯一平的手,“走,去我的办公室。”
“我得说,冯,Facebook,真是款好产品。”
“谢谢,你们的双核芯片,性能也真犀利。”冯一平同样笑着说。
两个人笑着在奥特里尼的办公室落座,冯一平没有再寒暄,简要的向奥特里尼介绍了自己的想法。
“开放手机联盟?”奥特里尼看着资料,沉思起来。
“对,我们主要的目的,就是为智能手机的发展,制定一个通行的标准。”
“你也知道,这样的标准,对一个行业的发展,有多么重要。”
“而在智能领域,自然离不了芯片,既然是芯片,自然得有英特尔公司的加入才称得上权威。”冯一平说。
“我们计划邀请的创始成员里,英特尔是最重要的一家。”
场面话嘛,就是得在这样的场合说。
奥特里尼放下那份资料,“没问题,我们加入。”
这个回答,冯一平也不意外。
“谢谢。”他说。
他的公司,和英特尔不存在直接的利益冲突。
相反,奥特里尼肯定能明白,冯一平倡议的这个联盟,以及他的安卓系统,将会给英特尔的一些竞争对手,比如微软,带来的影响。
奥特里尼同样能看清楚,冯一平成立一个这样的联盟,除了所谓的“制定标准”,主要针对什么。
当然,最主要的是,这是一个“手机”联盟,所以,英特尔也没有必要争夺主导权。
“制定标准,我们总是乐意的。”
这是自然,英特尔作为行业领导者,当然明白参与一个行业的标准制定,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
“但是你知道,相关的文件,还得有法务部门审核。”奥特里尼说。
“我理解。”冯一平笑道。
坦白说,此时的英特尔上下,对手机行业,包括手机行业的芯片生意,不太看得上,因为相对来说,手机芯片,属于低价低利润的生意。
所以在送冯一平出门的时候,他提了一句,“原本在手机行业,我们能参与更多,但是在去年,我们出售了我们的ARM芯片生产线。”
“你知道吗,那是目前唯一的一条ARM高性能芯片的生产线。”
冯一平突然在旁边的吴倩身上扶了一把,吴倩一愣,看着依然言笑晏晏的老板,怎么回事?
“哦,是吗。”冯一平此时脸上笑得轻松,心里却在翻江倒海。
这会他的心情,大概和看着老马的阿里,和小马的企鹅,发展得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雷布斯是一样一样的。
ARM高档芯片的生产线?
你们吃惯了牛肉,把这一块当作是蚊子腿,可是我知道,它在未来,是大象腿啊大哥。
失误啊失误,事先没详细了解ARM芯片的一些状况,以至于错过了一个这么好的机会。
一上车,他就吩咐此时还有些不解的吴倩,“马上了解这件事。”
“什么?”
“英特尔出售的那条ARM生产线。”这还是冯一平第一次,觉得相当遗憾。
第二百零四章 嫉妒
冯一平很快就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消息,很简单,谷歌一下就找了出来,在去年6月,英特尔把自己的ARM芯片生产线,作价6亿美元,出售给同在圣克拉拉的迈威(Marvell)。
这个就有点意思了,他收购的漫威,英文是Marvel,而这个迈威是Marvell,就相差一个“l”而已。
所以,看起来真还挺有缘。
只是,看着“06年6月……6亿美元”,冯一平总觉得,这个数字很中国。
他然后谷歌了一个迈威,他的猜测并没有错,迈威,正是由一对华侨于95年在硅谷创办的公司。
所以,看起来自己疏漏掉的一块肉,被一对华裔夫妻捡到了碗里?
他顿时有些狭隘的感到了一丝丝高兴。
只是,他有不明白一个问题,这个收购了此时最先进的一条ARM芯片生产线的公司,为什么在后来,会默默无闻?
吴倩的电话打了上来,“一平,相关的资料,已经发到了你邮箱里。”
吴倩的资料就比较详细,迈威是一家95年在硅谷成立的半导体公司,三位创始人中,周秀文、戴伟立是一对夫妻。
冯一平也是这会才知道,前面名字秀气的,他以为是夫人的那位,是先生,是一位印尼华侨。
后面那位名字阳刚的,才是夫人,出生于黄浦江畔,在伯克利大学就读的时候,遇上了来自雅加达的周先生。
而公司的另外一位创始人,是周先生的弟弟。
兄弟俩一个是CEO一个是CTO,戴女士是副总裁——很家族公司的意思。
公司的主要方向,为存储芯片,在那一领域的成绩相当不错,2000年就把公司送到纳斯达克上市,上市当天,股价就由15美元,上涨到了56美元,三位创始人,同时成为了亿万富翁,并在同年,即登上《财富》40岁以下富豪榜……
绝对是在硅谷的大批华裔里,最成功的那一拨人。
后来,他们又涉足了移动通信和Wi…Fi芯片的生产,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和英特尔有了接触和合作,之后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英特尔有意出售ARM生产线时,第一时间便买了下来——他真的有些嫉妒。
至于英特尔为什么会出售ARM的生产线,在手机还是处于功能机时代时,ARM芯片,确实是属于量大利润低的产品,他们确实有些看不上。
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奥特里尼上台后推行的一个战略,叫做x86…everywhere。
作为芯片的代称,甚至是作为高科技代称的英特尔,在服务器市场占有率近乎100%,在桌面市场也大于80%的情况下,希望自己x86的生态也能进入到低功耗的移动领域,而不是用自己先进的工艺制程和设计能力,帮ARM建设高端应用的生态。
从众强环伺的环境中,成功的杀出重围,并且取得今天这样骄人成就的英特尔,确实有这个资格做出这样的决定。
从另一个角度说,成功的建立了自己生态的英特尔,想必从心底里,也不愿意为ARM这个竞争对手创建的生态出力。
只是,英特尔可能没有想到,他们的ARM生产线刚卖掉几个月,乔布斯就发布了改变整个手机行业的iPhone。
他们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他们可能有些自信得过了头。
因为据冯一平后来的经历,在移动领域,无论是手机还是平板电脑,或者是后来其它的智能设备,英特尔和它的合作伙伴兼竞争对手微软,可以说是全无作为。
反倒是ARM,后来应该侵入了服务器领域和桌面领域。
所以,失误啊失误啊,错失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
这主要也是因为他对半导体行业,并不是太了解,但他对半导体行业再不了解,他也知道,安卓给CPU带来的红利,可以说全部给了ARM。
以他的性子来说,他可没有白帮别人做嫁衣的习惯。
他看了看迈威最新的股价走势,如果一切顺利,对方愿意被收购,那么,他将付出的代价,一定会超过30亿美元。
因为很显然,他不可能单独收购迈威的一条生产线,只能是整体收购。
这样规模的收购,倒也不算什么,但他不踏实的是,虽然资料上表明,迈威目前每年销售的芯片高达几亿颗,那么,为什么后来在移动领域,没有听说过它的名字?
这至少说明,迈威后来在移动领域,显然做得不成功。
那么,为这样的一家公司,付出超过30亿美元,显然要好好想想,是不是值得。
最大的一个问题,是目前迈威正处于高速成长期,这个时候去提收购,可能难度比较大。
不得不说,还是那句话,事物总是两面的,冯一平的好眼光,现在众所周知,这自然也造成了一个结果,那些被他看上的公司,第一个感受,肯定是,既然你想收购,那这自然说明我的公司,未来前途大好。
这就有可能导致他想收购的公司,要么,咬定一个高价,要么,越发把自己的公司当作会下金蛋的母鸡,不卖。
冯一平揉了揉额头,目前来看,这事可以先放一放。
等自己对半导体领域目前的状况,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再说也不迟。
想开后,他的沮丧也消褪了一大半,无论如何,他不可能对所有的领域,都非常了解。
至少目前来看,大的风口,最有前途的那些项目,他都没有错过,这就已经足够了。
……
贝佐斯带着些疲惫的声音传过来,“冯。”
“嗨杰夫,怎么了,很忙?”冯一平问道。
他听得到那边的声响,好像还有人在谈什么问题。
只是,那边的说话声很快消失了,毕竟,这是冯一平和他约好的通话时间。
“是的,忙。”贝佐斯很干脆的说。
他知道,如果有大事,也就是说,能给双方都带来好处的大事,冯一平应该会争取和自己见面,而不是通电话。
冯一平大致猜出了他的心思,这真是一个势利的家伙,只是,你可能猜不到,我这次要跟你谈的,也是会给你带来大好处的一件事。
“有这么一件事,我计划过两天派人到西雅图去拜会你,但在那之前,我希望亲口和你谈谈这事,是这样,在上个月,我们研发成功了一款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非常优秀,尤其是在移动设备的应用上。”
“所以我想……”他把自己的想法,简明扼要的向贝佐斯做了介绍。
但说完之后,那边保持了好长一段时间的静默,“杰夫,杰夫。”冯一平都叫了好几声,这家伙,该不会是在接我电话是睡着了吧。
又过一会,在冯一平正准备挂掉电话重拨的时候,贝佐斯的声音响起来,“我在。”
他的声音听起来精神了好多,“冯,我得说……我不知道怎么说。”
他是真的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
他原以为,自己已经研发成功,正在紧锣密鼓的生产着的Kindle,会是让世人惊异的一款产品,他完全没有想到,冯一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