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7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样是这个早上,周行长还在家里吃早餐的时候,也收到了相关的消息。
新世纪金融公司,还是倒闭了。
他收到的资料,还更为齐全。
根据新世纪金融公司交给威明顿联邦法院的破产文件,这家美国第二大次贷供应商,计划在45天之内出售其绝大部分资产,并解雇大约3200名员工。
他们同意以大约5000万美元的价格,将其发放的部分贷款,以及其在某些证券化信托中的剩余权益,出售给Greenwich资本公司。
并将在法院批准的情况下,向Carrington资产管理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出售其服务资产和服务平台,收购价为1。39亿美元左右。
这个平台,是该公司的核心资产,由5。7万名独立的、负责寻找贷款客户的抵押经纪人,以及处理贷款申请和批准事务的人员组成。
这个平台还包括用于分析贷款申请的计算机软件和设备,以及分布在美国20个州的262个零售网点、34个地区运营中心。
对新世纪这样的公司而言,他们和竞争对手竞争最激烈的,就是对于这些独立经纪人的争夺,因为这些独立经纪人,能给他们带来业务。
当然,根据周行长之前收到的资料,正是这个平台上的5。7万名独立经纪人,把新世纪公司带到了今天的地步。
这些经纪人,会想方设法的为有意向的客户,争取到贷款,哪怕他们明知道,那些客户看起来,并不具备相关的贷款条件。
但那又如何?多办贷款,他们才有更多的手续费好拿。
而新世纪金融公司,又很少对这些经纪人发放贷款的评估书,提出过重新审核的要求。
这其中的原因,周行长能理解,因为新世纪金融公司,和美国的绝大多数公司和民众一样,都坚信,美国的房价,会一直上涨。
其实到这个时候,包括周行长本人,也并不确定,美国房地产价格接下来的走势。
是的,虽然从05年底开始,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降温,虽然到去年,对房地产,确实有许多美国人还觉得懊恼。
但他们并不是因为房价的走势而懊恼,而是为还没有及时买房,或此前少买了房子,而懊恼不已。
因为此前他们买的房子,很多到这会已经上涨了至少一倍,所以,当时为什么不多买两套?
就是昨天宣布破产的新世纪金融公司,在去年一年,发放的贷款,就高达600亿美元之巨。
这说明了美国民众购买房产的意愿,依然非常强劲。
所以,哪怕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地方,路边出现了比以前更多的房地产广告,但是,谁又能坚决的否认,这不过只是一个短期的调整,可能在下个月,房地产市场,又会恢复向上走的趋势?
他也比一般人更清楚这之后的一些政策因素。
从2000年开始,为了刺激因为网络泡沫破裂带来的经济下滑,美联储连续27次降息,最后将利率降至1%的水平,低利率使得房市获得上升的动力,也让美国经济摆脱了持续的衰退的可能。
当然,接下来他们也关注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为了抑制通胀,从03年到去年,他们又连续17次加息,即将基准利率从1%提升到5。25%。
利率的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也导致了房贷违约的不断出现,这也是美国的房贷市场目前有些低迷的一个主要原因。
所以,美联储接下来会不会及时动用降息手段,以确保增长?
虽然老格林斯潘已经于去年卸任,但周行长太清楚美联储的手段,经济低迷的时候,降息,降到经济好起来为止。
反之,有过热倾向的时候,尝试加息,如果加息第一次没反应,那就继续,直到有反应。
这就是他们惯用的两板斧。
从周行长收到的资料来看,美国的经济界,此时也在讨论这个问题,就是新世纪金融公司的破产,会不会导致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
它的破产,会不会导致其他信贷级别较高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公司,也被追债,从而危及整个美国房贷市场,乃至美国经济?
美国经济界目前主流的观点,依然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是因为向新世纪金融提供融资支持的华尔街公司,损失有限,他们的贷款,有新世纪的其他资产做保证。
更主要的,是大多数人,和周行长一样,认为美联储会会及时降息。
但周行长同时又清楚,冯一平,他可是坚决的认为,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不会出现好转。
对他来说,冯一平的那个基金,购买房地产证券CDS的事,不难打听到。
一边是美国的主流经济界,认为房地产市场大市依然向好,一边是他觉得看问题很准的冯一平,认为美国房地产市场,接下来会崩盘。
老实说,他也有些不确定,究竟是那一方的观点正确。
尤其是他还了解到,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前,华尔街的那些投行,其实提出了解决方案,只是后来双方条件没有谈妥而已。
这就充分说明了华尔街的信心。
所以,这个问题,真的很难看明白。
到办公室的一路,他一直在想着这个问题,不过,到了办公室,他就把这个问题抛到了一边。
新世纪金融公司的破产,对国内来说,也是一个警醒,因为同样的情况,也可能在国内发生。
这些年,国内银行业所涉及的假按揭贷款金额,也在逐年上升。
根据统计的数字显示,从04年到去年,国内房贷不良率由千分之一左右,上升到千分之八左右看,已经上升了七倍多。
他迅速召开了一个专题会议,要求管理层要对房地产信贷风险予以高度关注,之后,他还是拨通了冯一平的电话,“一平,”他听到了那边的风声,“你不在公司?”
“没事,”冯一平冲阿曼达比划了一下,走到烽火台的另一侧,“周老师,和新世纪公司有关吗?”
“哦,对,你肯定也知道了,具体的你怎么看?”周行长问道。
“我还是坚持我原来的看法。”冯一平说。
“既然这样一平,你能不能提供一份书面的看法?”
“书面的看法?”
“是的,我想,我向上面汇报的时候,应该用得到。”周行长说。
“这样啊,”冯一平看着眼前起伏的群山,看着在山巅蜿蜒向前的长城,“没问题。”
第八十一章 大胆的报告
冯一平不知道周老师所说的上面,具体是哪一位,但左右跑不过那几位去,而且那那级别,是明摆着的。
他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好机会。
他总是有些像得了强迫症一样的,也不说什么“达则兼济天下”之类的自我标榜的话,他认为自己这一辈子,对有些事,就是负有责任。
97年的那次不说,他那会想让人听他说话都没机会,但现在不一样。
10年之后的现在,他的声望,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高的程度,相关的情况,也随之发生了反转,现在是有非常多的人,想听他的发言,但是,他却有些惜字如金,等闲不会开口。
另一方面,到现在,他的人品,也折服了上上下下的好多人,得到了好多人的认可。
而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人品,自然会对他说的话产生影响,像冯一平这样公认人品好的,他说的话,大家至少会认真的听听。
因此他想,如果能借周老师之手,让周老师上面的那些位,看到自己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多多少少的,总会对之后的一些安排,产生一些积极正面的影响。
那会是他所期望的结果。
看到他放下手机,带着一顶小红帽的阿曼达马上跑过来,“爸爸,你又在思考问题吗?”
“没有,”冯一平抱起女儿,“原来我们的阿曼达这么重了,再过两年,爸爸就抱不动咯。”
“我不胖,”阿曼达有些认真的说,“我现在连巧克力都不吃。”
“不吃吗?”黄静萍接了一句。
“好吧,吃了,但是每天只吃一小块。”她用自己小指最上面的一截比划着。
但看到妈妈脸上的笑,最后还是换到了大拇指,“最多就这么多啦。”
冯一平朝黄静萍看了一眼,“看你给她带来怎么样的执念。”
“你是希望我胖,还是她胖?你就不担心,她胖了以后,会瘦不下来?”黄静萍说。
这个,冯一平还真不好保证。
阿曼达这会突然说,“马灵阿姨说,她现在都有些抱不动哥哥。”
呵呵,这家伙,居然现在就会转移话题了。
但无论她转移话题的技巧,还是她转移的这个话题的内容,都算是一个好现象。
“哥哥下个月回来,然后6月份,爸爸带你们去旅游,好吗?”
“和哥哥一起吗?”
冯一平点点头。
阿曼达马上说,“好的!”
黄静萍忍不住在女儿头上轻轻的拍了一下,“你看,她就不问我会不会是一起去。”
冯一平捂住阿曼达的耳朵,“要不,你们都一起?”
黄静萍呸了一声,“想得美。”
沐浴在和煦春风中的冯一平,顿时免不了有些小惆怅。
看起来,你和马灵已经相处得挺不错啊,但有些事,我依然是连想一想都不行吗?
“阿曼达,下来自己走,”黄静萍把女儿从冯一平手里接过来,“我想后天,就带着阿曼达回五里坳。”
“好啊,两边都多住几天,刚好现在天气好,家里风景也好,过两天没事,我也回去。”
“阿曼达,你和妈妈先回去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过两天,爸爸也回去,带你去山上抓野猪,好不好?”
随着大家的日子好起来,自觉的退耕还林,以及抛荒,冯家冲的那些山上,已经灭绝了好些年的一些物种,不知怎么回事,就又冒了出来。
不但有野猪,晚上都能听得到狼叫。
而野猪,堂哥东正他们,这两年,已经抓了不止一头。
那几头野猪的日子,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
公野猪,不但会用来配种,还会经常被省里农科院的那些专家抽管血什么的。
说起来,也算是野猪中的小白鼠。
阿曼达估计都不明白,野猪究竟是个什么猪,但只要是和爸爸一起,而且还是去山上玩,那她就高兴,“好!”
……
接下来的两天,冯一平一点都不轻松,工作之外,还得完成那份报告。
而因为将要看到这份报告的人的关系,以及他对这份报告所能发生的作用的期待,让他对这份报告,做得格外用心。
综合来说,这应该是他这两年,写得最用心的一篇文章。
为什么看到新世纪破产的消息,乔布斯和佩奇,就笃定的相信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会崩盘,而周行长却不那么确定?
因为有时候,确实是这样,你对一个问题,了解越多,你就会越难做出判断。
对经济问题,乔布斯和佩奇,可以说是相当不了解,所以不求甚解,但周行长,因为懂的太多,觉得相关可变的因素太多,因而反倒不能在第一时间,就做出明确的判断。
而他要汇报的那些位,冯一平相信,对经济问题,尤其是经济大局,肯定非常了解,但要说起华尔街的那些事,尤其是次贷会牵涉到的那些术语,什么MBS、什么CDO,CDS,他们还真不一定会清楚。
因为这些术语,因为现在和我们的关系并不太大,连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都不一定清楚。
所以,如何简单明了的把这事说清楚,还真不太容易。
此外,又必须考虑到,他们身边智囊团的因素,所以,这就更需要慎重。
冯一平前后五易其稿,最后,终于在周末,把他所做的那份报告,交到了周行长的手里。
之后也就是周一的下午,他的那份报告,就放上了很多人的案头。
后来的发展,稍稍有些出乎冯一平的预料,在周一的晚上,他的那份报告,在小范围内进行了扩散,其它一些特定的人,也得到了他那份报告。
而之后,一些会议相继召开,会议的主题,不仅仅只关乎经济,还关乎到一些国际战略。
经济领域的人,对冯一平的相关的论断,还纷争不休的时候,其它部门的人,对冯一平在报告中提到的一些推断,已经非常重视。
是的,既然是周老师要给上面的人看,所以冯一平的这份报告,自然不止局限在经济方面。
“……伊核问题,从2003年重启到现在,彻底成为一个国际性博弈平台,美中欧俄,在伊朗形成一个世界角力的焦点……伊核问题,本质上是中、欧、俄阻止美国进一步控制世界石油资源的一种自救行动,同时也是伊朗、土耳其以及中东诸国,试图通过大国博弈寻求更强自治力的一个平台……”
“……在伊核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美国继阿富汗和伊拉克之后,控制世界资源的步伐受阻,而国内次贷危机逐步深化的情况下,按照以往的惯例,美国很有可能发起或者挑起一场军事冲突。”
“……在转移国内矛盾的同时,展开对一些国家的遏制,以图拆解伊核问题,对其控制世界资源的制约。”
“基于美国目前在中东已经同时进行两场战争的现实,他们不太可能发起第三场战争,更大的可能,是通过提供各种物资来鼓动。”
“……由于和伊朗的地缘关系的缘故,俄罗斯,是他们最可能会采取遏制行动的国家,同时,考虑到北约东扩,以及伊朗的地理位置,位于石油资源丰富的黑海和里海之间,和俄罗斯接壤,同时积极向北约靠拢,因而和俄罗斯关系不睦的国家,将会是美国最理想的目标……”
冯一平最后干脆明确的指出了那个国家,“满足上述条件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格鲁吉亚。”
相关人员,看到冯一平居然预测了一场军事冲突,还明确指出会是俄罗斯和原苏联加盟共和国格鲁吉亚之间的一场冲突,而且说得有鼻子有眼的样子,他们怎么会不震动?
于是接下来,回到冯家冲的阿曼达,难得的对爸爸有了意见,说好的和我到山上去抓野猪呢,怎么一直不回来?
第八十二章 无欲则刚
长安街。
开出红墙后,前面的车辆陆续加速离开,冯一平看了前面的司机一眼,准备小憩一会。
这样级别的会见,本就不轻松,何况他的一些意见,还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
这时那个穿着西装,依然掩不住身上精干气质的司机,忽然叫了一声,“冯总。”
冯一平顺着他的目光一看,前面一辆车在闪着灯向他们示意。
他记得,那是周老师的车。
这时电话响起来,“一平,和我一起去吃饭?”周老师说。
“好啊。”冯一平马上答应下来。
虽然感觉很累,但这会总不好说不。
“麻烦你,跟着前面的车走。”他对司机说。
车很快就停了下来,停的地方冯一平也来过,鸿宾楼。
“怎么,很累?”周行长等着冯一平一起从车里下来。
“有点,本来想回去睡觉的,但既然老师要请客,瞌睡又一下子全跑了。”冯一平笑着说。
“呵呵,你啊。”周行长笑着和冯一平肩并肩的走进饭店,两边已经有工作人员拦着,一些此时在用餐的食客,正张大着嘴看着这边。
甚至雅间里的人,也闻讯都跑了出来。
虽说都听说过,作为国家特级酒店的鸿宾楼,是国内外很多政要和名人会光顾的地方,但突如其来的在这见到了周行长和冯一平,那真是非常意外的大惊喜。
很多人下意识的想靠过来,但马上意识到,这和只遇到冯一平,可是两回事。
冯一平可以围观,但冯一平身边的那位,只能远观。
好在此时不过刚到11点,酒店里用餐的人并不太多,不然,多少还是会引起些骚动。
在酒店负责人的带领下,冯一平和周老师径直来到三楼的云杉厅。
因为只有他们两个人,不过点了一个沙锅羊头,一个红烧牛尾,一个虾外加两个时蔬而已,差不多是个简略版的四菜一汤吧。
“我没想到你还有这样的一面,”周老师看着冯一平说,“你应该清楚,你本来只要阐述经济方面的问题就可以。”
冯一平点点头,“我知道。”
但既然明知道未来一些事态的发展,而且有难得的有这样的机会,那为什么不把自己知道的其它事也说出来呢?
“但周老师你也知道,在全球化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今天,就没有单纯的经济问题,分析未来可能发生的这件危机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影响,本来就是我们应该做的。”
“你说得对,”周老师点头,“这充分说明了你具有难得的战略眼光。”
“不过,刚才的那些争论,你不用放在心上。”
他这话,有些安慰的意思。
之前,针对冯一平明确提出,依据他的预计,在美国发生金融动荡以后,美国会怂恿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发生冲突的看法,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
那些人,都是专业人士。
而专业人士在很多时候,往往就像那些算命先生一样,总是会说一些模凌两可,甚至是会包含有多重意思的话,像冯一平这样言之凿凿的直接点名的做法,不是他们的风格。
“我完全没有放在心上,”冯一平把周老师的茶杯添满,“我理解他们的做法,毕竟,他们不像我这样洒脱。”
“是,你做这些,说这些,完全是出于公心。”周老师说。
冯一平发现,周老师说话,也喜欢说一半留一半。
周老师没说的那一半,他清楚,刚才在红墙里面,那些不认可自己意见的人,他们之所以那么表态,还是会有其它的因素在里面。
因为冯一平预测的冲突,本来是他们的工作,所以尽管知道那么说的人是冯一平,他们还是试着扭转上面那几位对这件事的看法。
因为他们有些不能容忍,一个冯一平这样的局外人,在他们的工作领域,抢他们的风头。
尤其是当着上面那几位的面。
也就是,他们对冯一平的反对,包含了很多其它现实的因素。
冯一平没奢望通过自己的言辞,能引来那几位的关注,并得到他们的肯定,但是刚才和他争论的那几位可不一样,他们会渴望得到那样的关注和肯定。
“你啊,”周老师说,“我原以为,你在任何时候都能沉得住气,却原来也有这样固执己见的时候。”
周老师这真是完全在为冯一平考虑。
在之前那样的场合,很有可能是说多错多,因此,谈未来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会发生冲突,本来并没有多少必要。
“不过,看到你身上还有棱角,我很高兴,你这样的固执己见,又充分说明了你一片赤子情怀。”
“我们都知道,原本在这件事上,你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周老师说。
冯一平原本确实可以做到置身事外,甚至都可以不用提醒周行长关注次贷问题,更别说预测危机爆发后的重大国际影响。
“您过奖了,我只不过是尽我公民的一份责任而已。”冯一平说。
本来他是一个出了名的怕麻烦的人,但在有些问题上,他又一点都不嫌麻烦。
他也相信,自己这样做,是值得的。
用一句装×的话说,“虽千万人吾往矣。”
周老师举起茶杯,“为这话,我得敬你一杯。”
老实说,他也是真没预料到,冯一平在有些问题上,竟然会那么积极。
他是真的很少看到有商人,能这么在意国家的财产损失,以及那么希望我们在一些问题上,少走弯路。
一开始,他也觉得,冯一平之所以这么积极,多半是有自己的小算盘,但后来一看,还真没有。
冯一平之所以主动跟他提相关的问题,那是因为他不想国家在一些投资上遭受损失。
他之所以明确提那场冲突,也不过是希望有关部门,能制定最好的策略,以便能在未来的占据上风。
所以面对那些诘问,他始终能表现得那么平和,又那么毫不动摇。
从有些方面看,这真是一个非常单纯的年轻人,而他,喜欢这样的单纯。
“那你觉得,如果一切都按照你所预计的那样发展,接下来,或者说明年,我们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他问道。
其实就趁冯一平在这件事上所表现出的态度,他就愿意相信,冯一平说的那些,未来都可能变成真的。
而如果冯一平说的那些能够实现,那么,国内的经济增长呈现出挑战姿态来,那也是必然的。
虽然我们也在鼓励扩大内需,但从实际上看,我们更是一个外向型贸易驱动的国家。
如果美欧都因为那个问题产生重大影响,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感觉都还不起债务,他们的消费意愿,自然也会大受影响。
美欧的民众消费意愿下降,我们的经济,随之自然也会大受影响。
“我们的经济增长态势,一定会受到影响,”冯一平说,“再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不是件简单的事。”
周老师点头,在那样的情况下,我们明年的经济增长依然要破十,肯定非常难。
“所以我更担心的是,为了维持这样的增长态势,我们可能会采取的一些刺激措施。”冯一平继续说道。
周老师稍愣了一会,才意识到冯一平究竟在说什么。
他想起来,冯一平之前好像就提过,或者说呼吁过,建议国内的一些公司,主要是那些完全依靠出口的企业,最好要加大对国内市场的开拓,从而实现两条腿走路。
原来他真的是很早就在关注这个问题。
而他说的国内可能会采取的措施,也充分说明了他在发现和分析问题方面的卓越能力。
他猜想,如果未来真的和冯一平所预测的那样,那我们多半会出台相关的刺激措施。
原因同样很好理解,会有很多人,轻易不会让持续多年的增长态势刹车。
如果明年经济增速大幅下降,也不仅仅只关系到一些重视自己形象的人的脸面问题,也牵涉到非常现实的其它课题。
最直接相关的一个,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按照以往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来看,如果他们能一鼓作气的保持增长,直到达到高收入国家的标准,那么他们的发展之路,将会很顺遂。
反之,如果在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的时候,经济增长不能持续,那么,就很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里。
如果那样,即便最终依然能成为发达国家,那个过程,也会相当漫长。
所以如果情况真的发展到冯一平所说的地步,无论是政府还是经济界,包括学术界,都会支持采取刺激措施。
“难道你不觉得,在那样的情况下,积极采取刺激措施,是很有必要的吗?”周老师问。
“我担心的,是刺激措施的主要内容,可能会快速助力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冯一平说。
这个说法,周老师也不陌生。
房地产,是冯一平这些年来,少有的反复公开发表了不少批评的行业。
“我们的经济发展,本来就不太均衡,有太多的地方,过渡依赖土地财政,近些年地王频出,而百富榜上,来自房地产行业的人士占多数,就是一个强有力的明证。”冯一平说。
“而现在我们很多地方的房价,已经非常畸形,已经有不少地方,不少人辛苦一年,都买不下一个平方的商品房的情况。”
“如果相关的政策刺激房价再进一步上涨,目前还没有房产的老百姓的压力,将大幅上涨。”
“而这样的现象,也会带来一系列非常不好的影响。”
“如果房价上涨过快,自然会有更多的资金进入这一领域热炒,甚至很多人把本来发展其它项目的资金,都投入进去。”
“而他们还真会获得相当不错的回报。”
“这样发展下去,我们其他产业的发展,一定会受到影响,买套房子就能获得那么大的回报,何苦再辛辛苦苦的做其它事?”
“最终的结果,会是房价越来越高,要买房的老百姓的压力越来越大,富豪榜上,房地产领域的富豪越来越多,因为收入总是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贫富差距会越拉越大……”
“……好多行业的发展,都会空心化,而一些房地产公司,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而我们都知道,靠房地产公司,我们一定发展不成一个经济强国。”
周老师觉得,冯一平说起这个问题的时候,同样有些痛心疾首的样子。
“所以,你觉得,还是应该按照你之前观点,在房地产市场,一直缺位的政府,应该要发生作用。”他说。
“对的,”冯一平马上说,“比如我觉得,未来如果有经济刺激计划,那个计划的主体,是投入大额的资金,来建设保障房,那会是一个非常棒的决策。”
虽然觉得自己的这个提议,可能改变不了什么,冯一平还是想让更多的人听到自己的意见。
“对不起,我又固执己见了。”他说道。
“不,一平,”周老师说,“我怎么觉得,你这看起来,好像是义无反顾的意思?”
第八十三章 首都的嘉盛家园
清晨,通州大运河畔的一处入目皆是绿色的小区里,已经热闹起来。
人流从十多辆大巴上下来,然后便把欢笑声带到了整个小区里。
“爸,妈,”刘丹丹有些激动的掏出钥匙,站在16楼自己那套房子的门口,“这里,以后就是你们在首都的家。”
“好啊。”她老爸本来就不太善言辞,就这么接了一句之后,就知道笑。
而且那笑容看起来,还有些傻的样子。
他和老伴身上的衣裳,看起来都还不错,只是在首都这个地方,尤其是和身边两个穿着时尚,如花似如的女儿相比,难免会显得有些土气。
大多数人看一眼就知道,他们铁定是从小地方来的。
但是今天在这儿,却没有一个人会用嫌弃的眼神看着他们。
这一层,有四套房子,此时三套房子的门前,穿着打扮已经和首都这样的大城市接轨的孩子身边,站着的都是和刘丹丹爸妈一样,打扮并不入时,一看就是劳动人民的父母。
虽然家里的日子,早就不是从前那么一穷二白,但是,对于他们这些把节俭都烙印到了骨子里的父母来说,衣服,只要干净得体就好,至于潮流?那有什么好讲究的。
刘丹丹打开门,只扫了一眼室内,就站在门旁,“爸,妈,快进来。”
进门就是一个约莫20平米的客厅,阳光从南边的阳台洒进来,明亮非常。
客厅里的布置简单,那组布艺沙发和对面的电视墙是主体,顶上也没有吊顶,顶灯也不繁复,一看就知道,在装修方面,并没有投入太多。
但虽然简单,整体效果却很时尚,而且还适用,比如电视墙那边上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