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冯一平以耐着性子给他解释,“我们集团是不小,不过一辆专车没卖过,唯有的一台奥迪,还是市里奖励的,由集团办公室管理,要用车,需要提前申请,今天刚好不巧,已经有其它公司申请了。”
  其实冯一平压根就没去申请,申请用车接待客户有规定,这样的技术员根本就不够格。
  这一页算是翻过去,中年技术员马上提起另一件事,“我住在哪里?”
  冯一平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深意,很诚恳的跟他说,“开发区就有不少很干净实惠的宾馆,你们厂以前杨经理过来也住那一块。”
  “不把我安排到你们的招待所吗?”
  “啊,我们没有招待所。”
  “这么大的集团怎么连个招待所也没有?”
  冯一平现在也听出了他的意思,感情是想把住宿的补贴也省下来,“我们这那些比我们还大的集团,也没有听说有几家有招待所的。”
  等到了制笔厂门口,冯一平有些肉痛的付了近三十块的出租车费,这笔费用,肯定是报不了的。
  这时,更让他无语的一幕出现了,制笔厂老板的奔驰刚好停在厂办公楼下,技术员就又抱怨,“这车不是不错吗,刚才怎么不派过去?”
  那一刻冯一平心头有一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真不知道你是来提供服务的还是当大爷的。
  他真的伺候不下去,把这位爷交给了模具车间的主任,撒腿就跑,但是很快,他就接到制笔厂老板的电话,那老板哭笑不得的跟他说,“这就是国营大厂的人?一个简单的调平,就明目张胆的要了三包中华!”
  冯一平无言以对!
  他以前接触的,都是这家厂里的销售人员,比如负责这块区域的杨经理,交流交往的时候很和谐,完全没有这些雷人的事情,怎么都是一个工厂出来的,差别就这么大呢?
  一个完全熟稔了现在的规则,一个就像出土文物一样,偏偏他还自以为这正常的不能再正常,而且他也经常有出差的机会,那你就可以大胆想想,那些一直呆在国企那个小社会里的工人的观念会是什么样子。
  而且,那还是一个省会城市,还是在近二十年后,所以冯一平根本就不敢想象现在这个时候,他们这个地级市里的国企大爷们,得有多难伺候。
  就是真的要生产货架,冯一平也绝对会选择新建一家工厂。
  可是,拒绝很容易,但总不好直接让郑乐志对他阿姨说一声,“我们公司说没兴趣”就完了,那真的是一点礼数都不懂,一点眼力见都没有,就他们这小身板,哪敢现在就把市长不当干部?
  冯一平只有又让周新宇专程过来处理这事,然后,通过郑乐志,周新宇得到了一个和方市长,的秘书,见面的机会。
  周新宇委婉的向市长秘书说明了公司的意愿,并保证,在以后筹建自有品牌商品的工厂时,一定优先考虑市里。
  市长秘书说的很委婉,委婉到周新宇当时还不明白,要通过郑乐志才知晓了大意,就是你们当一个托就行,这样市里也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周新宇只好来找冯一平,冯一平当然也不会同意,炒股成股东,炒房成房东,泡妞成老公这样的事太多,一个原本的托,最后就成了接盘的,也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老周,我们要当托,肯定提的条件比另一家要优惠,要是到时就砸我们手里怎么办?那时想反悔都晚了。”
  周新宇说,“是。”周星宇也很清楚,如果到时还天真的指望市长秘书能出来说话,那就太幼稚。
  没办法,他只好再通过郑乐志,再一次约见市长秘书,大秘听了他的话,也没说什么,直接把他带到工厂和家属区转了一圈,主要就两个意思:工厂的硬件不错,工人和家属很苦。
  这么一来,这事还真有点难办!


第四十七章 实地考察
  现在上进修班不比以前上课的时候,黄静萍一般都是下课就走,今天也一样,收拾好课本,和同桌的小苏打了声招呼就朝外面走。
  快到校门口的时候,方颍芝骑着车从后面追上来,“小萍!”
  黄静萍又不好装作没听到,只得停下来等她。
  “这阵子怎么不出来玩?我们唱歌都去了好几次。”方颍芝很自来熟的推着车和黄静萍肩并肩的走。
  “最近比较忙,事比较多,真抽不出时间来。”
  “哦,也对,你那小男朋友现在都到高三了,是挺忙的。”
  女孩子对这些事情自然很敏感,黄静萍当然不会主动告诉他冯一平是为工作上的事烦心,“对。”
  “你看,学习还是要劳逸结合,现在都已经是秋天了,南璐那边的枫叶已经很漂亮,就是太远,倒时我们能不能蹭你家的车,一起去看看?”
  “那我回去跟他商量一下吧。”黄静萍怕冯一平等他时间太长,高中生可和他们不一样,还要上晚自习,现在没有多少时间好耽搁。
  方颍芝看到黄静萍上了那辆银灰色的难看的车,有些难言的情绪在眼中一闪而过。
  上次之后,她特意去问过在银行上班的表姐,听说这车要两百多万,她还不相信,以为表姐开玩笑呢,哪知表姐很认真的告诉她,只多不少,还问她在哪儿见到了这车。
  她当时就有些懵,现在爸妈闲聊时也会说原来的那些熟人,谁在南方赚了大钱,可他们说的,最多就十几万就很了不得,现在自己身边突然冒出一个开着一辆价值一两百万的车的人,而且年龄比她至少小三岁,她有些五味杂陈。
  交了爸爸单位自建房的购房款后,她家一共就只有几千块的存款,新房住进去两年多,到现在还没装修,几百万,这个数量的财富已经超出现在的她的想象。而且他一辆车就两百多万,那他家得有多少钱,一千万?她有些不敢想。
  她停在校门口,以为那边会跟她打个招呼,谁知那边车窗都没摇下来,一溜烟的就走了。
  黄静萍看到方颍芝停在校门口那望着这边,隐隐的有些不快,“你还记得上次的哪个小芝吗?”
  “谁?”冯一平现在是真没心思想这些事,不过他这个反应很让黄静萍满意,“没事,很累吗?还是又碰到了烦心事?”
  “有一点麻烦,不过没事。”
  “恩,我相信你能处理好的。”黄静萍还是一如既往的相信他,“告诉你哦,今天晚上有螃蟹,回去一蒸就好,高兴吧!”
  自从觉察到冯一平喜欢海鲜,她就跟农贸市场里那个说是舟山的海产店老板说了,以后有什么新鲜的,一定给她留点。
  是啊,秋天了,现在不正是吃蟹的好时候吗。
  冯一平到厨房里看了看,池子里泡着四只青蟹,翻了一下“不错,挺肥的!”
  看着螃蟹还张牙舞爪的样子,黄静萍有些怕,躲在冯一平身后,“我按卖的那个人说的,水里面加了盐和白酒。”
  “对,这样挺好。”冯一平捞起一只,把两个大钳子卸掉,再用刷子细细的刷干净甲壳处的那些污垢,一只只的处理好,然后直接上锅蒸。
  为了应景,晚饭是在阳台上吃的,恰好此时正值夕阳西下,映红了天边的晚霞,江面上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很美,蟹很美味,就是时间紧了些,他都来不及咂摸那几只大钳子,就快到了上课的时间。
  他把那些蟹脚推给黄静萍,“你慢慢吃,我得赶紧走。”
  这个世上,得到了就要付出,这真是一个颠补不破的真理,借着市长的关系,他们在市里打开了一个缺口,那市长一而再再而三坚持的事,他们也不得不慎重对待。
  周末的中午,冯一平扮作小跟班,跟着公司的一群人第一次来到市铝制品厂。
  这是一个有些年头的厂子,处在还算中心的地带,主体建筑是五六十年代常见的那种灰色的房子,窗框上都上着绿漆,不过斑驳的厉害。
  接待他们的是厂里硕果仅存的一个副厂长,周新宇拒绝了在办公室坐坐的提议,带着抽调来的几个会计,从前往后,一个车间一个车间的看,每一台设备,都细细的按照铭牌上的信息记下来。
  垮塌了的三车间,依然还是那个样子,当然,里面的所有设备全部搬的干干净净,周围拉着几根绳子,不让人靠近,天知道这剩下来的一截会不会塌呢。
  看过了厂里,又去家属区看了一下,有些触目惊心,冯一平有些看不下去,和电影“疯狂的石头”里那个家属区一样,副厂长一冒头,就有不少老人围上来,“厂长,我们的报销什么时候能批?”
  有的带着孩子的媳妇直接拦住他,“厂长,家里都快揭不开锅,工资能不能发,什么时候发?”
  好不容易突出重围,副厂长很不好意思的说,“让你们看笑话了,已经小半年没发工资。”
  转了一圈下来,冯一平也是感慨颇多,除了一个城里人的身份,铝制品厂的这些工人们,其实并不比农村的活的舒坦,真是农村有农村的苦楚,城里有城里的难处。
  老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住在城里,这些样样都要花钱买,不少人家还上有老下有小的,几个月没发工资,那些底子薄的家庭,还真的很难熬。
  当然,这里面也有观念的问题,现在这个时候,只要能放下身段来,找个事做养家糊口并不难,可是只要厂子还没彻底倒掉,大多数人依然抱着坐等的心态。
  “几位贵客去楼上坐坐吧。”副厂长热情的邀请他们,冯一平看了看楼前停着的三辆车,一辆帕杰罗,一辆富康,一辆桑塔纳,微微摇了摇头,周新宇说,“不用,我们先回去抓紧时间研究。”
  周新宇开冯一平的车,李嘉和师姐坐在后排,冯一平问了她们一句,“设备怎么样?”
  李嘉的师姐,注册会计师李琳还是冷冷的,“具体的金额要回去才能确定,不过,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设备,年龄都比我们大,保养的也一般,估计总额不会太高。”
  周新宇看了冯一平一眼,“一平,我个人觉得,有这个机会,能和市里面搞好关系也不错,铝制品厂转型生产货架也还算对路。”
  李嘉也说,“就是,能有个抱大腿的机会还不把握住。”
  后面的面包车里,郑乐志疑惑的问开车的高志毅,“那个小伙子是谁?”
  高志毅一笑,“你不是总问老板是谁吗?”
  “他就是老板?”郑乐志满脸的不相信。


第四十八章 是同一个吗
  冯一平考虑的也是这件事,方市长伸出橄榄枝,接也可以,不接也能找到借口。
  接过橄榄枝,兼并铝制品厂,也不是不行。就看市里能提供什么条件,至于原厂长刘胖子联系的温州那一方,摆明是趁火打劫,而且资金还不足,竞争不过冯一平。
  这样还有一个好处,这也意味着冯一平和方市长搭上了关系,那镇里的厂子就更有保障一些。
  不过兼并铝制品厂,其它的都好说,最麻烦的是这些工人,最讽刺的是,铝制品厂现在最有价值的,恐怕也是这些工人。
  所以,最好的方案是,他再新建一座工厂,然后在这些人招聘工人,把那些有技术的,态度端正的一网打尽,然而,那样一来,铝制品厂就是彻底的没了希望。
  说心里话,冯一平还真有办个厂做货架的打算,货架不仅各种店里面要用,所有的仓库也少不了这玩意,市场还是挺大,不过他计划的是以后,而且最好是在省城,主要原因就是要尽量离原材料生产地近。
  生产货架的原材料是钢材,都死重死重的。马路上,货车司机是最大胆,最不要命的,你站马路边看看,装其它货的货车,都可以装的高高的,只有那些装钢材或者钢筋的车,里面要么是浅浅的一层,要么是不多的几捆,其实那已经超载了。
  这个厂要是办在镇里,光运输费用至少就得高出一成去,办在市里也能接受,不过他不能接受的是,方市长这几乎是类似硬压或者说是命令的方式。
  客观的说,还没占多大便宜呢,工具厂的那个单子,满打满算,到最后也赚不了十万块,现在就想他们帮着解决这么大一难题,有点像喝了她一杯大叶子茶,却要回报上一车飞天茅台一样。
  要是方市长到时帮着把市里最大的国企,市汽配厂的工作做通,也让他们上系统,那冯一平该回报什么?把市里所有的这些亏损企业全部打包收到篮子里吗?
  可以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和官员合作,但双方要对等,各取所需,不然还不如不沾这一块,让他一直委曲求全的去迎合,抱歉,他没有重生的时候都不会做这样的事,更何况是现在。
  “让郑乐志直接跟方市长说,按计划,我们现在不考虑货架厂的事,但是,如果市里确实需要,我们也可以让计划提前,现在就考虑货架厂。关于货架厂,也有两套方案,兼并铝制品厂,或者是新建一家工厂,同时,不管哪种方案,我们都会全额出资,不用市里帮着融资。”
  这番话主要表达三个意思,首先,货架厂的事,已经在计划中,不是你方市长提一句,我们就跟着上这个项目,不然你到时提个冷柜厂的项目,我们是不是也要上?只不过,为了你方市长,我们可以让这个计划提前。
  第二层意思,我们会考虑在市里建厂,但兼并不是唯一的选项,最主要的出发点还是从公司的利益考虑,而不是你方市长的政绩。
  第三,我们不打算占市里的便宜,市里更不要指望着占我们的便宜。
  “那好,我等下就告诉郑乐志。”周新宇很高兴,处理这样的事最伤脑细胞,眼下这个结果,也算是皆大欢喜。
  “有结果了?”方市长见到郑乐志回来吃饭,就问了一句,前两天侄子可是躲着她,今天他回来吃饭,他们公司肯定是商量出了一个结果。
  按理说,她这个一市之长,不会这样去找一个公司帮忙,可是,这一块恰恰是她的短板,主要是因为她升迁的太快,之前又一直是在教育系统,手里的工商业方面的资源,真是有限的可怜。
  市铝制品厂这个盖子也是她揭开的,一定程度上,就已经得罪了主管工业的曹副市长,那边面对现在的乱摊子,怕是乐得看笑话,她当然也拉不下去脸去求他,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
  郑乐志几乎是一字不差的转述了冯一平的话,郑博赡听了就说,“呵呵,这话有水平,既给了你这个大市长面子,又不卑不亢,软中有硬,我看啊,他们主要是担心你以后又会随便给他们出什么难题。”
  方市长当然能听出这几个意思,当然也有点不高兴,不过,也就是这样而已,她这样的官员,最拿手的就是各种利益的交换,只是让他们给工具厂上了一个系统,就要让他们帮着背这么大一个包袱,她也清楚,这个真有点不对等。
  “那行,叫你们公司尽快商量一个方案出来,我到时安排市经贸局和轻工局来和你们对口洽谈。”
  “好的。”郑乐志说这话的时候有些心不在焉。
  “怎么了?难道是你们公司对你不满意?”方市长问他,如果是因为这事对郑乐志不满意,其实就是对她不满意。
  “不是,”郑乐志看了叔叔阿姨一眼,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憋不住,“叔,姨,你们相信吗?我们这几个公司的老板,可能还只是一个学生。”
  “恩,现在大学生创业也挺多。”郑博赡给老婆盛了一碗汤。
  “不是大学生,应该是个高中生,听说还是在一中读书。”
  “哦,”方市长也有了兴趣,他看了老公一眼,又觉得不现实,“真的?”
  “真的,原来一直没商量个结果出来,今天去工厂的时候,他也跟着去了,虽然出面的还是我们周总,但拿主意的都是他,办公室主任跟我说的时候,我也不信。”
  “这还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郑博赡不由得感慨了一句。
  “呵呵,这说明,还是一中教育的好。”一中,是方市长仕途的起源地和福地,所以听到一中的学生这么优秀,她也与有荣焉。
  “对了,他叫什么名字?”方市长用公筷给侄子夹了一筷子菜。
  “冯一平。”
  “冯一平?”闻言方市长的手停在半空,会是那次签约仪式上那个不顾校长的眼色,很有主见的冯一平,也是女儿上次提起过的那个冯一平吗?
  一琢磨这几件事,还真是如出一辙,都是既坚持了自己的立场,同时又兼顾了各方利益,看来,应该就是那个冯一平。
  方市长努力回想了一下,却只记得大概是个眉清目秀,高高瘦瘦,笑起来有些腼腆的男孩子,“那你给我们说说你这个小老板。”


第四十九章 不速之客
  冯一平定下了调子,方市长那边的反馈也很积极,接下来的事,又落到周新宇头上,由他牵头,高志毅协助,从几个公司里挑人组成了一个团队,开始忙这件事。
  周新宇其实手上工作本来就很多,有佳在省城的扩张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这个月,至少得开十家以上的新店,方方面面的事都要他决定,他想找人交接都找不到,同时,心里话,他也舍不得交接。
  他现在三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做事情的好时候,在原来的公司,虽然比一般的机关单位升迁要容易,但是,要想做到高层,论资排辈这样的事,肯定避免不了。
  在原公司的时候,他当时乐观的做过预计,如果自己一切发展顺利,公司也不会经常有高管空降而来,估计再过上十到十五年,在他快五十岁的时候,可以搬到公司总部最高的一层办公,但是,想自己的照片和简历,挂在集团官网领导介绍那一栏,那样的梦,只能在睡着的时候偶尔做做。
  但是现在不一样,如果不出意外,有佳公司一把手的位子,肯定非他莫属,按冯一平的规划和现在的执行力度来看,有佳将来肯定不是个小打小闹的摊子。
  有佳现在就着眼全国,谋求布局海外,而他的老东家,现在还一心想着怎么在当地做土霸王,孰高孰低,一看便知,假以时日,有佳把他的老东家摔在身后,也不是什么难事。
  他现在有时都在想,几年后要如何衣锦还乡呢?或者是几年后在业内的会议上,碰到当初连给他开车门的机会都没有的原集团老总的时候,该说些什么呢?
  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追求的人,他们不会嫌老板吩咐下来的事情多,他们反倒唯恐事情很多,却没有一件要让他负责,真到那时,怕是就要自觉的准备辞职报告。
  和他一样的,还有高志毅,几个公司不管什么事,他也都要参与,在回省城之前,他交给冯一平一份报告,那是关于省城写字楼和酒店概况的调研报告。
  他的结论是,目前省城现有的写字楼是有些稀缺,但是在建的也不少,而且要建写字楼,肯定要在中心区,而且不能小打小闹,至少得二十层以上,建筑面积四万平米以上,不然到时招租会成问题,因为不管是国内的企业还是外企,当然都希望自己办公的地方越气派越好,这样一来,投资很大,至少得在五千万以上。
  酒店这样的旅游地产,也很稀缺,高档,四星及以上的酒店也不多,参照国外经验,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个需求肯定越来越大,同时,酒店不一定要求选址在中心区,地价便宜,另外,酒店是一个综合性的商业建筑,可以整合进商场、餐饮、娱乐等设施,相对风险较小。
  冯一平看了那图文并茂的厚厚的报告,心里想,这胖哥莫不是和我有个一样的梦?
  所以他很从善如流的定了下来,还是先考虑建一个酒店,前期工作,他想让小舅牵头做,在这样几千万的投资过程中,肯定会在省城积累一些政商两界的人脉,交给小舅,也算肥水不流外人田。
  当然,这事目前好像只有小舅能做,再压给周新宇,那也说不过去。
  忙的不可开交的周新宇,刚和员工培训的负责人通完电话,这一次,在冯一平他们县的技校,有佳正在培训新的一百个学员,目前各方面工作进展顺利,勉强跟得上分店扩张的速度。
  可是,这样也有一个隐患,所有一线的店员,如果都是一个地方出来的人,好像也不太妥当,还是应该跟冯一平提提,扩大招聘的地域。
  他正组织语言呢,手机响了起来,这是一个陌生号码,“请问是周总吗?”一个男人在电话里问。
  “我是,请问您是哪位?”
  “呵呵,周总你好,小姓吕,久仰周总大名,就是无缘一见,不知周总今天有没有时间,能和我见面谈谈?”
  “对不起,我还是没想起来您是哪位?”
  “周总不知道我也正常,自我介绍一下,我就是原来一直和铝制品厂的刘厂长洽谈合作的那一位。”
  这下周星宇明白过来,原来就是那个温州老板,“我想我们没有什么好说的。”对方这个时候找上他,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冯一平在吃晚饭的时候接到了周新宇的电话,“什么,另一方找上了你?”靠,这些人消息还真灵通,“对,我觉得你处理的对,还是不要搭理他吧。”
  老实讲,冯一平对这种费尽心思,把集体财产揣到自己荷包里的行为深恶痛绝,他又没想这趁这次机会占市里多大便宜,所以也觉得没什么好谈的。
  哪知,第二天刚上班不久,吕姓商人就自己找到了有佳公司的办公室,指名要见周新宇。
  吕老板四十来岁,稍黑,但油光满面,留个板寸头,挺着规模可观的将军肚,黄夹克配红色体桖衫,脖子上挂着条小链子,看上去很精明,但一直笑着,感觉蛮和善的。
  另外,他也不是一个人来的,有一个妖娆的女秘书帮他拿着包。
  “周总,我看贵公司业务忙碌,我们是不是另外找个地方聊聊?”
  新租的写字楼面积也不大,和原来一样,会议室也坐满了办公的人,去外面也好,周新宇朝高志毅招了招手,“小高,跟我出去一趟。”
  吕老板开着一辆本地牌照的奔驰走在前面,他们俩还是开着一辆面包车,跟着到了一家茶楼,中途,吕老板他们还在一家银行停了一下。
  进了包间,吕老板握住周星宇的手热情的摇了几下,从秘书手里接过来一张名片,“正式认识一下,敝姓吕,吕有富。”
  周新宇接过来一看,上面密密麻麻的有四五行的头衔,最上面的一个是,庄豪集团董事长。
  “吕董,按理说我们现在是竞争对手,所以,我不明白我们有什么好谈的。”
  “不知这位是?”吕老板看着高志毅问。
  “这是我助理,有什么话吕老板大可放心说。”周新宇把高志毅给降了几级。
  “那就好,”吕老板朝高志毅点了点头,“我托个大,称呼你一声周老弟,正是因为我们是对手,才有可谈的呀。”
  “吕老板,我现在真还挺忙的,有话你就直说,好吧。”周新宇是真没耐心和他磨,那边还一摊事呢。
  “周老弟痛快,那我也就不转弯子。铝制品厂,是我吕某人先看上的,各方面也差不多谈妥了,周老弟这样半路插进来,可是有些不合规矩啊。”
  “吕老板,我不明白你的意思,据我所知,铝制品厂是一家国有企业,不存在谁看上看不上的问题,而且改制的事情,现在还没有敲定,我们这也是正常的商业行为,没有和谁过不去的意思。”
  “周总,你们的主业应该是便利店吧,涉足这样的制造行业,是不是有些跨过界?”这是吕老板的秘书帮腔。
  “我想我没有必要向二位解释我们公司的商业计划,我只是重申一点,我们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见猎心喜。”
  “也不瞒周老弟,我老吕是看上了铝制品厂,前期投入已经不少,我是志在必得,周老弟掺和进来,可真给我添了不少麻烦。”
  听出了周新宇话里的意思,吕老板索性摊开了说,“说起来,在这,我和周老弟也算得上半个老乡,我知道周老弟也是替人打工,出门在外,都为的是求财,所以这一次,希望周老弟能抬抬手,事后定有厚报,当然,这位小高兄弟也有一份。”
  吕老板的秘书马上从随身的坤包里摸出一厚一薄两个信封来,分别推到他们两个面前,“这是先期的一点小小心意,不成敬意,二位请一定收下。”
  周新宇笑着把那个信封拿在手里掂量了一下,吕老板一看这个,放松了下来,气定神闲的端起茶杯。
  “吕老板这出手真大方,差不多赶上了我一个月的工资。”周新宇笑着对高志毅说。
  “我这个应该比我一个月的工资多。”高志毅也笑。
  于是吕老板好悬没被一口茶呛到,气定神闲没做到,有点气急败坏,谁想到有佳给周新宇发这么高的工资呢,“周老弟,没事,这只是一点见面礼,日后定有重谢,小梁,马上再去银行取。”他对一边也有些惊讶的秘书说。
  “不必,吕老板,你的意思我明白了,我想我们没必要再谈下去,小高,我们走。”
  吕老板过来拦在门口,“周老弟,有什么要求都可以提,出门在外,多个朋友多条路嘛,你说对吧!”
  “请让让。”周新宇不理他,带着高志毅头也不回的出了门。
  原来还满脸笑的吕老板脸也冷了下来,“敬酒不吃吃罚酒。”
  “老板,接下来怎么办?”梁秘书问他。
  “马上联系东华区的姜副区长,让他找人查查他们在市里的那几家店。”铝制品厂就在东华区辖下,吕老板公关了一年多,关系不少。


第五十章 前倨后恭
  第二天,东华区安居小区出口处的一家便利店,刚开门不久,一辆车上喷着“工商执法”的面包车就“嘎吱”停在门口,下来两个带大盖帽的。
  上午值班的是个女孩子,她以为这两个是来买东西的,还笑着来了一句“欢迎光临!”
  那两个理也不理他,其中的一个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本,对她晃了晃,“工商局的。”
  两个人在店里转了几圈,然后直接来到收银台前,拿笔刷刷写了一张罚款单,说有食品标签不详,罚款一千,这还不算,走之前随手在货架上拿走了几条巧克力,说是要去化验。
  看到那张千元的罚单,加上没凭没据被拿走的巧克力,第一次经历这样阵仗的小姑娘有些慌,可是还没等她通知公司,又一辆喷着“物价稽查”的车停在门口,还是两个制服大盖帽的人走进来,这一次速度很快,看着门口促销的“买一送一”的纸巾,马上刷刷写了一张罚单,“宣传用语模糊。”还是罚款一千。
  跟着来的是质监局,同样是在店里转了一圈,然后以商品标示不规范为由,留下了一张千元罚单。
  然后消防局的来了,说消防检查不合格,依然是罚款一千,而且还责令限期整改。
  ……
  这一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