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管上面拨下来什么钱,到了村委就出不来,至于多征多缴,那还算是事吗,那再正常不过好吧!
不要看他一个村支书,连个品级也没有,却是捞的不少。单从他家也是种地的,却能帮儿子在镇上临街建了一栋三层楼,上面住,下面做生意就看得出来。
“呵呵,我们家可不是大款,赚了些钱也是一家人一把力气一把汗辛苦赚来的,修路这样的大事,是政府该操心的,我爸可不好当这个家。如果将来村里的人都同意自己集资修,那也没事,您拿多少,我们家照着拿多少。”
“呵呵,一平你是越来越懂事,还没娶媳妇呢,你爸爸的家你也能当。”支书皮笑肉不笑的说。
哟呵,还玩挑拨离间这招,冯一平看着他那张泛着油光的脸,就想啐一口过去,这狗日的是记吃不记打,又自己找不痛快!
“我就算娶了媳妇,也当不了我爸的家。只是我爸妈从小就教我,要怎么做人怎么做事。这样几十万的大事,你当支书的不想着去上面找钱,倒想着从大家手里凑,大家要是都同意也没关系,一没开村民大会,二支部也没出通知,就张着一张嘴先到我们家讹钱来了,一张口就一两万,以为都像你钱来的那么容易啊!”
“你这个孩子,怎么说话的,叔,婶,你们也不管管。”
“管什么,我弟说错了吗?”冯玉萱难得的帮冯一平。
冯振昌也反应了过来,虽然见了村干部大家也都笑笑,但在背后,谁没说他们?其它的不说,一年村里顶天了就是接待镇里来的几个人,偏偏年年土鸡都要吃掉上百只。
他这里不管多少钱捐到村里,只能拿到一张收条,然后,说不定隔天就到了别人口袋里。
“我儿子说的对,这样的大事,当然要先找国家拨钱,如果村里都同意集资,那该出多少我没二话,不过这个钱该怎么用怎么管,到时也要拿个章程出来,至于现在,我是一分钱没有。”
支书带着会计灰溜溜的走了,冯玉萱是个不饶人的,在后面送了一句,“走夜路的时候小心点啊,不要摔着。”
冯一平能体会冯振昌的心情,穷苦了大半辈子,现在又了些钱,是真想为乡里做点事,顺道帮自己扬扬名,这种想法也不能说是错,他这样年龄的人,全国有他这样想法的人多了去。
“爸,你要真想做点事也容易,明年邀些人,在那条河上用水泥预制板建个简易的桥,免得我们上学的路上,冬天有时也要脱赤脚,夏天发大水的时候,又要从下面游过来。”
“就是,这样的事还实际点,到时我们找几家人,凑些钱,找个施工队,修的扎实一点,也不用立碑什么的,那些从上面过的人念一句我们的好就行。”梅秋萍说。
“对啊,没钱就从这些能做到的事做起,想集资几十万修路,我看他主要是为了自己多捞一些吧。”冯玉萱说。
“行,就按一平说的来,我们两个年纪也不小,做做这样的事也好。”
冯振昌他们,还是奉行积德行善有好报的观念。
第一百六十八章 理顺
这件花钱的事大家一致同意,可是谈起另一件,梅秋萍和冯玉萱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还是开面馆这事。
冯振昌现在也有些想明白,拦不住,生意他们一家也做不完,既然如此,还不如按儿子说的,现在退一步,以图将来。
自己吃亏,别人赚钱,这样的事谁都不干,自己付出一些,让别人赚钱,自己也得到些回报,还能提高声望,这样的事,还是可以考虑。
在省城那么些天,梅秋萍和冯玉萱其实也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是感情上还接受不了,说白了,就是不愿意别人平白无故的跟着沾大光。
当初他们穷的年都过不下去的时候,也没人带着他们赚钱啊!
当然,现在接受不了也得接受,其它人不说,二舅今年再要求,要是还不同意,那以后梅家湾对梅秋萍两口子的风评,肯定极差。
嫌贫爱富的人多,那些前一刻还在你家说着恭维话,后一刻转过身去就骂你为富不仁的也绝不在少数。
除非他们家一会就一直呆在外面,跟老家的人老死不相往来,不然这些问题始终回避不了。
不得已,在冯振昌的主持下,一家人凑在一起,一条一条的想,不能随便把东西都一股脑的教给别人,然后让他们还来跟自己争,做生意,如果把一切都寄托在别人的道德素养上,那你就等着哭吧!
不过这样的事,他们三个都没接触过,说出来的好多都不在点子上,冯一平看了有些着急,这样商量半个月,有用的也拿不出几条来。
不就是加盟嘛,快餐行业的加盟他没经历过,但是各种国际国内知名手动、气动、电动工具的加盟他都熟啊,行业不一样,表皮不一样,大致的内核还是差不多的。
于是他主动请缨,“爸,妈,我在省里图书馆看过这些方面的书,要不我先拟一个出来,你们再改改?”
大年的这天,冯一平一整天都呆在家里,坐在火盆边把这份协议写了出来,然后再三修改,很是慎重。
没办法,这可能是他们家出的第一份正式的纲领性的商业文件,决定了至少未来几年内面馆的走向和发展,现在多完善一分,以后他就少操心一分。
初四那天,四叔用学校的油印机印了几份出来,冯振昌把那些问过他的人叫到家里,几人一份发了下去,“我冯振昌也是个念旧的人,自己赚了些钱,绝不会忘了大家,你们想开面馆,我全力支持。但生意就是生意,要把它做好总要守些规矩,所以我拟了这些条款出来,只要你们同意这些东西,该教的,该帮忙的,我概不推辞。”
在坐的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页纸的详细条款,不过好些看不大明白,用后来的话讲,就是有些不明觉厉之感,看了几条,都放在一边,以后有的时间再细看,他们也都知道,冯振昌断不会在这些纸面上的东西里,坑他们这些乡亲。
一个人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叔,只要你教我们开,你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只是这一家店好几万的投入,我们这钱都没着落,你看……?”
“这个我是真帮不上忙,你们不要看我好像赚了不少钱,其实论起欠债来,我在村里也是数第一的,那些在店里做事的都知道,我现在单银行就欠着十几万的贷款,下半年就要还,还有这些店的房租,加起来又是一大笔,真是没有余钱。”
听他这么说,在坐的大多数脸色都暗了下来,他欠银行十几万这事,塆里这两天都在传,私下里说他们家是打肿脸充胖子的也有不少。
可是和冯玉萱说的一样,这个时节,塆里没有几家能一次性拿的出几万现钱,说白了,不少都打着找冯振昌帮忙的主意呢。
“钱还是要你们自己想办法凑,回去发动亲戚朋友,一家不够就十家,十家不够就二十家,大家先凑一笔出来,今年你先去开店,赚钱了,这笔钱又能让下一家出去开家店,这样下去,几年的工夫,原来的这些家都能出去。”
在这方面,不得不佩服江浙一带的人,他们之中的好多,原来家境也都一般,刚开始做生意的时候,也要借好多家亲戚才能把本钱凑够,但他们很团结,这样一次凑一家,先赚钱的再帮带一下,然后一家家的都做起了生意。
看起来很简单很美好的事,在很多地方都复制不了,为自己想的人太多,肯先退一步的人太少。
比如,为什么要让他去开店,为什么不让我先去?家家都打这个算盘,争上个一年都没结果也正常,可能江浙那边,这时店都开起来了几家。
冯一平很想借这个机会,让塆里的乡亲也都养成这个习惯。
然后一个人又问,“可要是亏了怎么办?”
坐在旁边的四叔这时听不下去,“能怎么办?你自己扛呗,还想别人帮你出啊!”
“不是,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担心到时亏了,这笔钱还不上,那些亲戚还不把我逼死。”
“那这个就你自己想,天下没有永赚不赔的生意,赚钱都要承受风险。我只能说,按着我这上面的做,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亏应该不会,当然,这个包票谁也不会打。话说回来,就说在家里种地,我们也都遇到过就快收了,结果连着几天大雨,麦子都发芽的事呢。”
“就是,哪有这样的好事,又想赚钱,又不想承担风险的,你就是娶个媳妇,也有离婚的可能,那怎么办,一直打光棍吗?”四叔这话,其实有些抬杠,不过理倒是那个理。
“好了,该做的我都会做,你们要是愿意呢,到时到省里找我签协议,到店里去学些天,我们一定手把手的教。不过,我也把丑话说在前头,都是乡里乡亲的,要是一声招呼都不打,就在外面按着我家的模子开起来,到时就别怪我不讲情分。”
“哪能呢!”
“就是,没人会做出那样的事来。”
总之,这件事到这就算告一段落,冯振昌发扬了风格,做了他能做的,接下来怎么发展,就看塆里有多少人敢冒这个险,有多少人能想办法凑出这笔钱来。
第一百六十九章 体育考试
最后的这半个学期,不,严格算起来,从现在到中考,只有三个多月的时间,是拼命的时间,学生们在拼,老师也在拼。
黑板上的倒计时一天天在减少,山上从一片枯黄,到有了星星点点的绿,到绿意盎然,开满了各色野花,然后花谢了,到窗外的树上又有知了在叫的时候,已经到了五月。
冯一平的个头又往上窜了一些,当然,还是那么瘦,有几分亭亭玉立之感,王昌宁和冯一平差不多,瘦高瘦高的,奇怪的是,他们自己觉得区别很大,偏偏有好些同学说他们俩越长越像。
平均一天只睡不到六个小时,白天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肖志杰总算也瘦了点下来,不,是保持住了吧,没有再胖,只不过因为长高了点,显得瘦了些。
“我不想去了!”他瘫在沙发上,有些心灰意冷的对两个室友说。
“好了,我不也是很不理想吗?有什么关系,都打算好了再复读一年的,这个时候都学一点,明年就更有把握一些。”王昌宁坐过去劝他。
“走吧,这点打击都受不了,张秋玲会怎么看你?”
听了这句话,肖志杰总算被王昌宁拽下了楼,不过,一路上还是蔫蔫的,一点精神没有。
晚自习开始不久,王玉敏笑着歪歪斜斜的走了进来,她今天和平常的形象也不大一样,披散着头发,两颊红彤彤的,人没过来,先传来一股酒气。
“你们几个,给我争点气!”她用拳头,在冯一平、张秋玲、黄静萍、唐少康、宋卫泽的桌子上敲了敲。
就丢下这么一句话,又跌跌撞撞的走了。
一切的起因,都是上周学校组织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试。
那次考试是和镇上的中学一起进行的,相当于是中考演习,不管是试题,还是考试安排,一切都朝正规的中考上靠。
两个学校的老师,在昨天把卷子全部批改完,冯一平又一次是第一,宋卫泽和唐少康,一个第十一个十二,黄静萍和张秋玲,居然也分别和别的同学并列第十六和十七名。
老师们综合近几年县一中在乡镇中学的录取率,认为4~5%比较合适,两个学校加起来三百多人,排在前十五名的还是很有希望。
所以一班的冯一平、宋卫泽和唐少康按理没问题,黄静萍和张秋玲努努力,说不定也能够的上。
这样算算,五十多个学生的班级,几乎妥妥的有6%的录取率,搞不好还能提高到10%,而梁家河中学这几年的平均录取率而也就3%。
这些,可都是王玉敏的成绩!还有冯一平这个铁定了能进市里高中的学生,年底评优评先进没人争的过她,再加上那篇论文,说不定年底就能评上初级中学二级老师的职称。
中考对冯一平他们来说,是一个关口,对他们这些班主任而言,同样也是个关口。
把这班学生从一年级带到三年级,到现在这个时候,他们其实和学生们一样紧张忐忑,一样心力交瘁,现在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像一张绷紧了的弓,就等着中考那一天的到来。
这次考试,就等于是突然给她来了一剂强心针,于是她就少有的喝酒放松了一下。
肖志杰和王昌宁都考的很不理想,都在二十名前后,基本上没有希望,想起这一年来的辛苦,小胖子难免有些受打击,有些心灰意冷。
二十号,他们迎来了体育考试。
和冯一平记忆中的一样,这次考试是在镇中学进行,一起考试的,还有临近的其它乡镇的两所中学,加起来一共六百多人,因为场地和监考老师的局限,分两天分批进行,冯一平被安排在头天下午。
都是随机编组,他这个组五个人,居然没有一个熟悉的同学,而且为了防止受到干扰,考试场地不允许闲杂人等进入,所以,单项考试的时候,场地上只有两个老师五个学生。
前两项中,铅球冯一平得了满分,五十米往返跑是差点满分,到最后一项,他是最后一个,成绩依然是一米二多一点。
那几个准备离场的学生看到这一幕暗自高兴,至少他们已经比一个竞争对手多出了好几分。
走到门口,带队的张副校长和教导主任朝他招手,冯一平跑过去,教导主任笑着对他说,“统一一下口径,回去有同学问起,就说你这次立定跳有两米四,五十米是七秒。”
“啊!”冯一平有些惊讶,那这样,他这两项也都是满分。
感情这事学校在帮他想办法,也是啊,不然怎么那么巧,他那一组一个熟人都没有。
之前他也想过,是不是花点钱找些关系,不过不确定的因素太多,权衡之后,还是作罢。
主要也是担心有熟悉的同学和他分到一组,要是等到被录取之后再举报他成绩作假,那可是大麻烦。
这样的情况不能排除,毕竟见不得别人好的人也不在少数。
反正以他现在的成绩,上不了市里的高中,县一中是没得跑,还是不要节外生枝的好。
呵呵,原来学校都帮他准备好了,他这下放心了,老师们动这个手脚,肯定一点首尾都不会留下来。
“谢谢两位领导,谢谢学校的安排。”冯一平真诚的说。
“呵呵,下个月好好考,考上市一中,就是对学校最好的感谢。”张副校长说。
好在回到学校以后,大多数同学都只泛泛的问他一句,“考的怎么样?”并没有具体问他考了多少,他也就笼统的用一句“还行”应付过去。
随着离中考越来越近,同学们也算是解放了,再也不怕老师们找麻烦,好多平时隐藏起来的东西,好像一夜之间,就都浮出水面。
学校前面的河堤上,又热闹了起来,三年级的不少男女学生,频繁朝那跑,比如唐少康和叶萌,每天傍晚都会在那腻在一起,还有宋卫泽,和二班一个姓蒋的女生也公开的走在一起,温红居然和原来的班长周立伟走的很近……
冯一平发现,自己还真是小看了这帮同学,一个个的都潜伏的那么好。
不过,这里面没有三剑客什么事,王昌宁和原来的冯一平类似,在不熟的人面前没什么话,和班上的那些女同学基本没什么来往。
肖志杰呢,他是没胆公开,张秋玲也不同意,至于冯一平和黄静萍,还是和以前一样,友达之上,恋人未满。
第一百七十章 终于等到这一天
六月十四号,周三。
这是中考的前一天,也是他们初中阶段最后的一天,天不太好,黑云压城,就是不下雨,更让人平添几分烦闷。
托中考的福,一二年级的学生昨天下午就放了假,学校里就剩下他们这些行将接受命运考核的三年级大哥大姐,有些冷清,有些紧张。
每个老师来到教室,从语文到政治老师,没有一个再讲课,再叫大家复习的,都是和颜悦色、不厌其烦的强调考试时的注意事项,然后就走人,他们也要准备去其它学校监考。
“最后再说一句,不要紧张,就当平常一样,反正就在学校里,只是换了个位子而已。”王玉敏看着台下的那一张张脸,觉得那几个平时最不受她欢迎的学生,今天也顺眼了许多。
明天之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和自己不会再有交集,从此天涯成陌路。
刚入学的时候,他们还是带着稚气的孩子,现在都已经成了青涩的少年,就是不知道,现在这些意气风发的孩子,以后都会踏上什么样的路,多年以后,他们还会记得现在,记得我这个老师吗?
“好,我也不提倡大家看书,今天把脑子放空也好,睡觉也好,聊天也好,安全起见,就是不要离开学校,还有,切记,除了食堂的饭菜,不要吃其它的东西!”
虽然她这么说,但是走出教室的人很少,这么几年下来,习惯成自然,叫他们在上课的时间出去闲逛,没几个人能适应。
晚自习的时候,非常不凑巧,竟然停了电,大家把剩下的蜡烛都被翻了出来,课桌上,讲台上,窗子上,都摆上了蜡烛,教室里烛光摇曳,这个氛围,有些温馨,有些伤感。
虽然桌上照例翻开了书,但在没有一个能看的进去,也是习惯,坐在教室里,桌子上空荡荡的,大家也适应不了。
在中考的前夜,心情其实很复杂。
蓄力了两三年,一切明天开始见分晓,有一种终于等到了今天,马上就要解脱的快感。
同时,心里又空荡荡的,那是对明天以及未来的不确定导致的。要是下定了决心,从下周开始,就跟着爸妈种田,或者是南下打工,此时反倒会踏实些。
但是此时此刻,谁又不心存侥幸,希望在此后的三天里,超常发挥,一鸣惊人呢!
只有少数几个人买了留言册,大部分同学,就用笔记本代替,冯一平桌上堆了一摞,这里不但有本班的,还不时有外班的同学过来。
他甩了甩写的酸酸的手腕,发现肖志杰和张秋玲两个,头对头的趴在桌上,不知道说什么悄悄话,桌子下面,两只手好像还牵在一起,我去,行啊这小子!
看了看教室里,已经围成一个个小圈子,有的说说笑笑,有几个女生,在一起泪眼婆娑的,是啊,三年的时间,一千多个日夜,彼此的交往里又不参杂其它东西,这样的同窗情,确实弥足珍贵。
“冯一平,”后座的王金菊递给他一个本子,“这是我的,你写几句话吧。”
给她写,冯一平倒有些踌躇,她也算是和冯一平打交道比较多的女生,一时半会想不出什么来,就凑了两句,“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寄语王金菊同学。”
王金菊和黄静萍一看,都笑了,黄静萍说,“这样被你凑在一起,到是有些押韵,你就不会说句自己的话吗?”
王金菊也说,“就是,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我老师给我写的呢!”
“来,你写了那么多本,给我看看吧!”王金菊跑过来,坐在他对面,一本本的翻开看,看了一本,“啧,好酸啊!”
再翻一本,“哟,好煽情!”
“我也看,”黄静萍把凳子搬过来,毫不避讳的坐在冯一平身边,翻开一本,“道一声珍重,贺一声成功,好俗啊!”
是啊,有的俗,有的酸,有的煽情……没办法,这么多,他能做到不重复就不错。
“哦,这本有点意思,”黄静萍从那一堆里翻出一本来,是柳菲的,“来是缘,去也是缘,聚是缘,散也是缘,缘来缘去缘如水。”
“这个写的好哦!”她言不由衷的评价了一句,冯一平装作没听到,继续写留言,可没过一会,他就觉得腰上被人掐了一下,不是吧!
他停笔伸手去揉揉,这时黄静萍可能也觉得不好意思,像是安慰,又像是道歉,悄悄伸出手,握住了冯一平那只手。
冯一平一时也没反应过来,有点愣住,怎么会这么大胆的?
黄静萍强作镇定的握了一会,心如小鹿乱撞,看到王金菊要换一本,连忙把手缩了回去,还瞥了冯一平一眼,冯一平看了一下,有些承受不住,那满眼的秋天的菠菜啊!
……
十五好早上六点,三剑客准时起床,吃过早饭下楼时,街上行人还少的很,公路两旁的农家里,炊烟袅袅升起,不少人也是刚起床,脖子上围着条毛巾,嘴里刷的满嘴沫。
路上的拖拉机,“咚咚”的驶过,并没有多看他们一眼,一切都和平常没有什么两样。
今天是不是中考,好像没多少人在意,有些对你而言重要的不得了的日子,对别人来说,可不是再平常不过吗。
不过学校里就和平常大不一样,除了领导,熟悉的老师没几个,都是一些生面孔,一些监考老师已经跟着上面的巡视员在一二年级的那六间教室里巡视检查,那就是冯一平他们今天的考场。
昨天晚上倍感轻松的同学们,今天又紧张了起来,不少同学又在教室里拿起今天上午要考的语文看,冯一平翻开三年级的语文课本,觉得上面的内容很熟悉,又很抹上,他干脆懒得看,从肖志杰那里拿来随声听,听起了音乐。
7点半,大家带着准考证和笔,陆续进入考场,连纸都不能带一张。
冯一平去的是一年级三班的教室,不过桌子不再是一张张挨着,前后左右间距都接近一米。
他的座位刚好是第二列的第一个,前方就是讲台,监考老师的凳子,就在他前面几步的地方,也就是说,他真正的就在监考老师的眼皮底下,这个位子,可是做不了什么小动作。
他把准考证放在课桌左上角,钢笔和墨水放在旁边,以标准的学生坐姿,迎接监考老师的检查。
7:55分,发卷前,监考老师板着脸,再次强调了一次考试纪律,8点整,随着一声铃响,中考正式开始!
第一百七十一章 想做开派祖师
十八号这天,都日上三更了,502里还静悄悄的,三剑客都还在床上呼呼大睡。
三年紧张的学习,又经过三天紧张的考试,三人都有些脱力的感觉,所以昨晚睡的很早,难受的是,虽然都没定闹钟,生物钟还是准时让他们在早上六点醒来。
睡了一晚上,这时才有些力气对一下答案,不过,就对了一会,肖志杰就没了兴趣,特别是昨天的数学,估计打击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及不了格,还对个什么劲?”说完扭头回去睡觉。
数学可是他算比较擅长的,可是这一次的中考,就是在他最擅长的事上毫不留情的打击了他一次。
“睡一下也好,这几天估计大家火气都大。”王昌宁也打着哈欠回了房间。
虽然他已经做好了复读一年的准备,可是真面对这样结果的时候,说不失望那肯定是假的。
冯一平比较有谱,除了数学,因为难度太大,觉得时间有些不够,匆匆的答完,连检查的时间都没有之外,其它的五门,发挥的都很正常,当然,这个时候,这样略带着炫耀的话最好不要说。
能睡个懒觉也好,不管是他们还是冯一平,不管暑假后是复读还是去高中,现在都还没到可以真正放松的时候,顶天了就算个短暂的中场休息时间。
等冯一平再一次迷迷瞪瞪的睁开眼的时候,一看表,已经到了11点多,还是没有睡懒觉的福气啊,不但没有更清醒些,整个人都觉得晕晕的。
“哎,起来了懒虫们!”他一边刷牙一边敲门。
三人肿着眼泡胡乱吃完中饭,冯一平提议,“要不要去学校对对答案,估一下多少分?”
这时候,那些监考回来的老师们,估计把本科的试卷都做好了。
“懒得去,反正过几天成绩就会出来。”肖志杰懒懒的说。
“也是,这么热的天,我们去河里找个地方洗澡吧!”王昌宁提议。
“还是算了吧,那不还是要朝学校哪儿跑,我还是继续睡觉。”肖志杰说着,又打了一个哈欠,看起来还是身心俱疲的感觉。
下午冯一平是怎么也不会再睡,刚好琢磨下赚钱的事,过去的一年多,可是没什么时间做这些。
他有个不太成熟的想法,是不是可以考虑做“小清新”派的先行者?不,先行者这词好像不太吉利,还是开拓者比较好。
小清新的题材他熟悉啊,重生之前,打着小清新的旗号,让大家再消费一把青春的影视和文学作品可是不少,而且名利双收的也不少。
他现在唯一要考虑的,是时机是不是成熟,不要真成了先行者。
国内现在的消费主体,大都是从上山下乡的运动中走过来的,对这样题材的作品估计接受度不高,像他这样八零年代的孩子,又不知道消费能力怎么样。
要是等到2000年,那无疑消费的人会多,可是,到那时估计就有些迟。
从现在算,等他高中毕业时候那一年,98年,全国七所高校就会联合发起新概念作文大赛,然后捧出一批“80”后作家群来,到时能吸引年轻一代的作品可会比现在多的多,那还是先行试试水吧!
他准备现在这样做,也不是没有一点把握,要是前几年,写这样的作品出来,估计只能是无人问津的下场,大家都不宽裕,没有闲钱,也没有这样的雅兴。
现在不一样,城市里发展的日新月异不说,就他们这个小地方,街上现在也有了一家包子铺,一家早点店。并不是大家比以前忙,没时间蒸包子做早点,是日子好过了些,好多人懒得做。
当一部分乡下人舍得到外面买早点的时候,估计城里孩子的零花钱也足够他们买本书的。
是的,他不准备往杂志上投稿,他准备出书。
这样做,当然有赚钱的考虑,另一方方面,他还有些小心思。
虽然他后来学习高数和立体几何的时候,成绩不理想,可是现在的高中是文理分科的,等高二选了文科他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但是,能轻松点,为什么还要想初中一样拼命呢?初中是没得选,高中升大学,保送的多啊,比如在新概念作文大赛头几届的获奖的那些幸运儿,好多都被国内的名牌大学免试录取,他要是真能闯出一番名头出来,不是也有这个可能?
打着这样的如意小算盘,冯一平沉下心来,开始写小清新派的开山之作。
当天晚上,冯一平做了一个梦,梦见各路女神哭着喊着的追他,“冯一平,推荐我做你小说改编的电影的女主角吧!”
醒来时,口水把枕巾都打湿了一大块。
肖志杰和王昌宁这些天还是提不起精神来,话也不多。早上八九点起,午饭后又睡,两三点钟的时候去下面抱个西瓜上来啃,晚饭前,骑车溜到希望小学打会篮球,然后在他们新找到的一个比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