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4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后来几个月的时间,这只股票并没有像他期待的那样,随着美国的反恐形势日趋严峻而上涨,直到去年一季度,也不到3。9美元,虽然是还不错,但是针对冯一平其它的战绩,这委实非常一般。
  但是之后它的表现就震惊了包括冯一平在内的所有人,那真是像坐着火箭一样飙升,导致它的股票在市场上基本没有换手的。
  这可以说是冯一平唯一不靠后来的信息,误打误撞的最漂亮的一次出手,“所以我认为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并不全面,选股的时候,当时的大环境和背景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比如两伊战争时期时的石油,还有,去年非典期间,国内的中药公司。”
  “那么,你选茅台,也是这个原因?”
  “对,你看,国内的经济发展,同样是一路向上,有钱人越来越多,高端消费所占的份额在不断扩大,我们国家主流是喝白酒,而作为茅台的国酒,肯定是很多人的首选。”
  “目前它的股价同样已经翻了几番,我们还要继续吃进吗?”
  “当然,吃,我让你停你再停。”
  “中石油呢?”
  “继续持有,”这个李睿远知道,是他跟风巴菲特的举动,“等到巴菲特抛售时我们再抛。”
  “可是我们目前陆续吸纳的中石油股票,已经占了接近他总股本的1%。”
  “没关系,继续持有,如果可以,我还想吸纳它近5%的股票呢。”
  中石油目前市值不到400亿美元,包括李睿远也认为它被严重低估,合理的是指额,应该在1000亿美元以上。
  但就是它目前市值的5%,冯一平就是能买到,也没有资金支持。
  “我知道包括内地股市,目前都有很多不错的机会,但是,至少在近期,内地的股票,我们只运作这两支。”
  因为不想给他压力,被人盯上的事,他没有跟李睿远提起。
  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减少动作,那是很明智的选择。
  “当然,这段时间,还是要想办法锤炼我们的期货团队,同时你要做好准备,接下来,我计划扩张我们的队伍。”
  “真的?”李睿远的眼睛亮了起来。
  就没有一个经理人,不对自己公司将要扩大规模不感兴趣的。
  “当然,我现在有个大概的想法,想在新加坡、英国,还有美国,都设立我们的分支机构。”
  香港的你能盯上,有本事,你把我在国外那些分部的情况也摸清楚。
  “这方面,你也做个计划。”
  “好的,我现在就做。”李睿远说干就干。
  ……
  给李睿远发完一个另类的大红包,冯一平又来到窗前的那一对老幼面前准备继续,“聊得这么投机。”
  “呵呵,”包卓远笑,“年纪大了,看着这样可爱的孩子,总觉得又好像精神了一些。”
  “屹铭他怎么样?”冯一平问。
  考虑到包卓远身体和个人意愿,经公司批准,他现在正在逐步向高屹铭移交工作。
  “挺不错,你知道,像他这样经受过挫折的人,更成熟稳重。”包卓远夸道。
  “总之,以后免不了还是要你多费心。”
  “没问题,未来我一定会做好顾问的工作。”
  “爸爸,这里好漂亮啊。”阿曼达总是不甘受到冷落。
  “是,非常漂亮,”冯一平抱起女儿,“说起这个,包总,你有没有兴趣,代表公司出面,举办一个维港日,培育市民们,关注、欣赏和爱护这些大自然赠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包卓远听了有些心动,还没说话,就道了声歉,拿起手机讲了几句,之后有些诧异的说,“一平,李家的那位袁天凡要见你。”


第四百九十八章 云泥殊路
  李家的袁天凡?没记错的话,只是在汽车网上市路演的时候,和他有过一次接触,他现在突然找过来,为的是什么?
  包卓远想了想,“说不定是来赔情的。”
  “赔情?为什么?”
  “你不知道?”包卓远看他不像是忘了的样子,想了想,“哦,当初应该是怕你分心,没有把这事情告诉你,”他简要的跟冯一平说起了初二那天,唯独李家旗下的网站,刊登了质疑冯一平并购奈飞的文章的那事。
  “原来如此,”冯一平很快想明白了其中的关碍,“那就见见,吴倩,你去迎迎,还有包总,你好好考虑考虑我的提议。”
  “哪还用考虑,我又得感谢一平你提供给我这么好的一个机会。”
  退休之后,如果能主持这样福佑子孙的项目,包老先生怎么会不乐意?
  “睿远,我们回避一下吧,”包卓远顺道抱起阿曼达,“走,跟爷爷去另一边玩。”
  “谢谢啊。”
  不得不说,还是他想得周到,对于阿曼达这样可以用来攻击冯一平的事,自然最好不要这么不费力的让人知道。
  他们刚走开没一会,袁先生在吴倩的陪同下,抵达顶楼,依然是那种带着自矜的笑,不过笑里却再也没有那种隐隐的优越感,大老远就伸出手来,“你好冯先生。”
  “你好袁总,你大驾光临,真是让我这儿蓬荜生辉啊!”
  “哪里哪里,冒昧前来,却得幸能见冯总一面,不胜感激之至。”
  “袁总客气,快请坐。”
  “冯总近来一系列成功的举措,实在叫人佩服,老先生也称赞不已。”
  “过奖过奖,袁总请喝茶。”冯一平莫名的觉得这话有些耳熟。
  哦,对了,上一次汽车网上市路演时,这位说的是“李主席听闻在斯坦福有这样一位年轻校友,也非常高兴。”
  那话说的,二公子对冯一平自然是很赞赏,但其中高高在上和以前辈自居的意味,也不言而喻。
  结果,冯一平现在已经把“李主席”,即二公子远远的抛在身后,他现在又把老先生搬出来。
  话说,等将来自己再进几步之后,因为说一个,就被自己超越一个,这位会不会觉得自己有申公豹的潜力呢?
  在商界也算名声卓著的袁先生,看着这个一年多前还很青涩,但现在不论是实力还是风头,隐隐连老先生也盖过去的年轻人,也是感慨万千。
  他说的也不是假话,老先生知道冯一平这一系列实打实的运作之后,确实非常赞叹,至少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科技领域,他们还真比不过冯一平。
  话说,一直宣扬走在市场前面的老李家,自然也不会错过市场前景越来越好的互联网领域,也在很早就谋求由传统产业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科技行业转型。
  奈何,这条路走得不太顺。
  客观的说,继承了老爷子名号的二少爷,在互联网领域戏水的本事,还真不及他嬉戏花丛的能力。
  既有父辈的余荫,又有特区和中枢的照顾,现在的结果,那是真的称不上好。
  1999年,一向秉持现代化运作,在全球廉洁指数排行榜上,一直位居前列的特区政府,突然没有经过任何招投标手续,把一项价值130亿港元的数码港项目,直接交给二公子旗下的互联网高科技公司。
  如果能碰到这样的好事,我们大多数人的选择,肯定是好好做好这个项目,好好大赚一笔。
  但起点和眼界高的二公子,可不像一般人那么喜欢挣这样的“辛苦钱”,有了这个大项目,他首先想的,就是以这个为基础,把自己的公司运作上市。
  但是,他们家影响力再牛,有些公共机构,还是不好公开偏袒,比如联交所。
  联交所对高科技公司上市有诸多要求,除了持续经营时间之外,最严的就是财务数据。
  而众所周知,多数高科技公司在前期,都是烧钱大户,哪会拿出让联交所满意的财务报表?
  就是财务数据符合要求,直接上市的时间和成本都很高,所以借壳上市就是条好路子,资金成本低,上市时间短,而且程序也简单。
  二公子看上了一家和自己公司业务相关,但是股价只有6分钱,总市值才3亿多港元的完美壳公司。
  有他家背景作保,这个过程非常顺利,壳公司发行近300亿股新股,二公子把刚得到的政府大项目和自己的一些物业,作价近25亿注入壳公司,按6分一股算,得到新股中的240多亿股。
  之后,壳公司复牌。
  复牌的当天,股价最高升至3。23港元,市值由原本的3亿多港元,飙升至近600亿港元,只差一点,就一举进入香港前10大公司之列。
  此时二公子公司所拥有的240多亿股,已经价值近450亿港元,而他的投入,只是不到25亿港元,而那25亿港元中的大头,则是特区政府额外照顾给他的数码港项目(是不是已经无力吐槽?)。
  这才是真正的“城会玩”,这才是神级的空手套白狼,像首都王总他们这样的手段,与之相比,真的非常低级。
  估计好多个王总,蝇营狗苟好长时间,捞来的总额加在一起,还没有别人运作一次的收入高。
  之后的事,前文已有赘述,2000年,袁先生亲自参与,这家公司在各方无条件的支持下,快速击败新加坡电信,成功并购市值达4000亿港元的香港电讯,从而一跃成为香港第八大上市公司……
  说句题外话,20多年后,某老公把他家老头子投入的几个亿翻几倍,跟这位相比,不得不说,还是差了好多火候。
  但是,这个成就了二公子的公司,其实就是一个大坑货,因为香港电讯原股东,英国大东公司,近几年不断售出股份套现,以致股价下跌:2003年的股价比2000年高峰整整下跌了96%!
  比互联网泡沫破裂时的。公司还要坑人,慕名被坑的普通香港市民,不知凡几。
  由此,二公子的“超二代”名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提起。
  至于老先生,他自己在互联网领域的投资,同样也不顺,他的那家门户网站,跟其它三家的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不被市场看好。
  但是,这个一年多前,无论背景和实力,都不能跟他们相提并论的内地年轻人,现在俨然已经成为世界互联网领域的新贵,做一项成一项,而且都是那个领域的首创者,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他的这些项目的成就,将越来越不可限量,这一点,真的连老先生也不得不佩服、羡慕。
  “我此来,是受老先生的委托,对发生在初二的那件不愉快的误会,诚挚的向冯先生您道歉。”
  话没说完,冯一平就打断了他,“说实话,我也是刚刚才知道这事,这跟你和老先生完全无关,真不用这么客气。”
  “我旗下也有网站,我非常理解这样的情况,就冲老先生的胸怀,我也不会多想。”
  “再说,但凡在商场上稍微有点成就的,谁还没被那些专家质疑过?”
  袁先生苦笑,但明显松了口气的样子,“可不是吗?”
  这样的结果,让他很满意,到了那位老先生的地步,其实非常在意风评,如果落下一个嫉妒年轻后进的名声,他真不能接受。
  尤其是在冯一平有能力跟他打舆论战的情况下。
  但没想到,这位虽然年轻,但不但不轻狂,反而还如此成熟。
  “我们总是心怀歉疚,今天来,还有另外一个目的,不知冯先生后天晚上是不是方便,老先生想宴请冯总。”
  就是说,这些人的随便一个目的,都不可能这么单纯。
  “非常不巧,明天我就必须离开。”冯一平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拒绝。
  今时今日的他,不需要这些家族,但他反而是这些老牌家族眼红的对象。
  在这个大前提下,可以轻松的得出一个结论,“宴无好宴。”那哪还有参加的必要?
  “那真遗憾,希望下次能有机会。”
  “一定。”其实一点都不遗憾的冯一平站起身来。
  袁先生愣了一下,马上说,“那我下次再来拜访。”
  “我也希望能再次聆听袁先生的真知灼见,我送你。”他总算送到了门口。
  “一平,那可是华人首富哎!”电梯刚下去,吴倩马上说,他都有些不理解冯一平为什么拒绝得这么爽快。
  “那又如何?”冯一平说。
  如果他这一辈子,只是为了成为另一个豪门,那未免真的太没用志向。
  在心里,他也从来不把自己和那些豪门看成是一类人。
  最显著的区别是,那些豪门从内地赚钱拿到内地之外,而他,坚持在国外赚钱再投资到国内。
  虽说都是赚钱,但其实真有云泥之别。


第四百九十九章 我可以说脏话吗
  “再见,”湾仔一处写字楼楼下大堂里,陈韬温和的笑着跟送他下来的人握手,“下次去首都,欢迎到我们公司看看。”
  “一定一定。”对方也很客气。
  只是一上车,陈韬的脸就跨了下来,同时迫不及待的把领带松开,好像透不过气一样。
  带着的几个人都很识相,没谁去打扰他,一位对司机说了声“回酒店,谢谢。”以后,这辆商务车里,就安静得有些可怕。
  没人交流,大家静静的看着两边车外,面无表情,这样肃重的气氛,也影响到了开车的本地司机。
  他知道后面的这位,是集团老板旗下传媒公司的总经理,不是自己这样的小职员可以比的,所以他每次看后视镜的时候,都特别留心,称得上是目不斜视,不会跟他们的视线有碰撞,也不想他们误会自己在窥视。
  汽车驶近维港旁的酒店,司机总算放松些下来,明天就跟负责车队的林经理商量,最好不要再帮这几位开车。
  这一路,他总担心车里的空气突然爆炸,或者是后面有一个人突然爆发出来。
  但是,他好像觉得,这会车里的气氛终于也松快了些,这是自己的错觉吗?他偷偷的瞄了陈韬一眼,只见他依然面沉似水,顿时一凛,马上专心致志的看着前面。
  其实他的感觉没错,看到了自家的酒店,传媒公司的这些人确实松了口气,有点就要回家,马上见到亲人的感觉。
  直到进入电梯,大家才彻底放松下来,“这些人。”一个人摇了摇头。
  “别说了,”陈韬摆了摆手,“我去见冯总。”
  ……
  顶楼,冯一平坐在窗前的地上,阿曼达坐在一旁的小凳子上,侧面摆着一个粉色的小画架,她不时看看窗外几眼,再在画纸上涂几笔,很有派的样子。
  但是她画的那幅画,说实话,估计连梵高这样印象派的祖师爷爷看不出来究竟画的是什么。
  冯一平这个外行也觉得,其它的不说,女儿就是在色彩的运用上,也相当不大胆,看来她在这方面,真没什么天份。
  唯一可取的,就是这个小家伙居然能这样坚持坐上20分钟,这么小,就能在一件事上这么专注,这真挺难得。
  “一平。”陈韬提着包匆匆的走进来。
  “嘘。”冯一平指了指旁边沉浸在自己世界的女儿,悄悄的起身,带着陈韬来到旁边的会客室。
  “怎么,不理想?”
  “我先喝杯水。”陈韬说。
  说是喝一杯,但他一共喝了三大杯,一壶茶都空了。
  “好歹是个大公司,这去一趟,不至于连水都没得喝吧。”冯一平笑着问。
  “别提了。”陈韬居然用手背擦了擦嘴,这是遇上多生气的事,才让他这么不讲究。
  “大家都感觉憋屈得很,我现在,真想对着这海大喊几声。”
  “再来壶茶。”冯一平按下电话通知了一声。
  “是不是把一杯水泼到谁的脸上更解气?”
  “还真是这样,”陈韬总算笑了,“我还真这样想过。”
  “是吗?真的这样不理想?”
  陈韬直摇头,“真就是这样,你说,本来是他们邀请我们来的,我们来了,他们怎么一个个都这种态度?”
  “原来都说这边人专业,我看,他们连一些最基本的礼节都不懂。”
  “别生气,来,再喝一壶。”冯一平把刚送过来的那壶茶放到他面前。
  “茶也喝够了,中午我还想在你这混餐饭吃呢。”
  陈韬和传媒公司的团队,是应香港多家电影公司的邀请而来。
  年前他们闹出那么大的动静,香港影视界不可能不知道相关的消息,买版权不说,还能投资合拍,这样的合作伙伴,现在的任何一个影视公司都欢迎。
  毕竟今时不同往日,电影行业,也是非常烧钱的一个行业。
  在以前看,拍一部电影,对香港的那些知名公司来说,那就真比吃餐饭难不了多少,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年产上百部电影的公司。
  但是现在,随着好莱坞的影响力日渐扩大,大牌的加盟和精良的制作,才是高票房收入的保证。
  但是,大牌加盟和制作精良只是高票房收入的一个前提而已,有这两样加持,但是票房同样不高的,其实也是大概率事件,一部电影,让一家公司亏损几年这样的事情,并不是没有。
  尤其是那些知名导演,那真是让电影公司又爱又拍的存在,可能他前一步片子,就让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一举成为知名的电影公司,但是他的下一步片子,有很可能把另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直接干到破产。
  这里最知名的,要数拍了那部经典的《猎鹿人》的迈克尔西米诺,出名之后,在80年代筹资4000万美元,拍摄了一部西部片《天堂之门》,结果却一败涂地,还一举让具有悠久历史的联艺电影公司直接破产。
  好像我们的那位拍戏时总喜欢用鸽子的华人大导演,在2000年,因为执导《碟中谍2》,票房大获成功,成功跻身好莱坞一线大导演的行列。
  但是前年的一部《风语者》,投资1。2亿美元,结果只收回一个零头,不但让制作公司米高梅的一众高层纷纷下课,还导致米高梅股价大跌。
  至于另一位总是嫌钱不够的卡梅隆,哪一家电影公司敢拍着胸脯说独力满足他的胃口?
  至于本地,最知名的就是刘天王自己成立电影公司,最后差点破产。
  因此在项目运作上,以前无论如何不让人参股的香港电影公司,现在也向好莱坞学习,在一部新电影立项之初,就四处洽谈,争取尽量多拉一些人一起来风险共担。
  毕竟票房这个事,就跟炒股一样,你可以有自己的判断,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好坏。
  现在嘉盛传媒就这样横空出世,手里还拿着大把的钞票,这边多家闻到味的电影公司,马上向陈韬,向嘉盛传媒,发出了热情洋溢的邀请信。
  这件事,冯一平其实也很欢迎,原来在他的青年时期,看的全是港片,他对香港的印象,也来自那些港片,香港也是全球知名的电影出产地之一,既然确定了公司以后的一个支出产业就是内容,和香港的电影公司合作,不论是感情上,还是商业上,他都赞成。
  正因为如此,才有陈韬一行人赴港的事。
  “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冯一平问。
  “最主要的就一个,”陈韬站了起来,“他们要我们的钱,也只要我们的钱,呵呵。”
  “意思就是我们只管投钱,然后等着分账或者亏损?”冯一平问。
  “就是这样,我们的其它要求,呵呵,一条条的都被驳回。”
  “这样啊。”冯一平也皱起了眉,凭什么?
  “还不止如此,”陈韬说,“有些事情,一平你可能体会不到,那些人再怎么嚣张,也不敢在你面前放肆,但是你知道我们这谈过几家之后,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吗?是傲慢,隐藏在客气之后的傲慢。”
  陈韬忿忿的说,“我就不明白了,现在香港的这些电影人,除了炒冷饭吃老本,还有什么好骄傲的?”
  “跟我们谈的时候,他们还经常小声用粤语商量,最起码的商业礼仪都不懂,这就是他们的专业?”
  “我跟他们说了你的要求,合拍的电影,我们至少要有选角上能参与意见,你知道他们看我的眼神吗?”
  “那眼神好像就在问,你懂拍电影吗?你的公司拍过任何一部电影吗?”
  “是的,这些我们都没有,但是,我当时真的只想问他们一句,‘我可以说脏话吗?’”


第五百章 任其自流
  演员选角要能参与意见这事,是冯一平之前特意交代的,年前跟那么多公司洽谈的时候,并没有这一条,是因为他有印象的那些影视剧,在角色的选择上,都还过得去。
  至少不会把黄渤的角色,设定得风度扁扁,也不会把蒋欣的角色,设定得弱质芊芊。
  但是港台,还真不一定,比如湾湾那边美艳得让你觉得不是眼睛出了问题,就是电视机出了问题的“西门大妈。”。
  至于香港这边,他更看不惯。
  作为一个电影爱好者,作为一个曾经的迷弟,冯一平有一阵子,非常喜欢香港的一些明星,比如周润发,那一笑的魅力;比如梁朝伟,那一眼的电流;比如李嘉欣,那一脸的清纯;比如邱淑贞,那一身的性感……
  有一段时间,他就和后来的那些无脑粉一样,也是只要他喜欢的那些明星的电影,一部都不会放过,虽然其中一些也免不了让他失望,但这依然不能改变他对那些明星的印象和喜爱。
  但是到后来,他终于能客观的评价一部电影的时候,一些现象,让他对曾经喜爱的香港电影敬而远之。
  导致这样结果的原因,一个原因,是因为后来的香港电影,都像春晚的那些语言类节目一样,都要生硬的拔高,不管是什么内容,最后都要朝人文关怀、普世价值上扯,比后来强行植入广告的行为还要可恶。
  另一部分原因,则是以前没感觉,后来感觉越来越明显的那种面对内地同胞时,一些电影人骨子深处的那种优越感。
  话说到现在,香港电影人,在内地面前,真没有什么好优越的地方,03年,内地自拍片的票房收入,是11亿,而去年香港的总票房,不过3。6亿。
  很明显,华语电影的出路,只能是在内地。
  就像后来的好莱坞,为了内地巨大的市场,也启用了一些内地演员一样,现在香港和内地,也做了一些合拍片的项目。
  就像在上个世纪的好莱坞,华裔演员只能出演一些固定的反面角色,就像上个世纪末,香港去好莱坞闯荡的演员,只能演打手一样,在这些以内地市场为主的合拍片里,内地的明星,不管演技如何,都只能跑龙套,比如去年《无间道3》里的陈道明,他演的角色,那是什么玩意?
  还有后来《宝贝计划》里的陈宝国,演的是一个有些疯癫变态的却色,《大搜查》里张国立的角色,好一点,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就是在10年以后,冯一平看了几眼的香港电影里,别说妓女了,只要是女小三,那么她必然来自内地……你就改变一下她的背景,不秀一把优越,能死吗?
  还有被好多小资静静乐道的《志明与春娇》系列,冯一平看了一部,结果只看出了香港电影人那种不可自拔的优越感。
  内地高收入的职业女性、成功男士,就是无来由的对两个北上来讨生活,不是太年轻,又不是太帅太漂亮的普通香港男女,投入的爱得不可自拔……但最后的结局,是连做备胎的资格都没有。
  凭啥咧?凭啥感觉那么好?就因为你是香港人?
  同样,他们带着内地的女孩子在咖啡厅聊天,同样不顾他人感受,只说粤语,还让那北方的女孩子猜,猜错后他们笑的那个优越……
  有什么好优越的?从人数上看,内地说粤语的不是更多!
  我们得承认,在上世纪合拍刚启动的时候,内地明星的演技,和香港一线明星相比,实力确实差了些,比如,在《红色恋人》里,内地明星的表演,和张国荣确实差着好大一截。
  但也并不全是如此,电影版《半生缘》里,葛大爷的表演,绝对秒杀跟他对戏的那些港台明星。
  既然内地明星的演技不差,那么我出钱,跟你合拍一部主要在内地上映的电影,为什么不能让内地的一些明星挑大梁?
  应该说,香港后来那些鼓吹本地人优先,蔑视大陆同胞的那些人里,演艺圈的知名人士不少,不是没有根脚的。
  在后来网络那么发达的时期,那些基本靠在内地商演赚钱的明星,都有一边在内地大把捞钱,一边发表看不起给他钱的这些人的言论。
  老话都说端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有些家伙那就是肉刚到嘴里,筷子还没放下就骂娘,那何况是现在?
  我们把你当亲人,你得了便宜还不领情,冯一平现在就不想惯他们这个脾气!
  “算了,我们原来想的太好,你说的对,他们这儿,现在也就只剩下炒炒冷饭的本事,既然他们还这么牛,那你也不用再谈,尽快回家,以后这边想找我们投资,行,提前一个月预约,”他也站起来,在依然有些愤愤不平的陈韬的肩膀上拍了拍,“就让他们自我感觉良好的自娱自乐吧。”
  “可是,这毕竟是华语电影最重要的产地。”冯一平这么说,陈韬反而有些迟疑。
  这还真是个总能想着工作的好员工。
  “没多大关系,那都是过去的黄历。”后来的香港电影,他有印象的不多,后来的香港明星,说起来也没什么新人。
  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回去后,把已经确定下来的合拍项目跟踪好,同时,也别忘了我们的目标。”
  提起这个,陈韬很有劲。
  嘉盛传媒定下的策略,是在继续制作好综艺栏目的同时,同时启动自己的电视剧制作。
  目标嘛,已经有了,去年第三季度,韩国播出了一步古装电视剧《大长今》,并迅速在亚洲多国引起强烈反响,那就是他们的目标。
  好吧,冯一平是彻底跟韩流杠上了。
  “编剧团队,正在细化你写出的那个大纲,加上相关的准备工作,我们最迟在第三季度,就可以投拍我们的第一部电视剧。”
  冯一平现在时间这么紧张,确实无暇花大量的时间来写电视剧的剧本,而且也不一定写得好。
  但是,嘉盛传媒现在有的是钱,所以他把原来一部电视剧的梗概写了出来,然后雇用了十个笔杆子还不错,也有经验,但就是混得一般的编剧,让他们去完善——当然,最后的审定权,依然在冯一平。
  “很好。”这个事也让冯一平挺兴奋。
  “哦对了,还有一点,当然,这是长期计划,”冯一平带着陈韬走到外面阳台上晒太阳,“我想,以后每年,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拍一部跟抗战有关的作品,电视剧也行,电影也行,目的不是赚钱,但是,一定要经得起推敲,不要太过戏说。”
  应该说,即便不论教育意义和其它的现实意义,抗日剧还是有很大市场。
  只不过后来各种神剧太多,让大家一看到这样的题材就摇头。
  “不为赚钱?”
  “对,你们商量看,每年预留一部分的资金,来制作这样的作品,权当是做公益。”冯一平现在完全有这个实力。
  “制作方式上,我们也可以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