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3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们还真不见外!
“那自然挺好。”
这下浮同学也觉察出了他话中的言不由衷。
“还端起来了,”向晓芳点着他说,“就是问问,你还以为真会按你说的做呢。”
“我们如果在国内,像你一样创业,前提是,要选一个不会受人诟病的方向,你觉得哪个行业会比较好?”浮同学问。
“虽然按你说的,似乎创办一个个人的珠宝品牌,好像也不错的样子,但是在珠宝行业,没有长时间的积淀,一个品牌很难竖立起来。”
这话不禁让冯一平点头。
说起来,这些三代的女性,也挺烦恼。
从政?不是一个好选择。
嫁人后就在家相夫教子,她们可能不甘心。
经商吧,到是可以,但是又不好是跟政界靠得太近的项目。
后来好像不少还真都加入了珠宝,或者时尚行业,但是,没谁真得成功的,就和浮同学说的,那两个行业,想把一个品牌真正竖起来,至少也得十来年。
问题的关键是,现在可能不会有十来年的时间给你发展。
“我们就当随便聊聊,好不好?”向晓芳说。
“那我就随便说说,其实美国最让世界知名的,是他们的文化产业,一个发达国家,国民在相关方面的需求很大,我们将来肯定也一样。”
“我们可做不来电影行业。”那俩异口同声的说。
“没让你们拍电影或者电视剧,但是,你们留意到没有?很多成功的影视作品,都是由好的文学作品改编的。”
“我们更写不来。”
这个自然是知道的,就是写得来估计你们也不会写。
“自然不是那么传统或原始,你们可能同样没留意到,今年国内出现了一家文学网站,起点中文网,10月份刚刚开创了在线收费阅读,也就是电子出版的新模式,我觉得这个方向挺好。”
“这样的模式,一定会吸引大量的创作者加盟,而且,将来优秀的,受市场欢迎的作品,又可以改编成影视剧。”
“你是让我们再办一家跟它打擂台?”
“不。”冯一平连忙制止。(哪敢说这样的话,还想不想混了?)
“你们可以学习它的模式,选一个方向,做专,比如,我觉得专门面对女性读者的一个文学网站,就很不错。”
“怎么样?以你们的身份做这个也合适。”
“听起来好像真挺不错的。”那俩互相看了看。
自然是不错,热门的IP,后来女作者的作品更多。
第三百一十七章 拉风
天空上密布的铅云中,突然出现了一些金色的丝线,跟着很快,金色的阳光,顽强的穿透云层,光柱四射,“哦。”冯一平听到那边有人叫了一声,好像是向晓芳。
阳光很快驱走了乌云,也就一会的功夫,温暖的阳光就普照在银装素裹的机场上,警戒的安保人员,聚在一起的中美两国官员,拿着小国旗,激动又兴奋的排在警戒线两侧接机人员,顿时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和向晓芳一样,不少人都高兴得欢呼起来。
到昨天,纽约的暴风雪已经持续了30多个小时,虽然从今早起,雪停了,但是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就这样等候在空旷的肯尼迪机场上,老实说,那滋味是不太好受。
但有了太阳,不管从心里还是身体上,真的暖和很多。
冯一平抬头看了看天,脸上的笑不由得浓了几分,这老天也真会凑趣,就这么一会,居然就变成了一幅蓝天白云的样子。
工行纽约分行的方行长笑道,“这还真是个好兆头。”
“是啊,确实是个好兆头。”冯一平说。
这有时候,有些事,看上去还真挺凑巧的。
当然,也不排除是那个经常不靠谱的气象局,预报纽约的天气,比预报国内的准。
“一平这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方行长在冯一平面前,是个话不少的人。
“嗯,第一次,挺新鲜的。”
排在前头的几个年轻人,不知道在说些什么,轻松的笑了起来,冯一平循声看去,正看到向晓芳和浮同学看过来。
她们俩,原本是站在冯一平身旁的,不过,大家陆续到场以后,不知道怎么回事,冯一平就成了场内的中心人物。
一些原本没留意,或者只留意他身边女孩子的接机人员,后来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他身上,不少中资机构和留学生看着他,眼光火热,要不是有穿着黑西装,板着脸,带着耳机的美国安保人员就警惕的站在前面,怕是冯一平就会被给围起来。
因为虽然他跟中央好几个部委打过交道,但还真不包括外交部。
当时她们俩就有些不好意思,这样子,好像会引起误会的呀。
后来来了一个更热情的人,那是专程回国来接机的美国驻中国大使克拉克·兰特,当然,国人一般称他为“雷德”,那是他的中文名字。
在国内,他一家人都姓雷,老婆叫雷婷,三孩子分别叫雷鸣、雷杰和雷蕾——真够雷的。
当然,“雷”字在这会,还没有被赋予后来的那层意思。
这是现场中美两国官员中,冯一平唯一打过交道的,没想到,他在跟中国的同行交流的时候,随意扫了眼这边排队的人群,居然一眼就看到了冯一平,竟然还记得他,虽然没有走过来寒暄——这样的场合,不太合适。
但是在那边笑着扬手打了个招呼,“嗨,冯。”
这个可以确定是冲自己的,冯一平也笑着点了点头,“你好雷德大使。”
雷德好像在那边圈子里说了几句,这下,那边聚着的两国高官,都看了眼这个人群中乍看不太起眼的留学生般的年轻人。
我们的两位大使,这次是看着冯一平,应该是面带嘉勉的笑了笑。
这下,浮同学有点站不住,吐了吐舌头,拉着向晓芳的手,慢慢的朝其它地方走。
“知道我想起了什么吗?”浮同学小声说。
“什么?”
“周星驰的一步电影,好像是你是那样拉风的男人,不管在什么地方,就像暗夜里的萤火虫一样,是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出众。”
“噗嗤,”向晓芳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还真挺贴切的。”
只是冯一平有点不太好受,官员们这一关注,接机的人看着他更是热切,他这边的,已经有不少人在够着身子跟他打招呼,冯一平的脸上,只能一直带着淡淡的笑容,真挺累的说。
终于,两点钟左右,一架747呼啸着在远处的跑道上降落,在机组人员精准的控制下,缓慢而又轻巧的滑行到这边。
两点二十左右,机舱门打开,个子不高的大人步出机舱,笑着站在旋梯上挥手,掌声、欢呼声马上响起来,欢迎的人群挥舞起了手中的国旗。
冯一平看着大人一抬手,那显得有些宽松,不太贴身,像套在身上的风衣,好吧,在时尚这一块,俺们国家还真的有不短的路要走。
雷德大使带着一个捧着鲜花的女职员,踏上旋梯一步,热情欢迎大人的到访,随后给他介绍美方接机的人员,随着大人朝这边越走越近,身边的人都激动不已,个个都大喊,“大人,大人。”
大人挺亲民的,刚开始是笑着朝两边挥手,后来干脆跟大家握手,恰好冯一平这一段包括在内,“你好大人。”冯一平大声说。
大人好像愣了一下,明显对他有些印象的样子,杨大使在他耳边说了一句,“哦。”他在冯一平的手上拍了拍,点了点头,这样额外的两个动作,让隔壁只捞到握手的方行长都压抑不住羡慕,别说那些连握手都没捞到的人。
大人在机场发表了一个简短的书面讲话,之后在美国安保的护卫下驶往下榻的酒店,冯一平他们这些,自然没有随车队一起走的待遇,等他回到华尔道夫时,看到不少拿着彩旗的留学生和侨民还聚在酒店门口舍不得走。
听说,刚才大人在这,执意下车问候等在这儿两三个小时的超过1500位留学生和华人华侨,跟他们握手,向远处的致意,向他们表示感谢。
虽然这会,他已经抵达联合国会见秘书长安南,但是据说稍迟,会在酒店会见大家。
“冯,”布坎南迎了出来,“你的那些同行们,都齐了,就等你呢。”
……
随访的几十位企业家,热热闹闹的聚在一起,但是,这会国内的互联网还不是经济的主流,里面冯一平认识的不多,但是,认识他的显然不少,他一进门,“冯总”“冯总”的招呼不绝于耳。
还有人问,“见着大人了?”
一时好不热闹。
“冯总,这边。”前天一起晚餐的吴总站起来招呼他。
一坐下,旁边就有一位自我介绍,“冯总,敝姓佟,久仰您的大名!听吴总说,您在华尔街人头很熟,我现在急需这样的关系,虽然是初次见面,还是想厚颜托你介绍介绍。”
“佟总您客气,完全没问题,说实话,我已经做了这样的准备,你看,明天的银行家协会之后,就会有这样的机会。”
刚好明天,他们会随着大人,去纽约银行家协会参访。
“谢谢,谢谢,我就是想,你倒时能不能帮我介绍几位认识。”佟总说。
冯一平觉得自己现在是不是可以考虑做做中介的生意。
这么多人,难得借着这个机会聚在一起,大家聊得很热络,不断有人过来跟冯一平打招呼,“冯总,您这次准备了什么大项目?”
“惭愧,还真没有,您一定是有准备的,对吧。”
“呵呵,时间太短,我们也就准备了一个小项目,刚过亿而已。”
“我们也就准备采购一条生产线。”
“我们……”
那些来问冯一平这个问题的,不少还真是有准备的。
听了冯一平的回答,虽然都说什么“冯总之前的投资我们都比不上。”
但是渐渐的,不少人看着冯一平,就不是原来那么客气恭敬,多少有些也不过如此而已的意思。
第三百一十八章 微澜
还有一些是另外的反应,有两位年长的国企领导,同样很客气的过来跟冯一平打招呼,没办法,没有业务联系的,冯一平不太喜欢主动人寒暄。
但不说冯一平的成就,就说国内目前在美国基础最牢靠,发展得最好,关系最扎实的公司,还就是冯一平,以后说不定就有要仰仗他的地方。
再说,他们这些老前辈主动一下嘛,肯定会给人一个有气度的印象。
“冯总真是年轻有为,也真是为我们这个群体争光啊,在美国,轻轻巧巧的就置办了这么大一份产业,不但让我们这些不懂高科技的汗颜,也让国内那些高科技企业汗颜,更重要的,是让不少牛哄哄的美国人汗颜。”
他们握着冯一平的手,说来语气真诚。
冯首富向来是个尊老爱幼的,这两位都过了古稀之年,不摆架子,又给这么高的评价,他自然也非常谦逊,“叫我名字就好,两位过奖,我这还真是运气不错,恰巧有了一个主意,稀里糊涂,我还不清楚怎么回事呢,就做到了现在的地步。”
“我相信,同样的条件,如果让两位这么做,一定会比我做得更好。”
应该说,到了冯一平今天这样的地步,态度谦虚一些,并不会让人看不起,反倒会让人对他的印象更好。
两位上了年纪的国企领导此时感觉就是如此,客客气气的翩翩少年,谦虚得不得了,偏偏不管能力还是眼光,样样都没话说,样样都不得了。
最难得的就是,冯一平虽然已经创下了偌大的一份产业,但他涉足的一些行业,都不是国内目前最热的行业,因此别说跟他们这样相当于专营的国企有冲突,跟民企的冲突都少,可以说走了一条非常清爽的路。
一家公司是这样,两家公司是这样,三家公司还是这样,要说这不是他刻意选择,怎么可能?
但他连这些刻意选择的并不热门的行当,都做得这么出色!
这不是能力,什么是能力?
国内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如果能再多几个,公司像他这般岁数的小年轻要是能有他一两分的能力,或者是一两分的敬业,他们真是乐见的。
“那我们就托大,喊你一声冯老弟。”见他说得真诚,那两位也没客气。
坐在吴总他们让出来的位子上问,“冯老弟,这次随访,你准备了什么大礼?”
冯一平有些羞赧,“这次还真是没什么准备,我自己没经验,国内的那一帮子人,同样没经验,虽然看到了新闻联播里公布的出访信息,但是没想到这里还会有我们什么事。”
“等知道的时候,我们这边该做的安排,都做好了,调整都调整不了,这次,很惭愧,还真的是没什么准备。”
那两位还真的愣了一下,有些不相信的样子,一时有些冷场。
但看冯一平这样子,知道他真不是故弄玄虚,再想想嘛,冯一平他们这样由年轻人领导的年轻民营公司,确实没有这样的经验,“哦,也是,这样不怪你们,你们确实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是,你们之前就做得挺好,做得挺好。”
但那两位走远的时候,冯一平还是隐约听到有碎语声传过来,“怎么就没有呢?”
这下,冯一平自己都觉得有些小愧疚,对啊,怎么就没有呢?
“冯总,有些话你别往心里去,”站在旁边的吴总,把这些事都看在眼里,“刚才的那两位,是国营进出口公司的,之前达成的那些采购协议,很多就由他们的公司来完成。”
“花的是国家的钱,采购的不管是汽车还是农产品,主要的客户,也还是国家,不费心,不费力,就把功劳得了。”
“我们哪有这样的好事?每一分钱,都得为股东考虑,为自己考虑,每一件产品,都得自己操心销路,哪能像他们这样,为了这样的表面功夫,特意把很多工作压倒现在?”
“再说,谁不知道,这两年在美国投资最多的民营企业,不就是冯总你吗?但有些人啊,偏偏故意选择无视这样的事。”
“所以,你真不用往心里去。”
虽然刚才那两位感觉和表达失望的时候,吴总并没有站出来为冯一平解释,他现在能对冯一平说这些,还是看在冯一平将要为他牵线的份上。
但是,以他现时和冯一平的交情,他能做到这一点,就已经很到位。
商场上,别指望能有什么能为你两肋插刀,雪中送炭的真性情的人,那样的人,多半会自己把自己给玩死。
能活下来的,就是在你遇到什么沟坎的时候,不在旁边绊你一下,或者背后踢你一脚,那就很够意思。
“谢谢你吴总,不过,客观的说,这也真不全是形式和门面功夫。”冯一平说。
这个,其实吴总也是知道的,目前美国尤其对中国的纺织品抵制得厉害,恰恰这一次政府的采购清单里,完全没有纺织品——总不好政府出面,采购一大堆美国的奢侈品服装吧。
所以,支持贸易保护主义的美国纺织业公会说,这些订单只是中国人做的表面文章,他们支持民主党参议院查尔斯·舒莫提出的对进口中国纺织品征收27。5%关税的提案。
许多美国的老百姓听了美国这边的“砖家”政客的忽悠,还真认为,对华贸易逆差,是造成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也就是让他们丢工作的主要因素,所以意见也不小。
恰好美国的总统大选又即将举行,而每到这个时候,美国政府总是会变得有些抽风,几乎是无条件的站在民众一边,又是说中国没有履行入世的承诺,又是操控汇率等,一定要解决……巴拉巴拉的。
所以真说起来,作为赚到了这些逆差的商人中的一员,大家还真是应该要努努力。
“反正我觉得就凭冯总您今年的这些投资,完全不用有任何愧疚。”吴总说。
这时,走进来两位工作人员,“各位老总,请随我们去18楼,总理将在那接见各位。”
……
依然是冯一平熟悉的星光厅,依然挤得满满的,依然有不少冯一平熟悉的人,比如我们纽约领事馆的刘领事,自然还有向晓芳和浮云宁。
大家站好也没多久,冯一平看了看表,差不多五点半,就见总理在一群人的簇拥下快步走进来,看来他是到联合国跟安南会谈之后,就马不停蹄的赶了回来。
掌声随之响起来,总理朝大家挥手,“大家好,”他说,“祖国想念你们。”
“大家冒着严寒风雪,守候在这里好几个小时,欢迎我和我的同事,大家的这份情意,不仅是给我和同事的,更是给祖国和人民的。”
“感谢大家的热情欢迎。”他居然他向前方和左右三鞠躬!
场上稍微静了静,随之,雷鸣般的掌声响了起来。
冯一平看到,有些侨胞的眼角都泛着泪花,他们何曾受过这样的礼遇?
“祖国想念你们,你们肯定也想念祖国,在飞机上我想不出一句好的诗来形容这种感情,借用泰戈尔的一句诗:无论你走得多么远,你的心总和我连在一起;无论黄昏时树的影子有多长,它总是和树跟连在一起,这是华侨华人、留学生和祖国的关系。”总理动情的说。
和印象中一样,总理讲话,还是特别喜欢引用诗句。
但是,这些看起来可能会让人觉得很煽情的话,在这样的场合,这样的时候听来,还真让人心里暖暖的,暖得想流泪……
冯一平左右四顾,还真有不少擦眼睛的。
第三百一十九章 出格的关心
不少眼圈红红的华侨们走了,中资机构的人也走了,向晓芳她们隐蔽的向冯一平挥挥手,跟着留学生代表,也一起走了,只剩下使领馆的官员,和冯一平他们这些随访的代表。
冯一平马上感到,大家明显都兴奋起来,因为接下来,就是他们这些随访企业家的福利时间,总理将在这,亲切接见他们。
也没人说什么,除冯一平外,在场这些普遍都四十岁往上走,谁手底下都管着一个在各自领域影响力不小的公司的家伙,非常自觉的跑到前面列队,一个个都激动不已。
吴总他们激动不已。
像吴总他们这样的民企老板,在国内,几乎就没有被总理接见的机会,所以现在,就是这次随访的重头戏。
哪怕这次随访,商业上没什么成果,但是,能跟总理握手合影一张,那就是顶好的成就。
对他们这些民营企业主来说,跟领导人的一张合影的照片,意义重大。
当然,有人也许会说,这有什么稀罕的?这个能值一百万吗?
相信很多人会告诉你,这个虽然不好用钱衡量,但如果真要用钱衡量,那还真不止这个数。
那些平常自个也官威赫赫的国企负责人,同样激动不已。
他们虽然见到领导人的机会相对会多一些,但是,他们更重视这样的机会,因为,一定意义上来说,总理就是他们的大老板,但这个大老板一般都神龙见尾不见首,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那还不抓紧着力表现?
你说,国企负责人跟领导合影的照片,有什么用?既不能算业绩,又不能算功劳的。
相信这话一问出来,好多人都会大摇其头,真是幼稚啊,这样的问题也能问出来,真是一点都不懂政治!
所以那些家伙们,一下子就复活了好多年前年,在幼儿园,或者是在小学时的技能,非常自觉的排成了几排,而且一个个不动声色的都抢占了个好位置。
在场的人,平均水平那真是没话说,都不用人整队,几下之后,队就排得整整齐齐的,冯一平这样的讲究谦恭礼让的小年轻,自然而然的被挤到队伍后头,但这会,却是吴总都顾不上帮他。
当然,吴总还是没能挤到第一排去,不过,能在第二排抢一个位子,他也挺心满意足的,没办法,虽然都是企业家,但是,前排的那些,不但是经济主体,还都是亲儿子,而且还是有品级的。
总理带着一众官员,挨个跟前排的那些人握手,大多数时候,都只是笑一笑,极个别的,会简短的说上一两句话,看口型,也就类似于。“你们好,辛苦了!”之类的——这就让那些人都激动不已。
有点类似于他们的孙辈,在幼儿园或者小学,被老师别上一朵小红花时的表现。
真是,激动,激动,兴奋,兴奋,骄傲……
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书上,或者新闻里经常出现的一句话来形容,“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有幸跟总理握手的,并不只有第一排的,后面的也争先恐后的把手伸出去,吴总也不例外,这样的机会,一生中可能就只有一次。
吴总很幸运,总理握住了他的手!
冯一平非常清楚的看到,这个儿子都比自己大,经历了不少大风大浪的人,这会眼睛发亮,脸都涨得通红,握着总理的手,说都不会话了,一句问候的话,花了平常几倍的时间才说完整。
哦,当然也不排除他是故意这么做的,这事吧,冯一平估计,以吴总的精明,还真做得出来。
总理从队伍的这头走到那头,按理应该回到队伍中间,跟大家合影留念,再到对面话筒的位置,对大家发表讲话,但是,他并没有。
他不动,后面的一大队官员自然也没动,或者平易近人的跟身边的企业家聊几句,或者是跟身周的同侪耳语,只有国办的同志有些着急,行程紧着呢,下一波等待会见的已经到位。
他们正准备去提醒一下,总理在队伍里扫了几眼,然后就看到了静静猫在最后一排最旁边那个角落里的冯一平,招了招手,“哦,我们的小冯总原来在这。”
冯一平一下子就成了众人瞩目的所在。
但是,冯一平清楚的感觉到了,看向自己的那些眼神中,有很多或眼红、或嫉妒、或不爽的。
估计我们好多人的名字总理都叫不出来,怎么好让他在第一次出访这样的大事里,还这么费心的记着你?
这怎么话说的?俺真心不是想抢大家的风头,真的只想做一个安静的少年,默默的感受领导的关怀。
但是这会显然已经由不得他,他连忙颠颠的跑过去,诚惶诚恐的握住总理的手,“总理好!”
“呵呵,我在国内都听说了你在美国的作为,不错,真不错!”总理握着他的手说,“我们的企业家就应该这样,不但要在国内发展好,在国际上,也要发展好。”
他这会没有对现场的人说,“你们要向小冯学习”之类的话,这样的场合说这样的话,自然是对冯一平极高的评价,但同时,也很可能会让在场的很多人对冯一平看不惯,甚至是怨恨。
“总理您过奖了,我做的还很不够,侥幸取得了一点成就,也离不开国家的培养,领导的关心,也是托了我们好政策的福。”冯一平说了一通很老套,很有我们国家特色的套话。
但这些话,这会并不全是套话。
和那些嫉妒的、看不惯的人想的一样,总理此前跟自己毫无往来,他能在这样繁忙的国事活动,也是他就任政府首脑的第一次出访,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出访的间隙里,居然还能记得自己,这不是关心,那什么才是关心呢?
“呵呵,”应该是这样的话听得太多,总理没有回应他的那番话,“最近在看什么书?”他问。
虽然感觉投到背上的那些目光,越来越不善,冯一平还是只能跟上去,“最近比较忙,看的主要是商学院教授推荐的书,假期之前,功课比较重。”
“不是已经毕业了吗?”
“我还是斯坦福商学院在册的学生。”冯一平恭敬的说。
“学习好,要坚持学习。”
“我这也是被迫的,天才太多,不学习就跟不上他们的脚步。”虽然机会难得,但是冯一平依然不愿意在这样的人面前粉饰自己。
当然,总理如果问起他公司的产品,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他不介意当当王婆。
他这话倒让总理多看了他一眼,面对这样的机会,在他面前自曝不足的,还真是少见,“这个时代,新知识,新思想太多,天才不学习也会跟不上。”
“最近有什么新想法?”总理又问,“在这几年工作的过程中,有没有抓住一些新的闪光点?”
“关于云计算和云存储发展起来之后,我有一些新想法,最近正在酝酿大纲。”
“又是本新专著?”这次轮到总理有些惊讶。
“现在还谈不上,也就是对那个方向有一些想法。”冯一平还是很谦虚。
“希望尽快看到你的第二本专著。”总理说,然后站在那。
冯一平一看,自己跟着他,不知不觉的,就走到了队伍的正中,就站在总理旁边,右边是外交部长。
头一排的格局就是两个领导中间,安排一个企业家,但自己的这个,自然是最黄金的位置。
他现在都不敢回头,也不敢朝两边看,不用看就知道,有些人怕是掩饰不住自己眼中的怒火。
他猜对了,就是连吴总现在都非常眼红。
至于那些为了这次出访,精心安排了项目的,就更是意见很大。
我们知道冯一平的生意做得不错,但是这一次,他都没有什么准备,凭什么能站在那么好的位置上?
但是,随着摄影师“预备”声,所有的人,都换上了笑脸。
第三百二十章 我们的荣耀
高远的天空上,有几颗星在清冷的闪烁着,下方夜色还没褪去,但五里坳镇却已经醒了过来。
一座座房子,一栋栋楼的灯,接连亮起来,早起的人清了一下嗓子,这会就能传出老远,一些人家关在笼里的鸡,搞不清楚状况,但听到外面的动静,生怕自己睡过了头,忙不迭的打起鸣来。
三三两两的工人,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呵着手,跺着脚,小跑着从街上走过,带起一串“沙沙”声。
虽然厂里提供早餐,但看到路边那些热气缭绕的小店,有些人还是忍不住诱惑,掏钱去买了两个包子,既是充饥,又是暖手。
横穿马路时,却忍不住骂了一句,前面一辆从下面村里开来的公交车,刚好吭哧了一声,冷冬里凝练的尾气,正正的喷在他身上,这下,连包子里的肉馅,都带着汽油的味道。
几个挽着手去厂里的女孩子,看到这一幕,忍不住笑了起来,笑声清脆,引人注目。
这些正值妙龄,不巧揉做作的女孩子啊,只听声音,就让人愉悦。
进入园区范围,陆续有换了迷彩服的员工,步履匆匆匆匆的从厂里出来,朝综合楼那里跑,等到了楼前,才发现有更多的人比自己来得早,高灯下,换上了迷彩服的工人们,乌泱泱的一片。
台阶上,各级主管也早到了,拿着花名册在那跺脚,负责带队的保安,已经在开始整队。
这可以说是他们一年中最风光的一个月。
这一个月,早上的这段时间里,所有人,包括总裁,都要听他们的命令。
六点半,人员集合完毕,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