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3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凡这日子过长了吧,她们就总会变得有些唠叨,不过,日子不就都是这样的吗。
“爸爸,妈妈,”阿曼达带着摇头晃脑的糖果闯了进来,“欧文叔叔说,到了出发的时间,咦妈妈,你的脸怎么这么红?”
……
晚上,还是华尔道夫酒店,刚安顿下来的冯一平,整理了下衣服,带着欧文就朝宴会厅走,今晚,他在那约了饭。
这个宴会厅,是真正的宴会厅,挑高很高,大厅周边,上面还有两层,都带有突出的室内阳台,类似于国外歌剧院的包厢,要是有需要,确实能马上改成一个表演的场地。
此时正是用餐的高峰时期,灯光柔和明亮,一张张圆桌旁,都坐满了衣冠楚楚的男女,男女侍者们,端着银闪闪的托盘,在宴会厅里翩翩往来,总体有些吵,但并不闹。
冯一平快步朝中间的那一桌走去。
那一桌,已经坐着5个国人,4个中老年,嗯,按照官方的很多说法还是中年,就一个年轻点的,看起来也比冯一平要大。
他们的穿着,跟周围人没什么区别,如果论起价位,说不准还要比周围餐桌上的那些人高出一大截,而且那四位中年,在那都放出一股睥睨的气势来,时刻提醒着别人,我很牛的样子。
但就像罗家一家在去见冯振昌他们的时候,特意穿了一身很上档次的新衣裳一样,他们这种神态,在这,恰好透露出一种不自信来。
至少在03年,国内的企业家在跟国外打交道时,多少还是有些缺少信心和经验,所以才会刻意放出这样的气势来。
看着冯一平走近,一直在四处张望着的那位年轻人拉了旁边那个中年人,看眉眼应该是他爸爸的手一下,原本正在交谈的四个中年人同时抬头看了过来,马上脸上都堆起了笑。
“孙总,陈总,张总,吴总,你们好,这位一定是小吴总。”冯一平跟他们一一握手。
“你好,”“久仰,”“请坐,”“正是小犬,带他一起来见见世面。”
这几位,也是这次总理出访要随访的企业,除了吴总,其它三位,都来自国企,都存了一样的心思,想借这次随团出访的机会,把成果最大化,所以都有安排人打前站,他们自己,也比其他随访的企业家提前出发了两天。
“抱歉来迟了,让几位久等,不好意思。”
“哪里,我们也才到而已,你这刚从西部赶过来,路上的时间不好控制。”
这睥睨的几位,对冯一平这个小年轻都很客气,都很和蔼,那啥,在商场,同样是不看年高看成就。
“冯总,先说好了,这顿我来请啊,一会可别抢着付账,让那些老外看热闹,你得给我一个感谢你的机会。”
国人在这样的场合,抢着付账那是出了名的,看来这位吴总对这个深有体会。
至于说感谢,主要是冯一平让布坎南帮这位吴总牵了牵线,见了华尔街的几个人而已。
对现在的他来说,这是举手之劳,但对这位吴总和他的公司来说,却是非常难得的资源。
“那我就却之不恭了。”冯一平也不客气,在座的谁还差一餐饭钱。
“冯总,说起来这还是我们第一次见面,”建筑公司的孙总说,“但我得好好敬你一杯,这两年,没少接你们公司的工程。”
今天的嘉盛,本来就是一家多元化的公司,发展这么几年下来,直接间接的,跟不少公司都有了接触。
“孙总你客气,你辖下的那些水平过硬的施工队伍,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这么说我还得敬你。”
这位现在应该还是有级别的,他这么客气,冯一平也不好那么大剌剌的接下来。
到了在座的这个层次,彼此之间又没有直接竞争,这次来为的又是这样的事,没人头脑不清不楚的,连那位年龄比冯一平还要大两岁的小吴总,对冯一平也恭恭敬敬的,按他爸那边论,把冯一平按叔伯对待。
这几位,自然都是久经酒场的老手,所以虽然是初次见面,但席间却不冷清,这餐本来是应酬的午餐,到真有点像老朋友聚会一般。
冯一平忽然看到,对面的小吴总又看着自己身后,他回头一看,他有点印象的酒店总经理就站在自己身后,旁边还跟着一个拿着托盘的侍者,托盘的冰桶里,冰着一瓶红酒。
“你好冯先生,”经理说,“刚看到您登记入住,这是我送给您的礼物,”他从旁边的侍者手中接过一瓶已经开盖的葡萄酒来,“您慢用,有任何需要,请直接打我电话,”他双手递过一张名片。
“谢谢。”华尔道夫这般客气,冯一平一时还真有点反应不过来。
“各位慢用,打扰了,”酒店总经理笑着点头朝在座的示意了一下,风度翩翩的离开,留下那位侍者,把酒瓶拿起来展示了一下,“我给各位开酒。”
“刚才的那位是?”这几位,英语都不大好,孙总见周围那些原本一个个都挺高傲,只顾着自己桌上的外国绅士淑女们,也纷纷看向他们这一桌,很多也一副惊讶又好奇的样子,笑着问了一句。
“哦,他是酒店的总经理,我们不久前刚在这里办了一个活动。”冯一平含糊的说。
其实自然不止如此。
现在的冯一平,虽然在纽约总是来去匆匆,但他除了自身实力雄厚,跟纽约政商两道的大佬,关系都很融洽,在相关人等的眼中,已经妥妥的是一个大人物。
“都说冯总你在美国的成就不亚于国内,今天我们算是见识了,为这个,我们得喝一杯,”吴总提议,“这是给我们争光了。”
“哪里哪里,我敬大家。”冯一平谦道。
不过,听着旁边桌上已经发出的有些压抑不住的惊呼,想来已经是认出了自己,他还是忍不住有那么一丢丢的小自满。
男人嘛,在应酬的时候,谁还不讲个面子?何况这还是在国外。
……
翌日中午,冯一平匆匆从NEXTDOOR纽约办公室,赶到曼哈顿下城的格林威治大街一家名气不小的餐厅,TribecaGrill。
这里离曾经的双子塔,只有半英里,翠贝卡电影中心就在它正对面。
这家餐厅之所以名气大,是因为除了它有罗伯特·德尼罗,西恩·潘,比尔·默里这样的大牌合伙人之外,据说食物还真挺美味,而且价格也算实惠。
但说老实话,这家餐厅的外表真不咋地,红砖墙配很有历史感的绿门窗,连餐厅的招牌,也是简单的用白色花体字,刷在们旁边的红砖墙上的一小块绿漆上,很有国内小县城老邮局的即视感。
店内的装饰,好吧,特色就是没装饰,同样很有国内小县城那些五六十年代工厂车间的赶脚,陈旧的四方红砖柱子,看起来有年头的木材掉的顶,桌椅也是原木,但听说,这里除了有很多明星会光顾,商界和政界的大佬也经常会来,据说有人还在这的吧台上,偶遇了鲍威尔国务卿。
冯一平刚打量了没几眼,就看到向晓芳带着一个小姐妹正在把风衣交给服务员,也是一转眼就看到了他,有些惊讶的快步走过来,“哟,我们的冯首富居然也会提前到?还真有些受宠若惊呢!”
“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吧,我可一向是个老派的绅士。”
既然是老派的绅士,冯一平就站起来迎了一下,“两位请。”
“这位是?”他看着向晓芳带来的那个长头发姑娘问。
“我姓浮,浮云宁,你好冯首富,久仰大名。”那个姑娘大方的笑着伸出手来。
“浮同学,你别听向记者的,叫我名字就好,你也在哥伦比亚大学?”
“不,我刚到杜克大学读本科。”浮同学说,略带点好奇的打量着冯一平。
“冯学霸,我们云宁可也从小就是学霸。”向晓芳拍了拍浮云宁的肩膀。
“不,我是自愧不如,以我当初的成绩,可进不了杜克这样的国际顶尖大学。”
杜克大学虽然不在常春藤之列,却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在美国南部居于首位。
“抱歉,我得接个电话,”欧文的来电,一定得接,“欧文,怎么了?你等等,”他试探着问向晓芳,“外面的那五位大汉,是你带来的吗?”
“我可没那样的待遇,”向晓芳笑着一指浮云宁,“是她的。”
“哦,欧文,没事。”他若无其事的挂了电话,其实心里挺好奇,这位小姑娘是谁,辣么大牌!
“见笑了,我那个助理见到五个来自国内的同行,有些警觉。”
“哦,你的助理是国内哪个系统退役的?”浮云宁笑着问。
“他的那位是美国的肌肉男,”向晓芳说,“一平,你就不好奇云宁的身份?”
“晓芳姐,”浮云宁娇嗔了一下,大方的对冯一平说,“好吧我告诉你,我是上海人,我爸在银行系统工作。”
上海人,老爸在银行?冯一平依然猜不出来,要是老爸在中央,他还能猜一猜,“哦,久仰!”他装模作样的说,反正也就一餐饭的事,知不知道没关系。
“不知道了吧,我告诉你吧。”向晓芳在不顾浮云宁阻拦,在冯一平耳边说了一个鼎鼎大名的名字。
以冯一平现在的心性,都忍不住一愣,哎呀我天,这可真是地道的贵胄!
第三百一十五章 遗憾
不是冯一平没见过世面,是这位的祖辈,真称得上是正宗的“老一辈”,“我很敬佩你祖父,”冯一平一点都不敷衍的说。
那位老人家,确实值得敬佩。
这位难怪是学霸,原来也可以说是家学渊源。
“谢谢,我也是。”浮云宁想来是习惯了这样的对话,很熟稔的道谢。
不过,还是稍稍有点诧异,冯一平说是敬佩她祖父,对她,却依然没什么两样。
要知道,绝大多数人,包括一些本身地位不低的中老年人,对她都异常客气,等闲的商人之流,见到她更是不用说,简直都可以用肃然起敬来形容。
这个事吧,说起来简单,也就是无欲则刚,冯一平没有想着依附谁,自然能以平常心面对她。
何况,不客气的说,他自己,现在小小的怎么也算得上是豪门一个,当然,在大多数方面的地位,跟浮同学家自是没得比,但是,并不是全方位的影响力都没得比。
不想的话,他现在对谁都可以不用摧眉折腰。
“你去过北卡罗来纳吗?”
“老北州?我还真只是经过几次而已,”冯一平笑,“我就是个苦命的家伙,在美国这么长时间,也就是来做交换生的那一年,沿着66号公路来了一次自驾,算得上是观光,其它的,都是在工作的间隙,抽空领略一下。”
“主要是后来只要超过两个小时的行程,你就从天上飞了吧。”向晓芳轻啜了一口红酒,笑道。
“我其实没事更想宅在家里,但就是个辛苦命。”
“别以为我听不出来你在讽刺我们。”向晓芳说。
“哪里,哎向记者,可以问问,您家里?”今天条件不错,冯一平还是没忍住好奇心。
“我家啊,就是个大头兵出身。”向晓芳轻轻松松的说。
大头兵出身?我们这个国家老牌的豪门,不全都算得上是大头兵出身吗?就连浮云宁的祖辈也不例外。
“敢问55年的时候,您祖辈是?”
“175位中将中的一位。”见他问起,向晓芳也没瞒他。
这个冯一平真猜不出来。
“老人家现在高寿?”他试探着问。
“刚进90。”向晓芳说。
还真的健在!那再怎么说,最迟88年的时候,跑不了一个上将。
冯一平不说话,只竖起一个大拇指。
“得了吧,大头兵?”浮云宁笑,“确实,你爷爷不是最大的大头兵吗?”
最大的?冯一平不解。
但不等她再说,“云宁!”向晓芳叫了一声。
“好吧,他爸现在的军衔,跟她爷爷55年时一样。”浮云宁还是没有明确说出来。
现在的中将?冯一平哪里熟悉这个。
“令尊今年,60?”冯一平又问了一句。
“噗,”向晓芳笑了出来,“我爸要是听到了,不知道会不会生气。”
“伯父,好像是才知天命没几年?”浮云宁说。
“是。”
那就是五十没几岁的现役中将,至少是大军区副职,好吧,冯一平不说话,只是又竖起一个大拇指,牛就一个字!
“这一次,你准备了什么项目吗?”向晓芳显然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多谈,转移了话题。
其实她有些多虑,冯一平就是知道了她的真实身份,也不会怎么样。
“这次,还真没准备好什么项目,”冯一平说,“我可不像你们,那么早就有消息,也没什么经验,不知道这里面还有我的事。”
“要是早知道,这次说不定还能想办法出一把力。”
“这样啊,”两个女孩子看了一眼,向晓芳说,“你之前在加拿大的那个项目,其实也挺不错的。”
“那个项目,实在是有时间要求,等不了那么久。”冯一平说。(再说,如果这个收购的时间再拖长一点,书评区一天到晚估计都有人在催)
但是,康明斯现在在谈的这几家机构股东的收购,是不是可以等到9号以后?
还是算了吧,这些事可也不能拖。
“也对,商业上的很多事,时间也非常关键。”向晓芳表示理解。
“这些事,也是没办法的事。”浮云宁有些老到的说。
这确实是没办法的事。
每次领导人出访,都会签一大摞单子,像是见面礼一样。
比如在上月中,就签下了好长的一份协议,包括:斥资17亿美元,购买30架波音的飞机,并同意将在未来20年内购买通用电气生产的总值30亿美元的发动机。
还同意未来三年从美国三大汽车商进口约15,000辆轿车和卡车,其中包括4,500辆豪华轿车,如凯迪拉克等——这又是一笔价值13亿美元的交易。
还计划近期再签定从美国进口100万吨小麦,及大豆、棉花等其他农产品大宗采购合同。
这就是为这次出访准备的。
这当然有政治上的考虑,让两国的关系更热络一些,为这些访问打下一个基础。
但更主要的,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因为中国现在队美国的贸易顺差越来越大。
华盛顿刚公布,9月份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达到创纪录的127亿美元。
按照这个速度,今年中国对美贸易全年的顺差,有可能高达1200亿美元至1300亿美元,远高于2002年的1030亿美元。
在严重膨胀的逆差数字面前,华盛顿国会山上的那些政客们,迫于各自选区企业的压力,已经提出了几项法案,要求对中国部分商品征收关税。
关于中国是汇率操控国的说法,业已出现,一些批评人士说,由于中国人为压低人民币汇率,才使得价格低廉的中国商品正大量涌入美国。
所以,这签下的一大摞单子,在这庞大的逆差面前,虽然真不算什么,但是,至少会安抚美国国内的一些企业家和政治势力,比如制造业类的企业和有这方面背景的政治家的情绪。
同理,后来欧美的一些国家领导人到我们国内访问,很多也都签下了大单子,同样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所以,从这个方面讲,经济,尤其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到后来,其实也是政治。
向晓芳刚才那样说,其实是为冯一平考虑,如果在这个时候,他能在美国有什么投资项目,比如和收购硬币之星那样规模类似的举措,不但会给这一次访问添彩,也很容易引起大佬的关注。
这样的关注,对他和他的公司来说,总该不会是什么坏处。
“这事吧,其实也挺无奈的,”冯一平说,“我们得卖多少衬衫玩具,赚的钱才够从美国买一架飞机?”
“是啊,一个是附加值最高的高科技,一个是没什么附加值的日用品。”浮云宁说。
“但是你不一样吧,”向晓芳说,“你对美国出口的产品,利润应该都不低,你的电动车,你的mp3,我比较了,在美国的售价,有些还比国内高。”
冯一平不禁看了她一眼,这家伙,对自己够了解的。
“那是这边的商家在赚钱,我也就是勉强过得去而已,但是,我们的家具,还有婴幼儿用品和家纺,利润都很薄。”
这就是他在谦虚。
就后面的这些,本来的利润就挺好,加上国家的退税,嗯,反正他挺满意的。
“其实你也不用遗憾,”向晓芳安慰他说,“你在美国这两年的投资,累计起来,我算算,喔,也近10亿美元,目前在民企里,至少是第一位的。”
“最近还会落实一些项目,加起来,确实会超过10个亿。”
“你和工行的那20亿,不是还剩下超过15亿吗?这肯定是你用来进行一个大项目的,这个大概在什么时候?”浮云宁问。
她真挺感兴趣的。
国内,或者说世界上,像眼前这位这么大的年纪,就操作这么大项目的,真是没几个。
“这个真说不准,不过我们有个期限,不会超过明年一季度。”
“哦,那还真有些可惜。”浮云宁想,要是能在这个月落实,那真算是锦上添花的事。
“得了吧云宁,你别听他的,搞不好他过几天就冒出一个大新闻来,”向晓芳说,“你这次住哪?还是华尔道夫?”
第三百一十六章 指点
“是在那,主要住惯了,怎么了?”冯一平问。
要是其它的女校友,他这会说不定会开开玩笑,“你家有空房间吗?”之类的,但是对向晓芳,这样的玩笑,还是算了吧。
“你没觉得那儿现在有什么不同吗?”向晓芳问。
“什么不同?哦,明白了。”这其实也没什么好稀奇的,国内的领导人到纽约,好像都在那住。
“你这么大一老板,还经常来这,怎么不在这买套大房子?”浮云宁问。
“别,我可算不上什么大老板,”冯一平连忙摇手,“我在纽约住的并不多,买房子空在那,一年住不了几天还月月交税,不划算。”
“不对啊,”向晓芳放下叉子,“冯首富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不就是要投资,买房子吗?怎么自己都不这么做?”
“浮同学,你看看,这就是记者的一些惯病,”冯一平伸手点了点向晓芳,“最会断章取义。”
浮云宁笑,心说这冯一平可真是有什么说什么,晓芳姐也真是好脾气。
“嗨嗨嗨,你是首富也不能随便诽谤吧,”向晓芳有点小小的不爽,“真小气,不就是在校报采访你的时候,质疑了一下你吗,到现在还这么记仇,说我可以,不要说我们新闻从业者的操守。”
“好吧我承认,一些新闻从业者还是有操守的,”见向晓芳有暴走的倾向,忙说,“哎,大家闺秀吃饭的时候也要有操守对吧。”
“我们就事论事,不过总是校友,我得提醒一句向记者,新闻从业者要客观,哎,你这么情绪化,真的好吗?该不会是。”
后面的“那几天”三个字幸好没溜出来。
向晓芳脸色一变,还是自己的小包继续翻。
“别找东西,我说那些话,在哪说的,对谁说的?在国内,对在国内学习和工作的人说的,对吧,从来没有对留学生,或者在海外定居的人说过,是不是?你怎么就把它适用到美国来了呢?”
向晓芳从包里拿出一样东西,去,那只是一面精致的小镜子!
她有些忍不住笑的照了照,“我去补补妆。”
“我陪你。”
……
“呵呵,这个冯一平,还真挺有趣的,完全不像在电视上看到的那样一本正经,或者我想象的那样寡言少语,城府很深,喜怒不形于色的样子。”两个人对着镜子补妆,浮云宁说。
“他今年也就23岁,又不是个老爷子,哪能像你说的那样。”还有吐槽的话向晓芳没说,什么一本正经,应该是最不正经,才23岁,就有了俩孩子,这两孩子还不是一个妈。
她稍微补了补唇线,“再说像他这样的,现在还用什么喜怒不形于色,在很多时候,完全可以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表现出来。”
“在国内,下面省级的领导跟他见面的时候,为了拉投资,现在不都得笑脸相迎?”
“晓芳姐,你好像。”浮云宁说。
“原来在学校里打过交道,一开始不太愉快,后来在美国碰到过几次,主要就觉得,他确实在很多方面的看法,有些别树一帜,而且还都挺在理的,有机会跟他聊聊也挺不错。”
向晓芳知道浮云宁的意思,这是在解释。
“还有哦,你别以为现在谁都能跟他说得上话。”
“那我们是不是得感到荣幸?”浮云宁笑。
“一定程度上,还真是,走吧,再耽误,他说不定都跑了。”
“不会吧,”浮云宁有些不相信,“这可是陪我们俩吃饭哎!”
“他就是跑了,你又能怎么样?”
浮同学一想,还真是,还真不能拿他怎么样。
……
冯一平还在纠结,刚才向晓芳要是不顾礼仪动手,自己是还手呢,还是还手呢,还是还手呢?向大小姐不愧是当兵的世家,果然也是家学渊源,但以前怎么就没表现出来。
还有如果自己现在就走,好吗?
但那两位已经走了出来,“你不会是真想走吧。”浮同学看着他说。
“怎么会?”冯一平一点都没有心思被戳破的尴尬,“这样下雪的天气,坐在这么温暖又美味的餐厅里,哪舍得走?”
“一看就是假话。”浮同学自然也是在任何场合,都一直可以把真实情感流露在外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今天很荣幸见到冯先生,还真的有问题想请教。”
“是我很荣幸。”
“在国内投资房产,真的不错?”浮同学问。
国内的房价上涨,现在是已经启动,但是,真没有高到后来的那么让人绝望。
“你就比比亚运村今昔的房价就能知道,”冯一平说,“我个人觉得,这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当然是个不错的选择,后来查处的那些高级贪官一大串,金额也大都是9位数,但是,涉及的金额,还都没有一个小县城的商业银行副行长多。
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房姐,在首都有近万平米的房产,总价值妥妥的过10亿!
关键是,她的罪过,真跟那些高官不能比。
从这一点说,我们现在有些官员,这经济方面的能力,还真是不咋地,现在把全家的积蓄拿出来,按市价按揭几套房子,哪还用伸手呢?等退休的时候,过亿保证不了,几千万,那是妥妥的。
虽然到时这事不值得大肆宣扬,但是至少合法不是。
“如果要投资,你觉得最好投资哪?”浮同学继续问。
“我想想啊。”冯一平端起酒杯。
“我给你倒酒。”浮同学忙说。
小姑娘挺有眼色的嘛!而且也不太高冷,冯一平想。
“谢谢,”他受得也挺坦然,“按你们的身份,首都的四合院,是个不错的选择。”
房姐那样子,吃相稍显有些难看,四合院不一样,哪怕面积小,但是价值高。
现在开发的一些别墅,自然也不错,但是论价值和回报,还是比不上四合院。
“你买了吗?”向晓芳问。
“陆陆续续的买了些。”冯一平说。
这样的事,他自然忍不住,这几年,很是收了几套。
“买了些!首富就是首富!”浮同学摇头。
现在四合院自然没有后来便宜,但每平米也都在三万上下,一套那就是上千万。
“不用多,零花钱拿出来买个一套,不,最好两套,一套留着自住,一套投资,”冯一平说,“我前不久还入手了一套,也就是三万多一平,不到四万。”
“能问问在哪吗?”向晓芳也挺好奇。
“故宫东边的北池子大街,碰巧收到一处,很规整。”
“你是想自己住?”浮同学问。
想想后来的雾霾天,沙尘暴,冯一平不太确定,“看吧。”
“那你觉得,以后会到什么地步?”还是浮同学问。
“整修好一点,过个十年,怎么也得翻个十倍吧。”冯首富轻轻松松的说。
向晓芳的叉子定在盘子上,浮云宁的酒杯悬在下巴前,这俩公主,这会都不谈定。
怎么说呢,至少在国内,不管你是什么身份,过亿的钱,都不是小数目,她们这些正宗的三代也不例外。
现在买一套,也就千把万,如果十年真翻个十倍,那不就是一个多亿?
“当然,我说的是那一块啊,不是所有的地方都会这么高,不过,总的来说,现在投资四合院,绝是个不错的选择。”
浮同学的酒终于喝到了嘴里,“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大,但是像首都这样的热门城市,土地是个稀缺资源,而四合院,更是稀缺,我觉得你说的对,虽然应该不像你说的那么离谱,但总体肯定会大幅上涨。”
虽然这话有马后炮的嫌疑,但是,这么快就能说出这么一番话来,只能说,浮同学,果然是家学渊源。
“晓芳姐,动心了吗?”
向晓芳明显有些意动,“我现在可没那么多钱投资。”
“想想办法凑个首付应该是可以的吧,”浮同学说,“我们也不买地段那么好的。”
“再说,这事家里肯定不会拦着我们,肯定会支持。”
是啊,只要你们不一出手就扫下一条街或者一条胡同,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冯一平觉得挺欣慰的,要怎么说是我们中国的女孩子好呢,这还就是会持家!
跟她们同龄的那些男三代,估计这会手里有钱,不是花在女人身上,就是花在豪车身上。
“如果是投资,还是买地段好的回报更高,”冯一平提醒了一句,“还有,我觉得黄金,或者翡翠,现在也值得投资。”
“不过,像后者,如果是投资,变现的渠道不多。”
“看来真和你说的一样,你对国内的经济非常有信心,”浮同学说,“你觉得,将来这些奢侈品在国内的市场会非常好?”
“我是这么认为的。”
未来奢侈品的市场,哪是非常好?那是相当好!
不过,这两样那两位好像不太感兴趣。
也是,以她们的身份,现在买了那些,自然是自用,哪好用麻袋装着金块,或者是翡翠拿着出去卖的?不知情的还以为她们日子过不下去了呢!
“一平,你觉得,我将来回国做记者,好吗?”向晓芳问。
“也不错啊。”
她们人生的路,冯一平可不敢像投资一样瞎掺和,谁知道他们父辈是不是给她们定了什么路?
他要是随便瞎支招,搞不好真会带来麻烦。
“大学毕业后,我想去华尔街,你觉得怎么样?”浮同学也问。
她们还真不见外!
“那自然挺好。”
这下浮同学也觉察出了他话中的言不由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