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3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充满家庭气息的日常,通常要到至少七点过后才会告一段落。
  但是,同样有很多其它的家庭,男女主人回到家之后,什么都不用忙,可以舒适的坐在书房或者客厅里,悠闲的一份份的浏览报纸。
  省城,郑博赡一回到家,就看到了放在茶几上的报纸,他懒得上楼去换衣服,马上在那几份报纸中翻检起来,哟,一份,两份,三份……国内那几家知名的晚报,居然都报道了冯一平的这篇采访。
  一平得影响力,这真是与日俱增啊,他有些感慨,又有些担忧,他这要是说了什么过分的言语,那这影响,这后果,同样是难以消弭。
  他抖开了扬子晚报,阿姨穿着围裙搓着手从厨房里出来,“郑处,晚饭已经好了,您是现在就准备吃吗?”
  说起来,在郑家,或者说在方家,阿姨掌管厨房的时候,多半都是在类似这样方厅长出差的时候。
  毕竟,郑博赡同志也需要休息。
  “先等等,”一向很客气的郑处长,听到阿姨的招呼,今天头都没抬,“我先看看。”
  扬子晚报经济版的头条,就是专程赶到多伦多的姚记者发回来的报道,“民企原罪,这是一个伪命题”。
  “在这个寒意愈浓,在国内学术界和企业界,关于民企原罪的讨论越来越激烈的日子里,在多伦多,我们在采访到了国内的首富,正在加拿大积极拓展业务的冯一平。”
  “所谓原罪,这是一个伪命题,他说。”
  “媒体和媒体人,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应该和大众有不一样的角度。”
  “我们的主流媒体要当得起‘主流’二字,就应该在引导舆论方面注意把握大的方向。”
  “当前国内经济的发展,最大的方向性问题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在如何落实中央提出的国企在竞争性领域中有进有退的方针的同时,大力发展和鼓励民间投资、支持私人创业,培育民营企业的自主发展自我扩张能力。”
  “这样的大方针一旦确立,就应该进一步调整资本供给制度,构建有利于民营企业积累和发展的社会氛围,而不应该像近一时期那样,让所有民营企业家都背上所谓原罪的精神十字架。”
  看到文章的最后,“……否则,就会与市场经济的原则相对立,不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就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郑博赡稍微摇了摇头,这话虽然在理,但好像重了点啊,一平这次,语气好像是前所未有的强硬。
  可想而知,此时那些鼓吹原罪论的家伙,看到他们的这篇专访,怕是喜出望外吧!
  不应该这样,他马上有些担心的想,那些专家们,正好少一个合适的靶子,一平这是何必呢?
  他一向是挺低调的啊,这次怎么这么大反应?
  ……
  金副省长这会就着几个小菜,在品尝一小杯鹿龟酒,他不像是吃饭,更像是在休息,同样有一份报纸摊开在桌上,这是国内另一份知名晚报,羊城晚报。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这是羊城晚报上关于这篇专访的标题。
  这次特意赶到多伦多去的几位,不愧是名记,水平确实都不是盖的,同样的采访,他们不约而同的从不同的侧重点来发挥,所以国内关于冯一平这次专访的报道,完全没有雷同的。
  “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一向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在如何对待民营经济上,在民营企业刚刚起步的80年代初,在民营企业开始与国有经济抢资源、抢市场的时候,一批所谓的学者们,掀起了对民营企业的查处活动。”
  “以温州八大王为典型,全国共以经济犯罪为由立案16。4万件,结案8。6万件,判刑3万人,追缴款项3。2亿元,给了刚萌芽的民营经济当头一棒。”
  “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又有一批忧心忡忡的学者,掀起了一场持续几年的姓社还是姓资的讨论。”
  “小平同志制止了那场争论,高瞻远瞩的定下来‘不争论’,摸石头过河的务实改革的路子,所以才有了今天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齐头并进的大好局面。”
  “伟人的话,言犹在耳,昔年的教训,历历在目,现在,一帮所谓的专家,又炮制出了一个‘原罪’,或者叫嚣着‘赦免’,那我们想问一句,他们这是为了国家的经济发展着想呢,还是为了自己的经济实力着想?”
  “或者是,就和资本主义社会间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的金融危机一样,我们每间隔一段时间,就要在民营经济上找找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关于‘罪’的事,还是交给法学家,交给司法机关吧,其它的那些专家们,还是请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或者空谈可以,但请不要误国。”
  金副省长笑着抿了一大口酒,他都想为这番话鼓掌叫好。
  目前的舆论,其实已经影响到了省内的很多工作,从政府来说,国企改制一律暂缓,不知道上头如何对相关问题定性之前,虽然知道对有些国企来说,改制是唯一的出路,但是,现在没谁敢为这样的事赌上自己的政治前途。
  而根据招商系统统计的数据上来看,本季度,私人投资占比,大幅下降,相关的争论,业已影响到了民企们的投资热情。
  一平这话说得好,空谈请不要误国。
  下一份晚报,又换了一个角度,“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而言,税收和就业,才是实在的财富,我们的民营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创造了很多这样的财富。”
  “如果说民营企业真有原罪,一定程度上,权势者的索贿、腐败,权利寻租是‘因’。”
  “一直以来,和公权力相比,民营企业始终处于弱势,不能通过正常渠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正当权益是‘因’。”
  “在相关问题的司法实践中,法律适用错误、随意性大、受地方政府和官员个人干扰等问题严重是‘因’。”
  “很多行政系统的腐败,是‘因’……”
  “因此杜绝这些问题的希望,一方面,我们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另一方面,从反对党政干部以权谋私入手,加强防范腐败的制度建设,提高党政干部自身素质……”
  跟郑博赡看到的那些话相比,这话就更不客气,连金副省长看了,也不由得本能的有些不喜,什么问题都退在我们公务员头上吗?
  但是他想了想,最后还是承认,不得不说,冯一平这么说确实很有道理。
  只是,这不太像冯一平的风格啊,他这么说,就不怕招致更多有背景的专家的攻击?
  金副省长想了想,哦,应该是出于那个考虑吧,也不知道自己想的对不对。
  ……
  第二天一早,除了郑博赡和金副省长这一层级的人,还有很多普通民众在关注这一讨论的后续,昨天冯一平可是积极主动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相当于把这些专家统统披了一次,今天,想必一定会很热闹。
  然而,他们左翻右翻,愣是没找到一个专家出来反驳冯一平言论的,他们只是依然在坚持自己的观点,对昨天冯一平说的那些话,只字不提,这是怎么回事?他们难道都没看到昨天晚报上的那些内容吗?
  金副省长一大早也稍微关心了下这个问题,果然,谢教授殷鉴不远,现在没有一个专家敢直接针对冯一平。
  他这看似鲁莽冲动,内里果然是算无遗策,冯一平,就是冯一平。


第二百八十二章 貌似高贵
  “那边就是国会山。”布坎南指着远处山丘上那高耸的哥特式塔楼介绍说。
  这自然不是HSD的国会山,这处国会山的最高建筑,就是在市区几乎四处都能见到的那座哥特式塔楼上,高高的飘扬着枫叶旗,这是加拿大的国会山,冯一平他们刚抵达的地方,也就是距多伦多400公里的一座城市,安大略省第二大的城市,加拿大的首都,渥太华。
  必须得说,至少在国内,和另外一个英联邦国家澳大利亚一样,加拿大的首都,同样真的是太没有知名度。
  这或许,也跟这个国家在国内新闻联播中出现的频次太低有关。
  提到加拿大,国内民众的第一个,可能也是全部的印象,就是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当下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太少的缘故。
  说起来,加拿大和国内的贸易,其实很早就已经开始,至少要早于美国,早在三年粮荒时期的时候,来自加拿大的小麦,就已经成了当时国内很多人餐桌上的救命口粮。
  只是,随着72年尼克松访华,中断了20多年的中美关系重新恢复,中美贸易也随之重新开启之后,加拿大这个和美国同在北美,国土面积也差不多的国家,在跟中国的贸易上,起个大早,结果赶了个晚集,越来越不重要,很快被挤出我国十大贸易伙伴之列。
  说起来,这也是加拿大的悲哀之处,美国就在身边,以至于在经济上摆脱不了对美国的依耐。
  “你只要露个面就好,”布坎南说,“你知道的,就算是给他们一个面子。”
  “没问题。”冯一平答应得很爽快。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这些政界人物都把面子看得很重,而当自己的公司规模一步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一步步增强时候,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点名希望自己能出面参与会谈。
  这也是为了自己公司的利益嘛,无所谓。
  “这位佩莱特先生,有没有,”冯一平指了指自己的脸问布坎南,“你知道的。”
  这个担忧,主要来自于他后来的一些见闻,在那会,加拿大对中国,可算不上友好,经常跟国内顶着干,无端蛮横的指责我们的人权啦,会见那个流窜在印度的老喇嘛啦,公然声援国内所谓的一些民运人士啦……
  有些讨厌,又有些像遭到冷落、被边缘化的人想要引起注意一样。
  这真不是开玩笑,世界上主要的大国里,政府首脑在当选的第一个任期内没有访问中国的,就只有加拿大,不知道他们的意愿如何,但我们好像是真挺无所谓的。
  为了公司的发展,冯一平愿意放下身段,但是,这肯定不包括接受一些人的歧视。
  “加拿大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存在歧视的现象。”布坎南说。
  不过,熟知这些政客本性的他马上补充道,“只要‘绿色’的支持够丰厚,其它的颜色都不是问题。”
  所谓的绿色,自然是美元的颜色,其它的颜色,自然是指冯一平的肤色。
  “那就好。”
  古今中外,政客都没有免费帮忙的先例,只不过在国内,不少伸手的官员,把要来的好处塞到了自己腰包里,在加拿大这样的议会制国家,政客们一般都是为选民讨好处。
  ……
  加拿大的象征,国会大厦,位于渥太华的国会山上,俯瞰着渥太华河,由三栋维多利亚哥德式建筑和一大片绿地广场所构成。
  在它对面的威灵顿大街上,云集着联邦政府大厦、司法大楼、最高法院、中央银行等重要建筑,所以这一带,就是加拿大的政治心脏。
  这座始建于1859年的建筑,在1916年遭遇过一场大火,仅有后面的图书馆和西北边的一翼幸存,之后迅速在原址原样重建,在1922年完工,因为年代的久远,外墙的石料细看有些发黑,可以说是有历史感,也可以说是好像维护不太得力。
  在佩莱特议员一位助手的带领下,冯一平一行人穿过广场,在广场中心为纪念加拿大建国百年而建,点燃于1967年的除夕夜,至今一直未熄的长明火台边稍稍驻足。
  这个有点意思,看起来火是在一汪水里烧着,水火交融。
  布坎南介绍说,水下是来自阿尔伯塔省的天然气。
  冯一平看了看前面那位有些严肃的议员助手,小声问布坎南,“为什么这里的屋顶是绿色?”
  这个问题他已经憋了好久的说。
  看起来还不错的建筑,而且是国家权力的象征,为什么头顶会是这样的违和的颜色?
  ……
  加拿大众议员佩莱特,是一位个子不高,目测不到一米七,身材发福,头发金黄,带着一副玳瑁眼镜,约莫50上下,脖子上肌肉松弛得很明显的男人。
  和所有的政客一样,他并没有到位于国会大厦中区的办公室门口迎接冯一平一行,而是等候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打头进入的冯一平一进门,就看到这位伸着手走过来,“你一定是冯,认识你很高兴!”
  “见到你很荣幸,佩莱特主席。”
  他今天专程来拜访的佩莱特,就是加拿大众议院国家安全与国防安全常设委员会的主席。
  目前NEXTDOOR在加拿大,虽然主推社交功能,但是突出安全的一面如果能像在美国一样凸显出来,自然也会对推广加分,而要想做到这一点,最好要得到佩莱特这样人的支持,这就是冯一平今天拜会的目的。
  这次见面的机会,是布坎南代表NEXTDOOR把加拿大的总部,设在佩莱特议员位于多伦多的选区,并承诺至少增提供300个就业机会,同时赞助佩莱特议员一个正在推行的项目一笔资金换来的。
  这里必须得说一下议会制这事,世界上很多议会制的国家,都是两院体制,众议院和参议院。
  众议院的成员(众议员)都是由全国直选产生;而参议院的成员(参议员)则不一定,有的是由地方机构选举产生(如美国),有的是世袭(如英国),也有的是由总理提名(如加拿大)。
  由于加拿大众议院是直选产生,因而具有更大的代表性,是国家立法机构的主体;而参议院则是一种复核、和制衡的机构,基本不具有立法权。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参议院是由古罗马的元老院、和英国的贵族院演变而来,显得地位较高,所以参议院也叫“上议院”、或“贵族院”;对应地,众议院也叫“下议院”。
  在美国,参议员是由地方选举产生,宪法的修正案也赋予了参议院较大的权力,比如,总统的重要人事任命需得到参议院审批,众议院通过的法律也必须得到参议院的审批,所以,美国参议员相对于世界其它国家来说有较大的权力、也有较高的知名度。
  除了美国以外,世界其它国家的参议院,基本就是橡皮图章,尤其是加拿大。
  如果一定和国内做对比,加拿大众议院就好比人大,参议院就好比政协,所以NEXTDOOR在加拿大的重点公关对象,自然是众议院。
  “非常感谢主席您对NEXTDOOR的支持,”宾主双方落座之后,冯一平主动说,“NEXTDOR在美国,为社区的安全和谐,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相信,在和主席先生的委员会合作以后,我们一定也能为加拿大的社区安全,提供额外的帮助。”
  “在当前这个恐怖袭击成为最大的安全隐患的时代,我们也欢迎类似NEXTDOOR这样公司的加入。”佩莱特脸上带着浅浅的笑,客气,但是看起来就挺敷衍,陪着冯一平说着些冠冕堂皇的套话,隐隐有一股子盛气临人的感觉。
  看来哪怕是民众直选出来的公仆,这份优越感,也都是一以贯之的。
  对这样的人,冯一平也没兴趣上赶着奉承,因此这可能是他参与的最干巴巴的一次会见。
  好在这一次会见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也就喝了一杯茶的功夫,佩莱特站起来说,“抱歉,接下来我还有个听证会,具体的,你们可以跟我的助手联系,他会帮你们引见安全局、皇家骑警、刑事情报局等部门的负责人。”
  “鲍勃,”他喊了一声,一个挺沉稳的小伙子敲门进来,“议员先生。”
  佩莱特指了指冯一平和布坎南,“接下来,你要全力协助这两位贵客处理好相关事宜。”
  “抱歉,”他又一次伸出手,“失陪了。”
  “谢谢你主席先生,”冯一平跟他握手,却没有看他,而是转头跟布坎南说,“通知机组准备起飞,让露丝联系纽约市长办公室,告诉布隆伯格先生,两个半小时后,我们应该能一起午餐。”
  好像只有你忙似的,爷的日程也很紧。
  “好的,我马上通知。”
  听到冯一平这样提起布隆伯格,佩莱特明显热情了些,那位在美国的政经两界,可都是大人物,“原来你已经有约?我还准备安排中午我们一起午餐呢。”
  “谢谢你的盛情,再一次感谢您对我们公司的支持。”
  这样不走心的话,谁还不会说?
  ……
  黄静萍带着家里人,已经动身去机场,冯一平也没有回酒店,从国会山直接驱车去机场,可能是佩莱特有交待,那位鲍勃开着一辆车跟在后面。
  “布坎南,我看到最近的新闻说,联盟党党魁斯蒂芬·哈伯,正在把联盟党和进步保守党整合?他能成功吗?他如果成功,那么新的保守党,就将是最大的反对党和最大右翼政党,我们是不是要先跟他们拉拉关系?”
  看着外面英式情调的建筑,冯一平说。
  本来他还没这么想,但是佩莱特隐隐的傲慢,让他动了这样的心思,既然已经和美国下一任总统有了不错的交情,那再跟将来即将执掌加拿大近10年的总理先建立联系,那又有何不可呢?
  “你也注意到了?我还正准备跟你简报呢,”布坎南说,“这位曾经离开渥太华几年的政客,现在看来势头真的有些锐不可挡的意思。”
  “不过,渥太华圈子里的人,虽然认为他想做的这事,很有前途,但他这次的大动作,难度可不小。”
  是啊,相对来说,总是分裂容易,整合难。
  “他的整合动作究竟会不会成功,最迟在今年年底就会有结果,我计划到时想办法跟他直接建立联系。”
  “那就别等到下个月,”冯一平说,“越快越好,最好是现在,马上就跟他结识。”
  加拿大政坛的事,他记得的不多,当然,这个哈伯,他自然是有印象,综合后来的事分析,他这次的整合动作,显然一举成功,那当然要在有些人并不看好他的时候跟他结识。
  “有我们能帮上忙的,你全力支持。”
  这会联系他,帮助他,有点类似雪中送炭,等过一阵子再去找他,那就相当于攀附,待遇自然会不一样。
  布坎南尽管有些不明白冯一平为什么这么肯定,还是干脆利落的答应,“我马上落实。”


第二百八十三章 除恶务尽
  “众议院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佩莱特,在国会山?会见了美国NEXTDOOR公司负责人,双方商定……”在去机场的路上时,姚记者结结巴巴,稍有些吃力的读着多伦多星报上的新闻。
  国内的这些普通科班大学毕业的记者,没有在国外留学过,对国外这些专有的词,还不是太能拿得准。
  “原来他赶着去渥太华,是做这事?”姚记者有些感慨,“这个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主席,看起来很有权的样子,是不是?”
  “他在美国的这家公司,都是跟这样的权力人物打交道?啧啧,真厉害!怕是我们外交系统的一些人,等闲都接触不到这些人。”
  没人接话,因为他们对这些议会下面常设的,或者是临时的委员会,同样不太了解。
  李志雄接过去看了一眼,“我推测应该是挺有权,你想啊,要冯一平现在专程去见的人,怎么会简单?”
  “李名记就是李名记,果然犀利,”姚记者竖起大拇指,“是啊,我们的小冯首富,现在怎么会去见一些没什么实权的人?”
  “按你这么说,我们好像也挺厉害。”一个中年大叔级的记者插了一句。
  “那是当然,全国那么多记者,他就巴巴的找了我们这几位而已。”
  “可是,我们的报道啊,”姚记者说,“主编给我打电话,原本打算靠着这篇稿子火一把,这么好的机会,那些专家们怎么会放过?”
  “谁知道第二天早上,他差不多浏览遍了市面上所有的报纸,愣是找不到一家报纸、或者一个人,对冯一平的观点进行反驳,真郁闷死我了。”
  这话是引起了几家报社记者的共鸣,“可不是吗,报社这次花了这么大代价,让我们专程飞到加拿大一次,结果,这篇报道就像打了个水漂一样,连响都没听到一个。”
  “这一次到硅谷,如果不能拿一篇硬货出来,回去还真有些不好交差。”
  几个人叫苦声一片。
  “我就想不通了,你说,那么多专家还在各路媒体上争得差点打起来,怎么就没人反驳冯一平的观点呢?难道我写的稿子不好?怎么可能,老娘的这篇稿,绝对是我最近写得最用心的一篇。”
  “是啊是啊,绝对是我花心思最多的一篇稿。”原因无它,这可以说是最贵的一片稿子。
  “吭,”后面有人清了清嗓子,报社几个人回头一看,看到李志雄和另外两个网站的记者,“老李你们倒没有这些麻烦,你们的稿件,在网站上的反响很热烈吧。”
  “一般一般,刊登到现在,评论和留言的,也就小几千人,快近万人而已。”李志雄轻飘飘的,气死人不偿命的说。
  “这就是新媒体的优势啊。”纸媒的几位有些羡慕的说。
  “这个事也不是不能预料的,”李志雄说,“想想上一次,在电视上那位差不多指名道姓的针对他的那位女专家的下场。”
  “你是说那位谢冰教授?”
  “是啊,我们冯首富根本就没正面搭理她,你们再看看她的结果,国内的学术圈子根本混不下去。”
  “那也没什么啊?”一位记者看着窗外异国的花花世界,“在国外也挺好。”
  “在国内,她们可以标榜自己是游学归国,能竞聘到好的职位,还能时不时的在电视上露露脸,在报纸上写些文章,外快来得不要太容易。”
  说起来,这些混出点名气的专家捞钱的手段,他们这些记者也羡慕。
  “可是在国外,他们有什么优势?哪会有那样的机会?别说赚外快,估计找个不错的职位都不容易。”姚记者心思细。
  “关键是,听说那位谢教授,压根没往美国来,直接奔的欧洲,她这么做,想必也是知道我们冯首富在这边的影响力,可是,有件事你们知道吗?”李志雄卖起了关子。
  “难道说我们冯首富还能影响到欧洲那边不成?”在座的也都是明白人,马上就有人接了一句。
  “你说得对,有圈内人跟我提了一句,那位谢教授在欧洲辗转了几个国家,现在连一份教职都找不到。”李志雄说。
  “我看,她是水平不够吧,原来或许有些水平,回国后,一门心思的忙着出名、赚钱,估计在学术上,已经追不上时下的水平。”
  这话,是姚记者说的,有时候,女人更看不惯女人。
  “有这方面的因素,”李志雄说,“应该也有其它的因素,听说,”李志雄看了看前面陪同的人员,虽然知道他听不懂普通话,还是不自觉的压低了声音,“听说有一份申请,本来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正在双方准备在相关文件上签字的时候,校方接到了一个电话,之后,婉转但是坚决的拒绝聘用谢教授任教。”
  “再之后,她投出去的简历,连一个面试的机会都没换来。”
  “难道说,这是我们小冯首富做的?据我所知,他在欧洲并没有什么投资啊。”有人不相信。
  “一平并不是没有在欧洲投资,现在在欧美非常流行的那款软件,Skype,他不也是大股东,这家公司总部就在欧洲,他收购不久的硬币之星,在欧洲也已经开展了业务。”
  果然还是李志雄最下功夫,关于冯一平的情况,他确实了解的最多。
  “冯一平好像也不是能做出这样的事的人吧,他应该也没时间关注这些小事。”有人从另一个角度说。
  “我也觉得一平不会把这事放在心上,他的心胸,不像是做这事的人,”李志雄说,“但是,他不计较,不排除他下面有人看不惯,是不是?自作主张的跟相关人等通了个气,这样的小事,就是不用冯一平亲自出面,他们也能办得妥当。”
  “这么做,有点像赶尽杀绝的样子,都把人赶到了国外,再这么做,何必呢。”有人语带不忍的说,他这话,也引起了一些共鸣。
  总体上来说,国人还是很仁慈,很容易同情弱势的那一方。
  “我看你们,就是一群东郭先生,”姚记者有些恨铁不成钢的说,“这怎么是赶尽杀绝呢,这是除恶务尽好不好?”
  “你们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那位谢教授攻击的问题,可是跟税务相关,空口白牙,想当然的就指责一家公司偷税漏税。”
  “偷税漏税,那会有好下场吗?别的不说,那么大名气的刘晓庆,可是才刚出来几个月。”说这话的,又是姚记者。
  “她针对人在先,就不允许别人反击吗?再说,我觉得他做得对,这样道德有问题的人混到学校里,就是水平再高,那也是误人子弟。”
  姚记者的话,让大家哑口无言。
  是啊,要是针对一般的公司,这样公开影射或者指责偷税漏税,那真不是小事,搞不好,不但公司办不下去,负责人肯定也脱不了干系,身陷囹圄也不是不可能。
  其实,关于专家公开指责某个企业家的后果,包括这些媒体人在内,现在都还只是猜想,但到明年,大家就都会有了深刻直观的了解。
  “总之,大家应该明白,这次为什么没有专家针对我们冯首富的这番讲话了吧。”李志雄做总结发言。
  这下没有谁会不明白。
  开罪了冯一平,不但国内混不下去,到国外讨生活也难,前车之鉴就在那,那些专家再利欲熏心,再想出名想疯了,也会分得明白,这样的人,别说主动招惹,就是他打上门来,自己也只能躲着。
  那谁这会还敢公开站出来反驳冯一平?
  “好了好了,我敢说,接下来在硅谷,我们的收获,一定能值回票价。”姚记者说。
  “就是,直接在当事国创办一家服务于当地的公司,冯一平的这种做法,才是最好的国际化的方式,相信这次的采访,不会让我们失望。”李志雄说。
  “可是这种方式,好像就没有复制的可能性,”一位记者说,“在硅谷这样的地方,创办一家这么成功的公司,岂是人人都做得到的?”


第二百八十四章 你们最合适
  普通员工没有感觉,哈斯廷斯在他们面前,还是保留着一贯的做派,依然是哪哪都一片大好的神情。
  但这两天,奈飞的高管们,日子愈发难过起来,哈斯廷斯不说,每天在他们面前都拉长着脸,加班开会讨论对策那是常事。
  没办法,虽然在员工面前,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都对百事达不屑一顾,但奈飞的高层都清楚,相对自己而言,百事达依然是个庞然大物,是DVD租赁行业不折不扣的巨头。
  奈飞之所以能有现在的成就,就好像是抢在巨人打盹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