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3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国已经熟稔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同样会在互联网领域,取得长足的进步,将会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商业模式,那时硅谷的那些巨头,来学习和借鉴我们的商业模式,也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那会我们国内,应该也会有不少互联网领域的巨头,大胆的预测一下,以后我们国内应该也会出现市值过千亿美元,两千亿美元,甚至更高的互联网公司。”
“依托我们国内巨大的市场,我认为,将来在互联网领域,我们不是没有超越美国的机会,至少会在一些方面领先。”
“千亿美元,两千亿美元?领先美国?”领导们都被冯一平的这番话砸得有些懵。
也不是他们眼界不够开阔,只是这时这样的数字,确实非常难以想象。
要知道,去年年末,A股总市值,只说上证,是接近25000亿元人民币,今年会增加,年末就算总市值是30000亿元人民币,汇率平均取8。2,也不过折合3600亿美元左右。
你这会说将来国内会有一家公司市值会超过2000亿美元,确定说的不是醉话、胡话?
也就是说这话的是冯一平,换做其它人,领导们第一时间的反应,肯定是荒谬!
冯一平看了看表,已经8点40,他挥挥手,“服务员,调到2套。”
一打开,总局的汪司长刚好说到,“这肯定不是我们局里的专家。”
他自然知道今晚会播出什么新闻,央视这样牛的单位,怎么可能会无缘无故的,在这么合适的时间内帮助冯一平?自然是有条件的。
条件也不是太难,只不过让冯一平同意上对话栏目而已。
区长扫了一眼,点点头,“这个时机选得好,不会有以势压人之嫌。”
这领导就是领导,一眼就看穿了冯一平为什么安排在这个时候反击。
别人一说,马上对号入座,迫不及待的跳起来,那显得有些心虚,而且,你堂堂一首富,大动干戈的对付一个专家,还是一个背后没有单位的女专家,未免会让人有些反感。
但是,在这个女专家说得越来越过份的时候发声,那还是能得到大家的支持。
“遇到这样无谓的事,真的挺无奈。”
“呵呵,你得适应。”区长笑着说。
……
晚上这场应酬,结束得比预计的早,听了冯一平那不可思议的预计之后,领导们都有些不淡定,都有些心不在焉。
冯一平的那些话里,信息量太大,在去年,我国GDP总额约为14500亿美元,世界排名第六,排第二的日本约为39200亿美元,是我们的2。7倍。
十年后,我们就能赶超日本?
老实说,我们究竟是在12年还是13年超过日本的,冯一平也有点记得不太清楚,但应该就是在那两年。
但后来国内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的公司,他记得很清楚,至少有阿里和工行。
……
11月的晚上十点多,外滩这会终于比较安静,灯光也比较暗,但陪梅耶尔在这里漫步的冯一平,还是把风衣的领子竖了起来,不仅是怕被人认出来遭遇围观,主要是冷。
梅耶尔依然很自然的挽着他的手,“我的那个提议,你考虑得怎么样?”
“我觉得可以。”冯一平说。
“真的?”梅耶尔激动得很大声的叫起来,传得很远,引来不止一对此时还逗留在外滩的鸳鸯观望。
“真的,”冯一平点点头,“不过,我还是建议,你最好等谷歌上市以后再考虑这个问题,辛苦这么多年,总要享受胜利的果实,你说呢。”
“我没问题,那这边会不会出现空档?”
这个确实会,冯一平希望布坎南在小奥黑同志选上参议员之前,就加入他的团队,未来能在国会山小奥黑的办公室有一个比较不错的位置,将来,能顺理成章的在白宫谋一个好位置。
“两种方案,一是我推迟布坎南离职的时间,二,找一个过渡人选,反正我明年大部分的时间,将会呆在美国。”
“哈哈,谢谢。”梅耶尔朝冯一平身上靠了靠。
“其实,你在谷歌干满十年也不错。”冯一平说。
他知道,梅耶尔后来是谷歌最有权力的女人。
“到那时,也许情况会有很大不同。”
“很大不同,什么不同?”梅耶尔问。
“谁知道呢?”话到嘴边,冯一平还是咽了回去,今天晚上,让大家觉得不可思议的话,已经说得太多,这个设想,或者说计划,暂时还是放在心里吧。
“我还是希望能够尽快负责一个大公司。”梅耶尔说。
此时,他们已经走到了外滩的尽头,梅耶尔突然抱着他,“后天就要走,明晚又不确定你有没有事,今晚我不想回酒店,去你家,好吗?”
她可不会不好意思,不等冯一平开口,紧紧的抱着他感受了一下,“哈,我想我很明白你的意愿。”
冯一平挺无奈的,没办法,太年轻,在老司机面前,有些事就是藏不住。
第二百二十七章 爬得高,摔得重
谢教授此时可没有冯一平他们的闲情逸致,她的脸已经黑到不能再黑。
她现在总算明白,冯一平为什么说,有些问题,他们不好回应,原来是早就有了安排。
那短短的几分钟的新闻,明天将会给自己带来怎么样的影响?她现在有些不敢想。
但是,她丝毫没有自己不靠谱的说话被人戳穿时的尴尬,一丝都没有,也压根不会在乎什么脸面的问题,脸面,那种虚无的东西有什么好在乎的?
关键是她也不觉得自己说错了,她相信,在如实缴税这方面,国内肯定比不上欧美,因为没有那么严格的法律,以及会因为一次偷漏税,而造成系列严重后果的体系。
这一点她自己也有亲身体会,这么多年,自己何曾又交了多少税,不也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问题是,国税总局的都站出来说,嘉盛是缴税的模范,那就不好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
质疑国税局的官员说的话,那是不明智的,搞不好会引火烧身,怎么知道国税局一个不爽,不会回头找自己的麻烦?
谢教授知道自己压根就经不住查。
当初不该近乎指名道性的针对冯一平,如果是普遍泛指,那现在还可以在这一条上做文章,谢教授有些懊恼的想。
可是,如果不针对冯一平,不跟冯一平绑定,自己又哪会有现在这样的热度?哪会在短短的时间里,比以前知名那么多?忙到一天有好几家报纸、刊物找自己约稿?
好在还有关于慈善方面的可以写。
得马上把已经发出去的那篇稿子撤回来重新来过,这一次的重点,就集中写他在慈善方面的冷漠。
但谢教授现在也有些虚,她现在是真的不确定从慈善方面攻击,就一定会有用。
她现在一定程度上相信了冯一平的话,他们是真不屑于对自己有什么反应,因为自己的这些言论,其实真的对嘉盛造成不了什么不好的影响。
这一点她也有体会,比如,买些家里需要的零碎的东西,她还是习惯去有佳便利,因为有佳确实好,不但网点多,东西好,价格实惠,服务态度也甩其它便利店一大截。
嘉盛既然都反驳了自己在纳税方面的驳斥,应该也不会放过慈善方面的指责。
还是写吧,万一他们真的在这方面没有什么作为呢?那他们想反驳也没料反驳。
但显然,有些事肯定不会以她的意志为转移。
……
翌日一早,光明日报和中国教育报都刊登了同一篇文章,正在筹备中的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发文,在上个月下旬,已经接受到第一笔个人捐资,嘉盛董事长冯一平个人捐赠的1000万元人民币。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高度赞扬了冯一平热心教育的举措,并呼吁所有支持教育事业的单位和个人,为基金会提供支持。
也就是在这个早上,国内的三大门户网站,均在头版刊登了一条新闻,刚在香港完成各项手续的嘉盛助学基金会,公布了基金会的章程。
这是一个非公募性质的专项基金会,由冯一平个人出资1500万美元成立,旨在资助那些已经拿到欧美知名高校的offer,但是因为经济原因,无法前往的应届生。
嘉盛助学基金会同时招募志愿者,主要是协助调查申请者的真实情况。
第一条消息,大家还觉得不太关自己什么事,这样的由中央部委成立的基金会,不一定能惠及到自己头上,但是第二条,则让很多大学生激动不已。
谁不想去国外的名校进修一把呢?此时的出国深造,真是能改变自己命运的大事,只要好好努努力,留学结束后,一般都能在美国或者欧洲找到工作机会,进而取得居留资格。
即使志在国内,那么,在欧美名校深造几年之后,作为海归回到国内,那同样是前程远大。
不少体谅到家庭实际情况,已经熄了这个心思的同学,顿时心热起来,就在当天,全国各地看到了这一消息的高校里,都有很多份申请资料寄往香港,包括清华大学的一些学生。
到下午,很多学校的网站,也一字不差的转发了这条新闻,也包括清华。
在校的学生,都还是很理想化的一群人,嘉盛这样为他们考虑,他们也想着要给他们提供了一线希望的嘉盛做些什么。
联系到最近的一些风言风语,清华的一位大四学生,想起非典期间,嘉盛向学校捐赠红外测温仪、板蓝根和洗手液的事,就在网上的几个热门论坛里发了一个帖子,希望在非典期间,同样接受嘉盛捐赠的单位和地区,能在帖子里说明具体的情况。
这个帖子,同样出乎意料的热,到中午的时候,已经可以确认,在非典期间,嘉盛共向全国捐赠了接近两万台红外测温仪,板蓝根五倍于此,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增长中。
也就是从目前来看,嘉盛在非典期间,无偿捐赠了至少至少超过500万的紧缺物资。
这样的金额,你可以说冯一平还不够舍己,但至少,不是某些人说的,他对慈善无动于衷。
……
谢教授没想到嘉盛不动则已,一动就都是这样的大动作,看着早上已经发行的报纸上,自己不点名的指责冯一平冷漠,只追求个人生活的奢侈,无心慈善事业的文章,对比这一条条嘉盛大手笔的慈善举动,脸厚于她,也有些掩面无言的意思。
但还不止如此。
紧跟着,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晚报,扬子晚报,刊登了一篇文章,作者正是郭国坚。
他在报道里没有讳言自己的身份,一开篇,就说明了自己的工作经历,接下来,他历数了冯一平自高中开始,自己所知道的各项捐赠,虽然主要集中在冯一平的家乡,但是这么些年加起来,总额已经超过2000万。
“看到一些所谓专家的指责和诋毁后,我联系过冯一平和嘉盛相关的人员,希望能从他们那里得到更具体的数据,但是,他们的态度很一致,他们做这些,就是为了能力所能及的帮助一些人,不想大肆宣扬。”
“我还向嘉盛集团已经退休的蔡副总裁求证,冯一平和一些高管,是不是每年都有匿名捐赠青基会的传统?他肯定了这一说法,但对具体金额保密,‘就没想着靠这个扬名,不然也不会匿名,’他说。”
“从我个人的经历而言,我想着重指出的是,冯一平的家乡,我之前工作的五里坳镇,正是由于冯一平的每年不间断的投资——目前已超过10亿元,在他大额投入的推动和带动下,这个国家级贫困县里尤为贫困的山区小镇,几年之内,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目前已经完全有实力跻身国内百强镇的行列,镇里的居民,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了小康阶段。”
“我觉得,这才是最大的慈善,最好的慈善。”
“在我打电话回去核实相关情况的时候,镇里的很多居民,对最近一些报道和电视栏目里的指责非常不满,他们完全不能理解的是,冯一平和他的家庭,明明一直乐于助人,但在某位专家口中,怎么就变成了冷漠?”
“一平怎么就成了只顾自己奢侈生活的人?他爸妈目前还在农村老家,经营着农作物深加工工厂的同时,依然在种田,他年逾80的外公,依然每天在家里的工厂做事,他们家的日常消费,是比邻居好一些,但也非常有限,不会高于国内一线城市的平均水平。”
“如果他们家的这种日子也能叫奢侈,那国内很多家庭的日子都很奢侈,指责冯一平的那位专家,日子肯定也很奢侈。”
……
这个晚上,谢教授依然很忙,但不是赶稿,而是接传真。
好在,她已经用不着担心因为自己白天的那篇文章,被一次次打脸,带给发表她那篇文章的报社的影响。
现在已经用不着她再考虑这些问题,考虑如何想办法挽回影响,因为那家报社已经很明确通过传真通知她,自即日起,解除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
解除合作的不止这一家,家里的传真机,今天是最忙的时候,一直“吱吱”的响个不停,传来的都是这样的消息。
到最后,不但近期建立合作,或者尝试建立合作的媒体,解除或者拒绝了合作的要求,就连她以前一直合作的那些老关系,也纷纷跟她划清界限,就甭提什么专栏,好多都近乎明确的说,以后不用再费心向他们的报纸投稿。
这不仅仅是冯一平的功劳,对谢教授最近的一棒子打倒一大片的言论不满的人,不是一个两个。
只是之前连嘉盛都没说什么,有些人不好急着出头,正主都没动作,你就抢着站出来,那不但有抢风头之嫌,还有显摆你也是富豪的嫌疑。
现在有嘉盛带头,榜上的那些人,或者没上榜,但是薄有资产的人,都或明确,或隐晦的跟自己有合作的媒体,表达了相关的不满。
那些人,恰恰是媒体界最大的金主,而媒体,又是前两天靠着踩他们提高知名度的谢教授的金主,因此各路媒体有了这样的表态,一点都不意外。
传真机发出刺耳的噪声,那是缺纸,但是谢教授好像没听到一样,呆坐在那里,无动于衷。
他老公走进来,“缺纸?我来换。”
谢教授突然像疯了一样,抱起传真机,狠狠的摔在地上,“哐”一声巨响,传真机四分五裂,但这样谢教授还不解气,捡起最大的一部分,又摔了一次……
之前还雅致有品位的书房,现在一片狼藉,精疲力竭,万分沮丧的谢教授,面如死灰的坐在椅子上。
看着那一份份传真,总算明白怎么回事,同样震惊的家人宽解的话,她一句都没听进去。
呵呵,自己这也算是机关算尽,奈何,却赌来这样的结果!
她非常清楚,以后在业内,怕是没有自己的立锥之地。
突然,她想起了一个人,前天,她还很给黄部长面子,二话不说,就推掉了既定的行程,去上他的节目。
只要黄部长肯帮忙,再让她上一次节目,她有信心争来一线生机,因为自始至终,虽然大家都清楚她指向的是谁,但是,她并没有明确说出来。
她相信,不是所有人都像冯一平这样底气十足,自己所说的那两点,在富豪榜上的那些人里,应该还是普遍存在的,只要申明自己是泛指,那么自己的观点,依然是正确的。
她像溺水的人,终于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一样,马上拨黄部长的手机。
然鹅,救命稻草这事,看来是很拼人品的一件事,而谢教授的人品,唉!还是谈谈天气吧!
这天也不好,万里乌云没太阳,寒风吹透薄衣裳……
她很虔诚的一连打了三遍,都是没人接——好像又回到在这事之前,她打黄部长的手机一样,十次有九次不会接。
唯一接的一次,一般也就是哈哈几句就挂了电话。
但这次情况更糟。
在她不屈不挠的拨打第四遍的时候,听筒里传来机械的女声,“对不起,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呵呵,”谢教授伏在桌上惨笑,狠狠的用手拍打着新买的办公桌,反复说着,“我何必当初呢?”“我何必当初呢?”
此时的她,看上去几近癫狂……
冯一平昨天上午笑着说的那句话,此时一直萦绕在她脑海里,“所有人,一定都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
自此之后,国内的财经圈子,再也没有她的消息。
第二百二十八章 从心
冯一平这一天也挺煎熬,当然,肯定跟那个一朝回到解放前的谢教授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那样的人,那样的事,真不可能放在他心上,捎带手就收拾了,要是还有什么首尾,底下多的是人等着表现。
打不死的小强?哼,现实生活中,绝不会有那样的情况出现。
是梅耶尔让他挺煎熬。
在国内的两性关系中,我们信奉类似“一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这样的信条。
但对美国人来说,这真的是很难理解的一件事。
在美国,青年男女在一起,主要是为了让自己快乐愉悦,包括精神上的,以及身体上的——很多时候主要的还是后者,至少一开始不会去想其它的事。
但在国内,青年男女在一起,很多还真就是为了组成家庭养育后代,或者,被着急操心的父母逼的,让自己快乐愉悦,只是其中附带的一个福利。
在国内,如果双方有了一定了解,一方,比如男方说出一些对未来的想法,多半会让女孩子觉得踏实,靠谱,感觉有安全感。
但要是在美国,几次之后你靠着床头——这就是不少人羡慕美国的地方,特别是年轻人,跟国内相比,很多时候他们是反着来的,有些事先做了,如果觉得还不错,会试着约会,再慢慢了解对方,再看发展的可能。
回到正题,两个人正高兴的时候,你靠着床头说将来生几个孩子,买什么样的房子,怎么买等问题,多半身边的那个女孩子,会抱着衣服跑出去——这么做别说安全感了,你反而吓到她了。
所以,在个人生活上,如果只看结果,国内的年轻人和美国的年轻人,那是大致雷同,反正多半最后都会结婚组成家庭,但是过程和出发点,差别就很大。
目前来说,冯一平是梅耶尔看得惯的一个人——当然,现在看不惯冯一平的人,特别是适龄女青年,应该很稀少。
梅耶尔开始多半真的是如她所说,我们都有需求,冯一平又能入她的眼,所以不介意在这个异国他乡和这个异国的小伙发生点什么——就这么简单,这也算是资源互补。
就这么单纯纯粹,真没有什么别的意思。
但是冯一平不给面子不配合。
俗话说,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这话放在男女身上都适用。
昨天晚上冯一平的又一次拒绝,不但让梅耶尔的这份感觉更强烈,也让她和有挫败感,在自己主动的情况下被人拒绝,这对她来说,还是第一次。
而她又是一个非常自信,非常要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所以为了达成目的,今天一整天,她真是使出了浑身的解数。
所以今天一整天,冯一平办公室的门窗,都关得很严实。
表想歪,他们不会在办公室上演什么限制级的剧情,只是梅耶尔的一些大胆的举动,不好让公司的其它人看到。
比如,明明桌子那么大,她就是不依不饶的要和冯一平坐到一起,还紧挨着,经常性的主动跟冯一平耳鬓厮磨的。
让有着老司机的经验,年轻人身体的冯首富,那个意马心猿哦!
但是,始终又下不了决心去做什么,真的挺辛苦,挺煎熬。
“你是不习惯没有工作的状态,还是太长时间没有约会?”冯一平用手肘挡着她问。
“好像都有,”梅耶尔想了想说,“从99年到现在,在办公室还能这么无所事事,这样的机会很少。”
“至于约会,最近的一次约会,是在4个月以前。”
难怪呢!
“这也怪你,鼓动佩奇一股脑的开发那么多产品,然后又希望能在上市之前把这些产品投入使用,你不知道,中间连着几周,就像99年一月,我又每周工作130个小时,吃住都在办公室,哪还有时间约会?”
这个冯一平听了都咂舌,每周工作130个小时?
“刚开始的时候那么辛苦?130个小时,怎么做得到?”冯一平问,他现在刚好需要跟她聊其它的话题。
“怎么做不到,只要你不管吃饭还是洗澡,都争分夺秒,累了敢在办公桌底下睡觉,没什么办不到的。”
“现在总算有了自己的办公室,终于不用在桌子底下睡觉。”
“突然觉得自己好幸福。”冯一平说。
幸福真是比出来的,他现在就觉得自己挺幸福,自己最辛苦的时候,也没有钻到桌子底下睡觉。
“嘿,你觉得我身上那个部位最好看?”她突然问道。
话题过渡得太突然,冯一平的眼睛,不由自主的看向她和椅子接触的部分。
“哈哈,我就知道。”梅耶尔笑得很灿烂。
她的笑很有特色,笑得再灿烂,看上去里面还是有一丝羞涩。
“那一次在我的办公室,我弯腰在桌上找文件,你就在后面偷看,”她左手肘架在冯一平肩膀上,右手挑起他的下巴,“对不对?”
“没有。”本来就有些不好意思的冯一平连忙矢口否认。
“真的吗?”她慢慢的站起来,伏在办公桌上,一手撑着下巴,一手放到后腰上,于是前后都很突出,分外妖娆。
她身高一米七,从小练古典芭蕾,身材真的很有看点。
冯一平感觉口渴得厉害,拿起杯子喝了一口水,“要不,我让我的司机带着你出去转转?”
“扣扣,”门被敲了两下,方颖芝推门进来,“一平。”
看到眼前的这一幕,她很惊讶,这个外国娘们,怎么能这样?
“你们聊,我出去转转,”梅耶尔比划了一下,“晚上见。”
冯一平也送了一口气,再这样下去,很容易到他的临界点。
他先打电话吩咐了文华一声,再问方颖芝,“什么事?”
“昨晚新闻播出后,加上今早两家基金会披露的消息,网上关于这件事的评论,已经一边倒,我刚才看了,相关的网站都采取了措施,那些诋毁我们的帖子,已经全部删除。”
“那就好,剩下的事你看着办就行。”
“好的。”方颖芝看着梅耶尔的背影,若有所思。
然后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内,她来冯一平的办公室来得很勤,汇报的,又都是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
……
“为了未来,干杯。”梅耶尔端着酒杯冯冯一平碰了一下。
今晚,冯一平没能拒绝梅耶尔到自己家里来的要求,在外面买了些东西,她直接让文华拉着自己到了冯一平的别墅。
今天的晚餐,也是她做的,主要就是牛排,还顺带给冯一平家添置了一个烛台,一直当摆设的花瓶也难得派上了用场,里面插上了火红的玫瑰。
很典型的烛光晚餐。
“干杯,另外谢谢你做的晚餐,很不错,你平常自己也经常下厨吗?”冯一平吃得很快,这样暧昧的场景,他想尽快结束。
“很少,今天难得有兴致,”梅耶尔晃着酒杯,很慵懒的坐到沙发上,拍了拍身边的位子,“过来坐。”
冯一平坐到她对面,“明天早上的航班,我早点送你回酒店吧。”
“十几个小时,在飞机上也只能睡觉,今晚我不想那么早睡,”她笑着站起来走了几步,“你这里挺不错,就是私密性还不够好,相邻的间距太近。”
然后,她熟门熟路的又一次跨坐在冯一平腿上,端起他的手,环住自己的腰,“你担心什么呢?是害怕我还是害怕你自己?”
她今天,依然是穿着红色的晚礼服,开口很低,而且,也许是想突出一下冯一平最欣赏的那个部位,她还系上了一条紫色的腰带。
冯一平的手,下意识的动了几下,她的这件衣服是丝绸做的,他又很喜欢丝绸,真的,真不是因为那腰肢的柔软。
分神间,嘴一下子被堵住,非常火热,冯一平一时有些迷醉,一定也是因为她舌尖还带有酒味的缘故。
等他再清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被压在沙发上,衬衫已经解开了好几个扣子,这怎么能行?他一翻身,把梅耶尔压在沙发上,嘴上不停,手也没闲着,去拉她后背的拉链,但业务不太熟练,拉了好几次没成功。
“我来。”梅耶尔抬起上身,伸手到背后轻轻一拉,礼服就敞开来,同时也急促的去解冯一平的腰带。
冰凉的皮带头印在冯一平腹肌上,让他暂时清醒过来,“不,”他按住梅耶尔的手,压在她身上喘着粗气,“我不能这样。”
第二百二十九章 无奈的夜
梅耶尔不说话,对冯一平此时叫停的话置之不理,扭动着身体,想把手抽出来,还够着头去亲冯一平,“快点,我很清楚的感受到了你的意愿,别想那么多。”
“梅耶尔,”冯一平按住她,尽量让自己喘气均匀一些,“别动,看着我,”他压住梅耶尔,“以后怎么办?”
“原来你这么贪心,”梅耶尔会错了意,“以后心情好的时候,不是不可以考虑,满意吗?”
“当然,”她看了看冯一平一眼,“前提是你这次的表现让我满意,”说话间,眼波流转,媚意十足。
冯一平差点又把持不住,“我是说,我们以后要一起工作,你怎么看待我们的关系?”
“自然还跟以前一样。”梅耶尔很不耐烦,都箭在弦上了你跟我扯这个,啰嗦!能专业点吗?
“不,你没明白我的意思,”冯一平摇头,“如果我们的关系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我应该接受不了你再跟其它人交往。”
“呵呵,原来是这个,”梅耶尔笑了起来,“中国男人真可爱,冯,你应该明白,我的身体只属于我自己。”
这就是症结所在。
梅耶尔要是一个从今晚以后,不会再见面的人也罢,今晚这或者叫做放纵,或者叫做互相满足,或者权当作春梦一场,那也无所谓,反正以后不会有联系。
但是梅耶尔以后可是要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工作,冯一平自然接受不了这个曾经和自己关系亲密的人,再跟其它男人交往。
但是他清楚,梅耶尔多半不会这么想,她会把这当作ONS处理,而且会处理得很专业。
这样的分歧,必然会影响到他们之后的合作,至少不利于之后的合作。
“所以,你看,尽管我也很渴望做些什么,但是,我不想因为这样的事,影响之后的工作。”
要是这会压在身上的是其它人,梅耶尔早就一脚把他踢下去,可这个人是冯一平,她安静了下来,突然看着冯一平问,“你能只忠于我吗?”
“你知道的,”冯一平很尴尬的说,“我……”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