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3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套房位于46楼,纯英式风格,和一般的酒店套房不同,书房里有两个书柜,里面有很多文学著作。
站在窗口,芝加哥这座大都会的天际线,和密歇根湖的美景,一览无余。
“那个艾米莉亚,真的是找布坎南的?”黄静萍突然问。
“是啊,”冯一平若无其事的说,“你还记得我上次跟你提起的做媒吗?”
“记得。”
“女方就是她,男方,是一东北哥们。”
黄静萍现在对这事不太感兴趣,“我怎么觉得,事情好像不是这样呢?”
她指了指脑袋,“你知道,在有些问题上,我们的直觉很灵敏,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能说明很多问题。”
“那么黄福尔摩斯,你的直觉告诉你,有什么问题?”
“装,你还跟我装。”
“我真不明白。”冯一平双手一摊。
天地良心,自己跟艾米莉亚,真的是止乎礼的好吗,至少,也是接近止乎礼的吧,真没做任何出格的事。
“我真佩服你,有时候,你是揣着糊涂装明白,有时候,又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好吧,是真有事。”冯一平低头。
黄静萍一副我就知道的样子。
“我邀请她加入到我们正在筹建中的并购团队。”
“就这么简单?”
“不然你以为呢?”
“反正不会这么简单。”黄静萍是清楚的在艾米莉亚身上,感觉到了敌意。
“阿曼达,找找房间里有没有什么工具。”冯一平突然说。
“什么工具?”阿曼达问。
“和车库里的那些一样,扳手螺丝刀之类的。”
“爸爸,你要哪些干什么?”
“你妈的脑袋出了问题,我们要帮她检修一下。”
……
17号上午9点半,麦当劳正式对外公布了和硬币之星在Redbox项目上达成合作。
这样的事情,当然要卖力宣传。
所以十点整,在众多来宾和记者的见证下,在麦当劳总部园区举行了隆重的正式签约仪式。
协议的内容概括起来很简单,Redbox项目的CEO,由硬币之星的CEO默巴克担任,日常运营,也全都由硬币之星承担。
但麦当劳在美国所有的分店,都必须协助Redbox项目,这说的主要是租赁的DVD归还的问题,需要这些分店的协助。
公司的董事会,一共5人,双方各派出两位,并聘请芝加哥大学的斯蒂文教授为独董。
当一方有意退出时,另一方,有优先收购权……
抽空来到现场的小奥黑,从律师的角度看,认为冯一平争取到了很好的条件。
而今天到场的记者,自然都是麦当劳的关系,他们从这份协议里,看到的只有让步。
而且是麦当劳这样的大公司,对硬币之星这样的小不点的让步。
当默巴克和查理,在冯一平和坎塔卢波的注视下,交换合约以后,下面的记者们马上开始大声提问。
但坎塔卢波和冯一平只是笑着对他们示意了一下,就带着那些观礼的嘉宾离开现场,只留下查理和新任独董斯蒂夫。
没办法,大多数提问都集中在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的斯蒂夫教授身上。
芝加哥大学,国内的大多数人可能并不熟悉,其实,这也是非常牛的一所私立大学,它的创办人,比斯坦福大学的创始人兰利夫妇要牛得多,他就是美国的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
而芝加哥大学是美国诞生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学校之一,有81位。
光商学院就出了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牛可见一斑。
如果这个还不直观,那么换一种说法,大家肯定能很快理解,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杨振宁、崔琦,都是芝加哥大学的校友。
同时,芝加哥大学的毕业生,出任美国大学教职的比率在全美高居第一位,所以在学术、教育界,盛传东有哈佛、西有斯坦福、中有芝加哥大学的说法。
这,足以说明它在美国大学里的地位。
目前总投资才1亿美元的Redbox项目,能请到这样一所大学的知名教授,本来就可以算一件新闻。
“请问斯蒂夫教授,是什么原因,让你决定接受这样一家公司的聘请,成为独董?”
估计要不是在麦当劳总部,整个记者都会直接说出“这么一家小公司”来。
“很简单,我非常期待冯,能带给我什么惊喜,虽然之前他给我们的惊喜已经够多。”
记者们没想到,连小有名气的斯蒂文教授,对冯一平都推崇有加。
……
提前离开的坎塔卢波和冯一平,不是因为傲慢,他们需要招待到场的嘉宾,其中,重点就是目前第一次跟坎塔卢波见面的小奥黑。
虽然麦当劳这样的大公司,不可能支持民主党的小奥黑,但是他个人,将来不是不能这么做,而且,对于冯一平这么看好的政治人物,接触一下,也不是坏事。
经过这一年多的锤炼,跟原来相比,小奥黑真的又上了一个层次,虽然因为坎塔卢波现场要交流的人很多,他只跟小奥黑说了几句话,但是,小奥黑已经成功的在他心目中留下了一个好印象。
“谢谢你冯。”小奥黑端着香槟对冯一平说。
他自然不会奢望麦当劳这样的大公司能够支持自己,但是,认识一下,自然是没有坏处的。
“跟我还用得着客气?”为以后考虑,冯一平一直在营造一种他和小奥黑哥两好的氛围。
“今天阿曼达他们,不是要麻烦你,”一大早,黄静萍就带着阿曼达去他家拜访,这会,她们应该还在林肯公园的动物园。“只是想必你也知道,今天的这次会面,估计不会给你带来多大帮助。”
“不,这样的帮助已经很大。”小奥黑认真的说。
那你一定要记得牢牢的哦!冯一平心说。
“对了巴拉克,这事你应该有经验,上脱口秀,应该注意什么?”
这也是他和坎塔卢波刚才匆匆离场的原因,他马上就要上奥普拉脱口秀,那是一个更好的宣传平台,有些信息在那里第一次披露会更好。
但他的直觉告诉他,自己的脱口秀处女秀,估计不会那么轻松。
第九十三章 果然如此
脱口秀,是美国非常独特和有影响力的一处宣传阵地,影响力大到什么地步呢?曾经有总统候选人,毅然放弃总统竞选人辩论,而去上脱口秀。
这当然不是他脑子秀逗了,而是他的团队研究过,看辩论的,远不如看脱口秀的人多。
不但美国国内的政治家这样,世界其它国家的领导人,到了美国,也会谋求到那些知名的脱口秀栏目上秀一把。
因为他们也知道,上这些脱口秀,能更好更快的拉近跟美国大众的距离,让更多的美国人接受自己,喜欢自己。
美国人,有时候其实也蛮傻蛮天真。
比如,小布什任期内,巴铁前总理穆沙拉夫,曾经也跑到一个脱口秀节目上做客,主持人问了一个非常不好对付的问题,“如果小布什和拉登到巴基斯坦竞选总统,你认为他们谁会赢?”
后者机智的回答,“我认为,他们俩都会输得很惨。”
当这个片段在Youtube上播出之后,不少美国人在下面留言,“他真酷,应该来做我们的总统。”
你看,这比他做其它很多复杂的工作,都要有效果的多。
一般在每晚11点过后,美国各大有线电视频道,就开始竞相播出脱口秀节目。
节目的布局,一般都非常简单,一个主持人,一张桌子,几张供嘉宾坐的沙发,有些还配有一个小型乐队,还有一些,会有一个助理主持。
当然,也有些干脆连桌子都没有,就几张沙发,自己坐和嘉宾坐。
所以,脱口秀节目的核心,就是那个主持人,或者干脆点说,就是主持人的那张嘴。
节目的吸引力,也就是主持人的那张可以把玩笑讽刺和搞笑,发挥到极致的嘴。
当然,准确的说,主持人那张嘴里说出来的东西,并不就是他自己的话,这就和大多数的节目主持人的主持词,都有专人来写一样,这些脱口秀主持人口中那些精彩的段子,背后都是有一个专业的写作班子在支持。
为了节目的精彩和可看性,这个班子还会针对嘉宾,定制一些段子和话题,而嘉宾,一般就是孤军奋斗。
一个人单挑一群,那后果,可想而知。
奥普拉就曾经在台上,逼问得让有些嘉宾下不来台过。
而且,这些主持人早已习惯了生活在聚光灯下和镜头前,但一般人,比如冯一平这样,不在娱乐圈混的人,在这两样东西面前,多少会有些紧张和拘束,比平常在人前的表现还不好。
脱口秀那玩意,现场可是有不少观众,一个不好,说不定你是怀着圈粉的本意去的,但看了你的表现之后,别说圈粉,搞不好很多人立马粉转黑。
作为一个骄傲的人,两辈子第一次上脱口秀,冯一平看得很重,不接受最终会出现一个尴尬的结局,但关键是,一来,自己没经验,二来,他百分之百的可以确定,奥普拉女王对自己绝不会客气。
他很清楚,基本上不存在什么大气的女人,特别是这些娱乐圈里的女人,为名字的先后,为合影时的站位……为这些很多人看起来完全没有必要在乎的事,都会争个不亦乐乎,何况上次冯一平和默巴克,在哈普娱乐,对奥普拉可没怎么客气。
她要是不在节目中准备几个狠的,那才怪呢!
何况,中国的首富,在脱口秀节目上表现不佳,对美国的老百姓来说,没准这还是他们非常喜闻乐见的事。
“这个,对上脱口秀,我也没什么经验。”小奥黑说。
对冯一平能上奥普拉的节目,他其实真是有些羡慕。
对他来说,有一种遥远的距离,就是他在芝加哥,奥普拉也在芝加哥,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他就是上不了那个节目。
“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面对一些让你左右为难的选择题,最好从第三个角度去回答。”
这个意思,冯一平明白,类似于经典的“你媳妇和你妈同时掉水里,你先救谁。”
说谁都不对,只能从其它角度来回答。
“也不排除会碰到一些你非常不想回答的问题,那时候,干脆置之不理,说一些你本来就准备好想说,但又没机会说的话,或者是一些肯定正确的话。”
这个,冯一平也清楚,外交场合常见。
每当被问到一个尖锐的问题,各国政府的新闻发言人都是一个德行,“我们一贯遵照……一贯恪守……一贯采取……我们希望……”
总之,就是说了就跟没说一样。
……
紧张也好,忐忑也罢,硬币之星和麦当劳,刚宣布合作运作Redbox没多久,冯一平就要上奥普拉的脱口秀。
公司在芝加哥还有不少人,在和麦当劳办理各种交接,冯一平今晚自然也带了好几位,经过上次不太愉快的会面,哈普公司对冯一平的接待,自然也上了心。
这一次,是由哈普集团的总裁,杰夫·杰克伯斯亲自接待冯一平一行。
脱口秀女王奥普拉背后,有两个男人,一个是她相处了20多年的男朋友,斯特德曼·格拉汉姆。
好像他们一直没结婚,斯特德曼·格拉汉姆的职称,看来会一直是男朋友。
听说曾经求婚成功过一次,但是,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取消了婚礼,之后就一直维持着男女朋友的关系。
当然,另据不太权威的小道消息说,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奥普拉的另一大财路,就是哈普集团和赫斯特公司(Hearst)合作发行的名为《O》的杂志,据说,她和那本杂志的女主编,盖伊尔·金,关系暧昧。
所有,正如你知道和想象的,娱乐圈就是这么丰富多彩。
她背后的另一个男人,就是杰克伯斯。
1984年,这位先生是芝加哥的一位不出名的娱乐律师,而奥普拉第一次走进他办公室的时候,也只不过是想请他帮忙处理一下自己的新合同,但随后杰克伯斯提醒她,仅仅替人打工并不能使她真正成功,她应该组建自己的公司。
于是86年,他们共同组建了哈普集团,这才有了后来奥普拉的商业帝国。
“你好冯,我想我应该先带你去熟悉一下场地,这边请。”他首先带冯一平去他们的摄影棚。
和其它的脱口秀节目不同,奥普拉脱口秀,并不是固定在芝加哥的棚内拍摄,而是会随机调换场地。
比如,他们曾经在白宫拍摄过,在一些热门剧集的摄影棚,像《老友记》的摄影棚里拍摄过……
还有时候,因为自己大嘴巴惹的祸,比如,奥普拉曾经在节目里得罪了一个地方的农民,最后,为了赔礼道歉,为了得到那些人的谅解,她不得不把自己的摄影棚,搬到那里的田间地头拍摄了一期节目。
当然,大多数时候,节目的拍摄,还是固定在芝加哥的这个摄影棚。
这个摄影棚很大,现场容纳上千名观众不是难事。
看了几眼,冯一平就很快认定,负责现场的哥们或者姐们,一定是个非常讲究实用,或者是酷爱钢铁的理工科毕业生。
因为看起来,除了那个聚光灯的中心,可以自由扩展面积的舞台,装饰起来花了点心思,观众席这边,真的就非常原生态。
分成两层观众席,从座椅到楼梯、栏杆,都是铁制的,而且还是原色,漆都没有上。
……
不管在哪个国家,财富对所有人的吸引力,都是毋庸置疑的,东方那个共产主义大国的年轻首富,要上奥普拉脱口秀,这事吸引力还是挺大。
在美国,冯一平一向低调,深居简出,因此,有太多的人想要近距离接触这个幸运的家伙,如果能从他身上,得到一些启发,那更是再好不过。
所以,有太多的人想到现场观看这一期节目,最后,有近800个幸运儿得到了这个机会。
看着络绎不绝、兴高采烈的进场的观众,现场的工作人员很骄傲。
前面节目已经开始,坐在化妆间的冯一平,看着镜中那个略施脂粉的小伙子,有些不太习惯,虽然他一再强调,稍意思一下就好,但因为给化妆师发工资的并不是他,所以这一次,真是他化妆最浓的一次。
他索性闭上了眼睛,和以前一样,静静的做起了深呼吸。
不知道过了多久,有人敲门,一个带着耳麦的女孩子进来说,“冯先生,到了你上场的时候。”
“谢谢。”
……
舞台中央,穿着一件灰色绸质长裙的奥普拉站起来,“欢迎我们今天的嘉宾,一平,冯。”
在热烈的掌声和口哨声中,穿着一条牛仔裤,搭配一件白衬衫的冯一平,快步上台,笑着向全场挥手。
“欢迎你冯。”
“很高兴见到你奥普拉。”两人好像都忘记了上次的不愉快,热情的拥抱。
在这样的场合,冯一平脸上,又习惯性的带上那副略有点腼腆的伪装,总之,在好奇的现场观众看来,这真是一个很邻家男孩一样的人。
也许,跟自己以前那个学习努力,数学成绩尤其出色的华裔同学,没什么区别。
但冯一平刚落座,奥普拉就说了句不太友好的话。
“冯,我知道你有很多重身份,但在美国,你创办的目前最成功,最知名的企业,是NEXTDOOR,不过,我得遗憾的告诉你,我目前还不是NEXTDOOR网站的会员。”
我就知道是这样。
第九十四章 唇枪舌剑
听了这话,已经有所预料的冯一平感觉没什么,倒是现场的观众有些惊讶,奥普拉以这样的风格开场,并不多见,难不成,她今天又要换一下风格?
不过,这样的风格,听上去对抗性很强?呵呵,不错不错,这样才精彩!
坐在台下的默巴克和布坎南,都读懂了对方眼中的意思,“果然不出一平所料!”
不过,他俩还是稍稍有点担心,这事吧,就是事先知道,其实也不能带来什么大的帮助,顶多就是面对这样的问题时,心理上有些优势,不会慌乱而已。
因为即便猜得到她会有这样的动作,但不可能猜得到她具体的问题,从而也不可能有具体的准备。
而奥普拉这话,可以说是恶意满满,就像对马首富说,“我从来没有在淘宝上买过东西。”
对国民公公说,“我不但没有买过你家房子,连你家商场都没去逛过。”
场下的其它观众,这会都目不转睛的看着冯一平,想知道他会如何应对,是针锋相对,还是息事宁人?
台上,冯一平本来还直着身子坐着,有点拘谨,听奥普拉这么一问,好像放松了一样,靠着椅背坐着,面朝奥普拉那边,“那刚好,我也不用跟你道歉。”
奥普拉一愣,这是哪跟哪?
他说,“奥普拉秀,我也从来没看过。”
奥普拉愕然,台下的默巴克和布坎南,还有其它的观众,则暗呼“答得好!”
奥普拉开场的话,说得很不客气,冯一平的反击,同样针锋相对,而且,同样犀利的直指奥普拉的要害。
这样的反应,很符合他这样一个年轻首富的身份。
不过,主持节目多年的奥普拉,功力自然不是盖的,见有些引火烧身,马上往回找补,同样也是给冯一平布下第二个难题,“其实,我是NEXTDOOR的会员,只是你知道,我的页面上,等待我现身的会员太多,所以我很少活动。”
冯一平哈哈一笑,“当然,我怎么可能会不看奥普拉秀?只是平常工作真的太忙,播出的时候,一般都没时间看,看的都是录下来的节目。”
不就是为了让这期节目能顺利进行下去,要挽回之前说的话吗?这个更简单。
奥普拉笑,“谢谢!”
“我想大家和我一样想知道,你是怎么想出这个主意的?”
这个就是投桃报李,给冯一平一次免费宣传的机会。
“其实很简单,01年7月份,我到斯坦福报到,开始我一年的交换生生涯。”
“我记得刚把家安顿好,就有不少邻居主动上门问候我,这应该是美国的特色吧,我觉得。”
“我们这是这样欢迎新邻居,就是说,你从来没在学生宿舍住过一天?”奥普拉插了一句。
这样的特权阶层,在哪都是会招人恨的,冯一平怎么会上当?
“是可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我当时在硅谷已经有了一家公司,国内还有不少业务,在学生宿舍,不太好处理这些工作。”
“但其实说心里话,我更愿意呆在商学院宿舍里,要知道,那样学习起来更方便,而且,去过斯坦福的都应该知道,斯坦福商学院的宿舍,硬件非常好,而且。”
冯一平顿了一下,“要知道,那还是传说中的男女混居。”他笑着说。
台下顿时笑声一片。
奥普拉也笑,“所以,你很向往这样男女混居的日子?”
“至少会觉得很新奇,你要知道,我其实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开始在学校寄宿,从那时起,一直到大学,我们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一向是泾渭分明,现在突然这个界限没了。”
“你早上睡眼惺忪的开门的时候,会发现不少女同学在走廊里经过,所以走廊里,不再是之前男生宿舍里那样,永远充斥着汗臭,而是浮动着好闻的香气,你真的会觉得,哦伙计,这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大家继续笑,奥普拉笑着说,“理解理解。”
“再回到开始你的问题,”冯一平又说回正题,“那些素不相识的社区居民的问候,让我很感动,只是我当时又要忙着功课,同时还要工作,所以,时间真的很紧。”
“哦,对了,我们知道,斯坦福商学院都是研究生,你是他们接受的第一个本科还没毕业,本科三年级的交换生,对吗?”
这样的细节,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其实并不清楚,所以,这也算是她的一种示好。
“对的,因为我2000年出版的《蓝海战略》的关系,我的交换生申请,很荣幸的得到了斯坦福商学院的批准。”
“那么再继续之前的话题,以本科生,接受研究生的教育,刚开始的那一段,压力真的很大,所以我时间真的很紧张,我记得,只在家里举办过一个party,来感谢我那些热情的邻居,同时,也借那个机会跟他们认识。”
“但除此之外,平常我真的没时间参与社区活动,所以,我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你知道的,刚好那时流行把什么都搬上网,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企业,或者其它的一些组织,都建有自己的网站,那我就想,如果把我们的社区也搬上网,那岂不是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刚好我在硅谷有一家软件公司,我把我的注意跟他们一说,他们都觉得不错,然后就这么着,才有了现在的NEXTDOOR。”
“真不错,”奥普拉鼓掌,“我想,一定也有其它人发现这个需求,但你是第一个想着怎么去解决,而且解决得很好的人。”
“谢谢,可能是因为当时的我,算是一个外来人口,和久居在这里的其它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吧。”
“而且我认为,面临着和我一样难题的人肯定不少,所以,我们的推广也很顺利。”
这个时候,肯定一点都不能提911事件对他们推广的推进作用。
“也就是说,你当初的本意,只是想着解决平时没时间参与社区活动的问题。”
“是的,所以一开始,我们就坚持以家庭为单位,用自己的真实身份来在网站上注册。”
“跟一些政府安全机构合作,都是后来的事情?”
奥普拉隐晦的提到了911的影响。
“是的,那么后来,因为恐袭的原因,相关执法机构,对很多人进行了调查,在很多社区,都弥漫着一股不安的情绪,很多人发现,原来对自己的邻居,并不了解,我觉得,可以利用手中条件,为社区的和谐,做些什么。”
谈于911相关的问题,很容易出问题,所以,奥普拉马上移开了话题,“我们知道,你在斯坦福商学院当了一年的交换生,就是现在,你也有很多时间在美国工作和生活,那么,你认为,究竟是在美国生活好,还是在中国生活好。”
这就是小奥黑提到的那种让你左右为难的选择题。
如果回答在中国好,国内的倒是高兴了,但是美国人肯定不买账,影响到自己名下公司在美国的业务,那再正常不过。
如果回答在美国好,那后果,冯一平更不敢想象。
“因为经济发展的原因,在以前,中国国内的一些社区,配套没有美国这么完善,但是随着中国这些年的持续高速发展,在社区配套这些方面,已经和美国没有多大区别,所以我觉得,在中国生活,和在美国生活,并没有多大区别。”
这样的问题,当然难不倒冯一平,他巧妙的做了一个置换。
“而且你也知道,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有时候,我并不能做主,而是工作替我做主,可能明天一早,我就要赶回中国处理一项重要的工作,然后后天,又因为美国这边有事,马上又要赶回来。”
奥普拉现在算是很了解冯一平,知道他的成功,肯定不是因为偶然,也知道他不会回答不好这么轻松的问题,所以,她决定把问题问得更尖锐一些。
“其实我想问的是,你更喜欢中国还是更喜欢美国?红色中国,和自由民主的美国,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你更喜欢哪一个?”
这是一个升级版的让你左右问难的问题,如果你敢简单的回答中国或者是美国,那么其结果就是自己挖坑把自己埋得结结实实的。
“我觉得这个问题,不太严谨,”冯一平觉得有必要小小的防守反击一下,“我们国家的人民,是都喜欢红色,但你说的这个红色,好像有些别的意味?”
“其次,自由民主的,不仅只有美国,中国也一样,我想大家都清楚,我们国家,是人民共和国。”
“是,我们同样也清楚,但在美国,是多个政党轮替,政府都是由公民选举出来的,而中国,好像并不是这样。”
冯一平深深地看了对面一脸严肃的奥普拉一眼,和他这样的嘉宾,讨论这样严肃干巴的政治问题,显然是不恰当的,而且,也不一定会有很多人感兴趣。
但她就是打算在这个问题上深入纠缠下去,果然,她还是打着不让自己好过的心思。
“在美国,准确的说,是两个政党轮替,在中国,我们有更多的民主党派,我们的最高权力机关,也是由公民选举出来的,其中,不但有各个政党的成员,也有不少无党派人士。”
“另外,我想要说明一点的是,在公元前400多年,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是一片蛮荒的时候,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考虑民主的问题。”
“在那时成书的《尚书》里,就提到了民主这个问题。”
冯一平顺道给他们科普了一下。
要知道在英语系国家,原本连民主(Democracy)这个词都没有,而是由另一个文明古国,希腊,她的一个词demos,发展而来。
“这一点可能不可否认,但现在大家公认的是,民主显然在美国发展得更好,至于中国,众所周知,信奉的是共产主义。”
冯一平真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多论述,他不想让人在自己身上打上标签。
“这也是我感觉有些奇怪的地方,在我们国家,早就提倡少一点主义,多一点实事,我们国家从上到下,都在为把经济发展得更好,为了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更好而努力,为什么有人偏偏还在纠缠这些问题?”
“我们都知道,民主体制多种多样,反映着每个国家各自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特点,决定民主体制的是其基本原则,而不是某种特定形式,究竟哪一种方式才是民主最好的表现形式,至少目前还没有定论。”
“或者说,目前各个国家的民主,有着不同的外在表现形式,或者说,目前的这些形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在民主国家,公民不仅享有权利,而且负有参与政治体制的责任,而他们的权利和自由也正是通过这一体制得到保护,我们国家是这样做,美国也是这样做。”
“同时,我们也知道,民主最核心的内容,是包容,是合作,而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你说对吗?”
冯一平又用她的矛,攻了她的盾。
台下,默巴克带头鼓起掌来,不一会,掌声响成一片。
现场的观众,真的对冯一平的表现很满意。
相反,今晚的奥普拉,有些反常,不少时候,有些咄咄逼人的意思,不像冯一平,一直很温和。
从来没有主动攻击和挑衅,但面对一些攻击性的问题,又应对得很好。
“但难道你不觉得,在美国,各方面都要好,大家对周围的事,普遍非常满意?”奥普拉还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