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2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向标榜不走寻常路,一向认为自己不是一家传统公司的谷歌,这一次对静默期的无视,又成功的招惹到了一个大麻烦。
他们成功的引发了关键机构的愤怒,那是权利大到乔布斯都害怕的SEC,SEC马上发函关注和问询,“在静默期内,为什么要发表这样的言论?快给我一个解释,你如果不给我一个解释,那我就给你一个说明。”
什么说明?自然是不批准IPO的原因说明。
这一下,更多的人认为,谷歌的IPO是真的不再确定无疑!
当然,谷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错,费了些力气,总算抚平了SEC的怒火,但是,他们又非常自傲的只在美国进行路演,别说亚洲,连欧洲都没去……
后来的结果就是,本来希望以108到135的价格发行股票,最后不得不大幅调低至85美元,最高相差了50美元,缩水近四成!
原计划募集33亿美元,最后只有16。7亿美元……
而且,虽然在IPO首日,股价涨幅只有18%,看起来好像比较合理,但是,第二天又上涨27%,三个月之内,谷歌的股价,就迅速突破了200美元。
所以说,谷歌的IPO定价,其实也是失败的。
本来一把好牌,硬生生给他们玩得差点输掉,这事,可能也只有天才才干得出来。
如果长期持有这些股票,发行价是85还是135,其实影响不大,但在IPO里,冯一平要出售5%的股份,那发行价究竟是85还是135,那影响可就相当大。
他不记得谷歌的总股本有多少,只大概记得上市之后的市值,是在260多亿美元,按那样算,自己将要出售的这5%,价值是13亿美元左右。
如果能按原来预订的最高价135发行,那么自己的这部分收益,将接近13亿美元的1。6倍,妥妥的过20亿。
即使是以103美元的低价发行,那也超过1。2倍,最终到手会超过15亿美元。
这可是两亿多到七亿美元的差距,怎么都不是一个小数目,冯一平怎么达观的起来?
所以,他这会也顾不得佩奇的不满。
“我们都知道,IPO价格超过100美元,这是一个分界线,100美元以上或以下,那难度相差会很大,所以,我们可不可以再衡量一下这两种方式可能的结果?”
“我认为,上市成功与否最主要的判断依据,就是能不能给我们带来最多的现金,其它兼顾散户,这些都是次要的,你们说呢?”
佩奇和布林他们两位,总是容易在一些关键的事上,左右摇摆,比如,他们当然也希望上市套现的金额越高越好,但偏偏又不想让世人认为这是他们的追求,因此又扯上了要给散户公平投资的机会这样那样的遮羞布。
结果是,散户不想买,自己收入也大幅减少。
在这一点上,冯一平还是佩服后来facebook的扎克伯格,他就摆明了说,我IPO追求的就是高回报,所以,他也玩拍卖式定价,但因为目标明确,他玩的很成功,IPO首日,股价只上涨0。6%!
但是,这又怎样?在普罗大众心目中,facebook不依然是一家很好的公司,伟大的公司,值得投资的公司?
冯一平明年有很多的计划和机会,上市回报当然是越高越好。
“如果投行有信心让我们的股票一100多美元的高价发行,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项,你们说呢?”
“冯,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我们希望,我们的这次上市,能给后来的公司,竖立一个榜样,也能惠及到更多的普通投资者。”
确实是一个榜样,不过,是一个接近反面的榜样。
“佩奇,我只是想提醒你,有些事只是附带的,并不是IPO最主要的目的,你说呢?”
“IPO最好还是要让它回归本质,不能舍本逐末,如果颠倒了主次,那有可能我们的目标一个都不能达成。”
“我不是反对拍卖式定价,我只是希望,至少我们几位,要对这条路的辛苦,先能有个非常清楚的认识。”
“也就是你还是赞同这样做?”佩奇问。
“当然,我们肯定会保持高度一致,我认同和钦佩你的坚持,我也会全力支持和配合你达到这样的目的。”
但你的意思好像并不是这样。
“安妮通知我,饭好了。”布林及时打断他们的争论。
原来不知不觉的,都已经到了傍晚。
“先吃饭吧,明天再接着讨论。”
第五十三章 我们也发起个峰会?
“都这么迟了?”把眼睛从这一小块方寸之地移开,才发现已到了日暮时分,在夕阳的映照下,远处的雪山,反射出幽幽冷光。
“过得这么快?”佩奇也说。
“呵呵,怕只有我们几个,美景在前依然心无旁骛,”冯一平端起没喝完的酒喝了一口,“哇我,”马上叫了一声,忙不迭的扑到船舷边吐掉。
一下子忘了,这酒已经开了超过五个小时,这儿的气温又不低,总之,那酸爽!
“哈哈。”那两位幸灾乐祸的笑起来。
这一笑,刚刚遗留的那些紧张气氛,顿时一扫而空。
“欧文,”冯一平朝前面叫了一声,欧文应声跑过来,“冯?”
“返航。”冯一平比了个手势。
“好的。”欧文高兴的去找船员。
“你们俩一直在争论,所以没有留意到,冯的这位欧文,下午好几次偷偷的看我们这的状况。”布林说。
“啊?”
“别多想,这应该是他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我们的讨论,不太了解我们的风格,”布林笑,“我想他肯定是担心我们会打起来。”
他这么一说,连佩奇也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他和布林的那两位安全人员,早就熟悉他们的风格,所谓的讨论,往往就是激烈的争论,欧文这个第一次见的,听到后面的动静,担心他们会从动嘴发展到动手,倒也不是杞人忧天。
“他以后会习惯的,”冯一平说“我还挺享受这样毫不留情的争论。”
“不过,我早就想说,这样程度的讨论,最好还是不要扩散,我们现在不比以前,雇员已经接近2000人,如果让所有的团队都复制我们这样的模式,那以后公司内部,团队的成员之间,关系不会太融洽,团队和团队的协作,更是会阻力重重。”
布林苦笑,“我们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冯,”佩奇从舱里拿出来三瓶啤酒,丢个他一瓶,“我觉得,你的担心是正确的,我们是真的忽视了有些困难,特别是投行。”
“你说得对,如果要想用拍卖式定价成功上市,我们是要做更多的准备,听你这么一说,我现在都担心,在行业的巨大压力下,我们的承销商,到时可能都会有退出的。”
“我也觉得很有这个可能,那些承销商,只会顾自己的利益。”布林也说。
“所以,谢谢你冯,你让我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佩奇拍了拍他的肩膀。
“这不都是我应该做的吗?”冯一平举起啤酒瓶,“感谢两位的理解。”
还好,不枉我说了这么一下午。
佩奇跟他碰了一下,“那么,明年,我希望你能有更多的时间在美国。”
“没问题。”冯一平爽快的说,谷歌的上市,对他而言,也是大事,值得投入更多的时间。
另外,估计自己明年在美国的事情也不会少,本来很长时间都要呆在美国。
……
他们仨一下午都在争论,根本没看几眼周围的美景,黄静萍她们,一下午都在看美景。
都开着车从南边跑到了北边,顺道到商场里买了不少菜,在别墅的厨房里,和安妮一起,鼓捣出了很丰盛的一餐,此时,全摆在湖边空地的长桌上。
已经饥肠辘辘的几个人从码头上一走下来,香味扑鼻而来,“好香,这是?”
桌上的好几道菜,他们都不认识。
“主要是冯的姐姐做的,”安妮说,“她非常厉害,”说这话的时候,她还朝冯玉萱竖起了大拇指。
冯玉萱这两年断断续续的,也一直在学英语,不过平时用到的机会并不多,跟他们这些正宗的老美交流,还是有些吃力,说,说得不好,听,有时也听不懂。
“这道菜是水煮鱼。”冯一平也是想了一会,才用自己也感觉不太靠谱的单词翻译给他们。
好吧,把中国的菜名准确的翻译成英文,这事的难度,应该在5颗星以上。
“你们这是早有准备哦。”冯一平看着姐姐和黄静萍说。
要是在太浩湖周围,能有这么好的运气,买到做水煮鱼的酸菜,那他马上去隔壁酒店大杀四方。
隔壁的那家酒店,前面属于加州,后面那部分,则属于内华达州,建了一个赌场。
“一听说到这样的湖边,姐马上就想到了带这些原料过来。”黄静萍说。
“不愧是我冯家的大小姐,什么事都做得滴水不漏。”冯一平也夸了姐姐一句。
他们家就是这样的习惯,对朋友一定要照顾得热情周到,哪怕和往日相比,现在都已经是富豪了,还是改不了这样的传统。
“他们是你重要的商业合作伙伴,当然要招呼得周到一些,”冯玉萱说,“你们下午怎么样?”
“非常好,”冯一平笑,“很成功。”
……
斜阳暮,远山青黛染苍天,近处一片烟水茫茫,很有国画的即视感。
湖边,冯一平敲了敲杯子,“我提议,为了这个值得纪念的周密末,我们干一杯。”
“干。”佩奇嘴里嘶嘶的,一下子喝掉半杯酒。
他其实怕辣,但是偏偏又喜欢那道水煮鱼。
这可不是旧金山的中餐馆做出来的水煮鱼,而是正宗的水煮鱼,家里带来的酸菜,里面的腌辣椒都是非常厉害的朝天椒,就连汤都很辣。
“你说,这么好的地方,离硅谷又这么近,这个地方对我们来说,又这么值得纪念,那你们觉得,过几年,我们也在这发起一个互联网领域的峰会怎么样?”布林突然说。
“至少,在这开会联网领域的峰会,比爱荷华的那个太阳谷,更合适吧。”
爱荷华的太阳谷,是美国年度媒体技术大会的举办地,每年夏天举办一次,除了一些政治人物,与会的主力军,是美国和世界知名高科技公司的负责人。
“完全不感兴趣,”佩奇上个月去参加了会议,“那样的会议大而无当,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成果,倒是以后公司的一些会议,可以来这里召开。”
冯一平对这个提议却挺感兴趣,“但是佩奇,如果我们能成功的组织这样的会议,并且每届会议都能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那么我认为,这样的一个平台,不是更容易宣传我们的一些理念吗?哎,你怎么了?”
那边,佩奇突然嘴张得大大的,一下子满脸通红,胡乱抓过桌上的一杯水,一口气喝完,这还不够,他好像还在跺脚,“我,我吃了一个。”
这可怜孩子,肯定是不知深浅死活的嚼了一个朝天椒,那可是冯一平都不太敢尝试的事。
“太可惜,刚才的那一幕没有拍下来。”冯一平对布林说。
“嘿佩奇,冯和认为,你有必要再吃一个,让我们留下这样珍贵的影像。”
“嘶。”别说吃,听到他们提起,佩奇都觉得牙疼,不过,他的眼睛依然在那盆水煮鱼上打转,看来,他是真心喜欢这道菜。
“布林,我觉得你的提议不错,既然认为太阳谷那边的做得不好,这不刚好给了我们机会?如果能成功的运作这样一个平台,那对我们来说,不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财富?”
“听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我的提议非常棒,嘿嘿!”
“我想,等我们的股票成功上市,等你和佩奇成为偶像以后,这事马上可以筹备。”
“等公司成功过上市,怎么只有我们俩会成为偶像,你不也是偶像?哦,你现在已经是偶像,”布林笑嘻嘻的跟冯一平碰杯,“你好偶像,哎,不对,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炫耀吗?”
……
高原环境就是这样,白天是夏天,晚上至少是秋天,冯一平穿着外套,牵着阿曼达的手,走在别墅旁边的沙滩上,冯玉萱和黄静萍两个,手挽着手跟在后面。
“爸爸,我要那个。”阿曼达指着水里的一块石头说。
“好咧,爸爸给你捞,啧,这水怎么这么凉?”他这还是第一次碰到太浩湖的水。
“当然凉,这都是雪山融化的水,”黄静萍说,“下午安妮告诉我们,太浩湖里的水,主要是雪山融化后的水和雨水,但是,打天上来的水,最后有三分之二会蒸发掉,又有三分之一,通过特拉基河,翻山越岭,送到雷诺旁边的金字塔湖里,所以这最后留下的,全是雪水。”
“要是镇里有这样的地方就好。”冯玉萱说。
“要是镇里有,你就在那办厂生产矿泉水是吧。”冯一平笑。
黄静萍看了看冯玉萱的脸色,就知道冯一平说对了,“你们两个真是,怎么什么样的事,都能扯到生意上去?”
“呵呵,不好意思,习惯了。”冯玉萱看了眼弟弟,那是因为我们小时候穷怕了。
“一平,你说,风景这么好的地方,我们要是住在这里该多好。”黄静萍说。
“那还不容易,你们在这买块地建栋房子啊,从硅谷飞过来,都用不了一个小时,都可以把家安在这里,每天飞去硅谷上班。”冯玉萱说得很大气。
“偶尔来一次不错,但是现在把家安在这里,并不好,”冯一平摇头,“这样的地方呆久了,什么斗志都没了。”
就是奢华的比弗利山庄,都会催人去奋斗,但在太浩湖这边,只会让人松懈下来,或者是变成赌鬼。
“哦。”黄静萍有点小失落。
“不过没关系,将来会有机会,等到2020年前后,那时我一定已经退休,如果你还想在这里安家,那我一定陪你。”
……
“姐,下次有时间再来,带着爸妈和外公一起,我一定让飞机去接你们。”旧金山国际机场,冯一平拉着两个大箱子,跟在冯玉萱后面。
“我倒也是想,不过,一年能这么轻轻松松的休息大半个月,已经很知足,哪能经常这样?”冯玉萱说,“你们俩,在这边要好好的,一定注意安全,一平,记住,对静萍好一点。”
“我知道你事情多,但是不管怎么样,都要多抽时间陪陪她,还有,工作不顺心的时候,千万不要把那些情绪带回家,更不要把火气撒在静萍头上,记住了吧。”
“你要是敢这么做,别说黄叔叔他们,就是爸妈和我,都不会放过你。”
“姐,一平他不会这样的。”听到这样的话,黄静萍很开心。
“你就放一百二十个心吧,把你自己的日子过好就成,她是我女儿的妈,我还能对她不好?”冯一平说。
“我不知道你,预防针得提前跟你打。”冯玉萱习惯性的想赏冯一平一巴掌,看着周围,好像不太合适的样子。
“静萍,你看一下行李,我再嘱咐他几句,”她拉着冯一平走到一旁,“你现在也毕业了,阿曼达也这么大,那你跟静萍的事,你究竟怎么想的,该办得抓紧办,你这样拖着怎么好?”
提起这个,冯一平也是一头的包,“姐,你不知道,静萍她不同意我们现在结婚。”
“啊?为什么?是你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吗?也不对,你们现在不好好的吗?”
说起来,还真是自己做得不对,可是,这话怎么好跟姐姐说,“你放心吧,我会尽量想办法。”
“这事,静萍爸妈那边知道吗?”
“上一次回去,她跟家里也说了。”
“你们这,你们这真是,明明好好的日子……”
“姐,我心里有数,”冯一平拉着姐姐的手,“虽然我不知道你这次为什么突然来美国,但是我知道,你一定是遇到了什么事。”
“有些事,是要你自己解决,我们也帮不上忙,我只是跟你说一点,不是我夸口,现在,我们完全可以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所以一句话,不管遇上什么事,你都没必要委屈自己。”
“你能解决的,你先解决,你不能解决的,也不好跟爸妈说的,可以告诉我,我始终是你坚强的后盾。”
“嗯,我知道。”冯玉萱眼睛有些红。
第五十四章 丰收时节
住在城里的人,往往总要等季节来到些日子之后,才注意到新季节到了。
厚衣服慢慢穿不住,街道边的树绿了,花坛里的花次第开了,哦,春天到了,然后都还没能抽出时间去踏春呢,街上的女孩子齐刷刷的露出大腿,夏天已然到了……
对农村的人来说,这就完全不是问题。
因为种田这事,必须得靠天时,什么时令,就做什么时令的事,要是错过了,那就一年都没有收成。
所以,他们格外喜欢秋季。
他们的秋天,和城里的孩子,在作文里写的秋天,“秋天到了,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天气凉爽了,大雁开始往南飞,它们在天上一会排成人字形,一会排成一字形……”,不一样。
和城里的那些大人们担心的秋天,“今年究竟什么时候,是观赏红叶的最佳时间呢?”或者是“大闸蟹不会又涨价吧?”“今年得准备送多少月饼?”,也不一样。
他们的秋天,真的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田里的稻谷成熟了,得赶在下雨前抢回来;树上的板栗熟了,也得赶在它们掉到地上之前打下来;黄豆、芝麻、红薯……地里的所有庄稼,也都要在秋天一样样的收回家里。
仓里、房梁上慢慢满了起来,他们心里也踏实起来,至少一家老小明年的温饱有了保证。
这些收获,真不好用钱来衡量,几个早上在田里帮家里收割谷子的小年轻就在嘀咕,“辛苦这么长时间,看起来这么多东西,其实还不抵我一个月的工资,我一个月的工资,就能买回来一大仓谷子,还比我们这的谷子好吃。”
话音刚落,一只解放鞋打在他身上,他老子提着镰刀,用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把汗,“要是我们都不种田,你拿着钱到哪里能买到粮食?”
“上了几个月的班,就看不起你老子了吗?要不是有这些东西,你能长大这么大?”
“你说是不是三叔?”他问正好的经过的冯振昌。
“是,不是什么东西,都能用钱买,这样的家伙,该打。”
92年之前的每年这个时候,不也都是他最大的盼头吗?虽然现在早就不靠这个过日子,但为了家里每年的口粮,他们依然种了一块田。
不多,估计也就十多担草头(刚收割的谷子),约好了几个侄子下午一起帮他们收回来。
其实按这几年的惯例,到时肯定会有很多人来帮忙,去年吧,也就半个小时的功夫,田里的稻子全都割完,捆成了捆,再十多分钟后,就整齐的垛在晒谷场上,等着脱粒。
“你家的什么时候收,提前言语一声。”
“不用麻烦,我家就那么小一块地,几个侄子说不用我们动手。”
虽然他这样说,下午家里的那块田一开镰,马上就聚拢了很多人,热热闹闹闹的,有点像以前大集体的时候一样,不少是放下自己家田里的谷子过来帮忙。
“这怎么好?还是先忙你们自己的,我这人手够。”
“没事三爷,看了预报,这两天天气好,在田里多长半天没事。”
大家在忙,梅秋萍和厂里食堂的师傅,从厂里的小四轮上抬下一张桌子和一个大钢桶,“吃碗水饺啊,我包了一下午。”
她早就想到了这一幕,忙完了他家的,大家还要继续割自己家的,也没时间坐下来好好吃饭,送点东西给他们垫垫肚子挺好。
“这个好。”不少人笑着过来拿碗自己舀。
刚刚还长在田里的谷子,现在都变成一小捆一小捆的躺在田里,接下来捆成打捆,再装到小四轮上就好。
梅秋萍还一人塞上一包烟,“也不是什么好烟,不管抽不抽,都装着。”
去年的时候,她送来的是包子。
插秧,割谷,对农村来说是大事,按理呢,帮家里插秧和割谷的人,伙食得参照匠人的水准,要比较隆重,现在大家时间都比较紧,只能这样意思一下。
当然,这会不好用钱来打发,或者是送一些花钱买来的成品,你那是骂人呢!
现在大家日子都好过了,自己动手做的东西,哪怕是下碗面,那才代表了你的诚意和心意。
等十二担草头在现在又变成打谷场的广场上,堆成一个小垛,上面再盖好一层塑料纸,冯振昌拿着镰刀跳上车,“你先吃吧,我去给他们帮帮忙。”
“小心点你的腰。”梅秋萍在后面喊。
农村做事,就是讲究而个将心比心,大家帮着把自己的谷子收了回来,然后你就舒舒服服的躺在家里看电视?这样的事,他们做不出出来。
冯振昌这一忙,就忙到了晚上十点钟才回家,挺累,但精神还挺好,“快烧水,我洗一洗。”
“不先吃饭?”
“又是面条,又是包子,吃了几家,早饱了,好多年没这样点着灯抢稻子。”
“你看你,”梅秋萍接过他的外套,都湿乎乎的,“你上了年纪,比不过那些壮劳力,要不明年我们不种田了,省得这么辛苦。”
“怎么能不种?再说,辛苦个什么?别看出的汗多,那是因为天太热,我就是抢着做重活,他们也不让啊。”
虽说不饿,等他洗完澡出来,梅秋萍已经摆好了几样小菜,还主动给他拿出来两瓶说是德国的啤酒,冯振昌美滋滋的喝着,“还真有些大集体时候的感觉。”
“大集体有个什么好的?”梅秋萍说,“不过,这日子好起来,这风气也跟着好起来,还真是不错。”
“是啊,我们这里还能保持这样的乡风,真的难得,有些地方的村子里,现在跟城里也没区别,左右隔壁有个什么事,同样不闻不问,你找到他头上,他还不乐意。”
冯振昌先感慨,跟着就自夸,“嘿嘿,说起来,这主要也是我们的功劳,我们热心,大家都跟着也热心起来。”
“得了,喝了点酒,就管不住自己的嘴,你是不是忘了什么?”梅秋萍说。
“忘了什么?”冯振昌不解。
“这个时候,按理是不是该给静萍家送些节物?”
“你不说我还真忘了,是得送,该送,静萍这孩子,都帮我们生了一个孙女,你理一理,我明天一早就给亲家送到镇上。”
“你说一平他们俩也真是,一到美国,就都不回来,他们的事,也该办了啊。”
“最近几次见面,不知道我是不是想多了,我觉得老黄好像是有点意见一样,你说,他们是不是怨我们这事没抓紧?”
“这有什么难的,明天直接问问他不就清楚了?你自己吃,我得去翻翻,看明天带什么东西给他们好。”
……
省城,经过刘继忠的再三努力,主要是一次次的送礼请客之后,在今天,他向工行贷款的一个亿,终于批了下来!
和集团财务一起走出银行大门,他感觉整个世界都美丽了几分。
家里,在阿姨的协助下,沈雪也已经做好了一桌饭菜,听到车声,她笑靥如花的迎到门口,接过他手里的公文包,“恭喜你啊刘老板。”
“同喜同喜,”刘继忠也喜笑颜开的搂着越来越有风韵的老婆,“嗯,好香,还是你做的菜最好。”
这些日子,为了贷款的事,频繁的陪同银行那些部门的头头脑脑们,出入各种楼堂馆所,喝吐了好多次不说,吃酒店里的那些宴席,也都快吃吐了。
“老公,为了我们的新项目能顺利开工干一杯。”
“这杯得喝,也为了雪你这一阵的辛苦,”刘继忠笑着一饮而尽,伸出杯子,“再来?”
“这杯为什么?”
“为什么?当然为了答应你的事。”
“什么事?”
“呵呵,”刘继忠伸出一根手指,“按现在的趋势,这个项目顺利结束之后,我们能进账这个数?”
“一亿?”
“嗯?”刘继忠摇头,“你再猜。”
“十,十亿?”沈雪紧张得说都不会话。
“呵呵,对咯,”刘继忠大笑,“你看,我们是不是又近了一步?”
“哇,太好了。”沈雪如小鸟投林一样,轻快的跃进刘继忠怀里。
……
“老公,你快点。”卧室里,灯光被调成了粉红色,沈雪在娇滴滴的叫。
“好咧。”刘继忠用浴巾擦着头发,关掉书房的台灯,关电脑之前,顺手刷新了一下,然后,他觉得自己真是手太欠,网上的那条新闻,让他的好心情霎时消失殆净。
第五十五章 硕果累累
看到这个消息,像刘继忠般恼火的人还是极个别,第二天一早,这条消息让很多人很是雀跃了一番,咱的小冯同学,自己公司在美国上市都不够,今天又收购了一家美国的上市公司!
各路纸媒自然也是争先恐后的报道这一消息,连包括意向作风稳健的财经日报这样的报纸,今天都变成了这样的标题党,《中国公司第一次成功的收购了美国的知名上市公司》。
什么第一啊,十大啊什么的标题,老百姓就好这一口。
于是,好多人看了这条消息以后,也不去管这次收购的主体,其实是在美国注册的公司,也不去管这家知名的美国上市公司,总市值也就几个亿,他们只要知道一件事就好,咱也牛了,咱也能收购美国的上市公司啦!
嘉盛集团的员工,可以说是最早知道这事的人,此时有些奔走相告的意思,旗下所有酒店、便利店、专卖店的电子屏幕上,都打出了这一消息。
如果做一个统计,今天所有员工的积极性,至少会提升10个点,所有员工的集体荣誉感,从今天起,也会永远提升10个点。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这事持乐观态度,或者说,有些专家就是希望靠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搏出位,到晚上,网上、报纸上,已经有一些专家不看好嘉盛这一次收购的言论。
公允一点的,或者说说了跟没说一样的,一般是这样的观点,“收购容易整合难。”
这其实也是客观事实,国内的大多数公司,国际化的起步比较晚,不熟悉国外的商业环境,不习惯国外的商业运作方式,不少看上去不错的并购,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何况,嘉盛这次收购的公司,看上去个它的主业关联性不大,想有机整合,更是难上加难。
这还算好,那些纯粹为搏出位的人,直接这样写,“一个快速辉煌的公司,即将衰落的开始。”
“我们国内的公司,跟欧美相比,向来平均寿命都不长,现在看来,目前国内最知名的民营企业嘉盛,可能也会如此,这个创造了很多记录的嘉盛,将有可能比它飞速崛起更快的速度衰落。”
“我们承认,嘉盛之前在国内运作的所有项目,都很成功,然而,一个优秀的创业者,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