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午休的时候,老蔡把蔡虹叫到办公室,他想着要送冯一平点东西表示感谢,可不知道现在的下孩子喜欢什么,也不知道冯一平需要什么,就叫蔡虹参谋一下。
  蔡虹也不问原因,先问老蔡想花多少钱,“几百块吧,多点也没事。”
  这下连蔡虹都有点小嫉妒,几百块,她都可以买买两套好衣服。
  “那就自行车吧,听义良说冯一平开学后住在外面,不在学校寄宿,正缺一辆自行车。下面县里卖的估计都是些二八大杠之类的,就给他买辆现在好多学生骑的那种山地车,四五百块就够。”
  “那行,就买辆山地车,你买好了给他送去。”
  “爸,还有件事和你商量。义良说不想在厂里干,想去跟人家装修,你觉得这事成吗?”
  “装修?”老蔡点了一根烟,“他怎么想到做这个?”
  对蔡虹和梅义良的事,他是不反对,可是就梅义良现在的条件,他还真不太满意。可是在厂里也就只能这样,还有两个儿子呢,他也不好做什么。
  蔡虹就把梅义良说的再复述了一遍,差不多就是冯一平跟梅义良说的那些原话。
  老蔡听了,沉吟半晌,“这样说来倒是不错,是个有前途的行当,你自己觉得呢?”
  蔡虹有些扭捏,“我觉得义良说的对,是要想办法赚些钱。”至于赚了钱后做什么,她当然不会说。
  “哈哈,是啊,义良现在这个条件,他也不好跟我张口。那我支持你们,我托人给他找个装修队跟着。”
  “谢谢爸!”
  “呵呵,我怎么觉得,这件事,也有他那个外甥的首尾在里面?”老蔡笑着问彩虹。
  具体的蔡虹也不知道,梅义良总不好意思在她面前说,这个主意是我外甥的吧。
  “可能吧,昨天一平在这里,今天早上义良就找我说了这事。”蔡虹说。
  大热天的,买板栗的人少了好多,为了多买些,只有多跑些地方。
  冯一平沿着理工大学墙外的树荫里走着,看到对面,带着草帽的冯振昌低头蹬着车,梅秋萍弯着腰在后面推,他连忙跑过去。
  “回来了。”冯振昌停下来,用毛巾擦了把汗,接过梅秋萍递过来的水,喝了几大口。
  “中饭吃了吗?”梅秋萍问他。
  “吃了,蔡老板的大儿子骑摩托车送我回来的,你们呢,中午吃了吗?”冯一平走到另一边帮着推车。
  “吃了,早上剩下的包子。”
  冯一平看着爸妈衣服上的汗渍,看着他们草帽下晒得通红的脸,更加坚定了要租个店面的决心。
  回去以后,也不管要脸不要脸的,先抄些东西变成钱吧。
  冯一平的肚子里当然有好些货可以变成钱,可是阻碍他把这些变成钱的,也是他自己。
  不扯知识产权什么的,他自认为是个有底线的人,哪怕剽窃其它人未来的一些作品,若不是被逼无奈,他也不太想做。
  这只是原因之一,更深层的,他也是个有些骄傲的人。自忖就凭自己的本事,也能赚到钱,后来不就是吗,所以有些不屑于做那些。
  但是时不我待啊,囿于年龄的原因,现在好多主意都用不了,本来这样等等下去也没事的,但现在,在切身体会了爸妈的辛苦之后,他把那些纠结都抛到了脑后。
  他甚至自我批评,“我是不是有些矫情了?”
  他们在财经大学门口的荫凉处停下来,“我托了蔡老板,叫他帮我们找个店面。”
  冯一平本来想迟点再说的,他担心爸妈,特别是梅秋萍知道后,又一天到晚的愁租金的事。
  没想到,听了他这话,没有出现预想中的情况,梅秋萍只是说,“你这个孩子,这么大的事这么不先跟我们商量?要找人帮忙,也应该是我们去找你小舅的师傅啊,你一个孩子跟他张口,他会放在心上?”
  “哦,”冯一平有些讶异,看来租店面这事父母已经考虑过,“上午的时候,我和蔡老板说了会话,然后我就跟他提了一句,谁知他就答应了,还说帮我们找个下面店面上面住人的地方。”
  “那倒真挺好的,不过不管怎么说,还是要我们去跟他提一次,免得他嫌我们不会做人。”梅秋萍说。
  “是是,那你们过两天抽空去一趟吧!”
  冯振昌则说,“我和你妈商量过这事,存点钱下来,就租个店面,那时就不像现在,收入会稳定一些。”
  梅秋萍就说,“有了店面,现在的生意也可以做啊,现在的这个摊子,平均下来,一天也能赚几十块,原来哪想到有这样的好事。”
  “是,也可以,那我们自己先在大学城这块找找,这儿有合适的最好,到时把姐姐也带过来,不忙的时候让她看店,你们两个还可以像现在一样,推着车在这块转,那就两边都赚。”冯一平先这样顺着妈妈说。
  租个店面,也有姐姐的因素在里面。姐姐就是出去打工的时候还太小,又没人管,所以就不管家里的困苦,顾自己的多,一心攀比,还是要在爸妈身边,让他们管束起来。
  “对对,把玉萱也接过来,那我们也放心。”梅秋萍说,“就是钱肯定又不够。”
  “那没事,想办法吧,今年比去年好多了吧,确实不行,回去再借些贷款,没事的。”现在提到钱,冯振昌有底气的多。


第八十六章 难得逛次街
  冯一平现在才发现,爸妈到省城这一年,其实变化挺大。听他们的打算,也是有些商业头脑,至少没有好多人常说的那种“小农意识”,进取心还是很强。
  怪不得都说,是时势造英雄。如果一直在老家,爸妈也许就像原来一样,辛苦一辈子,年轻的时候,一年能落下一大仓粮食,年老了,地都种不动,一年也只能收小半仓粮食。
  这种变化很喜人,也正是他所想要的。
  冯振昌和梅秋萍他们还准备买些礼物,找个下雨天去家具厂里找老蔡,不成想冯一平回来的第三天,蔡虹和梅义良又来了,两个人都骑着车。
  蔡虹跟他们打了个招呼,把骑着的车往冯一平前面一摆,“怎么样,喜欢吗?”
  这是一辆蓝色的山地车,很漂亮,也就这么多,和摩托车一样,冯一平这个土鳖对这些也都不懂。
  他是一直都不会骑自行车。
  和不少山里农村一样,小的时候,村里连公路都没通,谁家会买自行车,那不变成车骑人了吗?
  等到读中专的时候,路通到了村里塆前,可是那会家里每个月都在为他的生活费发愁,哪有闲钱买自行车?
  至于村里的,那时年轻人一律出去打工,剩下的就是留守的“386199”部队,就那么一段路,要去哪儿,大家都走到大路边,再搭车。
  说起来,他们整个村里,自行车怕都是有数的。
  所以现在对着这辆自行车,冯一平又只能说出“漂亮”这两个字。
  蔡虹本来还想看着冯一平超级喜欢的样子,然后为自己表表功的,谁知又跟他大哥蔡磊一样,满心的期盼化作满心的憋屈。
  梅义良在旁边帮腔,“这是我师傅知道你要辆自行车,特意叫才蔡虹去买的,台湾人在深圳办的厂子生产的,现在省城的学生,骑这种车的也不多。”
  哦,原来是给自己买的,那就另当别论,开学后不正需要一辆么。虽然不懂,但是看起来比常见的那些老式自行陈漂亮多了。
  “谢谢姐姐,我很喜欢!”
  “喜欢就好,来,你试试。”蔡虹把车交给他。
  “我……不会。”现在轮到冯一平一脸的尴尬,和游泳一样,这也是他少有的软肋。
  冯振昌问梅义良,“你师傅怎么送东西给一平?”
  “师傅比较喜欢一平,说他聪明,有点子。”梅义良说。
  “那这车要多少钱?”梅秋萍问。
  “几百块吧。”
  “几百?”
  “五百多。”
  梅秋萍马上就觉得不妥,“这么贵的东西,我们不好收,还是让蔡虹骑吧,她骑着挺好的。”
  冯振昌也说,“一平回来跟我们说,还托了你师傅帮着找店面,我们正打算着买些东西找天去看你师傅呢,怎么还好意思收这么重的东西。”
  “没事,师傅说跟一平投缘,买都买了,你们就收下吧!”
  蔡虹在那边喊,“梅义良,快过来,一平还不会骑。”
  她在后面扶着车架,冯一平小心紧张的蹬着,歪歪扭扭的在路上走。
  “有辆红色的很漂亮,但你小舅说你不喜欢张扬,所以选了蓝色的。”
  “没事的小舅妈,我都喜欢。”
  关于颜色,他现在就是一含苞未放的花骨朵儿,粉嫩着呢,什么颜色都能搭配起来,无所谓。
  骑了一阵,冯一平觉得轻松自如多了,不就是个平衡嘛,有什么难的。
  路上碰到一个小坑,车向左歪,容易,不就把它正过来嘛,他凭经验往大腿夹住向右边扳。
  要形成一个中间方向的合力,不就得朝反方向用力嘛,他在心里还自鸣自得,曾经学过的物理也没全忘,这不就应用上了嘛。还没想完呢,车带着人“哐叽”一下就从左边摔在地上,跟着扶的蔡虹也扶不住。
  倒是不痛,只不过他有些蒙,我这是力气不够还是夹角不够?
  那三个忙跑过来,梅秋萍扶着他,“摔哪了?”
  “没事,姐,谁学自行车不摔几次,摔几次就好了。”梅义良说着,过去扶起自行车,“我看看这车摔哪了?”
  冯一平膝盖擦了一大块,总有些小痛,听小舅这么说,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不就是那天在公园抢了你点风头嘛,还这么记着!
  蔡虹笑着打了他一下,“正经点,你教一平吧,我力气小!”
  旁边的路,还是有人经过,这时,正有两个路过的女生看着这边笑,冯一平脸上火辣辣的,“别,还是哪天到厂里去学吧,这里不方便。”还是不要在这,特别是那些女大学生面前丢人现眼了吧。
  “那也好,厂里院子大,你也顺道过去再玩几天。”蔡虹说。
  “总是这样麻烦你们,挺过意不去的,我们也想去拜访您爸爸。”冯振昌说。
  “大哥大姐,你们这么客气干什么?我爸他啊,巴不得一平在厂里多住几天。你们要去,随时欢迎!”蔡虹拉着梅秋萍的手说,“梅义良,前面那有家药店,你去买些碘酒过来。”
  冯振昌还梅秋萍也不等雨天,都收了这么重的礼,也不好意思再拖,第二天早上,把包子买的差不多,就带着冯一平去家具厂。
  老蔡在厂里,笑着把他们带到办公室,蔡虹更高兴,马上到院子里教冯一平骑车,这个时候就不说她不会教。所以,冯一平始终觉得,她就是在借故偷懒不上班。
  骑自行车真没什么难的,等爸妈笑着出来的时候,冯一平已经骑的很顺畅。
  看来和老蔡谈的不错,他们心情也不错。
  想着暑假也剩下没几天,冯振昌他们也大方了一回,下午就干脆不做生意!准备带冯一平去市中心转转。
  蔡虹听了,顿时也吵着要去,老蔡想想也同意下来,叫梅义良也陪着去。他已经帮梅义良联系好了装修队,下个月他就要离厂,到时和蔡虹见面就不像现在这么方便。
  现在的市中心、步行街什么的,冯一平真的兴趣不大,还不如去江边走走。可他还是装作很高兴的样子,因为对一直住在山里的爸妈他们来说,除了大海,看山看水的,他们并不太喜欢,还是高楼这些现代化的东西更容易吸引他们。
  也不知道那里有这么多闲人,好像不管什么时候,每个大城市的市中心,总是人潮汹涌。省城自然也不例外,步行街上,人满为患,在一些地标建筑那,你想拍个单人照真是奢望,拍下来的无一例外,都是集体照。
  这一带,是省城最繁华现代的地方,高楼林立,商店鳞次栉比,叫人应接不暇。虽然到省城好歹也一年多,冯振昌和梅秋萍却是第一次到这来。他们嘴里“啧啧”的感慨着,睁大眼睛,仰头望着四周那一栋栋的高楼,叹道,“这得有多高啊!”
  梅秋萍更是对冯振昌说,“等一下,我眼晕。”
  就这样原地转着圈看高楼,可不眼晕嘛。
  梅义良应该是嘱咐过,蔡虹也不去逛那些商店,陪着他们这一路往前走,拉着梅秋萍的手跟她介绍着。
  看到路边的那些铸铜雕塑,梅秋萍巴不得每个都上去摸一下,特别是那些反映民俗的,比如挑担子的买卖人,她更是觉得十分亲切,还去摸摸担子里的那些水果。
  当然,这样做的人也不少,每个雕塑的头上身上,都光溜溜的,特别是头上,都被摸的发亮。
  冯振昌摸着摸着,问梅义良,“这些都是铜的?”
  梅义良也不太确定,“应该是吧!”
  “啧啧,这么多铜,得值多少钱啊!”
  没办法,他们现在就这样,一切以实用为先。
  看到广场中心的喷泉,他们主动提出要照一张相,于是冯一平也过去,和他们照了张合影,没记错的话,这也是他和爸妈的第一张合影。
  在广场的花坛边歇了歇,梅义良到旁边的小店去买了汽水过来,梅秋萍他们不舍得喝,两个人共着喝了一瓶,那一瓶叫他去退掉。
  后来到了一座仿古建筑前面,他们两个本来是很感兴趣的,但听说上去还要收钱,顿时就打了退堂鼓,冯振昌也说,“花那个冤枉钱干什么,外面不是一样看得到?”
  没办法,冯一平陪着他们两个,绕着这座建筑慢慢转了一圈。至于蔡虹,这些地方他都熟,就这样只走走看看,不逛商店,她真觉得累,就坐那休息,梅义良陪着。
  倒是冯振昌他们,走路还算个事吗?一直兴致勃勃的。
  到六点多的时候,梅义良说,干脆就吃个饭吧,他们当然不同意,最后还是蔡虹帮出马,他们才答应,结果挑来挑去,也就同意吃碗面。
  梅秋萍还对蔡虹说,“我这个弟弟,什么都好,就是不把钱放在心上,花起钱来大手大脚的,以后你可要多管管。”
  不陪着他们单纯走路,蔡虹又精神多了,对梅义良说,“听见了吗,大姐叫我多管你!”
  吃完了面,蔡虹和梅义良准备去看电影,还说要五个人一起去,结果,一听票钱他们就往回缩。
  蔡虹知道劝不了,想叫冯一平一起,冯一平才不愿意做电灯泡呢,和爸妈坐公交车回住的地方。
  其实,按爸妈的意思,要不是路不熟,他们都准备走回去。


第八十七章 回家
  越是快乐的日子就越短暂,好像一转眼,就到了20号,冯一平的暑假就只剩下区区十天时间。
  返校的学生渐渐多起来,爸妈的生意也慢慢好转,不过早上就要起得更早,因为要蒸更多的包子,磨更多的豆浆。
  这天中午,冯一平给父母送饭后,提着两斤炒板栗,去财经大学找李嘉他们。
  他先到宿舍楼找高志毅,看着那一级级的楼梯,看着身边的新自行车,他就在楼下大喊,“高志毅!”
  他已经处在变声期,变声期的大嗓门,那威力不是盖的,就喊了三声,高志毅就从四楼的走廊上探出头来,手里拿着纸牌,脸上还贴着几张纸条。
  看到冯一平在下面,“我现在手气正好呢,你上来吧!”
  冯一平也不说话,就摇了摇手里的纸袋,眼见着胖哥敏捷地闪进宿舍,接着就听楼道里“哐哐哐”的,应该是有个胖子在奔跑。
  他虽然胖,但体质不错,就这一眨眼的工夫,就从四楼跑下来,就是汗有点多。
  “我虽然一直在等着你再来孝敬我,可你也太客气了,一袋就够。”
  话虽这么说,接过去一袋还想拿另外那一袋,“胖哥,这袋是给李嘉姐姐的。”
  “哦,你不知道她住哪吧,那我帮你送给她也是一样。”说的这会,他已经吃上了。
  “不用,一起去吧,上次李嘉姐姐说要请我吃饭,我今天是讨债来的。”
  “那两本书看那了?”
  “看到第三篇,衍生金融工具。”
  “真的?”高志毅狐疑的看着他,“这么快?”
  “没办法,学习能力强啊!”
  和高志毅在一起的这几次,冯一平找到了些感觉,他说的话,高志毅明白,他说话的方式,高志毅能接受,有些棋逢对手的感觉,挺投机的。
  女生楼永远比男生楼那边热闹,楼底下的花坛边,大树下,零散站着几个男生,开学以后,这估计就不是几个啦。
  高志毅不怀好意的,叫冯一平也在楼下喊,冯一平当然不干,在大学,女生楼一向是个聚光度高的地方,他小小年纪,可不想出那风头。
  他们在那等了一会,高志毅碰上一个熟人,他抓给那个女生一把板栗,叫他告诉李嘉一声,“她说好了请人吃饭,现在别人上门讨债来了,叫她快点下来!”
  那女生上去不一会,就见李嘉从三楼朝下看,看见是他们两个,招了招手,笑着说,“等我一会。”
  也没等多久,就十来分钟吧,李嘉就清爽利落的下来,还是牛仔裤配T恤衫。
  “还没回去呢,我还以为我这一餐算是省掉了。”李嘉把板栗拎在手里。
  “怎么可能,第一次有女生请我吃饭,我记得劳着呢!”
  三个人一路说说笑笑的来到小食堂,李嘉也不和他们商量,径直到窗口,每样荤菜都来了一份,然后拿了一份青菜和一份豇豆两样素菜意思一下。
  冯一平和高志毅非常满意,对上肉,他们一点都不客气,你争我抢的。这样的热烈的气氛很容易带动周围的人,李嘉跟着也夹了好几筷子,吃下去以后才说,“哎呀不行,以后绝对不能跟你们这些能吃的一起吃饭,引得我也吃这么多。”
  “没事,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嘛!”冯一平说。
  果然,那两位马上就笑的直不起腰。
  “经典!”高志毅对他竖起大拇指。
  李嘉则说,“难怪你能写文章赚钱的,哪来的这么些奇思妙想?”
  “太聪明了,没办法!”冯一平大言不惭的说。
  “哎哎哎,高志毅,你说你这么胖了,还这么吃下去怎么得了?你还真信他的歪理?还有你冯一平,你再这样吃下去,高胖胖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
  “没事,胖的男人有安全感,冯一平,你就努力向我看齐吧!”
  “真是马不知脸长,你就吹吧。”李嘉毫不留情的打击他。
  冯一平说,“你就放一百二十个心吧,我是怎么吃都不会到高哥那个地步的。”
  “不要高兴的太早,哪怕你现在吃什么都不长肉,这么吃下去,过两年就知道厉害了!到时就餐餐吃素也减不下来,就和高胖胖一样,整天顶着个大肚子,一年到头,就像总是怀胎十月一样。”
  “不会的,我有独门秘籍!”冯一平一脸高深莫测的样子。
  “切!”那两个人都不屑一顾。
  “你们还别不信,我自创的这份秘籍,本来想作为将来我冯家的传家宝,传男不传女,一代代的传下去的。我看两位,特别是胖哥,骨骼精奇,今天我就破个例,将它传给你们,只要每天坚持,保证你男的变猛男,女的变貂蝉。”
  “我怎么觉得来了位走江湖卖艺的!”高志毅笑着说。
  “你们炼了就会心服口服的,相信我。”
  冯一平接着把平板支撑的要点告诉了他们。高志毅看了看自己突出的大肚子,有些犯难,李嘉想了想,“我觉得有点道理嗳,可以试试。”
  说说笑笑的把所有的菜一扫而光,高志毅告诉冯一平,那两本书对他来说,肯定有难度,有实在理解不了的,可以写信找他。
  告别了这两位难得有共同语言的朋友,接下来冯一平也没耽搁,跟爸妈说了一声,去家具厂向小舅他们辞行。
  现在见到冯一平,蔡虹总是马上就从车间跑出来,看来她是真的不耐烦在车间做事。
  老蔡在忙,过了一会才出来,留冯一平说了会话,把名片拿给他,叫他有事就打电话。
  小舅呢,说明天早上去送他。
  这一晚上就没怎么睡,梅秋萍拉着他说了半宿,翻来覆去的叮嘱他,一个人住外面要如何如何注意,有时间也要去外公家,不要让他们担心。
  冯振昌呢,就一句话,好好读书,然后拿出一块带闹钟功能的电子表给他,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买的。
  第二天早上七点多,梅义良急匆匆的赶到小屋,跟着一起吃早饭。
  下个月就要去干装修,他是一边憧憬着,一边又觉得没底,毕竟是个新行当,偏偏这事关系重大。
  所以他总是问问题,虽说都是问冯振昌他们,实则是想冯一平回答。
  冯一平看出来了,因为这件事太重要,关系到能不能顺利娶到蔡虹,能不能有钱赚,小舅有些患得患失,其实他注意是打定了,只不过要别人的肯定。
  呵呵,和自己后来决定单干的时候一样。
  看着冯一平和梅义良骑着车转过前面街角,梅秋萍眼睛又有些红,冯振昌握着三轮车把手安慰她,“有什么好担心的,蔡老板都说,就是现在把他一个人放在省城,他都不会有事,可能会比我们做的还好,何况是在家里呢?”
  梅秋萍其实心里也明白,他们这个儿子,现在真的不用他们操心,可是作为一个母亲,和儿子远隔几百里,她又如何不担心?


第八十八章 去,还是不去
  梅义良帮着把自行车放到班车顶上,找司机敬了几根烟,说了几句拜托的话,又买了面包和火腿肠送到车上,看着车开出车站,这才回去。
  车没满员,冯一平找了个靠后没人的位置,把身上带的钱换到里面口袋里,就安心的睡了起来。
  真困啊,昨天晚上,就睡了几个小时而已。
  班车一路颠簸着,中间停了两次,让车上的人下去方便,冯一平是一直没动,没办法,年轻啊,两个肾杠杠滴。
  这一觉睡的真好,到下午两点多,班车停在县车站时,他才打着哈欠伸着懒腰醒过来。
  下车了才觉得饿的慌,推着车走出车站的大铁门,闻到两边的几个小摊子传来的香味,更是饥肠辘辘。
  面包火腿肠刚好可以带给那些小家伙,他骑着车,凭着记忆,在人民广场旁的电力招待所隔壁,果然找到了那家牛肉面馆。
  这家传说中的牛肉面馆,貌不出众,招牌都没有,门头上都黑黑的。
  店里粉刷过的白墙,现在成了土黄色。两边各摆着三张桌子,木凳零散的摆在桌子周边。桌子连带凳子,说好听点,很有岁月的厚重感,直说就是,相当旧,估计年龄不比冯一平小多少。
  不知道是不是小工偷懒,水泥地面上,还有烟头纸巾这些东西。
  如果不熟的人,看到这些估计扭头就走。但是县里的人都知道,这是全县味道最好的牛肉面馆,没有之一,也是生意最好的牛肉面馆,还是没有之一,一到吃饭的时间,那个一座难求啊。
  其它的面馆根本就比不过,后来,就流传说,他家的牛肉汤里,加了罂粟壳,不过,这都不是事,大家还是趋之若鹜。
  中专的时候,肖志杰出钱,他们吃过两次,他后来又带老婆孩子专程来过几次,每次都赞不绝口。
  冯一平把自行车锁好走进去,这时不是饭口,没有顾客,钉在两边墙上的两台摇头扇咯吱咯吱的吹着,一男一女两个小工,各占据一张桌子在趴着睡觉,也没人招呼他。
  冯一平喊了一声,“老板,一碗牛肉面。”
  睡着的那个女孩子抬起头来,双眼有些迷离的看着他,冯一平对他笑了笑,重复了一遍,“一碗牛肉面。”
  女孩子踢踢踏踏的趿拉着拖鞋走到厨房门口,朝里面喊了一句,“牛肉面一碗。”
  不多时,一个缺了几个口的大碗端了上来,冯一平从桌上的筷子筒里挑了双筷子,用纸筒里的卷纸擦了擦,挑起一筷子一尝,就是这个味!面条劲道,肉香韧而不腻,汤鲜浓而不杂。
  冯一平就像饿牢里放出来的一样,哧溜哧溜的,不一会,一大碗面就下了肚。他一擦嘴,抬手对那女孩子说,“再来一碗。”
  “带走吗?”
  “不,还是我吃。”冯一平笑着说。
  “哦。”那女孩子扫了他一眼,估计是觉得冯一平真是人不可貌相,饭不可斗量吧,又朝厨房喊了一声。
  两碗牛肉面下肚,冯一平踏实了,觉得格外的畅快,连带觉得这个完全没有服务意识的小姑娘也顺眼起来。
  从面馆出来,他骑着车,慢慢的在县城里绕了一圈。
  从县政府、法院、县酒厂、实验中学、县一中一路看过来,前后也才半个多小时。
  县政府大门,虽然也灰蒙蒙的不起眼,不过目前还有武警站岗,档次一下就提高了。
  冯卫东工作的县酒厂,老远就闻到酒的味道,据说,酒厂前面河里的河水,都做酒味。
  至于实验中学,他两次期末考试,都输给这里的一个同学,也不知道他在那层楼。
  一中嘛,两年后,如果考不上市里的中学,他就应该在这读书。
  最后还经过了卫校,冯宏兵当然没有考上一中,听说开学后就到卫校读护理,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一个大老爷们读这个。
  最后又回到车站,他在水果摊那称了两斤香蕉,还有两斤葡萄,这两种果子,镇里卖的不多。
  他是牢牢的盯着秤,没办法,站前的这些摊贩,你不看着,指望他能不短斤少两,那宛如痴人说梦。
  结账的时候,他又费了些口舌,让老板抹掉了五毛的零头。
  原来的他,特别是买这些东西的时候可不会讲价,现在重来一次嘛,还是有必要从现在开始就锻炼这些技巧。
  到下面乡镇的车,都是直接上车买票。
  他一路走过去,看到了到邻县的中巴,愣了一下,这趟车他后来可是坐过。
  哎,要不要现在去一趟呢?看看张彦现在究竟胖成什么样?
  不过张彦她家现在还没搬到公路边,还在里面村子里,他这个生面孔进去不好找理由啊。
  再说认识的时候,她家的老房子早拆了,他也不知道具体在哪,总不好到村里找人问吧,那不是平白让人起疑心嘛。
  不过,他还真想去看张彦一趟,无它,张彦后来和小时候的性格相差很大,据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爬树可是很厉害的。
  在农村,会爬树,爱爬树的孩子,一般就意味着比较调皮,比较厉害。比如冯一平这个出名的乖孩子吧,就不大会爬树,冯文那个惹是生非的,就经常爬到泡桐树上拆喜鹊的窝。
  真想看看张彦现在调皮厉害的样子,最好是能拍下来,这样翔实的一手资料很有意义。
  究竟去,还是不去呢?他犹豫了好久,算了,现在还是不去吧。以后怎么见面,他已经有了计划,现在这么去,太过突兀。
  况且,他现在是一个三观很正的学习标兵,可没有搞什么“养成”的不正常心态。
  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