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2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劳烦闻主任。”
  这一路上,不但闻主任,行里的那些路过的年轻俊彦们,也都在打量冯一平,首富的名头,还是很有一些吸引力。
  看穿着打扮,衬衫西裤公文包的,真和他们这些职员没什么两样,就是更年轻些,要是不知道的,肯定会以为这是那个部门的一个小办事员。
  或者,就他这身打扮,到外面客串一下那些业务员,同样可以无缝过渡。
  闻主任的感受就一点,年轻,真是年轻!听说和亲眼看到,这感受就是不一样,自家那小子,今年已经大三,连工作单位都要自己操心,可眼前这位呢?真的是人比人,气死人。
  行长自然很忙,冯一平在会客室里等了十多分钟,看那边办公室进进出出的都是人,他这个首富坐在这里,真没几个人多看几眼。
  要说,这个单位,真是牛,如果单论实力,目前已经隐隐坐上了世界各国央行的头把交椅。
  但以前更牛,就说一点你就能有个直观的体会,除了工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这三个正部级的部门,可都是从这里分出去的。
  十三分钟后,约定的三点整,行长的秘书过来请他,“你好冯总,请跟我来。”
  这还是冯一平第一次进部级大员的办公室,虽然没他最大的那间办公室大,但视野自是极好的,整体装修风格很庄重,办公家具自然很有档次,大办公桌后的那面国旗很引人注意。
  行长带着眼镜在批复文件,“一平同学你好,快请坐。”
  这些大人物,你如果有机会跟他接触,会发现他们真没有什么架子,因为已经没必要摆什么架子——前提是你要能有和他们接触的机会。
  “行长好。”
  行长把文件交给秘书,“一平,喝什么?”
  “茶,或者水都行,谢谢。”
  “那就龙井。”行长是南方人。
  “一平,今天叫你过来,就是想谈谈你这篇论文里的一些观点。”行长拿出冯一平的那篇论文。
  “你认为将来房市会产生巨大的泡沫,依据何在?按你的观点,国内的房地产泡沫,和日本房地产的泡沫有何异同?”
  他开门见山的问出了自己的问题。
  这并不是问道于盲,也不单单是因为冯一平的论文谈到了这个问题,众所周知,冯一平现在不仅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也是一个享誉国际的青年学者。
  而行长为什么特别关心泡沫这事呢?房地产这样的泡沫,一旦出问题,必然会殃及银行,因为不管是开发商还是购房者,都要从银行贷款。
  “原因论文里都有说明。”切身经历过房地产的野蛮疯狂发展之后,冯一平现在回头找原因,还是比较容易。
  “但是,我认为,我们国家的房地产泡沫,和日本的房地产泡沫有很大不同,我们的房地产泡沫,区域分化较大,一线城市,将来主要是存在价格泡沫,三四线城市,主要是存在库存泡沫。”
  “因为我国的具体国情,主要是未来在房价快速上涨的同时,国民经济同样也在快速增长,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我们的适龄购房人口同样是每年递增,再加上我们国家的金融政策,倒不会出现类似日本那样大崩溃的悲观结果。”
  一方面,这也是我们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带来的好处,虽然后来不止一个地方房地产泡沫破灭,但没有一个一线城市,所以对整个国家来说,那些地方房地产市场的崩溃,对全局产生的影响并不大。
  “这其中,金融方面的努力,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对房地产市场的将来,还是持审慎乐观的态度。”
  要说我们国家起步晚,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日本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国家肯定会吸取,比如,导致日元大幅升值的广场协议,使得日元资产吸引力增强;又比如,为了缓解日元升值后的经济下滑和通胀压力,日本央行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又进一步大幅助长了资产泡沫……
  关于这些经验,行长自然比冯一平清楚,倒是冯一平说的将来国内房地产泡沫的形式和那几条意见,对他有些参考作用。
  “如果连你这个现在就对房地产发展持很大意见的人,都对未来不是那么悲观,那这是一个好消息。”行长说。
  对于房地产的发展,国内的经济界,现在还没有类似冯一平这样泼冷水的言论,出来发表看法的,大多数都是在鼓吹——不排除他们这其中有利益输送的可能。
  毕竟随着社会的发展,那些能安于做学问的人,越来越少,更多的,都在用各种渠道和手段,把自己的研究,直接和经济效益挂钩。
  “你说的廉租房和经适房,香港和新加坡都在采取这种措施,这确实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减轻居民负担的有效措施。”
  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和新加坡建立了干部培训和交流机制,对新加坡的一些先进经验,国内的很多干部都不陌生。
  行长这里有些话没说,其实,早在94年,几部委就联合发布了《城镇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办法》,不过,推行得相当不得力,而且,大多数时候,它也不是以经适房的面目出现,而是“安居工程”。
  至于廉租房,那就更是没什么进展,连经适房这种半计划半市场,地方财政多少有利可图的商品房,各地都推行不力,遑论基本靠政府投入的廉租房了。
  “我个人一点不成熟的意见,我们国家的住房保障制度,最好还是应该以廉租房为主,经适房的申购资格认证,问题会比较复杂。”
  这他说得其实还非常客气,经适房发展到后来,好多地方完全走了样,要么,彻底沦为一些机关单位的福利,要么,政府把资格审查工作干脆甩给开发商,导致各地出现了很多开着好车住经适房的现象。
  而且经适房的定价,对于很多有需求,但收入又低的家庭来说,依然买不起。
  这其中的关碍,行长自然是一想就明白。
  不过,明白是一回事,想改变,或者是能不能改变,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除了这些,你还有没有其它意见?”行长问。
  “行长您也清楚,这样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全局的、系统性问题,以我现在的水平,还想不出什么有效的方法来。”
  话说,这也不是我应该操心的事。
  “还是个人的看法,金融机构在这里面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着行长嘛,当然还是说金融方面的事,“不管是汇率、利率、信贷还是资本市场的政策,都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极大影响。”
  未来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各种调控,主要还是通过金融机构来实现——虽然多半都并没有什么用,有时反而越调越涨。
  “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国的金融机构,如何有效应对将来国际上促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如果顶不住压力,让人民币升值,那就和日本签订广场协议一样,会增加人民币的资产吸引力。”
  “另一方面,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会吸引国际上大量的热钱涌入,不排除这些热钱也进入房地产市场,寻找套利的机会。”
  后来,很多城市的地产开发商和政府,之所以不愿意降低房价,就是对国际热钱抱有很大期望。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随着出口和贸易顺差的迅速增长,国际上已经有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
  行长点点头,“其它的呢?”
  冯一平赧然,“再真没有。”
  再说,我就是说了,有用吗?
  房地产问题不能解决吗?其实,对国家来说,难,也不难,真狠狠心,投入个几万亿,大建一批保障房,房价还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疯涨?才怪呢!
  “不错,不错,还是很有见地,”行长喝着茶夸冯一平,“对大局的把握,你不但远超我带的博士生,也比一些知名学者还要全面客观。”
  “行长您过奖,老院长……?”冯一平问了一句,提起了一个他们都认识的老人,马上觉得失言。
  行长可以说是老院长的嫡系门生,80年代他在清华读在职研究生的时候,老院长亲自带过他的课。
  可是老院长不是一般的老人,这样正国级的领导,即使退休,他的近况,也肯定是机密,怎么好随便过问?
  “呵呵,他身体挺好的,”行长笑着说,这个问题他也不好多谈,“听说你在谋求一笔很大数目的贷款?”
  可算听到你提这个问题,真不枉我今天来一趟。
  “是的,我们目前和工行已经达成了初步协议,他们正在审查我们内地的资产。”
  “用途呢?”
  “我是计划购并美国的一家上市公司,我很看好这家公司未来的发展。”
  “有这个想法是好的,如果顺利,这将是我们国内的企业,在海外最大的一宗并购行为,虽然知道你肯定有了周密的策划,不过,我还是要提醒你一句,这么大的项目,一定要筹划周密。”
  “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列的行动指南,将来会组建一个非常专业的团队,不过,目前,银行的融资支持,是最关键的。”冯一平差点就问出,贷款这事,行长你怎么看的话来。
  但行长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和你之前的态度一样,对这笔贷款,我也持审慎乐观的态度。”
  冯一平听了真有些开心,这样的人物,能关心他这样的事,而且能说这样的话,那说明这事还是很有希望。
  “行长您都这么说,那这也是一个好消息。”他把刚才行长的话,又复述了一遍。
  秘书这时进来小声提醒,“国际司那边的会议在等您。”
  冯一平忙站起来,“那我不打扰您的工作。”
  行长看了看表,“给一平一张我的名片。”他对秘书说。
  “以后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跟我联系,发邮件。”
  “谢谢!”冯一平很高兴,以前很少跟银行打交道,现在一不小心,跟管银行的行长建立了联系,这可是一个很有力的渠道。
  ……
  与此同时,冯一平的那篇论文,已经在飞快扩散,中国房地产协会里,一些人正在义愤填膺的声讨冯一平。


第三百五十七章 被捅的马蜂窝
  作为一个泱泱大国的首都,首都这里聚集了太多的各种单位,比如后来曾让中央下令整顿、撤销的驻京办。
  据说,高峰时期,各种驻京办多达上万家。
  其实,与驻京办数目不相上下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协会,比如行业协会、学术协会等等。
  这些有我国特色的行业协会,虽说都是民间组织,但其实多半都有娘家,而且他们的娘家,大多来头不小。
  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消协,娘家是工商总局,中房协也是一家这样的单位,它的娘家是建设部。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协会呢?如果抛开那些官样文章不看,内里的目的,说白了,还是各种利益。
  这些协会,首先,是它们娘家的各路领导退休后发挥余热的地方,同时,这些协会,也是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地方。
  会员会费不说,作为一家有来头的协会,总得有自己的刊物吧,好多协会出版的刊物还不止一种,那订阅和广告收入,自然是不菲的,这是一块;还有,年中岁末,随便找个由头开开会,收收会务费,再立个明目评下奖,委婉的拉些赞助……这又是一块。
  这样容易就会产生高额效益的事,为什么不做?
  在所有的协会中,中房协是很特殊的一家。
  顾名思义,它的会员,主要是全国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开发商,中房协的总之,就是为了维护这些会员的利益。
  在国内的电子商务还没有异军突起之前,如果你想了解国内的富豪,简单,上中房协的官网看看会员单位就好,剔除那些国有性质的房企,那些排名民营地产公司的老板,多半在富豪榜上的排名也靠前。
  所以,这不但是一家娘家来头大,而且自身实力也非常雄厚的协会。
  还必须指出一点,虽然它的娘家只有建设部一家,但是因为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它和其它许多部委的关系同样密切,比如国土、银行、环保、财政、统计、发改委等部门。
  原因很好理解,要把房企做大做强,必须和这些单位搞好关系。
  总之吧,这是一个很牛,非常牛的协会。
  此时,协会的一间会议室里,桌上摆着几份复印好的文件,赫然正是冯一平的毕业论文,一位理事气得拍着桌子,“这就是一派胡言。”
  另一位同样怒气冲冲,“哗众取众,危言耸听。”
  “自我感觉太好,只凭一知半解,就妄下推断。”
  “居心不良。”
  “这是无端诋毁,造谣中伤。”
  ……
  总之,在场的每一个人,此时对冯一平都是同仇敌忾,义愤填膺。
  要是冯一平现在人在场,这些说起来在业内都算小有名气,身价不菲的家伙,说不得就会有人要赤膊和冯一平做上一场才罢休。
  至于这其中,有几份是真的因为冯一平荒谬的结论而火大,又有几分是因为类似与皇帝的新装被叫破而带来的羞恼,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支柱还是枷锁?”这还用问吗?他们这些人,创造了这么多工作机会,上缴了那么多利税,在土地拍卖上,又让地方财政增加了大笔收入,还带动上下游那么多的行业迅速发展,理所当然是支柱。
  “一定得想办法反击,”一位理事说,“得让他知道,不能因为头上被带了顶帽子,就可以忘乎所以。”
  这句话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赞同。
  可是,该怎么反击呢?这是一个伤脑筋的问题。
  “他没有开发房地产业务吗?”一位理事问。
  如果嘉盛也开发房地产,那么不用他们反击,把这条消息披露出去就好,大家马上就会知道,这是一个表里不一,哗众取众的家伙。
  “除了酒店,还真没有地产项目,不然,他哪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银行贷款。”说这话的,也不知道是气还是羡慕。
  众所周知,房地产企业,不管是国企还是民营,资产负债率超过六成以上,净资产负债率甚至高达九成,那都是平常事——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有不少房地产老板跑路的原因。
  嘉盛这样一家居然都没有银行贷款,零负债的大型集团,真的是异类中的异类。
  “嘉盛装饰,是我们的会员单位吗?”又一位理事问。
  聪明人总是多的,善于利用组织和集体的力量,来为个人或者一个小团体来服务,这样的人,从古至今,都非常多。
  中房协的会员单位,并不单纯只是房地产开发商,物管、装饰公司,同样有申请成为会员的资格,而嘉盛,目前是国内有名的装饰集团。
  该理事此话一出,马上赢得赞扬一片,“高,这个主意高。”
  “马上去数据中心查。”一老板吩咐坐在后排的秘书。
  秘书回来得很快,“怎么样,是吗?”
  “王总,嘉盛装饰目前不是房协的会员单位。”秘书带来的,并不是大家期望的消息。
  “怎么会这样?”理事们有些消沉,这可是最好的一个手段,为什么他偏偏不是?
  “我问过,嘉盛装饰从来没有递交过申请,房协倒是邀请了几次,但始终没有回音。”秘书进一步解释。
  这和冯一平有关,本来他就想离房地产这一块远远的,二来,嘉盛装饰从成立那一天起,最在乎的就是用户的口碑,那些含金量不太高,普通老百姓都没有听说过的奖项,他不稀罕,而且,加入协会,还要缴纳会费——这是能省则省的冯一平不能接受的。
  有钱干什么不好,为什么要白白交给你们?
  “那还是得想其它的办法。”
  “那么,在我们的刊物上发表反驳文章,买一些版面,也让那些知名专家在报纸上刊登反驳文章。”
  不管社会体制如何,当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谋求发出自己的声音,国内自然也不例外,和房协合作的知名学者,或者说房产企业豢养的学者,不在少数。
  而且这其中的不少人,在国内报纸上发表文章的次数,比冯一平多得多,因为冯一平是想让自己成为一个专家学者,但又非常排斥自己成为一个所谓的“公知”,因此很少在国内的报刊上就热点问题发表文章。
  “我觉得这样力度还不够,”有人摇头,“你们看,要不要把这事通知会长?”
  现任的会长,是部里退下来的一位副部长,能量自然比他们大。
  门口,一位西装革履的人,听到这里,也摇了摇头,再也没有听下去的兴致,招呼助理跟上自己。
  会议室里的一位眼尖,连忙叫道,“黄董,黄董,请留步。”
  这位,是首都房地产界的翘楚,也是后来所谓“四少”其中一位的老爸。
  黄董无奈,只得停住脚步,“王总,你今天也在?”
  “黄董你来得正好,今天有件事,我们正好要想个办法。”黄姓理事拉着王董就朝会议室走。
  “老王,要不等等,我和会长约好了有事要谈。”
  “黄董放心,耽误不了你多长时间,”王理事把黄董按在主座上坐下,“这是我们那位所谓首富的文章,黄董你看过了吗?”
  他自然是看过的,“哦,那得拜读一下。”
  “你看,我们大致给你介绍一下情况,”几个人简明扼要的跟他说了一下,“黄董你觉得,这事要不要反映到会长那里?要不刚好,你等会顺道提一下?”
  “我觉得不妥。”黄董摇摇头。
  “为什么?”大家普遍不解。
  房协可不是一般的协会,而是一个敢发出自己声音的协会,在后来全国的老百姓都为高房价叫苦的时候,他们还敢出来说,希望政府降低地价,政府每一次出台调控措施,他们都会组织一些砖家叫兽出来呼喊,应该暂缓,但成交量稍一下挫,他们又马上出来呼吁政府,要出台政策“救市”。
  “诸位,你们想想,他这篇文章,并不是公开发表,只在小范围内流传,影响面非常有限,我们什么都不做,过几天也就烟消云散,不会产生什么不好的后果。”
  “但是,如果我们主动在各种媒体上公开反驳,岂不是正好把这件事炒热,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个问题?你们说对不对?”
  这就是战略眼光和战术眼光的区别。
  黄董两句话,让在场的人迅速冷静下来,就是啊,能有多少人关注到这篇文章呢?之前的那些想法,倒真的会想扩大这篇文章的影响。
  “黄董高见,佩服!”
  “呵呵,黄董说的对,这事,过不了多久,就会和没发生一样。”
  他们自然不知道,冯一平已经准备好了要在7月份的前沿上,发表类似的文章。


第三百五十八章 不醉不罢休
  天骄居门口,金宝热情的招呼冯一平,“快进来,他们都等了好久。”
  “不好意思,有事耽搁了一下,”冯一平拍拍他肩膀,“不用往心里去,将来她一定会后悔的。”
  金宝大笑,“哈哈,这算什么,谁还没失恋过呢,失去了一棵树,前面有一大片森林等着我呢。”
  毕业季,散伙季,同学散伙,恋人也散伙。
  金宝好容易谈到的女朋友,在得到一份日企的工作机会后,毫不犹豫的跟他沙扬娜拉。
  他虽然说得很洒脱,表现得很豪迈,但冯一平看得出来,他现在的做派,更像是掩饰自己的失落和痛苦,这个大个子,本来就不是个能游戏人间的性子。
  “放心吧,男人最重要的还是事业,也许现在你会觉得我这话说得太功利,但是,你很快就会发现,等你把天骄居在首都能开到十家的规模,你要发愁的就是,该找哪一个做女朋友。”
  金宝最大的劣势,就是的他的外形,爹妈造他的时候估计有些潦草,养他的时候,也没有太在意,本来就不太帅,加上从小到现在一直那么胖,真的不是大多数女孩子心目的择偶对象。
  “呵呵,你这话千万别让静萍听见。”
  “爷们间交心的话,怎么会让她知道?”
  冯一平边跟金宝扯淡,边笑着跟店里的人打招呼,“大家好!”
  天骄居是刚正式重新开张,不过,这几天,依然没有对外开放,创业社的那60多个社员,这两天几乎是包场,他们,也要和同学践行,或者是,也要找地方跟在学校热恋的对象提分手,亦或者是,对一直心仪,但之前又不敢开口的对象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所以,餐厅里气氛热烈而又感伤,好像还带着几丝疯狂的意味,感觉有点类似最后的晚餐的味道。
  “冯总,赏脸过来坐坐?”不止一桌向他发出邀请。
  还有些,索性拿着酒杯拦在前面,“冯总,以后见面的机会就少了,来,我敬你一杯。”
  “哎哎,你们又不是不知道一平不能喝酒,”金宝挡在冯一平前面,“再说,这天骄居不是我们共同的产业吗?我们有份,一平也有份,将来见面的机会怎么会少?”
  “谢谢你的厚意,楼上同学在等,你看,你把同学抛下来招待我也不好,回去吧,一会我一定下来给大家敬酒。”
  这毕业在即,大家都已经以社会人自居,自觉的换了称呼,都叫冯一平为冯总。
  “只要冯总接受敬酒,我们不在意。”那边有一桌人在叫,就是拦路的这位的同学。
  “谢谢,谢谢,”冯一平笑着朝他们挥手,看到有一个女孩子居然拿着相机在拍自己,“记得把我拍帅一点哦!”
  陆文青也急匆匆的下来,帮冯一平挡驾,“一平,怎么这么晚,都在等你呢,对不起啊各位,一会再聚。”
  楼上包厢里,宿舍里的几个人都在,“一平快进来。”
  小蔡想得最多,“金宝,这里以后最好是不是再设置一个入口?不然一平这样的人来一次轰动一次。”
  “你就别取笑我了,我又不是明星,除了学校里的人,有几个会认识我?不好意思,大家快请坐。”
  他一来,菜马上就流水般的摆上来,作为宿舍里最年长的人,金宝拿着酒杯站起来,“这个,我先说两句,其实就一句,今天,女孩子随意,但是,我们宿舍的6位,不醉不归。”
  “对。”大家齐声附和。
  “一平,我记得入校不久,你是和我们一起醉了一次,今天是我们宿舍的散伙饭,你也放开些好不好。”韩贵亮搂着冯一平脖子说。
  他说的醉酒那一次,冯一平记得很清楚,那一次,就是他向黄静萍挑明,心里还装着一个人的时候,黄静萍非常伤心,他第一次没有回家。
  “好的老韩,今天我一定舍命陪君子,陪哥几位喝好。”酒量,他其实还是有点,只不过,不喜欢喝而已。
  “你们放心喝,有我们几个在,你们不用担心。”小蔡和另外几位的女朋友说。
  “静萍不回来吗?”
  “应该会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冯一平说。
  “说起来,已经一年多没见到静萍,你们真是神仙眷侣,这么多年,一直在一起。”梁永高说。
  冯一平悄悄给了他个眼色,金宝刚分手,这会说这个不好。
  “一平是个有福气的人,”金宝说,“你是我们宿舍,第一个有女朋友的人,你不知道,我们当时有多羡慕。”
  “就是,”梁永高马上说,“我们都想着跟哪些宿舍女生联谊呢,你是一点都不关心。”
  “咳,”小蔡马上咳嗽了一声,警告梁永高,顺道转移话题,“想起联谊的事,就好像是在昨天一样。”
  “对啊,”冯一平笑着对颜志达说,“小蔡的那位同学,可是一眼就看上了你。”
  这是当初的一个小误会,小蔡的一位同学,那天把穿着穿着正式的颜志达当成了“冯总”,至于穿着一件臃肿羽绒服的冯一平,被她华丽丽的无视。
  “还有这样的事呢?”颜志达今天带过来的女朋友笑着问。
  “误会,绝对是误会,”颜志达连忙解释,“一平不说,我都不记得。”
  韩贵亮帮他解围,“对了,你那位同学现在怎么样?”
  “她啊,已经在上班,去的是一家私企,据说在老板身边工作,前几天回来的时候,是被一辆宝马送回来的。”
  “那这也算是得偿所愿吧。”金宝说。
  “暂时的,”冯一平连忙又安慰他,“这说起来,就像是交易一样,而且还不是那种可以长期合作的交易。”
  陆文青跟着岔开这个还是可能让金宝不爽的话题,“说起来,我们宿舍算是很幸福,大家都不用为工作发愁,其它宿舍,有些同学的工作,到现在还没有着落。”
  不是你清华毕业,就一定能很快找到工作,当然,这主要是双向选择的问题,清华的毕业生,工作的机会是多,但问题是,有些工作,他们自己看不上。
  “所以啊,我们得衷心的感谢一平同学,来,一平,我们一人敬他一杯。”金宝提议。
  他的工作,陆文青的工作,还有梁永高女朋友小蔡的工作,都是冯一平解决的。
  至于剩下的那三位,也没有问题,梁永高,被父母勒令回老家找好的单位上班,颜志达和韩贵亮,家里也早就帮他们找了路子。
  颜志达进了和他的专业很对口的规划局,原来不显山不露水,很少说家里状况的韩贵亮,居然被安排进了交通厅!
  这个单位,虽然领导们经常出事,但是,待遇好那是众所周知的,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家的能量,不比经常把爸爸有配车,有秘书挂在嘴边的颜志达家差。
  “同窗四年,居然还说谢?我看你得先自罚一杯。”
  金宝麻利的把一杯酒倒入口中,再倒了一杯,“现在没话说吧。”
  真想不喝,自然是有话说的,不过在他们几位面前,在这样的时候,那样扯皮的话还是不说也罢,冯一平爽快的跟他碰了一下,也一饮而尽。
  几杯酒下肚,桌上的气氛迅速热烈起来,今天的聚餐,大家不是没话说,而是有太多的话说,所以这一开始,大家反而不知道说什么好。
  韩贵亮喝酒上脸,拿着酒杯对冯一平说,“一平,真得感谢你,要不是你,我们宿舍的,不可能都留在首都,那以后相见一面,真是难事。”
  “我一想,过几天再回宿舍的时候,没人对我说,‘哦,你回来了,’就觉得心里不是滋味。”
  “是啊,还有吃东西的时候没人抢,电脑也没人抢,晒好的袜子也没人抢,球鞋没人抢……就觉得好像这日子里少了很多乐趣。”颜志达也说得动情,只不过,这家伙的情商吧。
  梁永高马上不满意,“老颜,听你这么一说,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宿舍都是一群土匪。”
  “说错了说错,我自罚一杯,”颜志达爽快的喝了一杯酒,“我是说,将来肯定会很怀念跟大家一起打打闹闹的日子。”
  离别就是有这样的魅力,能让大家忘怀之前的摩擦和矛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