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是在一个塆,又做了好几年的邻居,但他们两家的关系一样,真就一般。这个道理很好懂,两家人,一家作为塆里日子最好过的人家之一,不时还能往外借钱帮人,冯一平家呢,以前是每年都要借钱的人家,天然就决定了不会太亲近。
因为住的近,有时有急事,比如突然得知亲戚家有事,要送礼,而这时手里没钱,梅秋萍也曾几次开口向他家商量挪个三块五块的,可是大都借不到。
而且不管他们家帮没帮忙,冯宏兵的妈妈总是少不了到处说闲话,诸如“一有事就找我们,我家也不是开银行的。”“遇到事就要借钱,也不知道日后怎么还。”
在一个塆里,这些闲话用不了多少时候,就会传到梅秋萍耳朵里,她那个气啊,所以手里一有钱,就先把欠他们家的还了,后来即使再难,也从来不向他们家开口。
所以,虽然两家人整天抬头不见低头见,其实关系也就那么回事。
但是不管怎么说,今天这事,只要是碰到了,冯一平就不可能不管,重生以后,他可是一直把自己当成年人来要求的。
下午的这一场舌战,还真挺费神费力的,冯一平晚上饭都多大了二两。
吃过晚饭不久,放电影的人就来到学校,还是那两颗梧桐树中间拉起雪白的幕布。然后生活老师带着食堂的三个人,在操场的四角烧起几堆蒿草驱蚊。
天刚黑,电影就开场,大家还是按班坐好,周围村子也有一些人拿着凳子赶过来。
电影一共两部,先放《小兵张嘎》,后放《地道战》,都是老片子,但都很经典。说起来,这两部经典的电影,冯一平还是第一次看,虽然好些演员的表演,还带有明显的舞台剧风格,比如地道战中,老村长发现悄悄进村的鬼子后,站在树下敲钟的那一幕,就是标准的舞台范。
不过,整体来说,还是很精彩。
而且,虽然是战争片吧,这两部电影还是有一些很经典的搞笑镜头和台词。
若干年后,在网上流行一时的那句话,“别看现在闹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原来出处就在这部电影里。那是嘎子被抓进鬼子炮楼,对那个伪军说的。
还有《地道战》里,汤司令总是竖起大拇指说,“高,实在是高!”,也始终不断被人模仿。
于是,在皎洁的月光下,操场不时响起阵阵笑声来。
总之,这两部战争片,倒不像上午看的《焦裕禄》那样一直都很沉重。
两场电影结束,差不多是熄灯时间。今天晚上,当然不像平常下自习后,大家都有气无力的。不少人现在兴致很高,谈性正浓,从教室去寝室的路上,个个都在说着电影。
这时,肖志杰兴奋的拉住冯一平,等两个人落在最后面时,激动的跟他耳语,就在刚才,看电影的时候,他终于拉住了张秋玲的手!
肖志杰那个兴奋啊,晚上在床上,就像一条被抛上岸的鱼,不停的颠!
直到第二天午饭的时候,肖志杰还不时傻乐,王昌宁一时不明就里,冯一平从心里鄙视这个死胖子,“不就是拉了一下同桌的小手吗?瞧把你乐的这个傻样!那等你结婚洞房的时候,岂不是心脏病都要犯了?”
说是这样说,他回忆了一下,不算各种意外,自己第一次正经拉女孩子的手是在什么时候?我去,居然在参加工作两三年之后!这下不由得更看不惯肖志杰的那份得意劲。
王昌宁终于八卦出了究竟是怎么回事,问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昨晚到现在,你洗手了吗?”
正高兴着的肖志杰顿时一窒,有些心虚,兀自梗着脖子,装作一脸不解不可思议的说,“怎么问这个?当然洗了。”
看他那副德性就明白,这个家伙居然还真舍不得洗手。“咦!”他们两个装出嫌恶的样子。
肖志杰才不在乎呢,走过来说,“你们知道那感觉吗?软软的,柔柔的,温温的。”
王昌宁有些羡慕和向往,冯一平真的不想听他再恶心下去,“好啦好啦,这真是一件大事,一件大喜事,那么。”
听到这,王昌宁很默契的接了过去,“这样的大喜事,当然是要庆祝的,你说是吧!”
肖志杰看了看左右的两个人,知道这个竹杠只能是非被敲不可,认命的点点头,几口就把碗里的饭吃完,把空碗递给冯一平,“但是你要帮我洗碗。”
冯一平都懒得说他,难道他这些天就打算一直不洗手?
洗碗回来,王昌宁揽着肖志杰,装作商量中午去买什么,冯一平把洗干净的碗递给他,就在肖志杰伸手来接的时候,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把自己碗里装的水倒了他一手一碗。
肖志杰这才知道遭了算计,挣开王昌宁,用勺子舀起他碗里剩下的水,朝笑着跑开的两个人身上浇,“我叫你们欺负老实人!”
中午买的是包瓜子,肖志杰分了他们俩一半,剩下的装到了兜里,不言而喻,肯定是要和张秋玲一起分享。这一举动,自然又遭到了狠狠的鄙视。
当然不能这么放过他,所以,晚饭后,以封口费的名义,肖志杰又被迫买了一包饼干,买完以后他也光棍的很,翻出裤子上的两个兜,“你们不用再找借口,找了也没用,看,我现在是一分钱没有,不过,我知道还有个大财主哦。”说完,不怀好意的看着冯一平。
王昌宁嘴里塞着饼干,“冯一平和你不一样,他很自觉的,不用我们找借口,是吧一平!”
冯一平还能说什么呢!
要说他们是真能吃,胃口真好!烈日炎炎的,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好多人这个时候都没什么胃口,面对山珍海味也吃不了几筷子。他们不一样,每餐咸菜就着,四两米饭吃的干干净净,还总感觉顶多吃了个大半饱。
就冲这一点,搬出去住也很有必要。
第五十九章 几张纸
午饭后的午睡,还真不能少,即使睡了一个半小时,下午的第一节课,还是有不少同学昏昏欲睡。
要说排课的教务处也真没动脑子,下午的第一节课,你安排历史、政治这些趣味性强一点的课,或者音乐体育这些副课不行吗?偏偏都是数学、物理这些枯燥的。
到了夏天,寝室里其实还可以。屋后有好些大树,寝室又有五六米高,四个大窗子,加上门,通风很好,里面还是比较凉快。
唯一不好的就是,一张床上睡四个同学,着实挤了点。
有那么两三个人,中午有些时候是不午睡的,比如黄静萍王金菊,还有一两个男同学,中午还在坚持学习。
这天中午,吃完饭,大家陆续回寝室午睡,冯一平见教室里没人,索性躺在他这一排的三张桌子上,懒得回寝室去挤。
还别说,除了有点硬,还真不错,不过现在年轻啊,不,都不好说年轻!现在还小啊,睡硬点也能适应。
所以接下来的几天,午睡的时候,哪怕是教室里有同学在坚持学习,他也睡在教室,反正又不脱衣服,是吧。
这天中午,他在蛙声一片中安然入睡,微风带过来窗外池塘清凉的水汽,很惬意,他睡的很安心很踏实,直到他被温红叫醒。
他迷迷瞪瞪的坐起来,看到石阶上不时有同学从寝室朝教室走,问了温红一句,“几点了?”
“还差十分钟一点半。”
冯一平有些奇怪,平时一向大胆的温红现在看都不敢看他,说完了急匆匆的走到最里面她座位,脸红红的,把头扭向一边。
这是怎么回事?冯一平看了看那边的黄静萍和王金菊,发现她们两个也一样,把头扭向另一边,接近于背对着他。
还真奇怪啊,他想着,双手撑着桌子,准备下来,不经意间,看到自己下面撑起了一个帐篷!
他瞬时就清醒了,感觉血一下子涌到了脸上,马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溜到凳子上,双腿夹的紧紧的,头根本不敢抬。
我说她们怎么了,难怪呢!
越是紧张,下面越是不消停,就这样尴尬的低头枯坐了约莫四五分钟,感觉没事了,还偷偷低头看了下,才逃也似的跑出教室,准备用冷水冲把脸。
他刚跑出教室,就听到教室里“噗哧”“哈哈”的,响起女孩子压抑不住的笑声,不由得脚下一个踉跄。
唉,丢人丢大发咯!
他从此再也不敢在教室午睡。
此后的几天,他看到温红黄静萍她们,他还有些不好意思,总觉得她们的眼睛里,好像总别有深意的样子。
当然,在繁重的学习面前,这件事过不了几天,就被当事的几个人渐渐淡忘,或者压在记忆深处。
之后不久,冯一平奇怪的发现,班上的女孩子,这些天突然团结了许多。不同的圈子间,话多了不说,下课的时候,还经常亲热的邀着一起走。
说实话,女同学是一直没有男同学团结,她们一直都是一个圈子一个圈子的壁垒分明,河水不犯井水。
虽然男生可能几句话不对,就展开骂战,或者直接上演武行,但骂了打了以后,没几天就会尽释前嫌。
女生不一样,好多女生虽然脾气都很随和,在平常,都难得和人红脸。但是,如果有一天,她带了个新发卡,不太符合另外一个女生的审美,那个女生又不太掩饰的笑了几下,那好,接下来的一个月,她都不会搭理她。她的这种态度,当然会感染她周围走的近的女生,于是就会有几个女生,不太搭理那个只是笑了几声的女生。
就是类似这样的小事,在一个又一个女生之间打下了楔子。所以,班上的女生们,看似一团和气,水波不兴,其实在水下,暗流汹涌。
女生的圈子大致是这样组成的,一个漂亮的女同学周围,总有那么一两个不是太漂亮的女同学拱卫着;一个成绩好的女同学周围,也有几个成绩没她那么好的女孩子跟随;小学就是同学的,到了初中还在一个班,就天然的形成一个小圈子;还有一些,则是因为同桌,而组成一个小圈子,比如黄静萍和王金菊。
剩下还有一些,则是自愿或不自愿的一个人独来独往,比如张秋玲、温红和林慧。
张秋玲和林慧,吃住都和同学们不在一起,和班上其它女同学本就不太亲密。
张秋玲是副校长的千金,从小在校园里长大,和老师们都熟,再说,冲她副校长的老子,她从校长小园走到教室,一路招呼声不断。
她本身还是很注意,不摆架子,但是公主下到民间,一不留意,优越感就会露出来。比如她说校长怎么怎么的,教导主任过年给她什么礼物,对她而言,是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些事情,但是落在普通同学的耳中,难免有显摆的嫌疑。
林慧呢,好吧,她压根就没把读书当回事。如果说休学也能拿到初中文凭,她一准办理休学。所以她纯粹就是混日子,等着拿初中文凭,闲了顺道谈谈恋爱,丰富一下感情史,和一般女同学真说不到一块去。
所以,她们两个难免被排斥在圈子外。此外,还有一个也是独行侠,那就是温红。
温红呢,人长的算漂亮,性格活泼,歌唱的好,在男同学中很有人缘。不怎么在乎学习,但是在乎化妆,经常一下课,就拿出小镜子补妆。家里条件也不错,穿的都很好,甚至说有些大胆,能穿裙子的时候,绝不穿裤子。也是少有的几个,敢在现在这种天气里,外面是浅色的衬衫或T恤,而里面穿深色内衣的。不少男同学当面不敢看她,等她走过去后,盯着猛看。
这样的女同学,在女同学圈子里,风评是不好的,所以也没有一个圈子愿意接纳她。
当然了,这三位对这些并不在意,还可能觉得那些拉帮结派的很幼稚,独来独往的,自得其乐。
但是这些天不一样,那些圈子间的互动不说,连林慧和温红也被拉了进去。
冯一平仔细观察了几次,发现一下课,女同学间就有几张纸在传递和交换。
第六十章 小说风潮(上)
比如现在,温红右手卷着几页纸,准备去和其它女同学换。和往日一样,冯文故意在中间制造障碍,不让温红顺利的走出去,趁她教训冯文的时候,冯一平一把将那几张纸从她手里抢过来。
温红大叫,顾不得教训冯文,急忙追过来,不但她追,路上好几个女同学闻讯都过来抢,黄静萍就在其中。
只见冯一平一招分花拂柳使出,挡在他前面的女生瞬间就溃不成军,他轻轻松松的就跑出了教室,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呵呵,当然没那么轻松。他在冯文和肖志杰的帮助下,好容易突出重围,逃出教室,低头一看,扣子都被扯掉一颗,手臂上,还有几处刮痕,好凶残的女生啊!
总之,这越发让他觉得,这几页纸很重要。
温红和王金菊追到门外,但外面不时有老师走过,教师楼二楼那,还有几个老师扶在走廊栏杆上,看着教室这边,她们不好造次,只得悻悻的退回去。
于是教室门口那,楼上的老师看不到的地方,一堆的女孩子叽叽喳喳的声讨着。
冯一平笑了笑,向她们扬扬手里的纸,霎那间,好几个女同学就红着脸跑回座位,温红在那手捏拳头,又羞又恼的。
冯一平展开这几张来之不易的纸一看,咦,很熟悉!因为段落中有很明显好些括号,括号里面写着“作者删去多少多少字”,不过一时想不起是什么,再一看开头,他就明白过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是一本小说中的几页,小说主人公是庄之蝶,这几页的女主人公是柳月,写庄之蝶喂柳月吃梅李的事。
呵呵,冯一平明白了,为什么女生们这几天这么团结,还这么神秘,这几张纸落到他手里,她们为什么要拼命抢回去。原来是把一本《废都》拆开成几页几页的,大家交换着看啊。
看着他脸上的笑容,温红再也呆不住,狠狠的一跺脚,跑回了座位。
冯一平一时也有些进退两难,没想到秘密是这个,他一时真不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为什么要那么好奇呢?
他再回到教室,女同学可没有刚才那么凶,一个个的都装作没看到他。他也装作刚才根本就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回到座位,温红脸有些红,狠狠的瞪着她。冯一平轻飘飘的把那几张纸丢给她,“生什么气?好东西就该分享嘛。有什么大不了的,还这样藏着掖着,我小学就看过的。”
那些竖着耳朵听这边动静的女同学,见冯一平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都放下心来。羞恼肯定还是有,但她们最担心的事看来不会发生,她们最担心如果冯一平向老师打小报告,那麻烦就大了去。
温红把那几张纸一把塞进抽屉,“冯一平,你好讨厌!”
冯一平迅速转移话题,“唉,你这样可是近乎向我撒桥了啊!”
温红用冯一平曾经说过的话反击他,“冯一平,你可真爱自作多情!”
我去,好像还有点押韵。
这件事好像就是一个由头,接下来,各种各样的小说频繁出现在班里。
隔天晚上,冯一平在寝室里就看到几个人抢一本小说。什么小说呢,最终体育委员仗着人高马大,抢到了手,冯一平过去看了一眼,原来是正宗的黄色手抄本!这个以后完全绝迹的东西,现在在男生中很抢手。
晚上他发现,不止一个同学在熄灯后,还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小说。
过了几天,可能《废都》看完了,温红又换上了言情小说。这个时候,以琼瑶为代表的台湾言情小说在女孩子中间很受欢迎。套路都差不多,基本都是把灰姑娘的故事换个大时代,或者把《西厢记》加入各种现代元素,当然,有个规律,不少小说都学琼瑶,都以悲剧结尾。
对这些小说,冯一平有印象的不是那些富家少爷和贫家美女的各种纠葛,他印象深的是,这些大多都是盗版的小说里,所写的那些富少,都开着“平治房车”。一个个有钱少爷都开“平治房车”,他顿时觉得这车肯定很高大上。但什么是平治?什么是房车?怎么我们国内就听不到呢?听这名字,难道又是他娘的鬼子造的高档汽车。
他后来才明白,所谓平治房车,就是国内所说的奔驰轿车,但他们偏不说是奔驰轿车,就坚持说是平治房车。
我们总是容易显摆各种优越性,与此同时,就产生了各种歧视,这其实也是一种语言歧视。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因为港台来投资的多,沿海一带发财的也多,所以很有一阵子,有不少人,不管是不是港台的,一开口就是港台腔,以为一口的港台腔,自己立马就脱离一般普通群众,很高大上,很有钱很土豪的样子。
这种歧视,要到下个世纪初才反转过来,内地有钱了,港台的纷纷学普通话。
一直以来,对于这样的言情小说,冯一平是一点兴趣都欠奉的,男生嘛,喜欢的当然是武侠小说。
内容大致是这样的,一个屌丝,突然一番奇遇,学得绝世武功,娶了个白富美的侠女娘子,然后一起仗剑行走江湖,该出手时就出手,踏尽世间不平事——比如旁边冯文放在数学课本下面的《射雕英雄传》。
班上流传的武侠小说,不但有金庸大大的,还有梁羽生的,古龙的,总之,传统武侠小说三大家,后来被称为“武侠三剑客”的作品,都有。
还有柳残阳,卧龙生,温瑞安,诸葛青云,云中岳……也不知道这些书都从哪冒出来的。
总之这一阵子,大家在课堂上面看小说很普遍,连一向刻苦用功的黄静萍也不例外,英语课上,冯一平就看见她在课本下面还压着一本书,趁老师不注意就看几眼。
一直也很用功的张秋玲上课的时候倒是没看小说,课外就光明正大的拿着《红楼梦》在看。冯一平固执的认为,张秋玲现在看《红楼梦》,绝对和他当初第一次看《红楼梦》的目的是一样的,除了一些诗词,主要是挑其中的某些情节来看,至于是什么情节,呵呵,你懂的!
第六十一章 小说风潮(下)
这些天,校外小店的手电筒和电池卖的很快,这也就意味着,晚上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小说的同学越来越多,然后,白天上午上课就打瞌睡的同学也逐渐增多。
冯一平有些替大家担心,这样下去,真不是办法,但是,他又不知道怎么做好。
讲道理?不要仗着你成绩好,老师喜欢,你就可以教训人。而且这个时候,很多同学是听不进去道理的,虽然他们心中都明白,上课课外,整天看小说,这样做不对,可是就是控制不了。
就像后来网络普及以后,从小学到大学,不少学生都翘课去上网,通宵去上网,甚至因为上网把学费生活费都花光,最后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去抢劫!
好些人提到这些现象都一直摇头,批评这些孩子太没有自控力,说自己当初是怎么怎么抵制这些诱惑的。
但冯一平扪心自问,换做自己当年小学初中的时候,学校附近遍布网吧,他会不会逃课整天整宿在网吧上网玩游戏呢?他再三自问,答案是肯定的,这样的事他肯定也会做。
就像现在班上这么多人看小说一样,他原来也是这样,通宵达旦的看武侠小说。也曾经打着借来的手电筒,躲在被窝里看《神雕侠侣》,只不过,在看到小龙女被尹志平侮辱之后,他气得再也看不下去,直到中专的时候,没书可看,才把这一套又租回来看了个完整。
作为过来人,他深深的明白,讲道理没用,因为道理其实大家都明白,但就是做不到!那究竟怎么才能帮一帮同学们呢?冯一平一时还真想不到好办法。
虽然肖志杰和王昌宁两个人,对这些小说一直没兴趣,但是现在班上的这种学习氛围,明显的影响到了他们。
皇天不负有心人,过两天,机会终于来了。
语文课上学了报告文学,班主任王玉敏给大家留下作业,也写一篇报告文学。冯文很愁,报告文学,不好瞎编啊,写些什么好呢?
冯一平马上舌灿莲花,让他写班上同学看各种小说的事,一来,作文完成的很快,而且是真事,更符合报告文学的主旨。二来,这样的报告文学一写,班主任看了肯定会采取行动,间接的帮助了同学们,让大家再把心思都放到学习上。第三,帮了老师这么大的忙,王老师肯定会对他有个好印象。
冯文听了,觉得有理,不过还是有些犹豫,担心同学们会找他麻烦。冯一平让他放一百二十个心,收发都经过他的手,作文交上去,也只有王老师批改,其它人不可能知道的。
他问冯文,“你觉得是王老师肯定喜欢你好,还是同学们可能会埋怨你好?”
冯文听了,不再犹豫,星期天返校的时候,交上来的作文,写的就是班上同学看小说的事,写的还很详细,哪个同学看什么书,都写得一清二楚。
晚上自习前,冯一平把收到的作文送到王玉敏家。他估摸着晚上可能会有行动,结果没有,周一早自习,也没有,直到周一下午。
下午第一节课,就是语文,王玉敏提前来到教室,等人全都到齐后,按文索骥,一个挨一个的,从同学们的桌子里搜出一本本小说来,放在讲台上,好大的几摞。
这一次没收很彻底,连那些把课本的封页撕下来,再天衣无缝的黏在小说封面上的,也都被翻了出来。被翻出来的时候,那几个同学还满脸的不相信!都这么隐蔽,怎么会?
呵呵,只怪冯文的报告文学写的太详细。
这一次的作文,要是评分的话,估计王玉敏会把冯文的评为第一等。
班上好几个一向刻苦用功的居然也在其中,这让她发了狠,足足教训了大家大半节课,最后抛出撒手锏,从现在开始,不论课内课外,一班的教室寝室里,不允许出现一本小说,抓到一个,不管是谁,一律叫家长来学校领人!
这个手段很狠,现在还没有家长会,家长们来学校的机会不多,一旦是因为这个原因把他们请到学校,那被抓到的同学的下场,就可想而知,反正肯定不那么美妙。
这还不算,王玉敏还宣布,被抓到的同学,可以检举那些没被抓到的,只要检举两个,那他这一关算是过了。这条虎狼之计一出,算是彻底绝了好多人的侥幸之心。
不仅如此,王老师应该是挨个通知了一班的任课老师,从这周开始,老师上课的时候,看到可疑的情况,就下来翻同学们放在课桌上的课本,看下面是不是有夹带,或者课本本身就是伪造的。
王老师本人更用心,不管是谁的课,她时不时的会溜到两边的窗子那里观察,看是不是还有同学死性不改。
讲道理没用,但老师的强力手段很对症。多管齐下之后,看小说的情况立马得到了遏制,虽然不至于杜绝,但是再看的也是极少数,而且极隐蔽,影响不大。
冯文间接告密的这件事,最后还是流传开来,不少同学知道了有找他理论的,还有气不过的想和他动手。冯文不是个有气节的,没过多久,就把冯一平给卖了,说这其实是冯一平的意思,但没有人信,冯文最后只好找王老师为他做主。
有王老师替他做靠山,同学们当然只能鸣金收兵,不满和愤怒,都只能乖乖的埋在心里。不过,冯文最近一阵子人缘不好,被同学们孤立,那是一定的。
只有肖志杰相信冯文说的,见了冯一平,学着《地道战》里的汤司令,对他竖着大拇指,“高,实在是高!”
冯一平把这当作真心实意的夸奖,毫不客气的受了,队友,有时候就是拿来卖的嘛,特别是冯文这样的队友,这次把他买了,他还很高兴!
王昌宁却在旁边纠正说,“不,应该说是阴,实在是阴!连带着我们班,就这个星期,每个人的课桌都被搜过两遍。”
不管他们怎么说,冯一平还是很高兴。事情按自己想的做成了,得罪人的还不是自己,被推出去的人受到了老师的赏识,也感觉挺美的,同学们不过被没收了一些小说,又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样皆大欢喜的结果,有什么不好?
第六十二章 艰难回家路
今年的雨水特别足,从6月下旬开始,每天都下。多数时候是阵雨,来的急去的也快,有些不是,淅淅沥沥的,下个半天。
下雨归下雨,热还照旧热,河里的水涨了,也不好去河里洗澡,地上的那些坑坑洼洼里,都是积水,路也泥泞得一塌糊涂。
教室和寝室都是瓦房,教室还好,每年翻检的比较勤。寝室就麻烦,每间寝室都有地方漏雨,原来摆的整齐的床,现在是东一张西一张的,不过估计谁家里都经历过漏雨的事,年轻的孩子,心也都大,这些事都不放在心上,反而觉得,床换了一个地方,又有些新奇的感觉。
看着天气有些反常,学校也不敢大意,几个领导开了个会,在附近找了几个人,趁大家白天上课的工夫,把寝室统统翻检一次,房前屋后的沟道也都疏通了一遍。
这个决定很及时,外面找的师傅刚走,端午节前后的那几天,大雨就一直下个不停。
雨下成这样,冯一平对家里的房子也不放心,还是回去一趟看看的好,于是星期六的下午,他这个学期第一次回家。
这次回家不容易。
学校前面的这条河,水已经涨的很深,变得宽阔的河面,目测有近两百米,简易木桥和枯水的时候露出的河滩,全被淹没在水下。
好在对面林家湾的村民,每天都从这走,村里从初一到初三,三个年级的七个人,在河边等了一会,才等到一个林家湾的村民也过河。
看着他脱掉长裤,大家学着他把长裤脱掉,也好在村里的七个人都是男孩子,没有什么不方便的。只穿内裤,一手举着书包和裤子,七个人跟在他身后下水。冯宏兵走在最前面,冯海涛在最后压阵,冯一平他们被夹在中间。
林家湾的那个村民,走的也不快,但也没有停下来等他们。在这个时候的农村,几个孩子这样过河,对大人来说,也没什么不放心的,用后来流行的话说,“那都不是事”。
虽说这一段已经是水浅的地段,但平均水深也都没过了膝盖,最深的地方,已经到了大腿根,河水一冲,一个个都东倒西歪的,他们是手牵着手才过去。
大家反而都挺兴奋的,过河后在岸边晾了一会,说说笑笑的,等身上干了些,穿上长裤后,继续往家走。
再翻过一座山,到第二条河边时,真正的考验这才开始。
这条河不宽,也就二十多米,就他们经常过的这一段河道分两截,上下之间,有个一米多的落差。
上面的一段河道,是整块的石板,这么多年,被河水冲刷的光滑的很,上面连一粒沙都留不住,春夏的时候,这些石板上还会长青苔,一个不小心踩到了,很容易滑倒。
上面这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