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此,会有一堆人坐下来,就这个问题,开上几个会,然后定一条法律下来,让冯一平这样情况的人少交。
但是,等到孩子长大成年,参加工作了,又轮到汉密尔顿不乐意,他家三个孩子赚钱,我家只有一个,为什么他交税居然比我交的少?
于是,针对这个情况,又会再补充一条税法……
总之,大概了解了一下以后,冯一平明智的决定,还是让专业人士赚上一笔算了,自己落个清闲。
“回酒店吗?”雅各布问。
冯一平看了看车后,已经找不到汉密尔顿,吩咐了一声,“去隔壁。”
听了他这话,雅各布也朝后看了一眼,哈佛的隔壁,当然是麻省理工,这挨在一起的两家,是非恩怨也不少。
从上上个世纪,哈佛就一直谋求兼并麻省理工,但后者一直不肯屈服。
来这个全美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大学,冯一平自然是有目的的,他昨天已经和工程学院的蒋教授预约过。
蒋教授6岁的时候,随父母由台赴美,80年代中期,就担任材料科学的教授,应该就是在这几年吧——具体时间,冯一平记不大清楚,他会和另外的两个人,创立一家锂电池公司。
冯一平知道这家名为a123系统公司的公司,是因为在他重生前,这家公司刚被国内的万向集团收购。
蒋教授留着很利落的短发,镜片很厚,但从第一印象上看,就不是只知道埋头搞科研的人,看上去就很精明,不知道他身份的人,九成九会觉得他是一个商人。
“冯一平是吧,请坐,”蒋教授稍微欠了一下身,招呼冯一平和雅各布坐在办公桌对面,“听你提起,我昨晚买了一本你的书,确实不错。”
他从办公桌上的几个文件夹下面翻出一本冯一平的书来。
“谢谢夸奖。”冯一平笑着说。
“你在大陆的清华就读,对吧,也不是材料专业,找我有什么事?不好意思,我时间很紧,等下还有课,现在最多也就十分钟时间。”
这是一个很傲的人,估计也有一点看不起冯一平这样,主要靠笔杆子和嘴皮子混饭吃的人,这也是好多技术型人才的特点,重技术而轻市场。
虽然有点出乎意料,但主动找上门来的冯一平,对这样的冷遇,已经有所预计,当下并不气恼,“抱歉来的唐突,我没有其它意思,有感于越来越恶劣的生态环境,我个人对新能源方面的技术很感兴趣,用拙作的话说,这是一片蓝海,听不少人说起教授你是首屈一指的材料专家,就特来拜会。”
什么样的话,才可能聊得投机?答案很简单,对方感兴趣的话。
果然,听了冯一平这番话,蒋教授挺高兴,“对,这一领域,确实大有可为,我目前正在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商量,准备在明年成立一家公司。”
哦,原来是明年。
“恭喜蒋教授!你时间紧,那我只说吧,从我个人而言,也很希望能为这样的事业出一份力,目前我在硅谷已经有一家公司,如果能有那个荣幸,我会很高兴为教授你的项目添砖加瓦。”
冯一平的话说得很委婉,但蒋教授马上明白,这是想投资的。
“谢谢你的好意,联邦政府能源部也很支持我们这个项目,所以资金方面,不会成问题,另外,我们的产品,将会应用在很多政府和军事领域,对投资背景的审查会很慎重。”
听他这话,冯一平真的很不舒服。
这口吻,就和一些戴着有色眼镜,审视来自中国投资的美国机构,或者FBI一样。
说破天也就是个锂电池技术而已,主要都是民用,被他这么一说,搞得跟非常绝密的高科技一样。
冯一平一时没有说话,蒋教授抬腕看了看表,“不好意思,我要准备去授课,谢谢你的来访。”
“是我打扰了。”冯一平这下明白,他创办的公司为什么会倒闭,看来真是有原因的。
“那我不耽误你的时间,”冯一平站起身来,“对了,我们能交换一下名片吗?”
虽然是个不太理想的会面,但既然来都来了,还是努力一下吧,万一他明年找不到资金呢?那不是自己的机会。
不管是美国的能源部还是其它国家的能源部,冯一平相信,他们的钱,都不是那么好拿的。
雅各布关上办公室门的时候,冯一平正看到蒋教授把自己的名片,随便往桌上一丢。
他忽然很期待明年接到蒋教授的电话,到时如果蒋教授给他打电话,肯定是因为资金的问题,那时候,就是主客异位的时候。
第七十一章 下一大盘棋
这声望和资本,还是不太够啊!冯一平想。
在大多数美国人眼中,自己也就一国内大学在读学生,大家知道的,也就是写出了一本畅销的商业管理著作,而他的企业家身份,真的不太被人关注。
要是自己有一家在纽交所或者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刚才的蒋教授,绝对不会是那种态度,说不定还会有受宠若惊的感觉,哪怕这个宠和惊,不是对冯一平,而是对他身后上市公司的。
所以,赚钱的脚步不能停,所以,下一个目的地,虽然可以预计基本上也不会马上有什么好结果,但还是得去,就是建立起联系也不错,总算是一个开始吧。
“你好冯,欢迎你来我们公司参观。”又一次飞到纽约的冯一平和雅各布,来到了位于纽约州北部的一座风景秀丽,植被茂盛的小镇,康宁镇,受到了康宁公司行政部乔安娜女士的热情接待。
冯一平在纽约经济俱乐部演讲的时候,乔安娜也在现场,对他还是有几分推崇。
“谢谢你的周到安排。”冯一平握着她的手笑着说。
“我们很荣幸成为你在美国第一家参观的公司。”乔安娜说。
“应该是我很荣幸。”两人寒暄着进入了康宁总部的会议室。
和我国的景德镇一样,纽约康宁镇,因为是和它同名的康宁公司所在地,故成为美国著名的玻璃之都。
智能手机时代,康宁的大猩猩玻璃可以说是包打天下,而在这之前,国内的一些人可能还知道,康宁公司死贵死贵的餐具,比如它那独树一帜的晶彩透明锅。
所以大多数人对康宁公司的印象,都以为它就是一家生产玻璃的公司,其实完全不是。
比如,最先发明和普及电视显像管的,是它,最先发明和制造出光纤的,也是它。
它还在汽车发动机排放控制上有杰出的成果,今年,它在上海的一家公司已经投产,生产用于汽车排放控制系统的催化转换剂的陶瓷载体和过滤器。
所以,它其实是一家以玻璃和周边产品为主,涵盖了好几个领域的高科技企业。
“根据你的时间安排,下午我会带你参观公司和玻璃品艺术展览馆,明天上午,公司一些部门的员工,希望能和你进行交流,你看这样可以吗?”
“没问题,不过,我这次来,其实也有探讨合作的意愿,所以,我期待能和贵公司的高层有会谈的机会。”冯一平道出了自己的目的。
“请问是哪方面的合作?”乔安娜问。
“我希望从贵公司购买一项专利,用于我中国公司的家具生产。”
“和公司高管见面没问题,呵呵,不止是我,公司的好多高层,都很期待和你见面,不过,我们公司一般不会出售专利,这一点,希望你能有心理准备。”乔安娜笑着说。
对他们这些五百强企业来说,一般只有他们购买专利的份,自己的专利,即使没用,等闲也不会出售。
“我清楚,麻烦你帮忙协调一下。”冯一平说。
康宁镇不大,算得上古朴,总人口将将过万,其中的一半,都在康宁公司上班,因此白天的时候,街上行人稀少,看得到的,不是老人,就是孩子。
最值得称道的,是小镇的绿化非常好,周围的山上,植被茂盛,而小镇上也一样,绿树成荫,给人冯一平的感觉,就像是在国内的公园一样。
玻璃品艺术展览馆,又称康宁玻璃中心,是一个集博物馆,玻璃吹制表演,玻璃工艺品销售于一体的一个场馆,位于一座小山脚下,里面的展品,称得上琳琅满目,不过,最吸引人的,要数玻璃吹制表演,看着一勺玻璃溶液,吹吹拉拉剪一下,就变成了一件工艺品,真的叫人赞叹。
翌日上午,冯一平和康宁公司的一些员工,进行了热烈而卓有成效的交流,下午,终于有机会见到在家的一位副总裁,本杰明先生。
这是一位老同志,背明显很驼,脸上的肌肉,也很松弛。
“冯,请坐。”本杰明带着冯一平在办公室的会客区坐下来,这地不错,坐这都能晒得到太阳。
“早听说你是一个年轻人,没想到你这么年轻,”这个看上去和蔼的老头笑着说,“你现在就开创了一个新的管理战略,不简单!”
“您过奖了!”这样的话,这几天听得太多。
“听他们说,你要购买我们公司的一份专利,具体是什么?”寒暄已毕,主人步入了正题。
“是这样的,我有两家家具厂,公司设计了一些需要用到玻璃的家具,比如茶几,这就不但要求玻璃的性能好,不易破裂,更重要的是,表面最好不会轻易留下划痕,我们找了很多玻璃厂商,性能好的有,但不留下划痕的少。最后,终于了解到贵公司曾经生产过这样的玻璃,不过那个项目现在已经关闭,所以想了解一下,贵公司有没有可能,把该玻璃的专利转让?”
冯一平说的,就是日后康宁收入支柱的大猩猩玻璃的前身,被他们称为Chemcor的玻璃。
这种玻璃,是由康宁自己命名为微晶玻璃的玻璃,发展而来的。
关于微晶玻璃的诞生,其实和青霉素的发现一样,都是一个偶然现象,52年的时候,康宁公司的一位员工,因为控制错误,无意中得到了一种比铝还轻,但强度比高碳钢还要高的玻璃。
在微晶玻璃的基础上,他们最后研发出了一种承压能力是普通玻璃15倍的新产品,Chemcor玻璃,当时主要针对的市场是公用电话亭、监狱窗户和眼镜,但因为价格昂贵,销量都非常一般。
他们转向汽车挡风玻璃行业,但依然找不到合作伙伴,最后,康宁在1971年,关闭了该项目。
它再一次重生和成为康宁的收入支撑,是在07年乔布斯推出苹果智能手机之前,在半年内,他们把原本4毫米厚的Chemcor玻璃,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减小到1。3毫米厚,并最终在智能手机时代,大行其道。
但此时,不管是康宁公司的人,还是乔布斯,都不可能知道这种玻璃将来的市场,现在的功能手机,屏幕就没有用玻璃的,用的都是高强度塑料。
本杰明想了一下,“你说的是Chemcor玻璃?它停产的时候,我还是公司研发部的研究远,不过,冯,虽然和你《前沿》杂志上预计的一样,今年一季度互联网行业就迎来了寒冬,我们的光纤业务大受影响,但是,公司还没有到转让专利来增加收入的地步。”
这就是百年老店和新创公司最大的不同,上百年下来,研究出了不少看起来没什么用途的专利,但是,等机会来了,在故纸堆里翻一翻,搞不好就有一项可以大放异彩的技术。
“我完全没有这个意思,只是这个项目贵公司已经放弃,而它恰恰又能满足我公司的需求,所以我才冒昧的有这个提议。”冯一平解释道。
和之前的拜访一样,不管有没有成功的希望,他总要努力一把,主要也是冲这种玻璃将来的收入上。
这种玻璃将来收入有多高呢?
智能手机的屏幕,把一个打工妹,捧成了未来国内的一位白手起家的女首富,以及香港一个排名前十的富豪家族。
而那两家公司,他们生产的手机屏幕关键的原材料,都是从康宁采购,最后再经过加工,制成智能手机用的防护玻璃。
这两家,他们的利润,远和康宁不能比,就创造了那么巨额的财富,冯一平现在,要是把这种康宁自己不要的技术拿到手,那将是多么好的一项投资?
而且这样类似检漏的事,很爽的说。
“为什么不这样呢,你的公司提出采购申请,我们重启生产线?这样操作,我们完全不存在问题。”本杰明问。
“贵公司重启生产线,对采购数量的要求肯定很高,一开始,我可能满足不了,另外,”冯一平笑着说,“在这里的生产成本太高,最终的采购价格,肯定是我们不能接受的。”
这些问题本杰明不可能不清楚,他这么问,其实也是试探。
对这些大公司来说,他们都相信“耐心资本。”就是押注未经验证的技术的理念,一种新技术,可能因为找不到应用领域,而一直躺在角落里吸灰尘,直到一个机会的到来,马上大放异彩。
康宁公司本身,也有这样的先例,比如他们现在热卖的耐热厨房用具,所用到的玻璃,本来是设计用于铁路信号灯罩的。
“我完全明白你的诉求,会如实向公司反应你的提议,有任何消息,都一定会反馈给你,希望我们能有合作的机会。”
“谢谢你,本杰明先生。”
冯一平现在也不急,现在不卖,并不意味着明年不卖,明年不卖,也不意味着后年不卖。
互联网泡沫,将要持续到02年,康宁这两年的日子,会像王小二过年一样,一年不如一年,他们有很多时间和机会,来考虑让一项已经束之高阁、鸡肋的技术,换取一笔可观的现金收入。
对了,得让李睿远额外关注康宁的股价。
第七十二章 谋划电动汽车
从康宁镇告辞,送他们去机场的车上,装了两个大箱子,里面是康宁公司赠送的两套餐具,从锅到碗,相当齐全。
其实冯一平也就顺道提了一嘴,想买两套他们的餐具,想买是一方面,这么说,其实也是对康宁的恭维。
没想到乔安娜一直记在心上,等他和本杰明谈完,就看到这两个打包好的大箱子,“一点纪念品。”乔安娜笑着说。
感情送纪念品这事,国外的企业也会做!
冯一平不想占这点小便宜——要占就占大的,比如叫他流口水的那个玻璃项目,但对方坚辞不收,那就算了吧,也就千把两千美金的事。
要说康宁这样的百年老店,和其它的那些与政府关系密切,比如军工巨头或者石油巨头们,行事风格区别很大,要亲民温和得多。
“这么高兴,女朋友在家里等?”冯一平问嘴里哼着小曲的雅各布。
“是,”雅各布主动说,“这是我和艾米第一次分开这么长时间。”
他本来还想问问小老板,乔治城大学的那个女孩子,后来有没有联系,因为那次送她回学校的时候,两人好像还是比较缠绵,有从一夜向多夜情发展的趋势和基础。
不过,他最终还是没提,老板的私事,他不好打听。
冯一平考察的最后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当然是电动汽车。
但是,现在特斯拉的创始人马丁·艾伯哈德,还在沉迷于其它的事,并没有对电动汽车表现出太多的热情。
而钢铁侠马斯克,这个后来和乔布斯一样,都成为了一个行业的开创者的人,和乔布斯的经历,也有些相似,9月份,马斯克先生,同样被他创办的公司给赶了出来。
要说,也怪他太任性,由他的,和拉夫琴的Confinity公司,合并而成的PayPal,整合得很不理想,内部非常不稳定,董事会不得不换掉上一任CEO,让本来担任董事长的马斯克兼任。
但是,当公司内部的矛盾,并没有解决的时候,他却撒丫子去澳大利亚旅行,理由很强大,悉尼奥运会即将开幕!
然后,趁他不在,拉夫琴抓住了机会,取得了董事会的支持,成功解除了马斯克的职务。
所以钢铁侠先生,这会,且沮丧着呢!
那么,该找谁呢?
也简单,找马丁·艾伯哈德的引路人。
其实,电动车这事,后来不但被炒热成了高科技,更被宣传为一种负责任,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其实,对美国这样的汽车大国和强国来说,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你能想到吗,最早的商用电动车,其实早在1897年的时候,就已经作为出租车,灵活的穿梭在纽约的街头巷尾。
我们辛亥革命的那一年,纽约时报就鼓吹,“电动车是最理想的交通工具”,并细数它的优点,清洁、噪音小,环保。
而最近,也是最具争议的一款,是巨头通用,在96年推出的EV…1。
不过,虽然充电一次,可以行驶最高100英里,但是,它的技术依然不成熟,车内的设施也很贫乏,舒适性一般,所以买的人并不多。
卖手机的,可以扯情怀,扯理想,但是卖汽车的,你目标再远大高尚,情怀再引人共鸣,也改变不了多少人的选择。
车这样的大件,当然要讲安逸舒适,情怀理想环保神马的,真算不了什么。
雪上加霜的是,美国国内的一些州,偏偏在这个时候,放开了对汽车排放的要求,于是,从经济方面考虑,通用最后在去年,停产了EV…1。
不过,根据全世界通行的规则,某一行业的巨头,同时往往是该行业的培训中心,通用也不例外,给竞争对手培养了不少人才,也给自己培养了不少竞争对手。
在此之前,不少参与了通用电动车设计,但认为公司屈服在石油巨头压力下的设计师们,纷纷选择和通用拜拜。
其中,就包括在92年创办了ACP公司的艾伦·库宁,而马丁·艾伯哈德,正是受他的影响,对电动汽车产生了兴趣,创办特斯拉的时候,用的也是ACP的技术。
艾伦·库宁是一个有主见到执拗的人,他只愿意研究电动汽车的技术,设计电动汽车,但并不想成立一家生产电动汽车的公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一直不太为人所知。
“你好,艾伦先生。”在迈克的联系下,冯一平他们赶到洛杉矶的圣迪马斯市,和艾伦·库宁会面。
“你好,冯。”
要说此时的ACP公司,投入很大很快,回报很小很慢,加上又砸钱折腾出那辆实验性质的Tzero电动车,虽然目前的经济状况尚可,但技术研究这事,将来的资金需求,一向是没准的。
所以对于熟人介绍过来的,据说手里有闲钱,又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的人,艾伦还是比较热情。
“你能给我签个名吗?”冯一平现在还属于卖萌并不太可耻的年龄,一见面,就装成了他的粉丝,“我很佩服你!”
一个最近在报纸和电视上很热的人,当面说佩服自己,艾伦还是有点小爽。
他龙飞凤舞的在冯一平拿出的本子上签名,“我只是做了点自己想做的事而已。”
“我最佩服的,就是你的这份坚持,”冯一平说,“虽然我不懂,但我个人对纯电动的汽车非常感兴趣,这是一项关系到全世界所有人生存环境的技术。”
艾伦听了冯一平的话,很高兴,“走,我带你们去看看Tzero,这是我目前最满意的设计。”
车间里,停着一辆黄色低矮的电动车,“这是世界上最快的电动车,从0加速到60公里,只需要3。6秒。”艾伦眉飞色舞的说。
“哇,真神奇。”冯一平由衷的感叹。
其实,不喜欢跑车的他,对好多人追求的加速性能,真的一点都不感冒,他一直不明白,3。6秒和36秒,真的有那么大区别吗?
艾伦轻柔的抚摸着这辆车低矮的车顶,就像是对自己刚出生的孩子一样,“我们采用的是领先的酸性铅电池,可以在任何120或240伏的插座上完成充电,电池充满后,能以60公里的时速,行驶300公里。”
“在市里上下班,完全够了。”迈克说。
冯一平这会正在观察这辆车的内饰,好吧,严格的说,这车压根就没有什么内饰,它还是一辆工程样机,除了那个CD机,其它所有的控制系统,都是很原生态的零部件,而且,它连空调都没有!
想来是如果配上空调,肯定会大幅影响行驶里程,可是,在这个冬天也平均有20度的地方,没装空调的车,真的好吗?
“你们能取得这样的成就,真的非常不简单。”这句话,冯一平是真心的。
在封闭的汽车行业,同时又顶着石油巨头们的压力,一家小公司,能做出这样的成绩来,委实不简单。
“艾伦,你有这么成熟的技术,为什么不考虑成立一家汽车公司?”冯一平问。
“这辆车,我们原本希望和一家汽车公司合作,由他们提供底盘,但是你知道吗,我们找遍了所有的汽车公司,都没人愿意,我们都要放弃了,才得到莲花汽车的支持。”
看着他的样子,冯一平觉得,这时可以无缝接上后来流行的那句话,“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
“个人认为,这是一个谁也阻挡不了的趋势,因此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状况一定会得到改变。”冯一平说。
这是真的,特斯拉诞生的过程中,奔驰宝马这些巨头,都提供了不少帮助,因为这些传统的汽车制造公司,当时已经也意识到这一不可阻挡的趋势。
“呵呵,这我同意,只是希望这一天能来得早一些。”艾伦笑着说。
再回到办公室,冯一平直截了当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艾伦,我很赞赏你们的行为,也很看好这一块市场,目前我经济状况不错,如果你有资金方面的需求,我认为我们可以合作,而且,我不会干涉你们的研究。”
艾伦笑了,这是他希望听到的话,“我会慎重考虑你的提议。”
……
迈克回旧金山,第一次来洛杉矶的冯一平,当然要逛逛,看着远处山上巨大的好莱坞标志,他心里有几分热切,能碰到那些大明星吗?
这时,手机响了,他一看,真巧,是未来的好莱坞明星给他打来的电话。
第七十三章 重温
大选的前一天,报纸上几乎全是关于竞选的新闻,而电视,也一直密集滚动播放着关于竞选的新闻。
虽然是大选前的最后一天,两位总统候选人小布什和戈尔依旧在全力以赴,脚步一刻也没有停,因为说不定今天拜过票的这些地方的选民,明天一早睁开眼,就会选择自己呢?
看着电视和报纸上的喧闹,看着街头明显多起来的警察,布里特·马灵觉得很腻味,想起了那个神采飞扬的说着自己慈善构想的人,也想起了酒店恣意疯狂又畅快非常的那一夜。
虽然知道在现在这个情况下,谁先主动,谁就被动,但鬼使神差的,她还是给冯一平打了一个电话,“我是在关心那个免费大米网站。”拨电话的时候,她想。
不过,电话一接通,她问的事,和那个网站完全无关,“你现在在哪呢?”
“按计划,应该已经回国,但我又特别想体验一下所谓的普世民主里最重要的一场活动,所以我又滞留了几天,你呢,没上课?”
“刚吃完午餐,你在干什么?”
刚吃完午餐,冯一平看了看手表,已经四点多,跟着马上想起来,加州和华盛顿,有三个小时的时差。
“我啊,在好莱坞日落大道的一家咖啡馆,等着看明星。”
“那你期望见到哪些明星?”说话的时候,马灵正追着路上的一个空矿泉水瓶踢着。
“妮可基德曼,查理兹塞隆,杰西卡阿尔巴,娜塔莉波特曼,凯特贝金赛尔……”冯一平一个结不打的说了好多好莱坞女影星的名字,听着电话那头沉默下来,才慢悠悠的说,“不过,我现在最想见到的,是布里特·马灵。”
“切,”那边笑起来,“我可不是明星。”
你会是的亲。
“况且好莱坞那么奢华的地方,我可不喜欢。”
以后你还是会一头扎进这的亲。
“马不停蹄的忙了这么多天,明天在考察、观察大选投票之余,我还计划着去迪斯尼乐园,可惜的是,我在这,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连个朋友也没有,想去玩也只能和自己的影子做伴,真是,无处话凄凉啊!”
古诗他是直译的,马灵听了马上说,“你哪里会有许多伤心事?况且,你怎么会找不到人诉说,你带着的那人呢?”
“恩,他被女朋友留在旧金山,我现在真是孤家寡人一个,”闲着也是闲着,冯一平继续装可怜,“不知道会不会有热情热心的美国人民来陪我?”
“不说了,我要上课。”那边挂了电话。
冯一平晒然一笑,对于这些没有固定伴侣的美国男女来说,ONS太普遍,自己这是想哪样呢!
不知道明星是在干啥,是不是也在忙着商量明天投票的事,还是去两位候选人的竞选总部支持,冯一平在那露天咖啡座都干坐了四十多分钟,愣是没有见到一个,不要说大咖,连一个眼熟的小咖也没见到。
一个人,正经吃饭也没意思,沿路慢慢的朝酒店走的时候,很是吃了一些不上档次的东西,诸如热狗、玉米煎饼、三明治、甜甜圈、冰激凌等,味道好的消灭掉,味道稀松的丢掉,等回到酒店的时候,肚子已经饱饱的。
前台的小妹微笑着叫出了冯一平的名字,虽然发音依然怪异,但至少不用太费力就听得清,而且,她的笑,看起来非常真诚,跟自己在自家酒店看到的那些非常职业的笑脸,区别很大,她们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躺在环绕房间的阳台上,冯一平端着杯酒,看着贝弗利山庄璀璨的夜景,觉得有些没意思,这身边,要是有个人才好。
马灵在上课的中途就偷偷溜回宿舍,一边说“我一定是疯了”,一边朝包里塞衣服,出门的时候还给舍友发了条短信,“我今晚不在,你叫人过来吧!”
四仰八叉的躺在床上睡着了的冯一平,迷迷糊糊的听到手机响,他看也不看的接起来,“你住在哪里?”那边的背景音里,还有飞机起降的声响。
“四季酒店,”他像呓语一样的回答了一句,然后猛然清醒过来,一个猛子坐起来,“贝弗利山庄的四季酒店,”他看了看时间,已经过了零点,“要我来接你吗?”
“不用,我坐出租车。”
“那你注意安全。”
挂了电话,冯一平睡意全无,还去卫生间捯饬了一番,出来以后,再看着窗外的风景,觉得更璀璨了几分。
一个小时过三分之后,门被敲响,拉开门,提着一个旅行包的马灵就闪了进来,撞进他怀里的同时,还不忘用脚把门给关上。
冯一平等嘴终于有机会说话的时候,问了一句,“饿了吗,要不要先吃点东西?”
“先吃你。”他的最马上被堵上。
这个妹子好生猛,不过,冯一平一点都不怕怕。
他们从卧室转战到卫生间,又从卫生间重返卧室,这期间,马灵说了好多次用“F”开头的那个单词,她的声音也很少停下来,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