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数字是可以,但如果算上公司前期的研发成本,迈克你应该清楚,这些销售,只给公司带来非常微薄的利润。”
  如果是在下面的员工面前,冯一平当然要说一些提气的话,但在迈克这个公司总经理面前,冯一平不想给他自满自得的机会。
  “明白,不过,这总算是一个好的开局不是吗?另外,我们的研发部门,不但圆满的完成了洪给我们的任务,优化了现有的软件,目前还在开发新的软件,而且进度很快。”
  老美和国人不一样,谈到自己工作成绩的时候,他们没有谦虚这个概念,争还来不及呢,因为这件事,是和收入密切挂钩的。
  “对,这才是你们的工作重点,我们在这里成立公司的目的,就是要开发类似SAP公司产品那样的大型企业管理软件,公司的目的,也是要成为类似SAP公司那样,全球领先的企业管理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
  “放心吧老板,我们会努力的,你看,那边就是金门大桥。”迈克同志指着身后海峡那边说。
  就这桥,其实真没什么稀奇,后来在国内,见了很多比这更长更宏伟的拉索桥,只不过在各种电影里见了多次,今天是第一次亲眼目睹,所以冯一平才多瞅了几眼。
  接下来指给他看的,还有旧金山湾内的那座四面峭壁的小岛,恶魔岛,冯一平也瞅了一会,因为电影《勇闯夺命岛》说的就是这。
  可惜了凯奇整个人,后来接了那么多烂片。
  其实冯一平现在最想看的,不是这些风景,而是人,具体的说,是符合我们心目中的美国美女形象那样的人,比如斯佳丽约翰逊那样的。
  然后他再一次失望了,别说美女,这一路上,车是有,人还真不多。
  出了机场,沿着101公路,一直往东南走,半个小时以后,就进入了“硅谷”地界。
  土鳖冯一平,以为硅谷就跟我们的中关村一样,是个地理名词,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它只是一个统称,概指圣塔克拉拉县和圣何塞市中间,包括一些列高科技公司和校园的区域。
  据说,开始的十几年,由于记者的拼写错误,它一直被称为“硅胶谷”。
  硅谷和硅胶谷,这样的轶闻,还真让冯一平笑喷了。
  一个一听,就是非常高科技的地方,非常高冷的那种感觉,另一个,好吧,听起来就非常柔的那种,应该胸围忽大忽小的志玲姐姐,以及活来那些去韩国的美女们很熟悉。
  进硅谷以后,冯一平有点像第一次进城的乡巴佬,一直趴在车窗边上,因为路边有太多原来一直耳闻,但无缘得见,又大名鼎鼎的公司,今天总算亲眼见到了。
  比如路上跑的谷歌的班车,路边英特尔的工业园,思科的工业园,甲骨文的总部,以及硅谷的支撑,斯坦福大学。
  看着这些熟悉又陌生的标志,他都有一一下去拍照的冲动。
  “如果你在去年来,这里应该更繁华,这一路,就这大半年的时间,倒闭了太多的公司。”说起这些,迈克唏嘘不已,又有些心有余悸。
  去年,我有病才跑这来烧钱呢,“怕是接下来的时间,还有不少公司撑不住。”冯一平看着路两边那些不高的小楼说。
  这人少地方大就是好,那些公司的楼,也不用建得很高,而且有大块的土地,用来做绿化,环境真心好。
  当然,好像也是因为这里地震比较多,所以楼都建得不高。
  智通美国公司里,那些码农们还好,依然心无旁骛的在电脑前写写不完的代码,其它部门的员工,特别是那些女性员工,这会好多都在八卦即将到来的小老板。
  二十岁就创业,其实在硅谷这里,算不得什么,但是,他们感兴趣的是,这个小老板,还是中国的一个大二的在读学生,这就值得八卦一下。
  在硅谷这里工作人的当中,80%以上,都是在美国以外出生的,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不少,他们中,能力不错的有不少,但是,在大学时期,有过创业经验的,还真不多。
  “哪里是大学,听说在高中的时候,老板就已经开始创业。”一个雀斑妹捧着咖啡,强调了一句。
  “连微软和谷歌的创始人,他们那会,估计都还在球场上踢球,或者跟在女同学后面献殷勤吧。”另一个短发妹子,左手转着圆珠笔,右手在键盘上一敲一敲的。
  “我看啊,他应该是高官的后代,一般人,哪有这样的条件。”这话,是一个黄皮肤黑眼睛的妹妹说的,她来自海峡对岸。
  “你们说,他会不会是那种带着黑框近视眼,身材不高,沉默寡言的书呆子?”又一个问。
  “你们说的这些,都无关紧要,”一个留着披肩金发,身材出众的妹纸,把衬衫的扣子,又解开了一粒,胸前的那两团,真是呼之欲出,“他有没有女朋友,身体好不好,才是关键的,”她对着小镜子补了一下唇彩,“我要去下面看看,你们要一起吗?”
  “来,来了”雀斑妹看着楼下的大门那,说了一句。
  八卦女们一看,果然,楼下大堂,迈克陪着一个身高和他差不多,斜背着双肩包,穿着浅色风衣的年轻人走进来。
  年轻人一直低着头和迈克说话,看不太清长什么模样,不过目测那身材,真没话说。
  冯一平随意抬头看了一眼楼上,看到有不少员工都看着这边,笑着对他们挥挥手,“大家好!”
  “喔,好帅。”雀斑妹东施效颦的来了一个西子捧心。
  “好阳光。”
  就连海峡对岸的那个妹妹,虽然觉得冯一平眼睛不大,鼻子不小,不过组合起来,还真挺帅气,特别是那一笑的时候,真的很有光彩,吸睛度,妥妥的五颗星。
  她们还在花痴的这会,那个身材最好的芭芭拉,已经在下楼,朝着小老板,笑着迎了过去,几个人同时在心里竖了一根中指,“Bitch。”


第六十一章 见面会
  在这以开放闻名的异国他乡,说老实话,冯一平的那颗小心脏,也有些“扑腾扑腾”的乱跳瞎跳,但即便如此,面对那个身材火爆,眼睛里都快长出钩子来的芭芭拉,冯一平也没多看一眼。
  他还没短视到在公司里瞎搞胡搞的地步,兔子都不吃窝边草呢。
  另外,他是真的不好多看,我去,芭芭拉这个喝牛奶,吃黄油牛排长大的美国妞,胸前太凶猛,他担心自己看了第一眼,就会忍不住看第二眼。
  这边的公司,秉承了美国IT业的光荣传统,公司内少有人穿正装,办公区和休闲区,区分的也不是很清楚,也没几个人的办公桌上是整整齐齐的。
  不过,在国内的IT公司,看到他们学习或者借鉴的类似这样的办公环境,总觉得有些不协调,好像总少点什么,冯一平现在找到了原因。
  主要是人不同。
  在这里工作的这些人,和这个环境很搭,而国内那些从小学习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大学生,工作习惯和这些老美完全不同。
  就像美国的汽车工业,就是学不来日本的生产方式一样,因为日本的产业工人,是把纪律都烙印到了骨子里,国内IT公司的员工,也学不来公司里老美码农们,骨子里的这种自由散漫不讲究。
  比如冯一平觉得,自己要是躺在那样松软的沙发里,怕是马上就会去会周公,可眼前的这个家伙,斜躺在上面,拿着电脑,写代码写得很忘我,压根都不看这个难得来一次的老板一眼。
  是的,工作中的他们,都很自我,谁都不鸟。
  走马观花的参观了一遍属于公司的三栋小楼,最后来到迈克的办公室,这里倒还适合冯一平的审美,很简洁,也很整洁。
  “需要我把大家召集起来,开个会吗?”迈克问。
  他本来是想直接这样做的,但看了冯一平之前的作派,又有些拿不准。
  “不用,下班以后,就在公司安排一个简单的party吧,我跟大家认识一下就好。”
  “那好,我这就去安排。”迈克很知趣的没有问规格,以这个小老板的性格,又是公司出钱组织的聚会,他又都说简单,那就准备一些点心和一些酒就行。
  看国内这会,是早上7点多,冯一平赶紧开始打电话,“一平,你到了?”家里接电话的是妈妈,声音里就透着担心。
  “到了几个小时了妈,我挺好的,你们呢,早饭吃了没有?”
  “你那边顺利吗,是不是到公司了,冷不冷,衣服够不够,饭吃不吃得惯?”梅秋萍一开口,就是一大堆问题。
  不管什么时候,她关心的,总是顺不顺利,穿不穿得暖,吃不吃得惯。
  “都挺顺利的,我现在在公司,这比首都要暖和,至于吃饭,更简单,这里有很多华人,有不少味道正宗的中餐馆。”
  “那就好,你等会,跟你爸说几句,”她放下电话,在那边喊,“冯老三,快来接儿子电话。”
  她是不知道这国际长途的收费,不然这会肯定会把电话挂了。
  黄静萍好像还在被窝里,不过,一听到他的声音,马上就精神起来,和梅秋萍差不多的关心过后,她问的重点是,“有没有遇到漂亮又身材好的美国女孩子?”
  冯一平眼前,马上闪过进公司就看到的,那个胸前好凶猛的女孩子,嘴里却说,“我倒是想呢,但是一个都没遇到。”
  收到公司邮件通知的芭芭拉她们,走进盥洗室补妆的时候,发现镜子都不够用,一个个的女孩子,都进来补妆,而且她发现,今天公司的这些女员工,穿得都挺艳。
  然而,她们的这些准备,差不多都是做给瞎子看的,见面会上,冯一平只是言简意赅的介绍了一下自己,感谢大家的努力工作,欢迎大家去中国看看,然后就端着杯子,主管们呆在一起,压根就不和她们这些女员工们交流。
  有些失望的女孩子们,大多数伴着音乐,随便找两个舞伴跳舞,芭芭拉有些不甘心,收拾了一下心情,笑着朝那堆人那边走,不料,她还没靠近,一个穿着粗线针织衫,端着酒杯,脚步都有些踉跄的家伙,抢先挤了进去。
  他可能是说不来冯一平的中文名字,干脆也不称呼,直接就问,“《蓝海战略》真是你写的?”
  冯一平笑着不说话,没必要回答他的这个问题。
  迈克皱着眉头,“弗兰克,你醉了。”旁边的几个人准备把他架开,但这个哥们块挺大,一下子还搬不动。
  “你在书里,也写了不少中国的企业的实例。”这个是的,和原作者主要写欧美企业的实例不一样,冯一平在书里,写了不少国内企业的例子,捎带脚的当然也提了有佳。
  “既然有那么多中国企业,已经在应用蓝海战略,为什么中国的经济,还是这么差?”
  “弗兰克是吧,你这个问题问的好,之前在应用蓝海战略的中国企业,毕竟是少数,而且他们这样做,大多数是出于本能,并不是系统的运用,至于中国的经济,相信你只要看看每年的增长速度,就不会这样认为吧。”
  他本来是想直接很牛气的说,过个十多年,你们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中国制造,你们的国家,也总在找我们国家借钱,但考虑到在场的虽然是自己公司的员工,但他们都是美国人,这样说好像不太妥当,只得作罢。
  “我们现在出发吧,去渔人码头,这段日子,正是吃邓杰内斯蟹的时候。”迈克提议说。
  “好啊。”渔人码头,好像也是一个挺热闹的地方,而这个所谓的邓杰内斯蟹,就是国内所说的珍宝蟹,进口到国内以后,老贵的。
  于是,芭芭拉又迟了一步,冯一平只略略跟她点了点头,就跟着迈克往外走。
  失望至极的她,把火撒在坐在旁边沙发上里的弗兰克身上。
  弗兰克别看块大,却不抗造,被踩了一脚,马上大叫起来,声音一时盖过了音乐。
  ……
  这是位于渔人码头旁边的一家餐厅,硬件档次不是很高的那种,但生意特别好,听迈克说,如果是不提前预约,这个点来,肯定没位子。
  “弗兰克业务水平还不错,就是不能喝酒。”坐下来后,迈克又解释了一次。
  “没关系,很正常,估计不少人都持和他一样的观点,主要是我们打开国门的时间还不长,我们点菜吧,我来一只小一点的龙虾和一只大一点的螃蟹,”冯一平解嘲的笑了笑,“飞机上的餐饮服务,总是不太令人满意。”
  对于习惯吃清蒸或者水煮海鲜的人来说,想把海鲜做得难吃也不容易,所以冯一平在美国的第一餐,感觉挺不错,不过,他的肚量,让迈克这个壮汉也自叹弗如,他不但吃了龙虾和珍宝蟹,还要了蘑菇汤和面包。
  吃了那么多,居然连腰带也不用松。
  对在美国的第一个夜晚,冯一平其实有好多幻想的,美国的夜生活啊同志们,那该得多么多彩多姿。
  或者那啥脱衣舞的去鉴赏一下,或者酒吧去碰碰艳遇,或者咖啡馆里打望一下,或者夜总会的去转转……
  你说要是遇到一个妹子,就是要跟着自己回酒店,那是从了还是从了呢?
  但是,残酷的现实,又让他再一次失望不已。
  迈克给他订的酒店,不在Downtown,站在窗前朝外看,就和国内的一些小县城一样安静冷清,拜托,这可是美国好吗?时差还没太倒过来的冯一平,本来有些亢奋的睡不着,现在却是满腔的悲愤。
  泥煤的好莱坞电影,专程误导人的。
  他失望的看了看房间里的电话,想来也不会像国内的一些酒店一样,会有粉红色的电话打进来。
  得,老老实实的洗澡睡觉吧!
  不料,他刚脱掉上衣,手机就响了起来。


第六十二章 看来会不错的第一炮
  “对不起,等一下,我还没穿衣服。”
  那边的人啐了一口,“这有关系吗?你不是一到美国,就放纵起来了吧。”
  “我是有那个心,没那个胆,有那个胆,又找不到那个对象,你呢,怎么下午这么闲?”
  “给你打个电话就叫闲吗?”金翎在那边叫了起来,“迈克给我打电话,说昨天的安排,不是他的本意,是他听了一个香港的员工提议。”
  “都找到你那去了?”冯一平笑了起来,看来自己这老板的身份,还是挺有威慑力。
  “先找到洪浩然那边说明了一下情况,后来找的我,”电话那边的金翎笑了,“没想到,你竟然给他早场那么大的压力。”
  “那是,我是谁啊。”冯一平又没脸没皮的自夸了一句。
  “先别臭美,也别动什么歪心思,把你的演讲稿,再精益求精的好好修改几次,这可真是大事,一点都不能马虎。”
  “我知道,所以我连时差都没倒,一直在检查这些。”
  “那就好,还有,明天下午到了纽约,晚上不要到处乱跑。”金翎又叮嘱了一句。
  “放心吧,就是动歪心思,我也会去那些消费高的地方,安全绝对不会有问题。”冯一平嘎嘎的笑着。
  到纽约那样的国际大都会,还不去体验一把,你开玩笑呢吧!
  ……
  美国东部时间16点,抵达纽约的冯一平,并不是一个人,他身边跟着一位叫雅各布的年轻人,斯坦福大学毕业两年,现在,是清华大学在读二年级学生,冯一平的跟班。
  他的任务,就是为冯小老板接下来的行程,提供周到的后勤服务和保障。
  冯一平穿着一件细格子,手肘带着补丁,很学究气的休闲西装,很有派的把风衣搭在手腕里,站在肯尼迪机场前面,饶有兴致的打量着这个在国人心目中,比美国首都华盛顿还要知名的城市。
  第一印象,还真是一般。
  不管是远处高楼,还是眼前的道路,好像也不比首都或者上海高出一个档次来,有些路,看着就挺烂,和它这个世界之都,好像有些不像称。
  就此一点,可以看出,纽约的市政和交通部门,没有国内的那么敬业,要是在国内,在这样作为城市门面的地方,怕是道路稍微有点破损,市政和交通部门早就抢着重修。
  纽约州相关部门的不作为,和国内“有问题要修,没问题,制造问题也要修”的积极比起来,真的差了太多。
  感慨了一会,他这个正宗的歪果仁,就不漏痕迹的观察着进出的那些人,别说,还真有几个能让他流连一会的倩影,呵呵,这才对嘛。
  雅各布带着一个打扮干练的女士走过来,“冯,这是俱乐部的朱莉女士。”
  这是一个标准的白骨精,并没有惊讶于冯一平的年龄,很有力的和他握手,“欢迎您冯先生,俱乐部委托我安排您接下来的行程,如果您没意见,我想先带您去华尔道夫饭店住下来。”
  “谢谢。”华尔道夫哇,好像挺牛的说。
  依然是加长车,不过这一次,是林肯。
  “冯先生,这是明天的时间安排。”朱莉递给他和雅各布一人一张单子。
  冯一平一看,明天上午十点,在俱乐部发表演讲,中午,出席午宴,下午,和俱乐部的一些成员小范围交流。
  冯一平特别关心明天下午交流的那些成员,看到里面有高盛和摩根大通的人,他比较满意,上一次在首都,他和这两家公司的大Boss算是认识了,这一次,有必要再巩固一下关系。
  既然打定主意,要把集团下属的几家公司,都送到纳斯达克上市,那就免不了要跟他们打交道。
  “我想了解一下,明天到场的来宾会有多少?”雅各布尽他助理的职责,问了一句。
  对这个问题,冯一平也比较关心,这是美国之行的第一炮,要是来的人太少,那还真有点没面子。
  “到现在为止,准备的九百张入场券,已经被来自全国各地企业领袖们抢购一空。”朱莉笑着说。
  冯一平暗暗松了一口气,看来可以跟江东父老交待。
  转念一想,怎么会担心这个这个问题呢?蓝海战略这本书,在美国,可是大受热捧的好嘛!
  投之以桃,自当报之以李,“谢谢俱乐部的精心组织,明天中午,能带我去那里看看吗?”他指着远处的自由岛问,“以前只在电影里看过,一直很向往。”
  “没问题,我来安排。”朱莉高兴的说。
  和埃菲尔铁塔算是同父异母的自由女神像,不仅是纽约的标志性建筑,更是美国的象征,冯一平初来乍到,就提这个要求,就像是老外们一来首都,就跟你说要去长城一样,总是会让主人感到开心和自豪。
  还有一点,冯一平隐约记得,现在还可以到自由女神像皇冠的观景台上去,到明年9月份以后,那儿好像就停止向游人开放,那就是等他明年来的时候,想去了也去不了。
  他们是由布鲁克林大桥进入的曼哈顿,它和自由女神像,以及帝国大厦,就是纽约的三大市标,所以,虽然是第一次来,但好莱坞那个称职的宣传家,也让冯一平不止一次目睹了他的雄姿。
  真到了现场,冯一平才发现,自己好像没心思看着大桥,不由自主的被对岸的那些建筑吸引住了目光,在大桥上看过去,曼哈顿岛的那些高层建筑,鳞次栉比,真的挺让人震撼。
  见冯一平看着窗外不说话,朱莉说,“明天坐邮轮去自由岛的路上,看得更清楚。”
  冯一平点点头,他现在正看着双子塔,心里寻思着,“要不要在世贸中心买上一个办公室,然后投巨额财产险呢?”
  位于公园大道的华尔道夫饭店,也是纽约市的地标性建筑之一,我们来这最早的名人,要数清末的李中堂,后来,国家领导人来联合国开会,也都是在这下榻,包括美国和其它国家的领导也一样,所有,这据说有“小联合国”的美誉。
  对与冯一平来说,这儿其实也不陌生,比如由他很喜欢的凯特贝金赛尔,出演的电影《缘分天注定》中,这家酒店里的上演的场景,就很关键。
  看着电梯到了28楼还一直往上升,冯一平没感觉,对这家饭店很了解的雅各布,就对冯一平这个小老板又高看了一分。
  28楼,可以说是华尔道夫的一道分界线,28楼以上,多为许多富豪的长包房,等闲人是有钱也住不进去。
  电梯最后停在32楼,朱莉把他们带进一间套房,“冯先生,您先休息,车就留在酒店,您有要去哪,请告诉司机就行,7点钟的时候,我来接您去用晚餐。”
  放下行李,洗了把脸,都来不及熟悉一下,冯一平就兴冲冲的对雅各布说,“我们去第五大道吧!”


第六十三章 心有戚戚焉
  冯一平是个一口唾沫一口钉的人,说话非常算话,所以他说去第五大道看看,那就真的只是看看——外加拍照。
  到了第五大道,冯一平才算体会到了纽约这个牛叉城市的奢华,这条路的两边,摩天大楼一座接一座的,都在欲与天公试比高,而楼下的这些商店,汇聚了全美乃至全球的名牌商店。
  用雅各布的话说,“全世界的知名品牌,在这条街上几乎都能找到。”
  “街上还有好多家博物馆,比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要我带你去看看吗?”见冯一平没有血拼的意思,雅各布提议。
  冯一平装模作样的看了看手表,“是想去,但去参观大都会博物馆,至少也得半天时间,等以后有时间再说,我们在这坐坐就好。”他指着前面路边的一个露天咖啡厅敷衍道。
  逛博物馆,他现在还没那个兴趣。
  他之前最讨厌的,就是那些人一提起出国,就标榜自己去了哪些博物馆,比如不少人到了巴黎,第一时间,肯定去的不是红磨坊,就是蒙田大道,但他们对外晒的照片,一定是卢浮宫。
  那样真的挺没意思,冯一平也不想把自己标榜成那样的人,既然是出来玩,当然是怎么舒心怎么爽就怎么来,没必要装着自己到异国他乡,主要是接受艺术和文化熏陶的。
  ……
  对于纽约经济俱乐部,原来的冯一平,压根就没听过,这一次是接到了邀请之后,他看了一些资料,才发现这真是一个非常之牛叉的俱乐部。
  它是在1907年,由华尔街现代老板俱乐部发起成立的,联合全球工商业界和金融界,探讨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民间组织。
  所以它的成员,和华尔街现代老板俱乐部的成员,有一定重叠。
  华尔街现代老板俱乐部,这个名字既土既豪且俗的俱乐部,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呢?它的创始人,就是那24位签署了《梧桐树协议》的股票买卖经纪人,也就是最早的经纪人老板俱乐部。
  这个俱乐部的联盟委员会,大家都和熟悉,它先改名为纽约股票交易会员会,1863年,再一次改成现在的名字,纽约证券交易所。
  所以,牛吧!
  所以,纽约经济俱乐部,从出身来说,就是一个地道的二代。
  还不仅仅是富二代,因为美国特色的政商流动体系,这个号称美国最大的民间俱乐部,和政府的关系非常密切,据说,在整个六七十年代,它不但提供了不少资源,把肯尼迪送上了总统宝座,还在当时的公共政策上,很有话语权。
  除此之外,很多时候,它是作为美国的“第三轨道”外交部门存在。
  在90年代以前,它主要举办各国领导人的演讲活动,美国自家的总统不说,丘吉尔,撒切尔,戈尔巴乔夫,英迪拉甘地……包括冯一平他们院长,去年四月份,也在这里演讲过。
  也是近几年,才举办了一些学术界和商界人士的演讲。
  “据我所知,你将是我们俱乐部邀请的,第一位不是领导人的中国人,而且也是有史以来,在俱乐部发表演讲的人中,最年轻的演讲人之一。”
  朱莉始终是把冯一平等同于一个普通的年轻人来看待,在前往俱乐部的路上,她对面色有些凝重的冯一平说,想让他开心轻松一点,年轻人嘛,不都是喜欢这些荣誉吗?
  但是她的话并没有什么用,冯一平淡淡的点点头,好像对这样的荣誉并不在意。
  其实这些他早就知道,也在意,也激动,但是现在,他没有时间想这些。
  他手里拿着演讲稿,静静的看着车窗外,其实他的心思,一点都不在外面。
  他一直在暗暗的做深呼吸,并在脑海里又一次过着,自己演讲的时候,开始该是怎么样的神态,什么样的语速和语调,中间又该做哪些动作,全场的那些听众,以及台上的那些人,他该多长时间左右各看一次,万一卡壳了,或者是说错了单词,该如何补救……
  不管是对他个人,还是嘉盛集团,这都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机会,以他的骄傲,也容不得出现一点闪失。
  演讲在俱乐部那个类似剧院的大厅里进行,喜欢简洁明亮的冯一平,对这样主体是深沉的枣红色,装修是老派的奢华,而且灯光又昏暗的地方,不是太喜欢。
  但是俱乐部的那些有钱人,显然喜欢这样有点历史的地方,而且颇以为豪,冯一平只有客随主便。
  和国内的一样,类似于剧院舞台的主席台上,最中间,是一个演讲台,两旁各有两排座位,坐的自然是俱乐部里的大牛们,以及一些前任政府官员。
  在俱乐部主席言简意赅的介绍了冯一平的身份,以及高度评价了他那本书之后,整个大厅其它的灯光都暗了下来,只有舞台的这一块,被照得雪亮。
  一身正装的冯一平,在大家的掌声中,微笑着站到演讲台后面,虚视着台下那乌泱泱的听众,“主席先生,先生们,女士们,前辈们,大家中午好!非常感谢主席先生对拙作的评价,也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
  他感觉说这些话的时候,喉咙有些干,声音也有些飘,就拿起矿泉水喝了一大口,也不再像之前,双手握拳放在身前,而是很放松的撑着演讲台的两边,甚至整个人都倚在演讲台上,右脚伸到左脚的左侧,只用脚尖点地。
  “说起来,我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想,究竟要怎么做,才能在和各位的企业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让自己的企业存活下来,并能有一定的发展。也就是说,我最开始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针对在坐各位的企业的,在坐的各位,就是我的假想敌。”
  这样别开生面的开头,他是笑着说的,台上台下的听众,也是笑着听的,台上的这二十几个人里,笑出声来的就不少。
  “我知道这话听起来有些狂妄,但是,当时一贫如洗的我,确实是这么考虑的,年轻嘛,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梦想和勇气。
  当时我想,如果我做快餐,该怎么跟同行竞争,怎么跟百胜集团竞争?如果我做软件,微软会不会随便掉下一根毫毛,就把我给压死?
  如果这些问题没有想好,我创业的时候,也不踏实,因为我知道,战略不清,就是一时取得了些成绩,那也是暂时的。
  那时的我,越想越无助,越想越失望,越想越没信心。
  因为我分析了无数种可能,但当我有了一定成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