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到张彦,冯一平心里,这会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不过,这事都顺理成章的走到了这一步,当然要有个明确的态度,“我没意见。”
“那行,我明白了,”冯振昌看着儿子有些严肃的表情,以为他不想这么早定下来,“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总想着后来还会遇到更好的,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再说,早点定下来也好,这样你就有负担了,做事的时候,会想的多谢,更稳重些。”
“是,我知道,”冯一平这会要是敢说一句,“爸,我还想找一个,”冯振昌绝对会拿起拖鞋抽他。
等到灯亮了不久,梅秋萍就在楼下喊,“楼上两个偷懒的,饭好了,下来吃饭吧。”
晚上的菜当然很丰盛,而且很有家乡的味道。
香椿煎了一个鸡蛋饼,汆好的笋子,就用油清炒,那味道,美极了,还有用带来的腊肉炒蒜苔,用一只鸡炖的汤,还有上面撒着洋葱和金针菇的烤草鱼,再加上一碟也是家里带来的花生米,还有一个肉沫豆腐。
冯一平闻了闻味道就说了一句,“还是妈妈炒的菜香。”
“我可没炒几个,都是静萍做的,她比我烧的好吃。”
“哪有啊,还是阿姨手艺好。”
虽然看着样子,黄静萍和妈妈之前,都还挺客气,不过,这个开局是不错的。
菜好当然要配酒,冯振昌见冯一平拿来红酒就摇头,“我喝不来这个,没有白酒?”
当然有,冯一平特意买了几瓶茅台,陪着爸爸一人喝一小盅,也就是意思意思,好在冯振昌现在真的改了好多习惯,不像以前那么贪杯。
梅秋萍和黄静萍喝加热过的玉米汁,“其它的不说,这个烤箱,等装修的时候,一定要装一个,听静萍一说,有这个,能做好多菜。”
作为主妇,梅秋萍还是很关心厨房里的这些东西。
“装,要不洗碗机也装一个?”现在也不是为买台电视还要发愁的时候,冯振昌爽快的很。
“爸,妈,明天你们想上哪去玩?”冯一平问。
“你去忙你的就好,不能缺课,该去的地方,去年我们都去过了,让静萍带我们去公司看看,然后随便转转,等后天她爸妈来了,我们再一起出去玩。”
“那行,叔叔阿姨,首都其实我们也有好多地方没去过,我买了几本旅游指南,等会我们好好看看。”
冯振昌说随便转转,一心想表现好的黄静萍可不敢随便。
第二百四十三章 准亲家见面
金翎亲自在办公楼下迎接冯振昌他们,“叔叔阿姨,这边的天气还习惯吧?”
冯振昌和梅秋萍笑着打量着眼前这干练的姑娘,“还行,能适应,你爸身体挺好?”
“谢谢叔叔挂记,他身体挺好的。”
“让你一直呆在离家这么远的地方,辛苦你了,小金姑娘。”梅秋萍说。
“真没有阿姨,我们都习惯了,再说几年前离得更远呢,我还在国外。”
冯振昌四处打量着,“这就是公司办公的地方?”
“对,不大,不过你们知道一平一贯的做法,这楼是我们自己的。”
金翎这一说,冯振昌和梅秋萍都笑了起来,自己这儿子,其它的还好,就是见不得花高价钱租地方,总说租不如买,买不如建。
电梯“叮”一声响,方颍芝从里面走出来,看到眼前这一幕有点愣,“金总。”
金翎点了点头,带着冯振昌他们进电梯。
方颍芝看到后面跟着的黄静萍,用家乡话问了一声,“静萍,这是你爸妈?”
“一平爸妈,我爸妈要明天才到。”黄静萍说。
方颍芝听了,眼里一暗,笑着在她耳边说了一句,“那你可要好好表现。”
金翎以接待领导考察的态度来对待冯振昌夫妇,在办公室里,先对着标记着分店分布的地图,让他们对这边的发展有个直观的了解,又用朴实易懂的语言,大略介绍了这边的下设机构、雇员数量、日销售额等等。
“不错,真不错,亏得有小金姑娘你这样厉害的人帮他,不然就凭一平的本事,哪能做出这么大的业绩来?”冯振昌说。
“叔叔你可说错了,公司能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主要还是靠一平把关拿主意。”
“小金姑娘你太客气,一平有几斤几两我们做父母的还不清楚?真的就是靠着你们帮衬着,我代他谢谢你!”
在海南开会后冯振昌就知道,这是儿子公司里说话最算数的人,也是出力最大的人。
“叔叔,真的当不起,要说,我还得感谢你们给了我这样的一个平台。”金翎客气道。
梅秋萍知道冯振昌的脾性,以他那老派的礼数,这样的客气话怕是得说半个钟头,“好啦好啦,小金姑娘也不是外人,我们就不用这样一直客套耽误她时间,你没看她这么多事吗?”
“对,叔叔阿姨你们就把我当一个晚辈就好,真的不用这么客气。”
“那也行,小金姑娘,我们今天来,除了看看你,也是有些事要向你请教,关于村里的那两家厂和我们生产的产品,不知道你有什么建议?”冯振昌问。
“产品都还不错,质量过关,价格也适中,就是目前的产量太有限,跟不上便利店发展的需要,我个人觉得,等厂里都磨合好,工人的技能也达标,生产走上正轨之后,首要的任务,就是扩大产能。”
……
黄承中和老婆的航班是下午一点多到的,黄静萍在这个异乡,看到爸爸妈妈的时候,眼圈都红了。
黄妈妈拉着她的手,帮她擦了擦眼睛,“都好好的,伤心什么?”
“妈,我想你嘛!”
比过年的时候精气神儿更好的黄承中和冯一平并肩走在前面,“你爸妈挺好的吧。”
“挺好的,叔叔,车坐不下,所以他们在家里等着你们,没来机场接,不好意思。”
“要是你爸妈也来接,我们还真担当不起,就说岁数,你爸也比我大啊,这样挺好,以后我们就不用来这些虚的。”
“是。”虽然知道会是这个答案,冯一平还是要解释一句,和婆媳关系总不太融洽一样,这亲家之间,好像也总会有摩擦,不管怎么样,话一定要说到。
落后几步的黄妈妈替女儿理了理头发,“第一次和一平爸妈住在一起,这两天相处得怎么样?”
黄静萍甜蜜的看了一眼冯一平的后背,“他爸妈人都挺好的,一平也总在中间帮着我。”
“那我就放心了,你们现在这日子好过,离两边大人都远远的。我刚刚嫁给你爸的时候,结婚没多久,他就去单位上班,把我一个人丢在家里,又是公婆,又是妯娌,还有两个小姑子,没少受气。所以你要懂得珍惜,他爸妈越是好相处,你越是要恭敬,现在也不是在家做女儿的时候,要想人家也把你当女儿来待,你首先要把他们当爸妈来孝敬,记住了吗?”
“记住了,妈,我一直是这样做的。”
她妈听了又有些小不是滋味,“是不是比对我这个亲妈还好?”
“哪能啊妈,你看着首都航站楼气派吧,我给你拍张照吧。”黄静萍机智的转移话题。
“好,老黄,来一起拍张照。”
黄承中虽然在机关单位上班,但去的最远的地方,也就是市里,连省城都没去过,所以这也是他第一次出省,黄妈妈更是如此,两个人这一路上,看到什么都要赞叹一下,和以前见到过的比较一番。
拐进别墅区的时候,看着那些气派的房子,精致的景观,还有随处可见的老外,他们更是眼睛都不够看,进院子下车以后,两口子看着女儿住的房子啧啧称奇,要不是黄静萍拉了他们一把,两个人估计还得把笑盈盈的站在门廊下迎接的冯振昌夫妇晾上一会。
“冯大哥,劳你久候!真是见笑,我们俩这没见过世面,看花了眼,没看见你们俩站在这,你别见怪。”黄承中笑着上去握住冯振昌的手。
虽然冯一平已经对他们说过,但是现在看到黄承中的样子,冯振昌也在心里为黄静萍庆幸,这姑娘,幸好长相不是随老子。
“哪里,怠慢了啊兄弟,本来应该去机场接的,车都坐不下这么多人,他们两个就让我们呆在家里。”这是在家里,既然黄承中叫自己大哥,冯振昌也没叫他镇长。
那边两位妈妈已经在报岁数,黄妈妈比冯妈妈小三岁,“姐姐,你已经46了?看着真不像。”
确实,这几年日子一年比一年好,梅秋萍看着真比以前年轻些。
“冯大哥,大嫂,”刚刚坐定,黄承中就说出了准备好久的话,“本来应该一早就上门拜访道谢的,今年我提拔的事,全是你们帮忙,拖到现在才跟你们道谢,真的很过意不去。”
“黄兄弟,你看看这两个孩子?一家人哪用得着说两家话。”梅秋萍给他倒上茶,指着规规矩矩的坐在旁边陪着的冯一平和黄静萍说。
“就是,其实我们也一样,去年在海南见到了静萍,我们就想着回来的时候,是不是和你们见见面,感谢你们养了一个这么优秀的女儿,可是,后来总怕太冒昧,一直没去打扰你们。”冯振昌说。
“哪里,一平这孩子,在乡里的时候,我就跟他打过交道,是个难得的好孩子,静萍能遇上他,也是她的福气。”
父母纷纷开启了夸对方孩子的模式,冯一平和黄静萍在旁边看着这一幕,忍不住偷笑,不过,下一刻,话题就转到了他们俩头上。
第二百四十四章 首饰和主意
两位爸爸愉快的互夸了对方的子女一会,其实,冯一平觉得他们好像是在婉转的自夸,然后,冯振昌话锋一转,说起了在旁边看相声的两个小辈。
“虽然现在说这些话有些早,也不太讲礼数,不过,我看这两个孩子,他们处的挺好,不像是那些说是自由恋爱,其实好多都是在谈着玩的年轻人,静萍,你也坐。”
他抬手叫住了红着脸准备走的黄静萍,他这话头一起,黄静萍就猜得到接下来要说什么,不好意思再坐在这儿。
黄妈妈也拉住女儿的手,“说的就是你们的事,你也是大姑娘了,在这听着。”
黄静萍听了,羞答答的回来坐下,不好意思抬头,两只手绞紧张的在一起。
冯一平四处张望着,想给她找点什么东西拿在手里,免得她自己把手给绞断。
她在家里,脱了外套,穿的是毛衣,所以没有衣角可以玩,现在也不时兴扎两个大麻花辫子,不然她还可以玩玩辫梢。
找来找去,没什么合适的,就倒了杯茶给她端着,黄静萍接过去,很隐晦的电了他一眼。
冯振昌接着说说,“我就想征求你们的意见,他们呢,都还很年轻,按现在的年龄来说,还算小,结婚肯定还要等几年,所以,我们是不是也不讲那些老礼,也赶个时髦,今天我们两家,当着他们的面,把这个事先定下来,你们看如何?”
黄承中看了老婆一眼,“我看行,不过呢,一平,静萍,这是我们大人的看法,如果你们觉得这样有压力,那也没关系,就和以前一样也行。”
“是,你们自己的日子,还是要自己过,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自己的幸福要自己追求,你们还年轻,将来会遇到很多事,可能会有矛盾,我们这样做,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让你们明白,两个人既然想在一起,那对对方都是有责任的,不能光顾着自己。”冯振昌也说。
看来两个爸爸,对这个事是早有预案,非常容易就说到了一起。
冯一平大大方方的抬起头,“我没意见。”他明白,爸爸这么说,除了给他们定下关系,其实也是为以后和黄承中打交道定下关系。
四个大人点点头,看向黄静萍,黄静萍能有什么意见?况且她都和冯一平商量要孩子的事,所以还是低着头看着手里的茶杯说,小声说,“我听一平的。”
四个大人都笑起来,只是黄妈妈见女儿这副样子,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这个孩子,亏得是找上了冯一平,要是碰到个不纯良的主,不说把她买啦她还帮着数钱吗,至少以后在家里没什么地位。
“你们等一下,”梅秋萍跑上楼,不一会拿着个小盒子走下来,“那我们也就不讲那些老礼,新事新办,静萍,这些是我们来之前在省城的首饰店里买的几样东西,你收着。”
这个当然是不好推辞的,梅秋萍把盒子打开,里面有点金光四射的意思。
里面是四样五件金饰,戒指,耳环,手链,一粗一细两条金项链,还有银制的项链手链,以及一共三个坠子和一对钻石耳环。
“我不懂现在流行什么,这些金,都是足金的,你要是嫌不好看,把它们放着,因该都是升值的,平时带这些银的就好,还有这些坠子,是叫我姑娘和我兄弟媳妇一起帮着选的,要是不合适,你叫一平再带你去买。”
黄静萍其实不缺这些东西,冯一平给她买的那些大牌的首饰不少,只不过她平时除了带手表和项链,其它的带的少。
冯一平看着那些金灿灿很豪的东西,想着黄静萍平时肯定不会带,特别是那条粗的金链子,都和那些大哥脖子上戴的差不多,很不合他和黄静萍的风格。
但这一小盒首饰,意义不一样,她有些激动的说,“阿姨,这些太多了,用不了这么多。”
黄妈妈当然很满意,这些东西,代表的是冯家大人对自己女儿的看重,“大姐,确实用不了这么多,你们太破费了些。”
“静萍,你要是看得上就收下吧,这是我和你阿姨的一点心意。”冯振昌说。
“我很喜欢,谢谢叔叔阿姨。”黄静萍当着大家的面,拿着那些首饰在身上比划着,满脸的欣喜。
……
晚上要出去吃饭的计划又夭折了,和冯一平爸妈一样,黄静萍爸妈过来,也带了不少家里的吃食,和冯振昌他们带来的一样,好些也要趁新鲜吃。
于是黄静萍和两个妈妈在厨房里忙活着玩晚上的饭菜,冯一平和两个爸爸,在客厅里聊天。
黄静萍那边很轻松,都不用她自己动手,两位妈妈看着那么大的厨房,里面那么多家里伙房没有的设备,一个个都跃跃欲试。
客厅这边,冯振昌主动提起了投资的事,他和冯一平都明白,县里肯定给黄承中压了任务。
“投资的事你不用担心,虽然确实和其它地方也在谈,但是我们当然都倾向于把这些都投在镇里,只不过呢,总不能让他们觉得来的太容易,你说是吧,来的太容易,他们也不会珍惜,说不定还会生出其它的心思来。”冯振昌说。
“是,该争取的还是要争取,要是一上来就指定在镇里,优惠的条件肯定也不会多,我理解。”黄承中说。
“我这个儿子啊,其它的不说,就是心善,说起来不怕你笑话,前几年,我们的日子过得紧巴的很,好几年过年的时候,连给他和姐姐买套新衣服的钱都挤不出来。我记得他五年级的时候,小年的那天晚上,村里的一个鳏夫,一平叫四伯的,来我家烤火,他脚上穿的袜子,用布缝了好几处,等他走了以后,一平跟我说,‘爸,我过年什么都不用买,给四伯买双袜子吧,’那时一双麻布的厚冬袜不便宜,要两块五,当时对我家来说,也算一笔钱的,我隔天就到村里的小卖部买了,叫一平送过去,不管怎么说,他一个孩子能有这份心,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帮他做到。”
老实说,这件事,冯一平早忘了,没想到爸爸还记在心上。
“是,对其它人都有这份善心,将来对父母亲人,肯定更孝顺。”黄承中夸了一句,顺道又在心里夸自己眼光好,五年级,还不到11岁的孩子,过年不吵着要新衣服,还想着帮别人,就按从小看大的说法,这孩子将来也不会差。
“所以呢,我们现在赚了些钱,一平的心更大了些,他总想着,让四里八乡的人日子都好过点,老黄你也清楚,如果只单纯考虑赚钱,那这些项目,怎么也不会投到镇里。一平具体有多少钱,我们不清楚,估计他也不清楚,我们自家在省城的那些面馆,只要是维持的好,一家人日子也都过得去,上等算不上,中等的日子可以保证,我们也知足,所以他现在有这样的心愿,我们做父母的肯定也支持。初步的想法是,把镇里河边的那一块,发展成一个工业园,可是你也知道,事做大了,盯着想伸手的人肯定多,而且老实说,我们也不愿意平白的让镇里的那些屁事不干,只顾着往自己家里捞钱的干部得了利,不过,虽然我们在市里和省里也有些关系,可是镇里才是直管的。所以,借这个机会,我们就运作了一下,让你以后能照看着点。”
要不是对冯一平也算有所了解,冯振昌说的这些话,黄承中是不会信的,这年头,谁会跟钱过不去?
可是,把他们家做的事串起来一看,还真是这样,要只是为了赚钱,怎么会把厂办在一个鸟不拉屎的镇里?
“我很佩服你们做的事,我清楚,我也是靠着这件事才起来的,以后在镇里,我又主管工业,这些事我责无旁贷,我就一句话,谁要是想动歪脑经,就是拼着头上的帽子和工作不要,我也要把他拦下来。”黄承中用了好多个“我”来表明心意。
“呵呵,这个真犯不上,我们还想着,你将来能当上镇里的一把手,然后把我们镇建成县里的第一强镇,让父老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呢。”冯振昌笑着说。
“既然是这样,那我觉得,这些投资,越难落地越好,甚至要是有一项落在其它地方,县里和镇里才会真正重视起来,如果换做其它县遇上这样的好事,估计县长都会去省城来首都找负责人谈,”黄承中帮着出主意,“不用担心我,总不好我刚提起来,他们就把我给撤了。”
冯一平看了爸爸一眼,还真是,县里现在好像也摸清了他们的脾性,在这件事上,还真不是特别积极,除了冯振昌开会的时候受到的那些礼遇,县里并没有其它动作。
黄承中说的对,蚕丝基地和蚕丝被厂,再加上婴幼儿产品基地,还有可能的酒店项目,加起来几千万的投资,就是放在市里省里,都算得上大项目,值得让一个厅级干部跑几趟。
可是县里和镇里,目前就只有王淦青去省里跑了一趟,后来就再没联系,再就是提拔了黄承中,目前连县招商局,都没有做什么工作。
说到底,赵县长他在冯振昌面前表现的很重视,但是从行动上,又看的出来,他们好像就笃定这些投资最后一定会落在县里一样。
那现在是得给他们点压力,让他们改变一下观念。
第二百四十五章 终于重视
后来在红尘里打滚了三十来年,重生之后,因为现实的各种需要,主动的,被动的又学了不少东西,看了不少书——而不是杂志,冯一平也琢磨出一个道理来,经商,其实就是博弈,一次又一次,一起又一起的博弈。
既然是博弈,那一定要理性。
他现在主观上非常愿意在自己赚钱的同时,带动老家致富,但是,黄承中的话提醒了他,怀有这样的愿望,也具有这样的能力,并不一定能得出那个结果来,这不是一道证明题。
如果县里的那些人,心里就拿准了自己的这些投资不会落到其它的地方,这显然不是一件好事,什么东西都一样,来得太容易的,谁都不会太珍惜,更别想得到重视。
不重视,特别是领导不当回事之后,问题肯定大大的。
冯一平想要的是让乡亲们致富,不是想让领导们致富和升官,虽然乡亲们致富了,客观上也会有这个效果,但这个因果关系要摆正。
“爸,黄叔叔,你们坐,我去打个电话。”
“你去忙你吧,我们不用你陪。”冯振昌摆摆手,他现在和黄承中聊的很热络。
之前的话,也算是两个人交了心,两个放下心防,又有着好多共同回忆的中年男人,可聊的话题很多。
厨房那边,好像也忙到了尾声,两位妈妈围着黄静萍,看她榨玉米汁,看来玉米这个老家种的少的东西,颇受两位妈妈的欢迎。
金翎接了冯一平电话说,“这还不简单,徐斌刚报上来省里适合开分店的地方,你们市也有适合的,不过不是你们县,是青阳,那就让他把动作加快,签约的时候,动静也大点就好,上市台的新闻播一下。”
青阳在张彦他们县隔壁,就是冯一平他们县隔壁的隔壁,离得并不远,县里的这些领导,现在可能还不会关注江浙鲁的那些全国百强县,但是市里的这些兄弟县市,也是竞争对手,肯定要关注。
这个挺好,你不是想我开酒店吗,偏不在你这,大张旗鼓的在你竞争对手那开一家。
放下电话,黄静萍就端着杯玉米汁进来了,“两位妈妈让我送给你这个大宝贝的。”
“怎么,吃醋了吗?”
“才不会呢,”黄静萍晃了晃手,好家伙,她不但戴上了戒指,手链也戴上了,很豪很富贵,“我现在可算是有职称的,看,这就是我的证书。”
好吧,这真的也算。
在黄承中打着出差的旗号,还优哉游哉的在首都各知名景点玩着的时候,在相关新闻还没有上市台播放之前,县里的赵县长就得到了消息,怡佳已经和青阳达成了协议,将投入五百万,把青阳公交公司的那栋老楼,和旁边的一家宾馆,改造成一家新的快捷式酒店。
这个不是太大问题,问题是,借着这个好的开局,青阳正在全力以赴的争取嘉盛其它的投资项目。
他马上打通了王淦青的电话,“你这两天和冯振昌联系过吗?还有黄承中,他那边有没有进展?”
“县长,这事后来我就没管,都是老黄负责。”虽然提拔黄承中他是没办法,一定要配合的,但这样也好,这些投资真的拉过来了,作为镇长,属于他的功劳跑不了,拉不过来,板子也落不到他身上。
“不过老黄上周刚刚去的首都,说是去找冯一平和嘉盛的总裁。”
赵县长干脆亲自拨通了黄承中的电话,“老黄啊,听说你在首都,情况怎么样?”
“不太好。”黄承中一边配合的比出剪刀手,让女儿给自己和老伴拍照,一边跟县长说。
他们这是在清华园,两边的父母,说起玩的地方,除了天安门广场那一块,他们最想看的,就是冯一平就读的这个全国闻名的大学。
“我都准备这两天就回来跟你们汇报。”
“什么情况?没见到冯一平和金总吗?”
“都见到了,一平带我去见金总,说具体的让我们谈,可是,我能谈什么?只能打听他们的进展。”黄承中说。
“打听出来了吗?”赵县长也理解,黄承中什么都做不了主,确实不能谈什么。
“情况挺多的,不仅是我们市里的和下属的各县,连国内其它的几个丝绸主产区也来了人,不少都是县领导亲自带队,前一天,连江对面的那个副市长都带着人上门来找金总,据说还是打着金主任老部下的旗号,他们给出的条件,也一家比一家的好,嘉盛正在评估。”
挂断了电话,赵县长马上拨通了招商局长的电话,“嘉盛那边的几个项目,近期有没有进展?”
“我们派人去了省里两次,见了他们综合评估小组一次,报了我们的条件。”招商局长说。
“那后来呢?有没有派专人跟进?有没有找他们负责人公关?”
“有专人负责,一直在电话跟进,他们的负责人听说都在首都。”
赵县长一听就火了,“这就是你们的工作态度?就这样的工作态度,还指望能拉来多少投资?马上去打听清楚,其它地方都给了什么条件,然后做一个详细的计划给我,你要是做不了,告诉我。”
招商局长此时哪敢说半个不字,“是,我马上安排,不,我亲自去落实。”
冯振昌和梅秋萍漫步在清华园里,微笑的看着周围经过的那些年轻的大学生,说起来,他们进过冯一平就读的小学和中学,大学校园,这还是第一次进来。
虽然刚到省城的那会,他们一直骑着那辆三轮车,在大学城那一块转悠,可从来没进去过一家校园,都是隔着高墙朝里面看,想着儿子以后也能身在其中,现在,这个愿望已经圆满实现了。
“你看,和小学中学确实不一样啊。”冯振昌看着这比一般公园景色更好的校园说。
“是,以前那些学校,离得好远,就能听到读书声,这里,学生们自在得多,你说,会不会也有些孩子,没有老师看着,家长也不在身边,整天的不去上课?”梅秋萍看着那些在草地上、路边、运动场的看台上晒着太阳,抱着书看的学生说。
冯振昌看着后面对着数码相机看照片的冯一平说,“至少我们家的这个不会。”
县里,领导一重视,下面动作很快也很见效。
等各方面的消息一汇总,嘉盛虽然说还在评估,可是看着那么多竞争对手报出来的条件按,还有他们比县更优越的地理位置,领导们再也轻松不起来。
“安排一下,我亲自带队去一趟首都。”赵县长说。
他问已经回来的黄承中意见的时候,黄承中说,“县长,这一阵子怕是不合适。”
“为什么?”
“他们正忙着参加广交会时的准备工作,这两天去首都,怕是也碰不到人。”
是啊,已经到了四月中旬,广交会,即将开始。
第二百四十六章 大会见闻
“还是南边的风景好。”冯一平看着车外,喃喃自语了一句。
“是她们裙子短吧?”旁边的金翎接了一句。
“你不是在看文件吗?”冯一平诧异的转过头。
金翎一上车就拿着几个文件夹很认真的在看,然来也是装样子?
“我答应了静萍,要帮她看着点。”金翎依然头也不抬的看文件。
这次来参展,工作行程安排的很紧,而且这些天,吃住都不方便,黄静萍便留在家里,没有跟过来。
“初中的时候,学的诗里说,‘春江水暖鸭先知’,现在不容易见到鸭子,不过,想知道春江水暖不暖也容易,看裙子就知道。”冯一平看着窗外那些迫不及待的穿上短裙的姑娘,笑着说了一句。
金翎笑着捶了他一下,连开车的司机也忍不住笑了。
冯一平也不还手,依然笑眯眯的看着外面那些穿短裙的姑娘,首都这会,在公司写字楼里,不少OL是穿裙子的,街上和学校里就很难碰到,而且裙子这玩意,冯一平觉得,还是春夏的时候穿起来最有味道。
本来就刚落成不久的新厂区,今天看上去更是干净整洁,熊玉良带着外销的一干人在那边布置展位,老蔡在厂里看家,顺带组织着员工们加班搞了这些门面工程。
离广交会这么近,总会有客户有来厂里参观的意愿,这也是历届的广交会,举办地的签约额一直名列前茅的原因之一,那些在展会上有兴趣的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