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只要郑博赡继续看下去,他就会发现,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一家估值上亿的互联网公司,去年第四季度赚了四十二万美金,这就是他有信心的理由之一。
如果郑博赡看到这,也没有被作者左右,能独立思考一下,他就会对冯一平更有信心一些。
冯一平现在心情明媚的很,黄静萍的心情更灿烂,昨天天接到销售的电话,今天一早,他们两个坐城际列车,从首都到了保税港提车。
看到实车的时候,黄静萍那个兴奋啊,那眼神,冯一平觉得,她有时看自己,也就是这种眼神,摸到车上动作那个轻柔,估计以后有孩子,抱孩子的时候也就这般小心。
所以,那些说女孩子不爱机械的都是大错特错,不相信的话,带她们来车市溜一圈就知道。
给她订的车,是沃尔沃C70,这也是目前沃尔沃车系中,最贵的一辆。
从外观上看,它没有金翎的宝马那么性感,但是很优雅,空间也足够大,车长近四米八,所以有两排座位,动力充沛,零到百公里加速用时八秒。
当然,最吸引的还是它的安全配置,听说,主打安全的沃尔沃,也是因为安全问题,很犹豫要不要推出敞篷轿车,直到有了ROPS和SIPS这两样保护系统之后,才针对北美市场开发出了C70硬顶敞篷跑车。
搞定了所有手续,挂上了临牌,黄静萍拿着钥匙对冯一平说,“你来开吧。”
冯一平笑笑,自觉的坐到副驾上,他知道,女孩子对各种第一次,可是很看重的。
“嘿嘿。”黄静萍高兴的坐到驾驶席上,轻轻的关上车门,自觉系上安全带,熟练的打火启动,轻松自如的转到大街上,和冯一平的车不一样,这辆车底盘低,抓地力也强,她开起来更轻松些。
“要不,我们就回家里吃饭吧。”
“行。”冯一平知道,她这是迫不及待的想试试新车,这种心情完全能理解,记得他提车的那一天,当晚恨不得睡在车上。
当然,也不能白来一趟,他们转到市里,买了几个正宗的煎饼果子,还有麻花和狗不理包子,不过,冯一平看着自己在车里咬一口麻花,那边黄静萍眼角就跳一下,腮帮子抽一下,得,“靠边停一下,我还是在车外面吃吧,我怕忍不住你打我。”
“噗哧,”黄静萍找了个地方把车停下来,讨好的捏着一个包子喂他,“这不是新车吗,这些掉在车上很难清理。”
“是,我知道,不是新车,在车上吃东西也不是个好习惯。”
“一平你最好了!”黄静萍看着周围没什么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在他脸上嘬了一下,润润的,还,油油的,“等等,你是不是刚吃过包子?”
其它的功能不说,黄静萍最想试的,就是敞篷功能,在收费站缴费的时候,她趁着停车那一会,在收费妹妹羡慕的眼光中,把三段式硬顶敞篷打开,这也是这辆车折衷的地方之一,它只能在停止的状态下,才能打开敞篷,而且要三十秒的时间。
一向畏寒的冯一平缩着头陪着她,在这样的天气里吹着冷风,这一路上,黄静萍脸上的笑就没断过,冯一平也一样,让自己身边的人,脸上的笑更多一些,这也是他赚钱的理由。
第二百二十三章 让人郁闷的杂志社
当着兴冲冲的黄静萍的面,金翎也说新车很好很不错,不过,等黄静萍又兴冲冲的开车回家之后,她向冯一平吐槽说,“这么中规中矩,没有一点个性,至少也得是中年人才开的车。”
“拜托啊大姐,这不是你留学的地方,一是选择本来就少,二来,个性神马的,我还就是没有,知道我大中华讲究的是什么吗?中庸之道!”
“快别糟蹋我们的传统文化了,什么时候去香港?你说的那件事靠不靠谱?我怎么看到杂志和网上说的,都和你的看法相反?”
原来不止郑博赡一个人担心这事。
“下月上旬就去,相信一平相信党,相信网络会上当,你觉得这些大把花钱的互联网公司会唱衰自己吗?你就把心放肚子里吧,收益绝对不会错。”冯一平肯定的说。
“那就好,努力多赚点啊,我有用。”金翎拍了拍冯一平的肩膀。
“用来干什么?”冯一平有些好奇的问。
“当然是买车啊,我看中了一款火红的法拉利。”说起这个,金翎双眼放光。
老实说,冯一平真不理解那么多人对跑车的狂热喜爱,这话他后来是不敢说的,因为你买不起,却说不喜欢之类的话,那就是装十三,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哪怕葡萄还就是酸的。
但是现在,只要狠狠心,他可以毫无压力的买世界上最贵的跑车,但他依然对那些超跑没有太大兴趣,你加速性能再好,时速再快,在我们国内的日常,有你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吗?
“同志,我是为你攒嫁妆,不是让你拿来挥霍的,乖,听我的话,要是不想放着,拿来买房子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你每年的年薪,足够在省城买一套房子,那就省着点,抓紧多买几套,相信我,这是更好的选择,房子只会越来越贵,车只会越来越便宜。另外,到下半年,酒店开业之前,会买一批车,也会给你留一辆,放心,肯定配得上你的身份。”冯一平苦口婆心的劝着。
但是显然,金翎和他的观点完全不一样,她很像傲娇且自信的大美利坚国人,相信世界是围着他们转的,收入只会一年年增加,存钱?NO,今年只花今年的收入都太保守,至少预支来年的收入才正常。
所以,冯一平用心良苦,苦口婆心,心口如一的这一番碎碎念,被金翎毫不犹豫的屏蔽掉。
“你以为谁都想像你一样当包租公啊!”
好心当作驴肝肺!
也是,他们两个,成长的环境相差太大,三观还真有些不一样。
虽然暂时要到三月初才去香港,但冯一平这些天也一直记挂着那头,因为三月刊要定稿在即。
而即将付印的三月刊,相当关键,这本杂志,究竟能实现冯一平的梦想,还是泯然众矣,成为鸡肋苟延残喘一阵,最后被冯一平砍掉,最主要的还是要看这一期面世之后的反应。
其实,包卓远已经欣喜的几次给冯一平打电话,第二期之后,终于有欧美的一些重量级公司给杂志社来电,不过,他们主要问的,还是冯一平的文章,至于大家都期盼的广告的事,依然没有进展。
所以,他不得不又一次干涉了杂志社的运作,亲自审核了这期的重头戏,就是关于即将破裂的互联网泡沫的那组文章,另外,他对于这一期的封面,也相当不满意,已经给他们打回去了三稿。
看着最新传过来的封面方案,冯一平还是不满意,摇了摇头,算了,再粗暴一次吧,直接定下来,他把封面上其它的那些内容全划掉,写下了“互联网泡沫破裂,就在眼前”,十一个大字,给那边传了过去。
然后果然,十分钟不到,他就接到了包卓远的电话,“冯总,我们尊重你的意见,也赞同你对互联网行业的观点,但是,在封面上写下这样肯定的话,是不是有些不太妥当?”
作为一个资深媒体人,包卓远以为冯一平现在也是破罐子破摔,为了吸引眼球,才要在封面上写下这样后来被称作“标题党”的话。
冯一平当然知道自己的这句话有标题党之嫌,他也知道,自己这说的就是大实话,“包总,就按我的方案配图吧,我也向你承诺,这是我最后一次干涉编辑部的运作。”
听他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包卓远还有什么好说的,准备的那些只能都憋回去。
当初信心满满的办这件事,现在却像那些互联网公司一样烧钱,冯一平其实非常郁闷,因为那些互联网公司,烧的都是投资商的钱,烧起来不心疼,杂志社不一样啊,烧的这一分一毫,可都是他自己的钱。
明明我说的就是将来和即将一定要发生的事,你们怎么就不信呢,反倒是信那些专家的信口胡诌。
他满腹心事的骑车走在校园里,直到有人把住他车的笼头,他才清醒过来,“哎,你想什么呢?这么入神?我叫你那么多声你都没反应。”韩贵亮骑着车停在他旁边。
“哦,不好意思,工作上的一些事,一时有些入神,你这是下课还是赶着去上课?”
“我没课了,看你这样子,是有什么烦心事吗?”
“也算不上,对了,你找我什么事?”
“你都好多天没去宿舍,大家都想问你,你不是说要请我们去你家做客吗?究竟什么时候可以,大家都惦记着看你家的豪宅呢!”
“什么豪宅,我那就是一普通的房子,这样,你回去通知大家,后天上午下课后,我来接大家过去,中午就在我家吃饭。”
“行,我告诉大家这个喜讯,另外呢,你的事,我们可能都帮不上忙,不过,凡事想开点,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你说是吧。”韩贵亮安慰他。
“呵呵,谢谢,不过,没你想的那么严重,就是一家公司有点小问题,不用担心。告诉我,后天想吃什么,我们提前准备。”
“这还用说吗?当然是各种扎实的硬菜!”
“行,没问题,我这就着手准备。”
二十来岁的时候,还真是无肉不欢的时候,可以说是,人有多大胆,肉就能吃几碗。
于是第二天,黄静萍和他一起来到市里,牛肉羊肉驴肉这些难处理的,当然是买现成的省事,而且味道也好,他们只做两个,冯一平做一个东坡肉,黄静萍做一个酱烧凤爪。
至于准备的其它的几个素菜,应该都是应景的。
第二百二十四章 众筹项目
来接室友的还有黄静萍,她刚拿到自己的新车,兴奋的很,晚上总带着冯一平出去兜风,都想说她开车接送冯一平上学,另外,就一辆车坐不下,加上她的刚好。
而且,经过上次左青的事之后,冯一平不想再沾染这些麻烦,女朋友都跟在一起,那些怀揣着小心思的人,总该偃旗息鼓吧。
不止宿舍的五个人,梁永高还带来了他的女朋友,美院的那个小蔡,她这是第一次见到黄静萍,暗叹果然名不虚传,聊了几句,她自然上了黄静萍的车,梁永高和韩贵亮也跟着,其它的三个,坐在冯一平车上。
“一平,这是我们几个的一点心意。”金宝提着一大袋子水果。
“还有这个。”颜志达还拿着一个一面是塑料纸的盒子,里面是一对瓷质的小猪,还在玩亲亲?
“跟我还这么客气。”
“这是礼数!”陆文青说。
好吧,大家也都算成年人,第一次上人家里拜访,空手也确实不好。
现在的首都也很大,就是颜志达和韩贵亮这两个本地人,其实也不是到处都熟,他们的学生时代,没有冯一平这么丰富多彩,这么多年,一般也都是学校、家这样的两点一线。
等他们看到温榆河畔那已经建好的那些别墅区,或者是正在动工兴建的别墅,都有些艳羡,然后就想着,自己一定也要在这弄上一套。
他们看到冯一平的房子感触也一样,单说房子,其实并不是太出彩,但是它处的地段,赋予了它一些不一般的品质。
陆文青楼上楼下,前前后后的转了一圈说,“一平,我决定了,就把你这里的房子定为奋斗目标。”
这句话,现在看来好像是有些没志气的,在校的时候,大家心都大着呢,所以没有一个附和。
“老陆你太谦虚了,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放心吧,这些东西,对你而言,将来一定唾手可得。”冯一平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其实还真未必!
虽然大家现在也算同龄人中比较优秀的,可是学历高,并不就意味着成就高,学历只是成功的充分条件,还说不上是必要条件,更不用说是充要条件。
就是二十年后,在国内各省会城市,或其它一二线城市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套三居的房子,一辆中级车,比较而言,其实也就相当于美国的中产,是好多人奋斗的目标。
能住上冯一平这种后来被称为豪宅的房子的人,终究还是少数,而且那时的房价,和那时的人均收入,更不成比例。
当然,梦想还是要有,万一见鬼实现了呢?
“应该这样说,一平的成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韩贵亮搂着陆文清说。
他是工程力学系的学生,有着理工男的严谨,也没有自大的认为自己将来一定会超过冯一平,很简单,按一般规律来说,冯一平这样基础好的,起步高的,将来肯定比他们这些两手空空的要发展的好。
“老韩,你这是捧杀我啊,”冯一平笑着把他们两个朝屋里请,“这些事怎么说的准,现在变化这么快,像我这样从事传统产业的,很容易被超越。”
“传统产业永远是基石,没有传统产业,其它产业也兴旺发达不起来,”也在院子里的金宝插了一句,还隐蔽的朝他们招手,低声说,“快过来。”
“怎么了?”见他和颜志达奇奇怪怪的,冯一平问了一句。
“注意动作不要太大,十点钟方向,二楼阳台上。”
陆文青一扭脖子,金宝就拍了他一下,“自然点。”
冯一平看了好笑,看到金宝戴上了眼镜,又搞得这么神秘,就猜得到他们看的是什么。
那边住的是一家老外,也不知道哪个国家的,当然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九点钟的那家人,其实那家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家的女主人,金发碧眼,面容姣好不说,关键是那身材,简直好到凶残啊,真能让好多微波荡漾的妹妹想死的心都有,比如她现在躺在那,就她胸前的那两坨,冯一平老家的那种大海碗估计还罩不下,不是学校的那些不多的留学生妹妹能比的。
“好啦,够啦,别这么没志气,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像这样身材的外国美女将来也会有的。”冯一平把他们朝家里推,女人的感觉很敏锐,他们几个就这样稍加掩饰的看着那边流口水,人家肯定会有所察觉,他可是还要在这住下去呢!
金宝还意犹未尽,“一平,这里老外多吗?”
“多,不但有欧美的,还有我们亚洲的。”
现在的中央别墅区里,老外不少,不过冯一平一点都不感兴趣,听说他们对隐私很看重,所以在这个小区里,冯一平和邻居们,老死不相往来,不要说登门拜访,路上遇到了,别人不跟他打招呼,他也不会多看别人一眼,免得自找没趣。
梁永高表现最好,这会在厨房里给黄静萍和小蔡打下手,见到他们进来,感慨了一句,“一平,你这厨房都有我们宿舍两三个大。”
“不也是只能用来吃饭?”黄静萍和小蔡在摆餐具,“好啦,大家请坐吧!”
这还是家里的大餐桌第一次派上用场,桌子上,除了两三个素菜,其它的都是肉,冯一平拿出两瓶白酒,“我们随意点,就这么多,每人也就三两多点,行吧,但是,菜一定要多吃,争取扫光,不然就浪费了。”
冯一平保证不了他们喝好,但是能保证他们吃好。
在冯一平家里,在女孩子面前,他们开始还有点放不开,后来看到两个女孩子也是大块肉大口饮料,也就不再端着,吃的好生畅快。
“一平,我正想问你呢,”女孩子胃口总是小一些,吃不多时,小蔡就放慢了节奏,“关于众筹的项目,好多人都觉得开个书店不错,投资可大可小,比如我们可以经营二手教材,也符合我们学生的身份,利润也相当可观,前景也不错,如果我们努力,也未尝不能把它打造成类似诚品书店那样的牌子,你觉得怎么样?”
小蔡就是三个发起人中的唯一一位女生,她来自商业氛围浓厚的沿海地区,家里生产塑料玩具,从小耳濡目染,虽然学的是美术,但对经商一道并不陌生。
“开书店啊。”冯一平沉吟着。
学生创业,想到开书店,这个不出奇,不过,这还真不是个好路子。
比如现在很繁荣的万泉河书店一条街,过不了几年,就会全军尽墨,就是各大学内外的那些书店,存活下来的也都不到半数,而且大多数都租不起地上的店面,只能转入地下室经营。
“港台地区和我们目前的发展阶段不一样,这个不太有可比性,诚品书店在港台能成功,在内地还真不见得,另外,诚品其实不仅仅是书店,它是综合性的文化产业,运营范畴很大。”
“可就附近这么多高校的学生,书籍需求量就很大。”
“是,需求肯定大,但是,各个高校的藏书量也大,这就抵消了好大一部分,另外,我们买书的预算也有限,平均一个学生一年能买几本书?而且学校周围竞争也激烈,利润虽然是不错,但是将来的经营费用,比如房租也上涨的很快。”
知道了结果,去找理由,总是要容易些,看小蔡脸色有些黯淡,冯一平话题一转,“如果要做,我倒建议可以换一个方向,不以高校学生为主体,而主要针对企业和机关,专门经营精装书籍。大家都知道,现在不管看不看,一些领导和老板的办公室里,总少不了一书架精装的大部头,这块市场也不小,而且都是批量购买。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但是,不管我们这个协会,学校批不批,我们几十个人做的头一件事,一定要成功,不然谁都受不了这个打击,所以我建议,不要急,决定做之前,还是要再进行缜密的市场调查。最好是按教科书上的来,针对大家提出的每个项目,都做一份合格的企划案,等到企划案出台,就能很容易分辨究竟有没有做一个项目的必要。”
金宝也在旁边听着,“一平说的是,那我们就正规一些,前期工作多做一些,另外,关于项目,你有什么建议吗?”
“我个人觉得,干洗店其实也不错。”
第二百二十五章 赴港
三月的南国,阳光明媚,气候宜人,带着另外两个人的期待,冯一平和黄静萍又一次赴港。
提行李的时候,冯一平就看到出口处的包卓远在笑着向他们招手,气色看起来不错的样子,不是电话里那愁苦的范。
司机推着行李车,包卓远为了照顾黄静萍,用蹩脚的普通话说,“一平,第三期发行之后,这几天,终于引起了不少反响。”
“那就好,等着吧,等到中旬以后,反响肯定会更大。”冯一平自信的说。
包卓远没有接茬,他实在是不知道冯一平哪来的这么些信心。
“我们先去酒店还是先去公司?”
看他那急切的样子,冯一平笑着说,“先去公司吧。”
与国内其它公司的办公室相比,虽然员工的精神面貌还不错,但杂志社的整体氛围并不理想,有些压抑,不太活跃。
公司成立之后,老板终于又难得的大驾光临一次,其实杂志社的员工心情蛮复杂,这三期的成绩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在烧钱,私下里,裁员或者歇业的议论就没断过。
所以,当包卓远在办公区,向那些没见过冯一平的员工们,介绍那个被第一批员工簇拥着的小伙子,说他就是杂志社老板的时候,掌声稀稀拉拉的,有些女性职员惊慌的四下张望,终于来了吗?是要大裁员还是歇业?
冯一平猜得到这些人的心思,当包卓远叫他讲两句的时候,他走到办公区中央,决定讲两句,“虽然我们见面不多,但是我们就是一个集体,就是一家人,所以,我也懒得说客套话,只讲几点。首先,大家的从去年到现在的工作,都卓有成效,不管是我个人,还是集团公司,都很认可,也都很感谢大家这几个月的辛勤工作。”
在那些本来就怀疑的员工耳朵里,这话就是要裁员或者歇业的前言啊。
好在冯一平没给他们猜测的时间,马上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们杂志社,是一个很有战斗力的团队,各位同仁,都是集团的优质资产,所以请大家放心,我们不会放弃一个员工。”
“最后,大家都清楚,目前发行的这三期反响一般,但是进步也是明显的,一期比一期乐观,所以,我在此寄希望于大家,抖擞精神,再接再厉,力求一期比一期办的好。好了,都放心了吧?那就都接着工作!”冯一平安抚鼓励完,看着那些露出笑脸的员工们,跟在包卓远身后到他办公室。
他的话一说完,办公区的气氛马上活跃了不少,茶水间那边,更是传来了女孩子们嘻嘻哈哈的笑声,包卓远站在百叶窗前,看着外面这几个月来少有的一幕,感慨了一句,“还是一平的话有份量。”
可不吗,人家是老板嘛,大家的工资都是从他手里拿,说话当然有份量。
“冯总,请看,”高屹铭把一些报纸,主要是外文报纸拿给他看,“这就是这几天报道我们杂志的报纸。”
包卓远也高兴的打开了好些网站,“这上面,也都有对我们杂志的报道。”
冯一平略略看了一下报纸上的评论,绝大部分都是持批评态度,认为他们就是一家用耸人听闻的标题,来哗众取宠的杂志,还说要不是因为每期连载的蓝海战略的文章,这本杂志,真的可以说是一无是处。
“网站上的内容也差不多吗?”冯一平问了一下。
他猜测,网上估计还会批的更凶一些,这些知名网站背后,都有一家互联网公司,有些烧钱烧的正爽着呢,你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杂志胆敢这样泼冷水,摆明了就是不想好好相处嘛,那又怎么会客气?
黄静萍看了狮城一份繁体报上的批评文章,看着冯一平他们三个好像还很高兴,有些不理解,“这不都是批评我们的话吗,你们这么还这么高兴?”
“我们当然高兴,批评就意味着人们对我们的关注,批评的人越多,也可以说明我们的关注度越高。”冯一平解释道。
这其实和娱乐圈差不多,那些刚刚出道,只有少量作品面世的新人,哪怕受到的都是差评呢,报道的都是绯闻呢,只要有人关注,那也比那些没给大家留下一点印象的其它演员好。
“我估计,这些网站后面的公司,此时说不定也发现了问题,所以他们这样横加指责,是不是有心虚的成份在里面?”高屹铭说。
“哈哈,你说的对,怕是有不少人已经感到了这种危机,他们怕了,他们越怕,说明我们的方向越正确。”包卓远说。
在冯一平的灌输下,他们现在也都接受了冯一平的观点,认为这个被好多专家教授夸出花来,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们未来的美丽的大泡沫,是要破裂,虽然爆发时间还有待商榷,但结果是肯定的,他们自然不接受那些批评的文章。
“反响最大的,其实还是一平你,大家都追着我问这个作者冯一平的联系方式,有其它杂志社想跟你约稿的,还有好多是邀请你去访问演讲,你有这方面的打算吗?”包卓远说。
冯一平那些文章对杂志的拉动作用,大家都心知肚明,杂志社前途不明朗,包卓远也认为,冯一平不应该再被杂志社拖后腿,而应该把蓝海战略结集出版。
“我暂时没有这方面的打算,好的东西,当然要留着给自家人用。”冯一平说,“而且,你们都做好准备吧,我们的结论,这几天就会揭晓,到时,你们就真的准备电话被打爆吧!”
类似的话,他在第一次筹备会议上说过,只是,当时参加筹备会议的人,因为对杂志社的前途不看好,此时留下来的并不多。
对这些坚持下来的人,冯一平一一跟他们握手,还嘘寒问暖几句,大家就有些诧异,这个小老板,在工作上那么急进,私下里接触,倒又是一个很温和的人。
中午出门去酒店的时候,还在办公室的那些职员们,都自动起立,给喂了他们一颗定心丸的冯一平鼓掌喝彩。
老实说,虽然不管这是自发行为还是组织的,这样的活动冯一平都有些排斥,因为它不应该在一家现代化的企业里出现,但是,真正身处其中的时候,冯一平发现,自己其实还蛮享受这种众星拱月的感觉。
第二百二十六章 前夕
“你说,怎么就没更多的人来骂我们的杂志呢?”到银行安排好了资金,回到酒店后,躺在落地窗前的沙发上,头枕着黄静萍的大腿,吃着她喂的葡萄,看着下面的维多利亚湾,还想着那些游艇上,是不是有着好多大长腿的超模,冯一平有些失望的问黄静萍。
“不稀罕他们骂,过两天就好,过两天就会有人追着夸我们眼光独到。”黄静萍仔细的剥掉葡萄皮,自己吃一颗,喂他吃一颗。
通过冯一平的解释,她也算明白了,原来这有时候,特别是对一本杂志而言,被更多人骂,其实也就意味着更多的关注。
“正是这样,我才希望骂的人更多一点啊,你想想,现在我们明确说狼就要来了,他们不高兴,不爽,梗着脖子驳斥,然后几天后,就如我们说的一样,狼真的来了,那不就相当于他们自己打脸吗?那情景,你想想该多有趣!”
真可惜,现在驳斥他们观点的,都是一些影响力不大的地区性刊物,以及一些不太知名的网站,要是那些巨头们,比如稍微有点软,以及蓝色巨人等,这个时候来批评一下他们该多好,那将会是多么好的广告啊!
为了让互联网泡沫破裂的时候,杂志能得到更多的关注,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前沿杂志的前瞻性和权威性,冯一平不介意他们的杂志现在千夫所指。
因为现在他们被人骂的有多狠,泡沫破裂的时候,那个反差就有多大。
可是,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就像是一个刚说话的孩子,对着一群职业生涯正好着的大力士说,“嘿,你们马上会输!”
现场声音嘈杂,小孩子的声音又小,能听到他这番话的大力士本来就不多,大多数听到的,也都当作是笑话,睬都懒得睬,回应他的,当然只有极少数。
3月10号,周五。
对大多数人,比如那些在互联网公司任职,或者是在相关公司任职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得不能再好的日子。
美联储的格林斯潘那个老小子又一次加息,无所谓,虽然法院还没宣布,但是大家都知道,联邦政府诉微软垄断的案子,最后的结果,就是垄断,这也无所谓。
因为今天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一度高达5132。52,比99年的翻了一番还多!那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高管们想着这个周末要去哪个小岛的海滩上晒太阳,普通员工们则想着去哪个俱乐部打高尔夫,那些辞掉工作,专职炒股的人,看着账上那可观的收益,想着是去买套房子呢还是换辆车。
冯一平和黄静萍在酒店的餐厅吃着七分熟的牛排,喝着勃艮第的红酒,刚刚在网上浏览到的那些消息,和各地晚报上的那些文章,依然都是一片叫好声。
他很为这些盲目乐观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