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外,县里迄今为止,还没有拉来一个投资金额上千万的大项目,就是在市里,这样的项目也很少见,绝对是个香饽饽,如果真的能谈定,肯定也能当作一项拿得出手的政绩。
冯振昌心说,当然是知道这个项目符合县里的情况才说的,不然还不提呢,“我知道,我也希望能落户在县里,可县长你也知道,就说市里,生丝产量高的县也不少,决定投资落地的,是集团一个跨部门小组,他们要从环境、地理位置、产业配套、优惠条件等好多方面综合考虑,我是真做不了主。”
第二百一十九章 点题
“这是当然,可是冯总你的话,在集团里肯定还是很有份量的吧。”秘书长说。
“我当然会帮着说话,我是非常希望这个项目能落在县里,落在我们镇里,包括另外的婴幼儿产品基地,也能落在我们镇里,可是,这么大的事,我说了肯定不算。”
“哦,还有婴幼儿产品基地?”赵县长干脆放下了筷子。
“是,现在不比以前,都是一个孩子,家长都看得宝贵,把孩子当小皇帝,也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这里面蕴含了很大的商机,集团计划以自建和加盟的方式,在全国开婴幼儿用品连锁店,也准备自己生产一些,比如服装之类的。”
又是一个大项目!
“小周,你去另外几处说一声,我中午就不过去,替我告个罪。”赵县长对秘书长说。
今天中午,他本来计划要去好几个代表团的,现在看来,都推了吧。
“来,冯总,光拉着你说话,都没怎么让你吃饭,你别见怪,这道鱼不错。”
也就没吃几筷子,他又提起了话头,“听说嘉盛集团,董事长是在首都上大学的一平?”
这个是瞒不住的,工商注册资料一查就能查出来。
“算是吧,他其实也不管事,学习很繁重,没时间,具体事务,主要都是金总负责。”冯振昌正愁不知怎么把话题提到这边,赵县长就主动提了起来。
“你家的这个孩子,了不得啊,我只见过一次,不但读书优秀,在商业上也这么有天赋,和他一比,我们这几十年好像是白活了。”
“怎么会?只是专长不同,要是让他考公务员,肯定到退休了,还做不到你现在的高度,他主要是负责为自己赚钱,你不一样,心里挂着全县二十多万的群众,一心想带着大家一起致富。”冯振昌小小的拍了一记。
这话赵县长爱听,不是看在冯一平和方市长以及金主任的关系上,他姿态不会放的这么低,“呵呵,各有各的难处吧,不过,作为父母来说,有个这样的孩子,是真挺省心的。”
“县长你是不知道,他也不让我们省心,”冯振昌装作发牢骚,“比如去年年底,在海南开会的时候,他就带着一个小姑娘来见我们。”
“这有什么,那是好事啊,都上大学了,他也到了该谈女朋友的年纪,是哪家的姑娘?”赵县长心想,该不会是方市长的女儿吧。
他见冯一平的时候,冯一平和郑佳怡在方市长家后花园里,谈的很热络,他看得出来,市长家的千金,对冯一平好像有那么点意思。
“就是我们镇里的,姑娘的父亲,听说也在镇林业所上班,好像他们两个,初中的时候就开始处对象,还把我们一直蒙在鼓里。”
“哦,那也没什么,不影响学习就好。”
“不过,其它方面不说,我这个儿子,对老家还是关心的,他一直说,他的户口,肯定会一直放在冯家冲,不会迁到其它地方去。”
闻弦知雅意,冯振昌相信,县长这样的人,肯定听得出他话里的意思。
“难得,真难得。”赵县长夸了两句,心里想着,既然有这层关系,林业所的这个人,倒是可以考虑用起来。
这餐饭,也正是冯玉萱讨厌的那种,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交流,吃饭的时间上,白瞎了桌上的那一桌好菜。
“冯总,总之一句话,虽然你已经为家乡做了很多事,但是,既然还有机会,还是要麻烦你能多帮着争取,就看在那么多日子还过得不宽裕的农民兄弟身上,好吧!我现在就可以给你承诺,只要投资落在县里,有什么条件,我们都可以谈,我希望你能把我的这个态度,如实的转达给嘉盛集团。”
“县长放心,这件事我义不容辞。”冯振昌握着县长的手保证。
这一次,赵县长亲自把冯振昌送到了招待所门口,这样的待遇可是少见,今天在招待所应酬的干部不少,好多人看到了这一幕,事后纷纷打听冯振昌的身份。
“严秘书,通知王淦青,叫他马上来一趟。”赵县长也不回办公室,县招待所自然有他的房间。
王淦青明显是喝了酒的,可能匆匆的洗了把脸,领子上都有水渍,可是一说话,还是一股酒气扑面而来。
“坐,先喝口茶。”
“不好意思县长,中午碰上其它兄弟镇的镇长,我们一起喝了几杯。”
“从明天开始,到会议结束,不要再贪杯。”
“是,我记住了!”
“冯振昌儿子交了个女朋友,他女朋友的爸爸在林业所上班,你知道是谁吗?”
王淦青是非常不愿意提起黄承中,但现实却偏偏不如他的愿,这个问题他也不好打马虎眼,只能如实说,“我知道,叫黄承中,一直在林业系统工作,原来在撤并前的梁家河乡,现在调到镇里也有四年多。”
“你说的事,我问清楚了详情,他们计划投一个蚕丝基地和一个蚕丝被厂,加起来上千万。”赵县长接下来却没有说黄承中。
“县长,我们镇很合适啊,虽然这两年养蚕的少了,但只要他们用合适的价格收购,我们一定能动员起足够的人家养蚕,他们连基地都不用办。”
“你怎么就不多想想?他们会想不到这一点?既然提出想筹办一个基地,肯定有自己的理由,比如从桑树品种到蚕种,估计都会引进新的,先进的,产量高品质好的,这对县里的整个桑蚕行业都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还不用我们政府出钱。”
“是,是,还是县长你想的周到全面。”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意向成立一个婴幼儿用品生产基地的,按他们的规划,这个投资额估计更大。”
“哦?”
“如果我们努努力,还可以动员他们来县里建一座酒店。”
这个冯振昌,把我瞒得好苦,居然有这么多项目,“县长放心,我可以立军令状,一定把他们的这些投资承接下来。”
“还军令状,还放心?”赵县长拍了一下椅子扶手,“如果镇里和嘉盛配合的好,会至于他们有合适的投资项目,都不第一时间和县里和镇里接洽吗?”
这时肯定不能承认配合得不好,“县长,全镇从上到下,对嘉盛的那两家工厂的经营活动,这几年一向是全力配合。”
“行了。”赵县长也是从基层干起来的干部,清楚下面的那些弯弯绕,冯振昌的话,也不是句句是实,但是嘉盛想在县里,或者是镇里投资,这肯定是真的,具体详情又一直瞒着王淦青,甚至他找上门去也没打听出来一句准话,这就说明他们对王淦青是有意见的。
“这个黄承中,你觉得怎么样安排好?”赵县长自然能听得出冯振昌的意思,就是误解了也没关系,总是为自己这边加分,所以此时又把话题绕了回来。
“要不,”王淦青越发恨自己家那不明理的婆娘,揣摩着赵县长的意思,“把他借调到县招商局,刚好让他负责这件事。”
第二百二十章 提拔和自夸
赵县长闻言,面无表情的看着王淦青,看来不说和冯振昌关系如何,他和黄承中的关系,肯定算不上好,好歹也是一镇之长,却偏偏和有这样关系的一个科员过不去。
他对王淦青有点失望。
王淦青被赵县长看的很不自在,“我这样不妥?招商局应该是一个很对口的单位啊。”
“这就是你的安排?把黄承中放在招商局,还让他负责这件事,那他是该为县里考虑,还是该为女儿的男朋友那边考虑?搞不好就是两边都不认可,这是提拔他吗?这是为难他吧!”
现在居然在我面前玩这套。
王淦青自然是存了些这样的心思,不过打死也不能承认,“是,看我这脑子,我原本觉得这样很合适,听县长您这么一说,这样确实不妥,那我再想想,要不过几天再给您回复?”
现在看来,这个黄承中好像是一定要提拔,那至少,把他提拔到其它地方吧。
“两会后回去调整一下分工,拟任黄承中为分管工业的副镇长,我会和县委那边沟通。”
赵县长也懒得再征求王淦青的意见,直接下了命令,如果是破格把黄承中提拔成镇长,那难度不小,但是,把一个参加工作十几年的资深科员,提成副科,这个问题不大。
“好了,你去准备吧。”说完自己的决定,赵县长就下了逐客令。
王淦青走在招待所走廊上,那个悔啊,悔自己刚才不该在县长面前玩那些小把戏,更悔去年年前的那天,当时怎么就不从办公室出来,骂自家那个婆娘几句?
这个黄承中,赵县长一面都没见过,就对他另眼相看,那要是将来嘉盛的几项投资都落了地?
王淦青马上有了浓浓的危机感。
他现在真心实意的想和黄承中修复关系,马上掏出电话,“老黄啊,我,王淦青,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刚从赵县长办公室出来,我说了你的情况以后,组织上决定,两会后,会给你压一压担子,具体的说,就是和我搭班子,负责全镇的工业,这样严肃的事情,我怎么会开玩笑,对,你心里有个谱就好,这个消息先不要扩张,唉,不用谢,都是为了工作。”
挂了电话,王淦青心里的那份不安更重了些,他听得出来,黄承中虽然很高兴很惊讶,但绝不是一无所知的样子,看样子早有了心理准备。
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一切,果然都是预先安排好的。
看来接下来还真得让家里破费准备一份厚礼,不过一想到自家老婆,王淦青又泄了气,想让她提着礼物去找黄承中?算了,还是自己花钱准备吧!
听到爸爸有些语无伦次的向自己报喜,黄静萍知道,这肯定是冯一平的安排起了作用,她马上给冯一平打电话,“一平,谢谢你,我爸说,县里的两会后,他肯定会往上动一动,应该是副镇长。”
“跟我没关系,这都是你爸自己努力的结果。”冯一平笑着说,没想到,一向办事拖沓的政府机关,认真起来,效率可以这么高,高的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我知道是因为你,我待我爸谢谢你,另外,”黄静萍停顿了一下,柔声说,“一平,我好爱你!”
金翎这时正给冯一平送来几份文件,听到了他们的对话,笑道,“你这为了静萍爸爸,可真是煞费苦心。”
“不忙吧,坐坐。”冯一平放下手上的工作,指了指窗下的那两张沙发,还关上了办公室的门。
“怎么不忙?”金翎说了一句,还是坐了下来。
“你说,赚钱是为什么?”一坐下,冯一平就问了一个非常白痴的问题。
金翎没想到他摆出这么正经的姿势,谈的是这么白痴的问题。
赚钱为什么?这还用问吗?当然是为了花,各种花。
肯定是知道这个问题白痴,所以没等金翎说话,他又接着开口,“问得具体一点吧,我为什么要在那个偏僻的县下面那个更偏僻的镇里投资?而且投的那些,和现在嘉盛的主业并无太大关联。你也知道,有这些资金,不管是投资还是投机,我有大把的机会,可以更容易的得到回报。”
“因为你出生在那里。”金翎想都不想的给出了答案。
对这个很表面的回答,冯一平不置可否,自顾自的继续开口。
他这时的神情有些奇怪,很放松的靠在沙发椅背上,两眼望着前方,明明前面就是办公室管起来的门,他的目光好像穿透了那些阻挡,看到了很远的地方,说的这些话,像是说给金翎听,又像是呓语。
怎么说呢,如果实在国外留学的时候,见到这样的场景,金翎可以确定,对方一定是吃了什么或者吸了什么,有些嗨大发了。
“你认为家乡是什么地方?”
虽然转折有些大,但这又是一个有些白痴的问题。
果然,他也没等金翎说出“生你养你的地方。”又自顾自的开口。
“家乡,一般她多半没有风景区那样美丽的风光,但是离家久了,看到那熟悉的山水,哪怕只是图片,就会让你从心底深处感到悸动,就像是触电一般。她好多时候也不会是个很富裕,很发达的地方,然而,在不少时候,特别是一些传统节日,比如中秋,除夕的时候,你漫步徜徉在现代化大都市里繁华的街头,却很希望能走一走那尘土飞扬,上面说不定还有着牛羊猪粪的土路。那里的人,也并不都是善良温顺,有些人家占过你家便宜,和你家吵过架,甚至打过架,有些家伙,在你年幼体弱的时候,还多次欺负过你,但是,多年不见,想起那些你现在不一定叫得出名字的人,你的第一感觉,居然还是会觉得很亲。”
虽然他的话,什么触电,什么有牛羊猪粪的土路,觉得欺负过自己和家人的人亲,金翎不太能理解,但是,他这时的情绪也感染了她。
不过,对金翎这个从小在省城长大的人来说,她现在基本找不到小时候的印象,小时候住的那一块,现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承载着她往日时光的风景和建筑,早就湮没在新建的高楼大厦里,不管是从时间空间还是文化归属上,她已经找不到自己的老家。
冯一平好像看透了她的心思,“我不止一次的听城里的朋友说起过,短短几年,或者是十几年的时间,他出生的地方,就发生了沧海桑田一样的变化,找不到往日的一丝痕迹。可是,他们感到很遗憾的事,其实恰恰是我非常羡慕的。对我来说,我二十岁的时候离家,家乡是那个样子,我三十岁的时候回家,家乡还是那个样子,等到我五六十岁的时候回家,家乡可能还是那样,唯一变了的,可能就是再也找不到我的爹娘。所以,我做的这些,不是为我,也不是为了静萍的爸爸,我是想让我那个可能永远不会有太大变化的家乡,能有那么一些变化。”
金翎有些怔怔的看着他,有些失神。
冯一平的这些话,很真诚,也唯有真诚,所以才容易打动人。
同时,这也是她第一次近距离的触碰到冯一平心里的一些想法。
说完这一段自述,冯一平也沉默了一会,在金翎还没有收回目光的时候,他就调整了过来,坐直身子,看了过来,而金翎还保持着刚才的神态,所以她觉得有点糗,有些羞恼,为了掩饰,她马上驳斥道,“所以,你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说了这么大一通,是不是说你赚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你的家乡?”
“呵呵,我哪有那么伟大,我又不是圣人,我赚钱,首先当然是为了自己,能想怎么花钱就怎么花钱,但是呢,我又是一个有着高尚品格的人,也想让自己变得崇高一点,所以,在自己赚钱的同时,也希望能带着家乡的人一起赚点,就这么简单,怎么样,佩服我吧,为我的高尚人格感到折服吧!”
冯一平就是有这么一种能力,前一秒还让你觉得他是一个品格高尚,忧国忧民的思想家,后一秒,不等你动手,就自己把自己打落尘埃,露出内里的那副叫人有些讨厌,但又很实在的小市民嘴脸来。
金翎对此早已见怪不怪,“那就别再抒发你那些骚情杂念了,桌上那两份文件是广交会的安排,很紧急,不好耽误,你抓紧看一看。”
第二百二十一章 上电视
今时今日的政协和人大,还没有后来那么牛气,所以冯振昌开会比较轻松,就是坐在台下,拿着发下来的各种文件,听台上的领导们讲,有时也煞有介事的用笔划一些着重号。
第一次参会的时候,他觉得很新奇,见到了不少平时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领导,拿到了盖着公章的政府文件,很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
对于现在的他来说,新奇感已经没有,至于使命感和责任感,好吧,还是多落地一个项目实在。
类似的报告总是很枯燥,又一听就是一两个小时,到了后来,这其实也可以划进体力活的范畴,会场里拿着报告却神游物外的不少,冯振昌甚至看到,有个别委员,死死的盯着手里的报告,那样子,好像是在打瞌睡。
当然,他不可能睡着,种了几十年的地,听一两个小时的报告对他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而且,再怎么说,能坐在这里开会,也是一种荣誉,他还是比较珍惜。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客观原因,这天还挺冷的,真不是个打瞌睡的好时候。
两会期间,还夹杂着各种会见,县里四套班子的领导,都轮流接见各路委员,所以这两天的县电视台,八点档的电视剧,统一朝后推,取而代之的,是两会的会场报道和领导会见委员的报道。
所以这两天,除了那些有人参会的家庭,其它人家,到了晚上,基本不看县台。
结束了上午的议程,回到驻地建设宾馆,冯振昌也不自在,同屋的老孟现在客气得让他有些不适应,也不是之前的一口一个老冯老冯的叫,言必称冯总。
“冯总,来,这是刚泡好的茶,县茶厂今年的新茶,我喝了觉得挺不错。”
“冯总,这是洗好的苹果。”
“冯总,这是省卷烟厂今年新出的一种烟,抽起来味道很醇正。”
从昨天知道他的身份之后,老孟就一直这么客气,冯振昌说了几次,都没有效果,只得由他。
老孟这么巴结他,不为别的,话里话外,总想着叫冯振昌带他一把,特别是如果有什么赚钱的机会,还希望能提携一二。
但是,老孟这次真是表错了情,以冯振昌的性子和经历,只会踏踏实实的做事,从来不会想着赚快钱的事。
老孟第一次参政议政,兴致很高,现在抽烟喝茶吃水果之余,也难得的不向冯振昌讨教生意经,转而讨论起报告的内容来,还问冯振昌的意见。
这方面冯振昌能有什么意见?他拿报告里的原话敷衍了一番,借口有些累,和衣躺在床上准备小憩一番。
“冯总你放心睡吧,一会吃饭的时候我叫你。”老孟知机的把电视音量调到最小。
也没眯一会,又有人敲门,“冯总在吗?”听声音还有些耳熟。
“在的在的。”老孟打开门,进来的还是赵县长的秘书小严。
“冯总你好,今天下午三点,在政府的小会议室,赵县长会正式会见你,到时会有县台的记者,会有摄像机,摄录的画面剪辑后,会在晚上的新闻里播放,所以你要提前做一些准备。”
上电视,哪怕是县台,对冯振昌来说,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激动的同时,他又有些紧张,“请坐严主任。”那边老孟已经新泡了茶端过来。
“严主任,你也知道,上电视对我来说是头一遭,你能不能具体说说,要做哪些准备?”
“也没什么,就当记者和摄像机不存在,和平常一样最好,”他大量了冯振昌一番,“这套衣服挺合适,最好中午有空的话,能去理发店吹一下头发。”
“好,我吃完饭就去,还有其它要注意的吗?”
“最关键的一点,你和县长谈话的过程中,不要刻意的去看镜头,其它也没什么,我还有事,不打扰冯总你休息。”
“冯总,还愣着干什么?这样的喜事,还赶紧通知家里人?”送走小严回来,见冯振昌没有动作,老猛提醒他。
“对对,是要跟他们说一声。”
冯振昌喜悠悠的给梅秋萍打电话,给老四打电话,给梅家湾打电话,“今天晚上县台的新闻里会放县长和我会谈的事,一定要看啊!”
报喜的电话,甚至打给了冯一平,他还顺道问儿子,“我要注意些什么?”
要注意些什么?上电视,冯一平也没有太多经验,该注意的,严秘书又都说到了,他没有什么补充的。
而且,按他们的安排,不可能是想在这次最正式的会谈里取得什么共识,这明显就是一次摆拍,是赵县长继续释放的善意中的一种,“没事,就跟平常和赵县长谈话一样,自然些就好。”
放下电话,冯一平有些感慨,这认真起来的我党干部,还真是厉害。
下午三点,冯振昌有些忐忑的在严秘书的带领下,走进县政府的小会议室。
和电视新闻里经常见到的布局很像,就是两张沙发,中间放着张茶几,对面的三脚架上,摄像机已经就位,旁边还有一位穿着红西装的女记者,严秘书过去跟他们说了几句,那个年轻的记者笑着对冯振昌说,“冯总是吧,平常怎么样,现在怎么样就好,很简单的,你可以先坐下适应一下。”
冯振昌这些年也经历了不少正规的大场合,刚知道要上电视时的兴奋劲已经过去些,现在则有些担心,赵县长不会利用这个机会,让他答应什么吧,摄像可是比白纸黑字还更不容抵赖的手段。
他的这个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他坐了一会,赵县长笑着走进来,两人面对着摄像机握手,然后分宾主就坐,十多分钟的时间里,赵县长完全没有提投资的事,就和冯振昌聊了些家常,问了他们刚到省城讨生活的经历。
这些事,冯振昌聊起来轻松的很,想起之前那一年多起早贪黑,风雨无阻的骑着三轮车卖糖炒板栗的日子,也有些感慨,一投入进去,就忘记了边上的摄像机,结果效果挺好。
新闻联播前的县新闻时段,村里有不少家庭,难得的聚在电视机前,关心起那枯燥的新闻来,今天一下午,特别是傍晚的时候,冯振昌的那些子侄们,在整个塆里宣传冯振昌晚上要上电视的事,就冲他们家这几年给村里做的这些事,怎么也得捧一下场。
梅家湾,今天几家人是在一起吃饭,平时吃饭时,那几个总喜欢吵吵闹闹的小家伙,今天都被叮嘱了一遍,一会一定要安静点。
冯振昌呆在房间里,冯卫东也赶过来陪他,十多分钟的时候,终于播到了他的那一段,解说配的是,“今天下午,县长亲切会见了我县优秀的民营企业家冯振昌,县长对他致富后投资家乡的行为给予了高度赞赏,冯振昌也表示了对我县投资环境的肯定……”
冯振昌看着电视画面里的自己,给梅秋萍打电话,“我们当时谈的,根本就不是播音员说的那些。”
第二百二十二章 提新车
“郑主任,给,中午刚到的。”资料室的小姑娘看着郑博赡端着杯子溜溜达达的走过来,不等他问,就麻利的把一本刚收到的杂志递给他。
开年后,这郑主任也不知道是研究什么新课题,对境外的一些期刊杂志特别感兴趣,还特意叮嘱过资料室,只要是刊登有互联网文章的杂志,都帮他留一下。
“新到的。”郑博赡把水杯放在窗台上,翻了一下,中间有个地方特意折了起来,他一看,是他关心的内容。
“谢谢啊。”
“不用。”小姑娘还想问问郑博赡为什么这么关心这个问题,旁边那个老成的大姐拉了她一下。
在社科院,郑博赡的地位很超然,连院长也对他礼敬有加,他关心的事,瞎打听干什么?
郑博赡都等不到回办公室,便走边看,折页的地方,是英国的一位专家,对热门互联网公司即将公布的年报的预测,字里行间充满着乐观,认为这个才新兴不到十年的行业,潜力巨大。
因为统计数据显示,就这短短的几年,这个行业创造的财富,已经接近工业革命后一百年所创造财富的总和。
郑博赡无心看下面的内容,回到他那间超标的,有阳光照耀着的办公室,心情却一点明媚不起来,这些专家学者们的观点,和女儿说起的冯一平的观点,大相径庭。
作为一个学者,从心理上,他其实更倾向于这些国外同行们的意见,可是,想到冯一平,特别是签于他之前在金融领域攫取的那大量财富,而且他既然敢让女儿也掺上一股,肯定也有相当的把握,究竟该相信谁呢?
他还是有些担心冯一平。
至于投的钱,他倒不担心,即便是亏了,他相信冯一平也不会让他们的本金有任何损失。
可是,他毕竟还是个年少气盛的孩子,这么信心满满的去做一件事,要是狠狠的栽了一个跟头,也不知道他能不能调节过来,要花多长时间调节过来。
刚则易折,一路顺风顺水的小伙子,抗击打能力肯定有限,想到这,他拨通了郑佳怡的电话,“在图书馆?好,我长话短说,还在倒春寒,衣服多穿点。”
“知道了爸,”郑佳怡走到一排书架背后,小声的对着手机嘀咕,“我都二十多岁了,冻不着自己。”
“对,我们佳怡长大了,懂得照顾自己。”
“爸,要是没事我先挂了,这不方便打电话。”
“等等,我问你,冯一平这两天联系你了吗?”
“前两天我们通过电话,就这几天吧,他就要去香港,还说最迟四月份,我们的收益就可以提出来,叫我到时也去香港开个户头。”郑佳怡有些兴奋的说。
郑博赡话到嘴边,又收了回去,算了吧,这个时候劝也没用。
其实,就和那诗里说的一样,“不识庐山真面,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是只有后来的那些专家教授的话不可信,现在的专家教授也一样,说好听一点,他们说的有些话,和路边那些摆摊算卦的“大师”没什么两样。
比如,专家教授们和“大师”们说的话,有一个共性,就类似于“一家一等二”这样的话,肯定是对的,但是,这说了和没说,有什么两样?
举例说,现在他们说互联网行业潜力巨大,这肯定是没错的,对这个行业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不知道的看看报纸杂志,也觉得自己知道。
恰恰是在这一点上,这些专家教授还比不上那些跑江湖混饭吃的大师,至少大师们一般都会说,檀越,你会有一个坎,会有个小劫,会有一段低谷期,哪怕“大师”是为了从你手里掏钱才说的这番话,至少这样的态度还是比较严谨的,也符合普遍的事物发展规律。
但是,专家教授们呢,他们就只会说,“这个好,”“这个很好,”“这个非常好!”
是,互联网行业前景是好,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就不会有波折,一直就这样从“好”到“非常好”,再到“更加好”,就这样一直好到天际,好到地老天荒。
其实,只要郑博赡继续看下去,他就会发现,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一家估值上亿的互联网公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