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10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事?”冯一平在她头发上亲了一下。
玛丽卡高兴的搂住他的腰,“我有……”
“哦,抱歉,”冯一平看着震动起来的手机,“这个电话,我得接一下。”
“我等你。”玛丽卡松开他,看着冯一平走向阳台,自己又回到大厅的桌前。
桌上放着电脑和几个打开的文件夹,显然刚才在等冯一平的期间,她也是在工作。
不过现在,她都懒得看上这些一眼,一直在看着冯一平,还透着些压抑不住的兴奋的样子。
“嗨布坎南。”冯一平有些奇怪布坎南又打来电话,前不久,不是刚刚通话过?
“冯,”布坎南的声音,听起来有些低沉,“我刚结束和总统先生的晚餐。”
结合前一阵子的事,以及布坎南的语调,冯一平就知道,这多半又是有什么事,“是要求小企业局做得更多吗?”
他知道,在今年这样的大选年,小奥黑一定希望自己的团队,能够拿出更多的成绩来,而布坎南的小企业局,真可以想想办法。
因为那家伙清楚,布坎南背后,或者说小企业局背后,有谁在支持。
这方面,就是出于为布坎南铺路考虑,倒也不是不可以。
“今天没有谈这方面的问题。”布坎南说。
这样的时候,特意邀约一起晚餐,却不谈工作?难道是出于修复关系的考虑?
“冯,你一定想不到他跟我谈了些什么。”布坎南说。
他这么一说,冯一平还真有些猜不到,不是谈工作,总不可能,小奥黑把布坎南约过去,就是为了吹啤酒侃大山聊美女吧。
不说大选年的他有没有这个闲情逸致,女主人米歇尔也指定不会让他们谈这个。
“他找我谈关于竞选的事。”布坎南说,他知道,自己也不好让冯一平猜太久。
“谈的原来是这个。”
但是,竞选不是工作?
哦,是自己理解错,布坎南没有说不是谈工作,而是没有谈小企业局的事。
“他希望你为他的竞选多出力?”冯一平问。
因为布坎南已经得到了不少人支持,小奥黑再费心拉拢下,没什么不能理解。
“是的,”布坎南说,“不过,”他停顿了一下,“他问我,对成为他的副手,有没有兴趣?”
一会五指交叉,一会双掌互握,坐都坐不住,在桌前走来走去的玛丽卡,看到冯一平坐了下来,嘴巴还长得大大的。
竟然会有让他也这么惊讶的事?
冯一平真的很惊讶。
小奥黑竟然希望在自己的第二个任期,由布坎南担当副手?
如果这事能成,那么,在自己带来的一系列改变中,这也绝对是影响最大的那几件之一了。
只是,他的副手啊!
这个角色,虽然看起来地位尊崇,但实际上,还真没什么——像切尼那样有不少实权的副总统,是个非常小概率的例外。
绝大多数的副总统,都只是一个吉祥物,还是没什么存在感的吉祥物,也就是在竞选期间,受的关注相对多一些。
话说美国立国之初,围绕着怎样选举总统、各州设立几个议员等问题,各州代表们争吵了整整116天,而讨论副总统的设置和职权,却只花了不到一天的时间。
美国第一任副总统约翰亚当斯就向自己老婆抱怨,“副总统是这个世界上最无关紧要的一份工作。”
因为,他连很多内阁会议都不能参与。
他老板,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和部长们召开第一次内阁会议时,亚当斯兴冲冲地也想参加,没想到,却被礼貌地拒之门外——你没这个资格。
另一个著名的自嘲,来自第28任副总统托马斯·马歇尔,他说:从前有兄弟两人,一个离家出走作了水手,另一个当上了美国的副总统,从此以后,人们再也没有听到过他们两个的消息……
这真不是玩笑,从1776年成立到现在,美国走过了236个年头,而这其中竟然有37年零290天干脆没有副总统……
这样的位置,老实说,不是冯一平中意的。
但他并没有马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布坎南,恭喜你,这充分说明了你的成功。”
他是有志于政坛的布坎南的支持者和铺路人,但这样的问题,却不好由自己替他做决定,毕竟,从根本上说,这是布坎南自己的事。
如果因为自己是布坎南的支持者,或者通俗点说,是布坎南的靠山,便事事处处替他做决定,那么,即便布坎南真的按他的设想和规划走到了最后,那也不一定会是好事。
很有可能,那是给自己竖立了一个最有力的对手。
坐上那个位子的人,绝不希望有人替自己把关做主,因此,说不得他成功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尽一切办法,搬掉自己身后的靠山。
“我谢绝了他的提议。”布坎南这次没有卖关子,直接说道。
有志于政坛,并被冯一平点燃了梦想的布坎南,对副总统,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从立国起,比切尼还要幸运的,是有那么几位,截至目前,因为自己的搭档在任内挂掉,因而由备胎扶正的,一共有8位。
这8位的搭档中,刚好有4位因病逝世——最惨的是美国第9任总统老哈里森,他上任仅31天,也就是一个月,就因为感染肺炎而去世,另有4位被刺杀。
另一位幸运儿,是尼克松第二任期内的副总统杰拉尔德福特,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因为总统辞职而被扶正,又因为他是因为副总统辞职,被总统任命为副总统,因而都没有参加过大选,就成为总统的人……
但看起来,小奥黑身体棒得很,而看他的做派,他不大可能会面临弹劾,所以应该不会主动辞职。
因为他的肤色,以及当前的大环境,他也不太可能被刺——那可比马丁路德金遇刺带来的影响还要大,很大可能会导致美国社会的彻底分裂,因此所有既得利益者,都不会允许这样的事发生。
也就是,他的副手,只能是备胎……布坎南对这样没什么存在感的吉祥物,不太感兴趣。
虽说也有前辈,在担任副总统之后,选上了总统,比如前总统小布什他爹老布什,但老布什只担任了一届总统。
在所有的副总统中,只有开国元勋托马斯杰斐逊,是担任过副总统后又选上总统,且任满两个任期的幸运儿。
布坎南很清楚,有谁的支持,自己也不可能有开国元勋那样的影响力,所以把四年时间不是用来进一步打基础,而是去担任一个没多少存在感的吉祥物,不是个好的选择。
坐在车上的他,回头看了那栋房子一眼,重复道,“我拒绝了他。”
“冯,你觉得,我做得对吗?”
第八百九十二章 神枪手
冯一平小小的吐槽了一下,事后才征询我的意见,是不是迟了点?
但他却能对此表示理解。
如果在小奥黑提出这个问题时,布坎南说,“哦,稍等,我打个电话先。”
不说小奥黑的观感如何,就这样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冯一平就是投入再多资源,那结果可能也是个扶不上墙的刘阿斗。
“布坎南,你知道,我会支持你的所有决定。”冯一平对他的做法表示肯定。
“我非常佩服你能做出这样的决定,我知道,做出这样的决定,需要非常大的毅力,但我相信,为了更大的梦想,这样做,是值得的。”
布坎南两次的重复,以及征询他的意见……这让冯一平看出了他的不确定。
这同样不是不能理解,毕竟,理智是理智,情感是情感。
无论小奥黑的副手,是怎么样没有存在感的一个摆设,对布坎南来说,那都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无论如何,那也是一国领导人的级别,无论如何,那还是参院名义上的领袖,无论如何,就算是备胎,那可以说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备胎。
——就连他的专机代号,都是空军二号。
他这话,还有对布坎南的敲打,要做大事,心智一定要坚毅。
如果说,明朝的时候,崇祯皇帝不裁撤驿站,那么李自成真的很有可能不会成为攻破京城的人,但在1918年,无论北大给图书馆管理员多高的薪水,都不会改变世界东方后来的轨迹。
因为,追求不同,信念也不同。
要做大事,就必定要坚持信念。
布坎南听出了冯一平的敲打之意,笑了笑,“呵呵,冯,要说,那个提议刚说出来的时候,对我真的有不小的吸引力。”
他这样坦陈的回应,倒是让冯一平比较满意。
因此向冯一平道歉?冯一平不会满意。
那说明他当时挣扎得很厉害,那就说明,他对冯一平的规划,不是太有信心,对自己的梦想,也不够坚持。
这样的合作者,很难成事。
且一个习惯性道歉的人,也不是说不好,但相对他们的规划,那总差点意思。
反而这样大大方方的说小奥黑那个提议的吸引力,这样不讳言自己的心动和野心的家伙,值得冯一平投资。
“谁都会心动,包括希拉里,”冯一平笑道,“所以布坎南,我为你骄傲。”
而且希拉里如果面对这样的将会,一定是想着自己也成为切尼——这就比布坎南要差上一筹。
“其实,我很快为我的决定感到庆幸,”布坎南说,“冯,你知道,按他们的安排,是由谁来接替我吗?”
这个,冯一平同样猜不到,“我很高兴你问了这个问题,是谁?”
“威廉戴利。”布坎南笑。
冯一平低头看了看自己的两腿之间,猴子摘桃?
切!
他摇头笑了起来,“哈哈!”
布坎南那边也大笑,“我推测,这可能都是威廉戴利的主意,但是,呵呵。”
小企业局这个位置,在美国内阁里,相当靠后,相当不起眼。
布坎南之所以在这个位子上做出了让小奥黑都有些忌惮的成就,主要不是因为这个位子,而是因为特定的时间段——次贷危机对美国社会巨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那些自身实力有限,也就是抵御风险能力有限的小企业,受次贷的影响,非常巨大。
当然,布坎南之所以有现在的成就,与冯一平和他的规划有很大关系,我们都知道,面对同样的职责,我们可以采取完全不同的工作方式。
但最最主要的,自然是冯一平在背后给他提供的巨大支持。
没有了这些,小企业局局长,就依然是一个不起眼的阁员而已。
冯一平真想知道,是谁给了威廉戴利勇气,以为如果他替代布坎南,就同样能得到这样的支持?
“布坎南,你放心大胆的做,我想,除非是我们不愿意,不然,没有人能让你离开这个位子。”冯一平说。
布坎南心头一热,应该也是知道,这样的时候说谢谢冯一平的支持,有些太轻,他干脆就没提,“当然,冯,我确信会是这样。”
“嗯,”冯一平并拢双腿,“布坎南,我认为,这不会是他的意思。”
这个“他”,自然是小奥黑。
“是的冯。”布坎南马上表示赞同。
如若不然,小奥黑不会告诉他,威廉戴利看上了他的位子。
最主要的,是小奥黑分得清楚,冯一平和威廉戴利,哪边对他更重要。
冯一平之于小奥黑,其实和冯一平之于布坎南差不多,甚至还要更甚。
毕竟,冯一平当初支持小奥黑的时候,小奥黑是实打实的处于微末,连他自己都没有进军花生屯当一哥的梦想。
冯一平,不但是他最有力的支持者,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说是他的导师——至少是引导他有更大的梦想的那个人。
只不过,在坐进了那间椭圆型的办公室后,他和冯一平的关系,不可能还和以前一样——如果冯一平和布坎南的规划很顺利,未来的布坎南,估计和现在的小奥黑,也是一样的。
人,首先都是利己的。
就说小奥黑,专程把布坎南叫过去,说出这个提议,并说了是谁对布坎南的位子有些动心,这一番动作背后,就没有他的算计?
他是真的希望让布坎南当自己的副手吗?
这个,不好确定。
他是真的希望布坎南继续呆在小企业局吗?
这个,同样不好确定。
但只要布坎南代表冯一平确定了,那他也就只能确定了……
“威廉戴利那边。”布坎南问。
“我们不必要做什么,”冯一平说,“你不是说,戴利去年就想辞职?”
“明白了。”布坎南马上说。
小奥黑向他们揭晓了是谁看上了布坎南的位子,那么,也一定是做出了决断。
就说威廉戴利在去年年底提出辞职,本就说明,那不是一个肯共苦的人,对小奥黑来说,这样的人,当然不值得信任。
而威廉戴利对小企业局的觊觎,又充分说明了他对自己利益的看重,这样眼里只关心自己的家伙,小奥黑肯定不会留着他过今年的圣诞。
“那么冯,”布坎南再次回头看了看宾夕法尼亚大道那一头的那栋白房子,信心十足,“我就不占用你时间了。”
“布坎南,我为你骄傲!”冯一平又一次说。
他有些觉得,自己这么说,就像是在鼓励阿曼达文森特他们时一样。
“冯,我会努力的。”
冯一平站了起来,荡了荡,摘我的桃子?戴利家族……
算了,在他大哥失去芝加哥市长的位子之后,他们家,不可避免的开始走向没落。
而等小奥黑再一次坐稳现在的位子之后,估计也不会忘了在10年中期选举失败之后,选择离开他的人。
而威廉戴利这些精明的举动,想来已经让小奥黑印象非常深刻。
“冯。”玛丽卡又扑了上来,眼里是掩饰不住的欣喜和雀跃。
“抱歉玛丽卡,”冯一平搂住她,“这么高兴?”
怎么这看起来,像是中了大奖,激动万分的样子?
“冯,”玛丽卡偎在他怀里,眼里热力非常,“我昨天去了医院。”
“啊?”冯一平一愣,去了医院,那怎么还这么高兴……哎,等等?该不会是……
他也惊喜的看着玛丽卡,手已经直接摸向她的肚子。
但他算了算时间,从年前到现在,连一个月的时间都没有。
“是的,是的,”玛丽卡忍不住整个人吊在他身上,“我怀孕了,冯,我们快有孩子啦!”
“这么快就能检查出来?”
“你呀,”玛丽卡用手在他鼻子上点了一下,“事后一周就能检查出来。”
她拿着他的手,直接放在自己肚子上,“你感受到了吗?我当时就感受到了。”
“哈哈。”冯一平高兴的蹲下来,轻轻的在她肚皮上亲了好几下,这就又要有个孩子?
我,冯一平,真是冯·真·神枪手啊!
第八百九十三章 创新中心
早上9点起,同样位于孟买南部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总部附近的居民发现,那帮老爷们,又实行了交通管制。
不少人不得不在拿着警棍的警察们的阻拦下,骂骂咧咧开始绕路,真不怪他们脾气不好,实在是在这样的交通高峰期,要额外花多长时间,才能抵达原定地点,那真的只有天知道。
要说,下令实行交通管制的老爷们,确实也是迫不得已。
预定的会面,定在早上9点半,考虑到糟糕的交通状况,总不能让贵客们提前几个小时出发,以避开交通拥堵吧。
说实话,就是总理眼下正在邦总部大楼里,也不好提这样的要求。
反过来,那可能还差不多。
至于让贵客们坐着直升机降落在政府广场上,这样的选项,完全不在邦礼宾司的计划中,没这个规矩。
何况,他们都知道,那位贵宾,很少坐直升机这玩意儿,就冲他们对今天会面地点的安排,就是提出那样的建议,多半也会被拒绝。
提出大几率被拒绝的建议……我们不要面子的吗?
面子吧,听起来不是个好东西,但很多时候,这玩意儿,偏偏又不能不要。
不得已,他们只好再一次让孟买的交通雪上加霜。
9点10分,一溜奔驰拱卫着四辆劳斯莱斯,在开道警车的带领下,从泰姬玛哈酒店鱼贯而出,沿着被管制的道路,风驰电掣的朝政府总部大楼驶去。
看着路边被警察拦下来的行人和车辆,冯一平非常不好意思,“很抱歉,我不知道有这样的安排,可以撤掉吗?”
亲自到酒店迎接的邦首席秘书对此早没什么感觉,这同样是一个看起来像是学者的家伙,“冯,”他轻轻的笑着,两撇小胡子快活的翘起来,“后面已经在放行。”
冯一平回头看了看,好像在压道的警车通过之后,那些临时的路卡,真就迅速被撤掉。
他还是摇头,“不,这样不好,无论如何,会面结束后,我不希望再采取这样的措施。”
首席秘书笑着摇头。
摇头……好吧,冯一平是真不清楚,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这摇头是表示赞同还是不是。
因为印度的摇头和点头,真的能把外人整蒙。
但他也不是在征求这位的意见,他拿起手机,和坐在其它车里的印度公司负责人莫赛里和吴倩,分别打了一个电话,说的都是同一件事,“在公司帐号上发表一则声明,为我们给孟买市民带来的不便,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歉意。”
首席秘书听了这话,不由得花了点时间想了一下,难道,首富先生真不知道这些安排?
坦白说,冯一平还真不知道这样的安排,他现在哪里会过问这些事?
刚开始的时候,他还是有些向往这样道路封闭,高官作陪,警车护卫的排场,但习以为常后,这样的事,对他哪里还有什么吸引力。
他要考虑的是,现在这样出行,有可能让一些孟买市民差生反感。
虽然他知道,这样的人应该不会太多,说实话,这附近的居民,应该早就习惯了这一套。
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这不正好是一个可以用来公关一下,再拉一波好感的机会?
老马看明白了他的打算,和他交换了一个眼光,笑眯眯的和首席秘书攀谈起来,“我一来就喜欢上了这座城市……”
前方,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总部大楼已经在望。
这是一座高七层,外表土黄色的老楼,一眼就能从楼体斑驳的外墙上,看出它沧桑的历史来,在楼顶飘扬的印度国旗,好歹为它增加了几分气势。
看着老马有些好奇的打量着这一切,冯一平想告诉他,这并不是说,印度的官员们,对三公经费卡得比较紧,这只是他们另一个让人费解的传统而已。
印度一些政府机构驻地的建筑,有都破到钢筋露出来,他们也不带修一下的,这反而还成为了他们的骄傲,“这楼几十年前就这样,现在还能正常使用,所以你看,我们修得多结实!”
所以,不要用你惯常的思维,去衡量三哥的脑回路。
车队此时在政府大楼正门前停下,首席秘书好整以暇的坐在车里,直到穿着白色制服,赤着脚的工作人员——好吧,冯一平同样不能确定这是不是邦政府的工作人员,恭恭敬敬的拉开车门,他才笑着向冯一平示意,“请。”
这才迈出车门,站在红地毯上等候。
这时,后面几辆车中,谷歌印度负责人、拉丹塔塔和穆克什安巴尼也陆续下车,站在大门口的那一行人,也快步走过来。
为首的,是一位同样留着胡子,穿着深蓝色的印度长袍的中年人,先是合十了一下,跟着张开双臂,热情的说,“欢迎您,冯先生。”
冯一平笑着和他握手,“很高兴见到你,查万部长。”
这是印度马邦的首席部长,也就是印度各邦的最高行政长官。
在他之上,其实还有一个职位,可以称为邦长,只不过,邦长由总统任命,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权力。
这两个职位,就大约和印度的总统和政府总理相当——相信大多数人只知道印度总理而不知道印度总统。
到酒店迎接冯一平的首席秘书,同样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那种意义的秘书,他是邦里级别最高的文官——部长大人做主,他管事。
查万和拉丹以及安巴尼这两位孟买的地头蛇见面,则更亲热得多,他们行贴面礼。
寒暄一阵,冯一平和查万走在中间,在大堆人马的簇拥下,浩浩荡荡的走进政府大楼,看着大堂里的布置,冯一平又稍有些不解,会见就安排在大堂里,这是什么规矩?
查万部长笑眯眯的对冯一平说,“请。”
为什么安排在这里,你还不清楚是为什么吗?
双方在确定这次会面的场地时,冯一平一方坚持,会面,最好就安排在政府大楼的大堂里。
至于理由,他们说,这是拉丹和安巴尼的要求。
这还真不是托辞,拉丹和安巴尼的安全团队,强烈要求就在大堂里会面,他们相信政府大楼不会倒,但对政府大楼会不会起火,却没有一点把握。
这些大楼,老化的不仅仅是外观,内里也是一样,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通电线路,他们这些地头蛇很清楚,这些年,印度各地政府大楼失火的事,也早就不是什么新闻。
在被邀请来的媒体的摄像机的见证下,双方分宾主落座,并很快就切入正题。
“非常欢迎Facebook选择在孟买,建设这家受很多创业者期待的创新中心,马邦以及孟买,感谢……”
坐在宾方主位的冯一平同样说着官样文章,“一直以来,Facebook就非常重视印度市场,帮助更多的印度创业者成功创业,帮助更多的印度小企业加强数字营销技能,以让他们更快的融入全球经济,是Facebook一直以来愿望……”
“……我们很高兴与中央政府和各邦、谷歌、塔塔集团、信实集团、民间社会以及私营机构合作,推行这一计划……”
他们即将剪彩的印度创新中心,说白了,就是他们和塔塔以及信实集团联合创办的一个大型的创业孵化器。
这自然是他们表现Facebook对印度用户重视的一系列计划中的一个,实际上,这也是他希望进一步在印度互联网市场占据领导地位的举措之一。
这个创新中心,及他们接下来要揭晓的其它计划,无疑会让他们能优先投资很多印度本土有发展前途的初创公司,也就是,进一步让他们成为印度互联网创业者绕不过的大山。
印度各媒体的摄像机,高兴的记录着这一切,Facebook,不愧是最重视我们的国际高科技巨头……
第八百九十四章 不成比例
在多辆老旧的卫士警车的护卫下,拉丹塔塔调来的定制房车,艰难的在车流中蠕动着,看趋势,要想回到酒店,最快最快,也得用上一两个小时。
马邦政府总部大楼,和泰姬玛哈酒店,同在南城区,路,其实不远,问题在于,用拉丹的话说,他们这辆车,现在是整条街,乃至整个孟买的中心所在。
无数的自行车、摩托车、突突车、各式汽车……从贩夫走卒,到白领精英,乃至有头有脸的官员和企业家……从孟买的四面八方,在朝这里汇聚。
看着那些闻讯赶来卖花的、卖水的、卖小吃摩托车和自行车,甚至是头顶着自己的小生意,熟练的在拥挤的车流中穿梭的高人,冯一平能武断的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朝这里赶来的大多数人,一开始,一定不知道这里有什么,只是单纯的凑个热闹而已。
然后,这样的地方,很快会变成一个类似临时集市的场所……
看了几千年各种各样的热闹,还是看不够,以及,总是不缺最基础的生存智慧和敏锐的市场眼光——虽然这样的眼光,也是很朴素的眼光。
这场景,让冯一平和老马,都觉得熟悉又亲切,在欧美,这样的热闹是难得一见,在国内,也越来越难见到,不是因为他们见惯了热闹,主要是因为,他们懒得凑这样的热闹。
“真是热情。”老马说。
冯一平朝窗外笑着挥挥手,马上引起欢呼声一片,“我们是不是得加快速度?”他问拉丹。
他愿意当然是想拉一波好感,但没想到,事情闹得有点大。
也不知道,这热闹的赶来围观的人中,有多少人,是看了Facebook上的声明,又有多少,是被也一直随车的媒体们鼓动的。
从他们到马邦政府总部大楼,再到他们离开,不少媒体的车,就一直不紧不慢的跟着他们,不但跟着,而且还是全程拍摄。
尽管这其中不少时间,并没有什么值得拍摄的东西,但这都无所谓,从他们非常认真的问第一次来印度、非英联邦国家,所以对板球运动多半一无所知的杰出电商代表,杰克马,那个关于印度最知名的板球远动员的绯闻,就能看出,这些家伙,是真的得到了星爷的一两分真传。
印度,还真是这么一个随时会开让很多人一脸懵的脑洞的国家。
这是一个传媒开放的国家,但结果是,现在开放到好像对从业人员,都没有基本的要求。
倒不是说他们的媒体从业人员,都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素质,而是,他们真是相当的天马行空,比如,明明是在讨论外交的节目上,可以无缝插入烧咖哩的心得;在紧跟热点,直播前方和巴基斯坦冲突时,又能非常认真的探讨某位宝莱坞的影星,这次是不是真的会结婚……
这些和老马一来就被问倒一样,让外来人很难接受的事,在印度人看来,却完全没毛病——就像我们很难理解,印度的电影中,总是会突兀的插进大段大段的和剧情没多少联系的歌舞,但他们却非常喜欢一样。
所以这就导致冯一平在以前的管理实践中,很是遭受到了一些挑战,很多他认为可控的因素,比如和项目成本有关的耗时等,在印度,那其实是不可控因素。
是的,这样在我们看来,明明是可以靠主观能动性解决的问题,在印度,那就属于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实际上也是印度业务,现在全交给印度人掌管的原因之一。
所以他真的不排除,现在还在赶来看热闹的这些人,很可能就是因为从这些一直跟车的媒体这里,得到了这样的信息,快来吧,这里有热闹可看。
虽然那些人来了之后,知道这车里坐着他和拉丹,便迅速加入了尾随的队伍,不少人甚至从车窗钻出来和他们打招呼。
尽管他们不知道冯一平他们之所以坐在定制的房车上,主要是因为他想向孟买市民证明,我们不搞影响你们出行的那一套特权,从而希望拉一波好感。
但他就这样在车上不时朝外笑笑,招招手,同样达成了这个目的。
在冯一平面前,表现得比老马还要淡定的莫赛里,这会拿着电脑,相当的不淡定,“冯,在Facebook上,直播我们这辆车的人的,越来越多。”
“这是我们的直播业务,最火爆的一天。”
但更让他高兴的是,“后台检测到,新增注册用户,在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