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艺术家(七七)-第6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说“宿醉”还有迹可循的话,那么第二个剧本“假结婚”就完全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假结婚”的故事十分普通,普通到在好莱坞里根本就不显眼,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写出这样的故事来。一个出版社的执行总编,雷厉风行、严厉干练的她让同事无一不感到畏惧,但由于她太过专注工作,以至于忘记自己的签证问题,她随时都可能被驱除回她的祖国加拿大,甚至可能失去工作。不得已之下,她承认了自己即将与年轻的下属结婚,下属勉强接受了上司的假结婚把戏,但条件之一是他最终能坐上编辑这个位置。
这个故事甚至可以用毫不起眼来形容,在好故事如云的好莱坞里,这样的故事完全可以用恶俗、普通等词汇打发掉,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熟女嫩男的搭配在近年是颇为新颖的搭配,也赢得了不少观众的喜爱,而浪漫爱情喜剧一直都有其固定的市场——特别是女性市场。这也是托马斯·兰辛等人将这个剧本暂时留下来的根本原因,但却不是那么重视。
可事实上,“假结婚”投资四千万,在上一辈子最终却换来了北美一亿五千万以上的票房,绝对可以说是挣得盆钵满盈。
但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这样一个故事会受到如此追捧呢?埃文·贝尔不由觉得十分有趣,他如果没有重生,其实他和托马斯·兰辛等人的判断会十分类似,他甚至不会将其放入候补名单里。相比较一下,“宿醉”还比较有拍摄的价值。
埃文·贝尔仔细回想了一下,其实“假结婚”能够取得如此佳绩,其一是因为故事简单却轻松,清晰的主线之余有足够的笑料,浪漫爱情喜剧,真正的重点其实还是中间的那个“爱情”;其二则是导演安妮·弗莱彻的功劳,这位2006年凭借“舞出我人生”的大热闯出名号之后的女导演,今年年初的“二十七套礼服”虽然口碑平平,但票房成绩还是十分不俗的,她对于爱情的细腻把握,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
当然,这些都是其次的,真正的原因是因为女性市场的崛起。一直以来,好莱坞电影公司的严重,十三岁到三十五岁的男性,以及家庭观众才是美国票房的支柱,所以作品都是以动作片、性喜剧、恐怖片以及动画片为主,看看那些漫画英雄在大银幕上大展身手的作品取得的成绩就可见一斑了,而暑期档更是动作、科技挂帅的商业大片占据主旋律,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美国电影公司心目中谁才是真正的上帝。
但是近年来,前年的“时尚女魔头”,去年的“欲望都市”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女性观众的崛起让女性电影重新焕发出了强烈的生命力。一直以来,女性的主要市场都是在化妆品和服饰上,但现在女性观众也愿意走进电影院挑选她们喜欢的作品来观看。
在这样的背景下,熟女嫩男派系的“假结婚”以轻松浪漫,现实之中又不缺乏童话的风格,轻而易举就虏获了女性观众的内心。特别是“假结婚”中对女性的角色设定,职场女魔头,但是内心对爱情还是有憧憬,这对于现在越来越多的职场白领女性观众来说代入感是十分强烈的。
难怪那些大型电影公司在决定新作的时候,不仅会考虑作品本身,会考虑导演、演员、编剧的卡司,还会考虑整个时代的背景,包括奥斯卡为首的颁奖季对电影市场的影响,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虽然说挑选作品就是一个“眼光”的问题,但这个眼光却不是谁都可以拥有的,出色的大局观和敏锐的直觉都不可或缺。
埃文·贝尔想清楚了之后,虽然拍板决定“宿醉”和“假结婚”两部作品都可以投入拍摄,一部投资三千五百万,一部投资四千万,对现在的十一工作室来说并不是难事,但埃文·贝尔却没有像以往直接把自己的决定说出来,而是和泰迪·贝尔一起去见了托马斯·兰辛等三个人,对两个剧本展开了讨论,埃文·贝尔将自己的理解和认知阐述了一遍,大家各抒已见,最后才正式立项。
一旦立项确定下来,其实投入拍摄就是随时的事了,进入下半年之后,十一工作室也开始为明年征战电影市场做筹备了。
至于“爱丽丝梦游仙境”和“创战纪”两个提案,埃文·贝尔等人也讨论了一番,埃文·贝尔认为拍摄是可以的,但剧本还是要谨慎挑选一些。商业大片的决胜因素就比喜剧电影复杂了许多,埃文·贝尔在剧本的问题上还是有自己的坚持。
就埃文·贝尔认为,“创战纪”肯定是不能拍摄的,因为整个剧情太过薄弱,根本经不起推敲;“爱丽丝梦游仙境”倒是可以暂时保留着,但是这部作品的拍摄是要和迪士尼展开竞争,最终谁能够把项目拿到手中,也是一个不确定的结果。
埃文·贝尔主动提出,如果十一工作室打算进行大投资,第一次完全可以和大型电影公司合作,比如说华纳兄弟,又或者是迪士尼、派拉蒙之类的,在合作过程中,不仅是减少风险,更重要的还是十一工作室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吸取经验,为下一次自己独立自主的投资做准备。
在工作繁忙之中,2008年的日子终于滑入了十月份,颁奖季的紧迫感徐徐迎面扑来,不要说关于艺术电影的上映消息占据视线各个角落,对于颁奖季种子选手的关注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而关于金球奖关于奥斯卡颁奖典礼的消息更是满天飞。
在这些众说纷纭的消息之中,关于埃文·贝尔的消息也是十分醒目,不仅因为这个即将年满二十六岁的年轻人在导演的位置上又带来了“朱诺”这样强劲的作品,还因为埃文·贝尔作为一名演员,加冕影帝的难度似乎在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在逐渐加大。
第1947章 流言蜚语
2002年“改编剧本”的约翰·拉罗歇让埃文·贝尔一鸣惊人,成功拿下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小金人。在那之后,2003年“加勒比海盗”的杰克·斯派洛船长,2004年“撞车”的汤姆·汉森,2005年“断背山”的恩尼斯·德尔玛,2006年“香水”的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2007年“荒野生存”的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和“血色将至”的伊莱·桑迪,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五年六提名,埃文·贝尔毫无疑问是二十一世纪以来最强势的演员,唯一能够相提并论的估计就是梅丽尔·斯特里普了,即使在影史的长河里,这个记录也足以让人侧目,但重点是,这六次提名全部铩羽而归,这也让埃文·贝尔一举成为了“最不受奥斯卡待见”的人选名单。
为什么呢?埃文·贝尔的表演一次比一次精彩,但是为什么总是止步于提名,却无法拿到自己的第一座影帝小金人,亦或者是第二座最佳男配角小金人呢?埃文·贝尔的演出绝对配得上小金人的称号,没有人会否认这一点,但事实就是,埃文·贝尔至今都没有能够从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手中接过自己的首座影帝小金人。
不过,今年,埃文·贝尔的机会又再次来临了。虽然2008年目前为止埃文·贝尔只有一部电影上映,但仅仅这一部就足以让埃文·贝尔在影史留名了。“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这一部漫画英雄商业大片之中,在克里斯托弗·诺兰那充满反思充斥黑暗的镜头之中,埃文·贝尔用他奔放到让人毛骨悚然的表演,让2008年的整个暑假如坠冰窖,“小丑”成为了所有罪犯的噩梦,更是直逼“沉默的羔羊”中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的汉尼拔博士。
曾经有人将埃文·贝尔的小丑和安东尼·霍普金斯的汉尼拔博士放在一起相提并论,这两个影史最强悍的恶人都是掌控人性于手心,即使没有肢体接触,仅仅依靠语言的力量都可以将对方戏弄得毫无反手之力,那种从内心深处泛起的恐惧和寒冷足以吞噬每一个人。这片评论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埃文·贝尔奉献了堪比安东尼·霍普金斯的表演,足以载入史册。
这一份荣誉实在太过沉重,要知道,埃文·贝尔饰演小丑的时候才不过二十五岁而已,在这一个年纪上展现出如此惊人的控制力和表现力,那种浑然天成、融会贯通的传神演技,穿透瞳孔的每一个像素,渗透到血液、骨骼的每一个角落,确实是让人哑口无言的。
在此之前,迈克尔·凯恩就力挺埃文·贝尔拿下第八十一届奥斯卡的最佳男配角,随着2008年的时间朝着年底推进,这种呼声也越来越高,甚至有不少媒体和观众都认为,这一次最佳男配角的小金人就是埃文·贝尔的囊中之物了。
颁奖季都还没有拉开帷幕,埃文·贝尔就赢得了如此逆天的呼声,这着实是之前所没有能够预料到的情况。呼声之高,这是好事,对于颁奖季的冲刺是绝对有利的;但同时,当呼声过高了,反而容易引起人们反感,这就好像戛纳电影节上,呼声最高的作品往往不得评为喜爱,最终空手而归的几率十分高,在学院派的评委心中,也是如此,因为呼声过高时人们容易产生抵触心理。
所以说,现在的局面就是一把双刃剑,只是不知道埃文·贝尔的呼声最终只是半途而废,还是能够最终贯穿整个颁奖季了。
进入十月份之后,关于埃文·贝尔问鼎最佳男配角小金人的流言似乎又有了新的变化。有一种观点认为,安东尼·霍普金斯在“沉默的羔羊”之中其实并不是第一男主角,无论从角色本身还是角色出场时间上来说,都只能说是男配角,但是当年的米高梅影业最终为安东尼·霍普金斯报名了最佳男主角的争夺,而安东尼·霍普金斯也不负众望,成功拿下影帝小金人,他在“沉默的羔羊”中仅仅出场二十一分钟,对于一部一百一十八分钟片长的电影来说,这个时间仅仅六分之一而已,是目前影史上获得奥斯卡影帝的最简短的表演。
其实奥斯卡对于主角的定义是比较模糊的,不仅仅是从出场时间来计算,更多时候还会从角色之于故事的重要性来判断。比如说安东尼·霍普金斯之于“沉默的羔羊”就是如此。再比如说当初的“时时刻刻”中汇集了梅丽尔·斯特里普、妮可·基德曼、朱丽安·摩尔三位影后级别的人物,严格说来,剧本的设定中梅丽尔·斯特里普是女主角,但由于这三位女演员表演实在太过出色,不分轩轾,所以使得在奥斯卡报名时派拉蒙影业和米拉麦克斯影业都为难坏了,最终还是依照之于故事串联的重要性上,将妮可·基德曼推了出来,这也成就了妮可·基德曼的第一座奥斯卡影后小金人。
类似于这样的公关案例层出不穷,影帝阵线竞争太激烈就让主角报名配角的,相反,配角部门竞争白热化就让重要配角跻身到主角阵容去搏一搏,在奥斯卡八十年的历史上数不胜数。
这种观点正是迎合了这种想法,然后就指出,以埃文·贝尔在“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中的出场时间、之于故事串联的重要性等方面来说,都是绝对可以报名男主角的,虽然在华纳兄弟的正规名单上,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演的蝙蝠侠才是绝对的男主角,但毫无疑问的是,“黑暗骑士”就是围绕小丑而展开的一个故事,小丑才是故事的灵魂。所以,这种观点就认为,让埃文·贝尔参与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阵线的争夺,这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而即使在影帝部门,依靠埃文·贝尔这一次出色的表演,也毫无疑问是最大热门之一。
当这种观点出来之后,引起了不少媒体的热议,但华纳兄弟第一时间就给予了否认。由于“黑暗骑士”的超高人气和彪悍口碑,其实华纳兄弟已经开始运作“黑暗骑士”冲击颁奖季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编剧本等重要部门的争夺了,他们对于埃文·贝尔的定位毫无疑问就是男配角,这对于华纳兄弟来说,也是最有把握的一个部门。
因为按照惯例来说,影帝争夺战每年都是除了最佳影片之外最激烈的部门之一,以“黑暗骑士”这样一部商业电影去冲击影帝,可不是一个好的策略,即使是横扫当年颁奖季的“泰坦尼克号”和“魔戒3”,在演技部门是双双空手而归的。所以,华纳兄弟会澄清这种观点,也是可以预料的。比起去谋划一个一切都不确定的影帝小金人来说,将成竹在胸的最佳男配角收入囊中,这才比较符合华纳兄弟的策略。
虽然华纳兄弟给予了否认,但是网络和报刊杂志似乎并没有罢休的打算,关于埃文·贝尔出战最佳男主角部门的议论不仅没有冷却,反而伴随着十月颁奖季的拉开帷幕,越演越烈起来。当然,现在才仅仅是颁奖季的开始而已,距离报名时间还有近两个月,届时这种呼声是否还能保持状态,特别在颁奖季重头作品粉墨登场之后,埃文·贝尔的“男主角”身份能够经受住广大的冲击,就是一个未知数了。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其实埃文·贝尔一直未能在演员位置上取得进一步的突破,观众们可是怨念不小的。
除了关于埃文·贝尔的配角还是主角争论之外,另外一个流言蜚语就显得有真实性了许多。
在先后谣传了贾斯汀·汀布莱克、亚力克·鲍德温、史蒂夫·马丁将接棒第八十一届奥斯卡主持人一职之后,最新一期“名利场”公布了一条爆炸性新闻,学院和转播方ABC电视台有意邀请埃文·贝尔担任明年二月底举行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主持人。
在此之前,其实就有不少媒体认为埃文·贝尔十分合适的人选,无论是从人气还是实力上来说,埃文·贝尔在主持人这个位置上展现出来的才能都是令人信服的。虽然在第七十五届奥斯卡时,埃文·贝尔因为反战立场拒绝出席颁奖典礼,结果和学院闹得十分不愉快,但是从今年的局势来看,埃文·贝尔和学院的关系已经基本修复,即使埃文·贝尔和自己的第一座奥斯卡影帝小金人似乎还有些距离,但埃文·贝尔和柯达剧院舞台上的主持人位置却绝对是一对完美的组合。
无论从专业性上讲,还是从收视率角度考虑,毫无疑问,埃文·贝尔担任主持人的话,都会带来巨大的惊喜。
不过“名利场”也申明,这目前只是传言,并未得到官方认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现在颁奖典礼的导演人选还没有定下来,目前与颁奖典礼导演位置最接近的是比尔·康顿,这位拍摄出“金赛性学博士”、“追梦女郎”的导演,在其编剧的名头之下还有“芝加哥”这样的佳作,绝对是颁奖典礼导演的合适人选。
但众所周知,“追梦女郎”当年在颁奖季顺风顺水,结果却是惨淡收场,被埃文·贝尔导演的“香水”力压一筹。所以,如果比尔·康顿成为了导演,是否会愿意与埃文·贝尔合作,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了。
第1948章 诚心诚意
不知道“名利场”是从哪里得到的内线消息,但显然他们比“国家询问报”这样的八卦小报真实性要高出了一大截。丽莎·坎宁此时就坐在埃文·贝尔的正对面,商谈着关于奥斯卡主持人的事宜。
其实奥斯卡颁奖典礼严格来说,是转播电视台负责张罗的。1953年奥斯卡首次进行电视转播,当时是与NBC电视台合作,直到1960年被ABC电视台夺走。1970年,NBC电视台再次夺回转播权,但1976年ABC电视台重新获得转播权,这一次就一直延续到了现在。ABC电视台与学院已经有长达二十二年的良好合作关系了。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近年来奥斯卡收视率下滑的波动很明显,但ABC电视台的广告收益还是在七千万以上,三十秒的广告平均价格依旧高达一百四十万美元,虽然远远比不上超级碗,但依旧不可小觑。
整个颁奖典礼的安排,都是ABC电视台在筹划,不过学院也有提供意见的权利。但总体来说,学院负责专业的部分,而电视台则负责娱乐的部分,分工合作一起完成每年一次的颁奖典礼。
埃文·贝尔接到丽莎·坎宁的电话时就一直在想,年初“X因素”和“美国之声”版权拉锯战的时候,ABC电视台之所以没有出手,但却又传递了善意,是不是因为他们当时就已经开始谋划这件事了。虽然这样想起来有些牵强,毕竟那时候才是三月份,但仔细想想也是有道理的,毕竟当时第八十届奥斯卡刚刚结束,ABC电视台依旧手握转播权,脑袋里对于明年的典礼安排自然是有所盘算的。
不过,就埃文·贝尔所知,负责人肯定不是丽莎·坎宁,毕竟丽莎·坎宁也不是在各个部门都可以客串的,丽莎·坎宁会上门的原因和NBC电视台派出马克·博内特是一个道理:既然已经有熟悉的人脉关系,直接使用显然可以拉近不少距离感。
就好像此时,丽莎·坎宁其实是在和埃文·贝尔聊今年暑假“美国偶像”和“X因素”海选大打出手的事,“这应该是我第一次看到‘美国偶像’如此狼狈。”
埃文·贝尔却是撇了撇嘴,并不是很在意的模样,“这是必然的,不过真正的胜负还是要看收视率,不是吗?”
夏天里,“美国偶像”和“X因素”率先展开海选。“美国之声”的播出时间本来就比较迟,要等到明年四月份,所以海选就稍微迟一些,而且“美国之声”的赛制是与众不同的,海选部分不打算制作播出,经过海选之后能够走到真正评委面前的,就是具备一定实力冲击决赛的选手了。“美国之声”并不打算通过海选的众生百态来吸引观众,一切以实力说话。这也是“美国之声”没有和两位竞争对手直接打擂台的原因。但整个赛事有太多相似之处的“美国偶像”和“X因素”就没有如此好运了。
往年“美国偶像”一家独大的时候,海选现场没有上万人都算是不常见的事了,但是这一次“美国偶像”和“X因素”的还算一前一后,期间还有部分重叠,这就使得不少参赛选手分流。根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偶像”海选的场次平均参赛人数已经下降到了八千人,虽然这个人数依旧十分出色,但已经退回到第三季、第四季时的状态,这个退步足以让福克斯电视台心惊胆跳了。而“X因素”场均海选人数则是五千人,算不上出色,但也十分不俗,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不过埃文·贝尔对此却没有太多关心,因为海选其实看的就是一个热闹,一千人参加海选和一万人参加海选,最终编辑出一个小时的节目对于电视台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所以,就是那句话,结果还是要等明年年初的播出,看收视率的比拼。
“但至少福克斯已经敲响了警钟。”丽莎·坎宁微笑着说到,“现在各个电视台对收视率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没有人能够免俗,谁知道这一个播放季最终胜出的会是谁呢?”电视台的收视率竞争是按照播放季来算的,也就是当年的九月份到次年的五月份,以此为一个轮回,“怎么样,有没有兴趣过来帮我们电视台增加一点筹码,站在柯达剧院的舞台上,享受一把掌控奥斯卡全场的感觉?”
这是今天丽莎·坎宁第二次提起主持人的事情了,第一次埃文·贝尔笑了笑,没有说话,丽莎·坎宁就聊了一些其他话题,绕了几圈之后,这才再次回到了主题上。
这一次,埃文·贝尔依旧是笑了笑,没有在第一时间回答,不过丽莎·坎宁也没有接话的打算,她就面带微笑地看着埃文·贝尔,一副十分有耐心的模样。好一会,埃文·贝尔才说到,“你知道的,我对于剧本是很挑剔的,不会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对象。”
颁奖典礼也是有剧本的,第七十八届和第八十届奥斯卡的主持人乔·斯图尔特就是被剧本束缚了手脚,没有能够发挥出脱口秀的才能,这才导致了主持失败;同样,今年年初奥斯卡举办时因为编剧罢工的问题,剧本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埃文·贝尔的个性一直都是锋芒毕露的,当初去“周六夜现场”时就是如此,他会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与节目编剧认真探讨,不过“周六夜现场”就是会配合嘉宾来编写剧本,所以合作还算愉快;而当初主持托尼奖的时候,也是有编剧的,但是托尼奖又比较特别,它是以大量的戏剧串联起来的,编剧的作用没有那么明显,考验的是主持人临场发挥能力和整个串联能力,十年百老汇的扎实功底和出色的口才,让埃文·贝尔完成了任务,并且赢得了至今为止唯一一座艾美奖奖杯。
所以,埃文·贝尔这才会专门提出这件事来,不管奥斯卡的导演是谁,也不管编剧是谁,埃文·贝尔势必会对剧本有很多的自我坚持,这就会导致合作过程出现很多问题,而在专业方面埃文·贝尔却不是一个喜欢妥协的人。
记得上一辈子的第八十三届奥斯卡颁奖典礼,詹姆斯·弗兰科和安妮·海瑟薇成为了奥斯卡历史上最年轻的主持搭档,但是他们的主持却是一场灾难,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对于剧本的沟通问题。两个年轻人都是有自己想法的人,他们对剧本有不少创意,可惜都被制作人和导演拒绝了,詹姆斯·弗兰科更是在颁奖典礼之后毫不客气地指责了制作人,他们拒绝采纳主持人的意见。
其中最乌龙的一幕就是,安妮·海瑟薇和詹姆斯·弗兰科反串,原本詹姆斯·弗兰科是打算模仿雪儿在“滑稽戏”中的模样,但该片歌曲未入围,只能在制作人和导演的要求下,装扮成玛丽莲·梦露登上,还得故意在台上出糗!这让整个颁奖典礼就乱成了一锅粥。
如果以埃文·贝尔的个性,估计会和编剧、制作人、导演吵做一团,也许埃文·贝尔不会撂担子,因为他有工作的责任心,但说不定他就在舞台上直播时刻直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那么这就是一场灾难了。
“埃文,相信我,我们知道你的性格。”丽莎·坎宁脸上的笑容多了一分无奈,其实她也知道,如果让埃文·贝尔担任主持人,这也势必要冒很大风险的,而目前ABC电视台属意的导演正是比尔·康顿,另外一个脾气暴躁的人,即使没有“追梦女郎”和“香水”的恩怨情仇,这两个个性强硬的人碰撞在一起,也是让人吃不消的。“但我们还是希望你能够担任主持人一职。”
埃文·贝尔挑了挑眉,一副不置可否的表情。丽莎·坎宁知道,这是愿闻其详的信号,“你是一个出色的主持人,这一点我们已经通过不少场合证实了,你的机智和口才,能够为整个颁奖典礼带来许多惊喜。”丽莎·坎宁不是在说客套话,而是十分认真地看着埃文·贝尔,阐述自己的想法,“而且我们认为以你的年轻,不仅可以吸引年轻收视群体,而且对于专业人士来说也是有吸引力的。”她同样也没有掩饰ABC电视台对收视率的渴望,“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觉得观众似乎还没有真正领略到你作为主持人的风采,难道你不想挑战看看?”
不得不说,丽莎·坎宁的确是有三板斧的,她的最后一句话说中了埃文·贝尔的想法。当初会挑战托尼奖主持人的位置,其实就是因为埃文·贝尔想要尝试看看;这一次奥斯卡颁奖典礼的主持人又是另外一种挑战,而挑战对于埃文·贝尔来说,就是致命的吸引力。
埃文·贝尔作为歌手作为演员作为心理学者作为建筑设计师,其实一直都是广为人知的,但是作为主持人,“周六夜现场”收视率倒是十分出色,可是那是“夜”现场,周六深夜十一点半的收视群体可十分有限,至于托尼奖根本就没有直播。所以,丽莎·坎宁最后一句话才是真正的杀手锏。
第1949章 慌乱手脚
“名利场”的流言蜚语拉开了2008年颁奖季的大幕,“盲流感”首当其冲成为了今年颁奖季第一部冲锋陷阵的选手。十月第一周还没有结束,第八十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将由比尔·康顿担任导演的消息就得到了确认,“名利场”之前发布新闻的真实性顿时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
不过,关于埃文·贝尔是否要出任颁奖典礼主持人的消息,依旧止步于流言,无论是ABC电视台还是学院,无论是已经确认担任导演的比尔·康顿还是绯闻当事人的埃文·贝尔,都没有公开发表相关言论,即使是记者采访,相关人员都是以“暂时不确定”来回答,这也让主持人的候补又再次陷入了迷雾之中。
埃文·贝尔在第一次见面中,并没有当场答应丽莎·坎宁。而丽莎·坎宁也并不着急,没有催促埃文·贝尔当即做决定,毕竟现在距离颁奖典礼还有很长的时间。两个人见面之后,交换了各自的意见,就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了会面。
其实让埃文·贝尔担任主持人,这是一个很冒险的选择。埃文·贝尔是第八十届奥斯卡最佳导演的获得者,他首先必须担任起这一次最佳导演颁奖嘉宾的责任;其次这一次埃文·贝尔导演的作品“朱诺”、演员的作品“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在十月初就双双赢得超高呼声,很有可能都会代表埃文·贝尔参加这一次的小金人争夺;最后十一工作室也是有着雄心壮志去冲击颁奖季的。
埃文·贝尔作为一个关键人士担任主持人,这就会使得与他相关联的作品都变得敏感起来,且不说是否会影响学院评委的投票走向,单说颁奖典礼过程的安排就十分棘手——暂时把得奖的部分撇开,每次提名名单候补者需要镜头的时候,都对准站在主持人位置上的埃文·贝尔?这可不是一个好选择。
一般来说,担任颁奖典礼的主持人,都必须有一个相对而言客观的立场,从而避免观众认为这里面有黑暗交易的存在,所以赢得提名的艺人站在主持人位置上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虽然这种情况在奥斯卡上并不是没有先例的,上一辈子凭借“127小时”赢得奥斯卡影帝提名的詹姆斯·弗兰科就在同一届颁奖典礼上担任了主持人,但这也是少数情况,而且詹姆斯·弗兰科在第八十三届奥斯卡上也只有一个提名而已。可是,埃文·贝尔却不同,他在过去几届奥斯卡上的提名名单里都是全面开花的。
面临现在的局面,也只能说埃文·贝尔是一个怪胎,在整个美国娱乐圈历史上,也就是芭芭拉·史翠珊曾经创造过这样的奇迹,而埃文·贝尔现在又更进一步,在歌手、演员、导演、主持人等多个位置都开花结果。
这也是第一次会面没有能够得出结果的最大原因。埃文·贝尔对于自己的奖项倒是无所谓,就算把“朱诺”暂时放到一边不说,十一工作室的其他作品都是有十分强劲竞争力的,埃文·贝尔还是有避嫌的必要。同样的顾虑ABC电视台可以不管,但学院却不能。所以,虽然丽莎·坎宁表达了十足的诚意,但第一次会面还是没有达成共识。
告别了丽莎·坎宁,埃文·贝尔又重新回到了录音室里,全心全意地投入新专辑的录音工作之中。
远离录音室的生活,让埃文·贝尔如饥似渴,酣畅淋漓地享受着录音室工作带来的幸福和满足,而埃文·贝尔出色到吃惊的录音状态也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