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艺术家(七七)-第4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一众竞争者之中,埃文·贝尔连续第二年赢得提名,但是“阳光小美女”反而没有去年“神秘肌肤”在主题上把握的深刻,更何况埃文·贝尔才年仅二十三岁,学院派显然是认为未来他依旧有大把的时光,在竞争力上就落了下风;贝尼特·米勒依靠“卡波特”初次赢得提名,资历尚浅不说,年纪也是少壮派,再加上电影本身竞争力略显不足,所以也不被看好;至于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七年前才凭借“拯救大兵瑞恩”梅开二度,这次的“慕尼黑”因为敏感的巴勒斯坦问题,在年底巴勒斯坦政权更迭的情况下,让媒体迅速降温,第三次加冕的机会似乎还没有到来。
这样一看,李安最大的对手反而是乔治·克鲁尼,自编自导自演的筹码一向是奥斯卡十分钟意的路线,“晚安,好运”和“辛瑞那”为乔治·克鲁尼带来了事业上的新高峰。乔治·克鲁尼也很有可能比埃文·贝尔抢先一步,站在演员的出身上赢得奥斯卡对其导演工作的认可。
除此之外,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这一个个奖项,媒体都在不遗余力地讨论着。
不同于往年,往年前哨战的成绩将会成为媒体预测奥斯卡的最大筹码,但是今年却因为“断背山”这个同性恋的敏感问题,还有“晚安,好运”、“慕尼黑”的政治问题也十分棘手,“一往无前”的呼声和去年的“灵魂歌王”又有重叠也处于一个敏感的位置,这就让前哨战的成绩都做不得数,因为改朝换代的学院派是否有改革的决心,这个决心又有多强大,是否强大到一下子就完成革新,还是改变不够到位最终沦为了另外一种形式的分蛋糕……这使得预测变得不稳定起来,就连在预测中赢得最多支持的“李安赢得最佳导演”,都不见得就是板上钉钉了。
所以,所有人都翘首以盼,盼着奥斯卡拉卡帷幕,盼着期待一个结果,看看奥斯卡究竟是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还是延续过去的旧路,亦或者是变成一个更糟糕的烂摊子。
在这种期待的视线之中,第七十八届奥斯卡于三月五日,在洛杉矶的柯达剧院拉开了帷幕。
第1271章 突如其来
奥斯卡的收视率一年比一年艰难,学院派和负责转播的ABC电视台都在挖空心思博取观众们的芳心,但是记者们对于奥斯卡的支持却是一年比一年旺盛。即使大家都知道,奥斯卡就是一场商业与文化的碰撞,但没有人会否认这个盛会在全球的影响力,而美国本土的记者更是不遗余力地为这场盛会给予高度关注,以不断扩大美国电影在世界范围的影响波长。
所以,每年的奥斯卡依旧像一块巨大的磁石一般,吸引着媒体的注意力。每年奥斯卡记者证的申请从八月份就开始了,等待审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算获得批准之后,也要看自己的记者证是什么等级的,因为这关系到了颁奖典礼当天的采访区域。最高级的地方自然就是颁奖典礼大厅,只有奥斯卡的官方媒体允许进入,里面不仅有免费资料,还有随处可见的大牌明星;次一等的则是专门的采访间,媒体可以在里面对小部分艺人进行专访;最差一等的则是红地毯上寒风凛冽之中与所有同行展开肉搏式的竞争。
一般来说,像“娱乐周刊”这样和奥斯卡有良好合作的媒体,至少是可以拿到采访间和红地毯的采访权,至于大厅采访权则要看每年与学院的合作关系了。
不过,如果以为赢得了红地毯两侧采访权的五百分之一,就觉得万事大吉了,那么注定就将会成为炮灰。因为对于外行记者来说,获得采访权反而是最容易的一关,在红地毯上抢占位置、捕捉时机、抛出问题,这才是真正的难题。
来自“泰晤士报”的实习记者伊森·迪恩,就亲身经历了奥斯卡舞台上竞争的激烈。
三月五日早晨才不过六点多,已经完成街道封锁的柯达剧院路口,就已经出现了忠实的粉丝。昨天一个晚上辗转反侧的伊森·迪恩才一起床,就通过酒店的窗户看到了街道上热闹的景象。虽然洛杉矶已经是三月份了,但是此时不过六点而已,依旧是寒气逼人。不过,街道上粉丝们的热情却让人侧目。
伊森·迪恩瞄了一眼他们手上的牌子,只看到了“断背山”的字样,他不由想到,前天一万名市民聚集在一起,为“断背山”情愿,认为学院派应该给予这部精彩的电影一个公道。这次游行被认为是与保守派人士一周之前聚集四万人抗议“断背山”冲击奥斯卡的回应。现在看来,“断背山”之争势必将会一直延续下去,不管奥斯卡的结果是什么,今后的社会生活里,这种争论还是会喋喋不休地进行下去。
伊森·迪恩原本以为现在还不到六点一刻,他可以站在这里好好地发一会呆,慢条斯理地洗一个澡,然后享用早餐。但事实上,他才站在窗台边上不到两分钟,房间门就被敲响了,外面传来“卫报”资深记者里克特·马斯格雷夫的声音,“起床,起床,赶快!”
伊森·迪恩慌张地跑过去打开了房间门,“不是说八点下去采访楼层集合吗?”
里克特·马斯格雷夫也是狼狈不已,正在扣着自己衬衫的扣子,“红地毯转播推迟三十分钟,出了意外。”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话顿时就让伊森·迪恩傻眼了。一般来说,红地毯时间安排、颁奖典礼安排这种事情早在一个月前就确定下来了,因为牵扯到整个转播的运行,还有艺人们的到场时间等等。临时发生改变的事,过去十年全然没有发生过,哪怕是一次。
“快穿衣服!我们一边下楼一边说。”里克特·马斯格雷夫回头就往自己的房间跑,伊森·迪恩这才注意到,里克特·马斯格雷夫是光着脚的。
伊森·迪恩连忙转身回房间,和他住同一个房间的“每日电讯报”实习记者汤姆·伊格斯也被吵醒了,坐在床上一脸茫然地看着伊森·迪恩,“怎么了?”
伊森·迪恩立刻慌手慌脚地就开始穿衣服,“转播推迟半个小时,临时发生变故了。”
汤姆·伊格斯马上坐了起来,拿起衣服就往身上套,“该死的美国人,我最讨厌突发事件了。”其实对于记者来说,突发事件就意味着新闻,这才是报纸销量上涨的时候。但这里是洛杉矶,而不是伦敦,他们这群记者没有人脉没有资源,突发事件所带来的慌乱只会让他们乱了阵脚。
伊森·迪恩和汤姆·伊格斯两个年轻人,手脚都十分迅速,穿好衬衫和裤子,把笔记本电脑往身上一背,嘴里咬着自己的记者证,一边穿西装外套,一边就往电梯的方向跑过去。里克特·马斯格雷夫的动作还比两个年轻人慢了一点,迟了两步跑了过来。
电梯一打开,里面全部都是衣衫不整的记者,密闭空间里弥漫着一股让人心慌的燥热。三个人走上了电梯,发现所有人的方向都是文艺复兴酒店的二楼。伊森·迪恩把外套穿好,郁闷地跺了跺脚,他刚才根本没有来得及穿袜子,现在塞了一双在裤子口袋里,也不知道有没有时间穿。
“里克特,发生什么事了?”汤姆·伊格斯还在扣自己衬衫的扣子,四周看了看,大部分记者的脸上都沉静如水。记者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就是冷静,足够面对一切情况的冷静,这让他烦躁的心也稍微沉淀了下来。
里克特·马斯格雷夫看了看身后的六七名记者,他估计现在消息也都传得差不多了,也没有隐藏的必要,反正那么大规模的事件只要不是瞎子,都可以知道。“弗兰克林大道上聚集了一大批人,抗议‘断背山’冲击奥斯卡。”
仅仅是一句话,就包含了许多信息。第一,一周前不是才举行过抗议游行吗?今天怎么又来,发生了什么意外?第二就是,今天是奥斯卡颁奖典礼举行的日子,得奖名单其实已经被密封起来了,就算抗议也改变不了结果,难道是想强迫奥斯卡推迟举办?
历史上奥斯卡的推迟举行发生过三次,第一次是1938年因为洛杉矶水灾,使得颁奖典礼推迟了一周;第二次则是1968年,当时学院的日程安排与马丁·路德·金的葬礼发生了冲突,因此推迟;第三次则是1981年,因为有人试图暗杀时任总统的里根,导致颁奖典礼推迟二十四小时举行。
如果今天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典礼推迟举办并不是不可能的。那么就带出了第三个信息,会发生冲突吗?伊森·迪恩立刻想到了他刚才看到的画面,街角有不到二十名“断背山”的支持者聚集,如果他们与抗议队伍起了冲突,二十名可是一个没有反抗能力的数字。伊森·迪恩不由紧张了起来。
伊森·迪恩立刻就询问了一句,“弗兰克林大道在哪里?”他是伦敦人,对于洛杉矶的地形着实不太了解。
里克特·马斯格雷夫虽然也是伦敦人,但他算比较资深了,这也不是他第一次采访奥斯卡,自然是比较了解情况的,“和我们平行的隔壁一条街。”
伊森·迪恩顿时皱起了眉头,他似乎嗅到了危险的味道。一旦保守派抗议的队伍与“断背山”支持者相遇,双方能否保持理智就将成为最大的疑惑。不过没有更多的时间给伊森·迪恩做思考了,因为二楼已经到了。
此时的二楼采访间已经乱作了一团,伊森·迪恩他们三个人是英国的报刊代表,消息已经算比较滞后了,刚才在电梯里的大部分也都是欧洲的记者,美国本土记者消息更加灵通,自然比他们快了一步。各式各样的记者在眼前飞快穿行,不同肤色、不同年龄、不同身型的记者都在飞速地奔跑着,几乎每个人手里都拿着手机——这里不是三楼的新闻中心,这里允许使用手机——大家都在使出浑身解数了解现场的情况。
伊森·迪恩飞快地跑到了“泰晤士报”的采访间,这一次“泰晤士报”对奥斯卡没有太多的关注,因为他们认为奥斯卡没有这个胆量将大奖颁发给“断背山”——三周之前的英国电影学院奖就把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颁发给了“断背山”,所以他们只派出了实习记者伊森·迪恩一个人抵达了洛杉矶。谁又能够想到,颁奖典礼当天居然会爆发出这样的混乱。
伊森·迪恩拿出手机迅速给远在伦敦的主编打了一个电话,此时伦敦是下午三点,正是下午茶的舒适时间。接到了伊森·迪恩的电话之后,主编立刻就拍板,“近距离采访。”伊森·迪恩挂了电话之后,背着自己的照相机,把挂在采访间里的羽绒外套拿下来,直接就往外跑去。
看到电梯口的繁忙,伊森·迪恩当机立断就推开了安全楼梯的门,啪啪啪地往下跑。和他一样选择的记者绝对不在少数,至少他就听到了三个不同人的脚步声。伊森·迪恩一边跑着,一边在抱怨,“袜子,袜子!”大冬天里不穿袜子跑步,这简直让他痛不欲生。
受到了客观条件的影响,伊森·迪恩的速度根本快不起来,很快就被后面的汤姆·伊格斯追了上来,“伊森,往哪里跑?”
伊森·迪恩没有回答,指了指前面在狂奔的其他记者,意思再简单不过了,跟着大部队走。
第1272章 推迟危机
从好莱坞大道上的文艺复兴酒店往弗兰克林大道跑过去,其实只有不到三千英尺(未满一千米)的路程,对于这些早就习惯于跑新闻的第一线记者来说,并不是难事。
伊森·迪恩和汤姆·伊格斯两个人,顺着伊瓦尔大道往前跑,一路上跟随着他们脚步往前跑的人越来越多。一开始伊森·迪恩还在好奇,记者哪有那么多人?整个文艺复兴酒店住着的记者至多也就不到四百名,可是看现在身边跑步的人就至少有三百人以上了,倒像是马拉松一样。
但很快,伊森·迪恩就看到了更为壮观的场面。伊森·迪恩和汤姆·伊格斯两个人在距离弗兰克大道还有不到一千英尺的地方,脚步就不由放缓了下来。因为伊瓦尔大道上此时也聚集着密密麻麻的人群,虽然没有站在高空去数,但至少有一千人以上,那些刚才和他们一起跑步的人,都加入了这人群之中。只有一小部分人从右手边的空隙继续往前跑,伊森·迪恩两个人也跟随着那一小部分继续前进。
当跑到了伊瓦尔大道人群之中时,跑步就跑不起来了,因为人群实在太多了,只能快步穿行,伊森·迪恩四周打量着,一下就看到了这群人高举的牌子,“‘断背山’一定胜利”、“我们需要理解”、“埃文·贝尔万岁”……这显然就是“断背山”支持者的阵营了。
可以想象,估计“断背山”支持者们听说保守派人士在弗兰克林大道聚集抗议示威,甚至引起了学院派高度的重视,他们都担心那些一早抵达柯达剧院去支持“断背山”的人们的安危,于是人群就迅速聚集了起来。
伊森·迪恩回过头看了一眼,整条被封锁的好莱坞大道上随处可以看到穿着制服的警察,伊瓦尔大道上还是络绎不绝有人加入应援的行列之中。
好不容易从人群之中跑了出来,站在伊瓦尔大道和弗兰克林大道交界的十字路口,伊森·迪恩顿时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密密麻麻的人群像是一块由蚂蚁组成的地毯一般,在眼前黑压压地铺陈过去,这至少有两千人的规模,将弗兰克林大道挤得水泄不通。那一个个猩红色的牌子随处可见,“基佬去死”、“同性恋就要下地狱”、“肮脏恶心的‘断背山’”、“埃文·贝尔,死亡警告”……再搭配上一张张怒目圆睁的脸孔,那声势就铺天盖地地压了过来。
伊森·迪恩第一次感觉到在史诗巨片里,所谓面对千军万马时的恐惧感,那种气势就如同潮水一般朝自己涌来,实在很是吓人。身前是声势壮大的保守派势力,身后则是源源不断的支持者们,两派人马在这个并不宽敞的十字路口聚集,隔着小小的红灯路口互相对峙着,所有的喊声、骂声都在往中间倾倒着,让这个十字路口变得火药味十足,彷佛就是一个随时都会爆炸的火药桶一般。
伊森·迪恩下意识地蜷缩了一下脚趾,冰冷的脚趾和粗糙的鞋底摩擦了一下,让他冷静了一些。汤姆·伊格斯就站在伊森·迪恩的身边,拉了拉伊森·迪恩的手臂,“伊森,我们上去采访吗?”
什么示威游行之类的,对于社会记者、政治记者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娱乐记者来说,却是绝对稀奇的事。想象一下电视画面上看到的场景,暴戾凶狠的抗议者们,强势暴躁的采访宣言,甚至还会发生武装警察与示威者们的冲突,到时候高压水枪、催泪弹之类的交锋,就越发显得可怕起来。
不过现在做这一切想象都是多余的,伊森·迪恩当机立断,初生牛犊的气势就拿了出来,“走,上前采访去。录音机准备好。”然后就和汤姆·伊格斯一起往保守派人士的方向走了过去。
希德·甘尼斯揉了揉自己的额头,奥斯卡历史上遇到的意外虽然不少,但也不多,谁能想到,在他就任之后的第一年,就发生了让人如此头疼的事件。现在才是早晨六点一刻多一点,就接到了重要让人扫兴的消息,却是让人的心情很难好起来。不过比起弗兰克·皮尔森来说,希德·甘尼斯最大的优势不是他区别于弗兰克·皮尔森的创新,而是他宛若年轻人一般的应变能力。
希德·甘尼斯想起了第七十五届奥斯卡举办前夕,洛杉矶的反战势力不断在呼吁着停止举办那一届的奥斯卡,许多演员甚至以推出颁奖典礼做威胁,希望能够传达自己的反战口号。但最终弗兰克·皮尔森还是维持了学院派的传统,将奥斯卡执着地举办了下去。虽然奥斯卡顺利地举办了,之前雷声大的演员们最终也是雨点小,只有埃文·贝尔一个人真正地拒绝而出席奥斯卡颁奖典礼;但那一届奥斯卡之后也被诟病为顽固不化,一方面不愿意为了反战而取消颁奖典礼,一方面却又扶持“芝加哥”上位表达反战的想法,被人骂了狗血淋头。从那之后,奥斯卡的颓势就越发明显了。
其实一直以来,奥斯卡就是和政治、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奥斯卡不会彻底沦为政治的争论场,但也不可能与政治彻底划清界限,这个“度”的把握,就是学院派的任务了。所以,奥斯卡是否改革一直就是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希德·甘尼斯知道,在他就任之后的第一年就出现了“断背山”这样富有争议的作品,是他的挑战,更是他的机会,他必须妥善处理好所有的一切事情。所以,听到了保守派人士和支持人士们的示威对阵,希德·甘尼斯虽然头疼,但他知道事情必须第一时间就及时处理,否则就糟糕了。
希德·甘尼斯迅速拨通了洛杉矶警察部门的电话,要求增派警力协助维持现场的安全,本来一年一度的奥斯卡就是洛杉矶警署的一件大事,现在更是全速运转起来;随后希德·甘尼斯又拨通当地保守派势力、宗教团体的首领电话,目的不是让他们离开,而是维持现场的秩序,千万不要出现冲突事件;最后希德·甘尼斯又联系上了正在柯达剧院的ABC电视台团队,希望对现场一切可能性做好准备。
等做完这一切之后,希德·甘尼斯从容不迫地开始洗漱,然后找出昨天晚上就挑选好的礼服,开始为前往柯达剧院做准备。
埃文·贝尔被吵醒的时候,已经是七点一刻了,安妮·海瑟薇必须提前到美容室去做头发,起床的时候埃文·贝尔也醒了过来。一般来说一名男士为了出席奥斯卡这样的颁奖典礼,只是做最简单的打理,没有三个小时也是搞不定的,更不要说女士了,天还蒙蒙亮的时候,美容室已经已经是热闹非凡了。安妮·海瑟薇现在才起床,已经算迟了。
埃文·贝尔盘腿坐在床上,眼睛依旧是闭着的,安妮·海瑟薇的声音从浴室里传来,“你不起来吗?还是你等一会再过去美容室?”
二月十八日结束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演唱会之后,埃文·贝尔从新西兰的奥克兰进入了大洋洲的势力范围,完成了奥克兰、悉尼和墨尔本的巡回演出之后,与三月三日抵达了洛杉矶。昨天好好休息了一天,才算是把南半球的夏天调整回到北半球的冬天频率。
埃文·贝尔眼睛还是闭着,一副随时都要倒下去的模样,说话也含糊不清,“你的美容室和我是同一个吗?”
安妮·海瑟薇正在刷牙,哗啦啦的水声让埃文·贝尔的声音完全听不清楚,她往后退了半步,看到正在不住点头的埃文·贝尔,嘟囔了一句,“我就知道。”随后就没有再说话了,打算让埃文·贝尔再眯一会。
这时候,埃文·贝尔放在床头柜上的手机响了两声,是短信的声音。埃文·贝尔一动不动,等安妮·海瑟薇都已经洗漱好出来时,把手机递给了埃文·贝尔,埃文·贝尔才睁开了朦胧的眼睛,浴室昏黄的灯光像是一团光晕,将被遮阳窗帘笼罩得严严实实的房间照得暖洋洋的。安妮·海瑟薇那张未施粉黛的俏脸泛着牛奶的光泽,红润的双唇看起来就像是鲜嫩欲滴的樱桃。
埃文·贝尔凑上前,在那张唇瓣上轻轻吻了一下,这才心满意足地低头拿起了手机,是泰迪·贝尔发过来的短信。他们在洛杉矶是有租一间公寓的,泰迪·贝尔和伊登·哈德逊就住在隔壁,埃文·贝尔看了一眼,就又重新闭上了眼睛,“不要急,说是红地毯要推迟半个小时。”
安妮·海瑟薇不明所以,意外地看了看埃文·贝尔,“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埃文·贝尔却是一把抱住了安妮·海瑟薇,然后倒到了被窝里,安妮·海瑟薇顿时就无奈了,起床时的埃文·贝尔就像是一个孩子,不是指二十三岁的大孩子,而是一个七岁的孩子。安妮·海瑟薇本来想说,就算推迟了半个小时,她也还是要去做准备,毕竟女人出席典礼的时候总是比较麻烦的。但想了想,还是没有开口,“就再陪他五分钟,五分钟。”
可惜,安静的时刻才持续了不到三十秒,埃文·贝尔的手机就开始激烈地震动了起来,埃文·贝尔无奈地拿起来眼睛睁开一条缝看了一下来电显示,眉毛微微一挑,就接了起来。
电话里传来希德·甘尼斯的声音,“埃文,颁奖典礼可能要推迟了。”
第1273章 虎头蛇尾
人在面临危险的时候,表现症状有很多,慌乱、恐惧应该是最可能出现的情绪,冷静、从容则是成就大事不可或缺的能力。想象一下关羽刮骨疗毒时的谈笑自若,就不得不让人佩服,乃至感叹。
希德·甘尼斯在面对越来越紧迫的局面时,反而越发轻描淡写起来,他给埃文·贝尔打电话时的第一句话确实,“早上好,你该不会还在睡觉吧,还是说,你正在享用早餐。”
埃文·贝尔依旧是闭着眼睛,扯了扯嘴角,“我原本是在睡觉的,但听你这样一说,倒是有点饿了。”原本躺在埃文·贝尔怀里的安妮·海瑟薇,听到埃文·贝尔似乎是有正事,轻手轻脚地下了床,然后开始简单整理起东西来,为出发前往美容室做准备。
随后,希德·甘尼斯才说到,“埃文,颁奖典礼可能要推迟了。”说这句话时,希德·甘尼斯的语气很轻松,没有抱怨没有着急没有愤怒,就好像说明天有下雨的可能一般轻松。
埃文·贝尔刚才看了泰迪·贝尔的短信,得知红地毯要推迟,就知道应该是出了什么事。现在希德·甘尼斯给自己打电话说这事,根本不仅仅是通知自己这么简单。埃文·贝尔还是没有睁开眼睛的打算,慵懒地说到,“那是不是意味着我能够睡一个好觉了?北半球的冬天真的让人不喜欢,即使我是在洛杉矶,我开始怀念澳大利亚的阳光了。”
面对埃文·贝尔这写意的话语,希德·甘尼斯不由笑了起来,“估计现在就有不少记者往你家过去了,所以你也睡不了多久。”
埃文·贝尔皱了皱眉头,“他们不会有我家的钥匙吧?”这一句调侃的话让希德·甘尼斯直接就笑出了声。
“那些反对‘断背山’竞争奥斯卡的团体在弗兰克林大道举行示威游行了,正好和电影支持者们相撞在了一起。刚才差点就发生了冲突,警察正在维持现场的秩序,不过现在到位的人手还是不足,局面还是很混乱。”希德·甘尼斯说这番话的时候就像是在描述地球另一端的普通事件一般,没有刻意地加重自己语气里的情绪,倒是十分镇定。
不过埃文·贝尔却是睁开了眼睛,眉头真正地纠结在了一起,“没有人受伤吧?”这种示威游行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但如果出现了受伤等现象,那就糟糕了。
安妮·海瑟薇听到埃文·贝尔语气里的担忧,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站在原地看着埃文·贝尔。
“暂时没有。目前还没有肢体接触发生。”但是希德·甘尼斯没有说的是,如果局面得不到控制,就说不准了。“我估计现在ABC电视台的采访队就快到你家了。”
虽然希德·甘尼斯没有说,但埃文·贝尔却知道他的意思,他不由苦笑了一下,“希德,我可不觉得我是一个平息争端的能手,挑衅、嘲讽我倒是信心足一点。”希德·甘尼斯自然是希望埃文·贝尔能够呼吁一下,让现场的场面得到一些控制。现在的情况就是双方都互不相让,只要有一方能够率先得到控制,在警察的帮助下,局面就能够冷静下来了。
希德·甘尼斯自然知道这一点,而且埃文·贝尔的出现,还很有可能会激化保守派人士的情绪,让局面变得更糟,这也是一种可能。不过,希德·甘尼斯却更愿意相信埃文·贝尔的号召力,毕竟,事情其实很复杂。保守派人士在反对的不仅是“断背山”这部电影,更是同性恋这件事本身,这种根深蒂固的社会矛盾可不是凭借一次奥斯卡颁奖典礼就能够化解的。
“埃文。”希德·甘尼斯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语重心长地喊了一句。这一个称呼里,埃文·贝尔第一次听到了希德·甘尼斯语气里的担忧。想象一下希德·甘尼斯的情况,他现在估计也是焦头烂额。
埃文·贝尔揉揉自己的眉心,笑了笑,“我去准备接受采访。”
电话挂断之后,希德·甘尼斯看了看自己的手机,松了一口气,但眼中的坚定却是越发深邃起来,没有休息,紧接着又拨通了“卡波特”电影主演菲利普·塞默·霍夫曼的电话。
伊森·迪恩看着眼前的混乱,防暴警察已经将十字路口都占据了,刚才双方有了短暂的接触之后,警察就迅速控制出了场面。不过,目前保守派人士和支持人士的情绪都有些激动,前面的人被防暴警察往后推,后面的人在不断往前挤,这导致局面实在是有些失控的迹象。
汤姆·伊格斯碰了碰伊森·迪恩的手肘,“电视台直播车到了。”
被围得水泄不通的弗兰克林大道和伊瓦尔大道此时都被防暴警察控制住了路口,但是另外两个方向的情况还好,只是有不少的围观人群,正在看热闹。ABC电视台的直播车慢慢地开到了十字路口,停了下来。训练有素的直播人员走下了直播车,就看到直播记者开始介绍现场的情况。
伊森·迪恩回头看了看四周的情况,两边人士似乎都因为直播车的到来而更加激动了一些,愤怒地对着摄像机大吼着。其实今天现场的人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多,双方加起来至多也就不到五千人,只是这些人的情绪都比较激动,这使得现场的局面一直没有能够彻底得控制下来。而且看警察的行动方案,他们似乎也没有打算采取激进的进攻手段来控制局面。所以,局面这才僵持了一个多小时。
很快,伊森·迪恩就看到了直播车上的大屏幕开始连线其他现场的采访情况,第一个出现在画面上的赫然是西恩·潘。ABC电视台的直播主持人在美容室的门口找到了西恩·潘,采访他对于今天局面的看法,西恩·潘的声音通过话筒和直播车上的喇叭传了出来,“所有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那些满怀仇恨在反对一部电影、一场盛会的人,你们应该感到羞耻,这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你们应该反省自己的行为……”
西恩·潘的言辞一如既往的犀利,让保守派人士那里的叫嚣声越来越大,而支持者们的欢呼声则响了起来。不得不说,希德·甘尼斯的这个主意的确是成功地转移了现场所有人的注意力,这让局面逐渐得到了控制。伊森·迪恩敏锐地就捕捉到了这种细微的变化,他往支持者群体的后面看了看,不断往前涌的骚动似乎正在逐渐平复下来,这是一个好现象。
西恩·潘之后是蕾切尔·薇兹,然后是詹妮弗·安妮斯顿,紧接着就是埃文·贝尔!
伊森·迪恩发现,当埃文·贝尔身着简单的帽T牛仔裤出现在ABC直播记者的面前时,现场的声音达到了一个高潮,他左手边的欢呼声和右手边的咒骂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不管如何,埃文·贝尔开口时,这种声音都开始逐渐往下降,大家都在试图听清楚埃文·贝尔的声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