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艺术家(七七)-第4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为什么环球影业、迪士尼都会愿意站在埃文·贝尔的身后?是他们看错了,还是这个世界已经混乱了?十一工作室和他们的关系不是势同水火吗?而他们却愿意为了一部同性恋题材的电影而与保守派人士们站在了对立面,这与好莱坞的习俗、与各大电影公司的作风实在是太不相符了,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难道,埃文·贝尔有魔法?

第1190章 作茧自缚

埃文·贝尔不是哈利·波特,他不会魔法;好莱坞的保守派势力也没有失去理智。只是社会上的保守派人士和宗教团体错估了形势,最终作茧自缚。

同性恋题材电影在好莱坞一直是一个不能触碰的禁忌,当初埃文·贝尔接拍“断背山”时那铺天盖地的嘘声至今历历在目。就算多伦多电影节上首映之后,知道了骇人听闻的“贝尔现象”,专业媒体也为“断背山”送上了相对应的赞誉,但这并表示他们就对同性恋题材妥协了。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专业人士们是就事论事,为“断背山”这部电影作品、这个艺术作品送上了赞誉,但对于同性恋本身,这还是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

所以,即使是“断背山”载誉归来,各大院线的发行工作依旧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保守派人士如果换一种方式,比如说谴责“断背山”美化同性恋——事实上它并没有,比如说呼吁观众不要走入电影院去观看电影,比如说呼吁好莱坞大电影制片厂不要助长同性恋电影之风,那么这些社会保守派人士势必会得到无数支持。就好像他们的联合声明刚刚发表时一样,铺天盖地都是支持他们的言论。

的确,媒体之中还是有许多人对同性恋题材电影嗤之以鼻,这是好莱坞电影行业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一种观念,并不会因为“断背山”受到了好评,又或者是在威尼斯、多伦多拿到了什么奖项任何而有任何改变。这是观念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就算未来有一天会改变,也是很遥远很遥远的未来,需要漫长的时间潜移默化。

所以,无论是好莱坞艺人还是媒体记者,都将会有不少人站在保守派人士这一边,认为同性恋确实是不被接受的。但是,这一次的情况却又有一些细微的不同。

当埃文·贝尔开始反击的时候,保守派人士的形势就开始急转直下了。因为所有人都发现,保守派人士试图禁止“断背山”上映,这已经脱离了同性恋议题的范畴,上升到了言论自由的部分。保守派人士的言论跨过了那条界限。

所谓的禁止上映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保守派人士已经开始阻止弱势群体发出自己的声音了。

一部电影能够正式公映,这不是由保守派人士所决定的,而是由美国电影协会分级之后,通过发行商和各大院线商量所决定的。当然,各大院线本来就是会受到题材敏感的影响,从而限制电影上映的屏幕数量,这才有了所谓“艺术院线”的出现。

其实在保守派发布联合声明之前,“断背山”在各大院线推进的效果就不好。保守派看到了这种情况,原本是打算通过舆论声势,逼迫各大院线在压力之下,让“断背山”干脆就无法上映。就是保守派的这种过激行为,还有对埃文·贝尔影响力的低估,最后就导致了一个远远超出了他们预期的结果。

现在,事情已经不仅仅是同性恋题材电影的问题了,而上升到了关于电影放映自由的问题。那么,无论是好莱坞艺人还是媒体记者都无法再多说什么了。因为任何一部电影都有上映的自由,言论自由是受到保护的。

“你可以讨厌同性恋,讨厌‘断背山’,但不能让这一部电影禁止上映。”这就是使得保守派人士此时处于被动位置的主要原因。保守派人士原本想要先发制人,把事情闹大,占据舆论的至高点,从而占据上风,却不想作茧自缚。

那么,好莱坞人士能说什么呢?各大电影公司能说什么呢?

仔细想想,其实这种事情是唇亡齿寒的。就好像电影分级制度。今天保守派人士可以嚣张地说要禁止“断背山”的上映,明天就可以把枪口对准任何一家电影公司,对于这群保守派人士来说,他们才不管你是否和十一工作室是一伙的,他们就是一群是什么事都要管的疯子。这已经不是同性恋电影的问题,而是敏感题材电影的问题了,自然是牵扯到了所有人。如果这一次电影公司开口赞同了保守派人士对于禁止“断背山”上映的提案,那么下一次呢?也许就是这些电影公司自己了。

今年暑假,因为沃尔玛连锁超市给洛杉矶同性恋权益协会签了一张三万美元的支票。这件事本身其实只是一件慈善事业而已,三万美元对于沃尔玛来说不过就是九牛一毛罢了。但是保守派人士们却威胁要举行“禁止进入沃尔玛超市”的游行示威,让沃尔玛超市不得已被迫表示自己将保持中立立场。这就是再明显不过的案例了。

所以,原本叫嚣着要反对“断背山”的人们都闭嘴了,他们反对同性恋,但他们不希望引火上身。言论自由,这可是受到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的权益,如果卷进去,那势必就是一场无休止的口水战了。至于环球影业和迪士尼,他们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起内讧,什么时候又应该携手对外。现在这个时刻,就是携手对外的时刻。

与其说这些人是在帮“断背山”说话,不如说他们是在为自己的权益说话。但埃文·贝尔就是利用了“利益”这个核心点,将所有的声势都拉了过来。

比起保守派人士的十五万人签名,显然,埃文·贝尔在艺人圈子里拿到的这三万五千个签名,威力绝对堪比核弹。几乎是在新闻发布会结束的那一瞬间,网络上就出现了声援签名的狂潮,短短不到六个小时之内,就有三十万的签名在脸书汇集成功,那种阵势,似乎就打算和埃文·贝尔同一阵线,与保守派人士对抗到底了!

第二天,纽约、洛杉矶、旧金山、波士顿等四座城市的巴士车体上就出现了广告字体,“有些人就是同性恋,接受它吧!”这句话是埃文·贝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的原话,现在却成为了广告,在城市的巴士上展示给所有人。

保守派人士似乎这时才意识到,他们踩到了一个不能惹的地雷。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言论似乎过界了,而且还被埃文·贝尔抓住了漏洞,并且不断放大,导致了保守派现在的不利局面。但是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开弓没有回头箭。此时此刻,关于“断背山”能否上映的话题以星星之火燎原之势,在整个美国土地上开始燃烧了起来。

仔细翻阅一下埃文·贝尔出道以来的经历,为了学业拒绝商业大片,面对诽谤事件与媒体硬抗,对于“加勒比海盗”这样名利双收的作品依旧没有昏头,重重质疑之下导演扬名,非难如潮也无法动摇他接拍“断背山”的决心,更不要说最近才发生的“阳光小美女”事件了,没有人有埃文·贝尔的胆量,敢接拍一个长达四年无人问津的“乏味”剧本,而且还能够制作出如此出彩的作品……从一开始,埃文·贝尔就是个性、不羁、桀骜的代名词。想想当初埃文·贝尔接拍“断背山”时的果决,还有威尼斯电影节拿下大奖之后对于米歇尔·海瑟薇的支持,面对保守派的如此挑衅,埃文·贝尔的反应也就不足为奇了。

米歇尔·海瑟薇从当年出柜到现在,一路走来。埃文·贝尔虽然不是海瑟薇家中的一员,但却是陪伴着米歇尔·海瑟薇一起长大的。除了泰迪之外,米歇尔·海瑟薇也总是像一个大哥哥一样。他也是家人。

当初拍摄“断背山”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希望能够让社会正视到同性恋这个群体,让米歇尔·海瑟薇也能够在光天化日之下自由地呼吸。所以,埃文·贝尔是绝对站在赞同的立场上的!

保守派人士拥有言论的自由,他们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对于同性恋罪恶的想法,但是他们没有权利阻止“断背山”的上映,没有!

在保守派人士组织了抗议游行之后,同性恋支持者的大游行也再次展开了。不同于每年暑假为了争取同性恋权益的游行——那时候参加的大多都是同性恋群体,这一次在埃文·贝尔强悍的号召之下,大家是为了支持“断背山”上映——虽然这部电影本身就是同性恋作品,排斥的人可不少,但是大家都认同埃文·贝尔的观点:电影有上映的权利。至于他们看不看,到时候再说,反正又没有人强迫他们走进电影院。

这一次的游行依旧在纽约、洛杉矶、旧金山、波士顿四个城市展开,据悉,报名参加的游行队伍已经超过了十五万之众,这让四座城市的警察部门都紧张了起来。唯恐就出现意外事故。而当得知,埃文·贝尔、安妮·海瑟薇、法外狂徒、杰森·玛耶兹、克里斯托弗·诺兰、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等人都将参加纽约的游行时,警察就更加紧张了。

这是一周之内,大苹果城的第二次游行活动,而且还是针对不久之前刚刚发生的保守派人士抗议游行所举行的示威游行。如果保守派人士今天也加入游行队伍之中,那么肢体冲突的爆发似乎随时都可能发生,这让警察们头疼不已。

第1191章 抗议示威

位于曼哈顿最南端的炮台公园(又译作巴特里公园),这里因为拥有克林顿堡国家纪念碑而形成了公园的雏形,随后由出现了“移民”铜像,这是为通过克林顿堡大门来到美国的八百万移民而建造的。所以,炮台公园对于移民云集的下城区来说,一直都有着特别的意义。在这里,纪念碑和绿地是主要的景色,临海的码头可以看到大炮,还有不远处的自由女神像和爱丽丝岛。

今天,炮台公园一大早就聚集了大量的人群,放眼望去,绝对超过万人的规模,事实上,根据不完全统计,炮台公园最终一共聚集了超过五万人。走进炮台公园的现场,可以看到厨房、临时医院和图书馆等设置都准备完毕,还有大批志愿者正在发送着维护同性恋权益的传单。

虽然这是因为抗议保守派人士呼吁禁止“断背山”上映的游行,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断背山”不是一部同性恋作品,那么就根本不可能会发展到今天的境地。所以,现场发送维护同性恋权益的传单,也是一个可以预料的举动。

只不过,现场可不是所有人都是同性恋权益维护者,至少有两成的人是为了看热闹而来的,他们想看看保守派是否会有行动?又或者是埃文·贝尔会有什么举动?还有两成的人是为了抗议“言论自由”而来的,他们对于“断背山”这部电影本身没有任何兴趣,只是为了表达对埃文·贝尔的支持前来的。所以,只有不到六成的人是专门前来为“断背山”应援而来的。

但不管如何,现场各式各样的抗议牌子、五花八门的标语将炮台公园都填满了。那漫山遍野的人群和标语,让人清楚地感受到了纽约这座世界级大都市的繁荣和喧闹。

而纽约警方对此次大规模游行高度戒备,超过四百名警察全副武装部署在现场维护秩序,数十辆警车把守在各个路口,以应付紧急情况,警方甚至还临时搭设了瞭望塔台,与空中盘旋的警用直升机构成了立体警戒网。唯恐保守派人士也抵达现场,直接爆发了正面冲突,那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在超过五万人的现场,没有舞台的情况下,埃文·贝尔就宛若一颗水珠汇入了湖泊一般,即使这颗水珠再晶莹剔透,宛若钻石版闪闪发光,要找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记者们本来还以为埃文·贝尔会高调出现,但是当他们发现埃文·贝尔、安妮·海瑟薇等人的时候,已经过了午饭时间。埃文·贝尔等人就坐在公园的一个角落,手里举着抗议的牌子,和所有抗议人群一样,坚持地表达着自己的立场。没有刻意地哗众取宠,也没有刻意地煽动大众情绪,这倒让大家颇为意外。

第一个找到埃文·贝尔的,正是来自“纽约邮报”的记者,作为抗议示威游行的源头之一,“纽约邮报”一直在努力跟进着事件的发展。虽然“纽约邮报”也不是什么好鸟,但比起“世界新闻报”来说,他们还没有无耻到那个地步,和十一工作室还是保持了某种程度上的友好。

记者看了看埃文·贝尔手里的牌子,上面写着,“我们有权利!”他想了想,就带着自己的录音机走了上前,“埃文,在多伦多电影节上,你不是说过,你们拍摄‘断背山’,就是希望拍摄一部没有人看的电影。那么,为什么在保守派人士对你们的电影进行排斥的时候,你不干脆就限定放映了呢?还是说,你在试图博取眼球,你最根本的想法还是要赢得大众的瞩目?”

不等埃文·贝尔回答,旁边就一群人咒骂了过来,“去吃狗屎吧你”、“草你的母亲”、“你就是婊子养的”……那声浪将不远处的记者都慢慢吸引了过来。因为今天早晨抗议示威开始之后,大家都十分有秩序,只是在表达着自己的立场,并没有过激的举动出现,这无疑是让记者们失望的。现在,终于有波澜了,自然都靠了过来。

作为当事人,埃文·贝尔面对记者的时候永远都是冷静的,因为他自己曾经就是记者,他知道应该怎么对付这些记者,他是再熟悉不过了。埃文·贝尔依旧举着自己的牌子,“不!我是在捍卫我电影上映的权利!就算我的电影在四千家电影院上映了,不想看电影的人依旧不会走进电影院;相反,如果想看我的电影,即使电影只在四家电影院上映,也依旧会有人前去观看。我就是在捍卫我‘四家’电影院的权利!”

“纽约邮报”的记者刚才设了一个套,看埃文·贝尔居然不钻进来,不由有些失望。不过他转眼就又想到了应该如何挑衅了,可还没有他说话,埃文·贝尔就接着说到了,“再说了,如果我要博取眼球,我想不需要我做什么,你们媒体自己就已经忙个不停了吧。”这句话就意味深长了,将眼前那个记者讽刺得一时哑口无言。

从“断背山”开拍的沸沸扬扬,到多伦多放映之后一系列的新闻事件,其实埃文·贝尔都没有刻意去宣传,更不要说炒作了。只是这些媒体就是不愿意放过同性恋这个敏感的话题,还有这个敏感话题和埃文·贝尔直接的化学反应。所以,的确,埃文·贝尔根本不需要炒作,媒体自己就在那里玩开了。

记者自然都不是吃素的,他很快就把内心的郁闷压了下去,直接就说到,“埃文,你是否在刻意挑衅宗教团体和保守派人士的底线,打着维护同性恋权益的旗号,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这话就十分恶毒了,而且颇有些颠倒是非黑白的味道。

埃文·贝尔不怒反笑,“抱歉,请问是谁先挑衅的?是谁说希望禁止‘断背山’上映的?是谁先阻止游行、号召签名、试图利用舆论压力来谋取利益的?是谁打着宗教的名义来迫害每一个正常公民权益的?”面对埃文·贝尔的咄咄逼人,记者一句话都反驳不出来。不过,如果他是想激怒埃文·贝尔,他应该算是成功了。“不是我,绝对不会是我!正是你口中那些保守派人士和宗教团队!”

“抱歉!我不知道他们口中的上帝居然是这个样子。就我这个门外汉所知的上帝,他是爱着所有人的!上帝创造了我们,就应该爱我们本来的样子。同性恋和我们没有什么不同,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他们也有日常生活,他们也有家人朋友,他们也会爱上别人,只是这个对方刚好是同性罢了,仅此而已。”埃文·贝尔噼里啪啦地一大串言论就脱口而出,让“纽约邮报”的记者根本没有抵抗之力,“所以,不要和我说挑衅,不要和我说权益,不要和我说上帝!如果他们还有什么招数想要冲我来,欢迎至极!”

“记住了!”埃文·贝尔一字一顿地说到,脸上的坚定让记者不寒而栗,“我们有权利!”

站在旁边的安妮·海瑟薇、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等人,似乎意识到了这个时刻十分重要,于是齐齐都举起手来,大声地喊道,“我们有权利!”米歇尔·海瑟薇、凯瑟琳·贝尔、泰迪·贝尔、伊登·哈德逊、法外狂徒等人也都开始喊了起来。这一句台词开始蔓延了开来,从一个人到十个人,再到一百一千个人,很快,现场超过一半的人都喊起了口号。

曼哈顿下城区的上空就回荡着震耳欲聋的“我们有权利!”

此时此刻,所有记者都傻眼了,怎么突然就情绪高昂起来了?而这一句台词,似乎是话里有话。既可以理解成为我们有言论自由,电影拥有上映的权利;也可以理解成为同性恋拥有被正确对待的权利!甚至,还可以理解成为生活中弱势群体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权利!

当现场五万人超过三分之二都开始呐喊这句口号时,那种震撼人心的情绪逐渐激昂起来,在纽约市上空汇聚成为了一股惊人的力量。这一股力量同时还在波士顿、旧金山和洛杉矶同时聚集着。

抗议示威仅仅只持续了一天,保守派人士却发现世界已经变了。

五天之前,原本保守派人士还能够找到无数盟友,可当埃文·贝尔组织的抗议示威结束之后,彷佛几乎在一瞬间所有盟友就都消失不见了——当然不是真的消失不见了,还是有许多顽固分子留了下来,但因为这次事件已经脱离了同性恋这个范畴,所以留下来的人已经找不到多少了。除了少部分极端的右翼份子之外,其他人都不愿意参合进来。毕竟,只是一部电影而已,不至于如此较真。保守派人士和宗教团体剩下的,只有自己的一口气了。

不过,保守派人士唯一应该庆幸的就是:他们没有到抗议示威现场去,如果他们去了,也许就回不来了。

在连成一片的“权利”声浪之中,原本气势强劲地保守派人士一退再退,除了怀俄明州和犹他州之外,其他各州都已经松口,纷纷表示愿意公开放映“断背山”,不过上映的屏幕数量还是需要商量。

怀俄明州和犹他州,这是保守派势力最后的阵地了!这两个州抗议浪潮依旧严重,“断背山”在这里依旧是处于被强烈抵制的状态,禁止放映,依旧是他们唯一的答案!

第1192章 压力公映

在美国,同性恋、种族、堕胎等问题如出一辙,都是碰不得的烫手山芋。所以,每一次总统大选的时候,这些问题都会和经济、战争、移民等热点一起成为争议的焦点。这是一个社会根深蒂固的意识问题,并不是说通过一两次事件、一部小说或者一部电影就能够改变的。这是需要社会进步、意识转换才能改变的。

就好像互联网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诞生时一样,不少保守派人士认为互联网是洪水猛兽,将是一场灾难的开始。可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互联网却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性恋的问题从几个世纪前就出现了,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在纽约、旧金山等地一年一度的同性恋游行都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盛会。同性恋群体的权益也被正式放到了桌面上,让人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而这一切,在“断背山”故事发生的那个年代,是绝对无法想象的。

所以,关于种族,关于同性恋,关于宗教,这些问题势必还会持续争论下去。至少在埃文·贝尔的有生之年,都会继续争论下去。埃文·贝尔知道,关于“断背山”的争议是不会消失的,他所争论的所抗议的所坚持的,是“断背山”上映的资格问题,更是每个人拥有的基本权利。

回首看一看上一辈子“断背山”的上映轨迹,好评如潮,掀起一阵又一阵的思想革命,引发了关于同性恋新一轮的讨论,但是在放映过程中依旧屡屡遭到了抵制,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赢得了最佳导演,却错失了最佳影片。与其说“断背山”当初是输给了“撞车”,不如说“断背山”是输给了社会意识形态,输给了学院派想改革却又不够坚定的决心,这是一个社会文化潮流的问题。

这一辈子,且不说“断背山”未来在颁奖季的前景如何,现在关于“断背山”上映的争议越发严重起来,事情已经完全超出了预期。埃文·贝尔这里组织的对抗声势浩大,而保守派势力的反弹也毫不示弱,虽然现在他们只剩下怀俄明州和犹他州两个势力在坚持了,但这却是他们最坚实的阵地,这两个州都坚决地抵制“断背山”在这里进行放映。

怀俄明州是西部牛仔的聚集地,是目前美国最保守的州之一,这次“断背山”的故事发生在两个牛仔之间,绝对是激怒了这片土地,在保守派的煽动下,他们强烈抗议电影的上映也不足为奇了。

犹他州则是摩门教的发源地以及大本营,在美国提起宗教、保守等词汇,犹他州是绝对不容错过的地方,而摩门教正是反对同性恋最激烈的一个宗教团队。所以,同性恋在犹他州是被抵触最严重的一个州。

保守派人士退守怀俄明州和犹他州之后,虽然抗议范围被急速压缩,但是声势却丝毫没有减弱,反而越发壮大起来。怀俄明州和犹他州两地,保守派人士发动了静坐抗议,坚决反对“断背山”在这里上映,目前这两个州的院线也没有任何向十一工作室妥协的迹象。

当这种对峙的局面达到一个巅峰的时候,“断背山”上映了!

十二月九日,周五,“断背山”率先在自由之地纽约上映。即使保守派人士的声浪再果决,纽约这里对于埃文·贝尔的支持依旧是无与伦比的。“断背山”在八间电影院举行了限定放映。

事实上,十二月的第二周,全新上映的作品一共有十部,其中还有气势汹汹的“纳尼亚传奇”。这部电影由瓦尔登媒体公司和迪士尼联合制作发行,当初十一工作室曾经考虑过要收购瓦尔登媒体公司,不过却被拒绝了,因为他们对于“纳尼亚传奇”显然是寄予了厚望。这部投资一亿八千万的巨作,被认为十分有希望成为第二套大卖的“哈利·波特”系列,这次在全美三千六百家影院上映,显然是抱着创造票房佳绩的目的前来的。

再加上乔治·克鲁尼和马特·达蒙主演、颁奖季之中备受瞩目的“辛瑞那”,上映三周的“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准备冲击奥斯卡的“艺妓回忆录”,当然,还有闪耀整个十一月的“阳光小美女”,以及被踩得体无完肤的“四眼天鸡”,十二月第二周的北美电影市场十分热闹。

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断背山”依旧吸引了大部分人的眼光,所有人都在期待着这部电影上映之后究竟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应,而保守派人士又将如何发起新一轮的抗议示威。

值得一提的是,十二月九日同时也是埃文·贝尔“第一次”世界巡回演唱会启程的日子,即使埃文·贝尔没有出现在“断背山”纽约公映的现场,麦迪逊广场花园的演唱会舞台也成为了最好的宣传现场。“第一次”的世界巡演将会跟随着“断背山”的上映,同步展开宣传旅程,也将成为历史上首次歌手、演员双重宣传的道路,至于结果如何,只能拭目以待了。

且不说“第一次”世界巡回演唱会的舞台如何,牵动着全美国观众神经的“断背山”正式公映了,从多伦多开始就制作“断背山”专题的“娱乐周刊”更是分别派出了记者抵达纽约举行公映的八间电影院进行实况转播。

“娱乐周刊”制作的“断背山”专题成为了电影宣传期之中的最大亮点,威廉·伍德将电影的各方各面都进行了剖析,从音乐、服饰,到怀俄明州的景色、风土人情、牛仔文化,再到历史背景的发展,还有各个主创人员的分别采访,这个持续了两个多月的专题,在“断背山”举行公映时已经写到了第十一期,受到了无数读者的追捧,也让观众对于电影本身越来越期待。

威廉·伍德是打算配合电影的上映,继续制作专题,开始分析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还有角色之间的关系,以及剧情发展,最后再是影评专题,还有引申到社会影响。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可以一直把专题做到奥斯卡提名公布的时候。

最近,“断背山”的上映引发了剧烈的讨论,威廉·伍德也制作了一期专题,对保守派人士和宗教团体的越界行为进行了强烈谴责,他甚至还盘点了一下历史上众多涉及禁忌题材的作品。其中最为声名显赫的莫过于去年梅尔·吉普森导演的“耶稣受难记”,这部片子当初在美国引起的混乱丝毫不逊于这次“断背山”的情况,但是“耶稣受难记”却在票房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三亿七千万美元的票房成绩,是目前R级电影的历史最佳。在今年六月份“娱乐周刊”评选的“二十五部最具争议影片”榜单中,本片高居榜首。而“断背山”,连前五都挤不进去。所以,威廉·伍德的结论就是,保守派人士就是小题大做,借着反对同性恋的名号为肆无忌惮地行驶着自己的言论权利,却还要禁止“断背山”上映,实在是荒谬之极。

“娱乐周刊”的记者们守在纽约八间电影院的门口,对首波公映情况进行采访,也是上期专题的延续。威廉·伍德希望把观众们支持“断背山”的盛况真实地呈现出来,告诉那些保守派人士:这部电影不仅不是洪水猛兽,而且还是一部难得的经典佳作,它值得获得更多的掌声!

距离“断背山”正式公映还有四个小时的时候,八间电影院的门口就已经被无数的支持者们包围住了。这八间电影院愿意成为首批播放“断背山”的院线,不仅是特伊·凯斯极力斡旋的结果,同时,他们也是埃文·贝尔最忠实的支持者。特别是在保守派人士的“禁止上映”口号出来之后,这八间电影院就纷纷决定:十二月九日开始的那个周末,影院内部的所有屏幕都将为“断背山”服务,并且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播放。

这绝对是一个十分大胆的举动。要知道,“纳尼亚传奇”是否能够博取票房暂且不论,正在上映的“哈利·波特与火焰杯”、“阳光小美女”是绝对能够有票房的。一旦院线决定只放映“断背山”,那就意味着那些想要看其他电影的观众会选择其他影院了。但是,对于这八间电影院来说,这并不是问题,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示了对埃文·贝尔的坚定支持。

当李安在时代广场的影院宣布公映正式开始的时候,哥谭市就开始为“断背山”而疯狂了。八间影院不断有观众涌入,甚至有人要求,就算没有位置也可以,他们愿意坐在过道上观看电影,这使得八间电影院就好像嘉年华的旋转木马一般,永远都有着源源不断的顾客。

而八间影院的盛况也让其他电影院不由都眼红了,一间电影院要想做到门庭若市,这可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现在门庭若市的场面就活色生香地在纽约市的八间电影院上演着,而更让其他电影院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