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艺术家(七七)-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觉表现出来,在克里斯托弗·诺兰这个陌生人面前表现出来,这让顾洛北有些不安。

不过,在选择踏入电影这一行的时候,其实顾洛北就已经做出了选择。演技,本来就是演绎另一段的人生,没有上一辈子积累下来的记忆,他顾洛北在演技上不可能有如此大进步的。现在回头看,上一辈子就好像是顾洛北的另一段人生一般,只是那一段人生实在太过真实。

深深地呼吸一下,顾洛北抬起了眼睛,望向了克里斯托弗·诺兰。

这双眼睛就好像幽深的潭水一般,眼底的蓝色深不可测,只是隐约可以看到岁月的沧桑,这种沧桑不仅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更是经历了无数坎坷之后才能留下的刻痕。眼光闪了闪,那抹睿智的光芒清晰可见。眼睛上方的那双剑眉往中间聚拢了一些,虽然只是微微皱了起来,但这一皱之间,那种冥思苦想的艰涩就立刻在脑海里浮现出来。

仅仅是眉头一皱,就让克里斯托弗·诺兰想拍手叫好。这种眼神,不是历尽千帆的岁月沉淀,是绝对不可能有的。虽然刚才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只是一个眼神罢了,但克里斯托弗·诺兰却清晰地看到了顾洛北的进步,这比“死亡幻觉”中的表演绝对是更上了一个台阶的。

当顾洛北眼睛一眨,一切就又恢复了过来,虽然眼底依旧有些隐隐绰绰的沧桑,但十八岁的明亮却是一点一点回到了眼眸里。克里斯托弗·诺兰这才发现,如果只看眼睛,顾洛北的确可以展现出岁月的感觉;但只要一看整张脸,十八岁的年轻瞬间光彩夺目。

不过这并不是重点,脸部可以用妆容掩饰,展现出年龄差距的是眼神,而这点顾洛北显然说服了克里斯托弗·诺兰。

就在这时,烘饼就端了上来。顾洛北也不着急,拿起刀叉,就示意让克里斯托弗·诺兰吃点心垫肚子。

克里斯托弗·诺兰看着正在切烘饼的顾洛北,并没有拿起刀叉,用认真琢磨的眼神盯着顾洛北,仿若可以从这张俊朗的脸上看出一朵花似的。“贝尔,你很出色。”这是克里斯托弗·诺兰打破沉默之后的第一句话。

顾洛北没有抬头,依旧在切烘饼,嘴角勾勒起一个痞痞的笑容,刹那间又成为了一个不羁的少年,“这句话我可以当做是我通过面试的喜讯吗?”

这话成功地让克里斯托弗·诺兰笑出了声,但他却没有回答,只是拿起了刀叉开始吃烘饼。一直到面谈结束时,克里斯托弗·诺兰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只是说了一句公式化的回答,“请等待通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通知你的。”

听到这话,顾洛北说不失望,那肯定是假的。毕竟参加面试,还是希望出演这部电影。但一般来说,克里斯托弗·诺兰说了这句话,那就是黄了的意思。不过顾洛北很快就把心态调整了过来,面试原本都有成功有失败的,就算是奥斯卡影帝,就算是最大牌的演员也有被拒绝的时候,这再正常不过了。

“当然,我很期待你的通知。”顾洛北笑呵呵地回了一句,调侃意思十分清晰,让不擅应酬的克里斯托弗·诺兰居然有些尴尬起来。

回到旅馆的时候,已经是十二点多了,泰迪·贝尔和伊登·哈德逊已经办好退房手续,拿着简单的行李在一楼等待着。吃过午饭,随后在附近逛了逛,三点多才出发前往机场。

乘坐巴士在机场的停靠站下了车,一行三人每人一个小背包就往机场的方向前行。和到达时一样,尚恩·梅耶尔也没有来送机,顾洛北单曲刚刚发行,自由选择资源又十分有限,所以必须忙碌起来,尽最大的能力把单曲宣传起来才是王道。

还没有来得及走进机场大厅,就看到机场门口聚集了十几名背着相机的专业人士,那阵势一看就知道是记者。

“又有大明星出现了?”顾洛北回头对着身侧的泰迪·贝尔说到。

“估计是追逐最近有新绯闻对象的裘德·洛吧。”回答的是伊登·哈德逊,他只是低低地把自己了解的八卦说出来而已,仅有顾洛北和泰迪·贝尔听得到。泰迪·贝尔嘴角的笑容就勾勒了起来,对于伊登·哈德逊的八卦性格,他还在适应当中。

“就算不是裘德·洛,在洛杉矶这里见到狗仔也是再正常不过了。”顾洛北有说有笑地看着身侧的泰迪·贝尔往前走,可还没有等话说完,泰迪·贝尔就拉住了顾洛北的右手,“小心。”

顾洛北把视线收了回来往前看,就看到面前有两三个人涌了过来,差一点就要撞上了。顾洛北知道是自己走路不看路,所以“抱歉”下意识地就说了出来。

但这句“抱歉”却被眼前人的问话直接吞没了,准确地说,应该是两三个零星的闪光灯和说话声一起把顾洛北的道歉打断了,“请问你对于帕西诺的行径如何看?”

“请问你和诺兰相谈甚欢,是不是意味着你就要取代帕西诺的位置了?”

“关于电影主角两次商谈都失败,你有什么看法?是不是给你了一次乘虚而入的机会?”

这七嘴八舌的问话,互相交错在一起,顾洛北耳朵倒是都接收到了,可一时却没有反应过来:这什么情况?

刚才在机场大厅聚集的十几名记者瞬间都涌了过来,一下就把顾洛北一行三人包围住了。泰迪·贝尔下意识地就站到了顾洛北的前面,挡住了不断往前挤的人群。其实一共也就十二三名记者而已,但大家都堆在顾洛北的面前,所以给人一种被包围了的错觉。

“停!”顾洛北大声喊了一句,眼睛却因为闪光灯瞬间袭来,不太适应,而变得模糊起来。闭上眼睛,一片黑暗之中还可以看到无数个银色的星星在闪烁,眼睛略微有些刺痛。上一辈顾洛北围堵艺人的时候,按快门技术也十分强悍,现在成为受害者之后,顾洛北才不由佩服那些艺人超群的定力。

顾洛北的阻止并没有起到对应的作用,记者们还是不断在按着快门,问话声也此起彼伏的,要不是泰迪·贝尔那壮实的身体挡在面前,还有伊登·哈德逊站在身侧挡住了好几名记者,估计记者都已经往顾洛北身上扑上来了。

顾洛北只好再次扬起声音,“请安静!我可以回答你们的问题。”这句话总算有点威力,让提问的声音逐渐小了下去,毕竟提问就是为了得到问答。

看着十几双注视自己的眼睛,顾洛北脑海却在过滤这些问题,他清了清嗓子,“有谁能告诉我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还没有弄清楚情况呢。”

这下眼前记者集体额头冒汗了,感情刚才完全就是对瞎子抛媚眼了。伊登·哈德逊看着眼前记者纠结的表情了,心中不由升起了恶趣味,看顾洛北调侃自诩是无冕之王的记者,其实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虽然记者之中没有领头人,但还是有几个比较积极的,三言两语就把事情解释清楚了。

上午顾洛北和克里斯托弗·诺兰的会面已经被记者拍照存证了,而这个节骨眼又传出了阿尔·帕西诺和“白夜追凶”剧组第二次谈判破裂,双方对于片酬的问题存在一些分歧。而身为导演的克里斯托弗·诺兰在这个时候亲自去见一名新人演员——虽然是一位离谱的十八岁少年,但媒体还是不由捕风捉影。

就在这个关头,有记者从美国演员工会得到一条八卦的小消息:有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今天接到了“白夜追凶”的面试通知,还闹了一点小乌龙。

记者最擅长的就是看图说话、连连看了,把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事都可以联系起来的功力,此时发挥了最高水准!

难道,“白夜追凶”男主角要抛弃阿尔·帕西诺,采用十八岁的新人?

第109章 借势而起

三天前,在洛杉矶国际机场,无人问津;三天后,同样是在洛杉矶国际机场,成为主角。顾洛北这次洛杉矶之行颇为奇妙。

在新月餐厅被拍照了?顾洛北还真没有反应过来,当时可是一点察觉都没有。顾洛北不由苦笑,看来自己警觉心还是太低了,觉得克里斯托弗·诺兰和自己都不算是名人,所以没有注意周围。

可事实上,通过“记忆碎片”,克里斯托弗·诺兰已经是小有名气了,这次牵扯到阿尔·帕西诺,“白夜追凶”选角受关注也是自然的事。再者,圣丹斯电影节上的“死亡幻觉”和纽约街头的“狙击电话亭”已然让顾洛北的演员身份略微有些认知度了。

之前没有记者上门,包括发行单曲时都没有记者关注,主要还是因为两部电影都尚未正式公映,认知度还不够高,而且顾洛北身上也没有“新闻”——所谓新闻就是负面新闻,包括绯闻、打架、酗酒、吸毒等,记者自然不会对顾洛北投以太多的注意力。

但今天却不同,在阿尔·帕西诺和“白夜追凶”剧组谈判二次破裂的关键时刻,顾洛北出现在了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对桌,联想力丰富的记者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这才有了刚才不着边际的提问。

原本在餐厅外直接围堵克里斯托弗·诺兰和顾洛北,是一个绝佳机会。但当时拍到照片的几位记者并没有认出顾洛北,还在往私生子的方向猜测两个人的关系,十分离谱。离开时,顾洛北大大方方地走前门,克里斯托弗·诺兰却是接着去卫生间的机会消失在后门了,这才引起了嗅觉灵敏的记者们的警觉。

顾洛北听完记者的阐述之后,第一个想法是回忆新月餐厅的细节,似乎没有回忆起来被拍照的时间点;第二个想法是对记者们的效率表示佩服,从离开餐厅到此刻机场的碰面,也就不到三个小时,果然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狗仔队!

如果记者们知道顾洛北此时居然在腹诽他们,估计会吐血吧。记者只是想当然地以为顾洛北在思考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是承认呢?还是强词狡辩呢?

“你是想询问我关于诺兰新电影的主角人选吗?”顾洛北开口说话了,让记者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不少人还点头给予了回应,顾洛北却扯开了一个颠倒众生的笑容——至少在记者眼中是可以用这个形容词的,颠倒众生。“你们真是抬举我了,我只是诺兰的朋友而已,并不是诺兰新电影的投资商,你们问我这个消息,真的是问错人了。”

什么情况?顾洛北居然是一无所知的表情!这怎么可能!

顾洛北的话音才落,追问的声音又响了起来,“诺兰和你早晨的见面不是关于‘白夜追凶’男主角的面试吗?”这个问题就够直接了。

顾洛北嘴角的笑容依旧挂着,眼底却是露出了疑惑的神情,“不是,我们只是聚了聚而已。”

顾洛北的回答很简单,没有太多漏洞,似乎对“白夜追凶”一点都不了解。看着顾洛北的表情,记者们有些犹豫了,难道真的乌龙了?

其实这时候只要顾洛北提出任何关于“白夜追凶”角色、阿尔·帕西诺的话题,记者都可以敏锐地察觉到顾洛北是在说谎。虽然他们也拿顾洛北没有办法,但也肯定会继续纠缠下去的。但顾洛北没有,什么都没有提到。所以,记者只能看着顾洛北一脸绅士的笑容,“抱歉,请让让”,然后就在众目睽睽之下从容不迫的扬长而去。

等身后的记者都在视线里消失之后,伊登·哈德逊才在顾洛北耳边轻声说到,“你欠我一个解释。”

“白夜追凶”选角的事,顾洛北还没有和泰迪·贝尔、伊登·哈德逊提,本想着回到波士顿之后再说,没有想到记者还先上门了。不得不说,记者真的是神通广大,特别是在洛杉矶这一亩三分田,更是经营的缜密无比。

虽然在机场的围堵一无所获,但还是有记者铤而走险,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了报道,看图说故事,再简单不过了。新闻就写:

新人演员埃文·贝尔和新晋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在新月餐厅相谈甚欢。而克里斯托弗·诺兰这两天正因为“白夜追凶”的选角问题备受困扰,相传阿尔·帕西诺和剧组两次会面都不欢而散。埃文·贝尔在圣丹斯电影节上通过“死亡幻觉”好评如潮,其后又因为在纽约街头拍摄“狙击电话亭”时的出色表现,成为了网络上热烈讨论的话题。

任何一名读者阅读完这条新闻,都会想到,这克里斯托弗·诺兰选角遇到了问题,这埃文·贝尔又是潜力演员,两个人相谈甚欢,那估计埃文·贝尔就是男主角的候选人了,而且当选几率十分大。再加上标题“贝尔解诺兰燃眉之急,欢快会面”,就更加有误导性了。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这条新闻,有三个部分,一个是会面,一个是诺兰近况,一个是贝尔简介,三个部分都是事实,互相之间也没有联系。但故意的拼接,误导的标题,欺骗性的配图,就迅速把读者引入了记者所希望的轨道。

这种方法在新闻之中,屡见不鲜。通过几个事实的拼接,制造引导性的结果,让读者按照记者设想的猜测进行想象。这就是记者的厉害之处了,还让当事者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难怪爆出负面新闻的艺人和记者之间,总是难以心平气和地相处。

原本,如此写新闻的记者只有三四名而已,但不想这条新闻意外获得了热烈反应,引发了范围性的讨论。转发的记者,讨论的网友越来越多,也让这条新闻想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当顾洛北星期二出现在课堂上时,网络上已经铺天盖地都是他要出演“白夜追凶”的新闻了,让顾洛北颇为哭笑不得。幸运的是,哈佛学子虽然对这些八卦有所了解,但向来不会太热心,至少从哈佛学子对于娜塔莉·波特曼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了。所以,顾洛北只是感觉落在自己身上的视线多了一些罢了,其余一切如常。

按常理来说,顾洛北是应该给克里斯托弗·诺兰解释一下情况,避免导演产生误会,认为是顾洛北故意放出新闻制造氛围,让“白夜追凶”剧组顺水推舟,就采用顾洛北当主角。这种事并不稀奇,在娱乐圈,为了上位制造一些新闻、利用一些潜规则再正常不过了。

但顾洛北是不在意,觉得顺其自然就好,如果克里斯托弗·诺兰要误会,就算他解释了,对方心里也会有疙瘩的;泰迪·贝尔是觉得理所当然,在他看来,弟弟就是最好的,就应该得到这个角色,所以也没有提醒顾洛北要打电话;伊登·哈德逊不仅不介意,还兴致勃勃地在网络上留言推波助澜,让顾洛北颇有些无奈。

顾洛北到最后也没有给克里斯托弗·诺兰去电话,不知道情况是否发生了变化。

意外的是,泰迪·贝尔却等到了尚恩·梅耶尔的电话,“贝尔,我知道一个消息,两周之后,‘奥普拉脱口秀’正在寻找一位新人歌手上台进行访谈,她青睐于找一位独立歌手,经过自己的奋斗拼搏得以出现在公众面前。原本的候选人是艾丽西亚·凯斯、林肯公园和忧郁心境,但因为埃文这两天的消息遍布网络,也进入了节目制作人杰森·瑞尔的视线之中。不过目前也仅仅是进入视线而已,所以我想问问你,是否有什么好办法,或者好渠道,为埃文加加砝码。”

一个关于电影选角空穴来风的新闻,却让单曲仅仅发行一天的顾洛北,意外成为近一天之内的网络焦点,这才进入了奥普拉脱口秀制作人的视线之中,这算不算是意外惊喜呢?娱乐圈向来如此,机会天天都有,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更有惊喜,但能够把握住机会鱼跃龙门,就各凭本事了。

借势而起,这是泰迪·贝尔想到的第一句话。这次机会是绝顶的机会!就算是错失了“白夜追凶”的机会,只要能够借助这次机会,提高顾洛北的知名度,就是一件好事。

现在问题就在于,“势”已经起来了,网络上热烈讨论的信息就是这个“势”,如何把这个“势”继续扩大化,如何借这个“势”推波助澜起来。

面对这个问题,任何人的回答都是“出演奥普拉脱口秀”!

奥普拉脱口秀,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的当家之作,连续十六年雄踞同类节目收视率冠军,包括妮可·基德曼、茱莉亚·罗伯茨、汤姆·克鲁斯等顶级明星都曾经出演过该节目。奥普拉·温弗瑞的主持风格更是在全世界范围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如果能够出现在这档风靡全美、平均收视人数超过三千万的节目上,无疑才是最大的“势”。

泰迪·贝尔脑海里纷纷杂杂地一堆想法,他最后也只是先回了尚恩·梅耶尔一句,“我也去打听打听。”

第110章 机会主义

机会,就如同巨大的馅饼从天而降一般,下面的人必须要有足够的准备,才能接住馅饼。否则,要么被馅饼砸死,要么慢一步看着别人抢走了馅饼。

尚恩·梅耶尔也是太过激动了,顾洛北能够走进奥普拉脱口秀制作人杰森·瑞尔视线的事,实在是一个天大的惊喜。虽然他心里也知道,估计杰森·瑞尔手头的名单少有七八个,多有二三十个选择。

顾洛北仅仅是凭借这两天新闻的新鲜度勉强入选而已,估计还是因为一名有前途的演员,同时还在音乐上迈开了挑战的步伐,也算是一个小话题了,这才进入了制作人的视线。但等这两天新闻的热度下来了,或者新闻被“白夜追凶”剧组澄清了,那一切就烟消云散了。

一夜之间,顾洛北可以走入天堂,站在奥普拉脱口秀这个巨大机遇的面前;同样,一夜之间,顾洛北也可以打回凡间,重新回到独立音乐人的位置上,继续打拼。

这让尚恩·梅耶尔有些患得患失,果然惊喜太大也让人惴惴不安。所以,混乱之中,尚恩·梅耶尔给泰迪·贝尔去了电话,下意识认为泰迪·贝尔是经纪人,也要一起想办法比较合适。当等电话挂了之后,尚恩·梅耶尔才意识到,泰迪·贝尔也是一个光杆司令,资源甚至比自由选择还局限,要不然“只是一个梦”的发行也轮不到自由选择来做了。给泰迪·贝尔打电话,完全就是一个白费劲的动作。

意识到这一点,尚恩·梅耶尔有些虚脱。看来,能否把握住这个机会,还是要看自由选择自己的了。

事实上,泰迪·贝尔挂了电话之后,把手机放在桌面上,陷入了沉思之中。

如果是顾洛北得知自己有一个如此大的机会,他会如何做?泰迪·贝尔只用了两秒钟就得出了答案。虽然顾洛北一向随心所欲惯了,虽然顾洛北立志以独立音乐人闯天下,但顾洛北真正一直在坚持的,是他作品的质量,他不希望为了迎合利益,而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音乐、接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作品。

“只是一个梦”是顾洛北心血的结晶,能够有更多人喜欢这首歌,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共鸣,顾洛北肯定是喜闻乐见的。那么,奥普拉脱口秀就是一个好机会。更何况,这还是和忧郁心境的直接竞争,输人不输阵,泰迪·贝尔觉得,他需要做出一些行动才行。

所以,泰迪·贝尔拨通了克莱尔·戴斯的电话。

克莱尔·戴斯把电话挂了之后,脑海里思绪万千。虽然在气度和沉稳上,克莱尔·戴斯比李·凯莱赫差了一个档次,就算比顾洛北也是有差距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眼光很是毒辣,从鹰岩音乐节上看中顾洛北,到主动和泰迪·贝尔处好关系,从而促进了华纳唱片和苹果公司的强强联合。这也让克莱尔·戴斯终于摆脱了平庸,踏上了升职的步伐。

克莱尔·戴斯很清楚,李·凯莱赫和他强调要与顾洛北处好关系,主要是因为顾洛北个人能力出众,是一支潜力股。撇开唱片制作、发行这一块不说,就算顾洛北以后愿意把他创作的歌曲优先提供给华纳唱片,也算是值回票价了。优秀的音乐创作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公司都是受欢迎的。

但这也仅限于“处好关系”而已,毕竟顾洛北和华纳唱片没有任何合约关系。商人之间的友谊和仇恨,某种程度上来说,和国家之间有些相似,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利益对于商人来说,也是如此。所以,华纳唱片和顾洛北的友谊,目前看来算是和谐,那是因为没有利益冲突。

这一次,奥普拉脱口秀就是一个稍显敏感的机会。首先,华纳唱片旗下艺人林肯公园也是候选人之一;其次,忧郁心境可是隶属于环球音乐的,意味着这就是直接竞争了,为了一个和华纳唱片没有合约关系的顾洛北进行交手,有这个必要吗;再次,这一次可是没有利益交换的,如果帮助顾洛北,那就意味着华纳唱片单方面提供帮助了。

所以,克莱尔·戴斯犹豫了。

给克莱尔·戴斯打了电话之后,泰迪·贝尔就把奥普拉脱口秀的事情通过电话告诉了顾洛北,顾洛北听了之后,如同预料中的一般,没有任何犹豫地说到,“那就联系一下戴斯吧。机会都到面前了,当然要争取看看。”

泰迪·贝尔得意地回到,“已经打过电话了,正在等回复。”顾洛北哑然失笑。

不出两天,仅仅到周三的时候,“白夜追凶”选角的新闻就逐渐平息了下来,因为听说阿尔·帕西诺和剧组的面谈又有了新的进展。看来,关于顾洛北要竞争男主角的消息对于阿尔·帕西诺来说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刺激。

阿尔·帕西诺在记者面前满面春风地说,“诺兰是一个很出色的导演。”虽然只有这短短的一句话,但无疑是证实了他的确在和“白夜追凶”剧组洽谈,而这句话也透露出谈判顺利的信息。

“埃文·贝尔”这个名字在记者口中火热了两天之后,就变成了明日黄花。而此时,华纳唱片依旧一点消息都没有。至于自由选择,以他们的能力和人脉,要和奥普拉脱口秀的制作人联系上本就困难,要和环球音乐、华纳唱片竞争更是难上加难,所以目前也没有任何消息传过来。

如此看来,奥普拉脱口秀估计是困难了。机会果然转瞬即逝。

泰迪·贝尔本想给克莱尔·戴斯再打一个电话询问一下,但顾洛北这回却是阻止了,“这种大公司,他们心里都清楚得很,成就是成了,不成就是不成。即使我们提醒他们,他们也不会动摇决定的。”

其实泰迪·贝尔又如何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呢,他也看得很清楚。只是有些不甘心罢了。

“贪心了吧。”伊登·哈德逊在一旁说着风凉话,“如果没有这次的新闻,埃文连制作人的候补名单都进不了。现在看来,至少埃文的名字知名度高了一些,在那些电视台节目制作人之中也露过面了,收获还是不错的。”

伊登·哈德逊这一番话说得十分冷静,其中还带着淡淡的讽刺,倒有些置身事外的清醒。要不是顾洛北和泰迪·贝尔都知道,这本就是伊登·哈德逊的风格,估计此时都已经打起来了。

“还是把心收回来吧。梅耶尔这周和下周不是都有安排一些宣传活动吗?”顾洛北很大度地挥了挥手,这事从洛杉矶国际机场开始,到奥普拉脱口秀制作人透露口风,再到新闻冷却,其实前后也三天时间。

虽然说,目前一切都没有确定下来,奥普拉脱口秀最后上节目的人选没有确定,华纳唱片也依旧没有给予回复,但正如伊登·哈德逊所说,摆正心态比较重要,太过患得患失,在独立音乐人的道路上只会越来越辛苦。毕竟身为独立音乐人,要习惯面对挫折。

泰迪·贝尔也很快就恢复了正常,心态失衡也只是因为机会太重要太过接近而已。“我陪你一起去吧。”这是经纪人的基本职责。

“这周波士顿的演出我自己去就可以了,下周纽约的电台你和我一起去。”顾洛北早就有打算了,泰迪·贝尔目前实习的工作已经辞了,就是铁心要专注在顾洛北经纪人的工作上,不过工作还有一些交接没有完成,暂时没有完全离开工作岗位。“这周就在波士顿,一个现场演出而已,我自己一个人也无所谓的。”

泰迪·贝尔听了,只犹豫了一下,就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顾洛北是已经淡定下来了,但华纳唱片公司内部风波却依旧没有结束。撇开顾洛北不说,华纳唱片也需要为林肯公园争取这一次上奥普拉脱口秀的机会,和环球音乐的正面交锋处于焦灼状态,斜里又杀出一个陌生的J唱片公司,声势迅速追了上来。

仔细调查一下,这家J唱片公司正是艾丽西亚·凯斯的公司,这位专辑尚未发行、就以主打曲“坠落”展开宣传的新人,以灵魂乐、蓝调、爵士等曲风的优异表现吸引了业界的注意。而这家成立不过一个月的J唱片公司,是由传统嘻哈唱片公司阿瑞斯塔公司高级主管单干成立的。

阿瑞斯塔公司虽然规模不及华纳唱片和环球音乐,但他们的人脉绝对不逊于任何一家公司,据闻这名高级主管和奥普拉·温弗瑞本人都有私交,他亲自和奥普拉·温弗瑞见面,相谈甚欢。

这一下,让奥普拉脱口秀的人选又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最终会是谁登上节目,获得这个宝贵的机会,胜负难料。

而恢复了淡定的顾洛北,在周四的课程结束之后,就离开了学校,准备前往位于查尔斯河畔的舱口壳剧场(Hatch。Shell),今天在那里有一场小型演出,作为波士顿地区小有名气的歌手,顾洛北理所当然收到了邀请。忧郁心境其实也收到了邀请,不过因为雅各布·提波还不能见人,所以直接拒绝了。

第111章 地铁偶遇

离开校门,顾洛北径直往毗邻哈佛大学的波特广场站走去,准备搭乘红线地铁去参与演出。走进地铁,就可以看到一个两百多级分为两段的扶手电梯,站在坡度十分陡的电梯上,让人有一种走进地道的空旷感和幽深感,迎面有许多只用铜铸成的地铁建设者的劳动手套模型,不规则地散落在电梯扶手旁。抬头可以看到顶上挂着一块块画作,近看是分开的,远看则能够铸成一幅幅画面。

波士顿,美国最古老的城市,地铁于189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也是美国最早的地铁。地铁在英国称为Tube,法国人叫做Metro,美国人则说Subway,但在波士顿是以英文字母“T”字为代表的,据说是取交通运输(Transportation)之意,但在顾洛北个人看来,却是根据英国的叫法沿袭而来的。

和纽约地铁的匆忙高效不同,正如波士顿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这里的地铁也相对来说悠闲了许多,发车和到站时间都相对来说随意许多。在这条使用逾百年的地铁站里行走,地铁就像是百年沧桑的老人,而城市里生活的人就彷佛他怀抱里的婴儿,地铁里许多陈旧的设施显然有点不能承受历史之重了。光线幽暗的走道里,墙壁和地面脏脏旧旧的样子,沿着布满涂鸦的墙壁往上看,屋顶更是沾满了黑黑的灰尘,很适合拍摄惊悚片。

今天顾洛北运气不错,才走到铁道旁,就看见波士顿那特有的宛若加长公共汽车的三节地铁车厢,红色的车身表示着地铁红线。

走进车厢,虽然只有三节,但乘客并不是很多,比起纽约上下班高峰期时的拥挤,这里倒有些悠然见南山的清闲。尽管车厢收拾得很干净,但一靠就知道上了年份的。座椅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