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艺术家(七七)-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重新投入拍摄之前,埃文·贝尔和保罗·哈吉斯一起和灯光师进行了讨论,当然,摄影组也一起加入了这个小型会议。埃文·贝尔虽然对于构图和光线有想法,但毕竟不是摄影师、灯光师,他只能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具体的实行工作还是需要专业人员来完成。

明白了埃文·贝尔的要求之后,剧组又花了近二十分钟来调整光线,重新拍摄了两组镜头之后,保罗·哈吉斯不得不感叹,“埃文,这个想法真的是太天才了。”进行了光线的调整之后,每个人的表情变化立刻生动起来,不再是仅仅依靠台词和剧情带动情绪,整个光线画面都活泼了许多。

上一次在拍摄“致命身份”的时候,埃文·贝尔就和詹姆斯·曼高德对于镜头的运用做了许多交流,不过当时埃文·贝尔更多只是单纯接受学习的位置。这一次,遇到了首次执导筒的保罗·哈吉斯,两个人的交流颇有些互补效果,保罗·哈吉斯也很乐意接受埃文·贝尔的意见,这也让拍戏的现场多了一些讨论声。一般来说,埃文·贝尔只提意见,采用与否还是由保罗·哈吉斯拍板,这让保罗·哈吉斯十分开心。能够得到制片人的支持,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这名制片人还能够和自己进行交流,提供专业意见,那就更好了。

不过,只要是交流,势必就有意见起冲突的时候。

“不,埃文,这里必须要采用他们本人的视角进行拍摄。”保罗·哈吉斯坚持己见。此时,他们正在拍摄电视导演夫妻卡梅隆和克里斯蒂娜在家里争吵的戏份。

被约翰侮辱之后,卡梅隆和克里斯蒂娜回到了家中,克里斯蒂娜指责卡梅隆敢怒不敢言,低声下气求平安,却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妻子被别人侮辱;而卡梅隆却认为克里斯蒂娜不体谅他的处境,他是黑人,面对的是白人警察,如果起冲突,最后吃亏的肯定是他。

在这段戏之中,保罗·哈吉斯希望镜头快速切换,两个人在吵架时,克里斯蒂娜对卡梅隆吼,就应该以克里斯蒂娜为视角,用摄像机充当眼睛,拍摄卡梅隆的反应;反之亦然,用摄像机充当卡梅隆的眼睛,去拍摄听到卡梅隆话语时克里斯蒂娜的反应。

但埃文·贝尔却不如此认为,“保罗,如果采用第一视角进行拍摄,这就带有强制性的代入感。你是在要求观众必须以第一视角对这场争吵进行审视。”

“这就是我的目的!”保罗·哈吉斯也毫不退让,他已经站了起来,愤怒地对着埃文·贝尔大吼着,“我希望观众能够站在两个人的立场上去看待这件事,看待这次冲突、这个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理解情节传达出来的愤怒。”

“保罗,你疯了吗?”埃文·贝尔声音一点都不逊色,大声地朝保罗·哈吉斯吼了回去。此时片场里一片安静。虽然埃文·贝尔和保罗·哈吉斯是在隔壁房间进行沟通的,不过在这墙如纸薄的地方,任何声音都可以听得很清楚,更何况是两个人大声怒吼呢。

工作人员都有些意外,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埃文·贝尔如此愤怒。埃文·贝尔一向对保罗·哈吉斯的工作不指手画脚,提出意见之后,保罗·哈吉斯接受与否埃文·贝尔都不介意。所以,两个人的交流偶尔有争吵,但最后还是会达成共识。

但今天,埃文·贝尔对这件事的立场不容动摇,两个人的争吵简直就像是要打起来一般。这是埃文·贝尔第一次据理力争。不过,至始至终埃文·贝尔也没有拿出制片人的身份强迫保罗·哈吉斯如此做,他只是站在同等的位置上,与保罗·哈吉斯展开了激烈的争辩。

“你拍摄这部电影时,就说过要以第三视角去审视发生的这些事。我知道你要强调在这件事之中,卡梅隆和克里斯蒂娜之间感同身受的愤怒,但如果你以第一视角去拍摄,就变成强制性的举动了。观众对此产生共鸣,不能依靠第一视角去代入角色,那制造出来的效果就变成了强迫观众认同你的观点。”埃文·贝尔话语说得飞快,虽然偶尔话语会有些东奔西走,但总体来说还是表达了一个意思,“如果你想有代入感,可以,你可以将摄像机放在卡梅隆的身后,依靠镜头边角的模糊效果,制造出伪第一视角的感觉。这样既可以以第三视角讲述故事,保持你的中立性,又可以突出故事的冲突效果。”

听到埃文·贝尔的长篇大论,保罗·哈吉斯也稍微冷静了一下,说话不再一味地大吼,声调依旧十分高,但话语之中的愤怒也减少了许多,“我是要用第三视角拍摄这部电影,只是在这个情节之中,我需要突出卡梅隆和克里斯蒂娜两个人立场不同所制造出来的冲突。这是种族、阶层构建出来冲突的一个部分,这种直接效果才会更加具有冲击力。”

“保罗,我是说,你可以用伪第一视角去制造你要的效果。但如果你真的使用了第一视角,那就失去了这部电影的客观性。”埃文·贝尔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清楚之后,也不再等保罗·哈吉斯的反馈,“你可以尝试拍拍看,或者拍两个版本出来看看,你就会清楚我的意思了。当然,如果你坚持己见,我不会阻拦你,毕竟你是导演,你是拥有决定权的那个人,我承诺过了。”

说完,埃文·贝尔就转身离开了房间,将门“砰”地一声关了起来。

看到房间之外的工作人员一下子散了开来,埃文·贝尔就知道大家刚才都在关注两个人的争吵,但这是无法避免的。

虽然埃文·贝尔平时对于保罗·哈吉斯的决定都是支持的,但是刚才这件事,埃文·贝尔真心觉得会毁了“撞车”这部电影的核心。和这场戏无关,主要还是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这件事本身,如果保罗·哈吉斯不能保持客观地使用第三视角,那么对这部电影的质量绝对是致命的打击。

埃文·贝尔不记得上一辈子“撞车”这个场景之中保罗·哈吉斯采用的视角是什么了,只是他按照自己的知识、自己的理解做出了判断。但不管如何,埃文·贝尔还是希望这部电影能够出色完成。

埃文·贝尔也没有打算将怒火发泄到现场工作人员的身上,拍摄现场本来就是八卦丛生,如果换做是他,他也会偷听制片人和导演的火爆冲突,这可是大新闻。

泰迪·贝尔迎了上来,用视线询问了一下“没事吧”,埃文·贝尔摇了摇头,闷闷地走到了旁边的折叠椅坐了下来。泰迪·贝尔看了弟弟的表情一眼,就放心下来了,他知道埃文·贝尔没有真的生气,他转身,拍了拍手,“大家准备,保罗出来之后,马上就要重新开拍了。”

泰迪·贝尔在片场的身份有些错杂,他一方面是埃文·贝尔的经纪人,另外一方面还是十一工作室在这里的代表,所以埃文·贝尔此时处于低气压的情况,泰迪·贝尔必须站出来维持现场的秩序。泰迪·贝尔刚才也没有阻止片场工作人员的八卦,此时也没有提起刚才的矛盾怒火,而是直接重新将片场秩序建立了起来。

虽然过去半年泰迪·贝尔都在学校里忙碌,埃文·贝尔身边更多时候都是伊登·哈德逊在陪伴,但再次回到经纪人的岗位上,泰迪·贝尔一点也不生疏,做得十分出色。

泰迪·贝尔看了埃文·贝尔一眼,然后就去敲响了房间门,将保罗·哈吉斯劝了出来。剧组总是要继续进行下去的,像孩子一样生闷气不是解决的办法。所以,泰迪·贝尔必须去给保罗·哈吉斯一个台阶。

保罗·哈吉斯和泰迪·贝尔一起出来之后,片场就立刻重新开始了拍摄。保罗·哈吉斯还是坚持了自己的观点,采用第一视角拍摄了一遍,不过这一次他没有对演员的表现进行挑剔,而是拍摄完成之后,又以第三视角重新拍摄了一遍。看来,他还是把埃文·贝尔的话放在了心上。

待两遍拍摄完成之后,保罗·哈吉斯坐在导演的折叠椅上一言不发,反复将两个版本看了好几遍。整个片场鸦雀无声,大家都在等待保罗·哈吉斯重新喊开始,投入新的拍摄。当然,大家也好奇保罗·哈吉斯到底会坚持己见,还是接受埃文·贝尔的观点。

第577章 长足进步

许久,保罗·哈吉斯回头看了埃文·贝尔一眼,此时埃文·贝尔并没有特别的表示,他只是很从容地坐在那里。没有耀武扬威的张扬,没有气势压人的强迫,没有愤愤不平的郁闷,没有恨铁不成钢的遗憾,他只是坐在那里,好像刚才的争吵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般。

保罗·哈吉斯不由想起了埃文·贝尔说过的话:你是导演,片场就是你最大,你拥有最后的决定权,我不会干涉你的任何决定。现在的埃文·贝尔也是这样做的,虽然身为制片,埃文·贝尔做出了他的判断,并且与自己进行了激烈的争执,但在以强烈的方式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之后,埃文·贝尔还是选择了尊重自己,没有干涉自己的任何决定。

保罗·哈吉斯不由轻叹了一声,在气度上,他还是略逊了埃文·贝尔一筹。保罗·哈吉斯现在的脑袋清晰了,他知道,如果不是埃文·贝尔真的意见强烈,他就不会和自己据理力争了。而现在,两个版本拍摄出来之后,保罗·哈吉斯不得不承认,埃文·贝尔是对的。

让保罗·哈吉斯惊叹的,不是身边这位少年的才华,也不是他惊人的学习能力,更不是他对导演位置敏锐的把握能力,而是他的那份从容和睿智。“撞车”的剧本能够到埃文·贝尔手上,保罗·哈吉斯今天才彻彻底底地感觉到了幸运。如果没有柏林电影节上的相遇,“撞车”这部电影还不知道会拍成什么样。也许不会毁了——因为保罗·哈吉斯对自己的剧本有足够的信心,但绝对不会有现在的质量。

“埃文,用第三视角拍摄吧。”保罗·哈吉斯想通了之后,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就在片场大家的面前说到。他不是不爱面子,只是他认为,应该低头时就不要太过倔强,埃文·贝尔也是为了这部电影好。而现在,埃文·贝尔已经给了他足够的尊重,他也应该表示自己的诚意。

听到保罗·哈吉斯的话,埃文·贝尔转过头来,露出一个微笑,“我相信你的选择。”

没有盛气凌人的“早就告诉你了”,没有得意洋洋的“还是我说得对吧”,也没有如释重负的“这样才对嘛”,埃文·贝尔只是说了一句“我相信你的选择”,是“你的选择”,不是“我的意见、我的直觉”。这让保罗·哈吉斯不由松了一口气,也不由笑了起来。

合作,必然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不是所有剧组都能够像“狙击电话亭”那样,前后十天就完成了所有的拍摄。“撞车”的拍摄进度也十分快,但演员之间的配合、制片与导演之间的沟通,还是需要一个过程。

在磕磕碰碰之中,“撞车”剧组的拍摄昂然前行。桑德拉·布洛克的戏份前后也就两天完成了所有的拍摄,而剧组拍摄进入第十五天时,拍摄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这个速度着实惊人。

埃文·贝尔身为制片人,他原本是希望跟随剧组一直到杀青的,但是他个人的工作时间上出了一些冲突,所以他只能先将自己的戏份拍摄完成,先去忙碌其他事了。

保罗·哈吉斯此时正在拍摄埃文·贝尔饰演的汤姆这条线的最后一场戏,因为埃文·贝尔需要提前离开,这场原定于三天之后拍摄的戏份,提前到了今天来拍摄。

保罗·哈吉斯看着监视器,画面对准了埃文·贝尔的脸,放大特写,昏黄的路灯透过车前玻璃投射下来,在那张俊脸上投射出温暖的鹅蛋黄光晕。他微微侧着脸,有三分之一的脸隐藏在阴影之中,另外三分之二脸上的神情清晰可见。

那双眼睛印在黄色光线之中有些惊疑不定,还带着深深的震惊,嘴唇微张,那细微到几乎看不见的颤抖,泄露着他心底的害怕。随后,眼底的震惊退散,变成了慌张和恐惧。面部表情没有太大的变化,却只看到眼角和嘴角轻轻一扯,所有的慌张都让人心惊。

忽的,瞳孔微微张开来,这细微的变化在并不明亮的光线之中并不明显,但仅仅是这一个细微的变化,就将整张脸上的惊恐放大到无限。

他慌张地侧了侧身,可以看出他原本是正坐着开车的,不过副驾驶座似乎出了一些问题,所以他先是惊吓、然后慌张、接着恐惧,最后直接转过身来。

那双俊挺的眉毛往中间堆积,勾勒出让人心碎的脆弱。眼神底微微的水光在昏黄灯光之下闪烁,那淡淡的水光并不明显,但却可以清晰地衬着那双湛蓝色的眼眸,将眸子里的紧张、害怕、懊恼、后悔完完全全衬托出来。

“哦,上帝。”那好像从心底深处钻上来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仅仅是一个词汇,却听出这个年轻人此时错杂的情绪。

他慌张地动了动,似乎是身体无意识地动作,有点坐立不安的模样。他闭上了嘴唇,脸颊处肌肉的紧绷可以看出他在极力控制自己,不让自己崩溃。眼底的水光闪了闪,然后就消失在了黑暗之中。他转过头,左右打量了一番,似乎是在看车子前后是否有人的样子,那盈盈水光的灯光之下闪烁。

猛地,他双唇用力一抿,脸颊的肌肉完全绷了起来,那隐藏在皮囊之下的紧绷,清晰地传达了出来。然后就看见他眼底带着无限惊恐的果决,猛地往前一推。

“卡!”保罗·哈吉斯的声音高喊了起来。

埃文·贝尔只觉得紧绷的肩膀顿时一软,刚才的几个表情,前后不过三十秒不到,却耗费了他全部的心力。不过,相比以前拍摄“狙击电话亭”、“改编剧本”时候的竭尽全力,这一次埃文·贝尔全身心投入之后,却没有虚脱的感觉,只是感受到内心深处的所有情感都释放了出来。反而有一种异样的快感。

这就是表演的力量,也可以看出埃文·贝尔的成长。

“太棒了!埃文,那堪称完美!”保罗·哈吉斯不由起立感叹到,不过他的声音却被现场的鼓掌声淹没了。因为工作人员们看到了埃文·贝尔的这一小段表演,感叹声不由自主就从心底油然而生。

虽然通过“改编剧本”,埃文·贝尔横扫了颁奖季的最佳男配角奖,更不要说“狙击电话亭”带来的震撼了,但在现场观看埃文·贝尔的演出,又是全然不同的感觉。更何况,这一幕完全是大特写,脸上一丝一毫的变化都会被摄像机清晰地记录下来。

在刚才短短的三十秒之内,埃文·贝尔面部表情并没有夸张的大变化,而是通过脸部细微变动来传递内心的波涛汹涌。在这短短的时间之内,埃文·贝尔饰演的汤姆,经历了惊吓、慌张、恐惧、懊恼、后悔、果决、阴狠、黑暗等多种复杂的情绪,那每一丝细微的变化都是如此清晰,让人叹为观止。

保罗·哈吉斯听到了现场的掌声,也不由失笑鼓掌起来。待掌声平复了下来,保罗·哈吉斯才说道,“埃文,这就是大家对你刚才表演的反应了。”

埃文·贝尔却不由笑了起来,“保罗,你这是在陷害我。一会还有两场戏没有拍完呢,我情绪现在可衔接不上了。”这一句抱怨,让片场响起了一片笑声。

由于“撞车”也是群戏,埃文·贝尔在这里的戏份没有“致命身份”之中那么多,也仅仅是比“真爱至上”中多一点罢了。但是,“撞车”里汤姆这个角色的发挥空间显然大了许多,有大量的内心戏需要去展示,不是那种激烈抗争的变化,更多是因为社会现实带来的冲击,在汤姆这位年轻警官内心制造的波澜。所以,埃文·贝尔出演“撞车”之中的角色,前后戏份也就十几分钟,但发挥空间却十分宽广。埃文·贝尔也彻彻底底将自己内心对角色的体悟展现了出来。

现在的埃文·贝尔,说不上演技大家,更提不上“戏骨”两个字,但他的确是能演的,而且他不仅仅是外放式演出,还能够通过细腻的内心变化展现出角色的不同,这份功力,的确让人刮目相看。

刚才那场戏,埃文·贝尔前后只拍摄了两次,第一次是找感觉,同时也是保罗·哈吉斯在找拍摄角度和灯光安排,第二次就顺利通过了。很快,埃文·贝尔就完成了自己戏份的拍摄,离开了洛杉矶。

埃文·贝尔离开之后,“撞车”剧组的拍摄速度依旧不减。保罗·哈吉斯逐渐进入了角色,得心应手。在埃文·贝尔离开剧组的第十天,也就是“撞车”开拍之后的第二十五天,保罗·哈吉斯就宣布了电影杀青。

接下来,“撞车”就要进入后期制作的过程了,不过这部电影的后期剪辑工作可是十分庞大的,保罗·哈吉斯保守估计,至少要圣诞节前后才能剪辑完成。所以,这部电影今年内上映是不可能的了。

至于离开剧组的埃文·贝尔,时隔三个月,终于再次响应歌迷们的召唤,以歌手的身份出现在了舞台之上。

第578章 灰败舞台

纽约下城区,王子街十号,随着七月份夏季的到来,暑假也悄然来到了纽约的曼哈顿。王子街十号的青灰色板砖路面之上,直射的太阳在地面上反复地将沙砾炙烤,冒出阵阵淡淡青烟,却又被高温所笼罩,闷出让人窒息的滚烫空气,让人以为地面几乎就要融化了。

一名身材壮硕的年轻人推开了王子街十号那仓库式的大门,提着一把贝斯走了出来。这年轻人,身高六英尺左右,一头褐色的短发精神抖擞,下颚青葱的胡渣连成一片,带着西班牙人特殊的飘逸气质。身材虽然壮实,更不是肌肉发达的强壮,更多是厚实。一件简单的米色V领短袖,搭配湖蓝色九分卡其裤,还有一双浅蓝色平底布鞋,柔中带刚的气质在阳光之下闪闪发光。

站在太阳底下,这名年轻人有些不耐烦地看向了大门,紧接着一名长得一模一样的少年背着一个吉他模样的大包走了出来。两个人站在一起,难以分辨的样貌让人一下就知道是双胞胎。

先出来的少年发现大家动作太慢,就又走到了门口的屋檐之下,躲避太阳。随后出来的少年却依旧在太阳底下,有些烦躁有些兴奋地来回走动着,眼睛虽然因为太阳投射而眯在了一起,但还是无法掩饰他的激动。

“艾伯纳!安德烈……”后面出来的少年,终于再也等不下去了,对着大门开始大吼起来。

大门没有出现任何人影,一个活泼的声音就传了出来,“来了,来了。”紧接着,一个留着银白色中短发的少年就一溜烟跑了出来,他的肩膀上挂着一个细长的袋子,露出两根木棍的顶端。

随后还有一个稍显低沉点的声音传出来,“艾伯纳,我的吉他你帮我扛过去。”

这个银白色中短发的少年在原地蹦蹦跳跳的,一边说着“你把吉他和我的鼓一起运过去现场不就好了”,但一边还是跑了过去,然后就扛着一个吉他模样的背包走了出来。身后跟着一个金色乱发少年,头发的鬓角连成细细的络腮胡渣,将他脸部的线条勾勒出来,带着成熟男人的沉稳和淡定。他的身上背着一个巨大的背包,看这个规模,至少是一个大型键盘。

最后出来的金发少年皱了皱眉头,“艾伯纳!如果吉他出问题了,或者弦断了,你就死定了。”

这个叫做艾伯纳的银发少年吐了吐舌头,不过他却并没有太过在意的模样,只是稍微将吉他背好一些,然后大喊着说到,“安德烈,拜托。今天是我们第一次演出的日子,你有必要这么扫兴吗?我们快点到现场去吧,我都已经迫不及待了。”

站在屋檐之下的那位最先出来的少年,此时也慢吞吞地走了出来,帮助金发少年将他拖着的键盘一起抬了起来,“快点出发吧,我们还没有彩排呢。”

双胞胎中那位站在太阳底下的少年,和银发少年勾搭在了一起,两个人灿烂地笑着,“快快,我们两个先上车了。”

王子街十号的门口停着一辆家庭六人用SUV,外面的两位少年将车子后面的门打开,里面已经放置了一个架子鼓,然后大家帮忙着姜那台键盘放到了后面。这才鱼贯上了车。

这群少年,就是艾伯纳·阿尔弗雷德、安德烈·林德伯格、迭戈·拉莫斯和卡里斯托·拉莫斯。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首先一年前的今天爆发了诽谤事件,不过这不是重点,现在已经很少人会再提起了,只有真正铁杆的歌迷才会牢牢铭记着这个日子。今天最重要的是埃文·贝尔“二”这张专辑第七张单曲“不顾一切(Us。Against。The。World)”正式发行的日子。

自从二月二十五日“顶级(The。A。Team)”发行之后,埃文·贝尔已经有四个月没有音乐方面活动了,更重要的是,“顶级”成为了“二”这张专辑里的第六张冠军单曲,“不顾一切”能够继续创造奇迹,成为惊人的同一张专辑里第七首冠军单曲,这个成绩在音乐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人达到过?“二”这张专辑是否能够继续创造历史?

同时,不久前泰迪·贝尔在接受采访时也确认了,埃文·贝尔接下来会将精力集中在拍摄“机械公敌”上,下半年暂时也没有制作第三张专辑的计划,所以,很有可能,埃文·贝尔在2003年不会出新专辑,将继续“二”这张专辑的宣传。

这个消息出来之后,让支持埃文·贝尔的歌迷们伤心一片,毕竟他们还在热切期望埃文·贝尔再次带来音乐方面的惊奇。不过回头想想,这才是符合现在音乐市场的宣传计划。一般情况下,两年一张专辑算正常速度。再者,“二”这张专辑的质量已经被捧上了神坛,被誉为是“首首主打”。每首歌都单独发行单曲,也无可厚非。

所以,如此一来,埃文·贝尔每首单曲的发行都是难得的机会,歌迷们自然不会错过。

当然,对于艾伯纳·阿尔弗雷德等人来说,这是他们四个伴奏乐队正式登台的日子,距离去年在纽博格林的登台,此时也快过去一年时间了。谁有能想到,去年在音乐节上遇见的几位伙伴,现在居然要成为正式的合作伙伴,人生的确很奇妙。

自从年初来到纽约之后,四名乐队伙伴就开始了磨合练习,虽然错过了格莱美颁奖典礼,但他们并不遗憾,因为他们知道这只是和埃文·贝尔合作的一个开始。如果一切顺利,他们还会有无数次登上格莱美颁奖典礼的机会。

过去四个月以来,埃文·贝尔在忙碌的期间,四名伙伴可没有闲着,他们将埃文·贝尔两张专辑的歌进行反复练习,其中不乏像“天光(Iridescent)”这样高难度的歌曲,他们需要大量的练习来进行磨合。当然,缺少主唱的情况下,乐队的练习也无法进一步磨合,尽管埃文·贝尔努力抽出时间进行配合了,但还是不够。今天的表演,让人兴奋的同时,也难免有点紧张。

载着乐队成员的车子从王子街十号出发,一路离开了曼哈顿,往布鲁克林驶去。

今天埃文·贝尔二辑七单的发行舞台并没有选择时代广场、华盛顿广场中央人群密集的地区,而是选择了布鲁克林本森赫区一个荒凉的露天剧场。这个剧场甚至没有专门的名字,本森赫区的居民只是唤作“第八剧场”,因为这个剧场就在第八大道附近。

来到现场时,卡里斯托·拉莫斯第一个下了车,兴高采烈地奔跑了过去,可是看到现场,却有些失望。因为这个舞台实在太过破旧、太过窄小、太过荒芜了。

眼前的舞台,不过三英尺高,只需要撑住舞台的地板,稍微一用力就爬上去了。舞台前面是一片荒草地,干涸的泥土地面碎成一块一块的,绿色的杂草倔强地四处蔓延,还可以偶尔看到一双破烂靴子、一个破杯子、一个破了洞的足球在场地中间。场地并不大,能够容纳下三百人就要谢天谢地了,往后看看,街道倒还算宽敞,只不过人群堆积到后面,交通就要瘫痪了。

往舞台上看去,灰败的木板组成了舞台的地面,不需要细看,就可以看到中间两个尴尬的破洞,里面还有之前雨天留下来的积水。背景就是一块灰色的土墙,什么东西都没有。这其实根本不算是舞台,就是一块小平台,平台上推挤三十个人之后就会有人被挤下去了。而且,那腐朽的木板还有被踩踏的危险。

卡里斯托·拉莫斯站在原地,有些目瞪口呆,他对这个反差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当初第一次合作,所有人是站在纽博格林那十三万人的舞台之上进行表演,每个人的一句吼声都可以让舞台振动,如果十三万人的吼声在这里发生,卡里斯托·拉莫斯怀疑舞台是否会塌翻。

这时候,安德烈·林德伯格喊了一句,“卡里斯托,过来帮忙抬键盘。”卡里斯托·拉莫斯愣在原地,没有说话。

迭戈·拉莫斯拿着一把吉他、一把贝斯走了过来,站在卡里斯托·拉莫斯的身边,也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往侧面看看,后面似乎是一个破旧的小礼堂,里面堆满了桌子、椅子等杂物。估计是居民用来堆放社区杂物的空间,要不然就是垃圾回收站,随时准备拆迁的。

安德烈·林德伯格和艾伯纳·阿尔弗雷德抬着架子鼓一起走了过来,艾伯纳·阿尔弗雷德的声音还是充满了无限活力,“卡里斯托,不要傻站在那里,快来帮忙。再过一会,埃文就要过来,彩排来不及了。”

由于安德烈·林德伯格和艾伯纳·阿尔弗雷德的注意力都在架子鼓上,还没有注意到眼前舞台的简陋和惨败。还是迭戈·拉莫斯先找回了自己的声音,“安德烈,确定是这里,没错吗?”

安德烈·林德伯格在这里年纪最大,个性也相对沉稳一些,很多时候大家有问题都会询问他,“就是这里,尚恩就说是这里。”这两天尚恩·梅耶尔和杰森·玛耶兹结束了巡演,暂时回到了纽约,所以他这两天也客串了一把助理。

此时,尚恩·梅耶尔也从车子上走了下来,“就是这里,有什么不对劲吗?”

拉莫斯两兄弟同时转过头来,“你告诉我啊!”

第579章 法外狂徒

尚恩·梅耶尔看了看那片灰败的舞台,表情一点意外的样子也没有。看到拉莫斯兄弟吃惊的表情,他反而笑了起来,“我告诉过你们,要弄明白埃文在想什么,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安德烈·林德伯格和艾伯纳·阿尔弗雷德也终于看到了舞台的正体,他们也明白了拉莫斯兄弟震惊的理由。

这不能怪他们。毕竟,这实在是太太意外了,就算是尚恩·梅耶尔前几天知道的时候,也是惊讶到哑口无言。

不说当初他们首次合作时登上的舞台是多么宏大,纽博格林的舞台是多么壮观;也不说今天是伴奏乐队伙伴们的首次正式演出,自然对舞台有所期待。仅仅说埃文·贝尔现在的地位,两届格莱美的强势、两张专辑的佳绩,这一次还是“二”的第七张单曲发行的日子,作为首演舞台,埃文·贝尔居然选择了这样一个舞台,换做任何人也会跌破眼镜。

尚恩·梅耶尔已经开始期待歌迷们、记者们抵达现场时的表情了,那该多么有趣。想到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