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妙医鸿途-第7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韬开心笑道:“我是厚脸皮,不怕失败,不怕丢脸。你一个女孩,这一点自然天生比我弱。不过,相信我推开了世界巡医这扇大门,很快就会有人跟着进来,至于你也是时间早晚的事情。”
  凌玉叹气道:“果然如同师父所说,你比我强的地方,在于比我更有野心。”
  “野心可不是什么褒义词!”苏韬笑着说道。
  “你的野心是为了振兴中医,跟我师兄王国锋的野心可完全不一样。”凌玉很认真地解释道。
  苏韬想起了自己当初的第一个强劲对手王国锋,掐指一算,他已经去世一年多,不仅想起他的遗腹子,他和王曦老先生可是有过约定,要当两人的授业师傅。
  “王氏医馆如今怎么样?”苏韬问道。
  “王儒师兄的医术虽说还能站得住脚,但仅靠他一个人,王氏医馆已经大不如前。而且,医馆的装修、环境,也跟不上患者的需求,现在口碑做得越来越差。”凌玉说话比较直接,说出了王氏医馆的落寞原因。
  苏韬暗自唏嘘,随着三味集团、药神集团还有一系列的跟风投资者,对中医行业进行布局,原本的中医馆受到巨大的冲击。
  倒不是王氏医馆的经营方式出现问题,而是新中医模式不断地更新换代,以三味堂燕京旗舰店为例,经营一年之后,便会进行闭店改造升级,从装修到设备全部更新换代,如此给患者带来新鲜感和更好的服务环境。
  而在三味堂工作的大夫,他们不仅需要对中医专业知识精通,还得学习服务行业的基本礼仪,将患者当成上帝来对待。
  大夫是一个神圣高尚的职业,但在现代社会想要赢得患者的认可,还得从服务上进行改造,如此才能三甲级别的综合医院或者其他中医馆进行竞争。
  王曦去世之后,王儒靠着自己的人脉,邀请了几名当代有名的大师级中医加入王氏医馆,但管理这些中医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还因为这些加入者的私人问题,将王氏医馆的名声给搞臭了,因此现在王氏医馆的情况非常糟糕,甚至陷入经营的危机,全靠着王儒独立支撑!
  “如果可以的话,你找个机会跟王儒老先生见个面,就说我想跟他私下谈谈关于王氏医馆的发展问题。”苏韬说此花时,有意在观察凌玉的表情变化。因为担心她觉得自己是落井下石之人。
  “你打算收购王氏医馆?”凌玉虽然年轻,但才思敏捷。
  “算不上收购,而是注资,并提供专业改造方案。”苏韬耐心地说道,“对外的话,还是王氏医馆,但资本上属于三味集团的分支。就跟华为手机一样,除了华为品牌之外,还有荣耀品牌,针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
  同一个公司下面有许多不同的品牌,比如大众和奥迪,别克和凯迪拉克,日产和英菲尼迪,丰田和雷克萨斯,其实都属于一家公司的高端品牌和低端品牌。
  当某个行业成熟之后,就会进行细分。
  中医连锁模式在五到十年之内会慢慢成熟,现在就得提前布局,不然被别人捷足先登,到时候会后悔不已。
  王氏医馆听上去很老气,但在中医领域,越是老练,越能显示底蕴。
  王氏医馆经过王曦、王儒两代国医的潜心钻营,在燕京乃至全国都积攒了影响力,只要稍微包装宣传,便可以重新恢复生机。
  凌玉眼睛一亮,沉声道:“你的意思是,包装王氏医馆,将之打造成针对高消费者人群的中医馆品牌。”
  聪明的人,做任何事情都很优秀,凌玉便是如此,一点就通。
  “此事难度还是很大的,毕竟王儒先生是老一辈的中医,他们有很强烈的传承理念,认为祖宗传下来的衣钵,必须得坚守,想要打开他们的心结,难度还是挺大的。”苏韬沉声分析。
  “我将这个想法跟师父说下,如果他也能理解,或许可以跟王儒先生沟通,成功的概率会更大。”凌玉出谋划策道。
  “嗯,如果道医宗主愿意游说,那成功概率的确很大。”
  苏韬仔细一想,这个想法挺狠的,如果王国锋泉下有知,恐怕会气得从地底爬上来找自己索命。
  收他遗腹子做徒弟也就罢了,现在还打他家族医馆的想法,完全是不给活路,令人发指的人渣行为。
  王国锋早已是一抔黄土,苏韬还没无聊到跟个死人不依不饶。
  他是发自肺腑地想要帮助王家,毕竟王氏医馆曾是业内多么响亮的一块招牌,就这么毁了,实在可惜。


第2289章 大树底下乘凉
  苏韬对王家两位老牌国医还是颇为敬重,尤其是已故的王曦,这位前辈曾经做过很多了不得的大事,拯救家国于危难之际,堪称上医医国、青史留名的圣医。
  只是他们的子孙辈出现问题。
  如果王国锋能够循规蹈矩,按照长辈的想法传承家学,王氏医馆依然可以继续发光发热,成为弘扬中医的一把火炬。只不过王国锋选择了一道歧路,接受不了连番打击,放弃中医,转手经商,弄得自己灰头土脸,被人陷害致死。
  虽然现在中医产业越来越兴盛,但在之前的几十年里,能保证星火不灭,全赖王氏医馆这类医馆延续着中医的传承。
  如果没有王曦、王儒这一辈的老中医,中医极有可能像岛国那样,全军覆没。
  国家从几年前开始倡导互联网+,表面来看,是让传统的产业跟互联网结合,事实上是让传统产业加入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的几个核心理念,包括分享、共赢、开放等,只要在传统中医馆合理巧妙地加入这几个元素,便能让王氏医馆绽放出异样的花火。
  苏韬给丁铛打了个电话,吩咐她针对王氏医馆进行包装策划,如果王儒愿意加入三味集团,要不惜一切代价将之打造成网红中医馆。
  包装人和包装实体门店,其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比如现在的短视频平台上,经常出现网红店。这些网红店绝大多数都是餐饮店,但火起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里面的食物究竟有多么美味,而是因为店铺因为某个因素,引起了网友的某个关注点。
  比如位于云海的一家主题游乐公园,通过包装花车巡游的一个中性化女工作人员,吸引大批网友的热议,使得它的热度不断提升。
  再以汉州的三味堂为例。
  现在已经成为一大批自由行驴友前往汉州驴友的打卡必去之处,只是因为丁铛曾经发布过几个苏韬在三味堂坐诊,又或者被粉丝认出来,互相寒暄打招呼的视频和报道。
  因为苏韬现在强大的人气和知名度,三味堂总店从某种意义上,已经是个地道的网红门店。
  只要找到合理的切入点,为何不能让中医馆也成为网红店呢?
  丁铛笑着说道:“其实想要将王氏医馆炮制成网红店,办法有很多,比如安排几个明星,前往王氏医馆治病,莫名其妙地被狗仔拍到,又比如安排一群网红拍摄与医馆的各种植入广告短视频。”
  苏韬知道丁铛在这个方面绝对专业,“此事晚点就交给你来办了。”
  丁铛在投入苏韬团队之前,是个新闻敏感性的娱乐记者,经历这段时间的适应和转变之后,已经成为出色的策划大师和合格的管理者,她下面网络了一群有着古怪想法的年轻人,有无数的创意和强大可怕的执行力。
  凌玉返回住处,给师父拨通电话,说明苏韬的想法。
  道医宗主沉默良久,叹气道:“王氏医馆现在的情况的确不大妙,全靠着一批老患者支撑,新患者都不敢前往,王儒前几天还跟我打电话,聊过此事,我当时只是劝他,将精力投入在医术上,用实际行动告诉患者,王氏医馆有着足够的深厚的底蕴。另外,我也让你三师兄和七师兄过去帮忙,帮他度过困难时期。”
  凌玉道:“王氏医馆现在遇到的问题,表面看是坐堂医的问题,其实归根到底是运营的问题,他们还是遵循老一套的行医方法,出现医闹或者事故,没有专业的方式对待。想要改变现在的危机,必须从舆论和品牌形象下功夫。”
  道医宗主重重地叹了口气,“长江前浪推后浪,你这段时间成长进步不少。我得承认,你所说的那些理论,我不太理解,更没有发言权。但王氏医馆是王家几代人的心血,怎么能拱手让人呢?”
  老一派的中医,家学传承的理念很深,他们将家学视作信仰,甚至视作性命,从祖辈传到自己手上的东西,怎么能拱手让人?那岂不是败家子的行为吗?
  尤其像王儒这样的老一辈中医人,注重传承,想法更是根深蒂固。
  凌玉耐心地解释道:“按照苏师兄的意思,并不是要收购王氏医馆,而是让王氏医馆加入三味集团,成为战略同盟的关系,输入全新的运营理念和模式,但不干扰王氏医馆的核心基础。至于利润分成这一块,完全好商量。如果王氏医馆踏入正轨,三味集团会随时退出。”
  道医宗主沉默片刻,感慨道:“苏小子真是个心胸宽阔的人啊;仔细一盘算,他付出心血和精力,并没有得到什么实惠。”
  凌玉却是摇头,“别把他当成傻子,收购王氏医馆对三味集团而言,有着太多的好处。”
  “哦?”道医宗主奇怪地问道,“有什么阴谋?”
  凌玉淡淡笑道:“倒不是什么阴谋,算得上阳谋。如果三味集团能够将王氏医馆顺利并购,对于整个中医界而言,这将意味着什么?”
  道医宗主眼睛一亮,豁然开朗,“一些不知名或者较知名的医馆都会自发地想到大树底下好乘凉,愿意加入三味集的庇荫之下,但这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好像并不是什么好现象。”
  凌玉明白师父的意思,现在中医馆山头林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画面,如果一旦三味集团等大型中医帝国开启并购模式,无疑会将局面统一。
  凌玉耐心地说道:“中医与西医相比,缺少的是标准的统一,从去年开始,苏韬已经开始在中成药领域推动中草药的制度化标准化。而此次说服王氏医馆则是对中医馆以及中医从业人员制度化标准化的起点,表面来看,这是对中医百家的扼杀,但事实上,何尝不是改变中医乱象的手段。”
  道医宗主沉吟,凌玉说得没错,现在中医饱受诟病的便是,庸医害人不浅,开设培训班,分发几套教材,接受几天针灸培训,便可以成为中医,拿到培训班的资格证之后,便开设中医养生理疗馆,这种快餐化的中医从业者制造方式,最终形成的不过是虚假繁荣而已。
  “苏韬这小子,想法还真是看不透啊,你对他倒是越来越了解了。”道医宗主感慨道。
  凌玉俏脸腾出一抹红霞,解释道:“我只是在揣测他的想法,肯定是有偏差的。只是觉得说服王氏医馆加入三味集团,是一个促进行业发展的正确策略。”
  道医宗主哈哈大笑,“不错,你成功说服我,我相信,这一整套的逻辑,也能说服王儒。王儒不过五十多岁而已,他这个年龄经历的东西也很多,知道什么是正确,什么是大局。”
  凌玉明白道医宗主的意思,如果从拯救王氏医馆的角度,说服王儒难度非常大,但从行业的发展来说服王儒这种宗师,成功率反而会很高。
  凌玉守着手机差不多一个小时,道医宗主回了电话过来,告诉她好消息,王儒愿意跟苏韬见面,亲自谈谈王氏医馆加入三味集团的事情。
  凌玉轻握拳头,真是幸不辱命!
  道医宗主对凌玉的变化,还是很欣慰,对当初同意她加入三味堂主持燕京店的工作,就是希望她通过历练,少掉点仙气,多点人味儿。
  凌玉的变化在道医宗主眼里是巨大的,从对世俗漠不关心,到对人心捉摸透彻,无论对于她的医术还是对她未来的事业进步,都有着莫大的好处。
  道医宗讲究道家的随心所欲,不求功名利禄,这种出世的想法,让道医宗免于争斗,但同时也限制了道医宗无法领导中医与如今盛行的西医相抗衡。
  道医宗主也精准地看到了这一点,因此让凌玉进入三味堂历练,是为了改造她骨子里道家的那种清静无为的想法。
  凌玉现在很有上进心,有强烈的征服欲,这是三味堂的工作给她带来的变化,当然,也是苏韬给凌玉带来的巨大影响。
  苏韬和凌玉原本是两种泾渭分明的性格,凌玉对待患者或者得失,都是带着一种顺其自然的想法。
  而苏韬则有种不信命,不认命,命运和人生应该由我自己掌控的倔强劲头。
  当然,在道家的思想当中,顺势而为,也是一种委婉地积极态度。
  凌玉表现得积极,更多的是一种顺势而为,而这个“势”则是苏韬引导出来的。
  总而言之,凌玉适合守成,苏韬适合开疆辟土,倒是很互补的一对搭档。
  苏韬在办公室接到岳遵的电话,岳遵的语气很是不满,因为推辞世界巡医的事情,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
  苏韬没有说明原因,只是委婉地说自己遇到了一些必须处理的私事,岳遵也就没有追问,毕竟苏韬安然无恙便是最好的消息。
  “你对于社会对于人民,已经不可或缺,所以要有这个觉悟,你的命已经不再属于你一个人,以后做任何决定,都得三思而行,不能冲动。”
  面对岳遵的批评,苏韬没有懊恼,只有感动。
  岳遵是将他当成自己人,说话才会如此直接。


第2290章 医学界的旗帜
  越是亲近的人,说话才会不留情面,才会发自肺腑,才会无所顾忌。
  越是陌生的人,彼此会有隔阂,三分真七分假,漂亮话说得多,真心话说得少。
  苏韬和岳遵的感情,是彼此交心得到的结果,亦师亦友。在事业上,岳遵是他的老师,言传身教,告诉苏韬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在生活上,岳遵和苏韬又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岳遵从苏韬的身上找到了年轻快乐,也找到了知己的感觉。
  岳遵有时候仔细想想,如果身边不是有这么一个年轻充满理想抱负的苏韬,恐怕自己担任国医专家组组长之初,内心的某些坚守便会动摇。
  从苏韬的身上,岳遵看到自己年轻时的野心,不仅仅是身份显赫,身价暴涨,而且还有对医学的严谨态度,虽然岳遵从事的是西医,但面对西医的尖端领域始终被国外领先,他心里始终有一股憋屈的感觉,每个华夏的西医从业者,都希望有生之年,看到华夏的现代医学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能力,都能赶超西方发达国家,他也不例外。
  所以岳遵作为如今国医专家组组长,他身上肩负着很多荣誉感和使命感。
  国家强盛离不开医疗的强盛,岳遵上任之后,经常出席各种各样的论坛,组织、支持各种各样的研讨会,调动专家们的积极性,增强医学的活跃度,推动国内医务工作者的薪资上涨,制度优化,同时强化尖端人才的培养。
  国医专家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还应该对国内的医学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岳遵时常会感慨,如果西医当中出现一个像苏韬这样惊才绝艳的人物,自己会少操很多心。不过,中医能出天才,是跟其理论体系有关,西医只能出现一些专科人才,但像苏韬这么全面的却是很难找寻。
  岳遵去年曾经在国内的医学人才梯队中,专门考察过一批人,尽管都是国内医学界未来十多年的基石,但想依靠他们超越国外的医学人才,难度非常之大。
  苏韬虽然是个中医,但他却嗅到了华夏医学想要追赶的方向,那就是主动将触手伸向国外,建立药物研发外包公司,聘请国际生物药物领域最顶尖的人才,并与知名的医院合作投资建设拥有自己资本的新医院,同时加强国内人才与国外人才的交流。
  苏韬虽然坚持中医信仰,但他能够接受和包容西医,并将之融入自己的事业线,心胸的开阔足以让国内很多西医学者脸红。
  作为国内医学界的旗帜性人物,岳遵身上一直肩负着很大的压力,但他很庆幸身边拥有苏韬作为盟友,因为他帮助自己解决了很多问题。
  苏韬是他的先锋官,自己只要做好后勤,确保兵马粮草充足便可以。
  房门被敲响,岳遵喊了一声“进来!”
  芮加琪端着盘子走入,上面摆着个瓷白的沙煲,岳遵的脸顿时就变绿了,“你又做了什么毒药?”
  芮加琪不高兴,微怒道:“人家可是炖了五六个小时,才给你熬的养身健体汤。我看你最近工作很辛苦,经常熬夜,头发也掉了不少,所以在网上找了一个方子,据说这个房子还是苏韬传出来的。”
  岳遵的面色由绿变黑,“苏韬才没那么不靠谱呢,肯定是那些新媒体作者恶搞出来的药方,我可不敢喝。”
  “老岳,你未免太过分了。难道觉得我会害你吗?你不是武大郎,我不是潘金莲。”芮加琪玉面生寒说道。
  见娇妻这么说,岳遵更是背脊发寒,但知道她的性格,自己越是拒绝,她只会变本加厉,不依不饶。
  “好心当成驴肝肺。之前追我的时候说过,就是替我去死也愿意。现在呢,我给你全心全意地煲汤,你却把我当成毒妇。”芮加琪的眼泪比女演员的眼泪不值钱,说掉就掉,啪嗒啪嗒的砸在地板上。
  “我喝还不行吗?”岳遵拿起汤勺,望着绿中带黑的汤汁,皱眉喝了一口,苦涩、腥臭、刺鼻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形成难以言喻的味道,他连忙找了个垃圾桶,疯狂地呕吐,将晚饭的那些食物都赔掉了。
  “有这么难喝吗?”芮加琪生气地望着岳遵。
  “难道你没有试试味道?”岳遵惊讶地望着芮加琪。
  “没有啊,这是专门给男人准备的,如果我喝了,声音变粗,喉结变大,那啥变小,变成个不阴不阳的妖人,那该咋办呢?”芮加琪担忧地说道。
  岳遵叹了口气,“下次别做这些奇怪的东西了。我承认你是好心,但有些事情是需要天赋的,不行的事情不要去触碰,行不行?”
  芮加琪将沙煲直接丢到垃圾桶里,生气地说道:“又来限制我的自由,干涉我的爱好,我觉得嫁的不是老公,而是个爹。”
  岳遵望着芮加琪生气离开,也是哭笑不得,别人都觉得自己,老牛吃嫩草,是一件特别牛逼的事情,但事实上有苦说不出,他得像父亲关怀女儿一样,对待自己的老婆,忍受她的刁蛮任性和一切小缺点。
  能怎么办?自己选择的路,再苦也得往下继续走。
  不过,老夫少妻,除了苦涩,也有幸福。吵架的时候彼此恨不得将对方给按回娘胎,但心情好的时候,如胶似漆,你是我的掌上明珠,你是我的心头肉。
  生活不就是如此吗?
  仔细想想生活,岳遵有些感激苏韬,因为他在经济上的间接相助,给芮加琪的薪资涨了很多,满足她按揭买房的需求,自己最近这段日子总体而言,舒坦不少。否则,芮加琪也不会主动给自己花费时间煲什么十全大补汤。
  苏韬还真是害死人啊,他名气变响亮之后,中医养生风靡全国,据说现在岛国也疯狂迷信中医养生,所以网络上出现各种苏韬推荐的中医养生配方、中医减肥冲剂。
  其实岳遵知道苏韬绝对不会做这么无聊且荒唐的事情,但这些东西还是被一些自媒体给传播扩散开来。
  现在国内的自媒体发展得不错,资讯也非常丰富,但有利有弊。好处在于,很多传统媒体无法及时发现的丑恶现象,被自媒体一曝光,迅速就能传播,并引起重视。
  坏处在于,一些自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增加流量,故意撰写没有事实根据的假新闻,误导网民。
  预期在两三年内,自媒体行业会在政策的颁布、实施和引导下逐渐规范起来。
  岳遵考虑是否要提醒苏韬,公开对这些无稽之谈的药方进行解释说明,引导舆论,让大家正确地看待中医。
  苏韬现在是国内医学界的一面旗帜,谁都可以倒下,但他必须得傲然挺立。
  ……
  得知苏韬回国之后,姬湘君安静下来,不像之前那样,慌乱得如同无头苍蝇。
  让她失望的是,苏韬已经回国好几天,始终没有跟自己联系,这让她感觉心里空落落的。
  自己再过几天就不是他的助理,很多机密的事情不让自己参与是理所当然的。
  姬湘君只能这么跟自我解释。
  但,为什么苏韬没有向两个实习助理下达指示或者命令?
  姬湘君感到困惑不解。
  在姬湘君的眼里,苏韬是穿鞋系鞋带都需要人帮助的巨婴,因为她事无巨细地帮他考虑到每个细节。
  但姬湘君却是忘记,自己没有担任助理之前,苏韬从来都是潇洒的独行侠,他过得简单、干净、充实。
  姬湘君现在很迷茫,她一度以为苏韬缺了自己或者说缺了助理,工作生活变得一团糟,但事实上苏韬比想象中更轻易地适应这种生活。
  姬湘君觉得自己特别失落,因为她开始动摇,自己辞职的决定是否正确。
  电话铃声响起,屏幕上显示苏韬的名字,姬湘君如同弹簧般坐起,深呼吸,接通电话,“老大有何指示?”
  苏韬终于跟自己主动联系,说明他并没有完全忽略自己的存在。
  他们接下来还得前往M国NY,等结束这场世界巡医大会,她才将跟苏韬彻底道别。
  职场上的关系,其实很脆弱,每天朝夕相处,但当分道扬镳,极有可能,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
  “明天我们在燕京集合,航班你自己定吧。”苏韬很干脆地说道。
  “好的,我们争取坐最早的航班。”姬湘君沉声说道。
  苏韬怔了怔,想告诉姬湘君不用那么赶,但以他对姬湘君的了解,即使自己说了,也是无济于事。
  只简单地说了两三句,苏韬便挂断了电话,但姬湘君内心却是充实了许多,她迅速开始忙碌起来,先通知冷银做好动身的准备,再告知两个实习秘书需要准备哪些东西。
  交代好一切,已经是十二点,姬湘君开始整理自己的行李。
  她的行李箱是三十寸尺码,也是国际托运的最大尺寸,里面的空间很大,方便她摆放衣物和生活用品。
  等忙完一切,姬湘君才躺上床,很快陷入梦乡。
  一个人从愚钝变得聪敏,从僵硬变得灵活,往往只需要一个电话。


第2291章 要为自己而活
  苏韬抵达燕京之后,跟方雪玲私下见了一面,她的女儿周靖淇在凌玉及三味堂团队的调理下,病情得到了缓解,而方雪玲的公司也因为苏韬在关键时刻施以援手,起死回生。
  苏韬在岛国的时候跟顾隐推荐过方雪玲,顾隐又将方雪玲推荐给自己的几个朋友,使得方雪玲公司的订单量不断增加,她不得不增派人手,扩大公司的规模。
  因为生活和事业逐步走上正轨,方雪玲的精神状态也好了不少,她是搭乘公司用车而来,是一辆宝马七系,司机是一个年纪在二十八九岁的年轻女孩,以“师父”称呼方雪玲。
  文物修复和中医有着很多互通之处,都是一门技术活,因此存在师徒之间授业传承。
  每个修复大师都长着一双巧夺天工的手,但仔细观察比常人又要多了不少伤疤和肉茧。
  苏韬跟方雪玲轻轻握手,两人围着茶几对坐,女弟子乖巧地关上门。
  “方姐,岐黄博物馆的几件文物修复得很完美,让人叹为观止,我这次约你见面,一方面是想感谢你,另一方面也想邀请你成为岐黄博物馆的馆长。”苏韬早就有这个想法,“你别误会,让你担任馆长,绝对不是想要免掉修复产生的费用。”
  方雪玲知道苏韬后面一句话是在开玩笑,她其实通过别人之口,多次得知苏韬的想法。
  方雪玲面带微笑道:“能担任岐黄博物馆的馆长,是何等的荣幸。岐黄博物馆可是国家级博物馆,如果我能担任这个职务,无论对我个人,还是对公司所有员工而言,都是认可和资历。但,我怕我自己难以胜任,因为我虽然精通文物修复,对中医的历史文化也有了解,但仅仅是一知半解,怕会让中医行业的专业人士笑话。”
  苏韬重重地挥手,很认真地说道:“我思索馆长的职务,思前想后,还是你比较适合。中医研究的是医术,治病救人的办法,而博物馆装载的是历史,修复文物,完美传承的工艺,如果我真请一个国医大师担任馆长,反而会让收藏行家觉得太狭隘。即使你再不愿意,也请你看在我的面子上,担任这个职务。”
  方雪玲见苏韬的语气真诚,她能摸清其中的厉害分析,虽然工作量变大,但对自己事业的发展,绝对有利,感慨道:“要不,我先给你做一份关于岐黄博物馆的运营管理方案,你看了之后,再做决定。”
  苏韬知道方雪玲担心她自己做不大好,笑道:“不用!你那几个成功的文物修复成果,已经证明你和团队的实力。岐黄博物馆日后运营管理,主要是保护好那些有价值的文物,至于收集藏品、策划活动会由其他团队来负责。”
  方雪玲明白苏韬的任务安排,主要想让自己负责藏品的整理,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我就先试试看,如果不合适的话,不用你赶,我会主动辞职。”
  苏韬见方雪玲愿意接受这份工作,也算是了解自己的一个重点事情,“我晚点就会让人跟你签署聘用合同,工资待遇会跟其他国家级博物馆的标准一样,这点请你放心。”
  方雪玲想要拒绝工资,但知道苏韬不会同意,而且只有将工资定到合理甚至略超出其他馆长的待遇,才能让岐黄博物馆高出其他同行一筹。
  “我想问下周靖淇的病情,她现在的各项指标已经符合常人的标准,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发生变化,是否已经证明她的病情已经彻底痊愈?”方雪玲其实从其他大夫口中已经得出结论,现在是想印证一下。
  苏韬明白方雪玲的心情,表情严肃地说道:“您女儿的病情虽然好转,但还是需要观察至少一年。如果在这一年时间里,从未复发,那就说明病情基本得到控制,然后每隔半年前往医院复诊,两到三年内,没有特殊变化,就可以确定彻底痊愈。”
  方雪玲颔首道:“谢谢你,如果不是你的话,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苏韬笑着说道:“方姐,你得换个角度思考,以前你是为了女儿工作生活,接下来要为自己而活。人只有为自己活,才能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
  方雪玲轻轻颔首,“是啊,我在努力尝试找回自己。”
  前夫的背叛,女儿的绝症,事业的困境,让方雪玲一度濒临绝望。然而,事情的转机在于她见到了苏韬,苏韬用他的技艺和智慧,改变了方雪玲的后半生。
  方雪玲虽然年龄不小,四十多岁,但她的底子不错,只要稍微打扮一下,依然有很强的魅力,身边追求她的优秀男人并不少,只是想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