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妙医鸿途-第5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医源自于华夏的传统文化,和其他文化分支一样,最强大的在于同化能力。
曾经有过一个新闻,强大而著名的犹太人,飘散在世界各地,由于他们相对独立,与外界接触较少,文化、习俗都得到了很好的保存,但是在华夏的犹太人却被强大华夏文化所同化,他也成为世界上唯一被同化的犹太人。
苏韬现在打算用中医文化,来同化这些西医出生的学者,自上而下,循序渐进,五年、十年若是太短,那就用十年甚至百年的时间!
第1724章 好事也是难事
在苏韬看来,中医完全没有必要和西医对立,尤其已经从夹缝求生的状态,到如今已经占据一席之地,更没有必要跟西医彻底划分界限。
很多人脑海里都存有“非西即中”的理念,那是大错特错的。西医能够成为世界主流的医学学科,本身就证明了它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而中医能够在华夏存在这么久,即使成了星火也从未熄灭,那也是因为它有弥补西医不足的地方。
想要弘扬中医文化,一方面是保护好弥足珍贵的东西,另一方面是要让中医融入到世界的主流医学之中。王婆卖瓜自卖自夸,那是错误的思路,相反,让一群西医学者挑出瓜的不足之处,同时提炼瓜的优势之处,这才是聪明之举。
所以苏韬进入国医专家组之后,他从来没有刻意地去跟西医划清界限,相反他努力让自己融入到西医的圈子,比如和自己关系最好的岳遵,他就是学西医出身,苏韬能够让他认可中医的价值,这便是苏韬的高明之处。
主要苏韬有更为长远的目标,他觉得无论西医还是国医,大家都是华夏人,没必要窝里斗。作为一名华夏医学工作者,应当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而不是盯着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
跟夏禹打完电话之后,苏韬又给吕诗淼拨通电话,主要商量社会福利院的项目推进。
吕诗淼语气轻松地说道:“我们已经跟博源市谈好合作内容了,博源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疗养院将由我们以成本价收购,明天我们便会安排工作人员跟对方作详细的交接。我们之前跟博源市民政部门交涉很久,没想到这么快就轻松地解决了,这件事还是多亏了苏会长够给力啊。”
苏韬顿时感觉精神振奋,“博源市那边应该是想赶紧处理掉这些尾巴,陕州省已经安排了工作组进行调查当地的很多问题,疗养院项目是藏污纳垢之处,所以你们在收购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给一些人提供脱罪的机会。”
“放心吧,此次工作小组不仅有专业的审计人员、法务,而且都是有丰富收购经验的专业人才,绝对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吕诗淼笑着说道。
“我相信你。”苏韬跟吕诗淼又说了一些闲话,才挂断电话。
这时姬湘君敲开房门,轻声道:“水老安排人过来请你跟他一起吃午餐。”
苏韬笑道:“知道了,我换身衣服就过来。”
苏韬跟水老经过此次活动,两人的关系已经很熟悉,因此一起吃饭也算不上什么很新鲜的事情。
来到水老的住处,餐厅已经摆满了一桌菜,灯光偏黯淡,水老坐在对门的位置,他朝苏韬招了招手,笑道:“赶紧来坐。”
旁边警卫员也是面带笑意,帮苏韬摆好了碗筷,知道老爷子对苏韬格外不一样。
苏韬坐下来,看了一眼菜式,笑道:“今天的饭菜很好啊!”
水老没好气地白了一眼苏韬道:“菜不都是你订的吗?越来越不要脸了哦!”
苏韬摇头,甩锅道:“我哪有这个水平,都是专业的营养师定下的。别看是寻常菜,但没种都是秘制方法做成,而且用材绝对绿色无公害。”
水老没好气地白了一眼苏韬,笑道:“你知道老曹昨天吃饭的时候摔了两个碟子吗?”
“那肯定是他手滑,绝对不是觉得菜太清淡了。”苏韬很认真地辩解道。
水老叹了口气,道:“其实我也知道你用心良苦,吃点清淡的菜,也是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但也不能每天都是清炒时蔬啊。”
苏韬指着冷鸭四拼,笑道:“不是有荤有素吗?”
水老没好气道:“罢了,开始动筷子吧,老曹这几天到处找你,到时候他把火气发到你身上,你可别怪我提醒你。”
苏韬暗叹了口气,后勤组统筹的工作真心不好做,很多细微的地方做得不好,就会遇到麻烦。
其实桌上的几道菜,看似是家常菜,但都是这季节很难找到的食材,比如芦蒿和菊花脑,都是只有夏天才能吃到的东西。
比如菊花脑鸡蛋汤最是败火,营养丰富,有清热解毒,调中开胃,降血压之功效。
当然,苏韬也看出水老不是真心责怪自己,两人安静地吃了会饭,水老阁下筷子,用湿毛巾擦了一下嘴,苏韬也放下了筷子。
水老轻声道:“老苗的情况怎么样了?”
苗老的病情不是秘密,苏韬便简单介绍了一下,“苗老的骨枯之症,还得精心调养。至于伤腿至少要三个月以后,毕竟他年龄大了,恢复速度比不上年轻人那么快。”
水老点了点头,道:“这件事你做得非常好,老苗虽然跟我走得不是很近,但他的性格不错,我还是很欣赏的。昨天他单独为此事跟我打了个电话,仔细算算,好像上一次聊天,至少在十年前了。”
“哎呀,没想到我成为你们架起友谊的桥梁了。”苏韬往自己脸上贴金道。
水老这次没笑,深深地看了苏韬一眼,“哪有什么友谊,还不是为了商量你的事情。”
苏韬有点意外,皱眉道:“好事还是坏事。”
水老道:“你猜猜看。”
苏韬挠了挠头皮,暗忖水老怎么突然喜欢卖关子了,“我猜是好事,因为苗老对我的印象不错,不仅帮我解决了一些麻烦,而且还让崔浩明给我联系了几个订单。”
水老终于绷不住了,笑道:“没错,的确是一件好事,但换个角度也是个难事。”
苏韬的好奇心成功地被水老给吊了起来,求饶道:“您就跟我说吧,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你应该对华夏俊杰榜有所了解吧?”水老慢条斯理地打算揭开谜底。
“嗯,我好像排名蛮靠前的。”苏韬低声说道,但一点也不低调。
水老哪里看不出苏韬的嘚瑟劲,自顾自地说道:“这个榜单虽然没有官方属性,但一直是衡量国内人才的重要标准,也是纳入笼子的入口。”
笼子?
苏韬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
水老缓缓道:“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无论什么年代,不是一个人能肩负得起的,而是由一群人铸就的。国家在很多年前开始,就关注人才的积累,保证人才的向上流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一畅通的渠道,不仅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教育制度,或者公务员选拔制度,其实还有一道隐藏的线路。包括你所了解的华夏俊杰榜,也是为了这条隐线精心准备,提供人才选拔的清单。”
苏韬点了点头,声音清澈道:“我大概理解了,中央一直在选拔人才,从各个领域挑选精英,而这个精英队伍被称作为‘笼子’。”
“是的,孺子可教。”水老嘴角浮出微笑,然后表情又变得严肃,“对你而言,进入‘笼子’,其实算不上一个好事,因为你太年轻了,虽然你现在手中掌握了很多资源,但和笼子里的那些人相比,还是显得稚嫩了一些。”
苏韬呵呵一笑,“反正我还年轻,那要不我就再缓缓?”
水老知道苏韬在故意让气氛变得轻快,“机会可能只有一次,你放弃了这一次,恐怕就永远失去了机会。”
水老的话不多,但异常充满蛊惑的力量。
苏韬目光落在汤碗里,望着漂浮在上面的绿色叶子,“那我得抓住这个机会!”
水老见苏韬认真起来,满意地点头,笑道:“放轻松一点,虽然笼子很难入,但以你的成绩和潜力,已经是达到了边缘,毕竟其他人在你这么年轻的时候,可没有这么惊才绝艳。老苗那么欣赏你,肯定会说服老夏,只要老夏开口,那么这件事就没有任何问题。”
“我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苏韬轻声道。
“问吧。”水老从容地说道。
“进入笼子,有什么好处?”苏韬下意识往后让了让,担心自己在这个关键时候,还如此现实,会被水老气急败坏之下所暗伤。
“鸦*片战争过后,当时的朝廷想要少年救国,因此将一批有一批的精英靠着公费前往国外。这些人留学归来之后,绝大多数都成为拯救民族的英雄。其实这就是‘笼子’的原型。虽然华夏现在看上去不错,但事实上各个领域都存在很多风险,想要让国家继续稳定前进,依然需要一些前赴后继的烈士。笼子,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好,身上肩负着复兴民族的重任,所以没有任何好处,只有重担和使命。”水老目光变得迷离,仿佛在回忆些什么。
苏韬轻轻地叹了口气,努力保持微笑道:“我明白了!”
苏韬一不小心露出小市民的嘴脸,他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么伟大,他隐隐嗅到进入笼子,肯定危险系数很高。
但生活便是如此,你不愿意往前走的时候,往往身后会有一股力量,逼着你前行。
水老见苏韬笑得有点勉强,突然乐了起来,“也没必要这么沉重。你以后便会知道,原来改变视角,看待这个世界,原来是一件挺有趣的事情。”
苏韬表面不动声色,内心在狂吼:我可以不要这种“有趣”吗?
但,苏韬知道自己无论如何挣扎,他的命运都不会改变。
自从他莫名其妙地变成“特务头子”,他就知道自己此生,肯定没法安静地做一个寻常大夫了。
第1725章 一夸原形毕露
老革命重走长征路活动,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最终还是顺利结束,当苏韬将最后一名老同志送上轿车,他终于长长地舒了口气,因为自己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
总结此次活动自己的表现,终究是“得大于失”。
跟水老微服私访,让博源市得到大整顿,不仅净化了当地的风气,还给岐黄慈善下沉到三四线城市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苗老意外摔断了腿,虽然差点导致后勤组遭到严厉的重罚,但苏韬妙手回春,不仅解决了矛盾,还在一群老同志之中博得了很好的名声。
另外,就是苏韬接触到了神秘的“笼子”,他有点好奇这个笼子里的人,究竟是一些什么人,他们又承担着什么样的责任。
苏韬返回房间,不顾日夜颠倒地睡了很久,起床的时候,发现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他穿了一身运动休闲衣,绕着酒店的后花园跑了几圈,然后冲了个热水澡,再坐在阳台上,在温暖的晨曦中,享用姬湘君准备好的早点。
苏韬对吃的要求不是特别高,但也不是什么东西都吃,无需食材多么精贵,但一定要做出食材应该有的味道,这样才觉得对得起自己的味蕾。
姬湘君对苏韬的饮食习惯很了解,所以连早餐都会经常变花样。
但唯一不变的是,那一份香气十足的大煮干丝,这道汉州经典的名菜,苏韬总是吃不厌,如果每一餐都有一小碗,都没有任何问题。
大煮干丝很考究厨师的刀工,尤其是在陕州,很难找到正宗的淮南菜系师父,所以地道的口味,应该是姬湘君亲自下厨完成。
苏韬暗叹了口气,自己对姬湘君也着实太苛刻了一点,害得她连吃饭都花费了不少心血。
干丝盛放在洁白的瓷碗里,由熬浓的鸡汤作底,干丝切得很细,几乎每根的粗细都相仿。一小碗的量不是特别多,但至少得花费半个小时在上面,量不多,因此一定要细细品味,感受干丝的柔嫩香软,这一刻说不尽的惬意。
苏韬沐浴阳光,望着远山,波光粼粼的湖水,嘴里嚼着最喜欢的食物,手里翻阅着最新一期的《新中医联盟》会刊,人生的享受恐怕莫过如此,正所谓的“偷得浮生半日闲,心情半佛半神仙”。
之前事情太多,难得有这么片刻宁静的功夫,哪能这么懒散。
懒散是奢侈的、可耻的,但也是必要的!人不能总跟机器一般拧紧发条,偶尔还是得放松下来,深深地吸两口新鲜空气。
在会刊上署了自己名的文章,虽然内容都是丁铛安排专业的枪手润色充实,但骨架和结构不折不扣是自己的。虽然苏韬的文笔不比枪手差,但他的事情实在太多,没有太多时间放在对文字的精雕细琢上。
苏韬随后有认真看了一下其他人的文章,论可读性比不上《岐黄》、《杏林》这样的行业杂志,但深度的话,却是超过这两个老牌子。尤其有一个栏目,叫做“偏方萍踪”,上面记录了很多没有记录在传统医书上的药方,可以让人有不少启发。
比如有一个偏方是用来治疗“痔疮”,取河里的浮萍适量,用水煎了,趁热将药液擦洗患处,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岐黄》、《杏林》因为需要经营,所以必须要面对市场,难免里面有些内容,会偏向广告商,至于记者的水平也参差不齐,百分之九十以上对中医都不够了解。
但《新中医联盟》的会刊不一样,投稿的作者都必须是中医,成本都是岐黄慈善提供,因此里面的内容都很专业。
按照苏韬的想法,《新中医联盟》会刊后期要找机会申请刊号,正式对外发布,其实这种杂志还是很有市场的,比如当年的《家庭医生》杂志一度是最畅销的出版物之一。
现在的《新中医联盟》会刊还是太学术化,若是一旦市场化,还是得增加一些吸引众人眼球的可读性内容,比如围绕中医如何解决两性健康问题的探讨……
想到此处,苏韬突然忍不住笑出声,自己的想法未免太不要脸了,若是被自己的两位老师知道,肯定要把自己劈成两半。
打了几个饱嗝,门铃声响起,苏韬过去打开门,姬湘君探出清秀精致的脸蛋,笑着说道:“早餐吃好了吗?”
“吃好了。”苏韬点头,心道吃得很撑。
“那我帮你收拾一下。”姬湘君踢掉了镶钻的皮鞋,走到阳台,开始整理阳台上的碗筷,嘴里哼着听不清旋律的歌声,看得出来事情结束,她的心情也变得很放松。
“还有半个小时,接我们去西京的车就到了。”苏韬去了一趟厕所出来,姬湘君已经收拾好一切,脚边放着一个绿色的一次性垃圾袋,她轻声提醒苏韬行程。
“好的。”苏韬站在原地想了想,“这几天你辛苦了。”
姬湘君微微一愣,突然面颊腾起红霞,低着头匆匆地走出门外。
“喂,你站住!”苏韬不得不含住姬湘君。
“唔,怎么……”
姬湘君看到苏韬手里提着垃圾袋,面色有点发青,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忘了正事,从苏韬手里接过绿色垃圾袋,脚步轻快地离去。
苏韬望着姬湘君离去的背影出神许久,神情飘忽,自言自语道:“还是不能夸啊,一夸就原形毕露,就是个马大哈!”
……
西京市,红叶庵。
苏韬和戚家豪坐在厢房内,身前放着一个红泥小火炉,腾腾的火舌舔着上方的茶锅,因为煮了有好几分钟,茶锅内部已经有动静,等到突然声音变小时,苏韬伸出自己白皙的手,捏住茶锅的把手,在茶盘上淋罐淋杯,再将茶锅置炉上。
随后,苏韬打开一个外面看似有些沧桑的茶叶罐,将其中的茶叶,用竹勺取出放在洁白的纸上,然后甄别粗细,将最粗的茶叶搁在紫砂壶的底部及滴嘴位置,在将细末放在中层,最终让粗叶补在最上面,纳茶的工序便完成了。
很多人觉得水和茶叶是影响口感的关键点,其实不然。
潮汕功夫茶,有治器、纳茶、候茶等八个步骤。
苏韬觉得,纳茶是很关键的一步。
一泡茶,大约以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在里面就足够了。如果太多,那么泡出的茶太浓,味带苦涩,而且好茶叶多是嫩芽紧卷,一泡以开水之后,舒展开来,变得很大,纳茶太多,连水也冲不进去了。当然太少也不行,没有味道。
戚家豪看了苏韬熟练而飘逸的动作,笑道:“光看你这一手泡茶的绝活,就是一种享受。”
苏韬笑道:“烹茶和熬药有相似之处,我从小就在学如何将药材熬出花样,所以触类旁通,烹茶也有了几分心得。”言毕,他给戚家豪斟了一杯。
戚家豪手指在茶几上扣了扣,以示感谢,然后放在鼻尖轻轻地闻了一下,笑道:“果然心旷神怡!”
喝完一杯茶,两人转入正题,研究国企医院改制的问题,在戚家豪的推动下,近几个月又连续并购了好几家医院,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将医院并入之后,如何分配,有存在不少麻烦。
不能换汤不换药,尤其是一些病入膏肓的国企医院,无论是管理制度,还是员工都要大刀阔斧地改革,但难免会引起地方政府以及老员工的抗议,所以戚家豪也没有太多办法,只能以温水煮青蛙的形式,打算用两年时间,慢慢将这些医院彻底改造。
苏韬对戚家豪的汇报,还是很满意的,也认可他的判断,也只有他这种老沉持重的人,才能肩负这样的重任,无论是何朵,还是柳若晨都难以承担这个重任。
“戚老哥,我有件事想拜托你。”苏韬突然很严肃地说道。
“哦,如果太麻烦,我会拒绝。”戚家豪将几份核心材料收起来,小心翼翼地塞入自己的公文包。
“我打算明年要开五十家连锁店。”苏韬看上去很没自信地说道。
戚家豪摇头苦笑道:“那行吧,我给你腾二十个店址出来。”
“不行,起码得三十个吧。”苏韬笑着说道。
“行,三十个就三十个,其实你是老板,一切还不是你说得算?”戚家豪没好气地说道。
“我虽然是老板,但我知道很多事情,要尊重他人,不能一言堂。”苏韬笑道,“对了,我还有一件事想要拜托你!”
“嗯,如果太麻烦,我会拒绝。”
还是那句老话,戚家豪板起面孔,这次不像是在说笑。
“您老就收了静非师太吧,旁边的人看得挺心急的。”苏韬笑着说道。
戚家豪没想到苏韬突然消遣自己,鼻孔出气道:“臭小子,竟然敢开我的玩笑。”
苏韬连忙站起身,凑到戚家豪耳边,很认真地出了个馊主意,“我觉得您在事业上很成功,收购了那么多企业,可以称得上胆大心细,但在感情上,却是太过被动。男人嘛,一定要保持霸气,总不能让女人牵着鼻子走,该出手就得出手,风风火火一声吼!”
戚家豪沉默,眼珠子咕噜咕噜瞎转起来。
当晚,戚家豪和苏韬都留宿红叶庵。
月朗星稀,苏韬睡得正酣,突然耳边传来鸡飞狗跳之声。
苏韬坐起身,仔细听了片刻,大概了解发生了什么,情不自禁地为老戚捏了把汗,说了一声阿弥陀佛,佛主保佑!
然后,苏韬没事人般继续睡去……
第1726章 最短最险最强
生活偶尔要有点刺激,比如戚家豪十年如一日地恋着师太静非,脉脉温情、礼让三分,既不太近,又不太远,从不触碰底线。
落在苏韬的眼中,未免有点纯情得太过分,不如撺掇他捅破那层窗户纸,完成他心中的千转百绕,痴心一片。
苏韬总觉得戚家豪如此情深义重,静非师太就算是一块藏在北冰洋下的千年寒冰也得被焐热了,只不过戚家豪欠缺了临门一脚的勇气,以至于两人的感情不温不火,不上不下,让人看得心焦气躁,恨不得撸起袖子,亲自上阵,帮戚家豪踹上一脚。
但,苏韬却忘记一件事,若是静非师太对戚家豪真有那么一丁点的特殊想法,在这种无微不至地关注之下,早已变成燎原之势,何须苏韬从旁出这么一个馊主意呢?
红叶庵闹出那么大的动静,苏韬并非睡得很死,而是觉得自己出面的话,难以面对静非师太或者戚家豪,毕竟自己是始作俑者,计划没赶得上变化,该装聋作哑的时候,一定要克制内心的愧疚。
清晨五点左右,外面传来窸窣的扫地声,苏韬虽说一夜没睡好,但还是按照生活规律起床晨练,出门只见穿着灰色袍服的慧如拿着半人高的扫帚在清理地面上的落叶,扫帚的前端已经磨损很多,簸箕里的叶子堆了厚厚的一层,苏韬目光落在院子里的一棵至少有三四十年寿命的老槐树,地上泛黄的叶子多是由上面落下,秋已经很深了。
慧如看到苏韬,面色一红,低声道:“苏大哥,你起得这么早啊?”
苏韬点了点头,仔细盯着慧如看了好几分钟,慧如莫名其妙,只觉得被瞧得心慌意乱,面颊滚烫,手里的扫帚大意之下跌落在地,她啊的惊叫一声,连忙将扫帚拾了起来,不敢抬头再去看苏韬那双炯炯明亮的眸子。
苏韬笑着说道:“你别紧张,我只是研究你的气色,你的身体好了很多,晚点我给你重新配个药方,不出意外,再过一两个月,你的病情就能彻底康复了。”
“真的吗?”慧如激动地问道。
知道慧如不间断地服用中药,早已受够了那种折磨,如果早一天能够停止用药,岂不是早日逃脱升天?
苏韬微笑着点了点头,做了几个拉伸的动作,然后沿着台阶,踮着脚尖往下小跑。身后传来慧如脆生生的声音,“早上山上起了大雾,很多石路特别滑,要千万小心。”
苏韬转过身,倒退着小跑,朝慧如挥了挥手,很快消失在视野之中,慧如盯着那空旷的地方失神,轻轻地叹了口气,然后继续开始清扫院子,师父静非最爱干净,若是等她发现自己负责的区域没整明白,少不得惩罚自己将《金刚经》抄写个十几遍。
慧如自小就没少抄写《金刚经》,早已抄吐了,所以她能避免被罚就尽量避开。
师妹慧可不知从何处钻了出来,笑着说道:“师姐,苏大哥醒了没,我去喊他起床。”
慧如没好气地说道:“他的生活习惯比你好,刚才已经去晨练了。”
慧可大惊失色道:“他是一个人去了吗?山上不是有野猫、豹子还有狼吗?”
慧如微微一怔,笑道:“他艺高人胆大,才不怕那些野兽呢。”
其实山上哪有那么凶猛的野兽,只不过是庵里的师姐、师叔伯们知道慧可喜欢到处乱跑,是个不折不扣的闯祸精,担心她一个人上山走丢,所以故意说出了一些谎话吓唬她,虽说出家人不该打诳语,但偶尔免不了也得说几句善于的谎言。
佛主很矛盾,他老人家也说过,“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一类的黑话。
一只从洞里刚出来没多久,打算找点野萝卜、野山药觅食的山兔,只觉得一阵妖风袭来,赶紧迅速地跳到其实不算隐蔽的草窝里,等反应过来时,发现人影已经消失在山路的尽处。
若是山兔是个妖精,有了智慧,肯定要鼓掌赞叹,呀,这个人类的速度真的好快啊!
苏韬如同猎豹一样,在山林地里如履平地般穿行,空气中满是负氧离子,吸入肺中可以让大脑保持着清新的状态,同时抬腿更为有利,挥臂更加有节奏。
经过长达数月的休养和调整,苏韬的身体已经恢复到七八成的样子,一方面得感谢燕无尽对自己的指点,另一方面,也得庆幸自己误打误撞,摸索到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恢复之路。
苏韬站在一处空旷的岩石上,如同慧如提醒自己,因为长满了青苔,所以非常光滑,如果自己一不小心踩了隔空,咫尺之外,便是万丈的悬崖峭壁。坠入悬崖,跌入山洞,能找到绝世高人的洞天福地或者绝世武功,那是小说里虚构的故事,他可没那个想法,以身试险。
苏韬摆好了马步,整个人有种与岩石混为一体的感觉,他竟然有个信念,就算是十吨的铲车撞向自己,他也绝对纹丝不动。
苏韬随后开始练拳,一板一眼,一丝不苟,心中了无牵挂,他看上去做事讲究方法,但唯有在学医和练拳上,从来都是死脑筋,比如给自己下达了日练一拳的任务,那就不会偷奸耍滑,必须得要练满才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出拳过万融汇贯通。
苏韬慢慢有所感悟,自己将乏味的一拳练到十万、二十万,乃至朝着百万进军之后,他突然觉得自己开窍了,一招鲜看似简单,但可以活学活用。
练拳其实在修心,当你练到足够自信,那么就会有种强大的信念,没有什么事情,不是一拳解决不了的。
无论对面是否有武器,是否是高手,只要你这一拳速度、力量、角度,都掌控到了火候,在准确的时间,拳头能出现在正确的地方,就可以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练拳其实也是在练胆,千拳万拳过后,就会堪破,哦,原来就应该是这么一拳。
对面再强大,再无敌,也有胆气挥出势如破竹的一拳。
都说一寸短一寸险一寸强。
拳,故而是最短、最险、最强的存在。
在岩石上如同老树扎根般,一只手掌心朝天,另一只手握拳在身前,有模有样,看上去无趣,但架势却是极为惊人。
苏韬练完了今天的三千拳,返回红叶庵,先跟慧如要了一杯水解渴,晨练多用功了些,流的汗多,比往常也要口干。
慧如捧着一个青砂碗,里面是凉水,苏韬接过之后,三两口便喝完,擦拭了一下嘴唇,笑道:“这水真好喝。”
清冽,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甜味,在大都市久了,喝一杯纯天然的好水,也变成了一件很稀罕的事情。
慧如笑道:“庵里新开一口井,水质、口感比老井好很多。”
苏韬让慧如又给自己盛了一碗,喝完之后感觉浑身舒畅,整个人精神为之一振,体内有股凉飕飕的感觉,朝四肢五脏六腑钻,不一会儿感觉鼻子明明没有堵塞,却通了气的感觉。
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体仿佛跨过了一道门槛,左右四顾,视力也比受伤之前更有精进,能将两百米外树叶上,夏日时被虫咬了的孔眼也瞧得一清二楚。
虽说燕无尽教了自己不少东西,但苏韬其实对武术全靠自己摸索。但瞎猫若是足够勤奋,偶尔也能逮着死耗子。
慧如将青砂碗收好,苏韬进屋换了一身衣服,重新走出门,慧如提这个袋子,害羞地望着自己。
“送我的礼物?”苏韬一眼看穿比自己小不了几岁的女孩。
“我自己做的千层底布鞋,你不嫌弃吧?”慧如将袋子送到苏韬的面前。
“当然不会嫌弃。”苏韬接过了袋子,粗粗地看了一眼。
鞋面是藏青色,鞋底雪白,用厚厚的布料一层层叠加而成。纯手工制作的千层底,比起商场里的运动鞋要结实耐穿多了,关键还是一片心意。
苏韬干脆当着慧如的面穿上了新鞋,在原地走了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