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种田]有花有酒喜耕田-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唐氏和女儿闹惯了,也没多理她,拿了块粉色的糕点递给周筝儿。“快尝尝。”
周筝儿尝了尝。味道很一般,不过还是很捧场,“嗯,真好吃!”
“喜欢吃待会儿就带些回去。”小唐氏对她一向很大方,“我瞧着快晌午了。你和芫儿先玩着,我做晌饭去了。”
周筝儿见状赶紧吐下嘴里的糕点,“康三婶,我今儿个来是找你的。”
小唐氏回身,奇怪道:“找我,找我有什么事儿?”
“这两年我们家种了些玉蜀黍,我们瞧着这东西好吃,种起来也方便,就留了好些种子。”周筝儿直入主题,“我想着芫儿和亭椿哥都很喜欢吃,就想问问康三婶你们家要不要买些种子?”
“买种子?”小唐氏好奇道:“你们这种子要卖的吗?”
周筝儿点头,“是啊,因为是舅舅从外面带回来的稀罕物,所以想要卖五十文一斤,不知道你们要不要?”
“娘,我们也种玉蜀黍吧!”不等小唐氏回答,周芫儿就迫不及待地劝说。虽然每年周友平家都会给他们送些玉米过来,可数量有限,让她馋得不行。想要再去讨,爹娘又不允许。要是家里自己种了,那不就有吃不完的玉蜀黍了?
小唐氏想了想笑道:“既然这么稀罕的东西你们都舍得拿出来让我们种,我们家自然是要种的。只是不知道这玉蜀黍是怎么个种法?还有一亩地要多少种子?”
“具体怎么种,到时候我可以过来教你们的。”周筝儿决定免费赠送学习课程,“康三婶,这段时间我们在家里想了好些用玉蜀黍做的吃食,到时候这东西一定能卖个好价钱的。”
“是吗?”小唐氏笑道:“你们姐妹真是聪明又手巧。”
“嘿嘿,我们只是喜欢吃东西,所以才在上面花了些心思。”周筝儿不好意思道。
最后,小唐氏订了三亩地的种子。周筝儿开门大吉,心情很愉快地回家。
“筝儿啊,好些日子没瞧见你这丫头了,怎的不过来玩儿了?”回去的路上,她碰到了桂妈妈。
“桂妈妈,嘿嘿,因为最近忙着照顾弟弟妹妹,所以没有时间出来玩儿。”周筝儿笑着和桂妈妈解释,“等忙过了这一阵,就去找桂妈妈玩儿。”
桂妈妈觉得她人小鬼大的样子很好笑,“你个小丫头也是个大忙人啊,忙什么呢?”
“卖玉蜀黍种子。”周筝儿觉得有必要宣传一下,桂妈妈随陈家来村里好几年了,因为是陈夫子家的人,村里人对她多了一分尊重和信服。如果借她的口把家里卖玉米种子的事宣扬出去,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显然桂妈妈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玉蜀黍种子?是你拿过来那种一根一根的玉蜀黍吗?”
周筝儿点头,“是啊,我爹想着这东西好吃,种起来还不费事,坡地和田埂上也能种,所以想给大家都分些种子。可这种子本就不多,又是我舅舅千里迢迢从外面带回来的。问过舅舅,至少得卖六、七十文一斤呢,我爹说乡里乡亲的谁都不容易,就定了个五十文的价钱。”
“这玉蜀黍种起来很容易吗?”桂妈妈问。
周筝儿点头,“很简单的,比种红薯还简单,产量也高,打理起来一点都不费事。”
“那我也买些吧,种在院子里,给家里人尝个鲜。”桂妈妈现在对小吃食之类的越来越有研究了。
周筝儿点头,“好啊,你要多少,我给你留着。”
因为有桂妈妈这个公信力很高的宣传者,周友平家的玉米种子很快被抢售一空。
看着大家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到玉米的种植中,老屋那边不淡定了,而他们不淡定的表现是周李氏打头站来讨要玉米种子。
“果子酒的事儿你说是你媳妇娘家的方子,不让你兄弟插一手也就罢了。”她进门就数落儿子,“可这次的玉蜀黍种子,连村里不是亲戚的人都分了,怎么偏偏少了自家人的?”
“娘,当初孩子爹先问了爹要不要种的。”唐氏见丈夫被说得一句话也答不上,只好出面解释,“爹说不想种,所以我们才把多余的种子卖了。”
“你,你爹他当初没想好。”周李氏哪里是这么容易说服的,最后干脆耍混,“我不管,给我一担种子,我们家,还有你舅舅那里都要种些。”
其实她是看儿子家卖种子得了不少钱,所以也想分一杯羹。
“一担?”唐氏觉得婆母真是狮子大开口,什么都敢说,“娘,我们统共才三百来斤种子,现在卖得差不多了,家里也就剩下五十来斤……”
“怎么就剩下这么点?”周李氏很不满,而后又很勉强似的,“算了算了,都给我拿出来吧。”
“嬷嬷,我们家还要留种子呢。”周筝儿实在看不下去了,“等亭景大了,还要给他做玉蜀黍糊糊吃的。”
唐氏也道:“本来剩下的都是家里要用的种子,既然娘你们也想试着种,就拿十斤过去吧,再多的实在没有了。”
周李氏当然不满这样的结果,刚想大闹,周友平高声道:“娘,家里本就没什么坡地,你们也只能种在田埂上,十斤种子足够了。至于舅舅那边,今年实在没有多的种子了,明年再给他们留些吧。”
正文 第128章 家庭作坊的规划
忙完玉米种植,满山遍野的薄荷也散发出勃勃生机。
“大姐,今年我们要多摘些薄荷叶子。”周玉儿这个不太关系买卖的人也觉得去年薄荷糖断货的事很可惜,“多做点糖,给大姐多攒些嫁妆。”
周苹儿伸手点她脑袋,“你怎么和筝儿似的,也取笑起我来了?真是好的不学,尽学些有的没的!”
“我说的是真的!”周玉儿偏头躲过大姐的攻击,忙小声解释,“我说的是真的,前儿娘还说眼看着大姐的婚期将近,要多挣些钱给大姐置办嫁妆呢。”
“大姐,去年志诚表哥老说我们做糖的速度太慢了,今年我们是不是得多做些模子之类的啊?”周筝儿根据去年的生产经验,提出小建议。
周苹儿想到的却是另一处需要改善的地方,“做糖的时候还是小事,倒是这糖粉和薄荷粉很难研磨,这两样太费功夫了。”
“大姐,反正研磨薄荷粉和糖粉都很简单,不如我们找人帮忙吧?”虽然薄荷糖真的很赚钱,可周筝儿也不想像玉兔一样,天天捣药。
周苹儿想了想道:“如果找人帮忙是要多做些,可我们找谁帮忙呢,要是帮忙的人把方子学了可怎么好?”
是啊,没有专利权的年代,所有的秘方都是很危险的。
“我看语气找人帮忙,不如想想有什么法子能磨更多的薄荷粉好了。”旁边抱着周亭景的唐氏突然插嘴。
“是啊,我们怎么没有想到!”姐妹几个这才发现自己走进了死胡同,“娘,还是你聪明!”
为了迎接接下来大规模的薄荷糖生产,周友平一家子风风火火开始了准备工作。
“大姐,明儿个我们去三叔家玩儿吧?”周筝儿拉了周苹儿商量事情,“去问问他们的药粉是怎么做的。”
周苹儿听了眼睛一亮。“是啊,三叔他们医馆每天要做那么多药粉,一定知道怎么磨粉快些吧。”
“是啊是啊!”周筝儿对大姐的领悟力很满意。
很周友平说了,唐氏本来不想让周苹儿跟着去的,可她找了个很好的借口,“我的绣线用完了,筝儿她们不知道买哪种好。”
因为要去医馆打听事情。所以这次周家三姐妹都去了镇上。
“大姐。待会儿我们去问三叔吗?”路上周玉儿小声问周苹儿。
周苹儿想了想,“看情况吧,三叔有空我们就直接问他,要是三婶婶也在的话就算了。”
不巧她们到王家医馆的时候周友和出去了。王氏带着周白芷接待了姐妹几个。
“好些日子没瞧见你们了,家里可好?”自从周友平家日子好起来后,王氏对她们也亲切了不少。
周苹儿笑道:“家里刚忙过了春耕,大家都好着呢。”
说话间,有婢女分别给几人倒了茶,还上了些小点心,“赶巧今儿个白芷没有功课,你们姐妹几个好好玩玩,晌午就在这里吃饭吧。”
“不用。不用。”周苹儿赶紧推辞。“我们今儿个来就是想看看三叔三婶和弟弟妹妹们,待会儿还有事儿呢,就不在这里吃饭了。”
虽然这是少有的高规格待遇,周家姐妹却不想在这里耽误功夫。况且周白芷打小在镇里长大,王氏又把她往大家闺秀上养着。和她们几个乡野长大的丫头实在没有共同话题,每次见面都是驴唇不对马嘴,剩下的只有尴尬。
周筝儿也道:“过年的时候我打了好些络子,觉得样子新奇,所以拿了两个过来给白芷玩儿。既然东西送到了,我们也该去街上了,娘交代了我们买好些东西呢。”
说完,把准备好的小礼物拿了出来,递给周白芷,“我的手艺不太好,不过这络子样子好,你就拿去玩儿吧!”
周白芷矜持地道了谢,把一红一粉两个络子随手放在了茶几上。
周筝儿也不在意,本来唐氏知道她们要来找周白芷时,虽然有些吃惊,还是拿了钱让她们好好买点礼物。可周苹儿觉得王家家境好,她们买的东西定不能入王家人的眼,没得还让人觉得寒酸,真真是出力不讨好。姐妹几个一商量,决定送两个周筝儿打的络子好了。因此,虽然礼物被轻视了,周筝儿并不觉得多委屈,这不过是面子情罢了。
因为前来的目的没有达到,姐妹几个出去的时候心情有些低落。
“咦?你们几个又来卖东西的?”走到医馆大门口的时候,一道清朗的男声把她们从低沉的氛围中拉出来。
周玉儿先注意到从外面进来的谭子凌,“谭小大夫,你出诊回来啦?”
谭子凌笑着点头,“是啊,才从外面回来,你们这是要离开了吗?”
周筝儿一把拉过他的袖子,“谭小大夫,我们有事想要请教你。”
谭子凌愣了愣,还是跟着鬼鬼祟祟姐妹三个出了医馆大门,来到医馆旁的小巷子里,“你们有什么事儿要问的,不用这么遮遮掩掩的吧?”
周玉儿见状有些不好意思,“谭小大夫,我妹妹有些心急才把你拉过来的,你别见怪。”
她这么说,谭子凌倒不好怪她们了。
周筝儿神秘兮兮地问谭子陵,“谭小大夫,我想问问你们医馆平日里都是怎么做药粉的。我们家现在有两个小孩子,想要做些粉状的东西给他们吃,可是磨粉太麻烦了。”
“你们家的小孩子多大了,现在就能吃东西了吗?”谭子凌记得年后不久少东家才回村上去吃了侄儿侄女的满月酒,怎么这么快小婴儿就能吃辅食了?
周苹儿摇头,“我们也不是现在就要给他们喂吃食,只是想把一些清热的药材化了给他们吃。可他们哪里吃得下黑乎乎的汤药,所以想要磨了粉喂给他们。”
她这话半真半假,周亭景和周福儿最近有些上火,大夫开了药可两个孩子怎么也不喝,后来用了药粉才好些。
“原来是这样啊。”谭子凌点头表示了解。“我们平日里都是先把药材剪碎了,再用药臼捣成粉末就行了。”
“可这样太费力了!”周筝儿怀抱希望地问,“没有更简单的法子吗?”
谭子凌摇头,“医馆都是这么做的,如果你们闲自己捣药麻烦的话,也可以到医馆开药粉就行了。”
姐妹几个听了很失望,周玉儿更是叹道:“唉……看来这世上真的没有省力的事儿。”
周筝儿在心里疾呼。不是的。在我以前的那个世界,有一种叫粉碎机的东西,很轻松把东西磨成粉末。可惜啊,自己不是机械专业的。对那机器的构造完全不懂。
最后谭子凌给她们推荐了一种专门用来研药的药碾子,用人的双脚蹬转轮,利用转轮与船体来回的摩擦力将药物粉碎。这种工具是医馆用来碾碎剂量大的药物的东西。
“我们能看看那东西吗?”周筝儿依稀仿佛在古装电视剧里见过那东西,不过具体怎么样的,还不是很清楚。
谭子凌很大方表示,“行,你们跟着我去后院药房看看吧。”
当看到实物的时候,姐妹几个露出了欢喜地笑容,有了这东西。以后磨薄荷粉可是事半功倍了!
解决了研磨工具的问题。她们又去了周成喜的木器店,订做了两套模子。又拿着谭子凌帮着画好的药碾子图纸去了铁器铺,和打铁的师傅说了好久才把要的东西订好。
三月三十,舒胜明沐休,带了陈全一起来周家看望小舅子和小姨子。知道他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周筝儿姐妹自然给这个大方的姐夫提供了些许亲近未来媳妇的机会。陈全也很有眼色地尽量不去打扰。
“你们磨着这是什么?”他对周筝儿脚下的药碾子很感兴趣,“这不是药铺里的东西吗,你们家怎的也有?”
“这个磨东西方便。”周筝儿对这个机敏的小伙子印象很好,“你要不要试试?”
“行啊!”陈全早和她们家混熟了,也没多客气,脱了鞋子就开始蹬药碾子,“你们这是磨粉吧,怎么不用石磨,那个磨东西更快呢,我们酒楼的红薯粉全是用石磨磨的。”
一语惊醒梦中人,她们只想着找研磨粉末的东西,却把这么重要和普通的工具给忽略了。
等舒胜明主仆离开后,姐妹几个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最后在周筝儿的提议下,决定订做两个手摇式的小石磨。
做糖的工具解决了,周筝儿又担心起原料来。
“大姐,前儿村口杨婶子话里话外打听我们家为什么摘这么多鱼香草呢。”或许是因为她们姐妹这阵子太热衷于采摘薄荷,渐渐引起村里人的注意。
周苹儿闻言脸色微变,“你告诉她了吗?”
周筝儿摇头,“我又不傻,哪里会告诉她实话。不过要是他们像摘野果子那样,把村里的鱼香草都摘了,我们可怎么办?”
她们几个都见识过村里人的疯狂,不由为以后的处境担心起来。
当周友平听了这事儿后,和唐氏商量,“要不我们把河边那几亩地买下来,那边的鱼香草长得好,离河边也近,就算以后不需要鱼香草了,拿来种菜也是好的。”
唐氏想了想道:“那地好是好,离我们屋子也近,只是不知道要卖多少钱,我们现在首要的可是给苹儿办嫁妆”
因为周苹儿和舒胜明的亲事周家算是高攀了,唐氏总怕女儿嫁过去让人小瞧了,一心想着要给周苹儿置办份体面的嫁妆,让她以后的腰板也直些。
“我下半晌去友正大哥家问问,如果价格合适的话,就买下来吧,几个丫头正为这鱼香草的事担心得很呢。”周友平和大多的农夫很像,攒了点钱就想换成土地才安心。
唐氏哪里不知道自己丈夫,不过她看着薄荷糖的买卖的确很赚钱。她大哥直说去年做的薄荷糖数量少了,想今年大干一番。如果把河边那几亩地买下来,就不怕像几个女儿担心的那样,让村里人把薄荷都摘了。这样想着,她也觉得把地买下来比较好。
周友平提了袋糕点去里正家,回来的时候很高兴,“孩子娘,我都打听清楚了,河边那几亩地是无主的,因为不是田地,所以现在还算块荒地。”
“荒地?”唐氏听了很惊喜,“那你有没有问价钱?”
一般而言,荒地比普通田地要便宜很多,最关键的是,开荒出来的地可以免三年赋税。
“友正大哥说那片地有四五亩的样子,如果我们要买的话,就算三两银子一亩。”周友平把自己打听来的消息仔细告诉妻子。
“五亩啊?”唐氏皱眉,“非得一起买吗?十五两银子够给我们苹儿置办好些首饰了。”
“娘,就买地吧。”一直躲在外面偷听的周苹儿忍不住开口,“去年我们卖鱼香草糖就赚了三十多两银子,够买两块这么大的地了。”
周筝儿也觉得买地比较好,“是啊,娘,买了地我们就不用担心别人来摘鱼香草了。而且我在陈谨瑜的书上看到的,这鱼香草可是自己种,前前后后能收大半年呢。”
以前因为野薄荷长在没有主人的荒地上,村里人在打水浇地的时候嫌它碍事,都是直接用锄头锄了,所以她们只有乘着野薄荷没有被锄之前摘些。
“要是这块地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就可以把它围起来。”周苹儿直接畅想以后的事,“这样我们每年都能多摘好多鱼香草,也能做很多鱼香草的糖,可不比现在赚的钱还多?”
“是啊,娘。反正大姐要明年才出门子,今年我们多挣些钱,到时候还能给大姐置办更好地首饰呢。”周玉儿最后一句话侧地打消了唐氏的顾虑。
一家人达成一致,周友平打铁趁热,第二天就去周友正家,把河边那几亩地订了下来。四月十六,两人带了契约道镇里衙门办了地契,那块地就彻底属于周友平家了。
周友平家又买了地的事在村里传得沸沸扬扬,大家都说周家老大家里不仅和镇上的大户订了儿女亲家,还得了龙凤胎,又寻到好门路发了财,以后定会飞黄腾达。因此,时而过来他们家坐坐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正文 第129章 石桥村学潮再现
周友平家在村里的风光很快被陈家压了下去,秋天的时候,陈谨珂去了京城参加秋闱。他人还没有回来,喜报已经传了回来。
陈谨珂高中二甲第一名传胪,赐进士出身。这件事在石桥村掀起的波澜比上次他中秀才大得多,几乎每个人都在讨论。
“陈家现在可了不得了,这怕是要出一个大官了!”
“什么怕是?你没听说吗,陈家小子中的可是那个什么,对了,二甲第一名,真真是祖上显德了!”
除了羡慕的,还有担心的。
“陈家大小子有了大出息,陈老夫子还会不会在我们村里教书了?还真是让人担心!”
“是啊,我家那小子才去念了两年书,我还指望着他给家里挣个功名呢,要是陈老夫子离开了,以后可怎么办?”
于是,除了各路乡绅纷纷往陈家跑,石桥村里正周友正也坐不住了。在村里人的高度关注下,他准备了好些礼物敲响了陈家大门。
“谁呀?”桂妈妈前来应门,却没有直接开门。陈老夫子嘱咐了家里人必须低调,不能在这种时候做出过格的事儿,没得拖累了远在京城的陈谨珂。
周友正也没有因为桂妈妈防范的行为生气,好声好气道:“桂妈妈,是我,周友正。”
桂妈妈闻言把院子门半开,看到只有他一人才把人往里迎,“原来是里正啊,快里面请。”
陈老夫子只说尽量不和乡绅往来,可没交代不和村里人接触。
周友正恭敬地进了院子,问回身关院门的桂妈妈,“陈夫子在家吗,我专程来拜访他的。”
“在呢。”桂妈妈笑道:“正在书房教我们瑜哥儿的功课。”
说着把周友正往堂屋引。接着快手快脚上了茶,“你稍候,我去通报一声。”
周友正感激道:“有劳你了!”
俗话说,在想门前四品官。他虽然不懂官场上的规矩,可毕竟做了这么些年里正,还是很有眼色的。因此对桂妈妈也多了分客气。
大约一刻钟的样子,陈夫子背着双手从书房出来。到了堂屋。上前对周友正就是一拱手。“老朽刚巧有事脱不开身,如有怠慢,还请里正别见怪。”
周友正连忙从太师椅上起身,侧身躲过陈夫子的礼。“使不得,使不得。是我来得不是时候,哪里敢怪您的。”
双方见过礼,桂妈妈给陈夫子上了茶,又给周友正换了杯新茶,才轻手轻脚退下。
陈夫子先浅抿了口茶水,才问,“不知里正这次来有什么事?”
不怪他开门见山就问这个问题,而是自陈谨珂高中传胪的消息传回来后。他们家每日都有各路人来拜访。有来拉关系的。有来送屋送财的,还有来求办事的。让清静好些年的他烦不胜烦,索性让桂妈妈全都打发了。
周友正赶紧赔笑道:“府上公子这次给我们村,不,是给我们州府都长了脸。现在大家都瞧着你们家呢。村里好些人家都想让娃子过来学点本事,只是不知道夫子以后……”
言下之意就是打听陈夫子以后的打算,自陈谨珂高中传胪的消息传开后,不单各村里长纷纷来邀请陈夫子去他们村授课,镇上学堂馆长也来了好几次。这让石桥村的村民更担心了,镇上学堂可都是教秀才的,不知道他们这小村落能不能留住陈夫子。
陈夫子伸手捋了捋胡须,笑道:“老朽也就是这点教书育人的本事了,这些年在村子里生活得还算如意,老了老了,也不想再动弹。”
孙子虽然中了进士,可全国读书人也不少,加上他们家又是没根基的,前途怎样还说不定。现在他这个做爷爷的,唯一能给予支持的就是约束家里人不给他添乱。虽然村庄里的生活很乏味,但这里的人还算善良,没有什么穷凶极恶的。想到早逝的儿子,陈夫子轻轻叹了口气。
“这么说夫子你会继续在我们村授课了?”周友正惊喜问。
陈夫子点头,“当初老朽就是瞧着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如今在这里也待习惯了,自然会一直留下来。”
得了陈夫子明确的答复,周友正自然在村里好好宣扬了一番。于是,在先进代表的示范作用下,石桥村掀起第二轮学潮。
这天老周头突然来了周友平家,“老大不在?”
唐氏抱了周亭景和他说话,“坡地长了好些草,他一大早锄草去了。”
“这小子长得真是精神!”儿子不在家,老周头只好没话找话和媳妇说小孙子。
周玉儿端了水过来,“爷爷,你喝水。”
老周头难得和蔼问,“怎么就瞧见你在这儿,你大姐和妹妹呢?”
“大姐和筝儿带着福儿去小姑姑那边了。”周玉儿小声答话,“小姑姑正教她们女红呢。”
其实周梅香主要是教周筝儿,她的女红实在是拿不出手。至于周苹儿,现在农闲的时候正是她忙活绣嫁妆,就凑热闹跟着过去了。
唐氏见老周头杂七杂八问了些事儿,知道他没见到周友平是不会离开了。于是吩咐周玉儿,“你去坡地把你爹找回来,就说爷爷找他有事儿,顺道把你大姐她们叫回来,眼看要晌午了,该做饭了。”
公爹好不容易来一趟,当然得留人下来吃饭。
周玉儿乖巧点头出了门,老周头接过周亭景逗弄起来,唐氏则避到灶间准备晌饭。
周苹儿和周筝儿听说爷爷来了家里,也没多耽搁,收拾了东西就回了家。周苹儿进屋和老周头打了个招呼,就去了灶间。
“娘,爷爷今儿个来干什么啊?”自分家后,老周头轻易是不会来他们家的。
唐氏摇头,“我哪里知道,瞧着像是找你爹商量事儿的。今儿个你爷爷怕是要在家里吃饭,你让筝儿拿了钱去村口割条肉回来吧。”
周苹儿点头。出去接过周筝儿怀里的周福儿,把她打发去买肉了。
等周友平跟着周玉儿从地里回来的时候,老周头已经等得有些不耐烦了。
“地里的活儿就你一个人做?”他扫了灶间一眼,显然对唐氏没下地的事很不满。
周友平憨憨笑道:“现在地里的活也不多,苹儿娘要在家里照看亭景和福儿,我一个人也能做完。”
周玉儿见两人有话要说,主动上前抱过睡熟的周亭景。“爷爷。我抱景哥儿去屋里睡。”
孙子孙女都离开后,老周头才开始谈正事,“陈家小子成了官老爷的事你听说吧?”
“这事儿在村里传得沸沸扬扬,我们村好不容易出了个了不起的人。我自然听说了。”周友平老老实实答话。
老周头拿出烟斗,周友平让从屋里出来的周玉儿拿了火过来点了。
抽了口烟,老周头才道:“现在村里人都上赶着把娃子往私塾里送,也是,我们这样的地方遇到这么个夫子不容易。亭青是个不争气的,没两年就让人退了回来。亭林倒是肯下功夫,可惜脑子不好。现在家里就剩下两个小的,亭景一个小娃娃自然不能去读书,倒是亭伟是个好苗子。那小子也机灵。要是他有了出息。以后亭景也有个人帮衬。”
“爹,我们亭景还小。可家里不是还有白前吗,我听三弟说这小子读书很在行……”
他话没说完,老周头黑了脸,“他姓王不姓周。就算以后有了出息,光宗耀祖也是光的王家的宗!”
对小儿子同意长子随母姓这件事老周头一直耿耿于怀,因此听大儿子提起这个很会读书的孙子心里也不痛快。
周友平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赶紧转移话题,“亭伟快六周岁了,也是该进学堂的年纪。”
“可不是!”老周头赞同地点头,“昨儿个我还和老二商量这事儿,只是你也知道老二是个没出息的,硬是拿不出娃子的束脩来。好好一个苗子,可不能这么白白耽误了。”
说完,他殷切地看着周友平,把周友平看得心里发毛。
“要是娃子有这个天分,整么着也得供他。”周友平觉得让孩子念书是很重要的事,看他几个女儿不就因为读了些书,比其他闺女都聪明。不然他们家也不能这么快积存些家底,大女儿还得了门好亲事。
儿子这么说让老周头很满意,“是啊,今儿个我来找你就是为这事儿。老二两口子是指望不上了,好在亭伟还有你这个大伯。现在你们日子也好过了,听你大姐说那果子酒的买卖一年也能挣上十几两银子,亭伟的束脩以后就你们出吧!”
他一句话就把个大包袱丢给了周友平,周友平闻言愣了愣才道:“这,这不是小事儿,爹,要不我先和苹儿娘商量一下,明儿个再给你答复?”
老周头也知道自己的要求过分了,还是零零总总说了好多兄弟齐心的话,周友平唯唯应诺,却始终没有明确答复。吃过晌饭后,老周头就悻悻离开了。
周友平把这事儿和唐氏说了,唐氏自然是不愿意的,“二弟和弟妹又不是过不下去日子的,况且还有爹娘帮衬着。我们这都分家多久了,眼瞧着苹儿的嫁妆还没准备好,跟着还有玉儿和筝儿的婚事也得好一笔钱。加上两个小的,亭景以后你不想让他去学堂?虽说现如今我们的日子好过些了,可也不能白白给人家供孩子。况且亭伟才六岁,我们哪里知道他以后的造化,村里考功名考到三四十岁的也是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