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色王座-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却说薛向虽然极为关心京内政局,可他眼下生在极北之地,了解的信息无非是报纸上走了样的皮毛消息,确实不清楚其中内情,更何况,这些消息说重要又不十分重要,松竹斋那边自不会关心,自然无从和他通报。也只有薛安远知道,现如今,薛许两家已近乎一体,才会着力关注许子干的态势,才让薛向对目前薛、许两家的形势有了个整体的把握。
“原来是吴家人的主意啊,我就说嘛,许伯伯在南疆刚干出成绩,怎么就想着高升了,原来又是那边不死心啊。”
当初,风传许子干要入中办担任副主任,薛向确实当了好消息,毕竟中办是何等单位,副主任就是铁铁的正部级,再往上一步,就直接入阁了,不知多少顶层大佬,都是从中办走出来的。
而现下看来,显然又是吴家人的羁縻之策,中办虽好,可对许子干这种简在帝心之人确非必居之地,因为中办劳形案牍,说穿了也是个超级秘书的角色。如何比得上他在地方做出轰轰烈烈的成绩,直接展现才华,展现执政思路来得紧要?
闻听许子干近来的形势一片大好,薛向欣喜之余,又想起了顾长刀和康桐,立时便问出声来:“大伯,怎么小康和老顾没来迎我,这也太不像话了吧,我和小康可是又日子没见了,想他得紧呢。”
“嘿嘿,你这没用小子,小康和长刀现下可了不得了,岂是你小子说见就见的。”提起康桐和顾长刀,薛安远的眉目齐动,高兴异常,显然是这二人真让他满意到了极点。
“快说说呗,您跟我这儿卖什么关子?”薛向看薛安远的表情,心中愈发好奇起来。
薛安远笑道:“还不是你小子出的那个特种作战,现下军委已经决意组建特战师呢,长刀调去担任总训队长,小康已经是特战师部的作战参谋了,副营级干部啦,比你这小子强多喽。”
显然,在薛安远这老将军心中,军人的地位永远高过政客,哪怕是政治家。
“什么?大伯,您没搞错吧,谁出得馊主意啊,特战特战,顾名思义,就是特殊战场上的特别部队,怎么说也是小部队啊,还组建成了师,这是要干什么呀,苦苦训练出来,给敌人当靶子?”薛向顾不上替顾长刀和康桐的升官高兴,心中对这个特战师实在是失望透了。
咚的一声,薛安远抬手又赏了他个板栗,笑骂道:“混账行子,你也忒小看天下英雄了吧,当几百万解放军连一个明白人都没有?”
一听薛安远如是说,薛向提起的心放了下来,果然,又听薛安远接道:“还不是上次打南蛮子时闹的,长刀的特战大队屡见奇功,让那帮老头子看得眼热,你也知道那帮家伙是什么德行,逮住个蛤蟆就能攥出泡尿来,看见特战大队的能耐后,一窝蜂地嚷嚷着要见,当时就把老子的特战大队给拆了,你三个,我五个的,分了给各自挑出的精干们做教练,可再怎么分,也是狼多肉少啊,后来的,没抢上,就闹出了幺蛾子,最后官司打到军委,结果,被军委一勺烩了,统一集中整训,这就有了这个所谓的特战师,倒时还是要各自归建的。”
薛安远权倾东南,更兼南征立威,名动天下,天长日久,威势日重,却是极少长篇大论,即使平时开会,他也不过是嗯嗯几声,表态完事儿,寻常琐事,几乎就是刚使了个眼神儿,下边就有人自动办好了,像今天如此多话,还细细分说,可谓少之又少,听得侧立在一帮的戚如生心中称奇,暗道自家这个少爷可真是不简单啊。
听完薛安远的这番话,薛向心中大定,又道:“大伯,我上回跟你说的现代战争,你的参谋班子有什么结果没有。”
薛向口中的现代战争,正是薛向在薛安远冲击军委,被老首长否决之后,薛向为薛安远量身定做的又一进身之阶、功勋砥柱。
因为上回老首长否决时说过的话,让振华首长私下渗透给了薛安远,薛向也从薛安远处得知了,老首长的原话是“安远功劳是够了,可还得磨磨啊,上这一步太急,步子迈大了,怕是站不稳哟。。。。。。。我独独看中安远在军事革新上的建树,还是让他在下边慢慢摸索吧,说不准又有生发呢。。。。。。。”
就是这“军事革新”四字,让薛向打开了思路,本来他的志向就不在军中,若非是南征太过瞩目,又逢自家伯父参与其中,薛向根本就不会想起山地站、特种战等等,更不会想着向薛安远建言。
而南征一战,薛向的那些建言,显然给薛安远带来了极大的功勋,让薛向自此就留意上了军事,当然,留意的皆是后世军事论坛上的见闻,而他留意的方式就是想起一些,就用笔记录一些,以防后忘。
当然,薛向也只是知道这些战术思想,若具体细节,却是无论如何不可能完善到毫末的,然而,此种军事革新,通常就是临门一脚,缺的就是这种提纲挈领的指导思想。
比如,南征之前,薛向刚对薛安远提供了山地站和特种战的思路,那边薛安远麾下的众多参谋人才,便提出了具体思路,再经过数次实践检验,去芜存菁,推陈出新,立时,便形成了完整的整训体系。
而薛向再次把眼光注视到军事革新之时,目标自然对准了现代战争。
ps:下一章晚上八点左右更新!
第二十二章拖油瓶的去留
说起现代战争,薛向未必能说出个一二三四,可总体却是清晰的,无非是科技作战、信息战争、电子战争,毕竟后世的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时期,薛老三业已成年,正处于小年轻时期,对战争自然最是热心,对老美展现出来的酣畅淋漓的攻势,令人拍案叫绝的打击手段,叫人胆寒的摧枯拉朽般获胜,薛向实在是记忆犹新,毕生难忘。
后来,网络兴起后,薛老三可没少混几个著名的军事论坛,和众军迷论战,是以对当时的军事战略战术,未必说得清楚,可对老美的具体打击手段却是耳熟能详。
是以,当薛安远的参谋团根据自己的只言片语,准确复制出了一套行之有效、在战场上得到实战检验的山地战和特种战整训方法,薛向便认可了这群军事专家的能力。再加上老首长的瞩目,薛向把目标瞄准上了现代战争,便又开始整理资料,搜刮记忆,这才整理出了薄薄一小本,交给了薛安远。
而今日恰逢薛安远介绍康桐和顾长刀在整训特种师,薛向便想起了当日的交付的“现代战争‘论稿,便询问出声来。
薛向问完,薛安远眼神一亮,掉过头来,目光炯炯,盯着薛向,募地,笑了,以手抚其背,叹道:“有时,我真在想,我家的老三的脑子是怎么长的,难不成还真有神仙授梦,霍然顿悟的说法!”
薛向扭头道:“老戚。去拿药啊?”
一边侍立的戚如生奇道:“拿什么药?”
薛安远也愕然,不知怎么转瞬间,话题就有了如此大的跨度。
薛向笑道:“老爷子这都说胡话了,还不拿药?”
铛!
薛安远拿过放在薛向背后的大手,捏指成拐,狠狠赏了薛向个板栗,骂道:“小兔崽子,没大没小,该打!”
薛向揉揉额头,哼道:“您下回能不能换一个地儿打。老朝一地儿打击,谁也受不了不是?”
薛安远瞪眼道:“下回老子拿榔头夯你,你这小子皮糙肉厚的,不狠狠打,你小子就不知道疼。”
伯侄二人难得嬉闹,一时间,气氛又好了不少。两人又闲扯几句,话题又回到了军事上。
薛安远道:“老三。你的现代战争,我完整地看了一遍,稿子还没上报,慢慢来吧,毕竟涵盖范围太大,要想全部弄出来。就算是拿到军委去,也没辄,关键是咱们的军工更不上啊。你那篇论稿,对未来战争的战争方式设想不少,我专门调了两个。组织了全军区的高级参谋进行了几场论证,大伙儿的看法很一致,那就是切实可行,并就此提出了防御措施。”
“防御措施?怎么着,让他们研究如何摸索出那种战争方式,并付诸运用。怎么就朝防御上转向了?”薛向奇道。
薛安远笑道:“糊涂小子,咱们现在的军工和装备还达不到你提出的那种战争模式的程度,可美帝那帮子没准儿就行了,老美,咱们可是从来都不敢小瞧啊,想学打人,不得先学会挨打?一个道理,咱们这边现下还在摸索。可既然知道了有这么个特殊的打击方式,不先把自家门防好了,难不成等人家某天动手了,再后悔?”
薛向摸摸脑袋,不好意思笑笑,这军事方面,他还真不能和老爷子这帮专业人士相比,别人未雨绸缪,想得那叫一个全面。
薛安远瞅出自家侄子的窘态,心中反而欢喜,因为眼前的这个侄子给他的惊喜和讶异实在是太多了,多到他甚至不敢相信眼前的小子是六七年前,那个只知道打架斗狠的鲁莽小子,而眼前的呆傻,反而依稀透出儿时的影子,倒叫他看得亲切。
薛安远端起楠木茶几上的紫砂壶给薛向的青瓷小杯,续上一杯,接道:“总体来说,你的那些想法,我看都是可行的,一步步来吧,我这边先挑简单易行的,慢慢往外倒,下面都是水磨功夫,还得看那帮高参如何演绎了,不过,这都不是你要操心的了,怎么着,光顾着问我,我也问问你,个人问题,打算什么时候解决啊,你姐的事儿可都定下来了,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办!”
“什么!这都谁定的,什么时候的事儿,怎么没人告诉我呀!”
一听大姐要结婚了,薛向脑子里筹谋的军事革新,立时散了个精光,惊讶叫出声来。
“吵吵什么,自然是老子和你许伯伯定的,怎么,还得你小子批准?再说,我这不是告诉你了嘛,瞎咋呼。。。。。。。。。。。”
薛安远话音味道,左前方向的楼梯道里,便听见哒哒的脚步声,接着,小白的小身子从楼梯道口,钻了出来,未几,小家伙的小身子也在楼道口出现。
“大伯!”
小家伙一眼就发现了薛安远,惊叫一声,哒哒哒哒,肉乎乎的小腿儿迈得飞快,朝这边扑来,薛安远赶紧起身,冲她迎了过去,未几,便把奔腾而来的小人儿一把抱进了怀里,低了头,拿浓密的胡茬儿扎小家伙的小脸儿,扎得小人儿左摇右摆,咯咯直笑。
说起来,薛安远子侄众多,可最让他心怀大慰、有为父为爷之感的,就是眼前的小家伙。因为生养薛荡寇和薛林之际,薛安远正值盛年,一腔心思都扑在整训军队、建功立业上,倒是极少对一子一女投注关怀,及至后来,进了干校,又逢老来丧子,心中悲痛之余,方起悔意,奈何身陷囹圄,悔之晚矣。
再后来,出得牢笼,子侄辈将近成人,见了他这个大伯,敬畏却多过亲昵,独独薛向和小家伙二人和他最是亲近,奈何薛向已是大小伙子了,心理年龄更长,伯侄二人哪里腻乎的起来,独独小家伙,幼稚天真,活泼烂漫,和他这个大伯从来就是没大没小,亲昵异常,如此这般,怎不叫薛安远对小人儿打心眼里欢喜。
一老一小,闹腾了半天,小家伙喊着肚子饿了,不待薛安远出声,一边的戚如生紧走几步,来得门边,按响了墙壁上一排着色按钮中的深绿那个,未几,便有身着白色厨服的青年女郎,端着一个彩色餐盘步进门来。
小家伙的晚餐很丰盛,也很简单,乃是戚如生特殊准备的,一盒烤得金黄粉红的草莓蛋挞,一块巧克力蛋糕,还有一份水果沙拉,外加一灌松露巧克力,以及一碗果味冰激凌,都是小孩子爱吃的零嘴儿,且正适合这夏天食用,先前之所以说简单,非是做工简易,外出就买回来的,而是指做好后,便于储藏,小家伙要吃时,直接从冷藏室取来即可,甚是方便。
小家伙捧着餐盘,却不下嘴儿,拿眼看看薛向,再看看小白,薛向会意,招呼戚如生又给小白抄了个兔肉,拌了米饭,送了过来,这下,小家伙才和小白一道用起餐来。
小家伙这边吃得香甜,薛向心中却起了别样心思,那就是关于小家伙安身的问题,很明显,让她回京念书,怕是不可能了,一来小人儿心思极重,除了黏糊自己,就是欢喜这个大伯了,二来,大姐今冬出嫁,显然也不可能总是看顾家宅了,小晚和小意年岁渐长,已然能够独立、自理,可要在自立之余,照顾小家伙,却是够呛。
毕竟小晚已是高二,课业本就繁重,而小意是个毛小子,玩性极重,让他陪小家伙戏耍,打闹或可,但要说照顾,真就指望不上了。
而薛向原本打算让小人儿在萧山县就读,可现下看来,萧山县水深礁多,他自个儿尚且自顾不暇,怕是没多少机会,照顾小人儿,二者,萧山县的教育环境,很明显及不上岭南,把小人儿放在大伯这儿却是眼下最好的选择。
薛向计较已定,便待开腔,哪知道薛安远先说话了:“乖女,要不要在岭南陪大伯啊,就在这儿上学念书好不好?”
小人儿刚把一勺子冰激凌送进嘴巴,闻听此意,大眼睛直直盯着薛向,小心思却飞快地盘算开了:“唉,大家伙和大伯,都要自己陪,真是愁人呢!看来只有先陪大伯了,大伯年纪大了,会老的,以后再陪大家伙,反正他不会老的,就这么定了吧,而且,大伯这儿好吃的也多呢,嘻嘻,还可以看打枪,看好多人走路,看海。。。。。。。。。。。。。。”
小家伙性子不定,开始还挺理智的从现实角度,分析薛向和薛安远,谁更需要自己,想着想着,小心思里,全是留在大伯这儿的好处来,大眼睛都冒出了星星。
“怎么,留大伯这儿啦?”薛向最是了解小家伙,见她满眼没了定星,就知道在想什么美妙的东西,显然眼前,只有大伯这儿的东西美妙。
闻听薛向的问话,小家伙攸的一下,红了脸儿,放下碗筷,就扑进了薛向的怀中,抱着他的脖子,把小嘴儿凑在他耳边说起了悄悄话。
ps:凌晨的时候还有一章,大家明天早上看吧!江南继续码字,另这章江南写的很有感觉,希望书友们亦能喜欢!晚安,好梦!!!
第二十三章故人重逢
原来,小人儿在安慰薛向别伤心,说她保证每天都给大家伙电话的,还保证给大家伙寄好吃的,一连串的保证,好似带了深深地负罪感一般。
薛向绷了脸听着,心中实在是已经笑破了肚皮。
确定好小家伙的去留后,伯侄三人,又在堂内坐了一会儿,多是听小家伙说故事,堂里的挂钟敲响十二下的时候,短暂的聚会便宣告结束。
小家伙依旧和薛向一房,躺在床上了,还不住安慰薛向,弄得薛向哭笑不得,想解释都不成。
却说薛向此来岭南,就没对小家伙讲他要去港岛,小家伙也只当是来探望薛安远的,方才在堂间谈话,小家伙已经知道薛向明早要走,只当他是回萧山,虽然弄错了薛向的去处,可分别终归是在眼前。
那一夜,小家伙缠着薛向给说了许多许多故事,直到东方隐隐发白,小人儿才沉沉睡去。薛向替她盖好杯子,下床出门去也。因为天色已明,虽然时间还早,他是不准备睡了,免得一睡即沉,还是早早过港去,见了小妮子,再睡不迟。
薛向起得虽早,可来到大厅时,戚如生已在堂间等候,薛向暗自惊叹这人的谨密,嘴上却是道个早后,便问何时出发,他知道定又是此人送自己去鹏城,从那处转道港岛,一如上次。
戚如生寒暄几句,便道什么时候出发都行,车已备好。
如此。薛向自然再无废话,洗刷都免了,直接上车而去。
车到鹏城,不过早上七点,可薛向渐渐发现,行车的路线不似上回,不向海边。却朝城里行去,心中虽生疑问,却未问出。他自信戚如生不会乱来。
一路上,薛向回眸窗外,但见鹏城这个小渔村。短短两年的功夫,竟是变化极大,一路上无数座工地,皆是焊弧飞溅,锻锤轰鸣,泥瓦砖石之音不绝于耳,仿佛进入的不是城市,而是进了一座特大型的工厂。
见此情形,薛向霍然开窍,鹏城正是今年上半年被第一个划分为经济特区的所在。而他伯父生日那回,汉水市革委主任胡黎明还向他渗透过想来鹏城任职的意思,当时,薛向便应了下来,随后使出浑身解数。走松竹斋,窜梅园门房,几经周折,方才落实。而七月中旬,他就接到过胡黎明从鹏城打来的报喜兼感谢电话。
而这回,他赴港岛。正是要从鹏城转道,可薛向却是将胡黎明忘得死死地,要不是此刻,戚如生神神秘秘地改了行车路线,他哪里还会想起这些。
果然,车在一处豪华的宾馆门口停了下来,未及下车,薛向便从车窗处瞅见了胡黎明胖大的身子,竟是比几个月前,圆实了一圈,红光满面,看来在鹏城常务副市长的位子上,干得不错。
胡黎明笑眯眯的上前几步,替薛向打开了车门,不待薛向下车,便说话了:“哈哈,薛老弟,你可真不地道,过我家门儿而不入,这不是骂人么,该罚该罚!”
薛向笑着和他握手,心中着实有些惭愧,嘴上却道:“胡老哥,非是我这边端着,实在是港岛那边的事儿急,原想着回程的时候,再来拜会,没想到这儿先见着了,要罚,我先认下,回头咱再补。”
“知道你老弟赶路,这不,就在楼下迎着了。”胡黎明笑道:“不过赶路再急,认识几个朋友的时间总是有的吧。”
说话儿,胡黎明指着一侧的数位中年人介绍起来,竟都是鹏城的大员,一位市委常委、统战部长,一位副市长,一位市委副秘书长,和两位重量级局长。
胡黎明介绍完众人的身份,又拉着薛向,对众人道:“同志们恐怕还不认识吧,这位是薛向同志,可是我的老朋友了,乃是真正的青年俊杰,年不过二十,在仕途上已经颇有建树了,现任辽东省萧山县常委副县长,真正的人才啊。当然了,薛向同志对你我来说,都不是外人,也算是半个岭南人嘛,众位还不知道吧,薛安远司令,正是薛向同志的嫡亲伯父,我这句半个岭南人,算不算得上妄语呀?”
“不算”
“这话怎么说的,薛司令壁立东南已有数年,为东南,尤其是岭南保驾护航,已是咱们岭南人民心中的保护神,薛向同志自然也是咱们岭南的自家人啦!”
“说的对!”
“。。。。。。。。。”
胡黎明一番介绍罢,场面陡然热闹起来,先前,胡黎明介绍薛向是什么副县长,众人讶异之余,还不觉如何,毕竟这副县长再年轻,终究和自己无甚关联,可当听说眼前的年轻人是薛安远司令的亲侄子时,心中立时就翻起了滔天巨浪。
薛安远是何许人也,或许在北方的普通老百姓眼里,没有什么认知,毕竟你再是开国将军,再是建功立勋,我只关心缸中是否有米,瓶中是否有油,哪里会去在意那些虚无缥缈,够不着的东西。可在南方,尤其是东南,特别是岭南一省,端的是威名赫赫,妇孺咸闻,全因为薛安远征南一战,独出群雄,横空现世,取得了辉煌的战果,自然被岭南省委视作自家的殊荣,毕竟岭南军区还是岭南的子弟兵多嘛,就这么热火朝天的宣传,甚至还编出了样板戏,如此轰轰烈烈的宣传之下,薛安远自然名动东南。
而眼下,这群鹏城大员震惊的自然和普通百姓不同,他们看重的自然薛安远的政治能量。要知道薛安远不仅是岭南军区司令员,还是中央委员,而眼下的岭南省省委书记还未高配入阁,在政治地位上,和薛安远相等。但是,薛安远却不同于别的大军区司令、中央委员,稍微有些政治常识的有心人都能看出薛安远前程远大,展翅高飞之势已成。
因为,薛安远身上积累的有利因素实在太多。首先,薛安远乃是开国将领,现如今虽说依旧是开国的那些老军头们在掌握军队,可到底年事已高,有些青黄难接,军中主力渐渐成了少壮派巨多的形势,薛安远这个手握重兵的开国将领在维系军中力量接班的稳定性上,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薛安远的年纪,这也是最大、最有利的因素。众所周知,现下的开国老将们,绝大多数都已过古稀,而薛安远这1919年生人,今年才刚刚过了六十大寿,可以说巨大的年龄优势,配上开国将领的资历,几乎就注定了他的政治前途无可限量。
再者,薛安远的来头。此点光看薛安远的履历便能得知,最要命的便是四一年任1x9师警卫连连长,只要脑子不缺弦的,便能推算出这位和老首长的关系,因为四一年时,老首长正是1x9师的政委。有了那位看顾,后边的形势不说也罢。
最后一点,便是此次征南之战,薛安远的战功。其实,有上述三者,薛安远就是在军中睡大觉,都能保证稳步上升了,再加上这领袖群伦的战功,怕是再对薛安远有意见的人,也不好意思反对他晋升了。
有此四点,薛安远的政治前途,就明明白白地摆在岭南一省众干部的眼前。而眼前的四位鹏城大员,自然对这众所周知的官场趣闻,知之甚深,是以,听了胡黎明道出薛向“薛安远侄子”的身份,才会心头巨震,颜色大变。
却说众人的表情,薛向自然看在眼里,笑着依次接过众人伸来的大手,紧紧握,热烈摇,嘴巴里也热情的寒暄着,回应着,而心中却是嘀咕起了胡黎明此举何意。
薛老三本是极聪明的人,眼角一瞥,便瞅见胡黎明投来的一丝羞赧之色,立时便明白了,这是胡黎明要借力啊,看来鹏城这方世界,也不是胡黎明赤手空拳,三两日就能拿下的。
想通此节,薛老三对眼前众人热情又炽热了几分,笑容也多些真诚,末了,还留了他在辽东的电话,约定常常联系。果然,这电话一留,众人的模样马上就变了,再不称呼什么同志,而是随了胡黎明“老兄,老弟”地叫了起来。
见薛向如此,胡黎明真个是感激涕零,说起来,他胡黎明若是坚持留在汉水,想必现如今也成了汉水市委书记,论级别较之鹏城的一个常务副市长自然为高,可真论起发展前途,谁都知道搭上了鹏城,便是搭上了快车道,光看这满城在建的拍拍高楼,就知道如今的鹏城是何气象,怕是全国的省府也找不出抵得上鹏城的。
而中央发展特区经济的决心也是不容致意,大前天,国务院召开的第五次全国经济会议,又另划出了岭南的珠江、汕口和邻省闽南的厦口市为新特区,如此一来,鹏城这改革开放的桥头堡,一号特区的地位便更加稳固和显赫,鹏城政要的前途自然大为看好。
本来,胡黎明也是踌躇满志,指望来到鹏城,立时就大展拳脚,谁成想,鹏城新建,来的全是各路大神麾下精英,他胡黎明有来头,可十多个常委就没一个软柿子,就这么着,做惯了一把手的胡黎明立时就不适应起来,依旧按照在汉水的作风行事,可是得罪了不少人,在常委会上吃了不少败仗。
ps:更新出了点问题,晚了点抱歉,另明天下午三点左右更新下一章,晚安,早安,祝书友们明天早起有好心情!!!
第二十四章盛世中华
是以,今次,胡黎明倾心结交的薛安远心腹戚如生传来了薛向到来的消息,胡黎明立时就计上心头,准备了这么一出。眼下,见薛向留了自己的电话与众人,胡黎明便知道自己这番心思被薛向识破,而薛向识破后,反而没有责怪,还鼎力襄助,怎不叫胡黎明感动莫名。
一番寒暄,又费去不少时间,薛向和众人聊得热乎,胡黎明却主动替薛向解围了,言道薛向过海,还有急事儿,回程之时,大家再共谋一醉。至此,薛向才算得以脱身。
胡黎明拉过薛向,想说些感谢的话,薛向挥手止住,拍拍他的肩膀,重重一握手,便上了车,一道烟去了。
。。。。。。。。。。。。。。。。。。。。。。。。。。。。。。。。。。。。。。。。
再次踏上港岛,薛向少不得再一次为资本的力量所震撼,上次来的时候,港岛虽然已经是遍地小汽车,可单车和摩托还是占了大多数,而今次重归,港岛路面的单车几乎绝迹,就连公共汽车也少了大半,宽阔的马路上竟是私家车和出租车。
今次来接薛向的还是上回的郝营长,不过,见面时,薛向称呼“郝营长”时,被随行的司机纠正说这是他们新华社接待中心的主任,显然这位郝营长修成正果,顺利军转政,跨进了政界。
先前的郝营长,如今的郝主任,称呼变了。官儿大了,不过,对薛老三似乎是更加客气了,说不上两句,便一口一个“薛司令当年如何教导我们”,搞得自己跟薛安远多有勾连一般,实际上这位郝营长当初军籍虽然挂靠在岭南军区。可几乎就没在岭南待过几天,况且,他被选送赴港之时。薛安远还没到岭南来呢。
不过,人家郝主任愿意套近乎,薛向自不会傻得去分辨。一路和郝主任说说笑笑。气氛倒也热烈。
车沿着滨江大道,很快就过了新界,转入三环主干道,没行多久,便听见不远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薛向好奇之下,便询问郝主任何事,郝主任笑着说今天是港铁成功运营一周的时间,举行的庆祝仪式。
薛向这才知道历史上那条有名的香港地铁终于建成了。也解开了他此前的迷惑:为什么路上少了单车和公车?都去坐地铁了嘛!
车又行片刻,便转上了铜锣湾,薛向此来,并未知会柳莺儿,且柳莺儿摔伤的消息也非是柳莺儿告知戚如生的。而是瘸老三传达的,是以,薛老三并不知柳莺儿在哪家医院就医,便只能来那家开在铜锣湾、名叫“盛世中华”的古玩店。
铜锣湾不愧是港岛最繁华的商业区,车子刚驶入其主干道,车速立时就降了下来。而降车速,非是因为有限速,而是车流陡密,一辆接着一辆,如何能快得起来。
薛向心中焦急,着忙去寻柳莺儿,可如此蜗行龟爬,他心中哪里还耐得住,便冲郝主任道个谢,让二人在下个路口转回,不待其答话,便径直打开车门,从正行驶着的车上跳了下来,大手一按迎面撞来的另一辆车,一个借力,便飞身跃了过去,又两个跨步,便上了人行道。
而他薛老三方才跳车之地,早已因为急刹车和密集车流,乱成一团,一时间,喇叭声大作,警笛轰鸣,却全作了薛老三大步前行的背景。
“盛世中华,好字!”
薛向站在金碧辉煌的宽阔大门外,盯着其上悬挂的招牌,低声念出声来。
没成想这声低吟,便被人听了去,当头从门中步出一位身着唐装的中年来,脚蹬帆布鞋,嘴余八字须,面容精瘦,一声唐装也作大红大紫,打扮得十分喜庆,迎面就冲薛向招呼开了。
“这位先生好眼力,实不相瞒,这四个字可是咱们店里许大掌柜从苏子瞻的众多字帖中寻觅出来,凑成的四个大字,硬拓成的这副招牌,千金不换。这位先生,您可能要问了,这凑成的四字,笔意不连贯,岂非不美?那您算是问着了,正是因为不是从同一幅书法中攫取,四字硬凑,笔意呆滞,可您看眼前的这四个字可有凝塞之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