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立志传-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勋对舆论天生免疫,天下指责他,他就指责陆军部,指责袁世凯,反正都到这个份上了。

袁克定在老头子下野后也灰溜溜地离开了陆军部,气愤之余跟着老头子去了皇家避暑山庄。

“作为上位者要一定要沉住气,你这样心浮气躁不行。”

“父亲,那些家伙一个个拥兵自重不听上命,再这么下北洋就完了。”

“不要满口这家伙,那家伙,段祺瑞、冯国璋都是你的长辈,我是信任他们的,有我在北洋是不会垮的。”

“可是,父亲,那些进步党人。”

“有黎元洪在出不了大事,那些是步党人能蹦就让他们蹦去吧。”

袁克定就知道老父一定还有后招,不然不会心甘情愿的下野。

黎元洪并没有袁世凯离开北京城而松懈下来,密探们依旧在他身边晃荡。梁启超期间找过他,称已将其得意弟子蔡锷召到京师,他准备推荐蔡锷担任陆军部总长,以此来整顿北洋陆军,进而控制京畿。为了获得更多的支持,他还蔡锷取道安徽,见见“讨袁”名将杨洪森。这个安排简直就让黎元洪吐血,这个梁老头子连这个都敢想,控制京畿,你也太天真了。

   第二章

受其老师以及副总统黎元洪电请蔡锷动身来京,离开云南之前对部下都做一一安排,这才起程。

京师的时局梁启超已派人转告,进步党要想在大选中取胜,最大的敌人不是国民党,而是北洋袁世凯。

北方诸省均在北洋军人控制中,进步党要稳坐天下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支持,所以此次上京他蔡锷另一个任务便是结盟杨洪森。

杨洪森的大名蔡锷早有所闻,正是此人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取南京、援湖北,所到之处战无不胜,皖军善战天下闻名。据说此人早年留学日本,并在德国深造,其不但在军事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对军械也极其有研究。蔡锷对此次的见面可是期待的。

北上入川之后,蔡锷这个活动家与川中各将大肆串联,尤其是驻守在涪陵的熊克武。

熊克武在川中“讨袁”之时并无多大作为,本来准备应杨洪森之邀出兵入鄂,后因袁世凯下野革命胜利结束,入鄂军事行动终止。

蔡锷与会面,也是为以后做准备,袁世凯下野捧出黎元洪这招并不高明,但却极有效果。目前,北洋实力犹在,袁世凯定会卷土重来。北洋军与国民党交手,他可以中立不问,但是袁世凯卷土重来的话,作为执政的进步党一员的他是绝对不能坐视不理。此后,其乘船东行数日,避开北洋眼线,他乔装后乘坐洋火轮到达江西九江。

蔡锷决定实地考察一下皖军的军容,军貌。维持九江码头秩序和安全以正规军为主,民兵辅助。蔡锷一眼就认出了民兵,还惊奇地发展民兵中有女的。

“大帅,怎么皖军里面还兴女的当兵。”副官朝着女民兵多看了两眼。

南方各省均提出了男女平民,但在这个问题安徽做的最坚决,军政府约法中明确规定了女性有参政、议政、婚姻自由、受教育等权利,安徽谘议局中连女议员都有,更何况是女军人。

蔡锷一早就听说皖军军纪严明,他曾托人抄录一份杨洪森亲自制度的《革命军人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蔡锷认为皖军《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完全就是曾国藩《爱民歌》的精减版,与原版相比,因字数少,更便于士兵牢记。

杨洪森为此还编有“军歌”曲调套用了湖广总督张之洞编练新军所用的队列歌曲,歌曲原名为《德皇威廉练兵曲》,与《爱民歌》相比曲调优美,且更加朗朗上口: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第二不拿群众一针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第三一切缴获要归公,努力减轻人民的负担,三大纪律我们要做到,八项注意切莫忘记了,第一说话态度要和好,尊重群众不要耍骄傲,第二买卖价钱要公平,公买公卖不许逞霸道,第三借人东西用过了,当面归还切莫遗失掉,第四若把东西损坏了,照价赔偿不差半分毫,第五不许打人和骂人,军阀作风坚决克服掉,第六爱护群众的庄稼,行军作战处处注意到,第七不许调戏妇女们,流氓习气坚决要除掉,第八不许虐待俘虏兵,不许打骂不许搜腰包,遵守纪律人人要自觉,互相监督切莫违反了,革命纪律条条要记清,人民战士处处爱人民,保卫祖国永远向前进,全国人民拥护又欢迎。

蔡锷在去南练兵之时,原来所用便是《爱民歌》,后来改用了皖军《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

皖军值得借鉴的地方蔡锷都会毫不犹豫拿过来。如果杨洪森一样,只不过蔡锷会注明转载,而杨洪森直接写上原创。

在经过哨岗时,蔡锷掏手帕时故意将钱包一不小心了掏了出来落到地上。

“前面的同志请留步。”士兵背着枪,拿着钱包小跑着追上了蔡锷“您的钱袋丢了。”

蔡锷摸了摸然后看了看钱袋立即感谢道,“多谢军爷,多谢军谢。”说着连忙取出数块大银,硬塞给士兵。这一来二去一下子就围上了很多人。

“大家,都让一让。”从人群外走进来一个大个子。

“李班长。”

“发生什么事了。”

“这位同位掉了钱,我还他,他硬给我钱,所以……”

李大个子向蔡锷行军礼道,“同志,捡到东西要当面交还,这是我们革命军队的纪律。请您配合,大家都散了吧。”

蔡锷与大高子握手称谢,没有走几步,大高子微笑着走上前道,“不知先生来九江是做生意,还是探友。”

蔡锷想了想说,“探友”。

李大个子随意的问道,“以前也是当过兵的吧”

“辛亥革命时参加过滇军起义,归蔡锷将军指挥。”

李大个子向蔡锷敬礼,“打扰你了。”

等蔡锷走远了,李大个子将民兵叫了过来,“你们盯着那两个人,他们很可疑。”

蔡锷的那双手是拿过枪的,而且军官气很重,身上带有带大笔钱,虽然没有问出什么,但是直觉告诉李大个子,对任何一个可能的敌人都不放过。

察觉到身后民兵,蔡锷的副官低声说,“大帅,我们被盯上了。”

“看来那个班长是把我们当成奸细了。”

“大帅,这时你还笑的出来。”

“怎么笑不出来,我又不是奸细。”

到了江西蔡锷感觉浑身轻松,要知道过湖北时,他可是都没有下船。次日,蔡锷在九江城内不停的转悠,而他的身后总是有民兵相伴。九江城外的江边,驻防的第四师师长杨锐正在进行渡江演练,安徽杨委员长指示各级指挥员,不能放松懈怠,随着准备处于最佳状态。在不远的山坡上,蔡锷正在对皖军的军事训练进行实地调研。

观察了一个上午后,蔡锷准备准备去了,从四周一下子窜出来五数人,衣着乞丐装,脸上摸的漆黑,手下平端着毛瑟步枪,明晃晃的刺刀正对着蔡锷二人。

“放下武器,举起手来。”

蔡锷放下了手中的笔和本子蹲在了哪里,接着在他们的看押下,下了山坡向军营方向走去,他们被带到了一处军官营帐内。

“突破班王二蛋向团长报到,我班已顺利抓获刺探军情的敌军奸细。”

“二蛋,我不是给了取了名字。”刘威看了两位奸细说,“两位在山坡上怕是待了很长时间吧。”

蔡锷从容答道“一个上午。”

“这么说来没有中饭肯定没吃了。”

“没有。”

“小张,让炊事班老李头拿过吃的过来。”

没过多久,炊事班老李头,端上米饭,咸菜,还有一小碗红烧肉,“团长,这红烧肉,是我昨天给您留的。”

刘威嘿嘿一笑,“这事不能告诉政委,否则他双要说我搞干部特殊化。”

老李头憨厚的一笑指着卫兵小张道,“只是这丫子不说,政委决不知道。”

“我说两位这今天你们可走了运,能赶上加餐,咱们边吃边聊吧,你们是哪一部分的,什么时候过的江,都说说吧。”刘威起身给蔡锷递了根烟。

老李头一听感情这两位是奸细,一把打了蔡锷手的烟,把饭菜抢到一边,“咱们的饭菜是给人吃的,不是猪狗吃的。”

刘威向卫兵小张使了一个眼色,老李被友好的请了出去。刘威捡起架在耳后,“当兵的其实都不容易,你们是湖北人?”

“云南的。”

“我是湖南人,兄弟是什么时候当的兵。”

“1900年”

“怎么说来你比我当兵长,我是辛亥革命那年才参的军,不知老哥哥贵姓,现居何职?”

“在下蔡锷,现任云南都督。”

刘威眉头紧皱,心说:这个奸细太顽固不化了,看来还是要请政委出马。

   第三章

云南都督蔡锷的大名刘威到是听人说过,但眼前这个敌人实在是太顽固不化,不动用老虎凳、辣椒水是不行。

师部接到报告,刘威以所属团驻地抓到了云南都督蔡锷。

“那个刘威搞什么东西,要不什么都不汇报,要不什么都汇报,他抓到蔡锷,老子击毙了袁世凯呢?”刘正泰不满的说道。

“师长,我想还是去看看的好。”参谋在一边说道。

刘正泰带着勤务兵策马向刘威团部驻地而去。

刘威他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抓了一条大鱼,王二蛋凑到团长边上问道,“我找个一个都督,这是一个大功吧?”

“你想干什么?”

“团长,你不是说要调我去当排长吗?”

“当突击班当班长不愿意啊”

“咱们一班才五个人。”

“你想几个人,给你十几人那叫班?那叫排。”

刘威脑里再盘算着,他这回抓了一个都督,在师长哪里应该算是大功吧,就算不升职,怎么也该给他们团特批个炮兵连。

团政委王然可比刘威直接多了,没有什么客套,一问一答,很快就把事情搞清楚,被抓的正是蔡锷本人,他是准备去安徽拜访杨委员长路过此地,王然立即派人通知了师长刘正泰。刘正泰来的以后,情况汇报完结后,看了看相关证件,立即电报南昌方面,寻问怎么处理刺探军情的那位云南都督蔡锷。期间,蔡锷希望到军营看看,被刘正泰拒绝,军营重地岂能随便参观。

蔡锷只好在屋内看《三民主义》的蓝皮小手册。

《三民主义》在南方省份的影响十分大,就算如蔡锷这样的进步党也曾拜读,最近蔡锷拜读了杨洪森的大作《我的奋斗》,在他看来杨洪森是一个不亚于孙中山的革命理论家。蔡锷很难相像此人比他还小3岁,实际上杨洪森要长蔡锷1岁,但是他硬要说自己只有18岁,你有什么办法。

“我长的不过只是比一般人成熟了一点而己。”

陶继光、方振武指示刘正泰保证蔡锷将军在九江的安全,并且致电安徽杨洪森,杨洪森知道后指示海军派船到九江。

蔡锷来皖杨洪森早有所知。目前,进步党在北京那可真实如日中天,为了取得全国性政权,他们与袁国凯之间变的越来越不融洽了。梁启超曾亲自致电杨洪森希望其支持进步党第二总统候选人,而且还派了张骞来安徽活动。进步党的第二总统候选人为伍廷芳,梁启超到是很想亲自参选,可是年龄毕竟大了。在党内的选举中伍廷芳击败孙武,得到了党内同志认可,伍廷芳与孙中山、宋教仁私交甚密,这样有利于得到国民党议员的支援。国民党方面首轮竞选失败后,基本退出了总统竞争,孙中山、宋教仁都比较支持黎元洪。进步党推出伍廷芳作为第二总统候选人,孙中山、宋教仁均表示全力支持。社会人民党杨洪森支不支持并不影响总统选举。三朝元老梁启超不相信袁世凯会那么痛快地交出权利,所以他想到杨洪森,许诺政府成立后调冯国璋回京,由社会人民党人出任江苏都督,在必要的时候杨洪森需提供军事支持。

蔡锷在九江逗留与当地将军干部战士进行了短暂的交流。数日后其离开九江到达安庆。对于他的到来,杨洪森给予了最高规格的礼遇。

蔡锷下船之时受到安庆各界的欢迎,杨洪森为此还请了大批的记者,生怕别人不知道蔡锷到安庆。

“欢迎,老弟来安徽,我可是待候多时。”

“让玉琨兄久候了。”

“请。”

“请。”

两个都客气了一番之后携手进城,杨洪森还为此搞了一个小型的记者招待酒会,外国报社记者都普遍喜欢这位安徽都督,因为此人很擅长做秀,他出现的地方都会有新闻可写。

蔡锷很快陷入到了中外记者的围堵中,他们一个接一个的发问着。当有记者问道“蔡锷将军,此次出访安徽是否另有深意?”蔡锷答道,“只为加强两党的合作而来。”之后又有人问道,“北洋集团意图东山再起,蔡将军此前皖行,是否为日后可能的军事冲突做准备。”蔡锷答道,“内战一说纯属无稽之谈,政府内虽有矛盾,但是能通过协商的方式加以解决的。”

正当有人要穷追猛打之时,杨洪森马上示意安全人员介入。

“各位新闻朋友,欢迎各位大驾光临,委员长各位准备了酒食,希望大家满意。”

蔡锷走出来后朝着杨洪森一阵苦笑,“今日之事,只怕明日已传到袁总统耳中了。”

“这样不好吗?”

欢迎酒会上,杨洪森将蔡锷引见给安徽的各界要员。之后两人在一起讨论起军事,并就地区经济的发展交换了意见。

为了搞钱,他在上海发行2000万元地方性债券,而盐、茶、矿产等全都列由军政府专营。补充政财另一途径便是打击不法商贩和境外内贩毒分子,这也使得杨洪森这个大毒枭“金盆洗手”做起了真正的“药品”生意。不过军政府财政上刚有一点钱就拨入军费预算中,好在他还造些伪RMB,否则军政府可真就要破产了。不过比起云南安徽的财政状况那还是好地太多了。

云南相对于中原各省经济落后,土地贫瘠。要想加强军事,就要先把经济发展起来。蔡锷在军事方面很有一套,但是在搞钱地方面远不如杨洪森。

“我认为云南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引进外资,二是挖掘自身潜力。”

据杨洪森所知云南的资源相当丰富。如果把他放在云南,光抓边境的烟贩子,就能变成千万富翁。

“还忘玉琨兄多多指教一、二。”

“云南的经济想有所发展,首先是搞活,就要想法把云南的特产想法子运出去,这个就需要政府来牵头。就拿我们安徽来说,茶、纸、丝、墨等由政府牵头实现统购统销。第二建立公社从事省内贸易,咱们大可以把四川大米,转个手高价卖给贵州嘛。”

“这第一个作法不错,只是这第二我不是要变成奸商了。”

奸商,奸商,无奸不商,这年头赚钱的都是奸商,蔡锷不懂,等他下海就知道。

“其实要想来钱快,一年赚个几千万,我手中有一个项目。”杨洪森一脸奸笑。通过“云南”二个字他马上就能联想到三样东西,香烟、白药、锡矿。白药、锡矿就不说了,这香烟是好东西,阿诗玛、红塔山、玉溪等等。他的那家上海希尔顿烟香公司,每年创利都在数千万,客户遍及亚、非、拉。连日本人都说,“樱花香烟,屎扒拉稀矣(顶好,够劲)。”

“你若是贩卖鸦片,那我就告辞了。”蔡锷实在想不出来在云南除了鸦片还有什么来钱快的生意。

“我看你这位同志啊,有问题,问题还不小。”杨洪森点起香烟问道,“除了鸦片之外云南就什么值钱的东西吗?云南的白药可是天下弛名,听我说法国人对云南的锡矿很有兴趣,不过我给你介绍的项目是这个。”杨洪森掏出了一根香烟。

“香烟?”

“正是,香烟,这可是个大有前途的行业。贩烟土是违法的,所以我们要把工厂搬迁到外省市去干。吸烟是不违法的,所以可以放心大胆地做大、做强……。”

…………。

   第四章

其实在云南办卷烟厂蔡锷可以自己单干,但有了杨洪森大笔资金的注入,中间发展过程就能被省去,而且也不愁销路的问题,毕竟杨洪森的香烟都卖到亚、非、拉去了。

扶贫救困是小,发财才是大计,越贫穷的地方越有商机,越能做到官商勾结。这年头政治利益都是与经济利益挂钩。

对于杨洪森突然慷慨的帮助,蔡锷变的警觉起来。

控制一个国家和控制一个省一样,首先要将经济命脉握在手中。办香烟厂只是第一步,然后办食口厂、罐头厂,接着办银行向金融界渗透,搞房地产……,一路攻克,嘿~嘿~~

蔡锷真受不了这家伙,因为杨洪森他又走神了。

安徽与云南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将在政治、经济、军事全方面的合作。杨洪森在经济运作方面较军事才华不相上下,这让蔡锷自叹不如。唐继尧接电之后马上准备起来。上海方面接到杨洪森的电文,立即派员至昆明筹办分行,至于购买机器设备等事更是不在话下。

“我认为不管是伍廷芳出任总统也好,还是黎元洪出任总统,关键的问题在于能否能掌控京师的大局。”

“如此,我进步党在外人眼中岂不成了第二个北洋。”

“不掌控京师必成北洋傀儡。”

“但是想要掌控京师谈何容易”

“可行外后内,先从山西、河南、山东三省都督入手,至于北洋军待公坐稳陆军总长后,可徐徐图之。”

“此计甚好,这样一来,袁世凯再无东山再起之可能。”

“不要太过于乐观了,进步党竞选胜利后最大的难题不是北洋的骄兵悍将,而是糟糕的国民经济。”蔡锷眉头一皱,“袁世凯想要东山再起,就要把新政府的台子拆了,其手段无非是从军事、经济、政治三个方面入手。”

“看来未来的内阁困难重重。”

“敌我斗争形势还相当复杂,我们要随时做好一战的准备。”

蔡锷上京途中出访安徽,成德的袁世凯得知后眉头紧皱,杨洪森可是一个扎手的家伙,这两人到了一起,必定在谋划什么。

南方地区杨洪森倡导建立了南方经济合作联盟(简称南盟),“南盟”的口号是,“维护地区平衡,发展地区经济,加强经贸往来,共创富强社会。”赣、闽、湘三省成为第一批成员,其后浙江朱瑞、广东龙济光也加入其中,杨洪森还向苏都冯国璋、鄂都王占元、沪都郑汝成发出邀请电。经过这一时间的思考后,袁世凯致电冯国璋加入“南盟”,并向杨洪森传达这了一些积极的信息。

孙中山并没有注意到安庆与北京之间私下沟通,此时他正忙于党内的资产重组。

袁世凯下野后,为了面对新的形势,宋教仁主动向孙中山积极靠拢,希望两党合并,团结一心,参加国民大选。孙中山固执已见,决心把中华革命党、社会人民党的那套移植到国民党身上,很多革命党人以各种理由反对此次合并,甚至将孙中山给开除出了国民党,选举宋教仁担任新一届国民党理事长,中华革命党分部多设于国外,在国内政治力量太过弱小,孙中山竞选总统全无希望,遂转向支持黎元洪。国民党总统候选人宋教仁在首轮中被进步党总统候选人黎元洪轻易击败,导致国民党逐渐走向分裂,很多党员都转投进步党,眼看着国民党由二流党派变为三流党派,宋教仁等人只得向孙中山全面妥协,两党就合并一事在上海进行着深入磋商。孙中山取消了“中华革命党”继续沿用“国民党”这一称号。新生的“国民党”明确了孙中山在党内的绝对领导地位,在这一过程中又有不少国民党人退党转变为无党派人士。为了进一步壮大“国民党”,孙中山派遣胡汉民至安徽重谈两党合并事宜,对于上海孙中山的橄榄枝,杨洪森却迟迟没有答复。

安徽,蔡锷正在杨洪森陪同在各地进行参观,其第一站就是安庆兵工厂。

“目前,兵工厂可月产步枪1050枝,重机枪23挺,37山炮8门,子弹65万发,炮弹8000发,……,……”工厂的负责人候景文汇报着手中掌握的数据。

听着这些数字,蔡锷一惊,心道:每个月都能武装一个团,怪不得杨玉琨敢向袁世凯叫板。

对于现在兵工厂的产量,杨洪森很不满意,安庆兵工厂有干部职工8000余人,下设办公室、结算中心、生产调整三科,兵工厂内设枪炮、火箭、枪弹、炸弹、火药、制酸、木工、机修,八大分厂,有各类机械设备数千多部,到目前为止,产量虽稳步提升,但远未达到他的预期值。

“目前步枪生产状况如何。”

“我们改进生产工艺,引进了流水线试生产,到目前已装配步枪1400枝,重机枪26挺,山炮11门,委员长放心,我们今年月产3000枝步枪的指标,我们厂一定拿下。”

“手榴弹、地雷的生产情况如何呢?”

“炸弹分厂可月产手榴弹3万余枚,地雷4000余-枚,芜湖、合肥等地的产量到月底才能统一报过来。”

芜湖、合肥等地的兵工分厂以生产手榴弹、地雷、复装子弹、修理步枪和机枪为主,同时也少量制造步枪。

参观了安庆兵工厂后,蔡锷又造访了机械厂,观看了飞机大队的表演,并且乘“机”在空中体验了一下飞行,检阅安徽内河舰队,这让他对安徽整个军事有大致了解。现下的杨洪森可谓是兵强马壮,这反而让他感觉有一些不明,杨洪森军力如此之强,以当然湖北的形势,纵然不能一战而下,只怕湖北的北洋军必定伤亡惨重。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当时杨洪森与张勋私下定有勾结,依据当时的情形,杨洪森大可取湖北,入河南,但他却突然接受了孙中山建议,蔡锷想不通,如果他在进攻湖北时老师让他停战,他会选择打下去,他不但会打下湖北,而且会一直打到北京城。以杨洪森的眼光,打下去会有什么局面,他不应该不知道,但是他选择了停战,不管他的理由有多少,归根到底就有一个“私心”。蔡锷试图从这个方面进行分析,他实在不明的是什么利益驱使他做出那样的行动。他隐隐感觉到杨洪森与孙中山之间的关系,并不像外界所宣扬的那样,因为杨洪森对孙中山言行并不一。国民党现在搞的左右对立,责任应该归结到杨洪森头上。蔡锷作为一个外人对国民党的事也不好多加评价,至于杨洪森与孙中山的关系他也不想多问,他只需要杨洪森在进步党组阁问题表明态度。

杨洪森在进步党组阁问题上态度明确—“支持”。

谁给他好处,他就支持谁,当然也不排除他支持袁世凯东山再起,那就看袁世凯给他什么好处了。

袁世凯东山再起的阻力来自南方,其中最关键人物便是杨洪森。杨洪森对苏南、浙江两地提出了地盘要求。

“总统先生,就现在东南的形式而言,我认为他的要求到也可以答应下来。”

杨洪森坐大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事实,如果杨洪森得到了苏南、浙江,这只会让杨洪森的屁股越坐越大。

“那么,他是如何回应的?”

“总统先生,他的意思是,不管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都将服从中央和您的领导。他让我转达总统先生,他年不过三十,且又是青帮出身,他对总统的宝座实无窥探之心,只是希望总统赐他一块富庶之地,让他多赚点钱,好好享受几年,这样也好让他晚年无忧。”

“如果我拒绝他的提议呢?”

“那么他就只好改变立场全面支持进步党。”

   第五章

他杨洪森想找一块地方享受一番,到是选了一块好地方。

“克定,你怎么看?”

“父亲,这个英国人靠不住,他是替杨洪森要地盘的,我看此事万不能答应,今天他要了江苏、浙江、明天就会要河南、山东,而且杨洪森就是一只白眼狼,养不熟的家犬。”

“他的青皮出身你怎么看。”

“青皮的出身不过是为了隐盖他的野心,孙中山还是洪门的元帅,青皮出身又怎么样,只要有钱、有枪、有地盘到时他哪里会理会这日的约定,说什么对总统的宝座无窥探之心,真是一个狡诈这徒。”

袁世凯满意地点了点头,“你怎么杨洪森看停战一事呢?”

“他停战受到舆论影响以及孙中山的命令罢了”

舆论?命令?杨洪森会受那些舆论的影响?孙中山的命令,这样的命令都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他还真是愚忠啊,他怎么不去死啊!如果杨洪森打下了湖北,杀进河南,或许真的就隐退在天津安享晚年了,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发生,他还控制着北方各行省,手中握有数十万忠心的北洋大军。

袁世凯做出的决定再次大出袁克定所料,袁世凯决定将江苏、浙江划给杨洪森,但是这个过程却要分步走。浙江都督的位置他自己去争,当然湖南的事他也不要插手。上海依然由郑汝成接管,至于江苏待他东山再起后会把冯国璋调回直隶。

两个同样没有信用的男人,在英国的掺合达成了一个口头协议。

一切的阴谋都在私下秘密的进行着。

蔡锷觉得杨洪森这个人还是满真诚,只是有时候太看重于利益二字。

“我们云南什么时候也能建立这样的大钢铁厂啊!”在芜湖钢铁厂的厂区内蔡锷感慨万分。

“我们这边的规模比起汉治萍可是差的很多,不过未来我们将在马鞍山一线建立大型的钢铁基地。说起来,云南省大可以与四川合办钢铁厂,两省可以优势互补嘛。”

蔡锷苦笑着,“事情只怕没有你说的怎么简单。”

“事情也没有这么麻烦,那天你陆军部长不干了,大可以到四川当个都督。”杨洪森看似无心的说道。

有心的蔡锷听的出来,杨洪森对他北上之行并不看好。杨洪森总是通过一些极其隐讳的暗示表达着什么,当要直接去问的时候,他就会把话题叉开,真是让人无法理解。

蔡锷此次访皖已经圆满地完全了梁启超所交待的政治任务,杨洪森已经在公开场合表态全面支持进步党,并表示在必要时候愿提供军事上的支持。而蔡锷在安徽境内所见所闻,让他不得不对杨洪森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

送走蔡锷杨洪森立马就搞起了串联,以谋求浙江省的控制权。

朱瑞在浙江的地位并不稳固,社会人民党对浙江的渗透进行的并不顺利,尤其在军队这块,他们被一些“老人”控制着,其中不少是老同盟会成员,对杨洪森有抵触情绪,浙江的革命人普遍提出“浙人治浙”,反对杨洪森皖军入浙。

杨洪森打算一步步的来,先树立一个代理都督过渡,然后再用自己人予以代替。

除了浙江问题外,杨洪森手中还有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购并“汉治萍公司”,这可是一个大家伙,杨洪森那可是垂涎已久。南方临时政府成立时,杨洪森就想插手,当时他手中的芜湖钢铁厂才刚刚起步,而且手中的资本实在有限,之后“汉治萍”公司被袁世凯变成国有那就变的更加不可能了。

在“汉治萍”公司的问题上,孙中山曾与盛宣怀磋商过此事,不过当时孙中山并不为了办实业,而是打算将“汉治萍”公司抵给日本人,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