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立志传-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仗打的杨洪森真是心有不甘,心中大骂那几个民兵师无能,让混三协的那帮残兵说冲就冲了过去。

孙传芳只坚持了不到三十分钟,其本人被“轰天炮”炸的埋在了土里。等他睡过来时候,正躺在一块空地上,有人再给他包扎伤口,此时他心中一热,“大帅的援兵来了?”

军医冷哼一声没有理他,接着转身去给其他伤兵包扎起来。看着身边痛哭着的士兵忙问道,“大帅的援兵来了?”

士兵摇了摇了头把孙传芳扶了起来,这个时候他才看清楚周围的环境,他们这些俘虏和伤兵,被人家安置在了一处空地上。周围挺进军和老百姓正在大扫战场,掩埋尸体。

身为军人的孙传芳哭了,他没有拖住革命军,没有完成大帅王占元完成的任务,身为一个军人还有什么脸面活在这个世上,看着不远处有一石头,猛的爬过去,抓起石头对着自己脑门就是一下,身边的士兵来不急阻止,眼看着他倒在了地上,鲜血直流。

孙传生欲杀生成仁,周围士兵看到后马上跑了过去,大声喊着,“大夫,大夫。”

军医跑过来推开众人,看了看孙传芳,“死也不死干净了,你们的长官死不了呢?”略微处理了下死口转身又走了。

蹲在那里的混三协被俘的官兵们,看着那一双双仇视的目光,等待着他们最后的命运。

   第十四章 炮手有点臭

战场上恢复平静的那一刻,俘虏都等待着,外界传闻杨洪森对清军俘虏从不留活口。正因为知道难逃一死,所以他们在战场上才会更加玩命。

“起立,立正,让这些南蛮子看看咱们北方的爷们。”已经是独眼龙的北洋军官站在队伍的前列,昂着高傲的头颅。对他们这些北洋俘虏来说,除了作为北洋军人的骄傲,他们现在一无所有。

看到他们一脸悲壮的样子杨洪森都好笑,心道:我说过要杀了你们吗?一群装B的家伙。

作为胜利者杨洪森检阅着这支不到200人队伍,“你们这里谁的军衔最高。”

没有死成的孙传芳被人搀扶着来到了杨洪森前面,“我是。”

“我叫杨洪森,你的军衔,姓名。”

孙传芳昂着头大声道,“北洋第三混成协官带孙传芳。”

杨洪森一愣,虽然让王占元这老小子跑了,但没有想到又抓了一条大鱼,“莫非你就是孙传芳,孙馨远。”

孙传芳跟着一愣,轻声道,“正是。”

杨洪森大笑起来,“咱们可是不打不相识啊!”说着在他胸口轻轻的打了一拳。

如是不是同伴扶着,他就直接爬下去了。

看着杨洪森那自来熟的样子,孙传芳怎么也想不起来曾经见过这个人。孙传芳自然不认识杨洪森,不过杨洪森自初中就认识他了。此时,第三混成协上下官兵都看向了孙传芳。

孙传芳小心的求证道,“我们曾经见过面吗?”

杨洪森此时心里却暗笑不止。

“我与馨远兄不曾见过面,不过我却知你大名啊!”杨洪森一挥手让卫兵将孙传芳扶到了边,“馨远兄,你早年参加过同盟会,说起来算是我的老前辈,如今革命形势高涨,清王朝气数已尽,不知馨远兄是否愿意加入革命,共举义旗推翻满朝。”

孙传芳低头沉思不语,杨洪森的话说的虽然极为真切,但是孙传芳心中却另有一番打算。半晌才高声道,“多谢杨兄的美意,不过你我现在各为其主,还请成全我等忠义。”

“为这样一个朝廷尽忠尽义值得吗?馨远兄,你和我联手共创共和,必将千古留名。”

“杨兄不必多言,可速杀我。”

孙传芳这么硬气是他看出杨洪森断然不会杀他,杨洪森的确没有杀孙传芳的意思。如果他眼前的这个人换成蒋介石的话,他会毫不犹豫地一砖头砸下去。

“既然馨远兄心意已决,我就不再相劝。”

孙传芳道,“杨兄,小弟还有一事相求。”

“孙兄请讲,只要我能做到,定当尽力而为。”

“还望,杨兄放过这些被俘的兄弟们。”回头指了指近处的众俘虏。

俘虏们都看在眼里,听在耳里,这杨洪森与孙官带是旧相识,孙官带是在给他们求活命,活路谁不想要。

杨洪森苦笑道,“看来我的恶名已经是传至四海了,孙兄放下心,我不会砍他们头的。”

第三混成协被俘官兵们都原地待命,等候第四镇大军的到达。杨洪森临走时慷慨的给了他们一笔遣散费,士兵二块银洋,士官四块银洋,孙传芳杨洪森特地发了二十块银洋的遣散费。

当天晚些时候杨洪森所属部队向商丘方向转移。至于王占元的突围部队,被骑马团在后面紧咬着,而且沿途不断的有民军阻止,千五百人的突围部队,或散、或逃、或死者占了近七成。当王占元泪眼模糊的看着驰援而来的第四镇兄弟部队时,身边只剩下不过200号弟兄,而且是衣衫不整,蓬头垢面,很多人的枪都不知扔到什么地方了。

冯国璋得悉第三混成协协统王占元率部突围而出,立即来到驻地,一看整个混成协被打的只剩下不到200人,心中惊骇。冯国璋看见王占元后,亲自把王占元请到大帐内了解情况,听到王占元关于“巨炮”准确消息时,心中更加惊骇。

冯国璋,“民军怎会有如此威力的大炮。”

王占元,“尚不知其如何取得,不过此炮威力巨大,一炮之下,地动山摇,震耳发溃,实在是威力惊人。”

冯国璋沉默不语,王占元以身试炮,确认这个传闻,只不过代价实在是太大了。“不过以我之见,这种大炮虽然射程远,威力大,但挺进军中操炮之人经验不足,炮弹落点极为不准……。”王占元侃侃而谈,冯国璋一边细细的听着。

“这些贪财的洋人。”冯国璋恨恨地用拳头砸在桌案之上。

袁世凯也在最快时间得知了王占元脱险,混三协残废的消息,他的震惊不亚于冯国璋,听到洋人私下出售重型加农炮的消息时,袁世凯大骂一声,“这些洋鬼子,……”

等袁世凯心情平复下来的时候,他开始全盘考虑起河南的战事来。

克劳塞维茨曾说过,战争是政治的另一种手段的延伸。

袁世凯虽然不知道克劳塞维茨是那根葱,但是他知道孙子、吴子。战争有时不一定要用战争的手段去解决,运用政治手段也可以有效的解决。

只可惜他的政治行动还没有开始,冯国璋的军事行就已打响了。

孙传芳等俘虏待在原地没有多长时间,就被第四镇马标给“解救”了出来,通过孙传芳,冯国璋得到了几个很重要的信息,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知道匪首的真实姓名。种种迹象表明此人可能是留日的士官生。“军警”与优秀的留日士官生可是有很大区别的,尤其是王占元在杨洪森手中吃了大亏,冯国璋更是不敢小瞧此人和他的杂牌军。

虽然北洋上下都在摩拳擦掌的准备暴打杨洪森,可冯国璋对打商丘却并没有那么坚决,不过杨洪森手中的那几门“重型加农炮”实在是太诱人了,而杨洪森退守商丘,这也是一个全歼挺进军主力的好机会,再者,他冯国璋自出道以来还没有栽过这么大的面子。他未等袁世凯的进一步指示,便指挥大军杀向商丘,寻求与杨洪森主力的最终决战。

打了胜仗的杨洪森反而将部队转移至商丘休整,没过多久,冯国璋率领着他的第二军杀到了杨家门口。

对于北洋军的到来,杨洪森早有准备,在他占领商丘都就开始在些修筑工事,一方面是防着山东、江苏方面的清军沿“陇海线”西进;另一方面是考虑到直隶六镇南下,他顶不住的时候,可以把商丘河南的支持点。

面对着前来挑战的北洋军,杨洪森的打法很简单,中国足球队最常用的战术——“防守不反击”。

冯国璋大军来到商丘近郊后,并没有挥拳就打开,而是先进行了试探性的进攻,那些炮灰部队有了再次为国捐躯的机会。为了坚定炮灰部队的战斗意识,冯国璋派出铁面无私地的督战队。

在战斗开始前,为进攻的炮灰部队提供了长时间的火力支援。

“放”随着炮兵指挥那一声宏亮的嗓门,炮弹呼啸着飞向了叛军的阵地。

五分钟过去了,北洋炮击还没有结束,接着又是一个五分钟,北洋炮击仍然没有结束。

炮击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减少攻击部队的伤亡,而且还在起到震摄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将那些隐藏火力给吸引出来。

北洋炮兵长达二十分钟炮击后

冯国璋一声令下,地方团练排着整齐的方块,个个手持鬼头大刀,腰别阳阴带,鬼旗更是在风中舞动,他们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挺进军的阵地奋勇前进。

   第十五章 时间就是地盘

通过望远镜看着如此壮观的场面,杨洪森只是冷冷一笑,把望远镜交给了身边的卫刚,“看来这冯国璋是想试试咱们这块门板的硬度啊!”

卫刚道,“是不是让咱们的炮兵也打上两炮,也亮亮……。”

杨洪森,“不急,先让他们趟过地雷阵再说吧。”

掩体内随着指导员的大吼声“全体进入战斗位置”,士兵们拍着身上的土,骂骂咧咧进入了预设阵地。

冯国璋通过望远镜看到民军阵地上人头闪动,随着大军越来越接近阵地,那些暗藏的火力全被引出来了,而民军的炮兵也不时将炮弹倾落在清军的人海方阵之内,那些炮灰在银子和刺刀的刺激下,反复向着民军阵地冲击着,但是血肉之躯又怎么挡的住如此猛烈的火力,硝烟散烟,除了那孤独的旗帜,没有一个站着的,上千人还没有冲到对面的阵地就全部倒在了地上。

冯国璋眼皮跳动着,“为什么民军会有这么多马克沁炮?”

在袁世凯命令冯国璋停止对商丘之前,冯国璋主动放弃了强攻的商丘念头,不过他还在琢磨着怎么把挺进军从商丘城中调中打,野战中加以解决。

袁世凯要求冯国璋放弃进攻商丘,他不仅派去了电报上,而且还派人带去了他的亲笔信,

这个袁世凯派去的信使,在次日夜悄悄的潜入了商丘。

冯国璋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这里的事,不过他很清楚一点,这边的战事很快就要结束了。

为了打通平线,第一军荫昌放弃了与他捉迷藏的何永福,统率第一军向信阳攻去,因为人家要入湖北,所以必须打下信阳。

湖北发生了什么?

当然是大事,否则荫昌也不会放弃追杀何永福。

10月10日武昌革命党策动新军发动起义,10月11日,12日新军分别光复了汉阳、汉日,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众革命党人公举为都督。在此之后,各省的党人纷纷响应,在本省内发动起义。

黎元洪的成功并非偶然,因为他在一个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导演了一场成功的起义,虽然他只是个挂名导演。

这让杨洪森内心多少有一些不平衡,要知道杨洪森在皖西北搞了几个月都没有人理他,打下了这么大的一个地盘,结果被一个新军的中级军官给抢了风头,失败啊~

杨洪森脸上的表情尽显在使者的眼中。

如果说之前与袁世凯的合作只是一个议项的话,那么从现在开始他们就开始正式合作了。

袁世凯借着这次受挫,拟电载沣称:贼势浩大,北洋军损兵折将,现下需增兵、增械,否则北洋军左翼将会崩溃。

他也不管载沣的意见,将第三混成协、第十一混成协撤至开封准备升级为“镇”。

至于,冯国璋的第四镇则加紧围剿河南境内的民军和淮上军。

杨洪森此时也没有时间与北洋军在这里对峙,此时他正在南下抢班夺权路上,而河南方面军的指挥则由张汇滔接任。当南下大军到达阜阳(颖州)时,安庆方面传来了最新的消息,安庆已经被人给打下来了。

辛亥武昌起义爆发后,朱家宝虽然暂时封锁了消息,但是革命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驻皖的鄂军人心浮动,再加上粮饷不能全额兑现,又不让他们回家,鄂军士兵的情绪很大。

安徽的新军士兵情绪更大,因为他们的底子不干净,上面对他们粮饷克扣很厉害,以至于下的士兵都吃不饱饭。

在革命党人的联络下,两股力量联合在了一起。

武昌起义12天后,湖南光复,同一天陕西起义,7天后山西起义,接着云南、贵州纷纷通电起义,全国的革命大形势极大的推动了驻皖鄂军倒向革命阵营

可就在11月1日,安徽巡防朱家宝得知新军起义十分慌恐,遂先行下手,对新军实施镇压,吴春阳等人被迫渡江前往芜湖,新军起义前遭到镇压,革命党人遭到屠杀,此举在感官上极大地刺激了驻皖鄂军士官,他们认为朱家宝已经知道了一切,等处理完新军就会调转枪口对付他们,晚些时候朱家宝派人请鄂军将领进城赴宴,这些将领认为朱家宝这是要借机杀他们,吓的他们不敢进城,最后把心一横。

新军起义被镇压后朱家宝考虑到安徽的形势,宴请驻皖的各军联络下感情,不过鄂军将领很不给他面子,一个也没有到。这事虽有蹊跷,但朱家宝没有深挖。当天晚上,他在床上酣睡之时,突然听到枪声大作,吓的从床上爬了起来。

“外面发生什么事了,外面到底什么事了,为何有枪响之声。”朱家宝披着衣服走了大门。

外面的亲兵风风火火跑了过来,“抚帅,新军造反了。”

“新军造反?”朱家宝一阵莫名其妙。

突然又有亲兵跑了进来,“报,抚师,大事不好,鄂军造反了。”

朱家宝倒吸了一口冷气,“鄂军?”

鄂军那绝对是一只虎狼之师,非新军可比,不过他心中仍然不相信鄂军会造成“此事,当真。”

就在朱家宝犹豫不决之时,又有亲兵来报,“报,抚帅,叛军已经攻破了城门。”

“大帅快走吧。”听到探子来报朱家宝一时瘫软在地上,身边亲兵架起朱家宝就向外跑。

鄂军打安庆城门没费多少力气,开几炮,喊了两嗓子,安庆城防军就打开城门,迎鄂军入城并伙同他们一起直扑蕃库。

要说起城防军,他们对朱家宝也是恨之入骨,自朱家宝上台大力整顿新军地同时,顺手把他们也整了顿,导致他们各项福利待遇、工资收入急剧下滑。当鄂军发动“起义”时,他们想都没有想就加入了。

鄂军毕竟不是革命军,而且他们起义的动机不纯,再加上动机更不纯的城防军,大批的军人进入安庆后,满城顿时鸡飞狗跳,城内的商贾、店铺遭到了空前的洗劫。

至于那些新军士官,开始时他们阻止这些打、砸、抢,可后来他们也加入其中,为首的士官们完全控制不住,只好逃出安庆城。

随着,驻皖鄂军“起义”,驻皖的湖南、江西、江苏的清军也都纷纷行动了起来杀向安庆,再晚了就抢不到东西了。

“起义军”在占领安庆后,安庆城内的商铺、银号、民宅近三千家被抢,造成的各项损失达500万两,兵变还造成了2000多百姓伤亡。

安庆动乱的局面整整持续了六天,待李虎部大南下,诸路“起义军”心惧这才纷纷撤出安庆。

朱家宝遂调江防营重新进驻安庆城,江防营纪律败坏至极,进城后不久便对安庆军民再次实施抢夺,激起民愤,安庆谘议局遂招募溃散的新军,编为商团,将江防营逐出了安庆。

11月3日,李虎的国民革命党第四师骑兵连进驻安庆,并在城头升起了青天白日满地红。

11月4日,上海光复。二天后,安徽咨询局开会,宣布安徽独立。推荐朱家宝为都督,杨洪森为副都督。

   第十六章 政统人合

李虎在11月6日率国民革命军第四师及民兵师一部,近2万人的大军到达安庆时大局已定。

安庆的现任两位都督,都督朱家宝不愿就任,副都督杨洪森南下未至,李虎便把在芜湖的吴春阳请到安庆主持大局。

吴春阳进安庆后的第一事就是如何处理在皖的湖北、湖南、江西、江苏万余驻军,如果处理不当必生乱子。谘议局生怕再出什么乱子,迫不及待的让这些驻军尽快离开安庆。

随着湖北、湖南、江西的光复,这些地方的来皖部队都急着回去,自然不愿意在安徽多待,但是他们抢的东西太多了,没有足够的兵船。

李虎在安庆城下与他们会面,就撤军事宜进行了商讨。

“各位,想必你们都知道不日我们总指挥带大部队南下了。”李虎咋呼道。

有将领问道,“这安徽的战事都没了,总指挥还带大部队来安庆,难道是来剿灭我们吗?”一时在座的将领都纷纷议论起来。

李虎道,“各位,各位,总指挥这次南下,主要是为了稳定皖南的大局,并非针对各位。目前,总指挥最关心的是,各位何时撤离省境。”

“李师长,只要有足够兵船,我们随时都可以走。”

“各位,船的事就交给在下。”李虎拍着胸口大包大揽道,接着他的话锋一转,“不过,关于各军怎么撤法,总指挥不久前来了电报。”李虎手从怀里取出电文交给一边的将领们,“总指挥的意思是,各位撤离本省他欢迎,不过如果回去后你们转身打革命军,到时总指挥不好向各省都督们交待,所以总指挥的意思时,各部所携枪械必须留在本省之内。总指挥也知道枪就是我们当兵的命根子,所以他老人家想了个折中的方案,你们手中的枪炮军政府半价回购。”

李虎对军需官吩咐了几句,军需官带着十数口装满银子的箱子来到了会场。

“各位将军,你们当中若有人愿意跟着我们总指挥一起闹革命,那么就把部队开到集贤关接受整编,各位的军职、待遇一如过去,你们看怎么样?”

此时,这些丘八子眼睛全都盯在了那满箱的银子上,李虎后面的半句话他们根本没有听进去。再者说,这些将领都准备荣归故里,那里还有心思跟着挺进军闹革命。人人都在盘算着他们手是的家伙半价后能卖多少钱。

“李师长,你看这半价是不是低了一点,要然加点。”

李虎把面一唬,“妈的,你们他妈的是准备回去当土财主,还是准备回去打军政府。”

“李师长,你这话的,我们怎么会打军政府,不会,不会的。”

“你们要不然半价卖给我们挺进军,要不然你们各自回省等着整编,都想好没?都爽快点,咱们就这一锤子买卖,干还是不干。”李虎有些不耐烦的说着。

“干啊”

“干啊”

“李师长,我们干啊。”

李虎手中的银子从什么地方来的,全从吴春阳他那里急调出来的。

吴春阳为了此事找李虎多次,那可是整整8万两银子,李虎二话没说这么抢走了,问起缘由,他只道是总指挥的命令,再要问起,便是军事机密,不便相告,其后他才知道李虎拿这钱从去购买那些外省驻军手中的军火了。稍后几日,吴春阳又多次找李虎,李虎都称病不见,吴春阳私下打听得知李虎成天与那些将领厮混在一起,气得吴春阳数着日子等杨洪森来处罚个骄兵悍将。

安徽光复第四天,即11月10日,杨洪森带了一个主力团到达了安庆城。杨洪森第一个见的不是吴春阳,而是李虎。

“总指挥。”李虎进屋敬礼道。

“李虎同志,别站在,坐吧,我让你办的事都办妥了。”

李虎露出整齐地白牙嘿嘿一笑,“按照总指挥的吩咐全都办妥了,就等着总指挥的一声令下了。”

“好,今天就把他们请过来,就说我亲自给他们饯行。”杨洪森嘴角冷笑着。

11月11日,早晨当吴春阳到军政府办公之时,秘书突然有要事来报,吴春阳听后脸色发白,额头直冒冷汗。

就在11月10日杨洪森到达来安庆当天,其在城内设宴为各路客车将军饯行,酒宴过半,杨洪森突然发难,对来此的赴宴的人痛下杀手,杀光了他们还不算。入夜之后,调部队对驻扎城内的各驻军发动奇袭,1万余驻军近半数被杀。这件事轰动了整个东南诸省,就连远在河南的袁世凯得知此事后也打了一个冷颤。

被挺进军夺回的财物,杨洪森以军政府名义公告安庆军民,请原主来军政府办理失物招领手续。

对于城内的粮价居高不下的问题,杨洪森借军政府之后下达了“军政府粮食价格指导意见”,城内的多数粮商接到通告后都极为配合,只有少数粮商跟他对着干,杨洪森就趁机抄了他们的家,端了他们的窝,公审时以“现行反革命罪”全部枪毙。

杨洪森的火是越烧越旺,很快就烧到谘议局的那些爷们身上了。

安庆军政府成立后的第一次谘议局大会上,杨洪森要求与友军协同东进消灭盘踞在南京的张勋部。

谘议局否定了杨洪森的提案,原因是安徽连连征战,元气大伤,应当以保境安民为上上之策。

安徽省立宪派的头子是朱家宝,朱家宝本不愿当这个都督,军政府成立后,他准备北返,袁世凯的电报让他来的一个三百六十度的大转变,他突然拥护革命,拥护军政府,并且积极参政、议政,杨洪森出兵的否定案,朱宝家投了决定性的反对票。

朱家宝其实对杨洪森有一点发悚,但是他认为杨洪森还不敢杀了他。

杨洪森的确没有杀他,但是却以保护其安全的名义将他的软禁了起来。

期间,刘利贞唆使流氓在城内鼓噪,谘议局也同时对他发难。杨洪森随即将主力团开进安庆,解散了商团,镇压了城内的流氓,以“煽动、颠覆军政府”的罪名将刘利贞处决。接着,宣布解散了现任谘议局,同时宣布一切权利归于军政府,安徽省进入“战时体制”。

朱家宝依然是安徽都督,这个都督,他不想当也要当。杨洪森辞去副都督一职,推选吴春阳、管鹏为副都督。

新的谘议局全票通过了杨洪森的这个提案。

在杨洪森的推动下,东进的军事行动,也得了全票通过。为此,杨洪森在军政府之下,筹建了“安徽革命军事委员会”,经谘议局批准杨洪森担任委员长。

东进集团分为南北两翼,北翼方面军由杨洪森主持,沿长江北岸东进夺取浦口。南翼方面军由王天培主持,除了沿长江南岸向南京进军。

管鹏接受副都督一职后,芜湖军政府随之取消,但是大通军政府黎宗岳拒绝军政府任命,拒绝取消军政府,为了统一安徽省政令,杨洪森并以安庆军政府、安徽革命军事委会名义对黎宗岳发出通牒,要求其取消军政府,接受安庆方面的统一的指挥,黎宗岳拒绝并进行备战。

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谘议局宣布大通黎宗岳部为叛军,同时授权杨洪森进行征讨。

杨洪森委派新编张四维部渡江攻取铜陵,与王天培部完成对大通实施合围。

大战前,王天培对黎宗岳进行了最后通牒。

黎宗岳开出条件,要求出任皖南巡防使,王天培没有接收到谈判的命令,自然予以拒绝。

双方开战后,黎宗岳手下将领胡聘臣等响应了王天培的最后通牒,阵前起义,大通军政府被取缔,黎宗岳本人被生擒押往安庆接受军事审判。

   第十七章 起起落落

当杨洪森在安庆春风得意的时候,袁世凯在河南正在大肆的招兵买马。

武昌起义之后,第一军荫昌部沿平汉线南下开往湖北,在信阳却被郭明远狠狠地阻击了一把,荫昌与郭明远相峙近一个月,荫昌打不下信阳,只好请冯国璋第二军南下。此时,河南境内的叛军此时基本被肃清,第二军的一镇二协,扩编为三镇一协,实力空前壮大。可是袁世凯在河南,荫昌怎么指挥得了冯国璋。

荫昌只能电报载沣,请中央政府出面命冯国璋南下驰援湖北。可就算载沣出面也没用,在袁世凯的步步紧逼之下,载沣为了大清朝做出妥协,将荫昌调回,任务冯国璋担任南下援鄂总司令。

撞过商丘的冯国璋说什么也不去撞信阳,信阳问题还是交给袁世凯出面协调解决好了。

冯国璋不清楚老袁用了什么砝码说服了杨洪森,反正扼守信阳的郭明远将信阳让给了他。冯国璋在郭明远撤出信阳的次日,命李纯抢攻夺取了信阳。当攻取信阳的消息传来京城的时候,内阁之中除载沣,皆为此战之胜利欢心鼓舞。

夺取信阳后,冯国璋大军队跃过武胜关到达了广水。

“这群丘八子,把铁路全挖了,害了老子们走了这么长的一截路。”第二军上下痛骂着挺进军这些没人性的家伙。

到达广水后,第二军开始战前的最后一次休整。

黎元洪得知北洋军入鄂消息时惊讶不已,他虽没有及时派部队到武胜关接防,但是驻守在信阳可是安徽国民革命军第一师,那么难啃的骨头到底是给谁啃了。

进入湖北的第二军把埋藏在心中的怒火,一股脑子全播撒在了鄂军身上。

第二军主力第四镇在河南的时候,袁世凯不惜血本自掏腰包为他们添置了多达四十门马克沁重机枪,重机枪所突现出来的强大火力让鄂军死亡惨重。

冯国璋打法极为简单先以重兵集团突入,然后构筑阵地等着革命军反击,用自动火器构筑的交叉火力大量的杀伤鄂军。由于第二军在湖北南下推进速度过快,(奇*书*网^。^整*理*提*供)以至于袁世凯不断的发电要冯国璋注意推进的速度。

在鄂军节节败退的时候,南京战役也在同一时刻打响了。

11月11日,徐绍桢担任联军总司令开始了发动了南京的进攻。

杨洪森亲自指挥的北集团于16日攻占浦口,浦口的清军并没有做任何抵抗,攻占浦口时杨洪森缴获了张勋放在浦口的大批粮饷、枪械,还俘获了浅水炮艇(蚊子船),数艘运输艇。

杨洪森亲自接见了广济号舰长郭应泰、广勇号舰长刘毅,这两位都是被海军大部队遗弃的小型作战舰只。

广济号排水量为89吨,装备一门阿式75炮,二门79机枪。

广勇号排水量为90吨,装备一门88曲射炮,四门79机枪。

两船共同船员48人。

杨洪森“欢迎各位加革命的队伍。”

郭应泰、刘毅上前道,“欢迎总指挥,请总指挥登舰。”

两艘虽小,但是五脏俱全,目前它们是杨洪森手中最大的军舰了。

萨镇冰那老家伙率舰队退出长江时将停泊在安庆的“楚材”等几艘较大的舰船全带走了,只留给他五艘巡逻艇,还有数艘不知道是何年何月服役的木壳炮舰,及若干运输船,做事真绝。

杨洪森在舰上转了一圈后下船时问道,“你们现在有什么困难提出来?”

郭应泰想了想道,“报告总指挥,没有困难。”

“有困难就提出,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们要饷,我给你们饷,你们要弹药我给你们补充,你们要修船,我来安排。”就在郭应泰、刘毅有些兴奋的时候,杨洪森话锋一转,“我的要求只有一个完全服从我的指挥。”

郭应泰、刘毅,“完全服从总指挥调遣。”

自萨总指挥带着大部队离开长江的后,他们被遗弃了。南京现在已成了孤城,张勋倒台只是时间的问题,好在张勋倒台之前,我们又找了一个新靠山。

对于杨洪森来说薪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