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宦海[科举]-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卫氏则还是主要以织布赚钱,大妞已经十三岁了,早已学会了织布。现在又开始教二妞,家里织布机不停,母女三人轮流干活,半个月能织一匹布,能卖个八十文钱,再除去买线这些成本,还剩下五十文的利润。
    当然这些都是得农闲的时候,农忙时候,全家人的首要任务还是下田干活。毕竟那才是最根本的,粮食贵得很,顾家是没有那个余钱去买粮吃的。
    顾云浩虽然心思大多花在念书上,但也是跟着二妞一起养鸡、养鸭。
    先前养在鸡棚里,后面鸡鸭多了,索性就让顾长光用木板,在后面的竹林里又围了个大的鸡圈。
    现在家里的鸡鸭越来越多,单是能下蛋的母鸡,就有三十来只。
    除了能收获鸡蛋、鸭蛋拿出去卖之外,待到鸡长到一定大小,也直接联系了卖到城里的酒楼去。
    因着是顾长荣从中牵的线,那酒楼的老板也不是很亏待他们,价格还算公道。
    鸡蛋一文钱两个,鸭蛋一文钱一个,他们每天能捡三十多个鸡蛋和鸭蛋,这样平均每天又能进账二十文钱。
    根据顾云浩的提议,家里每个月都会把不太生蛋的鸡鸭给卖掉,虽然不下蛋的鸡鸭实在是没什么利用价值,但家里人都舍不得吃,索性卖到酒楼,一只鸡也能得个十文钱,鸭则是十五文一只。
    因为养的鸡鸭多了,自家的糠不够用,顾云浩又提议把几个邻居家多余的糠都买了过来。
    除开各种成本,顾云浩还是觉得养鸡养鸭比较划算,毕竟平均一个月还有三、四百文钱的收入。
    二房各种办法都用上了,每个月也是能创造六百文左右的收入。
    在这个时代,这已经是不小的一笔钱了。
    当然,按着家里的规矩,还是要上交一半给公中,剩下的才是自己的私房。
    对于家里这个规矩,卫氏从来没有怨言。
    毕竟村里别的人家,那都是不许各房存私房的,大房也是如此,每月除了往家里交俸钱外,收到谁的孝敬,也会交一半给公中。
    能自己存些私房,虽然不多,一年只有个三、四两银子,但已经足以让人欢喜。
    加上自从顾长荣去衙门当差,家里生活条件好起来之后,方氏为人也和善了许多,家里倒是变得和睦了不少。
    看着儿子念书念的好,手里又捏着一些子私房,卫氏只觉得日子越过越舒心,人看着也年轻了许多。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各位小天使的收藏和评论
 
第18章 第18章:私塾

    九月十四这天,众人吃过了晚饭,拿着竹凳坐在院子里乘凉。
    “爹,明儿我娘家爹说要过来一趟,有事跟你商量。”方氏想了想,笑着对顾明良说道。
    “成,那明儿你就别下地干活了,在家里等着,等亲家一来,就去地里找我就是。”
    “哎,好嘞。”
    爽快地答应一声,方氏就不再多言。
    隔日,辰时刚过,顾家就来了客人,来人正是方氏的父亲方守华。
    方守华是里长,管着周围的这几个村子,因而行事说话之间还带着几分傲气。
    “亲家来了,快坐。”顾明良听到消息,就从田里赶了回来,一面招呼方守华,一面让二妞赶紧端水。
    “倒是不用太麻烦,我这坐一会就得走,说是谢家村的堰塘不知道被谁挖了,还得去看看呢。”
    方守华摆了摆手,笑着说道:“亲家,不瞒你说,今天我来倒是要跟你商量个事儿。”
    “什么事?”
    “前些日子云涛那孩子到家来玩,我看着我这外孙是个读书的料子,这几天反复琢磨一件事,今天来跟你说说。”
    听了这话,顾明良身子一顿,随即不露声色地问:“你的意思是?”
    “我看那孩子在顾家族学里念书也是学不出个什么,怕是浪费功夫。”方守华直言道:“我想着是不是把他送到城里去念书。”
    “城里?”
    “不错,我听说县城里的学堂,那都是秀才坐馆,哪一个不比村里的族学强?”
    “只是前些日子我们族学里的先生跟我谈及,说是云涛什么蒙学都还没学完,这样去城里念书,是不是太早了?”
    听到顾明良的话,方守华无所谓地摆了摆手。
    “我说亲家,你想的也太多了,城里的孩子难道就不学三字经了?云涛去了城里,也是可以继续念现在学的书。”
    这话倒是实在的。
    顾明良在县里当差的时候,就听说过城里孩子从四岁就开始启蒙进学读《三字经》。
    “跟你说实话吧,我有个认识的人,跟城里姓何的秀才关系不错,这何秀才在城里办学,因而我想让那人去向何秀才举荐云涛,让孩子能去城里念书。”方守华说道。
    城里的学堂自然是不像乡下这样好进。
    一般进学堂念书,先要经过先生的考校,只有先生满意了,才能成功入学。
    顾明良显然也是知道这一点,故而方守华这样一说,也有些心动起来。
    若是有熟人相帮,那么顾云涛进学的机会自然要大上许多。
    “至于束脩,我拿出五两银子,就当给外孙念书用了。”方守华爽快地说道。
    五两银子并不算少了,还是用在顾云涛这样一个外孙身上,绝对称得上是大手笔。
    “先谢谢亲家为云涛着想,只是这事还得等家里人齐了,再一起商量才行,等隔两日再给你答复吧。”顾明良想了想,说道。
    方守华知道他家里两个儿子,两个孙子,也并不着急,只是说道:“应该是要商量才行,只是机会难得,别误了孩子的前程。”
    又说了几句话,方守华见话已经带到,就告辞先走了。
    这里只留下顾明良一个人陷入了犹豫之中。
    若说这还真是个难得的机会,毕竟能去城里念书是十分不容易的。
    城里的先生学识广博,讲学也比乡下强些,去城里念书,也就意味着有更大的可能考上秀才。
    但是家里有两个孙子,又偏偏都是两个儿子的独子……
    过于偏了谁都是不好。
    若是让大孙子去念书,那么小孙子怎么办?
    但是两个孙子都去,家里又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来。
    顾明良纠结了一番,也是不知该如何决断。
    刚巧这天是十五,衙门里发俸钱和休假,晚上顾长荣也会回来,到时候一家人聚在一起商量着看吧。
    随着两个孙子都长大了,且又都入了学,顾明良也慢慢发现,这两个孙子看着都是聪明的,因而每次有什么关乎顾云浩、顾云涛学业上的事,他都十分谨慎。
    生怕自己做错了决断,误了孩子的前程,让顾家损失一个秀才。
    顾长荣回来的比较早,除了每月的俸钱外,他还拿买了一挂五花肉,另外给孩子们也买了点零嘴。
    与顾明良不同的是,顾长荣虽然也只是买了两包的量,但也分成了五个小份来装,当然顾云涛、顾云浩两人要分的多些,大妞她们三姐妹要少一点。
    不过这也很是值得让几个孩子欢喜了。
    这天晚上,大娘方氏面色更是温和了许多,干活一回到家,也不喊累,直接就奔到灶房里做饭,平时做饭的二妞、三妞,也只在一旁稍微打打下手,烧烧火之类。
    方氏的手艺虽然赶不上大妞,但也是很不错的。
    炒了一大盘土豆丝,又做了一碗红烧肉,外加各色的野菜一拌,晚饭也就做好了。
    “三妞,去叫人吃饭。”
    方氏一面吩咐三妞,一面开始收拾桌子端菜。
    顾家人不讲究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一家人经常在吃饭的时候聊天说笑。
    见着众人都在,顾明良开始说方守华白天提到的事情。
    “这去城里念书,花费肯定要比族学里大些。”顾明良说道:“每年给先生束脩要三两银子,到时候一日三餐也应该要在学堂里买来吃。”
    听了这话,大家陷入了沉默。
    三两银子的束脩,还不管饭食,这倒真的不便宜。
    要知道他们家里现在收入算不错的,最多每年也只能存十五两左右。
    三两银子的束脩,再加上饭食以及笔墨纸砚的开销,一年怎么就要花掉近十两银子。
    很明显,家里现在的收入,是不能同时让两个孩子都去城里念书的。
    但若是只让顾云涛去念书,不让顾云浩去,那也是不行的。
    因为想到这个原因,所有人不知道该怎么决断了。
    “爹,娘,我娘家爹说,让云涛去念书,他给出五两银子,加上我当初嫁过来的时候,娘家给了十两银子的压箱钱,我想一并拿出来给云涛当束脩,前五年的束脩应该是不愁的。”
    见众人都没有反应,方氏有些着急了,忙道:“只是饭食和笔墨纸砚的花销,要比在族学里大一些。”
    她娘家得家底要比顾家丰厚些,当初嫁入顾家,带了些压箱钱,这事大家都是知道的,只是这么多年,也没人去过问和在意过这笔钱。
    但是没想到居然有十两这么多,而且方氏就这样拿出来给顾云涛念书用。
    照理说,媳妇的压箱钱那都是私产,婆家人都是不能用的,但若是其本人愿意拿出来给自己的子女用,也很正常。
    听到方氏这样说,顾明良就有些心动了。
    若是少了束脩的开销,那么每年到城里念书,花费应该不超过七、八两……
    “爹,我看就让云涛去吧。”
    一直不吭声的卫氏,突然开口说道:“家里现在一年比一年强,应该还是能供的起,咱们还是不能为了省钱,就误了孩子的学业。”
    听着卫氏这话,方氏自然是感激万分,忙跟着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这两妯娌也是很少这么意见一致。
    见着卫氏发话了,顾长光也自然也是没有意见的。
    他本来就对孩子念书这些事,是一百个全力支持,加上又是自己的亲侄子,他哪有不心疼的。
    不过为着不让女人孩子跟着自己吃亏受委屈,所以很多时候,他都是听卫氏的,现在见卫氏也赞同,他自然没有不同意的。
    “爹,既然大嫂她爹说了,能托人举荐入学,这也是个难得的机会,还是让大娃子去才是。”
    “二弟……”
    顾长荣原本以为首先出言表态的会是母亲李氏,却不想居然是二房两口子,当下心里瞬间被兄弟亲情给暖的感动不已。
    “二弟,弟妹,你们放心,等幺娃子十岁的时候,也送到城里去读书。”
    “行,大哥,有你这话就够了。到时候幺娃子的束脩也是我们二房自己出。”卫氏立马含笑应下。
    顾云浩见着卫氏高兴的样子,也不由心里暗赞。
    有个聪明的又一心为自己着想的娘,还真是他的运气。
    居然就这样趁着顾云涛去念书的机会,把他今后进学的事情解决了?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小天使们的评论和收藏
 
第19章 第19章:自己的书

    在全家人的支持下,顾云涛得来了个去县城念书的机会。
    同时,也决定等顾云浩十岁的时候,也送去城里念书,家里公中负责两个孩子平时的花销,而每年的束脩,则由两房人自己想办法。
    为着这事,顾长荣特地在衙门告了一天假,跟着岳父方守华一起,陪着顾云涛到何秀才的学馆去。
    虽然不知道其中过程,但最后顾云涛还是如愿以偿的拜在何秀才名下,到城里念书去了。
    也因着这个事情,顾家大房跟二房的关系变得比先前融洽许多,就是当初最不好说话的方氏,也是温和了不少。
    顾云涛到城里念书后,每个月只有两天的休沐日能回家,平时都得在学里住着。
    家里孩子少了一个,众人的心思也开始有些转变。
    对这个感觉最明显的就是顾云浩。
    先前顾云涛在家时,那绝对是奶奶李氏的头号心肝宝贝,而同为孙子的顾云浩,也要稍微靠后点。
    就连爷爷顾明良,也是更为重视顾云涛这个长房长孙。
    更不用说方氏了,那心里眼里就只有儿子顾云涛,恨不能把全部的好东西,都揽到大房给顾云涛。
    但是自从顾云涛去念书之后,顾云浩明显感觉家里人对他更为关注和重视了。
    加上他本就嘴甜会说话,又长得眉清目秀,因为读书的关系,整个人也看着很干净文雅,很是招人喜欢。
    一来二去的,顾云浩在家里的地位也直线上升,在他爷爷奶奶心中也到了跟顾云涛一样的位置。
    就连方氏,对他也还过得去。
    不得不说,顾长荣去衙门当差之后,方氏的确变化很大,想来是顾长荣私下与她说了不少话。
    在和睦的氛围之中,顾家又过了一年。
    ****
    三月的柳枝开始发芽,顾云浩也刚在一个月前过了满八岁的生日。
    他已经背完了《幼学琼林》,只是文章的意思还没有全部通透,现在只要见着顾明琮有空,就会去前去请教。
    这日,从顾明琮家里出来的时候,顾云浩拿了好些书。
    一回到家,李氏看着他满头大汗的样子,就忍不住心疼道:“哎哟,我的乖孙啊,怎么拿了这么多书回来,累着了没?”
    “没事,也不很重,就是路远了,这样一直拿着手有点酸。”
    把书小心地放下,顾云浩不由甩了甩已经酸麻的手臂。
    “嗳,快擦把脸。”
    李氏见他满头的汗,早早的就洗了个帕子来给他擦脸。
    “奶,我自己来就成。”
    “这是哪里来的这么多书?”李氏问道。
    “先生家里的,我借来用一下。”
    闻言,李氏不由摇了摇头,道:“读书人真是辛苦,这么多书得读到什么时候去哟……”
    顾云浩轻轻一笑,他自然不会告诉他奶,这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因着这些年来,每次要用书了,都是跑去顾明琮家里借,原先倒是没什么,只是去年的时候,顾明琮家里的小重孙也开蒙了。
    顾云浩就想着以后这样总是到别人家借书不是个办法,索性就想要不自己也弄一套,看的时候也方便些。
    他现在的字算不上好,但勤奋练字,也写得出一手工整的小楷。
    加上就算抄了书,那也是自己看,又不拿出去卖,字迹纸张差一点也没什么问题。
    思忖了一番,顾云浩觉得这事还是可行的。
    因而新年一过,顾云浩就跟顾长光和卫氏说了这事。
    只要关于他的事,顾长光跟卫两人从来都没有不肯的,忙点头答应。
    想着抄书这事是额外的花销,顾长光就跟卫氏商量,说干脆二房自己出钱去给顾云浩买纸墨,因着要抄书,所以干脆买好一点的纸。
    哪晓得顾明良知道这事以后,也是说书可传家,认为这事值得花钱。
    因此二话不说,就让李氏拿了二两银子给顾长光,让他去买纸墨回来给顾云浩抄书用。
    李氏现在对顾云浩宝贝的很,一听说是小孙子要写书了,自然也不吝啬,当下就拿了钱让顾长光赶紧去城里买东西。
    就连方氏,见着公婆给二房拿钱买纸,也没有说什么。
    这倒是二房人完全没有想到的。
    见着不必动用私房,卫氏跟顾长光自然也不会推说不要,便接了钱去给顾云浩买了好些纸墨回来。
    说是好一些的纸,实际也就是一百文一刀的竹纸,只是这纸稍微厚一点,写了字不会浸墨漏墨,可以两面都写罢了。
    自这以后,顾云浩每天的事情就多了一项,那就是抄书。
    最先抄的自然是还正在学的《幼学琼林》。
    抄好之后,顾长光又专门去城里帮着买来一大张黄皮纸。
    卫氏按着书页的大小把黄皮纸裁剪了当书的封面,二妞则先开始小心翼翼地用粗麻线装订里面的书页。
    先是将书页装订好了之后,再装书面。
    装订的样式自然也是比着旁的书本来的,装订完之后,二妞还细心的将书页慢慢裁剪整齐,最后看着成品,顾云浩觉得还是很不错的。
    虽然比外面书店卖的差远了,但还是比族学里八十文一本的书好上不少。
    《幼学琼林》虽然不过两万多字,但他原本就只有晚上那么点时间,加上为了字迹工整,抄书的时候还是刻意放慢了速度,最后,顾云浩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抄完。
    之后,他又抄了《千字文》、《千家诗》跟《声律启蒙》。
    看着还有些纸,顾云浩想了想,就开始抄四书。
    虽然现在还没开始学,也还是可以抄了,留着有空先看看。
    于是按着四书的治学先后,顾云浩将剩余的纸抄了一本《大学》。
    至于其余的书,他也不着急,反正有这个自己抄书装书的法子,等后面没钱买书的时候,自己抄一本用就是了。
    顾长光见儿子这些日抄了这么多书,怕书本积了灰,也忙找了一块木头,做了个简易的小书架。
    这书架做的很精细,大小也适中,刚好可以放在顾云浩屋里的书桌上。
    这样一来,顾云浩也算是个有藏书有书架了。
    珍惜地摸了摸这些日子抄好的书,又一本一本的放好。
    要是在前世,各种书籍随处可见,买本书跟吃顿饭一样随意,若不是在这个时代亲身经历,哪里能切实体会到纸张书籍的得来不易。
    想到这里,顾云浩不由生出一种要好生读书的情绪来。
 
第20章 第20章:救人

    十月天高云淡,正是外出游玩的好时候。
    这天午间散学的时候,顾明琮将学童们留下来,说道:“今天下午,我有些事情,尔等且回去自己温书,明日一早交五篇小字来。”
    “是。”
    一听这话,众人脸上都是掩不住的兴奋,忙齐声答应道。
    待顾明琮走出了讲堂,大家就开始收捡书本纸笔。
    “云浩,等会干嘛去?”
    问话的是顾云海。
    顾云海今年十岁,是族里三叔顾长杰的儿子,自小到大都很皮实,但为人也颇为仗义,倒是跟顾云浩关系不错。
    “家里这些天在忙着呢,看看回去能帮忙做些什么。”顾云浩不假思索地答道。
    这是实话,秋收过后,一般都只在稍微松口气之后,就又要接着赶种下一茬庄稼。
    以前他年纪小,家里农忙的时候帮不上什么忙,但现在好歹也八岁多了。
    虽然他爷奶跟父母仍都坚持不让他下田,但顾云浩也还是想要分担一些,就主动承担了打扫、喂猪这些家里的杂事。
    “难得今天先生有事,咱们也好久不在一处转转了,下午不如去河边摸鱼吧?”顾云海笑着劝道:“田里的活你又帮不上忙,咱们就去一个多时辰就是,耽误不了你家里的事。”
    “就是这话,云浩,你可好久没跟我们一起了。”赵明也在一旁帮腔道。
    心里暗暗算了下时间,顾云浩见拗不过他们两人,只得含笑应下。
    三人整理了案桌,跨上书袋,一路到了村里小河的最上端。
    这里河面较宽,因着石块比较多,水很浅,不过才到膝盖,倒是个摸鱼的好地方。
    河岸两侧没什么人家,很是静谧。
    “就在这吧,赵明,咱们下水看看有没有,云浩,你去上面看看还有没有更好的地方。”想了想,顾云海说道。
    赵明也是一面脱鞋挽裤腿,一面点头赞同道:“若是没有的话,就干脆往河里扔石头,把鱼给赶下来。”
    顾云浩原本也没打算下水,见他二人都如此说,自然点头答应。
    一路顺着河边往上游走,听着河水流动的声音,很有一种平和舒畅之感。
    河流的上游,有一水坝,因这里的农户家里大多是水田,所以水坝里的水都是蓄着,一般到旱天无雨的时候,就会开坝引水灌田。
    顾云浩一路到了水坝附近,却是隐隐听到有人呼救。
    不想其他,连忙循声而去,急急往水坝上赶。
    到了水坝,就见一个小女孩正在水里挣扎。
    这水坝并不很大,也只有三米多深,但因着今年雨水丰厚,也没放过水,所以坝里的水深也还是有将近两米。
    因为知道这里的水深,顾云浩也不通水性,故不敢贸然下水,就忙跑到坝口处找来一根竹竿。
    “你别急,抓紧这竹竿,我拉你上来。”
    顾云浩对着水里的那小女孩大声喊,然后就拽着竹竿的一头,把竹竿递了过去。
    好在这小女孩落水的地方离坝堤不是很远,又没有很用力扑腾,还余了些力气。
    待那小女孩抓住竹竿之后,顾云浩就用力的往岸边拉。
    等最后到了坝堤边缘,忙伸出手去,一把将人拉了上来。
    不知是因为感觉水有些凉,还是被吓到了,小姑娘上岸之后,就一直蜷缩着发抖。
    “没事了,别怕。”
    见着有些不落忍,顾云浩声音也低柔了不少。
    小姑娘浑身的衣裳都湿了,他倒是有心学前世电视剧里面演得那样,豪气的把身上的衣服一脱,给人小姑娘披上。
    但现实就是这么坑人。
    他也只穿了一件单衣,脱给了别人披的话,他就只有光着身子……
    虽然年纪不大,但若真是在人家姑娘面前宽衣解带的,那肯定是不行的。
    故而见着小姑娘湿漉漉地缩在一起,他也只能爱莫能助。
    “你怎么会到这里?要不我先送你回家吧。”顾云浩问道。
    言毕,顾云浩就站起身来,准备去拿先前被放在一边的书袋。
    哪晓得刚走了一步,就感觉衣角处微微一滞。
    转头看去,却是那小姑娘一脸惊慌地抓着他的衣角。
    心知她是吓坏了,顾云浩安慰道:“我不走,只是去拿东西,刚刚我把书袋放在那边了。”
    闻言,小姑娘犹豫了片刻,果然放开了手。
    拿了书袋跨上,顾云浩正准备问清楚了,送小姑娘回家,却见远远有好些人跑了过来。
    “在这里!”
    随着一个声音响起,就见几个仆人装扮的人跑了过来。
    “小姐,没事吧?”
    一个年级稍微大一点的仆人跪坐在堤坝上,一脸担心地问道。
    小姑娘似乎见着熟悉的人,面色也不似方才那样煞白,只是也并不说话,只懵懵懂懂地点点头。
    “我的儿啊。”
    伴随着一个哭腔,又见一名衣着华丽的妇人喘吁吁地跑过来。
    “娘。”
    小姑娘只唤了一声,就被妇人紧紧地搂在怀里。
    “夫人放心,小姐只是落水受了惊,应该没事的。”那我年纪稍长的仆人回道。
    一时跟着的下人忙活个不停,又是有去找干净衣裳的,又是拿披风给小姑娘披上的。
    见已经不需要他帮忙,顾云浩轻轻一笑,悄悄地转身离开,自去下游找顾云海跟赵明二人。
    “云浩,怎么去了这么久?看看我们抓的好东西。”
    见着他回来,赵明一脸兴奋地显摆道。
    顾云浩上前看了一眼,果然见他们已经抓了不少手掌长的小鱼。
    因着没有带竹兜,所以只用一根草杆串着。
    “刚前我们就抓了这些,这会子一直没鱼下来。”顾云海疑惑地看着顾云浩,说道:“你小子真去上游赶鱼去了没?”
    “去了啊,只是没有赶鱼,是去救人。”
    “你就吹吧……”
    见两人皆是不信,顾云浩也只是笑笑,并不在意。
 
第21章 第21章:季老爷

    这事顾云浩原本没放在心上,自然也没跟家里说。
    哪晓得没过两天,家里人才吃了午饭,就见有人上门来。
    “就是这家。”
    随着一个声音响起,就见本村村长胡德全一脸笑意地走进了院子,身后还引着三两个人。
    “老胡啊,这是什么回事?”顾明良有些诧异,站起身来问道。
    胡德全一面把人往院里引,一面说道:“这是府城的季老爷,前儿你们家幺娃子救了季家人,人特地寻了来致谢的。”
    说到这里,胡德全又在院子里瞅了瞅,问道:“幺娃子呢?”
    “在学里念书呢。”顾明良道。
    “哦,倒是我记错了。”胡德全先是一拍脑门,而后又跟来人解释,“那孩子已经进学了,在我们村里的顾氏族学念书,是个顶聪明又刻苦的。”
    只见那季老爷虽然一身简单布衣,但丝毫不显寒酸,反而另有一种高贵之气。
    听闻顾云浩在学里念书,季老爷眼里明显划过一丝欣赏,而后说道:“农户人家要出个读书郎实在不易,那孩子知晓刻苦,想必是明白家里艰难,是个有心志毅力的。”
    胡德全也是连连点头,又把顾云浩夸赞了一番。
    “这位想必就是顾家少年郎的祖父吧?”
    见季老爷相问,胡德全忙点头:“正是。”
    “老兄弟,可多谢你家孙子见义勇为,不然我也就要白发人送黑发人了。”季老爷上前,对着顾明良行了一礼。
    因见着这位季老爷跟自己年岁差不多,顾明良也不好受他的礼,只往旁边一侧,避了一下。
    顾明良将季老爷跟胡德全引到院里坐下,又让三妞去端水。
    “季老爷客气了,我那孙子也没多大本事救人,想来也是举手之劳罢。”
    在县衙当差多年,顾明良自有一套观人之法,见这季老爷虽然衣着简单,但浑身的气势并不寻常,心里也知道此人来路不简单,遂说话也极为谨慎客气。
    “过谦了。”
    季老爷笑道:“我此番来的匆忙,也未曾备下什么,只有些黄白俗物,也表谢意,请勿嫌弃粗鄙。”
    言毕,就见这位季老爷身后的仆人捧出了一个小匣子。
    因为是扣着盖子,也看不到里面到底装了什么。
    “这不敢当,季老爷不必这样客气。”
    顾明良猜到了是谢礼,故而推辞道。
    “应当的。若是不收,我们到底心里难安。”季老爷说道。
    见他坚持,顾明良也知道人家是不想欠他们家人情,所以也就不再推辞。
    “方才听闻说你家孙儿在念书,不知学业如何?听说已有八岁,可还是治四书?”季老爷又问。
    这话倒是把顾明良问着了。
    他只一心想让孙子好生念书,但实际对学问很是不通,只听顾明琮说过小孙子天资非凡,是个读书的料子,学业在族学也是拔尖,但到底是读没读四书,这个他现在还真是不清楚。
    “说来惭愧,我对读书的事所知不多,只晓得学里先生说这孩子还算坐的定,其余倒是不懂了。”
    顾明良不由抓了抓脑袋,脸色微微发红,有些不好意思地道。
    “我知道,我知道。”二妞却是笑着插嘴,道:“弟弟已经学完了幼学琼林,正在跟先生学大学,只是弟弟说先生也对这书不太懂,所以没怎么教他。”
    她平时跟顾云浩关系最好,也最关心这个弟弟,自然晓得的要多一些。
    “年纪上倒是差不多是该治四书了。”季老爷摸了摸胡须,点了点头,又道:“不过先生又怎会不太教呢?难道这先生还未进学?”
    其实季老爷说的进学是官话,与寻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