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宦海[科举]-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错,顺德三十年的会试,徐景确实泄题了。
但并非是当初被士子们弹劾的是为了收受贿赂,而是为了他的妻弟——左相杜允文的独子,杜承嗣。
杜承嗣本就才学平常,本来是绝无可能考中进士的。
那一届的会试,他们确实做了不少手脚。
原本那一科的主考官,该是原本为礼部右侍郎的袁振才是,但因着杜允文掌控礼部多年,周跃光在内阁也是说不上什么话,故而方才临时换成了身为左侍郎的徐景。
也正是因为成功的将徐景推上了主考官的位置,杜允文方才让杜承嗣在那一科下场。
要知道,那时候顺德帝的身体已经每况愈下,随时有可能撒手人寰,若是不趁着那一次的机会取中进士,或许就只得在新帝即位之后寻找机会了。
这一点倒是与寻常士子所想的有所不同。
对于一般人而言,自然是宁愿在新朝取中进士,毕竟那时候新帝即位不久,正是用人之时,那时候考中进士,更容易被新帝重用。
而对于杜家来说,却是不这么想。
毕竟杜承嗣并无什么真才实学,新帝即位,正是立威之际,所有官员都极为守规矩,生怕被新帝当作反面教材,成为杀鸡儆猴的那只鸡。
因而,若是想在新朝的会试上动手脚,那风险是极大的。
而且,身为杜家的嫡子,有杜允文这样一个为左相的父亲,杜承嗣只要入仕,那自然是平步青云,根本不需要挤在新朝考中进士,从而去博得一个在新帝面前露脸的机会。
因着看见顺德帝只怕时日无多,加上那一科乃是徐景的主考,故而杜允文直接当机立断,让儿子杜承嗣参加了顺德三十年的会试。
但是却没想到,那一次的会试泄题之事,还是被人所发现了。
甚至发现此事的人,还是杜允文的老对手——副相陶明哲。
直到会试放榜之后,京中赶考的士子久久不见归乡,甚至开始流言四起,皆言徐景会试泄题,杜允文便恍然大悟。
他一心为着儿子杜承嗣的前程谋算,却是不经意间落入了陶明哲跟蜀王的圈套。
原来自从知晓了那一科会试的主考官调整成为了徐景,陶明哲等人便开始等着杜允文跟徐景动手舞弊。
也正是由于陶明哲等人的推波助澜,徐景泄题的消息方才那般快的传遍了整个士林,从而引起参考士子的不满。
只是对于陶明哲而言,当时却并非是在意会试公平不公平,只不过是想着借此打压左相一党,从而减掉当时的二皇子平王的羽翼罢了。
但杜允文也并非泛泛之辈,最后还是成功的令徐景脱罪了。
虽然这事已经过去了两年,但在此事之后,徐景的名声也算是彻底的完了。
对于徐景此人,杜承嗣始终是心中有愧的。
毕竟这些年来,类似于那次会试一样的事情,徐景也是为他们家做了不少。
“为了你?”
杜允文却是看不惯儿子这样软弱犹豫的样子,冷笑道:“他徐景能有今日,也是靠着咱们杜家!天底下哪有只得回报,不需付出的好事?”
说到这里,杜允文眉尖一挑,语气冰冷地道:“再则来说,当初会试即便是出了事,为父也是帮他脱了罪,算不得委屈他多少。”
“你以为当年若不是老夫,就凭他徐景,面对陶明哲一党的围堵和众多士子的弹劾,还能全身而退?”
杜允文一向有些看不起徐景,此刻更是面带鄙夷地道:“你以为他这能更进一步升任礼部尚书?徐景那点本事,能坐上礼部侍郎的位置,都是靠着老夫在朝中的势。若不是因着乃是老夫的女婿,他哪里还能在礼部那般张狂,只怕早被周跃光跟袁振给踢出局了。”
“再则来说,若非他自作主张,将试题泄露给李文旭,又岂会惹出那么多事端!老夫还没怪他,你倒是还觉得愧对于他!”
听了杜允文这话,杜承嗣沉默了。
当年顺德三十年的会试,正是李文旭的第四名传胪。
对于李文旭此人,杜承嗣是极为不屑的。
即便李文旭乃是他的外甥女婿,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对李文旭的感观。
虽然都是出身寒门,最后娶了官宦人家的千金,但在杜承嗣看来,姐夫徐景与这个李文旭有着本质的不同。
首先徐景是绝对有真才实学的,也是靠着自己的真本事考上了传胪,方才为姐姐杜柔嘉所看重,从而攀附上他们杜家。
但是李文旭则不同。
李文旭进京之后,仅仅乃是一个举人的身份,却借着拜会徐景之时,趁机接触外甥女徐依然,并百般讨好,最后借着徐景的权势,一举高中。
若说徐景乃是被动的接受杜家的示好,从而成为杜家女婿的话。
那么李文旭则是步步为营,从一开始便是有目的攀附权贵。
在杜承嗣看来,即便那李文旭的才识要比他强上一些,但也未必一定就能高中,至少是没有那个实力考得那般好的名次。
要知道,当年李文旭可是取了会试第三。
只怕不仅是会试,就是后面的殿试阅卷,只怕其中也是有徐景的手笔在,否则以那李文旭的才学,哪里就能取得中传胪。
毕竟在当初会试之前,那李文旭便已经哄得外甥女徐依然非他不嫁。
徐景也不过是相帮自己未来的女婿罢了。
不过,也正是因着李文旭的名次过于显眼,方才令陶明哲等人借题发挥。
虽然对李文旭此人厌恶的紧,但对于徐景,他却始终是当成姐夫来看的,即便知晓当年之事并非仅仅是为了他,但还是不愿眼看着徐景被问罪。
第166章 第166章:左相的狠
“父亲; 若是姐夫就此被问罪了; 那么姐姐跟依然可怎么活啊……况且闽地之事; 也不该全由姐夫一人担待。”
说到底,杜承嗣仍然还是有些不忍。
毕竟他仅有这么一位姐姐。
“妇人之仁!”
听了他的话; 杜允文却是冷冷一哼; 说道:“他徐景也借着我们左相府的权势横行华朝数年; 如今即便是一死,也不算白活一辈子。再则来说,闵地之事虽然牵连甚多,但他徐景也并不干净,若是因此事获罪,也不算委屈了他。”
见着杜允文决心已定; 且明显带着几分怒意; 杜承嗣也不敢在劝; 而是岔开话题道:“父亲; 您答允了姐姐; 说去陶相府,可还要出门?”
“自然。”
杜允文放下手中的茶碗; 点了点头,说道。
“可是您不是说此次不能出手救姐夫么; 去陶相那边; 是为了……”
对于杜允文的话; 杜承嗣却是有些不解了; 但仍是带着几分期待。
他自然是知道的; 自从顺德一朝,父亲跟陶相陶明哲都卷入了夺嫡之争。
当年陶明哲支持蜀王,而父亲却是跟平王走得近。
当时朝中传言,顺德帝将立太子,并且更是要在蜀王跟平王之间选定接班人。
因着这个缘故,身为左相的父亲跟陶明哲自然是斗得厉害。
眼下虽然新帝即位,父亲跟陶相两派都没押对宝,但也一直是井水不犯河水。
若不是为了帮助徐景开罪,父亲又何必拉下脸面去见那陶明哲呢?
闻言,杜允文立起身来,目色悠远地看了看屋外的院子里的一排翠竹,缓缓出言。
“要想让三司会审的结果与为父设想的一致,又岂能不去见一见陶明哲这个老小子呢……”
言及至此,杜允文转了转拇指上的扳指,复又说道:“闽地之事,必定要借此机会了结了才好,此事不可再生波澜,只能止于徐景这里。”
听了这话,杜承嗣心中一紧,眼中透出些许悲凉之色。
看来此次徐景是怎么也不能脱罪的了。
真是苦了姐姐……
“父亲,那陶明哲与您不睦多年,今次会不会在此事上做文章?”
这时候,杜承嗣又想起一事,遂建议道:“咱们是否应当另想法子?”
“承嗣,你到底还是年轻了。这官场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好坏,其实不过都是为了利益罢了,之前和睦不和睦有什么要紧。”
杜允文却是摇了摇头,说道:“你只当现在还是太上皇当政之时么?眼下新帝即位,为父与那陶明哲都押错了宝,如今皆是新帝眼中的芒刺,那陶明哲更是自顾不暇,哪里还来得气力与为父相争互斗?”
“是儿子短视狭隘了。”
一听这话,杜承嗣便极快地回过味来,随即神色一正,道:“难道父亲您是想与陶相结盟?”
“官场之中,因利而合的事情,难道你还见得少么。”
杜允文眼皮都没抬一下,只是沉声说道:“那季铭现在手里的权柄越来越甚,陛下也是有意抬举,想来过不了多久,季铭便权倾一朝。眼下还是早作打算的好。”
闻言,杜承嗣歪着头思索了一会子,仍是觉得有些转不过那个弯来。
虽然眼下季铭为新政总裁,掌控着户部全力推行税改之事,但这也好似不至于损及父亲杜允文的地位才是。
对于朝中之事,他也是有所耳闻的。
听说皇上有意让季铭更进一步,让他登上相位,但如今他们杜家早已跟勋贵世家牵连到了一起,陛下如今在推行税改,为了安抚勋贵们,自然是不会在这个时候轻易的便敢动父亲杜允文这个左相的位置。
那么剩下的便只有副相跟右相的位置了。
所谓人往高处走,那季铭在内阁为官多年,朝中也有许多门生故吏,现在又为元化帝所信任,想必心里自然是看不上从一品的副相之位。
季铭看中的,约摸乃是右相之位吧……
而且近来朝中虽然并无什么大事,但也是能感觉的出来,季铭近来有不少举动,都是冲着右相孙惟德而去的。
最为明显的一事——季铭勾连吏部尚书邓仕建,一起运作将孙惟德门下得意弟子顾云浩,从翰林院调任到户部的闽省清吏司。
这分明乃是想拉孙惟德下水,去帮他分担守旧派带来的压力。
不过这孙惟德也是狠角色。
却是直接立马反击,通过徐景之事,来逼迫季铭不得不与他们左相一党交恶。
当然,杜承嗣并不是一个很有心机城府之人,这里面的许多事情,他其实看不明白,而是父亲杜允文教他的。
“爹,季铭不是看中的右相之位么?咱们何必……”
杜承嗣不解地道。
他确实有些不明白,既然父亲断定季铭是冲着右相之位去的,他们又何必在意那么多。
难道不是只需要稳固自己的地位变可了么?
“季铭此人看似忠厚,实际野心极大,且又得皇上信任,若是哪日一旦官至宰相,还是得了右相之位的话,自然是要压为父一头。”
看着杜承嗣那疑惑的样子,杜允文不由摇了摇头,解释道:“孙惟德是个懂得权术之人,即便是为右相,也是懂得避让,不至于与我为难,但那季铭却是说不准了。”
闻言,杜承嗣恍然大悟。
虽然内阁乃是三位宰相共同主理。
但副相却是从一品官职,自然是无法与正一品的左相跟右相相提并论。
而且,严格来说,只有右相,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丞相。
虽然眼下他们朝中左相跟右相并尊,并没有什么多大的差别,但实际上,其实右相的地位应当更高一些。
孙惟德并不是一个在意虚名的人,也不愿一人独大,从而惹得皇帝不满,所以这么多年来,不论是在内阁中,还是在朝政之事上,都没有独自揽权,反而是尽量平衡内阁诸人的权柄。
也是因着这个关系,杜允文这么多年来方才在朝中有如今的影响力,甚至能与孙惟德分庭抗礼,势均力敌。
在这一点上,不论是杜承嗣,还是杜允文,都是极为佩服孙惟德的。
混迹于名利场上,能如这为孙右相一般有智慧,又不那么贪恋权力的,着实是不多了。
很明显,季铭并不是那么一个有胸怀之人。
“父亲,那姐姐若是待会问起来,我该如何说啊?”
杜承嗣犹疑地道。
他还是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姐姐杜柔嘉。
毕竟按着先前父亲话里话外的意思,好似去陶相府乃是为了帮姐夫徐景脱罪,但现在确实去为了让徐景早日定罪。
这让他如何去面对满怀期待的姐姐……
“连这点子事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你这脑子什么时候方能开窍!”
见着杜承嗣一脸纠结为难的样子,杜允文不由心中一门,教训道:“自己在家里多想想,别成天作出一副优柔寡断的样子!”
对于杜承嗣的心思,杜允文是万分看不上眼的。
他晓得自己这个独子不仅是心机城府不够,还为人过于良善,行事优柔寡断,实在并非是个混官场的料子。
也不知道当自己百年之后,这孩子能否担当的起这偌大的杜家。
若不是情非得已,杜允文实在是不愿就此将徐景作为弃子。
这倒并非是念着徐景乃是他的女婿,而是觉得有徐景这样一个人在身边相助,对于儿子杜承嗣而言绝对是件好事。
只是眼下由于都察院的弹劾,闽地那边的事情已经被摆到台面上了,加上季铭又一力主张严惩此事,对于徐景此人,现在也只得放弃了。
教训了儿子杜承嗣一番,见着时间差不多了,杜允文便吩咐府里的备下轿子,往副相陶明哲府上去了。
****
翰林院的官员共分为三班轮流休沐。
与杜承嗣一样,今日也刚巧是李文旭的休沐日。
李文旭当年因着徐景的关系,方才一举高中,而后又因着徐家跟杜家的权势,轻轻松松的进了翰林院。
前些日子因季航那边需要人手负责邸报之事,他便直接找到了翰林院学士陈凯元,调任到了季航那边。
不错,李文旭调任到季航麾下,其实并非乃是徐景或是杜允文的意思,而是他自己自作主张的。
翰林院本就是杜允文所分管,这么多年来,杜家在翰林院的影响力非同小可。
李文旭身为徐景的女婿,又是杜允文的外孙女婿,即便是作为‘一把手’的陈凯元,也是要给几分薄面的。
刚巧那时候季航那里需要人手,李文旭说话了,陈凯元自然是不敢轻易驳斥了去。
毕竟李文旭身份特殊,他说的话指不定就是左相杜允文的意思。
陈凯元自然是不敢拂逆杜允文,但也不敢去当面相问,也只得埋着头、咬着牙将李文旭调拨到了季航那边。
不错,在于徐家结亲之后,李文旭便是如此有意无意地利用徐家跟杜家的权势为自己开道。
如今徐景因为闽地之事为都察院弹劾,可谓是朝不保夕,李文旭自然对此事也颇为上心。
第167章 第167章:李文旭
这日; 正值休沐; 李文旭起了个大早。
自从与徐依然成亲之后,他便搬离了先前租住的小院; 搬到了徐依然陪嫁的宅子里。
在徐景出事之后; 岳母杜柔嘉跟他的妻子徐依然顿时乱了分寸,两人一起回去了左相府。
当然; 老丈人在大朝会时被都察院弹劾,这对李文旭来说显然也不是一个好消息。
无可否认; 不论是他当初向徐景投递拜帖,还是后面刻意接触讨好徐依然,都只有一个目的——那便是借助徐家的权势; 让自己平步青云。
因而,徐景如今出事; 甚至还惹出那么大的动静,这确实超出了李文旭的预想。
匆匆地吃过了早饭; 李文旭便急急出门,去拜访自己在朝为官的同年们; 然而一圈下来,却是没有什么收获。
这也难怪; 与他同年的进士们; 现在入朝也不过才两年,都还是官场上的小兵。
徐景此事关系甚大; 一般的低层的官员; 不说能起什么作用; 就是想探听消息都是不容易的。
兜兜转转一圈,李文旭还是转到了左相府。
看着左相府那五大扇红漆大门,李文旭眯了眯眼。
还真是气势非凡,不愧是当朝权相的府邸。
终有一日,他也当要如此才好!
不过虽然心下对左相府的气派权柄羡慕不已,但此时此刻,看着那恢宏的相府,李文旭心中却升起一种别样的滋味。
他知晓,即便徐依然是杜允文唯一的外孙女,是徐景跟杜柔嘉的独女;即便他是徐依然的夫婿,但杜家的人仍然是从骨子里看不起他。
特别是徐依然的舅父杜承嗣,更是从未给过他好脸色。
觉得他攀附权贵么?
不错,他从未否认过这一点。
李文旭知晓杜承嗣看他不起,但他亦是觉得杜承嗣乃是一介无能之辈。
若非是他出生于杜家,是杜允文的嫡子,说不得能成什么样子呢?
袖中的手又紧了紧,李文旭抬步往前,在门房的问安陪笑声中,进入了左相府。
“姑爷,您可算是来了,姑娘正发脾气呢。”
才一到后院,还未进屋,便见徐依然的贴身婢女急急上前道。
“怎么又闹开了?”
李文旭皱了皱眉,心中升起一股腻烦之感。
不错,徐依然不仅是个无盐哑女,更是出了名的暴脾气。
或许是仅有这么一个女儿,不论是徐景还是杜柔嘉,都对徐依然是千依百顺,自小养成了她一副千金大小姐的古怪脾气。
成亲之后,即便是心中不耐,但为了徐家跟杜家的权势,李文旭也只得顺着她、哄着她。
然而今日,李文旭本就在为徐景之事烦心,眼下听闻说那徐依然又在闹脾气,心中更是烦闷了几分,不过想到徐依然腹中怀有自己的骨肉,李文旭仍是压下心中的怒火,对那丫鬟说道:“恩,我眼下有些事情,待会再去看看,你让她好生休息。”
“姑爷,可是这……”丫鬟有些犹疑,不太敢将此话拿去回禀徐依然。
无奈地叹了口气,李文旭将方才买回来的一包糕点递与那丫鬟,说道:“将这带给她去,想必她会喜欢。”
“难为姑爷想着姑娘爱吃百味轩的糕点,姑娘见着您如此念着她、想着她,必然什么气都没了。”
那丫鬟笑呵呵地应了一声,忙接过去,往院内去寻徐依然。
这里,李文旭见着那丫鬟离开的背影,心中只觉腻味非常,眼神中也带着几分冰冷。
若非是不得已,谁愿意如此去迎合讨好那无盐哑女!
李文旭抬头望天,只见晴空万里,然他却是无奈地一笑。
老天爷还真是会作弄他。
原本他学识并不算很出色,最初拜会徐景,也并未得到徐景的另眼相看,无奈之下,只得绕了一圈,去接触讨好徐景那位独女徐依然。
即便知晓如此做会让人看不起,惹人唾骂,但李文旭却是丝毫不在意这些。
他穷怕了……
他是真的想在官场上闯出个名堂。
所谓英雄不问出处,若有一天他位极人臣、权倾朝野,又有何人敢在此事上多言一句?
不过,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才不过两年的时间,徐景便被都察院弹劾了,而且好似这一次徐景脱罪的可能性还不大的样子。
一想到此,李文旭便觉烦闷非常。
要知道,翰林院三年一馆选,庶吉士都得要在翰林院观政三年,方才开始正式派官。
虽然朝中的阁老们大多都是曾经出自翰林院,甚至有言说‘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但翰林院的庶吉士却是没有官阶的。
李文旭此时仍然还是翰林院庶吉士,须得明年再翰林院观政满三年,待到散馆之时,方才可以授官。
原本他还想着,到时候可以接着岳父徐景跟杜家的权势,谋取一个好职位。
但是现在徐景却是这样突然被人弹劾,且十有八九是凶多吉少,这对于李文旭来说,自然是预料之外的。
真是什么都不顺!
这时,李文旭想到与他曾为同窗的顾云浩跟季航,心中更是沉闷不少。
那两人可都已经是从五品了。
人总是在不经意之间爱与旁人攀比。
有的人攀比的是吃喝玩乐,有的人攀比钱财身家,亦是有些高雅一点的文人,攀比的乃是学识文章。
但对于李文旭这样一心埋首科考仕途之人,自然就忍不住攀比官阶职位。
原本与他同为寒门子弟的顾云浩如今官至从五品,他又如何能不嫉妒呢?
“文旭,怎么在这里站着?”
这时,随着一个疲惫的声音响起,李文旭侧头,只见岳母杜柔嘉面带倦色的走进院子。
“岳母,您……还好吧?”
李文旭回过神来,极快地调整了下情绪,面带关切地道:“今日小婿休沐,想着依然这些日子定然寝不安枕,食不知味,故而有些忧心,去百味轩买了点她喜欢的糕点来。”
听闻女婿如此关心女儿徐依然,杜柔嘉心中觉得稍微舒坦了些。
“还是你细心。”
杜柔嘉点了点头,说道:“依然这孩子性子倔,如今又有了身孕,实在是让人担心。”
“小婿会好生照料依然的。”李文旭说道:“今儿一早,小婿去寻了诸位同年们打探消息,却是都言岳父之事尚且情况不明,陛下那边也并未有什么旨意下来,想来还是有转圜的余地,岳母暂且放心。”
听见李文旭这般为了徐景的事情奔走,杜柔嘉面色一软,说道:“你是个好孩子,你岳父之事也不必太过担心,父亲已经答允了,说是今日便去陶相府,寻陶相一起合议合议此事。”
闻言,李文旭不由眉尖一跳。
难道杜允文还真预备帮助徐景脱罪?
不应该啊,要知道徐景可是在大朝会之日被都察院弹劾的,而且此事不仅关系着闽江数省几百万老百姓,甚至还牵连了税改的田地清理之事。
都察院那可是孙惟德的人,而新政税改又是季铭季阁老负责主理。
即便是孙惟德那边不会围追堵截徐景,但季铭那边,却是在朝会当日,就掷地有声地奏言要彻查闵地之事,严惩徐景。
而且最重要的是,当时元化帝更是亲自下令彻查,绝不放过牵扯进闵地粮价的任何官员和商户。
看这个样子,分明就是要抓着徐景这件事,来杀鸡儆猴,震慑住守旧派们的小动作,为新政开路立威才是。
面对这样复杂的情况,杜允文还是决定要保下徐景?
不应该啊。
心中疑惑,但李文旭面上却是丝毫不显,看着此处并无什么旁人,眼珠一转,便说道:“岳父之事有外公居中斡旋,想来应当不会有什么岔子了,如此小婿便也放心了。”
“只是还有一事,依然近来为了岳父之事忧心,翰林院那边事情又忙,小婿着实担心,却又不得抽出多余的时间照顾她。”
说到这里,李文旭顿了顿,又道:“小婿想着,什么人照料也是没有岳母您更细致,近日岳母久居外公这里,不若让依然也跟随您住在这边,一则有您照顾,依然也顺心点。二则,她一直忧心岳父,在外公这边,有个什么消息,她也能第一时间知晓。”
听闻这话,杜柔嘉也是颇为动容。
须知一般女子出嫁之后,若无特殊原因,都是不好在娘家久住的。
为官人家,则更是注重这些,那些个官员们生怕因此会被人说什么闲话。
而眼下这李文旭居然这样不顾其他,只为了让徐依然舒心,便主动提出让徐依然跟着她在杜家常住?
“你这孩子想的是周到。”
虽然心中动容,但杜柔嘉还是面有顾及地道:“不过如今依然怀有身孕,住在这边虽然是好,但若无你陪着,想来她心中也是高兴不起来的。”
闻言,李文旭心中甚是觉得舒坦,总算是说到正题了。
徐景如今只怕是依靠不了了,眼下最好的办法便是尽快取得杜允文的认可。
只见他眼中目色一闪,道:“如此也好办,小婿翰林院散职或是休沐,便来陪依然便可。”
杜家唯有一子杜承嗣。
只是这杜承嗣并非是个能成大事之人,肩上是定然担不起杜家这个庞然大物的。
若是能借着徐景此事,将徐依然留在杜家,那么他也能跟着时常出入杜家,如此便更有机会能在杜允文面前露脸。
只要抓住这个机会,取得杜允文的认可和赏识,那即便没了徐景这个岳父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也倒是个法子,只是委屈你了。”杜柔嘉丝毫不晓得李文旭心中所想,只一脸认可地点头说道。
见着杜柔嘉眼中那慈母的柔和之色,李文旭心中却没有任何波澜,仍是如文雅公子般微微一笑。
“没什么委屈不委屈的,小婿只要依然舒心就好。”
第168章 第168章:季航的邸报
翰林院; 邸报署。
现在刚巧午时刚过; 是他们翰林院既定的休息时间。
季航在署衙里匆匆吃过了午饭,便赶回自己的公务室。
这些日子税改之事进行的热火朝天,全国各地都在清理丈量田地,他们邸报署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不为旁的,只因眼下他们的邸报乃有两种版本。
其中一版本面向全国各地的大小官员,另一种版本却是要发往各地; 印发出来张榜告知华朝上下的百姓。
两种版本的邸报,都乃是每隔两日便要整理编辑好; 从而快马加急送至华朝各省。
这事看似轻松; 但实际也并没有那么简单。
毕竟如今的邸报不论是在朝堂之上,还是于百姓之中,都颇有几分地位。
对于朝中官员而言; 如今的邸报显然已经成为了估算朝中局势的一个重要依据。
而对于百姓来说,更是对邸报看重的紧。
毕竟老百姓们生活在朝堂之外,很难得知晓这些官场上的事情; 对于朝政,也是好奇的很,都是想着看些稀奇。
再则,如今华朝各地都在推行新税制,这于老百姓是有直接的利益关系的; 百姓们对此很是关心; 都想要从邸报上看看此事的进展和消息。
因着这个缘故; 季航等一众翰林自然是得要上心。
要知道这邸报关系重大; 特别是一些底层官员会从邸报上猜测朝中的风向,所以一言一辞,都是得要十分注意才行。
原本经过这段时间,在顾云浩的帮助下,季航已经逐渐上手,也算是能独当一面了。
但现在朝中却先出了王守明之案,后面徐景又被都察院弹劾。
这两事又纷纷牵连了税改,而且徐景此事还关系到闵地数省的百姓,内里之事实在是复杂的紧。
由此种种,他们邸报署近来更是小心谨慎了不少,生怕引导错了舆论的风向。
此刻,邸报署内除了季航之外,还另有两名翰林在埋首忙碌。
“季大人,你且看看这文章如何?”
一名翰林走至季航跟前,将刚删改好的文章递了过去,说道。
季航看了此人一眼,点了点头,面无异色地接过那纸文章,道:“我待会便看,忙了一上午,你要且去休息一会吧。”
“是,多谢大人。”
那翰林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