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宦海[科举]-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季铭不由暗暗后悔。
前些日子还是不该将事情做得那么明显,不仅收效甚微,反而还引起了这只老狐狸的警惕。
思及至此,季铭不由蹙眉斜了眼另一侧的吏部尚书邓仕建。
这邓仕建原也是聪明人,怎么突然这般沉不住气了。
虽然心中五味俱全,但季铭面上丝毫不显,在元化帝问话之后,不过思忖了片刻,便神色一正,掷地有声地道:“禀陛下,以臣所见,只有定规矩、明法度,方才得以享长久。”
“我朝历代法度严明,上至皇家天子,下至黎明百姓,皆是从法行事。如此以传万世基业,教寰宇黔首。”
说到这里,季铭更是义正言辞,神色凛然地俯身下拜道:“陛下!法度乃是国之根本,决不可违。都察院所奏之事必当细查才可,臣以为当三司会审,若徐景果真滥用权柄,祸及闽江数百万百姓,必当严惩不怠。否则,天下公理何在?我朝法度何在?陛下龙威何在?”
季铭一番慷慨激昂地言辞引得殿中不少官员赞叹不已。
不少不明就里的低阶官员纷纷满怀敬意地看向季铭。
好一个忠肝义胆的季阁老!
徐景那可是左相杜允文的女婿啊,没见着方才右相孙惟德回话都掂量了几分,开始回避了么。
却是这季阁老二话不说,直接要按着法度三司会审徐景,这就是挽起袖子跟左相正面刚啊。
季阁老真是以天下先的正直贤臣啊。
那些官员们却是不晓得,他们眼里敬佩不已的季铭季阁老,此刻心底正在一面吐血,一面暗骂孙惟德。
“季爱卿所言不错。”
这时,元化帝萧穆言也有了决断,当下唤了一声:“刑部。”
刑部尚书杨海生立马出列回话:“微臣在。”
“徐景之事交由你主持,一应事宜皆需查清禀明于朕。大理寺、都察院亦要全力配合,凡是涉及此事的官员商户,一应严惩不怠!”
待元化帝下令之后,刑部尚书杨海生,以及大理寺卿及都察院皆是俯身领命道:“是。微臣遵旨。”
“朕倒要看看,严惩之下,还有何人敢轻视国之法度!”
随着元化帝那带着三分怒意的声音响起,殿内官员们皆是行礼山呼道:“吾皇圣明。”
这时,徐景已经是完全瘫在了地上。
他万万没想到,会这么轻易的就栽倒在了旁人手中。
想当年,他乡试、会试联捷,殿试之后,更是取中第四名的传胪,随后迎娶当时的工部尚书杜允文嫡女,一时间那可谓是人人称羡。
初入官场,徐景亦是意气风发,想要干出一番事业。
但随着手中的权柄越来越大,且又有着杜允文这个岳丈,周围奉承之人越来越多,徐景的胆子也渐渐大了起来。
这么多年以来,他行事一向张狂,但因着左相一党的权势,却是没有人敢指摘半句。
原本,在徐景以为,即便是有朝一日,他大厦倾覆,也必得是搅动的朝局风起云涌,最后方才被皇帝下令处置。
然而却是千算万算,仍然是没有料到,他弄权半世,最后仅仅是因着都察院上折弹劾之后,由着季铭两句话,便这样被元化帝下令革职查办了。
直到这一瞬间,徐景只觉恍然大悟。
这么多年,他一直以为是因着自己的本事才爬到如此地位,也极力想要摆脱岳父杜允文的阴影,不想让人觉得他乃是依靠裙带关系,方才有今日的成就。
原来,在别人眼中,他仍然不过乃是‘左相女婿’,而非他自己——徐景。
悲凉地闭上双目,他已经听不见外界的一切声音,脑海中不停地回想这么些年来自己的所作所为。
闽江几省的数百万百姓么?
自己到底是做了什么啊……
此时,在一切皆成泡影之后,徐景心中还是有些懊悔。
他确实罪该万死,但他的无奈,也只得往自己的肚子里咽。
若是当初没有贪图捷径,没有为权势蒙了心智,没有成为杜允文的女婿……
那是否能够坚持本心?
或许能,或许不能,但此时,他已没有了力气去想那些。
在徐景思绪纷飞之际,季铭却是一颗心慢慢地往下沉。
季铭此刻能感受到殿内气氛的变化。
一众低阶的官员,特别是年轻官员,都是偶尔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
季铭此刻心中暗苦,面上却也只得绷着。
转眼看向孙惟德,却见这位右相大人亦是转头看着他微微颔首,随即淡然一笑。
见状,季铭更是恼怒非常。
这个孙惟德!到了现在还这般姿态,果真是只老狐狸。
面无异色地盯了孙惟德一眼,季铭侧头不去看他。
这时只觉好似有人正看着他,那种感觉似芒刺在背,季铭心中一凛,转眼看去,却正是左相杜允文。
杜允文此刻面沉如水,双目尽是彻骨的寒冰一般。
季铭见着杜允文这般,心中更是无奈了。
看来这左相是要将徐景之事算在他的头上了……
第163章 第163章:杜家
大朝会时,都察院突然弹劾礼部左侍郎徐景。
元化帝虽然一开始心中有些犹疑; 但最后当朝下令三司会审。
这件事来的太突然; 以至于朝中许多人都只觉措手不及。
不过; 经此一事后,不论是大小官员; 都是察觉到了元化帝的怒意。
看来这位年轻的帝王; 是打定心思要推行新税制的。
虽然是下令的三司会审,但徐景之事本就是都察院弹劾的; 对于都察院而言; 自然是不会自己打自己的嘴。
但是刑部跟大理寺又大多都是副相陶明哲的人。
因而,自打元化帝下令; 三司会审徐景; 其实朝中之人大多都认为徐景这次是要凉凉了。
毕竟陶明哲虽然如今权势不如顺德一朝; 但曾经也是牵扯了夺低之争; 当时甚至还是杜允文的最大的对手。
陶明哲跟杜允文两人在顺德一朝,可以说是斗了多年,是什么阴招损招都向对方用过; 早已是撕破了脸面的。
现在徐景落入刑部跟大理寺手中; 那便是等于落入陶明哲手里,又怎么可能还有脱罪的机会。
众人对此事议论纷纷,而杜允文更是心知肚明。
左相府内。
杜允文眉头紧蹙; 手里端着茶碗; 却还是没有心情喝茶; 最后将那茶碗复又放下。
“柔嘉; 别哭了,这也是他自己素日太张狂惹下的祸,为父此刻又能有什么办法。”
看着坐在一侧哭哭啼啼的女儿杜柔嘉,杜允文心中不免更是烦闷,叹息劝道。
杜柔嘉乃是杜允文的嫡女,当年待字闺中,因着在新科进士打马游街之时,一眼看上了当时风流倜傥的徐景,而后拒绝了与理国公府的亲事,如愿嫁给了徐景。
听闻徐景之事后,杜柔嘉心中大乱,匆匆回到娘家住着,想着能否让娘家出面救下徐景。
然后却是一连三日,都没有什么好消息。
“父亲,您一定要想想办法。”
听闻杜允文的话语中似有不耐之意,杜柔嘉哭的更是厉害了,当下便连忙说道:“夫君他虽是有千万个不好,但对女儿却是真心实意的,请您念在女儿的份上,救救他吧。”
“愚昧!”
哪里晓得杜柔嘉的话才说出口,杜允文便很是恼怒地喝道:“活了这么多年,我看你是越活越回去了!”
“当年为父便说过,那徐景乃是寻常寒门子弟出身,行事缺乏风度,透着一股子算计和小家子气。若是他那样的人一朝得势,必定张狂不已。”
说到这里,杜允文又无奈地摇了摇头:“怎奈你当时一意孤行,只言非那徐景不嫁,倒是不知他到底给你灌了什么迷魂汤。现在出了事,又来娘家哭哭啼啼,何苦来哉,这岂非是你自己找的?”
杜柔嘉万没想到事隔这么多年,父亲还重提当年的旧事。
她此刻心中急切,也顾不得那么许多了,直接开口说道:“父亲,当年之事虽是女儿一意孤行,夫君也是因着您老人家方才能平步青云,但这么些年了,他亦是尽心尽力的为您奔走献计,虽然女儿乃是妇道人家,不知朝中大事,但仍是知道,有许多事,也并非仅是夫君一人之力便可成事的。”
“说到底,他走到今日这一步,落得这番田地,也并非仅仅是因为他自己。”
杜柔嘉虽然不是个知晓朝政的人,但身为杜允文的嫡女,耳濡目染之下,自然是要比寻常妇人强上许多。
她的夫君徐景,虽然乃是当朝正三品的礼部左侍郎,但在朝中,他身上最重要的一个标签,却是——左相杜允文的女婿。
因着乃是左相党的关键人物,徐景虽然一面享受着这个身份带来的权势和便利,但一方面也有不为旁人所知的困境。
毕竟有的事情,杜允文身为左相,是不方便亲自出面的,那么作为杜允文的女婿,徐景自然是要责无旁贷的冲在前面。
杜柔嘉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妇人,与徐景夫妻共同生活近二十年,眼下看着丈夫处境危机,自然是没有顾忌那么多。
当下,见着父亲杜允文话里话外好似要撒手不管的样子,杜柔嘉急了,当下脱口而出将心底的话说了出来。
自从知道徐景出事之后,她便到了娘家。
这几日来,见着杜家上下虽然好似都在为丈夫之事奔走忙碌,但她却是能够感觉到一些不同寻常。
如今独家与其说是在为徐景之事奔走,倒不如说是在忙着斩断徐景之事与杜家的牵扯。
一连三日,不论是她的弟弟还是父亲,都未曾表态要帮助徐景脱罪,眼看着杜家似要弃车保帅,舍弃徐景,她又怎么能不着急呢。
“柔嘉!”
很显然,杜柔嘉的话并不好听,简直是说到了杜允文的痛处,他一拍桌子,怒喝道:“你看看自己如今的样子,哪里还像我杜允文的女儿!”
自从徐景被元化帝当朝发落之后,杜允文便觉此事有些不妙。
眼下华朝上下都在推行新税制,以季铭为首的新政一派可谓是风光无限。
现在他牵扯着朝中守旧派的勋贵世家们,为了减少新政的阻力,或许目前元化帝还会给他几分面子,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新政之后,朝中必然又是另一番天地,到时候也不知还有没有他的立足之地。
要知道季铭现在可是如日中天,就连右相孙惟德,那季铭都敢于去算计,谁能知晓季铭若是大权在握之时,能不能容得下自己?
对于元化帝的态度,杜允文从未抱有过期待。
毕竟他乃是曾经支持平王夺嫡的重要人物,即便元化帝到时候为了制衡季铭,平衡朝中权势,也自会扶持旁人,不会再选择他。
说句实在话,他、孙惟德、陶明哲这三个顺德一朝的宰相,也是权柄太大了,若是再掌权数年的话……
每一个帝王都不愿自己的王座之下,还有一个集权于一身的臣子。
杜允文深谙权术之道,看着季铭勾连吏部尚书邓仕建,便察觉出季铭有意右相之位,也猜测元化帝有意分化孙惟德手中的权势。
眼下徐景多半是保不住的了,毕竟以朝会那天元化帝的态度,很明显这位年轻的帝王是预备拿着处置徐景来为新政开路立威。
若是他再去要一力护下徐景,实属不智。
而且,多半也不会有什么成效。
但是面对自己的嫡出爱女,杜允文却又是有些心有不忍。
“柔嘉,你可知那徐景是犯了什么事?”
杜允文压下心中的烦闷,开始劝慰自己的女儿道:“他在闵地大肆圈占田地,借由族人的名义,广开粮庄,操控闵地几省粮价,致使无数百姓卖儿卖女,生活困顿,如此行径,落得今日下场,实在是罪有应得。”
听到这话,杜柔嘉也是有些震惊了。
她绝没想到她那平日里爽直温和的夫婿,居然会作出这样的事情。
“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误会?”
杜柔嘉想到这个可能,随即连忙说道:“可是有人见着他身处高位,便想着诬陷坑害?父亲,你是知道他的,他纵然做事不够谨慎细致,但也不敢犯下这么大的错啊。”
听闻杜柔嘉这话,杜允文却是眉尖一跳,随即眯了眯眼。
不错,徐景虽然身为礼部左侍郎,但终究还只是一个正三品罢了。
即便是兼并或是瞒报土地,也不至于会弄出这么大的阵仗。
更是不可能凭着他徐景一人的权势,就可令闽江流域的几个省都对此事视若不见,不敢插手。
毕竟各省的巡抚,那也都是正二品的大员。
他徐景即便再能耐,也是不可能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不仅圈占闵地无数良田,更是操控那几省的粮价。
徐景能成此事,虽然有借由自己这个左相岳父的权势,但内里之事,却是不能细究深查的。
思及至此,杜允文心中暗暗警惕,但面上却是一副气急的样子,怒喝道:“都察院所奏,还会有假不成?即便他是冤枉的,但三司会审之后,必然一切都将大白于天下,断然不会冤枉了他!”
“可是父亲,他总归还是女儿的夫君,这么多年来,对待女儿也是不错的。”杜柔嘉哭道。
“糊涂!”
杜允文一拂衣袖,喝道:“你乃是我杜允文的女儿,他徐景吃了熊心豹子胆,那也是不敢亏待你的!你好歹活了这么多年,却是连这么简单的事都看不透。”
闻言,杜柔嘉眼神色一默,但随即却又是双目含泪地摇了摇头。
她自然是晓得的。
当初徐景少年成名,一举得中传胪,且人又生的风流倜傥,眉清目秀,经游街结束,便成了不少女子的春闺梦中人。
她本就生的极为寻常,既不是什么才华横溢之人,也算不得美貌。
若不是因着‘杜允文嫡女’的名头,徐景又如何能看得上自己?
虽然即便心里清楚,当初徐景娶她,是为了攀附上当时身为工部尚书的父亲杜允文,但她还是满怀期待的嫁了过去。
第164章 第164章:救不得
杜柔嘉并不是一个顶聪明的女人,甚至可以说是心思颇为单纯。
当年虽然知道徐景娶她乃是为了父亲杜允文的权势; 但她却也并不很是在意这个。
她本就相貌平平; 在风度翩翩的徐景面前; 甚至常有一种自卑之感。
谁哪知成亲之后,徐景待她很是温和; 夫妻也算得上是举案齐眉。
这么多年来; 他们就那样平淡的相处着,虽然感受不到丈夫浓烈的爱意; 但杜柔嘉已经是满足非常了。
特别是在她生了女儿徐依然之后; 徐景仍然是一如既往地对待她。
杜柔嘉跟徐景仅仅只有一个女儿,便是徐依然。
正如京中之人听闻的一样; 徐景这个唯一的女儿徐依然; 确实是一名哑女。
而且; 或许是遗传了母亲的比较多; 徐依然与杜柔嘉一样,相貌都颇为寻常,算不得什么出众之人。
原本杜柔嘉在生下女儿之后; 久久不曾再有孕; 她心中也是惴惴的,只以为丈夫会借着此事纳妾。
毕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徐景怎么说也是一个男人; 且还是第一个出人头地之人; 面对家中长辈的期待以及族人的推崇; 他又如何不想再添一个子嗣; 以便承继家业呢?
杜柔嘉已经做好了有人分享丈夫的心理准备,但是徐景却并没有那么做,他们夫妻就这样守着唯一的女儿徐依然过了这么多年。
虽然徐景并未细细跟她说起内心的想法,对于为何没有纳妾生子的事业从未提及,但杜柔嘉却仍是认为那是徐景对她有情谊的缘故。
对于此,她又是感动,又是惭愧。
面对这样的夫君,她又是如何能不回护呢。
因而,即便晓得此事会让父亲跟娘家为难,在徐景出事之后,她还是第一时间便带着女儿杜依然回到了娘家,请求父亲杜允文出手相助。
只是在这个时候,她原本以为的丈夫对她的情谊,却是突然被父亲杜允文点破,杜柔嘉心中自然是沉闷的紧。
原来,她骗了自己这么多年……
在此时此刻,她才觉察到,原来她心里一直都清楚,徐景对她有客套,有温和,有尊重,但唯独没有爱意。
不论是丈夫平时言行,还是这么多年来不纳妾不生庶子,其实都是因为她乃是杜允文的女儿。
心中酸楚非常,但杜柔嘉总归是舍不得一起生活了多年的丈夫,还是双目含泪地道:“女儿只晓得他是依然的父亲,能不能——”
她话还未说完,便被杜允文厉声打断:“他是依然的父亲,但也是致使闵地数百万老百姓饿肚子的罪魁祸首,我杜允文虽是你的父亲,是依然的外公,但也是当朝左相,自然当要以朝廷百姓为重。”
说到这里,杜允文又放柔了声音,说道:“孩子,为父晓得你难过,但徐景此事确实令人发指,为父既然为官掌权,又如何能因着他乃是自己的女婿,便偏私于他,弃天下百姓不顾?”
“你是知道为父的,我之所以在朝为官数十年,并非是为了权柄,只不过是想凭一己之力,而见四海升平,百姓安居。如今徐景如此作为,祸害百姓,为父早已恨极,你却还不知国家大义,定要为父为其脱罪,如此不是逼迫为父么……”
杜允文面带沧桑地说着这些话,神态似有说不出的无奈,道不尽的感叹。
杜柔嘉本是一个内宅妇人,又因崇敬自己的父亲,遂对杜允文的话深信不疑。
看着父亲如此神态,杜柔嘉原本坚定了的心思,在此刻也动摇了。
不错,父亲乃是一朝权相,虽然地位崇高,但这么多年来,也是时时刻刻为着天下和百姓在忙碌。
眼下,她为了自己的夫君,如此求着父亲违背本心,去做那些包庇之事,父亲心里指不定多苦……
“父亲……我……”
杜柔嘉眼中饱含着悲楚,她想要救出自己的夫君,但也是不愿如此逼迫伤害自己的父亲。
亦
“姐姐,姐夫这件事,我们都不愿看到,父亲亦是如此。”
这时,杜允文的嫡子,杜柔嘉的亲弟弟——杜承嗣出言说道:“父亲的性子你还不知道么?父亲为国为民操劳一生,徐景坑害了数百万的百姓,你让父亲如何能忍心,又怎么去救下姐夫?”
“我……”杜柔嘉一时语塞,也是有些说不出话来。
“罢了。嘉儿,等一会子,为父便去陶府一趟吧。”
这时,杜允文却是叹了口气,说道:“只是,此事牵连甚大,陛下也是龙颜大怒,即便为父去走这一趟,也不见得有多大的效果,这一点你须得明白。”
“恩,女儿明白!”
杜柔嘉重重地点了点头。
她也听说了,现在徐景面临着三司会审。
这事是都察院出面弹劾的,都察院那边的那条路是必然行不通的。
那么剩下的便只有刑部跟大理寺了。
刚好大理寺跟刑部又都是副相陶明哲所分管,因而此刻却陶相府是最有用的。
应下之后,杜柔嘉苦涩地看向杜允文。
只见父亲早已须发花白,或许是因着这几日的事情没睡好,眼睛上还布着不少红色的血丝,整张脸既如印象中那般威严,却又带着几分英雄老矣的落寞和无奈。
想来是最近朝中局势不太平吧……
还是夫君徐景之事牵累到了杜家,方才让父亲如此忧心?
杜柔嘉心中一酸。
若非是没有办法,她委实是不愿如此逼迫父亲。
在她的印象里,父亲一心为公,一生的热情与心思,那都是为了朝廷跟百姓,即便身为左相,也是不愿仗势弄权。如今临老了,她这个身为女儿的人却是去逼迫他做些违心之事……
“爹,女儿不孝,给您添麻烦了。”
想到这里,杜柔嘉更是鼻头一酸,低声哭泣道。
杜允文眉尖一挑,随即却是一叹,说道:“好了,此事不再说了,为父待会去见一见那陶明哲,你去后院照看依然吧。”
不错,徐依然跟李文旭成亲之后两年,总算是有了身孕。对此,徐家众人跟李文旭自然是欢喜的,但是才没高兴多久,却是徐景就出了事,徐依然担心父亲,自然是不能安心养胎的。
未免女儿心思过重,杜柔嘉便直接带着徐依然一起回到了杜家。
想起女儿肚子里的外孙,杜柔嘉更是五味俱全。
眼下丈夫已经出了事,女儿徐依然跟肚子里的外孙,便是她的全部希望。
“恩,女儿明白了。爹,女儿对不住您。”
应了一声之后,杜柔嘉留下这一句话,便不敢再去看父亲杜允文,而是匆匆离开去了后院。
这里杜允文见着女儿离开,不由蹙了蹙眉。
“爹,姐姐看着憔悴了不少。”
杜承嗣亦是叹息了一声,眼中带着几分担忧地道:“不知徐景此事一了,她能不能受得住。”
这时,却见杜允文早已收拾起了方才的神情,伸手去端起了茶碗。
他面上神情淡漠,眼中尽是坚毅之色,举止间也仍是带着三分闲适,与方才那个沉痛悲切慈父似乎判若两人,浑身上下无一不散发着当朝权相的气势。
这才是他——左相杜允文!
“我杜允文的女儿,可以羸弱、可以柔和、也可以愚钝简单,但绝对不能不堪一击!”
杜允文端起茶碗,款款地吃了口茶,眯了眯眼,说道:“你这姐姐向来是个心思简单的,但为父也晓得,若是到了绝境,她亦是有一身的硬骨头,加上现在依然有孕,即便徐景那边有状况,你姐姐也逼着她自己振作起来的。”
“爹,您说的是。”
杜承嗣赞同地点了点头,思及一事,仍是心中有些不忍,遂眼珠儿一转,试探地道:“皇上不过是下令三司查办,但终究还是不敢在这个时候跟勋贵世家们撕破脸吧?爹,姐夫之事,真的是没有办法了么?总归闵地的那些事,也是为了——”
“闵地的事,不论是为了什么,为了谁,都只能是他徐景一人所为,与旁人无尤,你给我记清楚了!”
杜允文立即打断杜承嗣的话,声音中带着一丝凛冽地道:“眼下闵地那边的事已经摆到台面上来了!若是借着这一次将此事盖棺定论,那么今后若是有个万一,那又当如何?不仅我这个左相之位不保,就是我们杜家,也是免不了曹家灭族。”
“眼下有人送来这个梯子,咱们若不抓紧时机将这件事摆平了,还犹豫作甚!”
杜允文眯了眯眼,眼中尽是一片冰冷,说道:“这次都察院弹劾徐景,恰巧又是为了闵地之事,可见这事是瞒不住的。皇上也必然对闵地那边极为不满,若是等皇上没了顾忌之时,再下令彻查,还不如现在便弃车保帅。”
“只要三司会审之后,查出闵地之事皆数乃徐景所为,眼下这个节骨眼上,陛下想必也是不愿将事情闹得不可收场,十之八九会依着三司会审的结果了结此案。只要他金口一开,就此了解,那么今后便也不怕他再翻查此事了。”
闻言,杜承嗣也是重重地点了点头。
不错,身为帝王,金口玉言,一言九鼎。
只要元化帝亲自过问此案,又下令处置了徐景,那么这件事便只能随之埋入黄土,若是再有人翻查,那便是质疑元化帝的圣明和决断。
但是姐姐……
想到杜柔嘉那落寞的身影,杜承嗣不由心中一软,说道:“父亲,姐夫是真的救不得了么?”
第165章 第165章:当年会试
杜允文膝下子女不多,仅一子杜承嗣; 一女杜柔嘉。
姐弟都乃是杜夫人所出; 两人之间的关系自然是十分要好的。
杜承嗣虽然乃是杜允文的独子; 但终究不是一个读书的料子,被杜允文押着读了这么多年书; 也不过只取中了一个举人。
原本以杜家的权势; 杜承嗣是不必非得要取中进士,方才可以为官的。
要知道考中举人; 便可以等着补官。
虽然补官的大多是些贫瘠之地的芝麻小官; 但有杜允文这么一个左相的父亲,杜承嗣即便是补官入仕; 过不了几年便也能平步青云; 直接一步一步升上去。
但是杜允文早年涉入夺嫡之争; 不愿自己嫡子过早的为官; 以免被牵扯其中,遂不允准杜承嗣补官,反而是让杜承嗣继续在国子监读书。
直到眼见顺德帝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 加上自己也愈发年老; 于顺德三十年的会试,杜允文方才允准自己的儿子杜承嗣下场。
那一年的会试,徐景乃是主考官。
杜承嗣虽然考的名次并不考前; 还也并未落到同进士里面去; 反而在一个相对比较不太显眼的位置。
对于身为左相独子的杜承嗣而言; 如此的名次; 方才是最好的。
毕竟于他而言,已经不需要取中前列,从而争取皇帝或是朝中权贵的欣赏,只需要有个资格可以参加翰林院的馆选便是了。
杜承嗣的学问并不算很好,当初顺德三十年会试闹出了泄题舞弊的事故,徐景亦是被众多士子联名上书弹劾。
这一件事,虽然是被顺德帝最后压了下来,但其中的内里,也只得是他们这些当局者方才知晓。
“父亲,姐夫这些年,也是有许多无奈,就拿那一年的会试,若不是因着我……”
想起顺德三十年会试,杜承嗣却是面上一红,随即心有愧疚地劝说杜允文。
“什么因为你!”
杜允文立马喝骂道:“你那姐夫身为礼部左侍郎,担任会试主考官也不是一次两次了,难道因着避嫌,你还不得参加会试了不成?”
闻言,杜承嗣沉默了下来。
父亲对于这件事情始终讳莫如深。
他知道,父亲纵横官场多年,寻常的什么事,都是难不住他,即便是面对万人之上的皇帝,也是自有一套应对之法。
只有在他跟姐姐杜柔嘉两人的事情上,父亲才会如此方寸大乱。
不让他多提当年之事,不过是为了不想为旁人所知,是想要保住他的前程罢了。
毕竟,以他的才学是极难考上进士,并且得以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的。
对于杜承嗣来说,难的其实乃是考中进士,而翰林院的馆选,对于他而言,却是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首先,翰林院馆选的规矩本来就松些,而且乃是由礼部主持,翰林院自己出题。
其次,不论是翰林院跟礼部,里面的官员大多是左相一派,身为杜允文的嫡子,又怎么可能在馆选的时候名落孙山。
杜承嗣显然不如他的父亲那般有能耐,也更不似杜允文一样心狠,即便知晓了眼下徐景是凶多吉少,但还是有些不忍心,遂在明知道杜允文不悦之后,仍是鼓起胆量,劝道:“爹,姐夫这么多年来,也是为咱们家做了不少事,即便当初为众多人盯着,也是为了我,方才泄露会试考题,若不然,也不至于会惹出那么许多事。”
不错,顺德三十年的会试,徐景确实泄题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