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宦海[科举]-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来是这么回事……
似察觉到了赵启眼中的落寞之色,顾云浩将手边的茶碗移至他的面前。
“博彦,往事已过,咱们只待来日。”
第151章 第151章:哥也是有脾气的(捉虫)
自从明月楼一聚之后; 赵启向翰林院请辞。
顾云浩与赵启商议; 赵启还是先随着顾云浩入户部当差的好; 只待此事了了之后; 再论其他。
虽然他们如今是主翁跟幕宾的关系; 但顾云浩如今并不需幕宾帮着处理寻常之事。
他现在的主要功夫还是在税改之事上。
而且司里陆安宁将闽省的田地清理工作推给了顾云浩,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他实在是需要一个信得过的帮手。
再则来说,入户部之后,多少还是有些俸禄的。
即便赵启言明尚有一些家资,但顾云浩估摸他亦不是那种大富大贵之家的子弟,能多一点收入也是好的。
对于顾云浩的提议; 赵启自然是没有不答应的。
于是; 顾云浩告知了陆安宁; 说是选定了侍从。
“能让景源看重; 自然是好的; 只是一样,需得信得过才好。”
听闻顾云浩谈及赵启入户部之事,陆安宁只是笑道。
“这是自然,下官在翰林院是; 亦是此人跟随左右,是个谨慎稳妥之人,郎中大人请尽管放心。”顾云浩含笑说道。
对于他如今与赵启的关系; 自然是没有必要多言的。
“既如此; 待我明日回禀了左侍郎大人; 得了准信,便让他来当差吧。”
陆安宁点了点头,又面带忧虑地道:“如今咱们司里事多,能尽快来随你办差是最好不过的了,昨日我听说蜀地那边动作挺快,已经开始要准备派下官吏核对田册了。咱们可得要抓紧些才是。”
我勒个去!
看着陆安宁那带着几分忧虑,却又颇为沉稳的面庞,顾云浩不由暗暗吐槽。
真是好一副忧国忧民,克己为公的模范上司姿态。
难怪都说要想当高官,必得先练演技。
这个陆安宁真特么坑爹。
顾云浩无语了,他才到户部,陆安宁便将棘手的田地清理之事推了过来。
而这才过去三天,就开始催进度了……
还拿隔壁的蜀地清吏司作比对。
比较就比较吧,催就催呗,还作出一副‘我都是为了工作,我不是在埋怨你’的领导姿态。
这陆安宁在京中混了这么多年,演技也确实有几分。
不过吐槽虽是吐槽,但顾云浩也不会在面上显露半分,反而亦是一脸沉重地点头道:“大人所言极是,只是咱们闽省有大人总领,必然是错不了的。”
开玩笑,谁还不会演似得。
他们闽省清吏司虽然内部有分工,先前他亦是被陆安宁坑了一把,让他一个新人去负责田地之事。
顾云浩当时初到户部,虽然对陆安宁如此没有道义和担当的做法有些看法,但也觉得好歹人陆安宁是郎中,是‘一把手’,按着官场规矩,还是应该给面子,不好一下子就将关系弄僵。
然而现在顾云浩却是发现,这位陆安宁陆郎中不仅没有什么担当,而且还是个得寸进尺之人。
先前顾云浩念着陆安宁乃是‘一把手’,接下了田地清理这件难事,而这陆安宁却是起劲了,不过才过了三日,便开始故作姿态的催进度。
虽然作为上峰,催问下属公务的进度,这乃是寻常事。
然而也是没有像陆安宁这样的。
毕竟他们司里的情况比较复杂,而且也并未落后于人,只是并未如蜀地那般动作快罢了。
而且,先前他们闽省清吏司诸事都是由陆安宁负责,田地之事亦是如此。
在陆安宁手上的时候,他们的进度本就不快,是绝对赶不上蜀地的。
要知道,这前面的进度慢了,那可是陆安宁的过错。
而今推给了顾云浩,却开始催了起来。
这分明就是想要将前面进展缓慢等责任,全部推到顾云浩的身上。
果真是人善被人欺!
顾云浩自问并不是什么良善之人,自然更是容不得有人如此耍心思坑自己。
笑话,即便现在他是司里的‘二把手’,还负责田地清理之事,但他们整个闽省清吏司却是由陆安宁负责,若是司里的工作出现什么差错,首先追责的还该是陆安宁这位‘一把手’才对。
因而,顾云浩还是觉得应该适当的提醒一下这位郎中大人,遂又道:“下官初来户部,尚且有些事捋不清,侍郎大人那边,只怕还需郎中大人多担待些。”
看清了陆安宁的为人之后,顾云浩也没有了什么旁的顾忌。
虽然他们官阶不同,但相差也不大,一个乃是正五品的郎中,一个是从五品的员外郎,不过半级而已,既然这陆安宁不仁义、没担当,他也没必要将他太当回事。
顾云浩自知并非是个君子,若问他面对朝中一品、二品的大佬们敢不敢如此,他自然是认怂的。
不过顾云浩还是觉得,既然步入官场,而且他也心中自有方圆分寸,便没必要将自己的姿态放太低。
而且,很显然这个陆安宁陆郎中这般性情外露,却又毫无担当的人,是难以有机会登上高位的。
既然如此,也没必要多给他面子。
不错,就是这么势利,就是这么功利,谁还不是个公务员咋滴?谁还没个脾气咋滴?
入朝为官,谁人不想往上爬,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若是在官场中能寻得志同道合的知己好友固然是好,自是互敬互助。但假使遇到的人处处算计,那也没必要多客气礼让。
当然,若是面对一些能左右自己命运,或是可以影响他理想抱负实现的人,节操、个性神马的还是可以暂时抛开一下下的。
虽然好似有些没下限,有些不要脸,但这也是自读书之后,他已遵循多年的行事准则。
只是……
顾云浩觉得,自从进京,在那个右相师祖孙惟德的影响下,他是越来越不知‘节操’为何物了。
难道这些朝中大佬们内里都是些没节操、没下限的?
想到这里,顾云浩觉得细思极恐。
顾云浩在这里思绪纷飞,而陆安宁却也心绪有些并不平稳。
方才顾云浩那话,分明是又将皮球踢了回来,就差没有明言“闽省的事你是‘大拿’,就算到时候出了事,你也是在最前头跑不掉”这样的话了。
看来方才那句话,果真是激怒了这位年轻的状元郎了。
他怎么忘了,这个顾云浩虽然现在官居从五品,但总归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今后前途只怕不可限量。
毕竟这人运气好,有个右相那般的师祖罩着。
思及至此,陆安宁不禁有些暗悔。
前两日见这顾云浩一副识趣受教的模样,好似并不是个有气性之人,他方才想要更进一步打压一下这位年轻的官员,以便今后容易掌控。
然而却是没想到会如此……
但事已至此,陆安宁身为上司,虽然只大了半级,但也不会表露丝毫悔意,只含糊地道:“此事你上些心便是。”
“是。”
顾云浩懒得去想陆安宁的心思,只应了一声,但随即眼珠一转,又道:“郎中大人,下官想了想,方才言及我那侍从之事,还是由下官自己去禀明侍郎大人吧?”
说到这里,顾云浩见陆安宁面色有些不悦,便又眉尖一挑,继续说道:“毕竟先前初来户部之时,左侍郎大人亲自吩咐了此事,如今下官既然已经选定了,还是应当亲去回禀才是。”
原本顾云浩觉得此不过小事一桩,可由陆安宁去向钱卓然回事的时候顺口提一句便可,但经由方才与陆安宁的那几句话之后,他还是改变了主意。
他不想再拖了。
毕竟他现在在司里可谓是人生地不熟,赵启来了之后,他方才有自己信得过之人。
而且,这三日里,对于田地清理之事,他还是思考了许多,原来预备与陆安宁商议之后,以他们闽省清吏司的名义上报部里。
但见现在陆安宁的做派,显然不是个好相与的,顾云浩便觉得没有必要将此功劳归与陆安宁的身上。
见着顾云浩如此说,还将钱卓然的话抬了出来,陆安宁自然是没有什么好说的,只得点头道:“景源所言甚是,如此便由你亲自去回吧。”
闻言,顾云浩满面温和地对着陆安宁一笑,应了下来。
今日并非大朝会,只朝中三品及以上的官员站班,被称为小朝会。
一般而言,这小朝会没大朝会那般讲究,各处官员站班之时,如遇到紧急或重大事宜,需当场禀奏之外,其余寻常事务,只需写到奏折上,在朝会之后递交内阁票拟便好。
于政事上,内阁有票拟权,所谓‘票拟’,便是由内阁大臣们率先阅看全国各地的奏折,将批阅处理建议写在票签上,而后附在奏折首页,随之送呈皇帝御裁。
因着他们户部近来全力推行税改,元化帝的主要注意力也放在税改之事上,因而在朝会之后,大多都会另召季铭及钱卓然、唐守忠三人了解税改之事。
在陛见之后,季铭一般都会去内阁,毕竟他乃是阁老。一则是由于内阁的奏折堆积如山,于他而言,自是有职责去处理的;二则也是为了不脱离内阁,毕竟内阁的‘票拟’权,亦是权柄的象征。
但是,在去内阁之前,季铭还是与钱卓然跟唐守忠言语了会税改之事。
钱卓然回到户部的时候,已经近午时。
看到顾云浩,钱卓然还是有些诧异。
即使同为户部的官员,但钱卓然乃是部里的大佬,平时很少将从五品的员外郎放在眼里。
然而眼前这位少年却是有些不同。
毕竟是在仕林儒生中颇有名望的‘三元及第’的年轻状元郎,还是右相孙惟德看重的弟子。
“景源,有事?”
虽然心中并未将顾云浩当回事,但钱卓然为官许久,面上却仍是带着亲和之意。
“下官有一事,欲禀左侍郎大人。”
顾云浩恭敬一礼,说道。
第152章 第152章:对策
“哦?”
钱卓然眉尖微扬; 端着茶碗; 往后一仰,整个身子靠在了高背椅上; 好整以暇地道:“所为何事?”
其实如此姿态到并非是钱卓然刻意摆架子,而是他毕竟年纪不小了; 站班一站就是将近一个时辰,后面又与季铭商议税改之事,如今好不容易回到了户部这个自己的地盘,自然整个人便放松了许多。
“下官来此; 乃有两事。”
顾云浩答道:“一则乃侍郎大人先前所言侍从之事,下官已有人选; 乃是原翰林院的院侍; 为人办差皆颇为谨慎。”
对于一个小小侍从的事,钱卓然很显然并不放在眼里。
他实在觉得这件事不必专门来回禀。
“此事你拿主意就是; 另再知会你们司陆安宁一声便是了。”
钱卓然低首吃茶,垂下的面庞上带着几分不悦。
很显然,他是不满顾云浩这位新入部的官员没眼色。
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拿到面前来说,实在有些低了他户部左侍郎的身份。
只是钱卓然为官多年,自是喜怒不形于色的,那一丝不耐刚浮出眼眸; 瞬间便消散了。
毕竟他虽是侍郎,但也分管部里的内政; 此事顾云浩来回禀一声也是没错的。
而且这顾云浩乃是右相门下弟子; 他的冠礼; 钱卓然还参加过呢。
“谢过侍郎大人。”
顾云浩拱手谢道,随后又说:“再有一事,下官初来,亦是知晓税改乃是部中大事,而田地清理丈量,却又是重中之重,然各地瞒报田产之事颇为严重,咱们户部虽一力清理丈量,然只怕仍是力有不及。对此,下官有一建议。”
要知道他们户部虽然有二十三司,数百人,然而丈量全国土地的话,却还是人手不够的。
而且,户部的官员,也是不可能会亲自走到田间地头去丈量的。
故此,这个田地清理工作,基本上都是下令各地自行开展,而户部的官员却是到各省督查而已。
只是这样一来,这个清理工作必然还存在一些弊端。
毕竟能瞒报田地的都是那些手握权势的世家大族,在如今这个形势之下,对于在一方为官的地方官员来说,对于那些盘踞各地的士族也还是心有忌惮的。
要知道寻常主理地方政务的知县不过是七品官,就算是为知府、知州,也不过是四品、五品,对于京中的这些大佬来说,还真是未必将这些地方官员看在眼里。
若是在田地清理过程中,自然会有一些高官为了保障自己家族的利益,从而胁迫地方官员在清理过程中作假。
而许多地方官员本就势孤,甚至有人为了寻求靠上,则是很容易借着田地清理之事向朝中的高官们投诚,借此攀附的。
如此的话,田地瞒报必然还是会存在的。
那么他们的税改,他们清理丈量田地的效果,便会大大折扣。
这显然不是顾云浩所愿意见到的。
而且,若是税改效果不显的话,元化帝也未必会满意,那么不论是施行此事的户部,还是作为提倡者的顾云浩,都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顾云浩的话一出口,便引起了钱卓然的兴趣。
作为户部左侍郎,钱卓然又分管全国田地,如今华朝上心清理田产,这自然是他总负责的。
“说来听听。”
钱卓然并未直看顾云浩,而是垂目看着手里茶碗中的水,漫不经心地说道。
“是。”
顾云浩应了一声,又道:“以下官愚见,此事根本仍在一个‘势’字,如今咱们户部税改乃是大势所趋,有些人即使心有不满,也无力反对,只得另想办法,在清理之时做些手脚。”
“我华朝幅员辽阔,咱们部里虽是人手有限,无法亲理此事。然下官却以为,地方上若真胆敢做些小动作,不过是以为即便出了什么事,咱们户部亦无权问责地方罢了,且又以为以攀附上某些人,便可借其权势,无惧户部罢了。”
钱卓然知晓顾云浩说的乃是实话。
虽然现在税改乃是整个华朝的大事,不允许其中出现丝毫差错,但这许多时候,其实只加剧了他们户部官员的负担罢了。
对于一些地方官员,特别是那些老油子来说,素日都是秉持‘天高皇帝远’的想法惯了,如今即便是朝中下达了圣谕,他们也并不会很放在心底。
这类官员,反而更是看重那些盘踞地方的世家大族们,生怕言行得罪了当地的权贵。
毕竟世家在地方上经营多年,在加上家中有人在朝中为官,渐渐在地方上极具声望势力,官员到地方为官,亦是要先上门拜拜‘山头’,说句不好听的话,这些世家大族在当地绝对比皇帝更有影响力。
税制改革,摆明了是对着世家们而去的。
若是有人借着权势,向地方官员施压,那即便他们户部盯得再紧,也免不了出现许多龌蹉之事。
最重要的是,他们户部如今虽然如日中天,在朝廷各大衙门中最为势大,但终究是对官员的升迁贬谪没有什么影响力。
在对地方官员的约束和影响上,他们户部不仅不如吏部,就是连纠察弹劾百官的都察院都不如。
因此,钱卓然近来也是在为此事操心。
“那以你所见,该当如何?”
虽然心下亦是为此事焦虑,但钱卓然惯会掩饰,听闻顾云浩的话之后,仍是不动声色地问了一句。
“大人以为,若是易地而处,可行得通?”顾云浩试探地说了一句。
闻言,钱卓然目色一闪,随即便眯了眯眼,放下手中的茶碗,整个身子也坐直了起来,道:“易地而行,虽然是一个好点子,然名门势大,即便官员们易地为政,只怕收效也未必能达到预期。”
“再则,咱们华朝疆域辽阔,只州府一级,便有上百,更何论县之一级,若是皆官员易地为政,只怕会出现乱政之象。”
顾云浩提议的让基层官员交换辖地去开展田地清理工作,这样一来,你清理我辖域内的田地,我清理你的辖域。
如此的话,自然是心里负担要少一些,毕竟又不是自己的地盘,这纯属去别人地盘挑毛病一样,自然没那么多顾忌。
而且即便世家的权势再大,他能胁迫住一位官员,但清理的次数多了,概率自然就要低上一些。
这顾景源确实是个心思活络的,但总归还是未看透这官场……
瞟了顾云浩一眼,钱卓然心里暗暗叹惋。
还是太年轻了,若是再过些年,历练历练,说不定真能在此事上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顾云浩不知钱卓然的心底的想法,但听闻他方才所言,便知这位侍郎大人并没有心思采纳自己的建议,便又急忙解释道:“侍郎大人,下官以为,如今于税改之前行易地为政之事,需得与以往不同才可。”
说到这里,顾云浩顿了顿,见钱卓然似并无异色一般,方才继续说道:“下官以为,如今可向陛下建言,官员易地而处互相丈量辖内田地,以三次为佳,每三县为一组,互相监督、互相丈量核对。”
闻言,钱卓然眉尖微动。
三个县的知县互相丈量么?
那岂不是等于每一个县的田地都要被丈量三次?
这样确实可以降低世家大族们对田地之事的影响力,毕竟也不是每一个世家都有实力,可以让三个县的知县都俯首领命的。
这个官场虽然黑暗势力,但官员们都是文人出生,也有不少硬骨头的。
见钱卓然面上似有赞同之色,顾云浩心里大振,提着的心也稍稍安定了些,继续说道:“再则,若是能奏请陛下,将各地清理之事作为官员升迁考量之一,那想必更是事半功倍。”
“若是三县之中,有一官员量察出瞒报之事,是否可建议吏部酌情提拔半级,如此一来,想必地方官也没几个不动心的。”
说完这些,顾云浩心里松了口气。
还好钱卓然并非是个执着于规矩之人,不如他的这些话是断然不敢多说的。
毕竟于规矩制度而言,官员的升迁是有吏部考量的,而且也从没有说挑别人毛病能升官的。
但顾云浩心知,在此事上,这才是对付地方上最有效的做法。
即便那些世家的权势再大,但对于好不容易科考为官的官员来说,最高的追求,自然还是升官。
钱卓然显然也是被顾云浩这个说法给惊到了。
不得不说,这个法子确实是个最有效的法子。
但如此一来,会不会有人指摘他们户部手伸的太长?
要知道,官员的考核任用,那可都是吏部的事啊。
本来因着新政税改之事,他们户部已经是烈火烹油,就连他们户部这些官员,压都是被人高看几眼。
毕竟明眼人都知道,只要税改一结束,他们户部绝对居首功,部里一众官员只怕都会因此得到不少好处。
不仅身为尚书的季铭肯定能内阁拜相,就是为侍郎的自己,说不定都能再升一升。
因此,在这段日子以来,多得是人眼红看不惯。
第153章 第153章:考量
若是现在还实行顾云浩的对策; 那便是将税改的摊子铺得更大了,只怕有的人会更酸。
毕竟这样一来; 他们户部手中的权柄便更大了。
那就并不单单是为元化帝所关注看重这么简单; 而是能借此影响到全国各个地方官员。
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个顾云浩还真是敢想敢说啊……
钱卓然悠悠然地吃了口茶; 心里却暗暗叹息。
果真是年轻人; 看来还是右相太过护短了; 以至于此人如今为官了,竟然还如此天真。
就算是他们户部不怕拉仇恨,但是吏部愿意不愿意呢?
这可是等于将权力转移给了户部,如此一来; 人家吏部对地方官员的掌控力便大大降低了。
“景源; 你这提议虽然听着不错。”
钱卓然斟酌了一番; 随即还是面带遗憾地道:“只是咱们户部如今已是树大招风,吏部那边如何会允准此事。”
“再则来说,果真如此行事的话; 咱们户部只怕更是要被旁人的唾沫星子淹死了。”
看在右相孙惟德的面子上; 钱卓然还是说话比较温和; 并未直接驳斥顾云浩的提议,而是轻笑道:“尚书大人想来也并不会允准的。”
季铭现在身兼数职,主政户部跟工部,自新政之后开始; 即便在内阁之中; 季铭的地位也是提高了不少; 甚至一跃成为孙惟德、杜允文、陶明哲这三位宰辅之后的第四人。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元化帝是有意提拔季铭的。
再过不了多久,这季铭必然会拜相的。
只是现在内阁三位宰相好似都没有要辞官归乡的意思,却是不知道,到时候是哪一位宰相将给季铭季阁老腾位置。
在眼下这个关键时候,季铭既然也是野心勃勃。
一方面想全力推行税改,借此得名望,迎合圣意;一方面亦是稳健过渡。
毕竟眼下季铭本就为人所嫉恨,六部尚书中,有的是资历比他强的,然却被他后来居上,别人如何能甘心?
税改本就得罪人,在这个时候,季铭自然是不想再节外生枝,惹得吏部不满。
而户部所有的官员,自然也都不想跟吏部交恶。
毕竟在税改之后,大家都有望更进一步,寻常官员的升迁调任,都是由吏部初拟名册的。
身为官场老滑头的钱卓然,自然更是明白其中的关键。
因而,在听闻顾云浩的建议之后,钱卓然即便心中认可对税改之事有利,却也不能真的那般行事。
顾云浩见着钱卓然如此,转念一思,亦是晓得他心中的忧虑,便复又道:“此事确实乃是下官思虑不周,是下官想的太过简单了。”
虽然心中早已有了主意,但顾云浩此时还是面带懊悔地检讨了两句。
毕竟他还是个年轻官员,在钱卓然这种大佬面前,即便再有主意,再有想法,也得要低调些才是。
人家可是正三品的大佬,说不定季铭拜相之后,这钱卓然便会升任户部尚书,从而进入内阁。
要知道这个钱卓然的嫡长孙是何人?那可是季铭季阁老最疼爱的季家三姑娘的夫婿!
季家跟钱家是强强结合的姻亲,钱卓然在政治上也是紧跟季铭。
季铭若真是拜相之后,尚书之职必然是要卸任的。
而内阁宰相在朝中都各成一派,季铭先前因着夺嫡之故蛰伏多年,拜相之后,必然会大力提拔季家一派的官员。
在季铭的全力支持下,到时候钱卓然接管户部,那是必然的了。
要知道六部尚书都是要入内阁的,入了内阁,成为阁老,那便是副国级的大佬了!
这不仅是惹不起,还得要好生巴结才对。
预见到税改之后朝中的格局,顾云浩自然更是注意在钱卓然的行事言辞。
眼下钱卓然这个大佬很明显是觉得他年轻,想事情简单。顾云浩自然是要顺着钱卓然的心意来说话。
难不成要告诉这位顶头上司‘大佬你搞错了,我考虑好了,只是你没想到而已,你快夸我聪明’?
固然领导们喜欢用有能力的聪明人,但更喜欢识趣的,对于那种在领导面前卖弄能耐,卖弄聪明的人,是哪一个领导都厌恶的。
更别论如钱卓然这种久居高位之人了。
“还是大人高瞻远瞩,下官受教了。”
深知此刻不能在钱卓然面前多言,顾云浩索性拍起了马屁。
“你那法子倒是有些可取之处,只是如今却是有些不合时宜罢了。”
钱卓然自是很满意顾云浩的态度,当下也愿意与顾云浩再多说几句,道:“就是为部里一众官员考量,咱们也不可与吏部交恶。”
听了这话,只见顾云浩神色一愣,随即双目微张,却是一丝惊喜之色闪过。
好一副兴奋又内敛的姿态。
顾云浩只觉自己的演技越来越好了。
“下官明白了。”
见着钱卓然看起来好似心情不错,想了想,顾云浩又道:“大人,咱们与吏部若都为税改行事的话?是否吏部那边就不会多想了?”
闻言,钱卓然眉头一蹙。
对啊!
眼下各部门都是眼红他们户部,这无非就是因为税改仅牵扯到户部而已。
但若是借此将吏部牵入其中,那等于是将税改的功劳分了一部分到吏部,如此不仅不会惹得吏部不满,甚至还有助于减少税改的阻力。
要知道现在他们户部虽然看着风光,但也算是孤立无援了。
毕竟对于世家大族等守旧派来说,绝对是从心底抗拒税改,而且连带也不待见户部的。
而对于朝中的文官而言,如今新帝登基,眼看着乃是用人之际,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想尽办法要在元化帝面前冒头,从而引起这位年轻帝王的注意。
但户部倒好,整个什么税改,如今元化帝的全部心思都在户部了,户部的官员也能借此在皇帝面前挂个号。
到时候元化帝有户部的这一众官员在,旁人又哪里有机会呢?
现在借着基层官员易地而行,互相监督丈量土地的机会,将官员在税改中的表现纳入吏部的政绩考核,如此吏部也算是在税改之事上掺合了一脚。
“恩,此事并非你想的这般简单,待本官再思量思量。”
虽然心知顾云浩这建议可行,但钱卓然也不会说出来,只点头表示自己会考虑考虑,而后却又想起一事,忍不住摇头道:“易地而行的法子,虽然可能有些效用,然对于一些权势颇大的世家来说,或许即便有三位地方官员轮换清理丈量,也还是存在瞒报之事。”
顾云浩知道钱卓然的意思。
对于地方官员来说,或许有些顾忌盘踞在辖地的名门士族,但有互相清理监督之法的约束,又有擢升半级的官阶的诱惑,大多都会认真对待此事。
但凡事都没有绝对。
因着顾云浩提出的三县为一组,小组内互相监督、轮流丈量,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若是遇到在朝中极有权势之辈,即便是三个地方官员轮流丈量,也未必敢直言其瞒报之事。
毕竟在有的时候,升官事小,保命事大。
乌纱帽哪里有身家性命重要呢?
听到钱卓然亦是在担忧此事,顾云浩神色一振,眼中闪过一丝凛冽的寒光,道:“下官以为,如有此事,当杀一儆百!”
“景源所言正是本官所想。”
闻言,钱卓然却是丝毫不见诧异之色,反而是颇有兴致的伸出手指点了点面前的书案:“只要杀一批人,谁还敢在这事上含糊。”
在这次建言之后,顾云浩便埋首在手头的工作之上。
也不知是因着建言的事,听说钱卓然曾在部里公开夸赞过他两句,甚至言辞中还有准备栽培重用的意思。
当然,钱卓然此举到底是因为真的欣赏他,还是借此想要想师祖孙惟德示好,却只有他钱卓然自己知道了。
对于顾云浩来说,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